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民歌歌唱特色-文档

合集下载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1. 引言1.1 背景介绍鄂伦春民歌是鄂温克族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源自于鄂伦春族的丰富生活经验和民族文化。

鄂伦春族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

他们的民歌是一种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的传统文化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鄂伦春民歌的产生与民族生活密切相关,是鄂伦春族人民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真挚感情。

这些民歌既有叙事性的歌谣,也有抒情性的歌曲,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如赞美自然景观、歌颂英雄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深情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鄂伦春民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歌唱语言特点和音乐风格。

这些民歌不仅是鄂伦春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发展历程鄂伦春民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据传说,鄂伦春民歌起源于神话故事,最初是作为祭祀、婚礼和狩猎等活动的一种传统表达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鄂伦春民歌逐渐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和音乐特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鄂伦春民歌在不同的时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如蒙古族、满族、汉族等,这些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使得鄂伦春民歌不断吸收并融合各种元素,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清朝和民国时期,鄂伦春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影响,鄂伦春民歌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统的歌唱形式逐渐融入到现代音乐中,歌词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当代鄂伦春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鄂伦春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字数:240】2.2 歌唱形式特点鄂伦春民歌的歌唱形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细腻婉转:鄂伦春民歌的歌唱风格以声音细腻婉转为特点,歌者的嗓音清澈柔和,有着独特的抑扬顿挫,充满了柔情蜜意的感觉,听起来让人感到温暖动人。

科研课题论文:33196 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科研课题论文:33196 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音乐论文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生活在内蒙古这块辽阔大地上的鄂温克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艺术渊源。

鄂温克族在游牧与狩猎生活中创造了璀璨的民间音乐,不同地域的鄂温克人因其历史、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差异,其民间音乐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如鄂温克民歌就可以分为“扎恩达拉嘎”、“努该勒”、“萨满以若”等不同类型。

生活在牧区和狩猎森林的鄂温克民族舞蹈《爱哈达喜楞舞》、《哲辉楞舞》,节奏欢快,动作有力,鄂温克人边歌边舞,具有着浓郁的鄂温克民族特色。

鄂温克族能歌善舞,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如阿芽舞、斡日切舞、狩猎舞、伊堪舞等8种民族民间舞蹈,都各具艺术特色。

尤其爱达哈喜楞、巴勒那德舞和聂那肯舞可以堪称狩猎文化的活化石。

其民族乐器手鼓击打奏鸣乐器和口弦拨奏鸣乐器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体系。

然而这些鄂温克族创作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这些鄂温克民族精神财富却在一天天趋于消亡。

就是成立的一些非物质文化保护机构在保护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果政府部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这些具有民族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亡殆尽。

一、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鄂温克民间音乐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多,其中鄂温克自治旗、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莫力达尔达瓦自治旗等地区都广泛传承着鄂温克传统民间音乐。

鄂温克民间音乐渗透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然而令人堪忧的是,这些民间音乐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很多珍贵的民间音乐随着一代老艺人的离世而濒临灭绝,很多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已经失传。

鄂温克民间音乐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不外乎一下几种主要原因。

当地政府对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保护力不从心。

我们不能埋没当地政府对此工作的努力和贡献,很多政府领导也理解这些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在保护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资金的支持、专业人员的参与,因此成效不大。

《2024年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演唱实践探究》范文

《2024年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演唱实践探究》范文

《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演唱实践探究》篇一一、引言鄂温克族,这个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音乐资源。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富有民族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究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演唱实践,通过分析其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文化内涵,以期为鄂温克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鄂温克族音乐特点鄂温克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律优美:鄂温克族音乐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节奏明快:鄂温克族音乐的节奏感强烈,富有动感,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

3. 音色独特:鄂温克族音乐的音色纯净、高亢,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

4. 歌词质朴:鄂温克族歌曲的歌词多以生活、自然、爱情等为主题,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三、演唱技巧探究1. 发音与吐字:鄂温克族歌曲的发音与吐字要准确清晰,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口腔的共鸣,使音色更加纯净高亢。

2. 呼吸控制:呼吸是演唱的基础,要掌握好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在演唱鄂温克族歌曲时,要注意运用腹式呼吸,使气息更加稳定、持久。

3. 情感表达:鄂温克族歌曲的情感表达要真挚、自然,要与歌曲的旋律、歌词相协调。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传递,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舞台表现力:除了歌唱技巧外,舞台表现力也是演唱鄂温克族歌曲的重要因素。

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将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传达给观众。

四、文化内涵解读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其歌曲内容多以生活、自然、爱情等为主题,反映了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演唱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鄂温克族的文化。

