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性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相辅相成的关系C.相互排斥的关系D.不可分割的关系4.师生二人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

学生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

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

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震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分为真相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什么用处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5.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选择在了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

这表明()。

A.创造性思维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要敢于否定一切,树立创新意识,革故鼎新C.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要求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古代有位画家对模仿他的人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哲学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经验要区别现象和表象B.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D.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创新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答案复习题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知与行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3.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个人与社会相结合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4. 哲学是_________的学问,它关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_________,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简答题6. 简述中职生如何通过学习哲学来提升自己的人生观。

四、论述题7. 论述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8.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并给出你的观点。

案例:张三是一名中职生,他在学校学习了哲学课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目标。

他决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1. B2. B3. C4. 智慧5. 实践简答题参考答案:6. 中职生通过学习哲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的学习有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述题参考答案:7. 哲学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生。

其次,哲学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

此外,哲学还能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帮助我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在职业发展中,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8. 张三的行为符合哲学的指导原则。

他通过学习哲学,不仅提升了自我认知,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哲学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中职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中职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宇宙的本原是什么?B.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否是宇宙的中心?C.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D.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答案:D2. 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宇宙、人和社会B. 大自然、人和社会C. 大自然、人和人类社会D. 宇宙、人和人类社会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世界观与方法论C.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D.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答案:D4. 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中,属于超越性科学的是A. 计算机科学B. 物理学C. 社会学D. 逻辑学答案:C5. 哲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宇宙的本原B. 研究人类社会的规律C. 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 研究思维和认识的一般规律答案:D二、简答题1. 什么是辩证法?答案:辩证法是指一种研究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科学方法。

它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相互作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通过辩证思维方法,揭示和分析矛盾的具体表现,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对宇宙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方法论则是指在特定世界观指导下,人们对待和处理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根本方向和思维方式,而方法论则是世界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三、论述题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界中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与其他物种存在着巨大的区别。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有人研究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性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相辅相成的关系C.相互排斥的关系D.不可分割的关系XXX.师生二人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

学生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

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

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震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分为真相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什么用处D.现象和本质密切接洽,不可支解5.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选择在了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

这表明()。

A.创造性思维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要敢于否定一切,树立创新意识,革故鼎新C.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要求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古代有位画家对模仿他的人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哲学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研究经验要区别现象和表象B.要正视理论对实践的指点作用C.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D.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创新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牵牛要牵牛鼻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D、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6、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事业成功④要成就大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积劳成疾C、量体裁衣D、因材施教8、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与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与答案

人生选择的是(C)A.不自量力B.自知之明C.量力而行D.妄自菲薄5.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D)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B.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C)A.人有价值,而动物没有价值B.人有使用价值,而动物没有使用价值C.人有自觉能动性,而物没有自觉能动性D.人有阶级性,而物没有阶级性7.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8.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C)。

A.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B.读书不能获得真知C.实践是人认识的来源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9. “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

“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CA.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 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D)A.有新的名称和旗号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就事物的旧事物的精华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二、多项选择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C)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水与火的联系是随意的2. 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ACD)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互相转化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3.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AC)A.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B.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D.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4.“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AD)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B.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C.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很难预测的D.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5. 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B卷 参考答案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B卷 参考答案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筹)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B卷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 C2. A3. C4. A5. A6. D7. A8. B9. A 10. C11. A 12. C 13. B 14. B 15. B 16. B 17. D 18. A 19. A 20. A二、名词解释(每5分,共25分)1.本质: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

2.必然性: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3.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各种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2每小题 7 分,3、4每小题8分,共 30 分)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个人理想有何重要作用?首先,个人理想是促进个体进步的催化剂。

其次,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再其次,个人理想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双方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20分)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着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19、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指(纯粹的个人修养与发展),更是指(一种社会理想)。

二、单选题(12分)1、“一叶知秋”是运用(C)的结果。

A、发散思维B、原点思维C、联动思维D、逆向思维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B)的例子。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形式2.发展3.矛盾4.实践5.社会性6.创新7.情感8.生产关系9.劳动10.自由二、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

