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老舍-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件(共36张PPT)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e0461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5.png)
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 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今天这节 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 辽阔?
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
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渲染
勾勒
感悟交流“小丘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 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 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感悟交流“羊群美”。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课堂小结
这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 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这段课文思路清晰,按从上到下的 观察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示 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
第二课时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 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 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 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
1 课后总结
拓 展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作者老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 原的壮美和辽阔。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草原的特点和生 态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一、文章概述 《草原》主要描述了作者老舍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展 现了草原的壮美和辽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 ,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于草原的诗句。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曹邺《寄刘驾》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轼《立春偶成》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鲍溶《塞上行》
研读第二部分: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 辽阔?
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
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渲染
勾勒
感悟交流“小丘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
“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 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 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感悟交流“羊群美”。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课堂小结
这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 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这段课文思路清晰,按从上到下的 观察顺序描写景物。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示 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
第二课时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 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 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 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
1 课后总结
拓 展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作者老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 原的壮美和辽阔。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草原的特点和生 态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一、文章概述 《草原》主要描述了作者老舍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展 现了草原的壮美和辽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 ,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于草原的诗句。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曹邺《寄刘驾》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轼《立春偶成》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鲍溶《塞上行》
草原课件(共32张PPT)
![草原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e007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7.png)
羊群悠闲散步图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
“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来在吃草而随意 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能工巧 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 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变化,真是美极了!
想象: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像碧绿的湖面上盛开着朵朵白莲花。
1.认识自然:通过学习《草原》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 自然,了解自然的特征和生态环境。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然, 更好地珍惜自然、保护自然。
5 课后总结
拓 展
2.热爱自然:通过感受草原的美景和壮美,学生们可以激发对自然的热 爱之情。只有热爱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 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 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情景交融: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 感情的写作方法。
答题格式:此处使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 法,在写__________的景物时加上了作者 _________的情感,使得景物更有感染力。
4 课后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 展
四、意义启示 通过学习《草原》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意义和启示。 首先,学生们可以认识到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了解草原对人类的重 要性。其次,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激发他们对自 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2 课后总结
拓 展
二、主题分析
《草原》的主题是强调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美 景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强调了人类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重要性。在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
1《草原》课件(共56张PPT)
![1《草原》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ba5db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c.png)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 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草原美景。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喜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友好相见。 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盛情款待。 第五部分(第 5 自然段):依依惜别。
课文讲解
美丽的自然风光
草原的自然风光 给作者留下了怎 样的感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返回目录
二、 看拼音,写词语。 1. 只要shāo wēi( 稍微 )留心一些,你就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2. 远方朋友的到来,使得静寂的草原顿时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mǎ tí( 马蹄 )声,响成一片。 3. 草原上的姑娘穿着美丽的yī shanɡ( 衣裳 ),为我们倒好奶茶, 摆上了奶dòu fu( 豆腐 ),唱起了热情的歌曲,跳起了sǎ tuō ( 洒脱 )的舞蹈。
巧记生字
易错提示
shang
裳
不要少写 “点、 横”
裳:古指裙子。
巧记生字
一碧千里
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翠色欲流 奇丽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 形容绿到了极致。
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
课文讲解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的 热情好客。
课文讲解
怎样的画面?
课文讲解
“茫茫”什么意思?同 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 说“天苍苍,野茫茫” 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呢?
没有边 际,看不 清楚。
站在草原上,放眼 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 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 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 切都尽收眼底。
课文讲解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草原美景。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喜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友好相见。 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盛情款待。 第五部分(第 5 自然段):依依惜别。
课文讲解
美丽的自然风光
草原的自然风光 给作者留下了怎 样的感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返回目录
二、 看拼音,写词语。 1. 只要shāo wēi( 稍微 )留心一些,你就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2. 远方朋友的到来,使得静寂的草原顿时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mǎ tí( 马蹄 )声,响成一片。 3. 草原上的姑娘穿着美丽的yī shanɡ( 衣裳 ),为我们倒好奶茶, 摆上了奶dòu fu( 豆腐 ),唱起了热情的歌曲,跳起了sǎ tuō ( 洒脱 )的舞蹈。
巧记生字
易错提示
shang
裳
不要少写 “点、 横”
裳:古指裙子。
巧记生字
一碧千里
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
翠色欲流 奇丽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 形容绿到了极致。
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
课文讲解
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
内蒙古草原美丽的 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的 热情好客。
课文讲解
怎样的画面?
