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当前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之一,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专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专升本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专升本培养模式是指在专业学科知识领域,将学生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培养,即专科与本科,分段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模式正是一种典型代表。
研究发现,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专科与本科之间课程体系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在升本过程中面临知识储备不足、能力培养不全面等问题。
加强对“三二分段”专升本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研究,对于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模式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并对专升本贯通培养模式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旨在通过对该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的研究,为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三二分段专升本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探讨该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影响;2. 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现状,深入了解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3. 设计符合三二分段专升本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提升;4. 探讨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 对专升本贯通培养模式进行评价,总结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该模式的实施提供指导。
通过实现上述目的,本研究旨在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
导下 自由选 择设计 题 目; 在实 验室开 放性 管理 下 , 并 学生 独立查 阅资料 , 计 、 设 制作 和调试 系统 直至 完成 实践 教学任 务 。
是,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的课程设计存在设计题 目单一 , 目与 专业技 术 的当前应 用脱 节 , 题 以及考 核
评 价体 系不 利于 调动 学生 的积极 性等 问题 … 。
由于“ 嵌入 式 系统 及 应 用 ” 程 与 专 业 课 程 设 课
革 ] 。实践证明, 引入竞赛 机制 的专业课程设计不 仅能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专业知识 , 而 且 有利 于 提高学 生 的设 计 能力 和创新 能力 。
收稿 日 : 1-1 0 修 回 日 : 1 - - 基金项 目: 1 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 目;X 2 10 ) 期 2 1 - ; 0 13 期 2 22 8 0 00 2 1 0 ( Z0 0 0 4
L Ya l g,ZHANG h a gd ,Z U - n i S u n - e HOU n Lo g,L i g Ijn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分类设置与教学
技发展 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 。
机 能力培养体 系 ; 程 内容 交叉 、 ②课 重复 多 , 课程 教学 内容 更新缓 慢 : 实践教学环 节 中 , ③ 验证性 实验 偏多 ,
设 计性实验偏少 , 课程设计 环节薄弱等 。因此 , 构建 电 子信 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 的分类课 程设置 。革新教 学
求 的 电 子信 息 工程 专 业计 算机 课 程 体 系结 构 的 分 类 设 置 与 教 学方 法 。
关 键 词 :电子 信 息 工 程 专 业 ; 算 机 课 程 ; 类设 置 计 分
0 引
言
强有力工具 :
电子信 息工程是 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 行 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计算机技术在该 u 。
学科 中 占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 国教育部 早在 19 我 9 8年 颁布 的本科 专业 目录 中.就 已经把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列为 电子信 息类专业 的主干学科之_ ,这充 分体现 了 计 算机技术 对培养 电子信 息工程 专业学 生 的重 要性 。 当前 , 计算机技术成为推动 电子技 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 软件和硬件共 同决定 了现代 电子系统 的性能 ,与计算 机相 关 的理论 与 技术 已渗 入 到 了电子 信息 工程 专业 中. 因此该专业 的计 算机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 , 教学
通 过 我 们 多 年 的教 学 . 为 对 于 普 通 院 校 的新 生来 说 . 认
法. 掌握 系统的开发 的基本 技能 。 具备局域 网组网 的能 力 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 的学 习和研究, 甚至为将来 能够开发较大 的系统软件 和应用 软件 打下基 础 。
23 专业应 用类计 算机课程 与教 学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业岗位 ( 群)为依据 ,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 较好地 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用一致。并积极 组织 同时提 出专业建 设的新 理念,不仅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 的 教师建设 精品课程 ,出版系列教 材,对 专业 的发展起到很大的 需求,而且在一定程 度上还要主动引导市场需 求、创造市场需 促进作用。
基金项 目 :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 究项 目( 目 项 编号 : 晋教 高函 2 04 ) 09 4、山西省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5 程教 学模 式的研 究” 的研 究成果 。 P课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 精神和 技术 、 新工艺、 新材料与新方法 。为实现 “ 超常规”和 “ 跨越式”
学校 从社会 调查和职业 岗位 ( 群)分析人手,分解和提炼 程师认证考试 。这几个认证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科 出从事具体职 业岗位 ( 群)工作所 需的核J 职业能力、专项能力 技开发创新实践能力起到了很 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 以及能力要素,根据这 些能力要素来设计具体 的理论课程和实 生课外科 技创新,近几年学生申报校 内科 技开发项 目十几项,申
c=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a: j
张 志恒 苏小林
摘要 : 实践创新 能力是人类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 电子信息行业是发展快速的行业,电子信息技 术已经
