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五四爱国运动_位卑未敢忘忧国_教学设计_杨保维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郭明一、教学目标: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
②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学生通过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提高形成用唯物史观综合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④学生在挖掘和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②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二、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
已经有许多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
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设置预习题,让学生用回顾历史的方式,来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史实。
三、教材处理:适当增加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内容。
四、说教学方法:1. 情境激趣法2. 问题导学法3. 任务驱动法4. 建构生成法五.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全国各地青年采取各种形式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弘扬五四精神》设问: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发生的?为什么九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这么隆重地纪念五四运动呢?自然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做好铺垫,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完美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
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资料收集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再现历史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
高中历史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教学重、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故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分析背景和意义。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近代史上中国所受的屈辱和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录像)对,的确,中国4万万同胞在1915年的5月忍耐程度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没有料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和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中国,已不再是八国联军侵华瓜分时的中国了。
中国人民已不甘心接受这个失败,于是,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导火线——中国的外交失败关于中国的外交失败,我们补充一些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
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
那一位同学能回答一下签“二十一条”时的情况?日本入侵山东是怎么回事?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
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设计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从容说课五四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及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的形势下爆发的一场新的革命风暴。
巴黎和会上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引发中华民族的反帝怒潮。
在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站在斗争的前列,工人阶级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纷纷行动起来,勇于斗争,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精髓。
教学重点:五四精神教学难点: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具准备: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本节课的板书提纲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
(2)掌握巴黎和会的概况。
(3)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
(4)掌握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
2、理解和运用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设疑——思疑——析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的历史教学中自由探索、翱翔。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自由探讨、师生合作探究等。
在探究中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以五四运动为例,比较新旧民主主义的异同,深入分析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是中国各种矛盾的焦点,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主权被践踏,直接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课中华书局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中华书局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特此整理了中华书局八班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忙。
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把握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把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提析历史问题的力量,养成历史思维;通过小组商量,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力量,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熟悉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决的共产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商量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壹页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2021年奥运会志愿者图片和2021年上海世博会青年志愿者图片,让同学感受到当代青年的风采,紧接着过渡,在90多年前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用热忱点燃青春,并照亮那个年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年月,看革命先辈们的如何进行抗争与探究。
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五四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导火索播放电影《五四运动》中顾维钧先生参与巴黎和会的片段,并提出问题: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患病了怎样的待遇?同学结合课本,找出答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遭到无理拒绝,而且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连续引导,提出问题: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合理的要求遭到拒绝,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同学思索,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弱国无外交。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引得群情激愤,于是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所以这就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二)过程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3000多名同学进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请同学们结合PPT中的表格,依据课本内容,补充完善表格。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第10课学习展示活动开始。
2.请历史教师发表祝辞。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概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时间1919年5月4日----6月3日1919年6月3日----7月
中心北京上海
主学生工人
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作业:
课外阅读反映五四运动或中共诞生的书籍,利用专门时间进行介绍、推荐
通过预习,整理出下一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后记)反思:
问题,根据问题的内涵价值评分;第四部分采用抢答的形式,由主持人主持,抢
答问题。
(3)每一项取评委的平均分
4.展示竞赛活动过程。
(在学生发言汇报时同步播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资料性课件)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所分配的历史专题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小组,介绍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的线索;
第二小组,介绍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有关情况;
3.宣读展示活动的评委及注意事项。
(1)采用小组竞赛评分制。
(2)竞赛分小组专题学习汇报(15分)、小组历史故事讲述(15分)、小
组质疑能力表现(15分)、自由竞答(20分)、现场影评(20分)、畅谈五四
精神(15分)六部分。前两部分和后两部分每个小组每个项目推选一名学生代。
表汇报、讲述、评价、畅谈感受;第三部分每组派四名代表针对本课题学习提出