课文讲解
“茫茫”什么意思?同 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 说“天苍苍,野茫茫” 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呢?
没有边 际,看不 清楚。
站在草原上,放眼 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 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 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 切都尽收眼底。
课文讲解
1草原课件(共22张PPT).ppt
![1草原课件(共22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42c88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2.png)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
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 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 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 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 有什么危险。
两个“一百五 十里”的反复, 既表现了草原 的辽阔,又给 读者留下了想 象的空间。
练一练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 绿意盎然 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 披红挂绿 绿盖叠翠
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并背诵。
朗读时通过轻快的语速就能表现出喜爱 之情。背诵可以通过抓主干(重点景物)的方 法进行,也就是抓住“明朗的天空、一碧千 里、白色的羊群、柔美的小丘、静立不动的 牛羊”等背诵。
这是课后第1题哦!
第二部分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 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 情款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 以看出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
翠色欲流 回味无穷 景 色
美
原
, 群马疾驰 欢迎远客 蒙
人情美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汉
夕阳西下 依依惜别 情
谊
深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北京人》。
初读课文
思考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
★ 草原风光图
风光美
} ★ 喜迎远客图
★ 主客联欢图 ★ 依依惜别图
人情美
精读课文
1 草原课件(共22张PPT)
![1 草原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2a9e5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c.png)
一 欢迎远客。
写出了草原人民( 来得快 ),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 急切)心 情。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 马,马上得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比喻 )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
把蒙古族人民身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来迎接远客时襟飘带 舞的样子比喻成飞动的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这是全文感情的升华,点名了作者流连忘 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 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感情。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按照__事__情__发__展__顺序,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 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 _草__原__风__光__图、__喜__迎__远__客__图、__主__客__联__欢_图、 __依__依__话__别__图,表现了草原的__风__光__美_、__人__情__美_ 和_民__俗__美__,赞美了草__原__的__美__丽__风__光_和__民__族__之__间__的__团_结
表现了草原人民的( 热情好客 ),蒙古族和汉族人 民之间的( 团结 )
四 依依话别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 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骑 一骑蒙古马。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注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分别,大
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 别之情。
里都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渲染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翠色色欲欲流流,轻轻流入
云际。
绘画用语
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 在流动,富有生机
写出了草原人民( 来得快 ),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 急切)心 情。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 马,马上得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比喻 )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
把蒙古族人民身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来迎接远客时襟飘带 舞的样子比喻成飞动的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这是全文感情的升华,点名了作者流连忘 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 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感情。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按照__事__情__发__展__顺序,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 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 _草__原__风__光__图、__喜__迎__远__客__图、__主__客__联__欢_图、 __依__依__话__别__图,表现了草原的__风__光__美_、__人__情__美_ 和_民__俗__美__,赞美了草__原__的__美__丽__风__光_和__民__族__之__间__的__团_结
表现了草原人民的( 热情好客 ),蒙古族和汉族人 民之间的( 团结 )
四 依依话别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 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骑 一骑蒙古马。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注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分别,大
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 别之情。
里都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渲染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翠色色欲欲流流,轻轻流入
云际。
绘画用语
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 在流动,富有生机
1《草原》课件(共25张PPT)
![1《草原》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4e57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2.png)
重点字词
反义词
迂回—径直 拘束—自然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洒脱—拘谨 舒服—难受 羞涩—大方
重点字词
理解词语 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
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着 重 描柔述人美物:的容柔貌、和衣而着、优体型美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课文 复 习 系 列
六年级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草 原》
第一部分
作者信息
作者信息
原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作者信息
称号
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句子解析
句子5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 着夕重阳描西述 人下物,的 容人貌们、还衣 着在、这体 型一等望外无在 特际征的,草突 显原人上物 的互独相特倾之 处诉。着 惜 别 之 情 。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点明了蒙 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句子解析
