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对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提供社会保障的一种制度。

目的是通过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比较研究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相结合的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税收征收方式,为在职和退休的工人建立养老金制度,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支持缺口政府补贴。

同时,中国还推进了个人养老保险制度,个人按照规定,每月将养老保险费用缴纳到社保账户中。

在外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像美国社会保险制度和加拿大养老金制度等福利制度相似,由政府、公共机构和私人基金会联合提供养老金福利。

此外,欧盟国家采用“折衷式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政府也对受益人提供了一定的照顾和援助。

二、医疗保障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卫生保障、定点医疗单位评价等等。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中,一般有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和“辅助医疗保险制度”等。

例如,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由公共和私人保险公司共同提供,由雇主和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此外,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也以国家医疗保险制度为主。

三、失业保险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是指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失业保险、国家临时救助金和慈善资助等。

近年来,中国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失业保险基金,解决了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由国家设立的失业保险金为主,雇主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用。

如加拿大和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属于政府牵头实施,适用范围包括失业者、创业者和雇佣者。

四、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公共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最近几年得到了发展,主要包括特困人员救助、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抚恤金、婚姻家庭援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流浪儿童救助等。

探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残疾人保障问题与对策

探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残疾人保障问题与对策

探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残疾人保障问题与对策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旨在为公民提供全面的保障和福利。

然而,在社会保障的框架中,残疾人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残疾人作为社会大众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着特殊的困境和需求,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和平等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保障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残疾人保障问题的挑战1.1 就业与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残疾人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往往面临就业机会的限制。

许多企业对残疾人的招聘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无法胜任工作。

这导致了残疾人就业率的低下和职业发展的困难。

因此,如何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2 教育资源的不足教育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石,然而,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面临着获取合适教育资源的挑战。

在一些地区,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残疾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使他们更难融入社会。

1.3 健康和医疗保障的不平等残疾人群体通常需要更多的健康和医疗服务,但他们往往面临着医疗资源的不平等。

残疾人普遍存在经济负担重、医疗费用高的问题,难以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

这不仅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1.4 社会融合和参与的困难残疾人面临着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

一些公共场所缺乏无障碍设施,使得残疾人的出行和交流变得困难。

此外,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参与。

这使得残疾人往往成为社会边缘群体,难以享受到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二、残疾人保障问题的对策2.1 平等就业机会的提供为了解决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例如,鼓励企业提供适应残疾人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宣传和教育,并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和职业发展的支持。

2.2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了弥补残疾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特殊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推动普惠性特殊教育的发展。

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

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

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概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主要功能,强调了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揭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立法保障、财政投入、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典型模式和实践案例,总结了不同国家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增加财政投入、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政策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它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通过国家财政支持,结合社会各界的参与,为那些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多个方面。

这些救助措施覆盖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拾生活信心。

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中国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生活救助体系。

通过设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他们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中国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提供特困供养服务,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疾病治疗、住房保障、教育救助等方面的帮助。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比较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比较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福利。

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存在差异,各国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中的重点问题。

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由政府举办、强制实施、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必要的帮助和补偿。

社会保险制度具有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和福利性的特点。

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国家实行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而另一些国家则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如美国、德国等。

在保险费率、保险期限、保险金申领等方面,各国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比较广,如法国、德国等;而另一些国家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如印度、巴西等。

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保率、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如北欧国家、荷兰等;而另一些国家则面临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如中国、美国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险制度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一些国家通过提高保险费率、削减福利等方式来缓解财政压力;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等方式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制度的待遇水平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公平感。

一些国家通过提高待遇水平来增加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控制待遇水平来减轻财政负担。

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保障程度。

一些国家通过扩大保险覆盖面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限制保险覆盖面来控制财政支出。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实施情况和现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反映出各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社会保障制度自然成为研究和比较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二、基本概况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大类。

养老保险采用缴费制,职工及其雇主共同缴纳社会保障税,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失业保险则针对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援助。

