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译文全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译文全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译文全套必修一·文言文译文全集劝学(节选)/荀子师说/韩愈赤壁赋/苏轼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文言文译文全集六国论/苏洵阿房宫赋/杜牧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三·文言文译文全集离骚(节选)/屈原《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张溥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鸿门宴/司马迁秋水(节选)/庄子非攻(节选)/墨子上篇下篇察今(节选) /《吕氏春秋》必修四·文言文译文全集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蜀道难/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李煜蝶恋花/晏殊雨霖铃/柳永声声慢/李清照滕王阁序(并诗)/王勃秋声赋/欧阳修第五册·文言文译文全集陈情表项脊轩志报任安书(节选)渔父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初中语文北师版山行/杜牧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秋词/刘禹锡采桑子.重阳/毛泽东登高/杜甫诗歌三首当我死时/余光中春/朱自清诗词九首江南春绝句/杜牧游园不值/叶绍翁玉楼春宋祁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春夜喜雨/杜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春/艾青初春/王宜振过零丁洋/ 文天祥示儿/陆游诗三首自嘲/鲁迅有的人……臧克家啊,船长,我的船长/惠特曼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愚公移山/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小石潭记/柳宗元敕勒歌/北朝民歌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王之涣从军行(其四)/王昌龄使至塞上…王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诗词五首夜雨寄北/李商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如梦令/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革命烈士诗三首囚歌/叶挺就义诗/吉鸿昌我的自白书/陈然三峡/郦道元诗词十一首饮酒/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过故人庄/孟浩然田园乐/王维独坐敬亭山/李白望岳/杜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滁州西涧/韦应物江雪/柳宗元题李凝幽居/贾岛西江月.遣兴/辛弃疾爱莲说/周敦颐诗词三首采莲曲/王昌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苏幕遮/周邦彦荔枝图序/白居易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竹/郑夑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曹刿论战/左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口技/林嗣环岳阳楼记/范仲淹登岳阳楼/杜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李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游岳阳楼记/袁中道醉翁亭记/欧阳修咏月诗四首把酒问月/李白月下独酌/李白关山月/李白望月/杜甫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鸟鸣涧/王维乡愁诗三首逢入京使/岑参渡汉江/宋之问乡愁/余光中送别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陋室铭/刘禹锡桃花源记/陶渊明渔歌三首渔翁/柳宗元渔歌子/张志和渔舟唱晚/姜耕。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原文译文高一语文必修3《劝学》文言文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

必修三读本文言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

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

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

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

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

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

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对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子路立刻回答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来的军队,接着又是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施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孔子再问。

曾点弹着瑟,渐渐减速,然后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志向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和那三个人相比怎么样?”曾点回答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高中苏教版文言文翻译

高中苏教版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的距离,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美,落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又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就是水源,于是他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口仿佛有光亮。

他就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

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往来耕作的男女,穿着打扮和外界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快乐自在。

见到渔人,他们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他们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外来人,都来打听。

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和乡里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出去,于是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贫贱,常患不瞻,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子诸葛亮上言:我因为命运多舛,从小就遭遇不幸。

在我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长大。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贫苦,直到成年。

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族衰败,家业薄弱,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家里也没有可以开门的仆人。

我孤独地独立生活,只能以自己的形影为伴。

而我的刘氏家族贫穷卑贱,常常担心生活不周,母亲和孙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无法放弃远离。

我的辛酸和劳累,不只是蜀地的人民以及二州的官员所亲眼目睹和明白,皇天和后土也都亲眼见证。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愿望,或许刘家能够侥幸,保全余生。

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献出我的头颅,死后愿意结草报恩。

我怀着犬马般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这份奏章以报陛下。

在这篇《陈情表》中,诸葛亮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通过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描述,以及对刘氏家族困境的叙述,来求得后主刘禅的同情和支持。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1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1

5、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 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 义,一个平民对国家也有重要的意义啊。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惟君图之。 译:晋国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疆界,又想扩张它 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 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竭尽诚心,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 为一个整体;轻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成为陌路之 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 震慑(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并 不会感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 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恰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 3、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激昂,喊着中丞的名字而骂 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头颅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 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人保全他们的性命老死在家中,那么 虽然能享尽他们的自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像对待奴隶那样使唤他 们。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 何!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 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 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 志士之悲哉? 5、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以利晋,惟君图之。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 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强调知识的专业性和先后传承
这句话的意思是,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如此罢了。它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和先后传承关系。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特长,而知识的传承也需要经 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专业 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以丰富 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详细描述
孟子认为,君主应该关注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让百姓在生老病死方面得到妥善 的安排,这是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当百姓在生活和死亡方面都 没有遗憾时,君主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实现王道的理想。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总结词
这句话是孟子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建议,他认为让百姓能够生有所养、死有所葬,没有遗憾,是实现王道的开始。
详细描述
孟子认为,君主应该关注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让百姓在生老病死方面得到妥善的安排,这是实现国家治理和社 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当百姓在生活和死亡方面都没有遗憾时,君主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实现王道的理想。
02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总结词
比喻通过学习和借鉴,可以超越前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详细描述
这句话出自《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靛青和蓝草虽然 有共同的来源,但它们的颜色和价值却有所不同。通过学习和借鉴,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超越前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总结词
强调君子并非天生异禀,而是善于借助 外力。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06
《鸿门宴》
重点句子梳理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 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句子翻译与赏析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翻 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 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这句话表达了刘邦对项羽的尊 重和谦逊,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应对能力。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 子翻译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
目录
• 《指南录》后序 • 《五人墓碑记》 • 《烛之武退秦师》 • 《谏太宗十思疏》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01
《指南录》后序
重点句子梳理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还的庆幸,同时也提出 了生还之后应该有何作为的问题。
03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句子梳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巧妙地运用言辞,向秦伯表达郑国灭亡对秦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以此引起秦伯的关注。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进一步分析形势,指出秦国跨越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是困难的,暗示秦国不应为了晋国的利益而损害自 己的长远利益。
THANKS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 到了楚国的和氏璧。”这 句话引出了和氏璧这一重 要物件,为后续的故事情 节埋下伏笔。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 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 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这 句话揭示了秦王的企图和 赵王的处境,为后文蔺相 如的智勇表现提供了背景 。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完整word版)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一对应翻译