句子4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 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 虹向我们飞过来。
着重描述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外在特征,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
这句话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将 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 情以及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
第三部分
重点字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f5839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0.png)
词语解释
【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造句:老画家用橙色的染料渲染出一幅美丽的黄昏图影。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造句:一群健壮的骏马正在翠色欲流的大草原上奔腾。
【境域】 事物所到达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造句:历经磨炼,他已经到了宠辱不惊的境域了。
“几十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 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 人们立刻拔转马头,欢呼 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 与前面引路。
热情好客
草原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进了蒙古包,好客厅的主人倒上了 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 手抓羊肉。主人向“我们”敬酒,鄂 温克姑娘们为“我们”唱民歌。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描画了哪几个画面? 事情发展顺序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板书设计
天空明朗
景物美:空气清鲜
草
平地:一碧千里
原
小丘:翠色欲流
美蒙 草汉 原情
深 赞
人情美:远道迎客 热情款待 话斜阳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风景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真诚款待的情景, 表现了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自然 、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草原
60多年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走进内蒙古 陈巴尔虎旗,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草原》。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走进广阔的大 草原,去深入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吧。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作家,
《草原》PPT课文课件
![《草原》PPT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43c4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3.png)
翠色欲流:形容颜色翠绿得好像要流动起来。 造句:雨后的草坪翠色欲流,十分美丽。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造句:广场上襟飘带舞,人们快乐地跳着舞。
近义词
清鲜——(清新) 惊叹——(惊讶) 洒脱——(潇洒) 静寂——(安静) 羞涩——(害羞) 拘束——(拘谨) 勾勒——(勾画) 舒服——(舒适) 一碧千里——(一碧万顷)
佳句积累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
2.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 原。(反复)
写法借鉴
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主 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情与景 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 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 景显的艺术效果。
草原
-.
学习目标
1 会写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渲染” “勾勒”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 通过学习,体会草原的美丽,感受蒙汉 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著 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 《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 《四世同堂》。
5.草原的主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怎样款待客人的?
进了蒙古包,好客厅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 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主人向“我 们”敬酒,鄂温克姑娘们为“我们”唱民歌。
6.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说说你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 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 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是人们仍在这大草原上依 依不舍地道别。
第1课《草原》课件(共35张PPT)
![第1课《草原》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f2fd6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d.png)
重点词汇:
xuàn rǎn gōu lè
清鲜 一碧千界 回味 洒脱 迂
yū huí
jū shù xiū sè
回 疾驰 襟飘带舞 马蹄 拘束 羞涩 摔跤
shuāi jiāo
天涯
多音字组词:
lè (勒索)(勾勒)
勒
lēi (勒紧)(勒脖子)
情景交融
一幅美丽的草原 风光图。
喜迎远客
默读2—5自然段,老舍先生是如何描绘草 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找出相关语句。
比喻:把河比作带 子;男女老少穿着 各色的衣裳比作彩 虹。
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远客。
主客联欢
热情好客
联欢话别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 情谊,不忍心立即分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 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 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课后第三题)
课时2
分析课文:
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 ,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 慨?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 首奇丽的小诗。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草原 的内心感受。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 、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 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 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再次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
1《草原》课件(共24张PPT)
![1《草原》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1c12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3.png)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为什么“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 “像给 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说“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这种境界具体指什么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闭眼想象,仰望高不可及的蓝天、纯洁无瑕 的白云,环视四面一尘不染的绿草、连绵起伏的小丘,注视身边移动的 羊群、静立的骏马,感受千里之碧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生机。
从迎接远客的人们,他们的年龄、穿着打扮,想 象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你有什么感受?