工伤保险则是对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类。

养老保险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职工及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城乡居民和职工,提供住院、门诊等医疗费用报销。

失业保险针对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援助。

工伤保险则是对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

生育保险则是对生育妇女提供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产假工资。

三、制度差异1.制度性质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市场化为主,强调个人自主选择和责任分担,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以政府主导为主,注重社会公平和基本保障。

2.筹资模式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采用现收现付制,即当前工作者的社会保障税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采用部分积累制,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供个人支配,但养老金水平受制于筹资能力和投资回报。

3.保障水平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低,仅能满足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高,旨在确保国民基本生活和养老尊严。

4.覆盖范围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主要为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广,包括城乡居民和职工。

四、问题与挑战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各国之间的福利保障制度也在逐渐趋同,相互借鉴与学习。

本文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并提出借鉴的启示和建议。

一、欧洲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欧洲国家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制度和经验。

其中,瑞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瑞典的福利保障制度以“人权”为核心,注重残疾人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该国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医疗保障、教育培训等综合措施,全面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

此外,瑞典还注重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提供就业机会和适应性工作环境,使残疾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

二、亚洲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亚洲国家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例如,日本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注重残疾人的康复和自立能力培养。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康复服务、职业培训等手段,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生活。

此外,日本还鼓励企业雇佣残疾人,并提供相应的就业补贴和支持措施。

三、拉美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拉美国家在残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不足。

然而,一些国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福利保障制度。

例如,巴西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以“社会包容”为核心理念,通过提供社会援助、医疗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此外,巴西还鼓励残疾人参与劳动力市场,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四、借鉴与启示从国际比较来看,不同国家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注重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强调平等和人权的原则。

其次,提供综合性的福利保障措施,包括社会援助、医疗保障、教育培训等。

再次,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提供适应性的工作环境和就业机会。

最后,注重残疾人的康复和自立能力培养,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和职业培训。

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

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

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作为一个社会,我们需要为每个人提供保障,这是一个人类文明漫长历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社会保障包括许多方面,包括医疗保险、退休金、失业救济、教育等等。

今天我们将研究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其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有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伤残补偿等方面。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强制性基础上,所有就业者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然而,这种保障体系的成本很高,企业和个人都要支付高额的保险费用。

尽管如此,德国的保障体系在遇到经济危机时仍然能够提供到有效的支持,使得大多数人能够度过难关。

这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还可以保证社会公平,我们不会看到一些人在突发意外或生病时不得不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苦恼。

而在美国,许多人并没有得到德国那样全面的保障,在某些重要方面,他们必须要为自己提供保障。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一些人因缺乏保险而陷入了经济危机。

另一方面,美国有一些优势,在某些方面能够提供高水平的保障服务。

例如,与德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适应不同的工作。

这也让美国的保障体系更加个性化,更加定制化。

此外,美国的私营保险公司发展得很好,人们可以购买各种类型的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与德国和美国不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在一些方面仍然需要改进。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

中国的保障体系虽然相对不太完善,但它在解决一些特定问题时非常有效。

例如,过去的一些制度往往不太关注城乡的差别,而现在的制度可以解决部分地区农民工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发展出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了大部分人的负担。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某些地区,社会保险覆盖率并不太高,导致很多人只能自己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摘要:残疾人是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越来越受到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

因为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

所以本文选取了这三个国家来分析,最后回归到我国,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残疾人;福利内容;国际比较一、引言(一)写作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生产、交通事故剧增等原因造成我国残疾人数量逐年攀升,使残疾人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所以亟需建立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所需的福利项目,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之后,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对残疾人的法律支持(一)美国的法制建设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和自由制定了各个层次和领域的法律。

这些法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于防止残疾人歧视、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在法律中对于无障碍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环境、信息与交通的无障碍,从法律上保证了残疾人接受社会关照。

1968年,美国颁布《建筑障碍法(ABA)》,为确保这个法案的顺利实施,1973年成立联邦独立机构——无障碍委员会。

(二)英国的法治建设二战之后,英国按照贝弗里奇报告建设福利国家,于1994年相继通过《残疾人(就业)法案》及《教育法案》,对残疾人就业及儿童特殊教育给予法律规定。

