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五四运动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每一名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养成新时代不断践行五四爱国精神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学习、思考评价、分析归纳、情景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本课内容。

四、课前准备上课前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收集中国传统节日及纪念性的节日,讨论哪些节日来源于近现代的历史事件;教师准备好PPT设计,相关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_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精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精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精选)标题: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引领精神文化变革的鲜活历史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4.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2.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和关键事件;3.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一张五四运动的时间轴海报;2.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五四运动,并了解他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2.呈现五四运动的时间轴海报,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观察和思考;3.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探讨;4.学生报告分组讨论结果。

二、核心内容(30分钟)1.呈现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五四运动的火热场景;2.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和关键事件,并回答相关问题;3.学生报告分组学习成果。

三、拓展延伸(35分钟)1.学生观看一段五四运动相关的电影片段,并进行讨论,思考电影中的情节和主题与五四运动的关联;2.小组合作,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并形成小组报告;3.学生展示成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综合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2.带领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今天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质量,包括小组讨论、报告和展示的情况;2.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3.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思考的表达。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3课《五四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3课《五四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3课《五四运动》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是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认识到青年学生在爱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革命形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教材和课堂,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青年学生在爱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2.课件: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视频:五四运动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影响,包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

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

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

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

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领导阶级、斗争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其深刻内涵和意义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五四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初步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五四运动?”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级的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这样设计导入为了让学生能够熟记五四运动的五四青年节的来历与历史事件有关。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略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出示周令钊1951年作品《五四运动》,赏析作品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板块三:五四运动爆发(后期)1.原因: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他们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得到陈独秀等人的宣传,再加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日本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这种挑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扩大:那么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呢?请看下列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除了学生罢课,还有?(1)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2)五四运动的主力扩大到工人。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地点由北京转移到上海(4)结果(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怎么样了):从第一个图片可以看出:释放被捕的学生,看第二个图片: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第三个图片: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快速熟悉教材60页,小组合作3分钟,讨论交流后回答。

阶段时间地点主力军口号结果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扩大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板块四:五四运动的评价1.根据课件中三幅图片概括总结其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根据材料分析其特点。

(1)6月3日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大罢工(2)6月5日上海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教学设计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3: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导火线;五四运动口号;五四运动主力;五四运动结果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不喜欢过节?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来源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的吗?(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青年就像东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二)、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师讲解: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19年1月开始,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开会的目的就是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钩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

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巴黎和会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认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的命运。

师: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电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1919》,这部影片记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

(播放影片片段)师:中日双方在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生:是山东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趁机窃取了山东的主权,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须在会议上讨论。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揭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引入五四运动的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25分钟)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包括中国人民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对于欧美文化的接触和冲击以及全国范围内爆发的爱国抗议活动等。

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5分钟)教师详细解读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四爱国运动、学生运动、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兴起等。

重点介绍五四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如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学生代表发表激情演讲等。

三、分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标志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写简短的演讲稿。

2.学生按小组轮流进行演讲,讲述各自选取的事件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20分钟)1.学生就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文学艺术、民主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2.教师提供一些评价五四运动的观点,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观点的合理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各自的演讲稿,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五四精神对于今天的启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五四运动及其背后的文化思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第13课 五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第13课 五四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五四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发展过程、结果以及运动的性质、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

难点:“五四”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五四青年节话题导入。

二、新课探究●梦想破灭——了解“五四”之因。

师生合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青春不悔——重现“五四”之史(1)五四运动的经过自主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爆发与扩大的相关信息,并完成表格(2)角色扮演——穿越时空,展开想象的翅膀。

(二选一)情境一: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北大学生,5月4日,你来到天安门前集会,站在人群中发表演讲,你会怎么说?情境二:假如你是一名工人,你怎样动员身边的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动。

三、合作交流,魅力展示●生生不息——继承“五四”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口号中国的土地可以断送而不可以征服!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材料二:习近平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五四“精神有哪些?(3)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呢?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民贼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扩大、结果和历史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时空观念)2.通过观看和分析图文材料,记忆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难点:感悟“五四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中国现代节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原因:材料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内部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材料二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最后协约国阵营取得胜利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

我很高兴能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和会……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基本的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外部原因(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基础知识)二.五四运动扩大1.扩大原因:(1)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北洋政府的态度:日本帝国主义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五四运动扩大的基础史实,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2.时间:1919年6月5日后3.扩大的表现: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4.主力:工人阶级5.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1)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精品初中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精品初中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

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原因、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共青团团歌》歌曲并配合相关文字画面。

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80多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

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20世纪初期的中国,满布阴霾。

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

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将席卷中国。

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1.背景假如你是当时一名中国旅欧记者,高兴地采访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方代表后却愤怒了,为何高兴又为何愤怒?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巴黎和会是战胜国中的大国间的分赃会议,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根本原因——北洋政府的黑暗腐朽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地点:北京人物:北大等校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

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

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

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

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重大影响,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但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难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一)教学策略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视频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程度不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课时分配:1课时(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共青团团徽,并让学生听《中国共青团团歌》。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思考“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中的“五四的火炬”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五四运动”。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巴黎和会的视频,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但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

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而当时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

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教师讲解:“外争主权”及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及对内反对封建专制。

所以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过渡:随着北京青年学生运动的展开,中国其他地方也纷纷开始响应。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五四运动的扩大。

(板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教师讲述:学生5月4日的游行示威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逮捕了30多人,5月5日北京专科以上的高校开始实行总罢课,并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运动升级并发展了。

学生运动的发展引起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慌。

它们向北洋政府施压,学生运动遭到更大规模的镇压,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共逮捕了800多名学生,从而直接导致工人阶级参与进来, 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1.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让学生探讨。

(设置此环节让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熟知,从而加深印象,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2.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所以只能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师过渡: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也产生了伟大的历史意义。

那五四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请同学阅读教材。

(板书)(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学生回答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师相机提问,加深学生对意义的理解。

生答: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设置此环节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向同学们讲解中国近代史即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

并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教师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

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什么是“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生回答教师总结: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四)随堂演练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A.一次大战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C.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2.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板书设计五四运动 六、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采用歌曲导入的方式,围绕“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两个内容展开教学。

前者内容涉及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利用视频来呈现,学生较容易理解。

第二目关于五四的过程,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文,在观看视频、图片和一些故事,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展示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

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本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过渡、提示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 : 阶段、 时间、地点、口号、结果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力。

可以说,本课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会,尤其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