现场气氛的热闹和蒙古同胞的热情。
走进作者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 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 较大的国际影响。他勤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写了 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 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代表作有《四 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草原》摘 自他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思考: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课后第二题)
我们以后在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 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 让读者感同身受。
练习背诵
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美好的境界更值得 我们用心灵感受,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 忆的深处吧!
第二课时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 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 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第1课《草原》课件(31张ppt)
![第1课《草原》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7396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5.png)
字词学习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绿毯 羞涩 摔跤 渲染 低吟 迂回 鄂温克族 襟飘带舞
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自由读一读,
说说你的发现。
hào
xínɡ sì měnɡ
好客 同行 似乎 蒙古包
hǎo
美好
hánɡ shì
银行 似的
ménɡ
蒙蒙细雨
mēnɡ
蒙骗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 文围绕题目《草原》写了哪些内容?
都是什么呢?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 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 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 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什么时 候的情景?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 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 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思考: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伊犁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那曲高 寒草原
1 草原
介绍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 剧《茶馆》《龙须沟》等。新中国第一位获 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文学 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 较强的北京韵味。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P1-2。 2.完成本周摘抄300字,下周一检查。 3.准备好摘抄本、笔记本。(下周一检查)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
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课件(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f030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7.png)
拘束 热乎乎 举杯 感人 豆腐 稍微 陈巴尔虎旗
回味 马蹄 会心
乐趣 礼貌 微笑
读准多音字。
hào
好客
·
hǎo
美好
xínɡ sì
同行 似乎
··
hánɡ shì
银行 似的
měnɡ
蒙古包
·
ménɡ
蒙蒙细雨
mēnɡ
蒙骗
书写指导
毯 腐
品味感悟
1.自主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 描绘了几个画面。 2.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自己感受 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批注。
7 课后总结
拓 展
六、总结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 认识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在 教授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们的体验和 感受、引导思考文章的深层次意义和启示。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拓展 延伸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价值观和意义。
1 草原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剧本《茶馆》等。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 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 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线条 柔美 惊叹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
写景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
愉快。
抒情
情景交融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
回味 马蹄 会心
乐趣 礼貌 微笑
读准多音字。
hào
好客
·
hǎo
美好
xínɡ sì
同行 似乎
··
hánɡ shì
银行 似的
měnɡ
蒙古包
·
ménɡ
蒙蒙细雨
mēnɡ
蒙骗
书写指导
毯 腐
品味感悟
1.自主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 描绘了几个画面。 2.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自己感受 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批注。
7 课后总结
拓 展
六、总结
《草原》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 认识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在 教授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们的体验和 感受、引导思考文章的深层次意义和启示。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拓展 延伸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价值观和意义。
1 草原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剧本《茶馆》等。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 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 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线条 柔美 惊叹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
写景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
愉快。
抒情
情景交融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课件(共37张PPT)
![《草原》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a11d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e.png)
课时目标:
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事情,尝试取一个精美的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熟知生字
tǎn
chéng shɑnɡ hóng
毯 陈 裳虹
中心句
美
品读课文
和小伙伴讨论: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描写了哪些景物 圈画起来。
空间顺序
天空
地面
四面的小丘
景物
明朗的天空
移动的羊群
欲流的翠色
静立的骏马和大牛
品读课文
老舍见到这么美的景物是怎样的心情?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
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 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想象一下双方当时会说些什么?
深究文段
圈画出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深究文段
深究文段
整理:你从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主人的热情
远迎
相见
款待
话别
深究文段
蒙蒙
熟知生字
mēnɡ
蒙人、发蒙
ménɡ
启蒙、细雨蒙蒙
měnɡ
蒙古包、蒙古族
初探课文
绿毯 渲染 迂回 衣裳 豆腐 稍等 蒙古包
勾勒 姓陈 彩虹 马蹄 羞涩 微笑 鄂温克
初探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给他们取个小标题吧。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品读课文
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什么样子的感受?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的?
