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7讲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 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整体性: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如何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考向一 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此季节丙地相对于乙地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甲地所在半岛上有世界上非常古老的高原,地势低缓,平均海拔不足800米。简要分析该高原地势低缓的原因。
(3)甲地沿海有该国著名的盐场,据下图试说出产盐量最多的月份,并说明原因。
答案(1)降水较少。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2)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长期遭受外力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小。
(3)5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雨季未到,晴天多,蒸发旺盛。
解析第(1)题,结合离岸风风向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丙地受离岸风影响,气流干燥;沿岸形成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而乙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受半岛沿岸山地抬升,多降水。第(2)题,甲半岛为印度半岛,从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甲地气候资料知,5月份甲地气温最高,降水少,利于晒盐,产盐量最高。
考向二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
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 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解析在中亚区域图中给出了地形、河流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自然因素,农业区分布、农业区域差异、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回答。首先描述中亚地形、河流分布特征。该区域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中亚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三点: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②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上。③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
以上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及空间分布不同。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读图回答第 3题。
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土楼呈圆形,规模大,既有利于家族集聚,又能防御战乱;而该种形态与节约耕地、就地取材无关,圆形土楼不利雨水下泄,南方也无需保温。
考向三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2012·福建文综)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
水域
滩涂
未利
用地
1991 48.0
8
14.47
18.7
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
7
9.89
17.2
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解析第(1)题,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把握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特征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述属于本题的特殊之处,从图中看出,南北海岸线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2)题,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针对这种变化具体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利”。第(3)题,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