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日耳曼人的迁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
民族大迁徙史填空:(1)嚈哒人,自称为匈奴,因其肤色较白,故亦称“白匈奴”。
(2)凯撒前49年著“《高卢战记》”和塔西佗98年著“《日耳曼尼亚志》”是反映古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的两部重要著作。
列举:日耳曼人信奉的神灵1.日耳曼人信奉的主神为沃敦(Woden),又称“奥丁神(Odin)”,Wednesday即奥丁神之日。
2. 奥丁神的配偶“弗列亚”是婚姻家庭的保护神,Friday即弗列亚神之日。
3.“蒂尔神(Tyr)”或蒂乌神(Tiu)是战神,Tuesday即蒂乌神之日。
汪达尔主义指毁灭文化的行为。
5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已衰弱不堪。
455年,汪达尔国王该萨里克乘罗马混乱之机,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6月2日-6月16日)。
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
阿里乌斯派古代基督教主要异端之一。
为北非神学家阿里乌斯所创。
该派反对三位一体说,否认基督的神性,并主张基督教徒应安于清贫,反对教会上层享受特权、聚敛钱财。
325年尼西亚会议上,阿里乌斯派被认定为异端,阿里乌斯被革除教籍、予以放逐。
以后,虽有反复,但阿里乌斯派在斗争中终归失败,仅流行于埃及、叙利亚和一些蛮族中。
问答:解释民族大迁徙91年,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北匈奴的一部分在北单于和贵族的率领下,离开漠北,向西进行持久而漫长的迁徙,最终进入欧洲腹地。
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向南迁徙,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
从4世纪70年代起,嚈哒人南徙,到5世纪末6世纪初,形成了一个地域广大的嚈哒人国家。
6世纪,阿瓦尔人西迁,在多瑙河中游建国,常袭击拜占廷等周遭国家。
受亚洲民族大迁徙的影响特别是匈奴西迁的挤压,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等民族也加快向南的大迁徙。
375年,匈奴打败了西哥特人,西哥特人随后越过多瑙河,定居罗马境内,后反,攻入意大利,410年攻陷罗马,419年在高卢建立西哥特王国。
406年罗马帝国撤除莱茵河边界守卫,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兰人等趁机南下,在西班牙建立了汪达尔-阿兰王国和苏维汇王国,后汪达尔王国扩张至北非大部地区。
世界古代史简答题
一、简述日耳曼人大迁徙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答:背景:第一,日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需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由于人口增长,也要求他们去掠夺土地以满足人口增加的需求;第二,罗马帝国奴隶制从2世纪末开始出现全面危机,国势日渐衰弱,无力抵抗外族入侵是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外部条件;第三,匈奴人的西侵是导致日耳曼人最终离开家园的导火索。
历史意义:第一,日耳曼人的征服摧毁了腹泻的罗马奴隶制,为西欧封建因素的成长扫除了障碍。
第二,日耳曼人改变了西欧土地占有形式。
罗马的奴隶主大土地所有制瓦解后,日耳曼人重新分配的土地慢慢转化为个体小农土地。
后在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的基础上,西欧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
第三,日耳曼人的征服还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日耳曼人氏族内部发生分化,封建主、农奴和依附农逐渐形成。
第四,日耳曼人的政府使西欧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的沿岸转移到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农村。
第五,日耳曼人的征服客观上整合了罗马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等三种异元文化,促成了中古西欧文化——拉丁基督教文化的形成二、西欧劳役制庄园的时空范围和基本特征时空范围:9世纪-13世纪基本特征: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在经济上实行独立经营和核算,内部能自给自足。
它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一,通常为一个自然村,大的包括几个自然村。
在内部结构上,庄园除了有一处领主的住宅外,还有农奴的居住区和一座教堂。
此外,还有仓库、磨坊、油坊、铁工房和烤面包房。
各种手工业作坊主要是为领主服务的,农民需交费使用。
庄园的耕地分为春耕地、秋耕地和休耕地三部分,实行轮作制,每年总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在耕种。
同时,耕地被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
领主自营地由服劳役的农奴耕种,他们通常每周要为主人劳动3~4天,剩余的时间在自己的份地上生产。
后来,领主取消了自营地,把耕地全部分给农奴,坐收实物地租。
由于中世纪前期商业活动和城市人口有限,庄园的经济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历史备课-中世纪的欧洲及伊斯兰世界
一、课后复习1.中世纪的欧洲2.伊斯兰世界3.东西文化交流与中世纪后期的经济与社会二、学习单乌尔班二世的演讲辞九年班号姓名下列是公元11世纪,教宗乌尔班二世对教徒的演讲辞(节录)。
请同学看完以后,回答问题:塞尔柱土耳其人已经入侵我们东方兄弟的国家,又侵占了我们的圣地。
我要勉励你们,也恳求你们,督促一切有封爵等级之人,乃至所有骑士、士兵、富人与穷人,都必须迅速给予东方基督教徒援助。
把凶恶的民族赶出我们的领土,我告诉在座的各位,也通知不在场的人:这是上帝的旨意。
毫不迟疑地到东方去吧!凡是要去的人都不要再等待,赶紧回去料理好事务,筹备足经费,置办好行装,于冬末春初之际,奋勇踏上向东的征途!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论在陆地或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他们的罪过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并得到天国永不朽灭的荣耀。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了荣耀上帝!1.从引文的叙述,你可以推想出教宗乌尔班二世口中的敌人:“塞尔柱土耳其人”,信仰的应该是哪一个宗教?伊斯兰教。
2.“塞尔柱土耳其人已经入侵我们东方兄弟的国家,又侵占了我们的圣地。
”请问:所谓的“圣地”指的应是哪一座城市?耶路撒冷。
3.从引文的叙述,教宗乌尔班二世号召信徒参加东征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原因?发动东征,收复基督教的圣地。
4.请你从引文所描述的内容,这指的应是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十字军东征。