五、实践应用与传承发展1. 实践应用:将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应用于各类文艺演出、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一民族的音乐文化。

鄂温克民歌歌唱特色

鄂温克民歌歌唱特色
(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 院 , 哈尔滨 1O8 ) 5O0

要 :鄂 温克民歌 ,是原 生态的 自然歌 唱者;虽然讲 究共鸣 ,但 不追求整体共 鸣 ,高 中低 声 区的音 色
并不统一 ,却 非常协调 ;习惯于适 当打开喉 咙 ,喉 头 自然 ,声 音集 中,发 音轻 松 ,高音 较直 ,声 带 力量 多, 靠前而不 “ ;演唱形式载歌 栽舞 ;装饰音 、滑音使用较 多,采 用喉头颤音 , “ 音 ” “ 挤” 起 、 收音 ” 独特演 唱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 38 ) 1 9 10 1 作者简介 :刘佳嫒( 90一 ) 18 ,女 ,黑龙 江鸡西人 ,讲师 ,硕士研究生 ,从事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
~I GI J U E H^— 3l JN JGI WN “}— A N y r31 1 — —
2 1 第 1期 0 2年 ( 总第 9 7期)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HE BORDER ONOMY EC AND CUL RE TU
N 12 l 仉 .0 2
Ce  ̄a. ,n 1 Nm9 7
【 音乐 ・ 体育 ・ 美术】
鄂 温 克 民 歌 歌 唱 特 色
刘佳 媛
I..... ..-..J . .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年第 1 02 期
T eBre E oo y n uue o 1 2 1 h o r cn m A d l r N . , 02 d C t
人,2 世纪五六 十年代 ,多次参加地方性少数 民 0 族演出活动。采风中老人演唱了 《 金色的雅鲁河》 《 故乡》 《 母鹿之歌》《 金珠和烈珠》 ,并把她 7 2岁 时演出时的录像带送给 了我们。临别时我们依依不 舍, 老人还演唱 了记忆 中的抒情小调 《 为什么把 我嫁给他》 她的声音动听、婉转细腻 ,给我们 留 , 下 了深刻 的印象 。 ( )安穆尔 , 6 , 2 7 岁 擅长各种萨满调的演唱。 老人非常认真地给我们演唱了 《 敖萨满调》 《 萍萨 满调》《 登登尼嗬》 《 格耶米》 《 巴萨满调》 ,他的 音域宽广明亮 ,声音集中, 有漂亮的头腔共鸣。兴 起之时我的学生献上 了一曲 《 大雁湖》 ,并得到了 老人 的指 导 ,学生 十分感 动。 ( )鄂彩霞 ,6 ,擅长演 唱 “ 日该勒” 歌 3 2岁 努 曲,更加喜欢即兴演唱。老人给我们演唱了 《 姑娘们 的舞》《 内胡楞》《 天鹅湖》 让我们震惊的是她可以 , 边歌唱边轻盈地舞蹈 ,十分美丽 动人 。她的声音非 常 有特点, 华丽高亢 , 充满草原的气息。老人还为我们 讲述了鄂温克故事 《 来莫 日 根和巨人》 学生听得十 , 分 入 ,激发了浓厚 的求知渴望。此外 ,当地 的鄂温 迷 克朋友还给我们献上了歌舞及宝贵的音像资料, 此行 硕果 累累、如获珍 宝。 2 .鄂温 克民歌特 色分析 ( )演唱方法 :鄂温克歌手大多没有 受过专 1 业训练 ,演唱技 巧是在 民族语言 习惯上形 成 的。他 们未受 外来文化 的洗 涤 ,是原 生态 的 自然 歌 唱 者 。 这种歌唱是以口头方式世代相传 ,在传承中不断地 发展完 善 。 ( )共 鸣 腔 :在 共 鸣腔 使 用 上 ,鄂 温 克 民歌 2 演 唱方 法与 民族 唱法 既有相 同之 处又有 区别 。民族 声乐演 唱追求 的是整体 共鸣 ,要 求声音 统一 ,换 声 区不 能有裂痕 ;而鄂温 克 民歌虽 讲究共 鸣 ,但是 不 追求整体共鸣 ,演唱时高中低声区不要求音色完全 统一 ,声音 优美 、流 畅 、 自然 即 可。 高音 区明亮 、 甜美 ,声音 以细 、亮 为主 ;中音 区声 音结 实 自然 , 以喉腔 、胸腔 共 鸣为 主 ;低音 区以胸 腔共 鸣为 主 , 加有 咽音 的力量 ,声音 丰满浑厚 。鄂温 克 民歌 三个 声 区的音色并不 统一 ,却非常 的协调 ,这正是 鄂温 克 民歌的歌 唱特色 。 ( ) 发声方法 :鄂 温克 民歌 也讲 究 打开 喉 咙 , 3 但不 追求开得 过大 。它习惯 于适 当地 打开喉 咙 ,喉 头 自然 ,声音 集 中 ,发音 很 轻松 。唱 高音 的时 候 , 声音 比较直 ,声 带 力 量 多 ,靠 前 明 亮却 不 “ ” 挤 , 这些 是鄂温克 民歌 的独特之处 。相 比之下 ,民族 唱 法和美声唱法同样要求打开喉咙,喉头稳定 ,但是