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 的各个领域,处于技术最前沿,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从 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有更大更高的需求。该专业知 识结构和特点是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结合 电 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进行教 学改革,探寻提 高该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课程开展的研究
可编程逻辑器件 的内容 , 括诸 如交通灯控制电路 包
设计 、 P C U设 计 、 电梯 控制 系统 设 计 、 出租 车计 价 系
统设计、 液晶驱动 电路设计 、 电机控制 、 温度采集控 制等。设计过程中, 需要学生 自己组队 , 一般 2 3 至
2选 题 的 自主性 。为 提 高 学生 的兴 趣 , 计 任 ) 设 务 的完成 由学 生 自己组 队 , 般 为 2至 3人 为一 设 一 计团队, 自主选 择设 计 任 务 , 自己拟 就设 计 方 案 , 指
导教师仅对设计 方案的可行性做 出把握。鼓励 特
长 , 调在 基本 知识 掌 握 的前 提下 可 以有 不 同的 选 强
大学四年级的学生 , 已经学过了数字电路 、 模拟 电路 、 单片机 、 可编程逻辑器件 、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 术等课程 , 这些课程教授 的理论知识对大多数学 生 来说 , 都是相对孤立的 , 学生不知道如何综合运用这 些知识 , 来为实际的生产 、 生活服务 。 课程的安排 由两部分组成 : 课题讲授和任务设 计。其 中课题讲授主要是介绍电子系统的设计与所 学课程间的关 系, 以及课程的开课模式和具体要求。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2 .7 4 30
O 引 言
能力和查 阅资料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事先按照难易
程度 拟就 了若 干 个设 计 任 务 , 内容 涵 盖 微 控制 器 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 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 实践动 手能 力 、 新 能 力 的重 要 教 学 环 节 受 到各 高 创 校的普遍关注 , 已成为高等工科 院校培养专业技术 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类课程不仅起着巩固学 生理论知识的作用 , 还具有训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安排方案模板一、课程背景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课程安排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电子技术基础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信号与系统本门课程主要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通信原理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通信系统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
4. 电子信息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络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5. 电子产品设计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电子产品工艺设计、电子产品测试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践、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等内容,帮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研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和项目,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习评价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
六、课程附加价值1.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2.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发展空间。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规划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规划方案一、课程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融合了电子学、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其技术和知识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关领域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数学类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物理类大学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3)电子信息工程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与设计、电子线路实验等2. 专业核心课程(1)通信工程数字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原理等(2)电子工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嵌入式系统设计、VLSI设计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等(3)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等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如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等。
4. 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习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互动、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其工程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参与实习环节,让他们接触行业实践,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展和解决方案。
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项目实践,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室学校应当提供完备的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
2. 教学设施学校需要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设备等,以确保教学的高效性和全面性。
3. 教学人员学校需要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业内背景深厚的教学人员队伍,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指导。