九年班号姓名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成吉思汗的名字为何?铁木真。
2.西欧骑士除了作战之外,也会参加何种活动来展现武艺?(马上)比武大会。
3.蒙古骑兵进攻欧洲时,欧洲教会的公用语言为何?拉丁语。
4.中世纪欧洲教会以何种观点看待视蒙古人的入侵?中世纪欧洲教会视蒙古西征为上帝派出的天谴,用以摧毁腐败的欧洲。
5.中世纪欧洲的骑士,为何是正直勇敢的象征?中世纪欧洲骑士追求一种忠诚、勇敢与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骑士精神”,表现在追求荣誉、效忠领主、保护妇孺、捍卫信仰、奋勇作战各方面,因此逐渐成为正直、勇敢的象征。
世界史第7章 民族大迁徙和法兰克国家
中古时期三大文明区域
1、基督教文明 日尔曼人和斯拉夫人 2、华夏文明 炎黄子孙 3、伊斯兰教文明 阿拉伯人、俄罗斯人和突厥人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王国
一、古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
克尔特人 斯拉夫人 日尔曼人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王国
一、古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
B、汪达尔人 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C、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 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D、法兰克人:中欧→高卢 E、东哥特人:潘诺尼亚→意大利 F、伦巴德人: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3、结局 A、东哥特王国和汪达尔王国被东罗马帝国灭亡; B、西哥特王国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C、伦巴德人的国家被法兰克灭亡; D、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促进了不 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E、法兰克王国得以延续。 4、影响 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撞击; 划时代的变革。
二、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建国
4-6世纪
1、背景
战争、贸易和移民 A、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的需要 B、罗马的衰落 C、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2、进程 A、西哥特人 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高卢→西班牙
B、汪达尔人
B、汪达尔人 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C、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
B、汪达尔人 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C、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 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D、法兰克人
阿尔昆(Alcuin,736-804年)
2、查理曼帝国的扩张 教皇国 拜占廷帝国 查理曼王国
(Charlemagne,约742-814年) Charles the Great或Charles I
四、查理帝国的分裂
“虔诚者路易” 长子罗退耳、次之丕平和三子日耳曼人路易 长子罗退耳、三子日耳曼人路易和幼子秃头查理 843年“凡尔登条约”
日耳曼人的迁徙及影响
第五,卓越的文化建设,如诗歌、农学、建筑和军事 技术,以及对古希腊文化的模仿和保存,不仅为后人留下 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
阅读书目
1、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2、塔西佗:《日尔曼尼亚志》,马雍、傅正元译,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理查德·詹金斯编:《罗马的遗产》,晏绍祥、 吴舒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公元前2世纪末,日耳曼人开始侵扰罗马帝国本土, 公元9年的条顿堡森林战役,罗马军团大败,此后帝国疆 域就局限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线,对日耳曼人处于守势。 3世纪以后,大批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定居, 许多人在军团服役,使罗马军队蛮族化;同时,日耳曼人 也逐步接受罗马文化,开始拉丁化,从而形成对罗马帝国 缓慢渗透的局面。 二战以来,纳粹德国的宣传和欧盟的成长,使历史学 家日益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看待日耳曼人的迁徙。此外, 新近的研究认为:并非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进行了迁徙, 应针对不同的部落提出不同的结论。
??亚欧民族大迁徙是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冲击在对后者造成一定破坏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文化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农耕世界的先进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闭塞的状态有利于世界史的真正形成
第一章 西欧文明的形成
第一节 日耳曼人的迁徙及影响
一、日耳曼人的迁徙
日耳曼人是对5世纪以前生活在北欧的语言和文化相 近的部落的统称,现在更倾向于认为日耳曼人是一种文化 概念,而非种族概念。在罗马人眼中,日耳曼人和凯尔特 人、斯拉夫人都是不甚开化的民族,统称为“蛮族”。 1、亚欧民族大迁徙 公元91年,亚洲东部的北匈奴开始西迁,掀起了亚欧 民族大迁徙的序幕。在他们的压力下,亚洲西部的各游牧 民族迁入欧洲东部,其中就包括斯拉夫人。4世纪,已定 居东欧的匈奴人再次西迁,迫使日耳曼人大规模迁入西罗 马帝国境内,最终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族分布的格局。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七章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1.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它最早是从犹太人中发展起来的。
古代以色列一犹太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犹太人为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与侵略者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但是都遭到了失败。
