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云南陈华

自古以来,“忧国”与“爱国”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质就是炎黄子孙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靠得就是对国家的忧患和热爱。如果没有这种情感,中华历史就难以彰显它的辉煌和灿烂。

当我们把历史镜头对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诸侯争霸,众多的诸侯和士子上演了一幕幕战火纷争的雄伟画卷。在这纷乱的岁月里,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纵横家,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尽管他们的主张和理论大相径庭,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国家的忧患和热爱。老庄提倡“无为而治”;孔孟推行“仁政”;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李斯则力行“法治”。这些政治主张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朵,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风采。但不管哪种思想,对后世的忧国爱民都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当我们从电影《孔子》中看到,两鬓斑白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讲学多年,晚年乘坐马车返回鲁国。就在他看到鲁国国都时,孔子跪拜于地,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这种情节,是多么的感人。它把孔子多年的颠沛

流离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深深地融入在这两句台词中去了。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对生我养我的祖国,将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同样是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对楚国的忧患和热爱可以堪称典范。当他被楚怀王疏远,遭楚襄王流放时,屈原仍然忘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楚国被秦国吞并以后,屈原悲愤至极,毅然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忧国”与“爱国”的真实内涵。自此以后,中国便有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该传统佳节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民风民俗,倒不如说是爱国忧患意识的弘扬。屈原对国家的忧与爱,见证了华夏民族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果我们把历史扫描仪定格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大诗人杜甫依然像前辈们一样,怀有赤诚的忧患爱国之心。当他得知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失地时,杜甫的喜悦之情溢于诗句中的字里行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此时此刻,恐怕只有杜甫一家人的狂喜心情,是任何人都难以相比的。纵观杜甫一生,漂泊流离,饱尝了世态炎凉的辛酸。但他对大唐的忧患与热爱,仍然丝毫未减。

与杜甫相似,南宋的陆游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就在这位老人临终前,提笔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不朽佳句。这种铭刻心灵的爱国忧思,是任何言语都无法描述的。它就像涨潮的波涛,掀起的是震

惊寰宇的力量。

当我们把时光的飞船盘旋在近代历史的天空中,忧国爱民者更是如数家珍。从虎门硝烟的林则徐到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从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丁汝昌到“戊戌六君子”,从陈独秀李大钊到鲁迅郭沫若等人。在他们身体里,早已翻滚着对中华大地忧患与热爱的满腔热血。他们确信:中国这只睡狮,必将醒来。在世界的第三极,在亚洲的东部,属于中华民族的国家,一定会站立起来的。

最后再让我们高唱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是一种忧患意识,也是一种爱国意识。位卑未敢忘忧国。让“忧国”和“爱国”成为永恒的主题,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