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信息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信息类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电子信息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电子信息类的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类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类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对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电子信息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信息类基本概念:介绍电子信息类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电子信息类基本原理:讲解电子信息类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3.电子信息类应用领域:介绍电子信息类在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电子信息类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趋势。
5.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进行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信息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电子信息类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信息类案例,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电子信息类导论》等。
2.参考书:提供电子信息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摘要】本文围绕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从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引出论文主题。
正文部分首先分析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现状,然后提出针对新时代新要求的课程建设思考,并探讨创新教学模式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持续优化和更新,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新时代、创新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新兴学科领域,其涵盖的内容涉及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下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专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思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整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到整个学科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旨在针对当前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方案,以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通过分析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现状,深入探讨如何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更新和优化。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上, 设 计 安排 上 , 设 计过 程 上 及 成绩 考核 I 二
都 有 改 进的 余 地 和 必 要 , 否 则 ,上述 问题 势
必会 影 响到 课 程 设 计 的 效 果 。 根 据 课 程 设 计 改 革 的 指 导 原 则 和 存 在
知识 , 促进 学 生 系 统 、 深入 地 掌 握 专 业 课 程
计结 束均 由学 生 亲 自动 手 完 成 。 ( 4 ) 除 了提 节, 使 课程设计 成绩 考核 严谨合 理 , 杜 绝
“ 蹭 车” 现象 。 提 高课程设 计教学 的效果 , 必 须 有 高
课程 设计 , 可 以 帮 助 学生 融 合 现 全 程 交 实 物 作 品 和 设 计 报 告 之 外 , 增 加 答 辩 环
系 统 设 计 和 创 新 能 力 为 目标 , 开 展 课 程 设 的 问题 , 我 们 对 电子 技 术 课 程 设 计 和 单 片 计内容、 课 程 设 计 方法 、 课 程 设 计 考核 等 方 机 课 程 设 计 进 行 了改 革 探 索 。 ( 1 ) 取 消 内容 比较 陈 旧的 设计 内容 , 充 实 新的 设 计 题 目,
梁, 通 过 课程 设 计 的训 练 , 可 以 使学 生 能 够
消化 和 巩 固 知 识 , 是获 得 实践 技 能 、 工程 设
课 程设 计 应 该是 与 课 堂 理 论 教 学 并 行 择 , 争 取 做到 一 人 一题 , 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 兴
运 用书 本 理 论 去 处 理 实 际 问 题 , 帮 助 学 生 的 一 种 教 学 方 式 。 课 程 设 计 的 目标 应 定 位 于 培 养和 提 高 计 方 法 和 培 养 工程 意 识 的 重 要 途 径 。 好 的 学 生 的 独立 思 考 、 工程 实践 和 创 新 能 力 。 应
电子信息专业“工程伦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1、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了解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伦理 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主要伦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 果,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3)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维修、 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诸多高校积极推动了“卓越计划”的实施。本次演示将重点探讨卓越计划在该 专业中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其次,工程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 未来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最后,工程伦理教育有助于推动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形 象和社会公信力。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主要 伦理问题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主要存在的伦理问题包括:
(1)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个人信息的 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黑客和恶意软件可能会窃取用户
2、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方法
在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工程伦理的定义、基本原则、道德规 范等。
(2)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伦理问题:包括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 护、环境保护等。
(3)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风险评估、责任分析、决策 制定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一、当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目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讲授和实验为主,课堂上老师介绍理论知识,学生则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授基础知识,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部分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仍停留在过去,与当前产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3. 缺乏实践教学环境由于电子技术实验设备昂贵,很多学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使用率低,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完备的实践教学环境,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后,实际操作能力却不足。