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概括课文写了几件事情,尝试取一个精美的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熟知生字
tǎn
chéng shɑnɡ hóng
毯 陈 裳虹
中心句
美
品读课文
和小伙伴讨论: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描写了哪些景物 圈画起来。
空间顺序
天空
地面
四面的小丘
景物
明朗的天空
移动的羊群
欲流的翠色
静立的骏马和大牛
品读课文
老舍见到这么美的景物是怎样的心情?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
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 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想象一下双方当时会说些什么?
深究文段
圈画出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深究文段
深究文段
整理:你从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主人的热情
远迎
相见
款待
话别
深究文段
蒙蒙
熟知生字
mēnɡ
蒙人、发蒙
ménɡ
启蒙、细雨蒙蒙
měnɡ
蒙古包、蒙古族
初探课文
绿毯 渲染 迂回 衣裳 豆腐 稍等 蒙古包
勾勒 姓陈 彩虹 马蹄 羞涩 微笑 鄂温克
初探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给他们取个小标题吧。
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品读课文
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什么样子的感受?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08b8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b.png)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风景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送、款待的情 景,表现了蒙古族与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抒 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①草原风光
一碧千里、羊群、小丘
③主客联欢 盛情款待、载歌载舞
②喜迎远客
襟飘带舞、热闹起来 握手、交谈
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细细地回忆,品味
拟人
就连静立的牛马,好像都陶醉了
情景交融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想一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回味指细细地回忆,品味,这种拟 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域,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欢迎远客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 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句子中“绣”字用得奇妙,妙在哪里?你能想象出来吗?
一个“绣”字,将动态的画面“定格”于碧绿的 草原之上,化动为静,把千里之碧的草原写的精美 而多情。
研读第一部分:
“渲染〞“勾画〞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 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画〞 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河
穿着各色的衣 裳的男女老少
比喻
带子 彩虹
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蒙古同胞穿着节日的艳 服,来到几十里外欢迎
远客。多么热情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2fee5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6.png)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 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 演了民族舞蹈。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 么舍得立刻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 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新我 课会导 写入
tǎn
毯
chén
陈
shang hóng
裳虹
tí fǔ shāo wēi
蹄腐稍微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理清课文自然段,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描写草原秀美的风景。 第二部分(2-3):写主人喜迎远客的场景。 第三部分(4):写蒙古包内主客联欢的场景。 第四部分(5):写主客话别的情景。
这句话写出草原 碧绿 、 广阔 的特点。
课文结构
空气新鲜 天空明朗 风景美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翠色欲流 回味无穷
草
原
群马疾驰 欢迎远客
人情美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夕阳西下 依依惜别
草原风景美 蒙汉情谊深
草原盛会——那达慕
拓展延伸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爱好的一种传统的 群众性集会。那达慕上的主要活动有赛马、摔 跤、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 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 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养。那 达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反应了蒙古 族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拟人
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件(共52张PPT)
![六年级上册《草原》课件(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21b48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5.png)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 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 是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 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 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 碧绿草原,在夕阳里倾诉着惜别之情。
思考:这里把羊群比作了什么?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排比 E、设问 H、对偶
B、拟人 D、夸张 F、反问 G、借代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 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 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 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 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具有物的动作或情
态。
修辞:比喻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XX的特点,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
思考:在第一段中,还有哪里运用到 了比喻呢?
小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思考:看到这样的草原景色,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偏 piān (偏向、偏听、偏信)
涯 yá(天涯海角、一望无涯)
lè( 勒令 ) 勒
多音字
lēi ( 勒紧 )
mēng ( 蒙人 )
蒙 méng (蒙受 )
měng (内蒙 )
大声朗读全文,思考:
编者为什么用《草原》为这 篇节选的文章命名?
景人事
初入草原,看到了什么?
齐读第一段,画出:描写草 原景色的句子。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 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 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 碧绿草原,在夕阳里倾诉着惜别之情。
思考:这里把羊群比作了什么?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排比 E、设问 H、对偶
B、拟人 D、夸张 F、反问 G、借代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 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 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 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 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具有物的动作或情
态。
修辞:比喻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XX的特点,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
思考:在第一段中,还有哪里运用到 了比喻呢?