1946年通过的《国家保障服务法案》及1948年通过的《国民互助法案》,分别对残疾人医疗服务和适用于残疾人的财政做了规定。

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通过了《反残疾歧视法案》及2005年《反残疾歧视法案》,2006年通过的“残疾人平等计划”,将为残疾人创造平等机会视为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法定责任。

中美社会保障立法比较研究

中美社会保障立法比较研究
《 残疾人法案》 《 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雇
社会保障
专业法体 系

《 失业保险条例》
《 工伤保险条例》 《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 办法》
《 市 居 民 最低 生 活 保 障 条例 》 城
《 国务 院关于在全 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 房屋法》 《 老年人 法》 社会保 障 相关法体 系 《 劳动 法》 《 老年人权 益保 护法》
律体系。
袁一 : 中关社会保 障法律及其体 系的比较
美国 中国
《 社会保 障法》 《 医疗保险法》 《 医疗救助法》
《 关于完善 企业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 社会保 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 国务 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 的决定》
《 家庭和 医疗病假法案》
养老保 险制 度的决定》 《 、关于上报 做实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个人账户试点 实施方案 的通知》 ; 二 , 等 第 社会保 障法律分 类标准不一 , 失业 保险 条例》 《 伤保 险条例》 是针对 如《 、工 等 不 同社会保 障项 目进 行 的立法 , 城市居 民最低 生活保 障条 《 例》 《 、国务 院关 于在 全 国农 村建 立最 低生 活保 障 制度 的通
[ 中图分类号 ] F 9 . [ D 3 13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8 l3 2 l )3 l 2 3 l0—6 5 (0 0 0—0 4 -0 [ 作者简介] 敦岳 (9 6 )女 , 18 一 , 河北石家庄人 , 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在读 硕士研究生 。 华
社会保 障的首要原 则是 立法 先行 , 可见 立法 在社会 保 障发展过程 中至关 重要 。各 国社会 保 障法律 中 , 国 13 美 95 年《 社会保 障法》 是世 界社会 保 障史 和美 国社会 保障史 的双 重里程碑 , 既标 志着社会保 障立 法的成熟也标 志着美国社 它 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我 国社会保障立法起 步较晚 , 中国成 新 立后 6 余年 中一直 进行 着社会 保障 法制建设 , 仍存 在一 0 但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Introduction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成为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究其共性与差异,为我国优化社保体系提供参考。

Chapter 1: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抗议保险。

这五种保险均由雇主、工人和政府按比例缴纳,因此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十分稳定。

德国社保体系的优点在于,它同样为所有的工人提供了相同的保障,减少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德国的社保体系还包括了灵活的就业政策,允许被遣散的工人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失业保险。

这有利于减轻失业工人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Chapter 2: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更为复杂。

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除了这些联邦和州政府的社保计划之外,美国政府还有一些针对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计划。

这些计划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预算和州政府。

美国社保体系的优点在于,其市场化特点使得运营效率非常高。

但美国社保体系的缺点在于,由于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压力,政府并未全面覆盖所有美国公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

Chapter 3: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与德国类似,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抗议保险。

不同的是,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 sup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另外,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允许了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家庭主妇被纳入社保范围,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权利。

日本政府还推出了多项社会福利政策,如家政服务计划、生育福利计划和长寿社会计划。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平等和稳定,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Chapter 4: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外社会保障法比较研究

中外社会保障法比较研究
度的组织保证措施 , 必须参加义务保 险。德国社会保 障制 福利 的全 部 内容 , 中社 会保 障涵盖 其
通 过 明 确 不同 社 会 度是建 立在 义务保险和 由第三者 ( 包 了养老保险 、 医疗保 险、 工伤保 险和 失
保 障机 构 的职 责 和 括政府在 内) 提供 资助或补 贴作为保 业保 险等 各 个领 域 。因此 , 国社会 德
权限 , 来贯彻和 执行 险金来 源的基础上 的 , 实行 的是现 收 保 障制度 的法 制化 , 保证 了社 会保 障 社 会保障制度 , 实现 现付资金筹 集模 式。 制度的有效运行。 实行权责一致原则。德国社会保