(完整word版)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一对应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别国把远方的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离骚(节选)【作者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课文点译】【课文全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苗裔子孙,我先父的尊名叫做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又在庚寅之日我便降生。

生父观察我初生的器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儿身。

我的美名叫做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

我既有华盛的内在美质,又有清秀的外貌丰姿。

披佩那连接缉续的江离、白芷,又将秋兰联缀成串作为佩饰。

我勤勉修行,匆匆若将不及,唯恐时不我待,人生易老。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花枝,薄暮又去采摘江洲中的紫苏香草。

日月匆迫而不久留,春去秋来而依次更代。

感念草木的飘零陨落,只恐美人又年迈色衰。

何不趁此少壮而抛弃邪秽,何不改变这不善的态度?驾着骐骥而自由驰骋吧,请来啊,我在前面为你引路!古昔的三王德行纯粹,当时原有众芳荟萃一堂。

交杂地佩用申椒与菌桂,难道只将香蕙、白芷缀饰身上?那尧、舜何其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

那桀、纣何其狂悖不羁,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那结党营私之辈,但知苟且偷安,使其所导之路幽暗而险隘。

难道我畏惮己身获罪遭殃吗?我只担心君王之车倾覆败坏。

我匆遽黾勉地在前后效劳奔走,但愿能追及先王的步武。

君王不谅察我内心的一片赤情,反而轻信谗言而对我勃然暴怒。

我本知忠直谏诤会招来祸患,却宁受苦难也不舍弃正途。

我指苍天起誓,让天作证,我的忠忱只是为了君王之故。

(选自袁梅《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

袁本“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译文空缺。

此译诗与课文注释可能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重要文言语句翻译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打算(把这部诗集)保存在家里,让后代的人读到它,能同情我的心志。

2.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即使我正义凛然问心无愧,但是没有向国君和父母自我表白过,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说(或是看待)我呢?3.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4.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5.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文: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6.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呀!7.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文: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

8.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9.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0.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11. 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必修三文言文全文翻译

必修三文言文全文翻译

臣子李密,谨向陛下陈述衷情。

臣子我,蜀汉的亡国之臣,先帝的旧臣,今天敢向陛下陈述衷情,实在是因为我感激先帝的恩德,以及陛下对我的眷顾。

我本应立刻前往朝廷,但由于我年幼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姑母抚养我成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

现在,我姑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我如果不能亲自照顾她,她就会无人照顾。

我姑母与我恩同再造,我实在不忍心离开她。

因此,我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回到了家中。

自从我离开朝廷以来,已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多次上书请求前往朝廷,但都未能得到批准。

陛下对我如此恩宠,但我却因为个人私情而拖延了时间,我深感愧疚。

我深知,我的请求对陛下来说并无大碍,但我仍然不敢轻易放弃。

我之所以如此固执,是因为我深知,我一旦离开姑母,她将无人照顾,她的生活将更加艰难。

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的冷漠。

如今,我姑母的病情日益加重,她已无法进食,卧床不起。

我深感忧虑,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想,我应该尽快前往朝廷,向陛下陈述我的苦衷。

然而,我又担心,一旦我离开姑母,她将无法忍受孤独和痛苦。

我实在不忍心让她承受这样的折磨。

因此,我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留在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陛下,我深知,我的请求可能会让您感到失望。

但我衷心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我并非有意拖延时间,而是因为我的个人私情。

我之所以如此固执,是因为我深知,我的姑母对我恩同再造,我必须尽孝。

我衷心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陛下,我深知,我是一个罪人。

我本应立刻前往朝廷,但我却因为个人私情而拖延了时间。

我深知,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我深知,这是我对先帝的恩德和陛下的眷顾的回报。

陛下,我衷心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我并非有意拖延时间,而是因为我的个人私情。

我深知,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我深知,这是我对先帝的恩德和陛下的眷顾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

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题记:这是篇带考辨性的游记,其中固然有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亲身的感受写景状物;同时还有在此基础上生发而出的雄辩的驳论,透辟的说理。

全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很能代表苏轼散文文、情、理并茂的特点。

译文:《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

”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

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

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

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

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

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

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

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

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

古人不骗我们呀!”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大概与我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布开来的原因呀。

而识见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得了结果。

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