小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思考:看到这样的草原景色,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偏 piān (偏向、偏听、偏信)
涯 yá(天涯海角、一望无涯)
lè( 勒令 ) 勒
多音字
lēi ( 勒紧 )
mēng ( 蒙人 )
蒙 méng (蒙受 )
měng (内蒙 )
大声朗读全文,思考:
编者为什么用《草原》为这 篇节选的文章命名?
景人事
初入草原,看到了什么?
齐读第一段,画出:描写草 原景色的句子。
老舍草原课文ppt课件
![老舍草原课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edcc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3.png)
深入体验
老舍曾多次深入草原,与当地牧民生活在一起, 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和习俗。
创作灵感
在草原上,老舍找到了他许多作品的创作灵感, 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
人生感悟
在草原上生活期间,老舍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和感悟,这些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中。
老舍笔下的草原
生动描绘
老舍用他独特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和风情。
02
草原的生态环境
草原的气候特点
01
02
03
温带大陆性气候
老舍笔下的草原位于内蒙 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 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变 化。
昼夜温差大
由于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 候条件,昼夜温差较大, 早晨和晚上温度较低,白 天温度较高。
降水分布不均
草原的降水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往往较为干燥。
草原音乐舞蹈的主要类型
草原音乐舞蹈主要包括长调、马头琴、呼麦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
3
草原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
草原音乐舞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 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 观念。
草原的文学作品
老舍的《草原》
老舍的《草原》是一篇描绘内蒙古草原风光和民俗人情的散 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神 秘。
草原民俗文化的形成背景
草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都为草 原民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草原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
草原民俗文化具有豪放、奔放、自由、浪漫的特点,同时 也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草原的音乐舞蹈
1 2
草原音乐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草原音乐舞蹈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宗教 信仰,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鲜明 特色的艺术形式。
老舍曾多次深入草原,与当地牧民生活在一起, 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和习俗。
创作灵感
在草原上,老舍找到了他许多作品的创作灵感, 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
人生感悟
在草原上生活期间,老舍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和感悟,这些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中。
老舍笔下的草原
生动描绘
老舍用他独特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和风情。
02
草原的生态环境
草原的气候特点
01
02
03
温带大陆性气候
老舍笔下的草原位于内蒙 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 气候,具有明显的四季变 化。
昼夜温差大
由于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 候条件,昼夜温差较大, 早晨和晚上温度较低,白 天温度较高。
降水分布不均
草原的降水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往往较为干燥。
草原音乐舞蹈的主要类型
草原音乐舞蹈主要包括长调、马头琴、呼麦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
3
草原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
草原音乐舞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 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 观念。
草原的文学作品
老舍的《草原》
老舍的《草原》是一篇描绘内蒙古草原风光和民俗人情的散 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神 秘。
草原民俗文化的形成背景
草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都为草 原民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草原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
草原民俗文化具有豪放、奔放、自由、浪漫的特点,同时 也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草原的音乐舞蹈
1 2
草原音乐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草原音乐舞蹈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宗教 信仰,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鲜明 特色的艺术形式。
1草原课件(共32张PPT)
![1草原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e9e1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c.png)
➢ 草原联欢图:第三部分则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 形。这部分内容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第1自然段,边读边画: 文章中描写了草原的 哪些景物?
学习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 景物给作者的感受?
下面文段中,哪句是直接写草厚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 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 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直接表达了作者 对草原赞美与热爱,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多音字
měng
蒙古包
měng
蒙古族
mēng
欺骗。 蒙骗
méng
覆盖。 蒙上一层纸
méng
启蒙
开导蒙昧, 使之明白 事理。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tǎn
fǔ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同学 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
1
草原风光图
2草原迎客图3来自4草原联欢图5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三幅 画面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蒙汉情深”指的是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何忍别”则表达了不忍分别的情感; “天涯碧草话斜阳”则描绘了在广阔的草原上,面对即将落下的夕阳,人们依依不舍
学习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第1自然段,边读边画: 文章中描写了草原的 哪些景物?