流落异乡的犹太人在复国无望和苦难重重的情况之下只能在宗教中找到一些安慰,于是在下层居民中便出现了一些秘密教派,早期基督教就是从这些秘密教派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和救世主观念以及创世神话等,同时接受犹太教的《圣经》而称之为《旧约》。
早期基督教的根本特点是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狭隘性,建立起新的世界性的信仰,这使得它能够在罗马城乡尤其是社会下层中广泛流传。
原始基督教具有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因素,因此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和镇压。
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其教徒成分趋于复杂化,使得基督教的组织和教义发生了变化,原始基督教那种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战斗精神与争取社会平等的思想逐渐淡化,而逆来顺受、爱仇如己、希冀来世的教义则被提到首要地位。
而罗马统治者也逐渐了解基督教,对基督教由实行镇压迫害改为采取宽容政策。
这样,到3世纪以后,基督教蜕化为奴隶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最终实现了基督教与帝国政权的结合。
2.公元前后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1)匈奴西迁,是指北匈奴的一部分在北单于和贵族的率领下,于91年离开漠北,向西方进行持久而漫长的迁徙过程。
它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悦般、康居、粟特、阿兰。
匈奴的西迁不仅席卷中亚细亚,而且深入欧洲腹地。
受到匈奴西迁压力的其他游牧、半游牧部族,先后涌人亚欧大陆农耕世界。
(2)3至5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徙。
汉魏之际,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支,史称“五胡”。
至3世纪时纷纷内迁。
从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北方五个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
为内部矛盾所困扰的中国西晋王朝,在外族入侵的打击下,于316年灭亡。
世界古代史2-第二章
二、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
阅读书目: 亨利· 皮朗:中世纪的城市 汤普森: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的生活和劳动 (一)城市的概念及其西欧中世纪城市的有关争论 概念: 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 财富的相对集中。 争论:城市的建立者;城市的性质。
(二)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
第二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欧洲民族大迁徙与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
一、日耳曼人及其社会制度
1、 日耳曼人的历史
1)《高卢战记》与《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的日耳曼社会 畜牧业(不热心农业,牛奶和肉类构成主要的食物来源) →农业(定期轮换耕地和耕种作物)。 游牧(逐年迁徙的记载) →定居(相对稳定的居住情况和耕作情况)。 公有(“任何人不能单独保有土地”) →经济的分化(耕地分配的不平等)。 平等(民众大会、长老议事会、 军事首领之选举产生及有限权力) →地位的差异(氏族贵族的 特权化 和军事首领权力的扩大化)。
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初步交往 战争
前102年马赛利亚战役,日尔曼人 入侵高卢遭到马略的反击。 公元9年条托堡战役,日尔曼人在莱茵河流域重创罗马 军队。 2世纪中叶,日尔曼人马可曼部落和克瓦德部落与罗马军 队交战十余年,直至迫使罗马帝国允许其进入罗马边境居住。 贸易 罗马帝国与北欧波罗的海之间的商业通道即琥珀之路, 沟通罗马人与日尔曼人的商品交流。 移民
2、封建割据的法兰西
分裂→统一 西法兰克王国→法国。 分裂的格局 法兰西岛:巴黎、奥尔良。 公国: 布列塔尼、诺曼底、 勃艮第、阿奎丹。 伯国: 安茹、香槟、土鲁斯。
3、 神圣罗马帝国
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王国: (1)封建化进程的缓慢 8世纪末—12世纪初。 罗马化微弱和起点低。 马尔克的传统 与小农经济 的保护。 自然条件的分散性。 劳役制庄园与农奴制 的不发达状态。 (2)政治格局与政治进程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 1、匈奴因素 • 2、日耳曼因素 • 3、西罗马因素 • 4、亚欧自然灾害 1、匈奴因素 • 匈奴:匈奴西迁引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我 们在前面所提及的)
2、日耳曼因素
• 日耳曼人此时已经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 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 超过了生产的发展速度,因而需要更多 土地;西罗马后期,罗马帝国皇帝为了 镇压国内的起义,同意日耳曼人住在边 境,在与西罗马长期接触中,氏族贵族 和军事贵族阶层向往罗马奴隶主的财富 和舒适豪华的生活,这也为日耳曼民族 进入罗马打开了通道;一般氏族成员则 尚武好战,他们认为,“可以用流血的 方式获得的东西,如果用流汗的方式得 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 塔西佗 《日耳曼尼亚志》
二(2)民族大迁徙的导火线—匈奴的西迁 (2)民族大迁徙的导火线—
• 先秦古籍中就记录了他们之间的交 往,秦始皇修筑长城,汉高祖刘邦的白 登山之围,汉武帝刘彻时期卫青、霍去 病驱逐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所有的这 些都是与中原之间的较量,在这一过程 中,匈奴分化为南北匈奴,南匈奴降汉, 昭君出塞,北匈奴在单于带领下向西迁 徙,在迁徙中不断受挫,《后汉书。南 匈奴》中记载:“南部攻其前,丁零寇 其后,鲜卑击起左,西域侵其右,不复 自立,远引而去”,远引而去,究竟于 何处?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书目
1、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M] .北京:商务印 书馆,1959 . 2、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3、恩格斯.论日耳曼人的古代生活.[A] .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63.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 .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8.