课题:五四爱国运动第1课时总序第14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材来源:中华书局版8上历史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基本史实,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开展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以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评价任务:1.能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小专题:“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每一问题由相应研究小组主讲,其他同学补充、提问,教师做原则性指导和把握时间。
直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授新课:一、五四运动1.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直接原因)。
由学生主讲。
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探究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必然举措。
2.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
学生主讲,可展示有关资料。
教师点明几个问题: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反抗斗争;运动的后期,斗争的主力和重心发生了转移;斗争中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商人各革命阶级力量得到了团结。
3.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生对其为什么能被作为“标志”置疑,通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简表”帮助学生认识。
专政的开展讨论活动“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教学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学历史中重要的一课,是需要重点理解的一个难点。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三篇优秀的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一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 课时二、课程标准: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及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的比较,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应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全国人民团结斗争是胜利的保证。
(3)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认识到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不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四、教学方法:1创设历史情景: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体会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温习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课堂讨论:通过对五四精神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授课过程(导入)师:在坐的各位包括我都是年青人,年青人充满的热情,充满着理想,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我们年青人还有自己的节日,什么节?(五四青年节)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呢?(五四运动)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大家翻开课本64页,看第16课,(板书,五四爱国运动)(讲授新课)本节课我们将分四个环节来进行:寻源五四、走进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寻源五四”。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word文档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共两目,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及概况;第二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分析能力,但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运用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火线、口号、概况及历史意义。
(2)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点:1、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会五四精神五、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材料展示:昨天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浏览。
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1919年5月5日《晨报》问这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联系以前的知识,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背景: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理解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2)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3)综述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其结局。
3.情感目标:“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开创了新起点。
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五四运动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著位置。
“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以及此后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沉沉黑夜中的睡狮,伴随着新纪元的晨钟在曙光中觉醒,社会人心、文化思潮急剧裂变。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是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
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发生的变化。
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认识革命不可避免,同时自然反驳了一种错误的说法:“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这种说法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忽视了必然因素。
2.难点分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要与以往的革命相比较,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前途、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体会,得出结论: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他们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以后,领导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就由中国无产阶级承担起来。
这样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堂教学设计师:请思考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都有哪些?结果如何?教训有哪些?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师:(板书: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师: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投影第一组材料:材料1: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民国)数目17 37 37 50 33 34 29 23材料2:辛亥革命前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学科课堂学案编号:16第16 课五四爱国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记住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相关史实,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视频、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得出问题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感悟爱国主义等五四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一、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 年1 月,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进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3.导火线: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操纵国及目的: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
(2)中国的希望:。
(3)结果:欧美列强却做出的决定。
(4)影响:巴黎和会打破了的幻想。
二、运动概况:三、意义(五四精神):(一)五四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2民主与科学精神3追求、勇于的精神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历史意义:1、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和。
2、是一场广泛传播和的新文化运动,体现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一场伟大的4、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的转折点。
【重难解读】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新”在: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指导思想。