2.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哪些条件?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3.如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需要认识到人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

4.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美好的人生。

5.人的自由有哪些限制?人的自由受到法律、道德、社会惯、他人权利和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三、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请阐述人的社会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使个体能够通过交往和合作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

同时,社会性也是个体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的重要支撑,个体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和促进。

2.请谈谈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人的自由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自由需要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

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遵守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个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障其自由的重要条件,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3.请谈谈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密不可分的,认识是改造的前提和基础,改造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需要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

只有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中的实践重要性。

15.成功的关键在于A.天赋B.机遇C.努力D.人脉16.人生的意义在于A.追求物质享受B.追求精神满足C.追求权力地位D.追求名利17.人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最重要的是A.放弃B.坚持C.逃避D.抱怨18.成功的人都具备的品质是A.自私B.自卑C.自律D.自满19.人生的价值体现在A.个人的物质财富B.个人的社会地位C.个人的人格魅力D.个人的权力地位20.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A.追求成功B.追求幸福C.追求成长D.追求名利C.现象和本质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存在D.现象和本质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来3.关于价值观的正确表述是A.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B.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C.价值观是绝对的,不受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影响D.价值观是主观的,只是个人的看法和选择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本质是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物质生产D.文化传承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简单的、线性的B.复杂的、循环的C.随机的、无规律的D.不可预测的、偶然的6.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物质和意识没有关系7.下列哪个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社会化B.历史性C.客观性D.主观性8.哲学的根本问题是A.什么是世界B.什么是人C.什么是真理D.什么是价值9.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政治制度B.人口数量C.科技水平D.生产力水平10.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具有以下特点A.抽象性B.具体性C.主观性D.唯一性17C8B18A9D19B10C20C三、阅读理解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文章主要讲述了“大国工匠”们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D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 A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6.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7.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8.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参考答案

中职教育《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A卷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 B2. A3. A4. D5. A6. D7. D8. C9. D 10. C11. B 12. B 13. A 14. A 15. A 16. B 17. A 18. A 19. B 20. C二、名词解释(每5分,共25分)1、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性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5、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1、2每小题 7 分,3、4每小题8分,共 30 分)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的价值在人生中实现的途径?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劳动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第三,人在劳动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个人理想有何重要作用?首先,个人理想是促进个体进步的催化剂。

其次,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再其次,个人理想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双方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哲学上讲 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 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D 假象也是事物本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 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 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B 人能规律 C 人能规律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 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说明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小鸡和石头能够化 C 温度能和小鸡化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5、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于行之 而止矣。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A 知识B 实践C 知行统一D 认识 二(4×5,20分) 1、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数颗年,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使他们渴望成长。

这给青年学示 是() A 以偶像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 B 以偶像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C 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D 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 2、下列体现了矛盾的观点的有()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 刻舟求剑 C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D 祸兮福之所倚 3、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 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明()。

A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B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4、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A联系是客观的B联系是普遍的C联系是主观的D联系是复杂多样的5、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

A走出孤独,主动交往B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建立真正的友谊D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三名词解释(5×4,共20分)1实事求是2发展3人际关系4本质四理解说明题(6+10+8+6。

共30分)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

你真笨。

”蚂蚁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

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6分)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6分)(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4分)3、看图分析:请用我们学过的哲学观点分析下图(8分)4、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

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

最后,农民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

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

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

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

农民惊诧不已。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4、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人际和谐的重要性5、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A知人知面就行了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8、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9、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告诉我们()。

A遇事有主见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C善于抓住机会D善于约束自己10、黑格尔说:“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

”这说明()。

A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B人可以没有手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黑格尔不懂唯物辩证法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2、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告诉我们()。

A顺境与逆境是一样的B人们喜欢安乐死C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D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13、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A知识B认识C实践D发展14、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A本质离不开现象B现象离不开本质C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D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15、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热闹”和“门道”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二多项选择题(5×4,共20分)1、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A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B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