关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短调民歌艺术特色

关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短调民歌艺术特色

关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短调民歌艺术特色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鄂尔多斯地区素有“歌之海洋,舞之故乡”的美誉。

这一地区地处蒙古高原南麓,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与山西、陕西省接壤,南临长城,与黄河三而环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自秦汉时期以来,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这里既有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河套人”遗址,又有古代“秦直道”的遗存,其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使得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黄翔鹏先生曾经讲过:“民歌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人民的历史。

的确,民歌在鄂尔多斯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鄂尔多斯“乃日”盛会到鄂尔多斯婚礼,从成吉思汗陵的祭奠仪式到民众的茶余饭后,民歌早己经成为鄂尔多斯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鄂尔多斯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按照民歌的种类划分来看,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歌属于北方草原支脉,以蒙古族民歌为主,并包含了蒙汉调(也称漫瀚调)、山曲和二人台共4大类。

其中蒙古族民歌中长调与短调形态并存,这里的长调民歌较为古老,曲调深沉古朴、舒缓悠长、跌宕起伏、高亢豪放;短调民歌则结构小巧精干,情绪欢快活泼,节奏明快有力,歌词言简意赅,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内容情节。

一、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发达的原因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地理环境的特征分不开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交融,这一地区在清代以来逐渐形成以定居放牧和半农半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与游牧式的牧业生产方式相比,定居式的农业生产显得更为规律,拥有固定的生活、生产场所,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生活安居乐业,不再随气候水草而迁徙。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涌现出大量旋律活泼、内容丰富的短调民歌。

因此,短调民歌更适应这样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和民众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显得更为紧密,内容也极为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下,短调民歌较长调民歌的发展显得尤为迅速。

[鄂温克族民歌]

[鄂温克族民歌]

[鄂温克族民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鄂温克族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大多数与蒙古、汉、达斡尔、鄂伦春等族杂居。

人民能歌善舞,民歌曲调悠扬豪放,节奏复杂多变,速度从容平稳,草原气息浓厚,民族风格独特。

鄂温克族舞蹈《彩虹》音乐,就是运用本民族音乐语言创编成的。

【总页数】1页(P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1
【相关文献】
1.鄂温克族民歌艺术特色与体裁形式 [J], 王慧颖
2.鄂温克族民歌艺术特色与体裁形式 [J], 王慧颖
3.论鄂温克族民歌的调式特点 [J], 乌兰图雅
4.鄂温克族民歌歌唱特色 [J], 李雷
5.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中的鄂温克文化意蕴研究 [J], 阿莉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音乐特征与传承研究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音乐特征与传承研究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音乐特征与传承研究鄂温克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森林狩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创造出了大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口传民族文化如歌谣、神话故事、叙事诗、谜语、谚语等。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是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母鹿之歌》是极具代表之作。

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又称《狍子之歌》或《黄羊之歌》)在鄂温克族聚居的林区牧区广为流传,其旋律如泣如诉,歌词内容丰富,篇幅较长,透过歌词可以领会到鄂温克人的人生价值观、人与自然关系等精神观念。

本文主要对鄂温克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产生、结构分析、在流传中的变体以及传承保护进行论述。

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对鄂温克族传统文化及传统音乐进行概述。

其中主要论述鄂温克族生活地域和鄂温克族的狩猎文化及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类别和鄂温克族叙事民歌进行概述。

第二章主要对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进行分析,该部分主要论述《母鹿之歌》的起源、故事梗概、歌词特征、音乐特征及变体分析做详细的阐述,以及《母鹿之歌》在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中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主要对鄂温克族叙事民歌《母鹿之歌》的传承保护与文化内涵进行论述,论述《母鹿之歌》的传承方式、传承现状、制约鄂温克民歌发展的原因和提出的建议及《母鹿之歌》的文化内涵。