社会保障机制的有
作为海 洋法 系的代表 , 会保 障 社
障管理机 构、 管理对 障依据雇 员收入状 况实行 义务保 险和 国社会保障项 目是由政府 采用立法手 象和 管 理机 制 的 总 自愿保 险相 结合 , 中义务 保险 占主 段强制向前推进的。其社 会保 障是全 其 和 它是社会保障制 要地位 , 未达 到 定标 准的雇 员 收入 面的 , 包括社会保 险、 社会救济 和社 会
美 国实行这种 自由保险式的社会 的初衷 , 二是社会福利开支的猛增 , 造
德 国是火陆法 系的典 型代表 , 其 司或大企业 自行办理 。 社 会保 障制度 由政府部门和半 自治或
非政府 自治组织共同管理。实行这种 保 障模式 , 家给公 民是否投保 及投 成 了庞大 的政府财 政赤字 , 国 使政府 不
分组成。 社会保障管 收保 险费 , 所收保 险盒记 入各州 的 制度规定 时 , 将 才有取得领取保 险金 的
理 体制 应 当与 社 会 账户 , 并依 据劳工 部的要 求支付失 业 资格 。 同时 , 兼顾效率和公平 德 国政 经济 发展 水平 和 制 救济 金。劳工部 主要管 理工伤 、 业 府实行社 会幅 利保 障 , 重社 会保 障 失 注 度等相适应。 了实 保 险, 州设 立 的劳动局 主要负 责确 与市 场经济 的相互作 用 , 为 各 注重社会保

美国、英国和日本残疾人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美国、英国和日本残疾人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作者: 杨立雄[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83-9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残疾人社会福利;自由主义;集体主义;家庭主义
摘要: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

美国是自由主义型的典型代表,在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思潮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则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在集体主义和社会权利思潮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为目标且内容广泛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日本是东亚福利制度的代表,在家庭主义的影响下,建立了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目标的有限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三种残疾人福利模式各具特色,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社会福利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福利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福利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1. 背景介绍社会福利政策是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议题,对于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等。

2.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有着独特的体系。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体系以及低收入家庭援助项目等。

其中,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和失业者,医疗保障体系则提供了全民医疗保险。

此外,针对低收入家庭,美国政府也实施了多项援助计划,以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

3. 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相较于美国,欧洲国家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有着更为全面和慷慨的安排。

例如,在北欧诸国,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全民退休金等政策,并且对失业者、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广泛支持。

而在欧洲大陆其他地区,各国也都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高税收来为社会福利项目提供经济支持。

4. 亚洲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亚洲国家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如日本、韩国在社会保障制度上较为完善,但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等在社会福利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基数大,仍然存在着较大困难。

5. 国际比较与启示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各国在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 copy 外部模式。

其次,有效整合公共部门、私人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各方资源是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解决共同挑战时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全球社会福利水平的进步与提升。

6.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思考各自体系下的优势和不足。

只有尊重各国多样性,在继承传统优势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与社会变革,积极探索更好地应对挑战与问题之道。

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研究国外文献

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研究国外文献

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研究国外文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视越来越高。

而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对于农村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研究也有着相当的成果和成熟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结合国外文献,对农村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农村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现状1.1 美国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情况在美国,农村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已经相当成熟。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建立了完善的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包括残疾人士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

美国也注重残疾人士的社会融合和就业机会,鼓励雇主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1.2 欧洲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情况欧洲各国也在农村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欧洲的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主要侧重于医疗保障、生活津贴和社会融合等方面,保障残疾人士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欧洲也注重残疾人士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1.3 韩国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情况韩国在农村残疾人士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韩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保障残疾人士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士的权益,提高其社会融合程度。