学习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 景物给作者的感受?
下面文段中,哪句是直接写草厚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 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 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直接表达了作者 对草原赞美与热爱,更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多音字
měng
蒙古包
měng
蒙古族
mēng
欺骗。 蒙骗
méng
覆盖。 蒙上一层纸
méng
启蒙
开导蒙昧, 使之明白 事理。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tǎn
fǔ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同学 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
1
草原风光图
2草原迎客图3来自4草原联欢图5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三幅 画面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蒙汉情深”指的是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何忍别”则表达了不忍分别的情感; “天涯碧草话斜阳”则描绘了在广阔的草原上,面对即将落下的夕阳,人们依依不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 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
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
22
4 、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如何理 解这句话?
-
23
主旨句
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
•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
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
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
20
3、找出描写主人和客人把酒言欢 情景的词语和句子。
-
21
•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 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 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 有什么好处?)
-
33
5
总结与反思
-
34
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的小诗。在
这
境
界
-
14
3
研读课文
-
15
1、找出描写草原 风光的词语和句
-
16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绣上白色的大花。从修辞手法上分析这段话的含义。这句话把
__草__原____比作___绿__毯____,把_羊__群______比作_白__色___的__大__。花
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
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
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
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
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
24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
25
5、全文描述了那几幅画面?
-
26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
27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 比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8
渲( xuàn )染 勾勒(lè)
鄂(è)温克 拘(jū)束
jíchí(疾驰) jīn ( 襟 )飘带舞
xiū sè (羞涩)shuāi jiāo(摔跤)
马tí(蹄) jùn(骏 )马
-
9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四世同堂》。《小坡的生日》
等,短篇小说集《赶集》,话剧
《龙须沟》、《茶馆》等。
-
4
1
听读课文
-
5
•渲染 勾勒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拘束 羞涩 •襟飘带舞
境界 衣裳 马蹄 摔跤
-
骏马 拨转 豆腐 鄂温克
6
xuàn
lè jìng
jùn
•渲染 勾勒 境界 骏马
sǎ biān shang bō
草原
老舍
2018.09.12
-
1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 自然段
2.品味精彩语句,并进行相应的积累
3.体会作品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
者的思想感情。 -
2
情境导入:
-
3
作者介绍:
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北京人。20世纪30
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飘动。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茫茫:广阔无边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疾驰:(车、马等)快跑
洒脱: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10
镶嵌 酥油草 驰骋 嬉戏
缀满 金碧辉煌 暮霭 咀嚼
颤动 苍穹 晃晃悠悠 遨游
如痴如狂 潮湿 不可遏止
-
11
2背诵Biblioteka -12那些小丘的线条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草把_原_______比中作国___画______
。
-
17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
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
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
带子——河河!
带子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
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
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
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
艺术效- 果。
32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哪一句是直接描写草原的?哪句写出了作者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
下,
,
。四面都有小丘,平
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
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
。
13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
绿色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
,
。这种境界,
既使人 ,
,既愿久立
(特点),表达
了作者
(感情)
-
28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 拟人化,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作
者
(感情)
-
29
4
合作学习
-
30
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 找出体现“情景交融”的句子。
-
31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
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
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
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
•洒脱 鞭子 衣裳 拨转
jí chí cǎihóng tí
fu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jū
xiūsè jiāo è
•拘束 羞涩 摔跤 鄂温克
jīn
•襟飘带舞
-
7
渲( )染 勾勒( )
鄂( )温克 拘( )束
jíchí( ) jīn ( )飘带舞
xiū sè ( )shuāi jiāo( )
马tí( ) jùn( )马
-
18
2、找出描写陈巴尔虎旗人迎接远 客情景的词语和句子
-
19
•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 们飞过来。
•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 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 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