参考论文
1、(前苏联)古米廖夫《亚洲和欧洲的 匈奴人》, 《历史问题》1989年第6 、7 期. • 2、张淑清 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 2 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0 0 2 年2 月 第20 卷第1 期 • 3、管彦波 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 研究 • —以中国古代民族迁徙为考察的重 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第三期 •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农耕和游牧世界的交往⽅式1,交往的原因:由于游牧世界的⼈⼝增长,⽣活资料需求增加,活动范围扩⼤,逐渐和农耕世界的交往由间歇性转变为必然和必须的。
2,交往⽅式:交往初期以和平⽅式,但是由于经济实⼒悬殊,逐渐改⽤武⼒。
3,交往的影响:这种交往突破了两个世界间有形和⽆形的界限,对⼈类⽂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
但必然导致了⽂明冲突,以武⼒冲突为主,引发了民族⼤迁徙。
⼆、简述⽇⽿曼民族⼤迁徙对西⽅⽂明的影响1,⽇⽿曼⼈刚从原始社会⾛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和⽣机.2,⽇⽿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神裁法,对西欧封建政治有重⼤影响.⽇⽿曼法律产⽣于⼈类古⽼的习俗,⽽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个特点.3,⽇⽿曼⼈的亲兵队制度,建⽴了⾸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4,⽇⽿曼⼈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是⾃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会制度、以⾄于议会制度都产⽣了重⼤影响.三、查⼠丁尼法典与罗马民法⼤全《查⼠丁尼法典》:1,原因:⼈民起义为查⼠丁尼敲响了警钟,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盾,他不得不实⾏了⼀些改⾰。
2,内容:明令禁⽌卖官鬻爵,惩治贪污,限制贵族特权,实⾏长⼦继承制,撤销执政官制度,提⾼⾏政效率。
3,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伯尼安领导于529年编成《查⼠丁尼法典》。
4,地位:它与《学说汇编》、《法理概要》以及《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全》,即欧洲历史上第⼀部系统完备的法律⽂献。
《罗马民法⼤全》:欧洲历史上第⼀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拜占庭皇帝查⼠丁尼时期编成。
具体包括四部分:《查⼠丁尼法典》⼗卷,包括⾃罗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以来四百多年间历代皇帝的法令;《法学汇纂》五⼗卷,历代法学家论⽂;《法理概论》四卷,讲法学原理的教材;《新法典》,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这套法律不但为拜占庭法律奠定了基础,并在12世纪传到了西欧,从⽽使西欧各国建⽴了严密精致的司法体系。
极简欧洲中世纪史——日耳曼人的迁徙(罗马衰落,匈奴西迁)
极简欧洲中世纪史——日耳曼人的迁徙(罗马衰落,匈奴西迁)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1)欧洲古代历史与中世纪历史的分水岭: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民族的内涵——文明范畴与地域群体。
(3)欧洲古代之野蛮群体的分布状况——凯尔特人(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1)恺撒的《高卢战记》与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的日耳曼社会:①畜牧业——农业②游牧——定居③公有——经济上私有制的分化④平等——地位的差异日耳曼人对罗马的影响最大(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初步交往①战争②贸易③移民(3)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①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②罗马的衰落③匈奴人西迁的压力日耳曼人迁徙的基本进程(1)起止年份:公元376-568年。
(2)涉及的民族①西哥特人的迁徙:黑海草原——色雷斯——罗马——高卢——西班牙。
②东哥特人的迁徙:黑海草原——意大利。
③汪达尔人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高卢——西班牙——北非。
④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⑤法兰克人的迁徙:莱茵河下游地区——高卢。
⑥伦巴德人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后果(1)诸日耳曼人国家的结局①西哥特人国家的灭亡:阿拉伯人的征服。
②汪达尔人、东哥特人、伦巴德人国家的灭亡:拜占廷帝国的征服。
③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不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④法兰克人的统治:西欧的封建化进程。
(2)深层影响①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撞击——战争与交往。
②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亦或时代的变革——古典时代的结束与中世纪的开始。
第1章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886年,英国的阿尔伏雷德大帝与丹麦人议和,后者占 据了英格兰的东北部分。
911年,西法兰克王查理将塞纳河口地区赐予维京人首 领罗洛,后者成为诺曼底公爵,和国王的封臣。后此地 形成诺曼底公爵领。
(三)查理· 马特的采邑改革
1、背景 无条件的土地封赐。 内部的松散性。 兵源的枯竭。 2、内容
查理·马特,意译为铁锤查理 (英语:Charles the Hammer)
推行比较严格、规范的采邑。 以服军役为条件。
封君与封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1) 封君之封赐土地与提供保护。农民 与土地的连带封赐。(2)封臣之负 担兵役与土地的终身占有而非世代 采邑一词本意为“承担义务的封 相袭。 地”。起初采邑为“及身而终”,后 演变为世袭的领地,称“封土”。
东日尔曼人:哥特人、 汪达尔人、伦巴德人。
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初步交往
(1)战争。公元9年,条顿堡森林会战,日尔曼人在莱 茵河流域重创罗马军队,日耳曼尼亚永远摆脱罗马而独 立。 (2)贸易。罗马帝国与北欧波罗的海之间的商业通道 即琥珀之路,沟通罗马人与日尔曼人的商品交流。
(3)移民
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与蛮族诸王国的建立
四、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吉本命题
(一)罗马帝国的衰亡:公元三世纪危机、外族入侵与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二)爱德华· 吉本与《罗马帝国衰亡史》
【英】爱德华· 吉本
(Edward Gibbon, 1737─1794),近代英国
杰出的历史学家,十八 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史学 的卓越代表,著有《罗 马帝国衰亡史》。
(一)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 1. 人口的增长与生存空间的需要。
世界中世纪史:第二讲 公元前后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