二、国外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经验和启示2.1 完善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国外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都离不开完善的立法和政策保障。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针对农村残疾人士的保障政策,明确其基本权益和保障范围,确保其基本医疗、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2 社会融合和就业机会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国外农村残疾人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还注重其社会融合和就业机会。

政府和社会应当为残疾人士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融入社会生活。

2.3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在国外,农村残疾人士的保障体制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中外残疾⼈社会保障体系⽐较研究中外残疾⼈社会保障体系⽐较研究中央财经⼤学满向昱朱曦济郑志聪 1【摘要】本⽂⾸先梳理和总结了世界各国残疾⼈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保障内容和特点;其次分析了⽬前我国残疾⼈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通过与外国残疾⼈社会保障体系进⾏对⽐研究,揭⽰我国残疾⼈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在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残疾⼈事业“⼗⼆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完善我国残疾⼈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提升残疾⼈的教育⽔平来实现“提⾼就业、消除障碍、促进融合”的⽬标。

【关键词】残疾⼈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保障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ocial SecuritySystem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Man Xiangyu Zhu Xiji Zheng Zhicong(School of Statist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Abstract】The paper firstly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modes,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the world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China, and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we reveal the issues and gaps in our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disabled people;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with Twelfth Five-year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we come up with our proposals to improve our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particular, to improve employment, remove obstacle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Keywords】Disabled Pers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mployment Security残疾⼈群体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也是⽂明和谐社会最应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国内外社会保障水平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社会保障水平的对比分析

问题研究国内外社会保障水平的对比分析黄秀海姚朋丽摘要:社会保障是我国新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构建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线指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处于形成与发展时期,整体上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障水平处于回落时期。

构建的Lasso模型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国家的经济变量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一些变量的影响方向也是有别于传统的保障理论含丈,随着对自变量使用的压缩,模型均方差增大,Lasso回归能够抑制过度拟合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基本生活水平;Lasso回归;对比分析DOLlO.l9456/ki.tjyzx.2020.04.004—、弓]言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对保障人民生活、调节财富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实践及债务危机影响说明社会保障过高会导致不良后果,保持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水平是一种必然选择[1]o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逐步建立健全由少数行业到所有行业、由城市到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叭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在深入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资金缺口问题尤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社会各方迫切想了解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水平,是否适度,与西方国家的保障水平相比情况如何等?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社会保障水平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二、变量选择与比较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统计数据口径经过几次调整,处于不断完善过程,社会保障支出数据不多。

目前与欧盟统计局、世界经合组织(OECD)相比,社会保障数据的统计口径具有一些显著性差异,相关指标统计口径范围对比分析现整理如表1,表2所示。

表1中国与欧盟统计局关于社会保障支出核算的统计明细项目比较扌旨标来源:根聶《中国财政税收统计年鉴>,BtM&t计局网站:https:// ec.europa.eu/eurostat/database相关资料整理得到中国统计口径口径2008年统计口径2006-2007年统计口径2005年统计口径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抚恤和社会保障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医疗卫生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养老保障就业补助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残疾人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事务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家庭与儿童社会融入失业治理住房保障从表1可知,欧盟统计局将社会保障支出范围分为: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残疾人保障、抚恤事务、家庭与儿童、社会融入、失业治理、住房保障等8个方面。

