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

合集下载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范文一】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古代忠臣的一种奋志状态,但我们年轻人现在也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关心国家发展。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在一些低位的官员,也不能忘记自己身为国人的责任,总是想着如何为国家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即使自己身份低微也要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读书,更要为国家奋斗使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同时积极主持各种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家发展现状。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贯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即使自己的地位再低微,也可以为国家多少做一点贡献,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重点:本文重点强调了年轻人要学习“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多做贡献,同时强调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义,即使是在低微的地位也要为国家贡献力量。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准确,因为是面向年轻人进行讲述,所以篇幅简短,语言直白易懂,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同时,文章中采用了多个一二级标题,使得文章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范文二】我们从小就听父母说,要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心系家国,做一名好的中国人。

这些话虽然非常简短,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其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更是忠臣的代表性词语。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要牢记自己的国家和来源,无论自己身处多么低贱的职位,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年轻人更是要加倍注意自己对国家的贡献,因为这个时代已经造就了许多不敢、不想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人。

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珍爱祖国、爱岗敬业的好青年。

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树立我们自己的形象。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提醒我们不管身在何处,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身处国家中的中国人,不惧困难,不忘初心,继续向着美好的未来努力前行。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即使身份低微,也不敢忘记对国家的忧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即使地位卑微,也不忘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繁荣的关注和担忧。

1.“位卑”的含义:在这里,“位卑”并不是指身份低微,而是指作者在国家中的地位不高,没有掌握大权。

这种表述方式强调了作者不是因为自己地位高、权力大而忧国,而是出于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着忧虑和担忧。

2.“未敢忘忧国”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不敢忘记对国家的忧虑。

这里的“未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决心,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高度关注。

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3.整体含义: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注,以及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调。

作者认为,虽然自己地位不高,但仍然要关注国家的未来,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陆游的诗歌中,“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他反复强调的主题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高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这种爱国精神和责任感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位卑未敢忘忧国”仍然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虽然我们可能不是政治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尽一份力量。

同时,“位卑未敢忘忧国”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是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的发展。

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总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的体现。

陆游病起书怀的爱国诗句

陆游病起书怀的爱国诗句

陆游病起书怀的爱国诗句
陆游在《病起书怀》一诗中,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一句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这句诗表达了他虽然地位卑微,但从未敢忘记忧国忧民,即使事情已经确定,也仍然需要等待到最后时刻(阖棺)才能放下心来。

这体现了陆游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整首诗《病起书怀》如下: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在这首诗中,陆游不仅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他期待和平、稳定的渴望。

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赏析

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卑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假设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赏析】《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说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

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

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

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

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兴盛。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原文、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原文、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

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位卑未敢忘忧国 造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 造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造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即使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关心国家大事。

以下是10个造句:
1.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总是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民生问题。

2.尽管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应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3.位卑未敢忘忧国,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希望能为改善社会尽一份力。

4.他虽然位卑未敢忘忧国,但他的言行却总是体现出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5.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位普通的公民一直关注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走向。

6.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他的力量有限,但他始终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位卑未敢忘忧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推动了一项重要的社会改革。

8.他虽然职位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

9.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位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希望能为改善社会尽一份力。

10.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他的力量有限,但他始终在为国家
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诗: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病起书怀宋代: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创作背景《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

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赏析《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个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爱国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全诗赏析

【爱国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全诗赏析

【爱国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全诗赏析
出自南宋诗人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赏析
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

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停止,所表示的是不屈不挠的精力跟永不磨灭的意志。

其中“位卑”句如同漫漫永夜中的一盏心灯,岂但使诗歌思维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

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想到自己毕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天然有着深深的感慨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程依然充斥着盼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代很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这个和病起抒情一样。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固然本人位置卑微,然而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义务,它的宗旨就是酷爱祖国。

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巨大精神,揭示了国民与国度的血肉关联。

咱们不求大张旗鼓,只有破足本身的岗位辛苦工作了,多贡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

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发明物资财产、精神财富,保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声誉,保护祖国同一,发挥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夸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对偶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对偶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对偶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其对偶句为“事定犹须待阖棺”,整句诗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意思是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以下是根据这句诗生成的对偶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位卑未敢忘忧国,权重依然思报国。

这句对偶句表达了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心怀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权重的人虽然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但也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微不曾忘泽民。

这句对偶句强调了无论身份低微还是地位显赫,都不能忘记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

即使身处困境或面临压力,也要坚定信念,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位卑未敢忘忧国,力薄犹能助兴国。

这句对偶句表现了一个人虽然地位低微、力量薄弱,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并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兴盛做出贡献的决心。

它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感,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陆游《病起书怀》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病起书怀》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

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赏析】《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

在这句话中,“位卑”指自己的身份地位低下,“未敢”指敢想却不敢做,“忧国”则表明自己一直关注国家的大事,悲愤不已。

这句话旨在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彰显了忧国忘我、抱负高远的崇高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也是每个热爱祖国的人内心最珍贵的东西。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然而,在当今社会,不少人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只要自己生活得好就行了,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这是一种浅薄的观念。

事实上,怀有爱国之心,关注国家大事,是每个公民的应有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

有一位叫做杨浦的义士,1915年入伍参加护国战争,战事结束后,他放弃了优渥条件的政府待遇,离开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投身到一个偏远荒凉的山区去办学。

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贫苦孩子有读书的机会。

他的一生中,总共创建了54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者。

还有一位叫做宋庆龄的爱国者,她是中国近代奋斗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一生坎坷,从遇难的革命烈士家庭成长到了引领中国近代的女性教育家和政治家。

她的努力和付出,为中国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这些热爱祖国的人,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或许没做出伟大的事情,但他们每一天都在为祖国做出着自己的贡献。

