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200308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也称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行为方式,在校本教研中三者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离不开以上三种力量的参与,在研究过程中离不开以上三种基本行为方式,只有这三种力量以这三种行为方式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才能走向深入,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自我反思。
a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人的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中研究的问题是在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没有反思研究问题从何而来,在校本教研中不管是哪种行为方式还是哪个环节都伴随着反思行为。
b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c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教研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落实。
也就是说反思在教师成长和校本教研中很重要,校本教研要搞好离不开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把反思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觉自愿反思,使之成为习惯,校本教研才有希望。
1.反思的进程和阶段。
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a教学前反思指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具有前瞻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课前预测,课堂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情况,看哪些还需要调整或补充,教学效果会如何。
b教学中反思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我反思、迅速调控,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调控性)。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二、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教学型教研•(二)研究型教研•(三)学习型教研•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
•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功能:•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1、“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2、“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方式•“校本教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行动研究更强调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具有情境性、非线性、多元生存性,是在行动中不断改善行为的过程。
•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校本研究的三个核⼼要素教师个⼈、教师集体、专业研究⼈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体关系。
教师个⼈的⾃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量。
教师上完课反思⼀下⾃⼰今天课上得怎么样,把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下,与同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就读读书或请专家来点拨点拨,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
1、⾃我反思⾃我反思不是⼀般意义上对教学的“回顾”,本质是⼀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反思的⽬的在于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为,使教师能对⾃⼰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独⽴思考和创新。
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种⾃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质⾼效地进⾏,并有助于提⾼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和评价能⼒。
校本教学研究中⼀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师反思就好⽐是精神上的新陈代谢。
作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着经验,如果不对此进⾏梳理,慢慢地,教师就会变成经验型的教师。
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现有的经验,把那些有效的经验升华为智慧与⽅法,把那些不良的⽆效经验清除掉。
没有这样⼀种内在机制,⼀个教师就不会很好地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写⽇记、写案例、写随笔、教学后记、教师之间的讨论、对照理论反思等多种⽅式体现⾃⼰的反思;还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备课组或教研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进⾏反思。
反思可以让教师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
有⼀位教师在上完校本课程《专题性课外阅读》以后,为了了解学⽣的学习情况,专门做了⼀个问卷调查,问题是“你最喜欢这节课中的哪个环节?”通过调查,他发现学⽣喜欢“新鲜⽽⼜能表现⾃⼰的活动”,如表演、分⾓⾊朗读、绘画、续编故事等⽅式。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
校本教研的主要实践因素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人的要素 ,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主体、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的组合、专业研究人员是专业引领导引。
三者是校举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 三足鼎立 , 缺一不可。
( 一 )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 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自我反思 , 从本质来说 , 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 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 , 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 , 自我反思与日常生活中的“回顾”不同 ,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 它具有目的性 , 带有研究性质 , 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 只有教师的反思成为个体的自我意识 , 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 校本教研才能成为现实。
在课程与教学中 ,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根据时间 , 区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 在三个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形式。
在实施课程之前的反思:这时候的反思往往是一种预设性的反思 , 通过这种前瞻性的反思 ,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史为有效 , 通过预测和分析 ,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 进行及时的反思 , 处理和思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自我反思具有监控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 能使教学活动得到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 , 对于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起点。
在课程实施后的反思 : 在结束教学之后 , 及时并有效的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 , 批判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 提高反思水平 , 并逐步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校本教研的内容三分钟
校本教研的内容三分钟
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进行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和共同研究的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校本教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教育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技术等。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通过学习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使用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教育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技巧、教育管理和课堂管理等。
教育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技巧、技术进行实施,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学习。
3. 课题研究:包括教育研究、教案制作和教学评价等。
课题研究是指教师提出教育教学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制作教案和实现教学评价来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校本教研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以学校为单位,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校本教研活动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等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1. 明确的教研目标教研目标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个明确的教研目标有助于教师们聚焦问题,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研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
(3)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实际的教研内容教研内容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研活动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研内容:(1)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
(2)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4)教育技术: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效的教研方法教研方法是指教研活动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研方法:(1)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提高备课质量。
(2)观摩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教学研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深入的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课题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积极的参与态度参与态度是影响教研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提高参与态度的方法:(1)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应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2)激发教师参与热情: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 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 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牵引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 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
依托性
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 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 教研员、高校专家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广开门路, 相互借鉴和学习,盘活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校本教研要求以学校为主体,倡导“教师即研究者”,但并不意味 着学校要实行“关门主义”,拒绝外援。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 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教研员与一线 教师合作,不但能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尤其是在校本 教研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一项试验刚被提出和实施的时候,教研室的作用是不可缺的。
科研性
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 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 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要素(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校本教研活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为了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要素1. 明确的教研目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明确教研目标,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研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测量性,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
2. 合理的教研内容教研内容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学科专业知识:加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5)教育评价:探讨教育评价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3. 丰富的教研形式校本教研活动应采取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研形式:(1)集体备课: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2)观摩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案。
(4)课题研究: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成果。
(5)教师论坛: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4. 完善的教研制度建立健全的教研制度是保证校本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研制度:(1)教研计划制度:学校制定年度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内容。
(2)教研活动记录制度:教师记录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为教研工作提供依据。
(3)教研成果展示制度:定期举办教研成果展示活动,推广优秀教研成果。
(4)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03
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
课程体系完善与调整策略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
选择性。
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 加强学科内在联系,形成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系。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时代发 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
跨学科融合及拓展性课程开发