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研究——典型国家比较及启示

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研究——典型国家比较及启示

角 色 。美 国 、 瑞典 、 德 国、 日本 的 就 业 保 障 制 度 各 有 特 色 , 对 构 对 一 个 具 备 资 格 的 残 疾 人 在 应 聘 、 雇用 、 培训、 晋升、 辞 我 国残 疾 人 社 会 福 利 制度 的 完 善 有 启 示 作 用 。
1 典 型 国 家 残 疾 人 就 业 立 法 的 特 点 与 优 势
主歧 视 残 疾 人 的 范 围 作 了具 体 规 定 , 从 招 聘 到 解 雇 相 关 措
各环节 中用人单位应 该 如何做 、 违 反 各 环 节 规 定 律条文极 强的约束 力 切实 保 障 残疾 人 就业 权 , 立 法 的 内容 施 很 详 尽 ,
主 要 涉 及就 业 保 护 和 就 业 促 进 两 个 方 面 。
歧视行 为 , 是 保 障 就 业 的 前 提 。 四 个 典 型 国 家 对 残 疾 人 就 疾 人 就 业 保 障 金 。另 一 个 特 点 是 《 重 度残 疾人 法 》 详 细 规 定 业 的立 法 保 护 即 有 共 性 又 有 各 自 的 特 色 , 在 禁 止 雇 主 歧 视 于: 让老人住 在 自己家 里 , 在 继 续得 到家 人照 顾 的 同时 , 由
法律具有 规 范性 、 强制性、 权 威性 等 特点 , 法 律 法 规 的 差 距 。 瑞 典 制 定 的《 禁止 在就业 中歧视残 疾 人法 》 对 于 禁 止 雇 完 善 可 以保 护 残 疾 人 的 平 等 就 业 权 与 工 作 自 由 权 , 许多 国
家 在 残 疾 人 就 业 立 法 上 制 定 了可 操 作 性 强 的 法 律 法 规 , 法
了 雇 主 解雇 残 疾 人 的程 序 、 要求 和 责任 认定 等 , 解 雇 程 序 复

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的比较研究

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的比较研究

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的比较研究一、引言作为一个国家,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然而,不同国家的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几个国家在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领域的做法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求借鉴与启示。

二、美国的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1.医疗保险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等法案,实施了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

其中的《医保》即“医疗保险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为65岁以上年老人、残疾人及某些贫困儿童和套餐收入低于一定程度的家庭提供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

此外,《儿童医疗保险计划》(CHIP)是美国联邦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保障的方案之一。

2.福利制度美国政府还采取了各种形式的福利制度,安排对于贫困和残疾人的支持。

这些福利主要包括现金援助、食品援助、住房援助和职业培训等。

这些福利制度大多数由联邦政府提供资助,并由各个州和县政府进行实施。

3.退休福利美国的退休福利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社会保障、退休金和个人储蓄计划。

社会保障是美国政府提供的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的安全保障福利制度。

而退休金则是由雇主提供的企业福利之一。

个人储蓄计划则是为了保证退休后个人收支平衡,自己进行储蓄。

三、德国的社会救助与保障政策1.医疗保险德国医疗保险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医疗保险和补充保险。

法律规定所有德国公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每次工资的7.3%。

补充保险则由每个人自主选择,用于补足基础医疗保险不足之处。

2.社会福利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福利保障覆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老年人、失业者、学生、残疾人等各个群体。

福利有教育补助、生育补贴、失业救济金、残疾人津贴等各项。

3.养老保险德国的养老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的,养老保险主要向65岁以及以上的老人提供退休金,并向提前退休的人提供补偿。

此外,对于无法工作的因残疾或疾病需要护理的人,政府还提供相应的护理保险。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2、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将成为未来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 老龄化的加剧,政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外将需要 采取措施来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效率,例如提高缴费率、加大公共财政投 入等。
3、制度整合
3、制度整合
未来,中外社会保障制度将朝着制度整合的方向发展。在西方国家,由于历 史原因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存在多种社会保障制度并存的现象。而在中国,不同 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因此,整合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
内容摘要
总之,中外社会保障模式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优秀经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这有助于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应更加重 视社会保障问题,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金来源
资金来源方面,中外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资 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此外还有政府财政补贴。而中国社会保障资金 的来源则较为复杂,包括财政拨款、企业缴费、个人缴费等多个渠道。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分析
1、政府财政负担
1、政府财政负担
当前,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政府财政负担存在一定差异。西方国家由于社会 保障制度发展较早,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政府财政负 担相对较重。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较为迅速,但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 出的比例相对较低,政府财政负担相对较轻。
内容摘要
社会保障模式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逐步形成和 发展的。虽然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不尽相同,但它们都致力于保障民众的基本生 活需求,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