1.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就是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深化和应用。
应该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而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与产业需求对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应该更加贴近产业需求。
可以邀请电子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要求和趋势。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需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摘要: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虽然还算是不叫成功的,但是很多方面并不能满足市场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比如:课程群安排不合理、教材质量低、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课程定位不明确等等。
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
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认为,不断的改革课程安排和选用新教材,并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发展的必要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上各个行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并且该专业的招生学生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他们很受就业单位的欢迎。
但是随着社会以及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高校在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时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不能一成不变地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
高校应该努力变革自身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学校的教学现状分析由于高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较多,而总授课时数却是有限制的,因此,缩减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课时,简化课程教学要求,调低专业难度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的。
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简单肤浅的皮毛而已,并不能深刻理解,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
在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公共基础课程占用了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的课时,学生在入学后没有很快地接触到相关的课程,对课程没有很多的认识,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生不能积极地进行各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活动。
除此以外,各课程授课过于独立,各自都是自成体系,导致学生掌握的零散知识点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导致学生系统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的弱。
略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略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随着现在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迫在眉睫。
一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越来越贴近生活,所以,人们越来越注重如何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体系。
另一方面,随着现在科技不断发展,各大行业都严重缺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方面的人才。
但是,目前在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还存在了很多的漏洞,所以,本文由此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一.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存在问题在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时,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存在問题。
例如:学校的办学理念存在偏差,教学对象的要求偏低以及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等等。
(二)职业领域设计不完善目前,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覆盖面比较广泛,所以,很多学生对此专业产生了盲目性。
另外,从当今就业形式来分析,其专业缺少了“精”,缺少“高手”,所以,其职业领域设计存在了很多的漏洞。
(三)忽视高科技技术运用和引进在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目前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缺少专业技巧的培训以及忽视高科技技术运用和引进等等。
(四)缺乏可持续发展体系的运用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要求更高,所以,缺乏可持续发展体系的运用是阻碍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一体化体系的关键。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一)构建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第一,各大高校要重视建立一体化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工程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发展潜力也比较大。
所以,各大高校一定要注重其课程的科学化设计,尤其,在教师安排、课程安排、时间安排等等都要具有科学性。
特别,在教师安排的过程中,一定按照“术业有专攻”,合理安排教师所教的专业。
第二,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时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尤其,在课程安排的时间,可以多抽出时间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也要加大对于这方面的重视。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data = data(1:2:end)*256 + data(2:2:end);