(三)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三次大规模武力 冲击
15世纪以前的 3000 多年时间里,游牧世界对农耕 世界的大规模的武力冲击共有三次。 ①公元前2000年初叶至公元前1000年中叶,入侵 者主要是操印欧语的诸游牧民族。 ②由东向西。最初是由游牧于中国阴山和祁连山 西北草原上的匈奴人推动的,这些匈奴人从公元前2 世纪到公元5世纪间横扫亚欧草原的征服活动引起了 一场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运动。 ③主要来自于蒙古人和突厥人,它来势凶猛、覆 盖面广但却为时较短。
返回
2.日耳曼人社会制度的特点
①土地系集体所有,但已定期分配各家 使用; ②出现奴隶(多为战俘),但对奴隶剥 削比较缓和; ③处于军事民主制最高阶段,既有军事 首领,又有民众大会,民众大会由全体 成年男子参加,军事首领由亲兵保护。
返回
(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1.日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 力低下,公元4世纪时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 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就感到土地不足,迫切需 要开辟新的土地。 2.匈奴人西迁,先同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 特人发生接触,把东哥特人赶跑,西哥特人也 因此一起被赶跑。 3.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 运动等把蛮族入侵看成是救星,从而为日耳曼 人的迁徙入侵提供了可能。
世界中世纪史
第二讲:公元前后欧亚大陆的
民族大迁徙
第二讲
公元前后欧亚大陆的 民族大迁徙
一、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二、欧洲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一、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一)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 (二)两个世界的互相交往和渗透 (三)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三次大规模武 力冲击 (四)近代工业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五)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 用
返回本节
世界五千年史话-日耳曼人大迁徙
世界五千年史话-日耳曼人大迁徙世界五千年史话-日耳曼人大迁徙距今约1600多年以前,在欧洲多瑙河下游的一段河面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甚为悲凉的场面: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疲惫饥饿的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争先恐后,登上小船、木排、独木舟,在滚滚的河流中,仓皇南渡。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些难民的南渡会导致什么后果。
时间过去100年之后,历史向人们宣布:这些难民的横渡敲响了欧洲一个庞然大物西罗马帝国的丧钟,为西欧迎来了封建社会的曙光。
这些难民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就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日耳曼人。
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其邻近的落后民族以及一些亚洲民族一向以“蛮族”蔑称之。
在罗马帝国以北广袤的土地上,有着许多蛮族部落,日耳曼人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劲旅。
他们共有20多个分支,最著名的有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马可曼尼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伦巴德人等等。
日耳曼人身躯高大,皮肤白皙,金发碧眼,生性凶暴强悍,缺乏耐心。
他们不喜炎热,对北方的冰天雪地却安之若素。
以裘皮和粗麻为衣,以动物的肉奶为食,加上很少洗澡,他们身上的气味与他们饲养的牲畜的气味毫无二致。
以致自以为高贵的罗马人常常祈祷,不要让自己的鼻子接触到蛮族的气味。
在纪元之初,估计有600万人,散居在多瑙河以北,北海和波罗的海以南,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大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从公元前1000年代起,日耳曼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过着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生活。
后来,由于匈奴西征,迫使日耳曼诸部落纷纷进入罗马帝国的境内,掀起了民族大迁徙的浪潮(或称蛮族大迁徙)。
日耳曼人大迁徙运动,波澜壮阔,绚丽多彩,它波及中欧、西欧、南欧和北非的广大地区,从公元4世纪末到6世纪末,前后绵延200年之久。
当这一浪潮平静下来的时候,西罗马奴隶制帝国已从地平线上消失了。
在它的虚墟上兴起了一系列的封建王国。
西欧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公元374年,匈奴人的一支骑兵队伍渡过顿河,突然出现在日耳曼族部落的边境。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_真题-无答案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总分64,考试时间90分钟)6. 论述题1. 试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里亚学者的主要科学成就。
(南京大学2005年世界史真题)2. 试论述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浙江大学1999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3. 简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基本原因、过程是什么?你怎样评析这场以妥协与和解为结局的历史事件?(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世界上古、中古史真题)4. 概述共和国时代罗马扩张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世界古代史真题)5. 论述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意大利后的统治政策。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世界通史真题)6. 简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及其影响。
(2008年统考真题)7. 简述布匿战争的经过。
(四川大学2014年世界通史真题)8. 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世界上古史真题)9. 论述斯巴达克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世界通史真题)10. 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南京大学1999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11. 比较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共和政治的异同。
(北京大学2003年世界古代史真题)12. 简述罗马共和体制衰亡的基本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世界通史真题)13. 简述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复旦大学2015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4. 简析罗马共和国向帝制过渡的原因。