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1期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戴建兵曹艳春(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062)[摘要]文中从收入保障、服务体系、法律制度、教育福利、就业福利、公共福利和康复福利等方面对各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并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设立多种残疾人津贴,动态提高标准;按残疾程度和家庭规模微调津贴标准;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残疾人服务内容;提供主体多元化,促进残疾人福利社会化。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社会化[中图分类号]D63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12)01-0009-05[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2-02-28本文是国家社科课题《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09CZZ034)的阶段性成果。

戴建兵,男,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曹艳春(1975-),女,湖南湘乡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

一、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一)收入保障比较澳大利亚残疾人收入政策中,主要包括残疾抚恤金、残疾青年补助金、退伍军人抚恤金。

残疾抚恤金,专门面向年龄介于16岁到养老金领取年龄之间残疾人发放。

残疾青年补助金,主要面向年龄在21岁以下寻找工作的人或者全职学生发放。

退伍军人抚恤金,主要面向退伍的残疾军人,在这些军人去世后,其家属可以继续领取退伍军人抚恤金。

另外,政府为伤残者提供交通补助、为伤残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提供护理人补助或护理人津贴。

对领取残疾抚恤金者的妻子,政府负责向其发放妻子抚恤金。

对残疾雇员或学生,政府发放疾病津贴。

政府为残疾人提供优惠卡,残疾人乘车、医疗检查时可以获得优惠待遇。

对于因工伤或交通事故致残者,政府制定了伤害补偿计划。

由此可见,澳大利亚政府为残疾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收入保障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康复治疗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中央财经大学满向昱朱曦济郑志聪 1【摘要】本文首先梳理和总结了世界各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保障内容和特点;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通过与外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提升残疾人的教育水平来实现“提高就业、消除障碍、促进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保障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ocial SecuritySystem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Man Xiangyu Zhu Xiji Zheng Zhicong(School of Statist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Abstract】The paper firstly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modes,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the world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China, and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we reveal the issues and gaps in our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disabled people;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with Twelfth Five-year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we come up with our proposals to improve our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particular, to improve employment, remove obstacle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Keywords】Disabled Pers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mployment Security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也是文明和谐社会最应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由于自身的身体残缺与功能障碍,融入社会的程度低,获得的机会少,导致残疾人群体的收入普遍偏低,生活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

因此,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障和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发现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全国人民一起携手奔向小康。

1满向昱,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朱曦济、郑志聪,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外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概述(一) 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纵观世界各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其责任主体、保障内容及力度各有不同。

但就责任主体看可归结为以下三种常见模式:1. 政府主导型福利式社会保障体系该模式将社会保障看作是政府的责任,其保障体系庞大,福利内容丰富,保障可谓“从摇篮到坟墓”,以英国最为典型。

英国政府为残疾人制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多种多样,包括对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各类补助,主要有残疾生活补助、看护补助、独立生活基金补助和照料提供者补贴等,目的是帮助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残疾人还可以享受残障就业支持津贴、收入支持补贴、无障碍改造补贴及免税等社会保障以及各种专门服务。

目前英国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家庭可以获得一项或多于一项的社会保障项目。

无论是从时间与空间层面,还是物质与精神层面,英国福利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成员的保障都很充分,但也存在如下弊端:①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大,财政不堪重负;②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社会保障水平难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③滋生懒汉,一些素质较低的人会利用这样的社保制度逃避社会责任。

2. 社会主导型保险式社会保障体系该模式以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仍然会为民众提供一般性的保障措施,但其主要作用是规划协调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力图建立以企业和劳动者为核心的社会保险体系。

德国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最早的国家,也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德国,根据残疾人残疾等级及致残原因的不同,其保障主要由不同的社会保险基金负责,包括工伤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疾病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战争伤残赔偿、一般伤残待遇或残疾人过渡津贴等;该模式使企业的责任和负担加重了,但政府在该模式中的经济压力明显减轻,能够更好地配置和协调企业的责任和负担。