datsgn = data; plot(datsgn); %时域波形
实验要求: 1)用matlab编写程序,绘制时域波形图、频谱图, 计算ENOB 2)通过改变信号频率和采样频率,获取这些参数与 ENOB的对应关系,绘制出对应曲线图。 3)设置最佳参数,求出最佳的ENOB,要求计算出 的ENOB>7 (SNR取10lg()) 4)通过查找资料自己设计最佳的matlab程序算法 5)参考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FFT,求出基波能量 和谐波能量,计算出信噪比(SNR),利用公式求解 ENOB 参考公式: ENOB = (SNR-1.79)/6.02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利用DSP实验装置对模拟信号 进行数字化采样存储,并通过USB接口传输到计
算机中,利用matlab编程对信号进行处理,计算
ADC的有效转换位数(ENOB)。 通过调整信号频率、采样频率等参数,获得这些 参数与ENOB的关系曲线,最终计算出最佳的 ENOB值。
所需仪器设备: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DSP实验箱、计算机、 USB连接电缆
课程设计内容: 1、接通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 的频率(小于2KHz),幅度(峰峰值小于1V),利 用示波器测量确认后,通过连接电缆将信号发生器 的 输出连接到DSP实验箱的INPUT1端口。 将DSP实验箱的OUT3端口连接示波器
2、用USB连接电缆连接主机和DSP实验箱
3、接通DSP实验箱电源,根据液晶显示屏显示的提 示信息进行操作。 1)上电后,首先选择 4 (AD),按ENTER键确认 2)通过数字键选择采样频率(符合那奎斯特采样定 理),按ENTER键确认 3)选择“1”保存,通过主机上的采集软件,可将采 集的数据通过USB线上传到主机。选则“2”不保 存,可通过DSP试验箱的OUT3接口,通过示波器 观察 波形,若系统正常,应该能够看到跟信号发生器 输出一致的波形,以此来验证电路系统的正确性。 4)若在3)选择“1”保存后,主机会提示安装USB驱 动,正确安装驱动后,打开主机上的数据采集软 件,如图所示: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void main()
{
TCON=0x01; /*TIMER0工作在方式1*/
TMOD=0x01;
TH0=(65536-CYCLE)/256; /*设定T0每隔1000us(1ms)中断一次*/
TL0=(65536-CYCLE)%256;
TR0=1;
IE=0x82;
Modifytime( );
while(1)
3、方案比较
鉴于以上两种方案,虽然时钟芯片DS1302具有更多优点由于实验硬件的因素,现有的硬件缺少DS1302所以采用第二种方案即方案二。
四、系统硬件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我组设计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2、系统原理图
采用220V/5V直流电源作为供电虽然在一定上符合了我们的要求但是在使用过的时候电源我们不能自备。基于种种原因,我们选择了普通的USB线连接微型计算机作为单片机的供电,这样可能在功率少大于系统需求,但是不需要跟换电池。并且比直流稳压电源更轻便,可以随时的使用和调试系统。
PCB焊接
时间
2010年12月1日
二、课题内容及要求
设计一个电子万年历子时钟电路设计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键盘显示,定时闹铃,LED共阴极数码管和LED灯显示等功能模块组成,基于题目的要求本系统对时间显示和定时报警进行了重点的设计,本系统的大多数是有软件来实现的。吸取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大部分都是有软件来实现的,使电路简单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大大的提高。
for(i=20;i>0;i--)
for(j=248;j>0;j--); /*2us*248*20*=9920≈100000软件延时*/
}
void dely250(void)
民族类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
[摘要]项目组通过对广西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课程学时分配和课程学期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课程体系优化设置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族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088-03[收稿时间]2018-12-21[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JGA172)。
[作者简介]卢振坤(1979-),男,广西百色人,工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智能探测。
一、研究背景教育部于2010年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专院校中兴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后逐步趋于成熟,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地方院校电子类专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结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尤其是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验室建设等各环节进行积极探索。
因此,研究创新创业教育驱动的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新时代行业的发展要求,已成为地方各类大专院校相关专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
在全国高校都在实施通识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通识教育的要求,再加上近几年来,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学分学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压缩,而且也把更多的学分学时分配给通识教育课程,这样分配给专业课程的学分学时就下降了不少。
面对学时少的现状,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就要不断进行优化,既要满足培养新形势下人才标准的要求,又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单面印制电路实物制作
电子基础新工科建设六大方向:“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1]其核心思想是实践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
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实践教学的关键方法是制作电子电路实物。
目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有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2],有以研讨为主的模式[3],也有以实验为主的模式[4],还有以仿真为主的模式[5]和实物组装为主的模式[6]。
然而,这些教学模式都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通过引入Proteus和Altium Designer等教学工具[7],结合热转印制作单面覆铜印制电路板实物的教学方法,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制作单面覆铜印制电路板实物,首先采用Proteus对电路进行仿真设计和修改验证;然后绘制出电路原理图和单面PCB图;接着将PCB图通过热转印法印制在单面覆铜板上;接下来经过腐蚀、打孔、安装、和焊接等环节;最后,通过实验仪器调试出电路板实物[8]。
以下详细介绍热转印制作单面覆铜印制电路板实物的1 电路设计■1.1 电路设计要求设计要求:①实时时钟能显示时间(小时、分钟、秒钟)和日期(年、月、日);②能通过按键改变时间和日期;③实时时钟断电并重启后,能正确显示当前时刻;④完成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时钟Proteus仿真;⑤编写单片机读取DS1302程序、LCD驱动程序、按键程序;⑥制作并完成实时时钟电路板实物,预留测试点;⑦自带稳压电源、系统电流应小于80mA。