(北京大学2015年世界史真题)15. 简析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
(北京大学2000年世界古代史真题)16. 戴克里先为巩固罗马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南京大学199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17. 简述君士坦丁大帝的功绩。
(北京大学2016年世界史真题)18. 试析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四川大学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19. 论述基督教如何从非法**成为罗马国教和世界**。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世界通史真题)20.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世界中古史复习
世界中古史复习第一章亚欧民族大迁徙和欧洲的法兰克国家一、亚欧民族大迁徙(一)总述:上古社会向中古时期转变的社会发展和变革过程大体上是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开端的。
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形成以南北部分互相平行的两个地带:即北方游牧地带和南方农耕地带。
公元前后数世纪亚欧大陆出现一个游牧和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时代(此过程从公元开始前后起直至6世纪才完成)。
(二)民族大迁徙的开端: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发端于汉武帝(即公元前140—前87年)对匈奴侵扰的反击。
此间,在强大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内部矛盾加深,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
(三)匈奴西迁:1. 历史上所谓“匈奴西迁”是指比匈奴的一部西迁中亚和欧洲。
北匈奴单于和一些大贵族率部分群众(约20余万人),于公元91年离漠北西迁;先入漠西北乌孙之地,居其西北悦般一带;105—106年北单于使汉求和亲,汉帝未允,此后绝往。
北匈奴滞留乌孙西北约70左右,北匈奴因鲜卑人压迫,于2世纪中叶弃悦般迁康居(位于今中亚希尔和流域);后被柔然部(阿瓦尔人并合)。
2. 约在3世纪中叶,北匈奴人迫弃康居迁粟特地区;约4世纪中叶(350年左右)迁东欧顿河流域,在此北匈奴人攻阿兰人战于顿河畔,阿兰人败、其“王”死,地被征。
3. 自4世纪以后,欧洲史学家才始记“匈人”历史情况;匈奴西迁促成欧洲和北非民族大迁徙,开欧史新篇章。
(四)亚洲他族迁徙:1. 匈奴西迁推动亚欧大陆游牧半游牧民族的频繁迁动。
公元3至5世纪(汉魏之际),中国北方一些游牧民族渐汉化弃牧务农,并渐向南方农耕区迁徙;从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北方5个游牧民族先后在中原建立16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实远不止十六国)。
2. 公元4世纪70年代,中亚厌哒人(自称“匈奴”,因肤色较白,故称“白匈奴”)始向南徙,并占粟特(即锡尔河、阿姆河之间地区)之地;5世纪20年代始西进和南下,并灭贵霜帝国残部;于5世纪后期败波斯,领呼罗珊大部地区,立厌哒国,6世纪初厌哒国扩及北印度,瑧于鼎盛;528年,北印度王公联合击败厌哒国,其王逃;约558—567年间,萨珊朝波斯联突厥人灭厌哒国。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日耳曼人的迁徙)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整理第一章基督教世界第一节:日耳曼人的迁徙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1、《高卢战记》bc 49ya.从事农业(不占主导)、畜牧业b.土地公社所有c.未完全定居,半流动d.财产平等,奴隶少见发展《日耳曼尼亚志》ad. 98y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战争、贸易、移民3、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a.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的需要b.罗马的衰落c.匈奴人西迁的压力d.财富的吸引二、匈奴人与哥特人1、匈奴人种族问题争议、阿米安、对帝国边防影响的两个阶段2、哥特人6c约丹尼斯《哥特人史》3世纪危机对罗马的劫掠西哥特人ad.376越过多瑙河,378y亚得里亚堡之役迁徙之路:罗马(410y)高卢(419y建国于土鲁斯)西班牙(507y迁都托莱多三、其他日耳曼部族的迁徙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1、罗马周边的蛮族(1)克勒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bc2罗马人日耳曼人直接交往bc2末条顿人、森布理人入侵意大利bc102 马略bc1 罗马社会吸收蛮族(2)4c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儿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人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3)东哥特人与西哥特人(日耳曼较先进)政治组织严密、“王”为部落联盟领袖、4c中叶皈依基督教(阿里乌斯派).......东哥特人: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西哥特人:多瑙河下游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3.蛮族入侵罗马帝国1.汪达尔人(the Vandals)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Pannonia)→高卢→西班牙→北非431年建国于希波(Hippo)。
439年迁都迦太基。
455年攻陷罗马。
2.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3.法兰克人的迁徙:中欧→高卢。
4.东哥特人(the Ostrogothes)的迁徙:色雷斯→潘诺尼亚→意大利。
5. 伦巴德人(the Lombards)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世界中古史复习提纲
《世界中古史》复习提纲1、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过程及其特点。
西欧封建庄园、封建等级制度。
1、产生:两个转变:第一、日尔曼人农村公社的自由土地逐渐转变为封建地主的大土地所有制;第二、广大的自由农转变为农奴2、过程第一阶段:日尔曼人马尔克公社(农村公社)的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广大自由民的出现6世纪~7世纪第二阶段:封建地产的大量出现和自由农民的逐渐农奴化8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封建制度的最终确立8世纪下半叶3、封建化过程的特点:(1)西欧日尔曼民族的社会进程是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直接由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2)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是日尔曼因素与罗马原始相结合而形成的;西欧封建庄园: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1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
一般而言,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都以劳役地租为主,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