3. 多元化共参式社会保障体系该模式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主要方式,其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等多元化,以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发达,以共同参与为主要方式,联邦政府、州、地方政府、企业、民众、非政府组织等都是社会保障的主体,管理与运作方式多元化,资金筹措多渠道。

在美国,由联邦政府制定总的社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了退休养老、老年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为其提供抚养未成年子女、医疗、保险、食品、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补助。

除此之外,美国更强调福利制度的非国家因素,让个人、家庭、社区、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慈善团体、基金会等举办社会福利项目,鼓励残疾人个人进行养老储蓄、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各种保险等。

(二) 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世界各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一般是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前提构建保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 残疾人生活保障生存是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要求。

残疾人因残疾面临着种种生活困难,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残疾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因此,生活保障是各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内容,社会救济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均可以按月领取社会救济金。

2. 残疾人医疗和康复保障康复是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的最佳途径,也是残疾人最大的愿望。

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采取提供医疗补助、建立康复工程项目等方式,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和康复过程。

如在瑞典,医疗和残疾人康复有机结合,并且全部由国家予以保障。

3. 残疾人就业保障就业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产和竞争是残疾人自助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可以提升残疾人的竞争力,为残疾人提供长期保障;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减轻政府、企业、家庭等各方面的负担。

许多国家都对残疾人提供工作建议、工作介绍、就业培训以及课程补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提供税收优惠,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施贷款担保、资金援助、税收扶持等政策,对丧失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无行为能力补助。

除了提供就业援助外,有的国家还颁布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条例,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权利。

如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4. 残疾人教育保障基于平等的思想,残疾人应当拥有与正常人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程度关乎残疾人的就业,决定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因此,世界各国均将教育福利纳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具体的措施包括开设针对特殊残疾人的学校,在普通教育体系下接受部分残疾人,不仅注重融合式教育,同时强调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给予特殊辅导,保证残疾人的基本教育水平。

此外,有些国家还对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补助。

如在英国,残疾人除享受其他学生可申请的各种教育津贴外,还可享受免税的残疾学生补助,以弥补残疾学生因为身体健康状况而产生的额外开销,包括购置学习用特殊装置、支付学习助理费用、额外的交通费用以及其他一些费用等。

5. 残疾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的便利条件,例如无障碍建设等,有助于残疾人更好得适应环境,融入社会。

例如,美国在1990年后相继出台了《美国残疾人法(ADA)》、《电信法》、《康复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城市道路、建筑物、文化体育场所、住宅社区和公共交通等均需建立无障碍设施;办公设备、电子产品和通讯工具等均采用无障碍技术;瑞典政府于2000年制定了“瑞典更加无障碍”行动计划,推出的无障碍建设不仅包括室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还包括信息、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无障碍,要通过适用于所有人的一体化设计,建设一个无障碍的瑞典,以保证任何人都不会因残疾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三)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广,不仅包括最低层面的社会救助,而且包括医疗、康复、就业、教育、社会公共服务等高层次的保障内容,能够满足残疾人生存、生活甚至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标准,解除了残疾人的生活之忧,充分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经济关怀和人文关怀。

具体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共性:1. 注重“造血”型保障政策在社会保障的对象群体中,残疾人群体是最弱势的社会群体,有着特殊的生存困难。

简单的社会救济(即“输血”型政策)难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的生活,残疾人更加需要的是深层次的、长久性的社会政策。

目前西方各国多从人本主义层面来制定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重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注重保障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即“造血”型政策),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

例如,1920年的美国《职业康复法》规定为伤残军人提供职业指导、培训和技能开发服务;1935年美国实施《社会保障法》,规定由州政府开展有关残疾人的就业培训,联邦政府对州政府提供财政援助;1956年推出的包括老年、遗属、残疾保险的OASDI 计划中,联邦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对残疾人的就业保障,激发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提供各种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