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达标练习】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 日本割占中国青岛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C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D 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签定“二十一条”2、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3、“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十月革命的影响C.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觉悟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加深4、“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本课重点在于爱国,且突出了青年学子的爱国运动,因此本课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较好载体。通过学习本课力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定为: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命题
(2)本课的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1、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上承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划时代意义。学好本课是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
2、三维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根据课标,我把本课的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体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同辛亥革命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主要运用了学案导学、史料分析、视频欣赏、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力争在教学中,有效运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轻松、更有效的完成学习。
一、寻源五四
完成表格:五四运动第一阶段
时间
中心
先锋
口号
要求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二、走进五四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
群众基础
斗争精神
三、感悟五四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伟大的()的爱国运动
高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学科课堂学案编号:16第16 课五四爱国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记住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相关史实,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视频、图片、文献等资料分析得出问题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感悟爱国主义等五四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一、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 年1 月,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进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3.导火线: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操纵国及目的: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
(2)中国的希望:。
(3)结果:欧美列强却做出的决定。
(4)影响:巴黎和会打破了的幻想。
二、运动概况:三、意义(五四精神):(一)五四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2民主与科学精神3追求、勇于的精神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历史意义:1、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和。
2、是一场广泛传播和的新文化运动,体现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一场伟大的4、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的转折点。
【重难解读】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新”在: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指导思想。
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达标练习】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 日本割占中国青岛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C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D 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签定“二十一条”2、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3、“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十月革命的影响C.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觉悟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加深4、“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 教案
课题位卑未敢忘忧国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的1.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与祖国休戚与共,血肉相依,为国献身的意志。
了解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要建设好祖国,就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教学准备教师:音乐、PPT、图片等学生:收集爱国名人名言、历史资料、撰写演讲稿、诗朗诵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
学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二.了解国家与爱国主义1.宪法第24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展示图片):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3.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爱国的情感,是亲情的扩展,是对乡土的心理依恋、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对祖国成就和现状的认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向往和信心。
二备爱国的意识,是建立在爱国的情感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认识,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
爱国的行为,是人们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的社会实践。
爱国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存在的基础,是一种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心理;爱国的意识决定着爱国主义的方向和水平,是人的需要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反映形式;爱国的行为即把爱国意识外化为具体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
。
的影响
”
,
。
单元 主 题 为
“
“
内 忧 外 患 和 中 华 民 族 的 奋 的 相 关 知 识
“
,
,
掌握 了
一
些历史学 习 方法 高
;
一
学生
起 呈 现 出 近 代 中 国 发 展 的 两 条 鲜 明 主 线 即 反 的 思 维 活 跃 个 性 鲜 明 参 与 意 识 强 处 于 由 感 性 认 侵略 和 求 民主 本 课 的 学 习 应 帮 助 学 生 加 深 对 识 向 理 性认 识 的 过 渡 阶 段 青 年 学 生 是 未来 的 接 班
賴新
1似 教 学 参 考
,
霧
” “
j^
h IHb b
^
事求 是
,
【
岳麓谈新
“
?
开栏 词
”
,
】
岳 麓传 统
尤尚
“
博学 多 思
“
"
“
知 行互发
”
实
’ ’
明体达用
、
今魏 人承 n
。
敎科书
,
参与中 国 历史新
专栏
” ,
课改
可 谓 激扬 文 字
,
励精 图 新
岳麓 书 社与 本 刊合办
、 、
,
”
”
,
;
第 二条 主 线 的 理 解
条
’
。
本 课共 设 三 个 子
“
;
目
“ ‘
,
二
十
一
人 培 养 青 年学 生 的 历 史 使命 感 和 责 任 感 尤为 重要
,
。
与 巴 黎 和会
,
”
一
目 讲 述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的 根 本 原 戴 加平 老 师 认 为
,
“
一
:
节好 的 历 史 课 应 当 有 故
标 初步
,
了
解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和 后 能够 取 消 德 国 在 中 国 的
四
,
切 特权 进
,
一
步 取消 帝 国
。
政治运 动之间 的关 系 便于 理解五
,
新 文 化 运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特权 获得 国 际上 的 尊重 和 认 可
”
动对
五四
政 治 运 动 的 影 响 材 料 三
己 的方式诠释着
”
一
颗 颗 炽 热 欧 洲 战 场 承 担 军 事
工
程等后 勤 任务
—
“
位 卑 未敢 忘 忧 国
。
摘
自
岳麓 版 教科 书
,
? 讲 授 新 课 材料 二
: ,
中 国 代表
团 来到 凡 尔
。
赛 发 誓要寻 求
思 考 什 么 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 收 复 山 东 彻 底 废 除 不 平 等 条 约
>
f
| | || f
析 引 导学 姐 iR S H 运 細 性 獅 M S 义 s
解 和 弘扬 五 四精 神
。
;
, ,
义 则
⑶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观 本课
:
丨
……
H 1H
45
1
20
1
6
年第
1
期 总第
(
37
9
期
)
a
哼 ?雇 次
教 学 参 考
, ,
部 分 内 容 权
。
[
一
。
战 后德 国 战 败 中 国 作 为 战 胜 国 出 席 了 巴 黎和
,
一
设计 意 图
]
对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的 概 念 进 行 界 定 会
,
。
中 国在
战 中 付 出 了 大 量 人 力 物 力 希望 战 胜
、
,
一
让学 生 明确 学
五 四
习 目
岳麓谈 新
,
邀
中 学 师 生 赐稿 参 与
^
以 岳 麓 版历 史 敎 科 书 内 容 为 主 要 依 托
、
探讨 课 改 的 新 理
"
A kmS mB ^
c f
念
i
、
新思想
,
、
新雕
,
新 方法
,
、
新实践
心谈
-
,
純 求 力 行新 课 程之
,
新
1
。
备麓
Wj ^oP 炎 新
。
, ,
。
(
)
一
、
,
,
,
四 运 动 是 中 国 从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发 展 到 新 民 主 主 砖
, ,
。
因此 本课 即 遵 循
,
“
一
课
一
课魂
一
、
课
一
中心 的
“
”
义 革命 的 转 折 点 是 辛 亥 革 命 的 继 续 推 动 了 历 史 教 学 理 念 来进 行设 计
“
。
爱 国 是本课的魂
“
;
”
的 活 动探究 以
,
“
图 说 r
,
历史
”
为引 导 学生
,
自
主 阅 读 课 文 完 成 表 格 填空
、
, ,
‘
H
TTTTTTTTTTTTn .T
,
讲 述 五 贩 細 藤 額 和 ? 基 础 知 识 锻 炼 I
;
—
其 语 言 组织 麵 纖 力
,
;
聚焦 S 四
”
的職 分
,
』
[
]
,
1
、
中国 为
什 么去 参加 巴 黎 和会 ?