领主自营地主要是由庄园农民以服劳役的方式来耕种。
这些服役的庄园农民一般是严重依附于领主的封建农民,史称农奴。
封建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作,并在庄园建有仓库、马厩、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的收益全都归封建主所有。
而农奴则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生。
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其所有权仍归封建主。
若农奴后代继承份地使用权,必须交纳继承税。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feudal hierarchy)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
大多建立在君权神授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级关系,扩大控制范围,古代被许多国家的多数君主采用以管理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范围。
封建等级制度中等级最高的是帝王。
而帝王以下的,通过行臣服礼和封受采邑(土地)等手段,两个封建主之间结成君臣关系,在上的称封君,在下的称封臣。
封臣对封君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从封君那里接受采邑。
封臣的义务主要是奉召为封君服军役(自备马匹、武器,每年服役期限一般为40天),出席封君法庭,提供意见并共同裁决某些案件,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封君被俘须赎身时)向封君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援。
20XX中考历史知识重点:日耳曼人
20XX中考历史知识重点:
日耳曼人
整理“20XX中考历史知识重点:日耳曼人”,更多20XX中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中考网!
点击查看整理:20XX中考历史知识重点汇总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对日耳曼人做的复习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800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曙帝国的诞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这样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
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分封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三国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进
入不列颠于9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相信通过上面对日耳曼人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关于此知识,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中考通关!获取20XX年中考资讯获取历年中考满分作文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微信搜索"初高中" 关注获得中考秘籍
相关推荐:
各地20XX中考报名时间汇总※关注微信先报名
整理:20XX中考化学鉴别物质方法汇总
整理:20XX年中考作文素材汇总※ 中考状元心得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意象汇总※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导汇总。
德意志的觉醒:日耳曼人大迁移运动背后,改变了欧洲近代民族
德意志的觉醒:日耳曼人大迁移运动背后,改变了欧洲近代民族公元6世纪,随着欧洲民族大迁徙运动的结束,日耳曼人持续了约8个世纪之久的迁徙、散聚及同化与被同化的过程最终结束。
此后,在共同语言的力量下,在日耳曼人活动的范围内,欧洲各个人民集团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不断地从各个角度自觉地与其他人民群体区别开来,并最终形成近代民族。
其中,德意志人脱离日耳曼母体,形成德意志语族,发展成德意志民族的过程具有典型意义。
一、德意志人不等于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在中国语言范围内,德意志人通常被称为“日耳曼人”。
这是受英文的影响。
在英文中,German同时可译为“日耳曼人”或“德意志人”。
事实上,德意志人只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分族支的集合体。
“日耳曼人”是对生活在欧洲中部和北部的古代人群的总称。
由于自公元前2世纪开始的南迁西移运动,“日耳曼人”差不多成为一个覆盖着整个欧洲的人种概念。
到4至6世纪,日耳曼人大致聚合为以下3支:1.西日耳曼人,活动在莱茵河与易北河、北海与多瑙河之间的一支。
其中靠近莱茵河和威悉河居住的,形成法兰克人;靠近北海的盎格鲁人和萨克森人,一部分定居于此,一部分继续向西南迁至不列颠岛,组成英格兰人;靠近易北河的有黑森人、图林根人和阿勒曼人等;靠近多瑙河的与其他民族混合形成后来的巴伐里亚人。
2.东日耳曼人,包括几经周折到了俄罗斯的南部,并在那里分支的东哥特人(后迁往意大利南部)和西哥特人(后西班牙);还包括在奥得河和威悉河畔定居的勃艮第人(后迁法国南部)、定居在西里西亚的汪达尔人(后迁往北非)和匈牙利的伦巴德人(后迁瑞士和奥地利南部)。
3.北日耳曼人,主要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丹麦,其中的一部分后来以诺曼人或维金格人的名称在欧洲各地出现。
日耳曼人几百年间,日耳曼人的足迹遍布欧洲,他们以族支为单位,择时择地定居下来。
在中世纪开始的年代,几乎没有哪一个中、西欧国家(以及东欧后起的俄罗斯)的统治阶层不融有日耳曼人的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整理第一章基督教世界
第一节:日耳曼人的迁徙
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
1、《高卢战记》bc 49y
a.从事农业(不占主导)、畜牧业
b.土地公社所有
c.未完全定居,半流动
d.财产平等,奴隶少见
发展《日耳曼尼亚志》ad. 98y
2、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
战争、贸易、移民
3、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
a.人口增长和生存空间的需要
b.罗马的衰落
c.匈奴人西迁的压力
d.财富的吸引
二、匈奴人与哥特人
1、匈奴人
种族问题争议、阿米安、对帝国边防影响的两个阶段2、哥特人
6c约丹尼斯《哥特人史》
3世纪危机对罗马的劫掠
西哥特人ad.376越过多瑙河,378y亚得里亚堡之役迁徙之路:罗马(410y)高卢(419y建国于土鲁斯)西班牙(507y迁都托莱多
三、其他日耳曼部族的迁徙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
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1、罗马周边的蛮族
(1)克勒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bc2罗马人日耳曼人直接交往
bc2末条顿人、森布理人入侵意大利bc102 马略bc1 罗马社会吸收蛮族
(2)4c日耳曼人
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
哥特人、汪达儿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人
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
(3)东哥特人与西哥特人(日耳曼较先进)
政治组织严密、“王”为部落联盟领袖、4c
中叶皈依基督教(阿里乌斯派)
.......