■1.2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2所示。
2 电路验证电路仿真不仅可以实现电路的设计,还可以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电路的设计效率。
仿真软件Proteus[9]对于嵌入式开发,特别是单片机的开发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方便的烧录程序,实现系统的联调,可以形象直观地观察模拟电路的实验效果。
仿真软件Proteus电路仿真的效果如图3所示。
信息技术环境中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研究
型, 这就使电子信息类课 程在讲授过程 中存在学生
理解 困难 、 础 知识 掌 握 不 牢 等现 象 。加 之 部分 课 基 程实 验设备要 求 比较 高 , 有些 实 验部 分 只能走 马观
、
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现状
花地了解 , 而不能实际动手做 ,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掌
( ) 一 电子信 息类课 程 结构现 状
对 于抽 象 的 电子信 息类 课 程 的理论 教 学 , 如何
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
主要 问题 。把信 息 技术 引 入 到理 论教 学 过 程 中 , 是
一
个重要环节。一般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分 为二 种情 况 , 种是 验 证 性 实 验 J 这 一 部 分 实 一 ,
前研究热点问题 。尤其 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 的 1 J
学生 , 他们不但 应该 具有上述 能力 , 必须具 有实践 还
应用能力。利用网络 、 多媒体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等 多种信息技术 , 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 以达 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_。 2 】
一
抽象 , 很难 在学 生脑 海 中建 立起 物理 概 念 及 相关 模
要 研 究 方 向 : 电传 感 与 光 电探 测 技 术 。 光
・
5 ・ 4
有些电子信息类 的课程虽然开设了多媒体教学 环节 , 但多媒体教学课件只是把黑板 的内容搬到 了
投影 上 J成 为教 师 授 课 手 段 的一 种 改 进 , 没 有 , 并
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结构直观化 、 具体化 , 易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 , 能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也会对教学产
握知识的难度 。因此 , 电子信息类课程 的教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摘要:“专业课程设计”设置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一项重要改革,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兼顾软硬件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学习新事物能力的学生。
文章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讨论,结合作者的虚拟仪器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新工业形势下的需求,对该课程进行研究和探讨。
总结出学生要了解企业需求,多动手,多实践,努力成为能适应“新工业”形势下的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研究;新工业;专业课程设计0引言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新工业时代的影响下,工科教育也在发生变化。
经过近十年的教育建设,学校的学科、专业和学生规模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几乎所有高校教育都遇到了同样的新问题:培养出来的本科人才和社会需求的人才相差较远,特别是实践能力方面。
过去我们主要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需求。
这体现了探索新工业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升级之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2]。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年级设置“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是基于“新工科”创新理念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主要从加强专业基础课认识、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连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尝试[3-5]。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展开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1教学目的社会对于信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面性及现阶段学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矛盾,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即如何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改进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控制是信息技术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6-7]。
虚拟仪器则是仪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是在虚拟仪器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建立一个具有信号采集、处理与分析数据采集回放发布系统,旨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和掌握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能力。
2教学内容新工科教育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遥感信息等处理和交换,以及无线、电缆、光缆等传输[8-10]。
作为大三、大四学生的综合实践性的课程,旨在结合专业基础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系统集成的基本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专业课程设计的内容为设计一个双通道数据采集回放系统,内容如下。
⑴首先是实现基本波形模拟发生、数据采集记录、其次是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放、分析处理。
以下就每一个部分进行原理介绍。
一个虚拟的波形发生器,它能实现基本波形的发生,用循环来控制波形发生的频率。
频谱分析是信号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
一般的频谱分析都依靠传统频谱分析仪来完成,价格昂贵,体积庞大。
虚拟频谱分析改变了原有频谱分析的整体设计思路,用软件代替了硬件。
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用一部笔记本电脑到现场就可轻松完成信号的采集、处理及频谱分析。
⑴课程设计编程工具的掌握。
LabVIEW(Labo-ratoryVirtualInstrumentEngineeringWorkbench)是美国NI公司研制的一个功能强大的仪器系统开发平台,用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11-12]。
LabVIEW是一种图形程序设计语言,它采用了工程人员所熟悉的术语、图标等图形化符号来代替常规基于文字的程序语言,把复杂繁琐、费时的语言编程简化成简单、直观、易学的图形编程,同传统的程序语言相比,可以节省约80%的程序开发时间。