作为每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无论我们的身份是高贵还是卑微,都应该怀着一颗对祖国的爱,志存高远,努力奋斗。

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中国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啥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这句话出自北宋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意思“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病起书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江干:江边阖棺:盖棺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和銮:天子的车驾【翻译】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鉴赏】诗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

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

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位卑未敢
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这个和病起抒怀一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病起书怀》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病起书怀》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病起书怀》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病起书怀》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病起书怀》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意思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意思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名句。

这句诗表达了陆游身份低微不足以忘记对国家忧虑的情感。

而这也是陆游一生的主题之一,他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忠诚于国家,倾尽毕生之力为国家的兴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爱国者,他对国家的忧虑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内心。

南宋是一个处于割据和战乱中的时期,外敌入侵,国家疆土不断缩小,百姓生活困苦。

陆游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和责任重大。

尽管他的身份卑微,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忧虑,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尽力。

陆游的忧国思想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他的诗歌多是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在诗中经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呼吁国家能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另一句诗“黯久见之者,实怀远志也”,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的深深忧虑。

陆游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头上的爱国者,他将自己的忧国思想付诸行动。

他积极参与政治,多次上书朝廷,建议改革政策,挽救国家危机。

他还在自己的家乡建立学校,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他的忧国之情不仅停留在文字中,更体现在他的行动中。

陆游的忧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忧国之情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也为后世的爱国者树立了榜样。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忧国忧民的责任与担当。

他的忧国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一生的主题之一。

他以身份低微为由不放弃对国家的忧虑,坚持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的兴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他的忧国思想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也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他的忧国之情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爱国,更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他的忧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爱国者树立了榜样。

陆游的忧国之情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努力追求的品质。

卑微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卑微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卑微未敢忘忧国的意思
"卑微未敢忘忧国"这句话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虽然地位低微、能力有限,但仍然不敢忘记对国家的关切和担忧。

这句话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和丰富:
1. 卑微:意味着个人或群体的地位低下、社会地位较低,可能是指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弱势群体等。

这些人在社会中可能被忽视和边缘化,但他们依然对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充满关切。

2. 未敢:表示尽管自己地位卑微,但他们并不因此放弃对国家的期望和责任,而是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3. 忘忧国:即不忘记对国家的担忧和关心。

这里的"忧国"可以理解为对国家的发展、民生、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忧虑。

卑微的个体或群体虽然自身处境困难,但他们关注国家的未来,关心国家的发展。

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它强调了即使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或群体,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对国家的精神归属所致,也是承起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在。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一种精神道统,它紧紧支持着我们,我们以它为信仰,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这就是对国与家的热烈情杯。

几千年的时光流逝无论,是王候将相,还是才子佳人,皆化为云烟,湮灭历史长河之中。

但那种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始终流淌在每个文人匹夫,炎黄子孙心头,至死不渝。

“匈奴未灭,何以成家”,这是将军霍去病的志愿,以天地为誓,保家卫国,爱的热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春”,这是诗圣杜甫的哀鸣,以山河为鉴,一心一国,爱的深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是王昌龄的呐喊,从家国为心,忠心报国,爱的悲愤。

这不仅是历史也是中华儿女血性报国的生动体现.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山河间,家国情怀也成为国人不灭的精神图腾女,支撑起隆华夏人民的脊梁。

山河有异,风景已非。

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这是1279年的崖山海战时南宋十万军民的家国情怀。

当左宰相陆秀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却铁骨铮铮的书生,握着宋末帝赵昺,这个七岁大孩子的手,最后看了一眼这大好河山、带着“国事至此,不可再辱”的遗言融入这滔滔的汪洋,而陪同这位士大夫一般纵深入海的多达十余万人,一时间这滔滔崖山海域,浮尸数千里,同时也代表了一个王朝、甚至于一个时代的落幕。

全程目睹崖山海战的文天祥,做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1282
年十二月初八,这位南宋最后的抵抗者,断然拒绝了忽必烈最后一次以宰相官位的劝降,被押赴刑场,文天祥从容地对屠夫说:“吾事已毕!”然后坚持要求面向象征南宋的南面叩首,慷慨赴义。

崖山,是南宋军民最后的悲歌,但却也是中华精神的宝贵印记,每当国破家亡时,总有义士挺身而出,或死节,或赴义。

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虽颠沛流离仍保持信念,弦歌不缀,这是1937年至1946年西南南联大师生在抗日期间共同的信念,他们以行动支持国家。

九年间西南联大创造奇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奖章获得者六名,两名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物杨振宇,李道政出自此校。

而西南联大不仅在学术上,在救日救亡中更有许多身影,九年间,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大军。

西南联大学子,作为当时社会精英,他们扛起国家前进的信念、为当时的中国传递一种胜利在望的精神感染。

西南联大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亦是当今大学的模范,是社会前进的灯塔,道统不灭的希望。

前有将领英雄,文人墨客的慷慨激昂,悲愤激越的诗篇。

中有南宋军民,爱国志士的铮铮铁骨,依然赴死的不屈。

后有西南联大,莘莘学子的同仇敌忾,和衷共济的坚信。

这不仅仅是一篇篇历史的记载而是中华儿女为这个国家的责任担当,荣辱与共。

这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

“位卑不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家国的守护不仅有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也有数不清的小人物的呐喊和鲜血。

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看王朝更替,异族入侵,无
数人都在挣扎着。

有的人为自己活着,但有的人希望国家活着。

他们希望在废墟中走出一条可以活命的道路,他们为此血染衣襟,魂散荒野。

而我们当今青年人,无论身处何地,在何时,都将国家作为信仰,为家国信仰奋斗不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