东哥特人: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
西哥特人:多瑙河下游
参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
p8-14 第三节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
果
3.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1.汪达尔人(the Vandals)的迁徙:中欧→潘诺尼亚(Pannonia)→高卢→西班牙→北非431年建国于希波(Hippo)。
439年迁都迦太基。
455年攻陷罗马。
2.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迁徙:日德兰半岛→不列颠。
3.法兰克人的迁徙:中欧→高卢。
4.东哥特人(the Ostrogothes)的迁徙:色雷斯→潘诺尼亚→意大利。
5. 伦巴德人(the Lombards)的迁徙: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
四、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影响
1、诸日耳曼国家的结局
a.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代的征服欲汪达儿人(534y)、东哥特人(554y)国家的灭亡
b.阿拉伯人的征服与西哥特人国家的灭亡
c.昂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与不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d.法兰克人的统治与西欧封建化进程
2、深层影响
a.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撞击
b.战争与交往:欧洲的扩大
c.古典时代的变革:古典时代的结束与中世纪的开始
五.古典文化、基督教信仰与日耳曼因素的融合
1、帝国的观念与传统
传统上将西罗马帝国的垮台定在476年,以奥多亚克(Odoacer)废黜西罗马末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努斯(Romulus Augustulus)为标志。
内坡斯(Julius Nepos,在位期474-480年)
芝诺(Zeno,在位期474-491年)
查士丁尼(Justinian I,在位期527—565年)时代的再征服
2、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传承与变迁
a.罗马因素的影响
b.日耳曼人因素的影响
3、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结合
《民法大全》、《西哥特罗马法辑要》(《塞奥多西法典》)、《萨利克法典》
4、古典文化遗产、拉丁教父与中世纪西欧
安布罗斯(Ambrose,约330-397)、杰罗姆(Jerome,约347-420)、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I,540-604)
A.拉丁语:
a.拉丁语词汇扩大:
1)直接将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文字转写为拉丁文
2)在一些基督教希腊文词汇的影响下创造对应的拉丁新词
3)赋予拉丁文原有的词汇新的含义
b.4世纪基督教拉丁语特征:
1)文人化倾向加强
2)新词构造趋向保守,与拉丁语的造词习惯保持一致
B.古典文学
C.人文教育
中古西欧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教父传统的延续
“三艺”“四艺”
4世纪和5世纪的西欧教会主教和修道院继续把非基督教罗马作家的作品用于初步的文化教育
中世纪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继续这一传统
D.政治思想
“王宫归属皇帝,教堂归属主教。
”--安布罗斯
基督教皇帝有保护教会的义务
在信仰和道德上主教对作为基督徒的皇帝有教导职责圣本尼狄克(圣本笃Benedict of Nursia约480-547)
《修道规章》
出生于意大利努西亚的显贵家庭,青年时期在罗马求学,为同学们的堕落生活所震撼,放弃学业和家产,开始苦修,最终建立12所修道
二元政治理论的先驱
E. 历史观
二元史观:尘世与天国的对立
基督教世界体系的空间和时间框架
F.修道思想
1)个人隐修、拉乌拉式(Laura)隐修、集体隐修2)修道院是传播文化的主要中心,也是基督教化的中心,自治性很强3)西欧修道制度从一开始就强调规则、服从和秩序。
4)修道思想:
安贫、守贞、服从(修道院规则的核心)
对上级、对上帝,放
弃个人意志,服从主
修道不是否定世俗,而是替代世俗
对尘世享乐的批评是因为修道生活自身不能与之兼容,但不是为了要求俗人放弃人世间的欢乐和喜悦
不鼓励修士们崇尚和实践极端的苦修
财产共有
修士身为上帝的奴仆从事体力劳动,并以此培养自己的谦卑品德
要求修士们经常祈祷和研读、抄写宗教著作
安定誓、守贞誓
教父们在肯定修道理想的同时力图调和这种完美主义的追求与俗人的平凡生活
G.家庭婚姻观
1)否定婚姻对教会的积极意义(杰罗姆)
2)奥古斯丁将婚姻和修道制度都看成是基督教社会的基础
3)修士和贞女的工作是以自己的品行给他人做榜样,而不是贬低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