开发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 生综合素养。
03
究项目。
优秀实践案例筛选和推广活动组织
在校内征集优秀教学实践案例,进行评选和表 彰。
将优秀案例整理成册,通过校内外渠道进行广 泛宣传和推广。
组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之 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根据研究成果和反馈意见,制定针对性的持续改进计 划。
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和执行团 队。
3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融合创新
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模式,促进信息技 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政策法规背景及影响因素
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与贯彻
深入了解和贯彻国家及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规,确保教学工作的合 规性。
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社 会需求。
。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 导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
习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偏好。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信息检索、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等。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思维导图等。
浅谈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浅谈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按照布迪尼的说法,反思是自我反思,它要求把自己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过去的教师处于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
第九讲 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一、反思的含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这里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内容”作为其专业表现,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由“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生长基础。
第三,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
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在一种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
二、反思的实质1.自我对话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都在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寻觅着,而这一切的进行,都离不开自我对话。
费洛伊德在他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我”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并认为人的心路历程就是由这么三个“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所构成。
弗洛伊德的这一广为人知的理论,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我们看来,这些“我”的相互冲突与矛盾,就是一种自我对话,是过去的“我”与今天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对话,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与作为观察者的“我”的对话,即“此我”与“彼我”的对话,而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去感悟,多思考,这在对话理念的关照下,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积极地去开展自我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余文森 教授
1
前言 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2.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 3.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 研究) 教师研究——学术研究
2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要素(力量) 自我反思及其有效性 同伴互助及其有效性 专业引领及其有效性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学(教育者)——教学型教研及其有效性 研究(研究者)——研究型教研及其有效性 学习(学习者)——学习型教研及其有效性
24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 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 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 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同伴 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 无助的现象。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 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共生意识(团队意识):专业团队 的灵魂 教师文化的灵魂:决不落下一个教 师!
22
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条通道
当前自我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泛泛而淡没有深度的反思 没有执行和行为跟进的反思
23
二、建立同伴互助的制度(建立基于 对话的校本教研制度)
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 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 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佐藤学) 同伴互助的实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 对话、合作和互动 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 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每个教师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展自己的工作”。
11
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的工作也只能 是为着生存和生计所不得已的被动消 耗。他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 也体会不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除了生存和生计的需要外, 他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 实现自我、感受自由、体验创造的需 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离不开反思和 研究了。
什么是校本教研
什么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解决本校课程实施中现实问题的教学研究----以研究、解决本校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为目标的多样化的教学研究活动。
根本目的是全面、有效地实施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并实施的一类课程,其中的“校本”有三个基本要素: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是学校为了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活动,其中的“校本”指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校本的,而不是教研活动开展的范围。
所以,校本教研中“校本”的三个要素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多种途径。
“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研究。
“课题研究”是在已有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是在激励政策下教师的自愿行为,需要经过立项审查。
课题研究的成果一般为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等文字形式。
“校本教研”是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研究,是面向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研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提炼为校本的教研课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不用立项),及时解决问题,推广经验。
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提升价值的教研课题,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申报立项课题。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观点(共识)1、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是学校的重点工作。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体现在学校工作(教学)计划中。
2、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校本教研的“带头人”。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带头做校本教研的校长,就有一所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
3、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要转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构建新型的教师教研文化。
(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
教研活动要素(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手段。
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教研活动的要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研活动的要素进行探讨。
二、教研活动的定义教研活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体研讨、个人反思、实践探索等方式,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的活动。
三、教研活动要素1. 教研主题教研主题是教研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研活动的方向和成果。
一个好的教研主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针对性:教研主题应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具有普遍性:教研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教学问题。
(3)具有创新性:教研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2. 教研目标教研目标是教研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指导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
教研目标应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性:教研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教师理解和实施。
(2)可行性:教研目标应具有可行性,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实现。
(3)可测量性:教研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便于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
3. 教研内容教研内容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
教研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性:教研内容应具有实用性,能够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丰富性:教研内容应丰富多样,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3)层次性:教研内容应具有层次性,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4. 教研方法教研方法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教研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教研方法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
(2)实用性:教研方法应具有实用性,便于教师操作。
(3)创新性:教研方法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5. 教研组织教研组织是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实施、评价等环节。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ppt课件
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 是教师集体的研究,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 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 文化,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 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研究, 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 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 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研究虽然开展了,但 学校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 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 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 和大学教师,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 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校本研究是一 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 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 业研究人员应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 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为学校和教 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交谈,浅层次的交淡主要指信息交换和经 验 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 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 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深 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 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 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 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是教师在一 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 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 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 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 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 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 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 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 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变教师 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 存在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