这一特点也为那些不熟悉C、C++等计算机语言的开发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13-14]。
LabVIEW还提供了调用库函数及代码接口节点等功能,方便了用户直接调用由其他语言编制成的可执行程序,使得LabVIEW编程环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快速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同时运用开发系统,不但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门新的编程语言,也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做个定位。
⑴虚拟仪器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
虚拟仪器系统的概念是测控系统的抽象。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虚拟的仪器,它们的功能都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灵活性方面。
虚拟仪器的功能由用户自己定义,不强调每一个仪器功能模块就是一台仪器,而是强调选配一个或几个带共性的基本仪器硬件来组成一个通用硬件平台,通过调用不同的软件来扩展或组成各种功能的仪器或系统。
本课程需要学生设计一个双通道数据采集回放系统,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前期知识,具有系统集成的概念,体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方案确定、软硬件详细方案、硬件搭建、软件编程、调试等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
3教学方法首先,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化的授课方式。
跟传统的编程语言教学方式不同,直接在教学中用软件界面作为教学的主界面,课件PPT只是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一个个实际的软件程序,来讲解编程语言中特色点和重点。
比如在讲解LabVIEW语言的基本结构语句综合运用过程中,引用软件本身所带的例子库中的一个例子进行全面分析。
从人性化的交互软件界面、严密的逻辑结构、软件语句的正确选择及程序防错机制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详细的讲解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这个例子,不但掌握最基本的编程语言,而且了解系统整体架构的概念。
其次,运用网络时代事物,建立专业课程设计群。
课程群的建立,不但使得教师有一个资料存放的平台,把课堂上所讲的案例资料及课件及时的上传至群,上传相关资料对课堂讲解做一定补充,同时更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一个课程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判断学生的问题,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及时在平台上解答,同时上传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氛围变得浓厚,课程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第三,本课程在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开设为32学时(或在两周的短学期内完成)。
编程语言授课的三天里,对传统理论教授方法做了一定改革:一个理论点,一个实践环节,即对每个理论点都开设一个相关的上机实践,让学生随时学习,及时通过实践环节消化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理论课,在课堂上自主的抓住老师上课的知识重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编程语言的学习的效率。
第四,除由任课老师讲解课程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程序设计外,为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了小组讨论演示环节,具体形式为每3-4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系统设计中的某个程序算法方案进行讨论、资料和文献的查找、程序设计中的分工合作,同时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对他们的工作向所有同学进行公开演示讲解,这种分组合作的方式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调研和表达能力,也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4考核方式具体的考核方式由三个方面来综合确定:①课堂表现;②系统程序及设计报告;③一对一验收答辩。
这三个方面占最终考核成绩的比重分别为:30%、30%、40%。
具体而言,课堂表现主要由出勤率和课堂及上机实践的表现。
其中出勤率是学习时间的保证,因此是考核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作为实践类课程,课堂及上机实践中互动的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最终成果中的实际参与度。
本专业课程设计最终需要学生提交系统的软件及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设计目的和意义、设计任务分析、设计思路和程序结构分析(说明文字和程序设计报告的情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专业写作和总结能力的体现)。
最后要进行师生一对一验收答辩,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演示及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提问,教师能直观的看到学生的作品,同时通过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设计思路,也能相对清楚学生完成设计的程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以往设计类作业相互抄袭的现象,相对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
这个过程虽然耗时比较多,教师花费的精力和投入也很大,却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还能让教师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及时获知教学的薄弱点,为以后教学积累参考数据,从而进一步改革课程教授,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评估、打分、统计并加权,可得到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避免了传统仅以卷面成绩来评价的弊端,也避免了仅提交程序可能存在拷贝复制的问题,可较好地提高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5结束语本文对“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电子信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兼顾软硬件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能够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检测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开发。
今后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该课程在教学中值得改进的方面,例如在该课程的学习和设计的内容中引入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将实际案例引入专业课程设计中来。
真正的在专业课程设计这门课程上做到校企合作,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新工业形势下的新兴人才。
作者:金晅宏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