一
从 学 生 熟 知 的 北 京 大 学 入 手 意 在 2
。
、
为 什 么 说 公理 和 和 平都成 了
文 不值 的 空 话
?
吸 引 学 生的注意 力
动 的 中心
、
同 时
,
北 京 大 学 作 为 新 文 化 运 巴 黎 和 会 的 实 质 是 什 么 ?
。
(
1
)
知 识 与 能 力 知 道 五 四 运 动 的 背 景 线 索 内 容 整 合 凸 显 课 魂 紧扣 主 题 落 实
:
;
,
、
目标
。
概 述 五 四运 动 的 基 本 过 程 理 解 五 四 运 动 的 历 史 意
;
义 和五 四 精 神 的 内 涵 和 弘扬
“ ”
,
。
(
2
)
过程与 方 法 通
“
术 和思想 中 心 新 文 化运 动 的 中 心 五 四 运 动 的 策
、
巴
黎的和会
,
各
,
国
都重在本
了
一
国 的
权利
,
什么
!
公理
佩 地°
,
什 么 永久和平
都成
,
文不 值的 空话
他
正 因 为 如 此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由 以 北 京 大学 为 首
,
。
,
… _
们 将 我 们 的 期 望 撕 得 粉 碎
,
概 念 界 定 帮 助 学 生 全 面 深 刻 地 认 识 和 理 解 五 四 彰 显 历 史 细 节 还 原 历 史 现 场 通 过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
、
可 通 过 多角 度 的 材 料 呈 现 与 解 读 引 导 学 生 教 学 方 法 促 进 教 学 相 长 课 魂 教学 立 意 乃 是 课 节 好课 的 敲 门 归 纳 概 括 五 四 精 神 分 析 五 四 运 动 的 意 义 理 解 五 堂 教学 的 中 心 和 灵 魂 它 是 开 启
I
,
\
岳 麓谈新
,
一
,
一
北 京大 学 诞 生 于
,
1
8 98
年 初 名 京 师 大 学 堂 是四 运 动 的 现 场 感 受 五
, , ,
一
四 时 期
青年学 生 的爱 国热
?
中 国 近 代第
一
所 国 立 大学 也 是 中 国 近 代 以 来 唯
,
情
,
引 导
一
学 生 分析 五 四 运 动 的 背 景
”
,
,
位 卑未
发 展 的 进 程 敢 忘 忧 国
。
”
是 本课 的 主 题 以 此 将 教 学 内 容 整 合 为
思 三 个 部分
”
依 据 课 程 目 标 和 单 元 内 容 分 析 我 确 定 了 以 下 源
,
“
”
“
行
”
“
。
主 题明 确 了 本课 的 中 心与
、
教学 目 标
自
陈独 秀
《
每 周 评论 》 发 刊 词
(
1
918
年
面 进 行学 习
。
2
月
22
日
过渡
1
:
首 先 我 们 将 视 线 再 次 移 向 北 大 移 向 材 料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