文章通过论述其音乐形态特征和探讨其传承保护及变迁特征,呼吁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传统音乐,正因民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固定文字记录相关的民族文化,这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民族文化传承的困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加之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

鄂温克传统音乐文化中叙事民歌的生存现状堪忧,因而抢救和保护鄂温克族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尼玛罕”的艺术特色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尼玛罕”的艺术特色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尼玛罕”的艺术特色作者:苗金海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苗金海[内容提要] 尼玛罕是鄂温克族对本民族具有说唱音乐特点的叙事民歌的自称,其说唱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说唱结合、叙事与代言结合的表演性,表现题材的宏大叙事性,节奏节拍的自由性等方面。

鄂温克族的尼玛罕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反映了鄂温克人的自然观念、宗教观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体现了鄂温克人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

[关键词] 鄂温克族/尼玛罕/说唱性/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2-0058-5“尼玛罕”是鄂温克族对本民族具有说唱音乐特点的叙事民歌的自称,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人称之为“尼玛罕(尼木阿罕)”;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将其称作“尼姆阿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温克人(即埃文基人)称作“尼玛坎”。

与鄂温克族族源关系较近的赫哲族(同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将这一体裁称之为“伊玛堪”。

音乐学界以往对鄂温克族传统民歌的分类一般采用“三分法”,即分赞达拉嘎(又称扎恩达拉嘎,指山歌、小调性质的鄂温克族民歌)、奴克该勒(舞蹈音乐)、萨满调(宗教歌曲)三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即采用这一分类法,其中“尼玛罕”被归入扎恩达拉嘎之列,同时认为其属于长篇叙事歌曲。

鄂温克族民族音乐学者丽娜首次提出了鄂温克族传统歌曲的“四分法”,认为“尼玛罕”不属于扎恩达拉嘎,而是鄂温克族“古老的说唱故事形式”,并将鄂温克族的传统歌曲分为扎恩达拉嘎、努日该勒歌曲、萨满调、“尼玛罕”说唱四类。

[2]笔者研究认为,“尼玛罕”在音乐形态、表演方式、节奏节拍等诸多方面均具有独立体裁意义,它既不具有山歌的性质,也不具有小调的特点,因此归入扎恩达拉嘎确实十分牵强。

而且在鄂温克族自身的音乐实践中,普遍认为尼玛罕就是尼玛罕,不是扎恩达拉嘎,因此单独分为一类是合理的。

达斡尔_鄂温克_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达斡尔_鄂温克_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因为这些个性特征的保留并不会引起这些民族在漫长的相似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在共同的较为封闭的地域环境中逐渐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思维习惯以及体现这种习惯的音乐语言的消融正如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并没有因为同其他民族交流而随之改变一样三个少数民族各自固有的音乐思维方式也在与他们所喜爱的民歌中得以充分的保留和体现
同, 经历殊异, 民间传统音乐也 保留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正如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没
有因为同他民族交流 而随之改变一样, 三个少数民族各自固有 的音乐思 维方式也在 他们所喜 爱的民歌中 得以充 分的保
留和体现。
关键词: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民间音乐; 共性特征; 个性特征
例 7 达斡尔族 萨满调 !祭山神爷 ∀
例 5 鄂温克民歌 !额呼楞德呼楞 ∀
例 6 鄂伦春民歌 !额呼兰德呼兰 ∀
例8
鄂温克民歌 !萨满调 ∀
以上曲例 4- 6 三首民歌, 其调式、旋律进行 的基本框架几乎相同, 只是节奏发生了变异, 在鄂 温克、鄂伦春族的曲调加入了切分音和后附点节 奏, 使曲调更富有了舞蹈的动态感, 丰富了旋律的 变化。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 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2007年 ( 第四卷 )第二期 (总第十二期 )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 民间音乐的异同及其成因
晨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内 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 达斡尔、鄂 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尽管在宗教、习俗、文化、艺术等 方面存在着 诸多共同 特性, 但是民族不
例 3 鄂伦春民歌赞达仁 !站在高山顶上唱歌 ∀
朴的爱情歌曲也是这三个民族民歌咏唱的重要内
容。萨满宗教祭祀音乐的祈词内容也是对有灵万

鄂温克族民歌艺术特色与体裁形式

鄂温克族民歌艺术特色与体裁形式

鄂温克族民歌艺术特色与体裁形式作者:王慧颖来源:《活力》2012年第01期[摘要]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鄂温克民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沿岸的大小兴安岭、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辽阔的土地上,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族民歌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及体裁形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关键词]艺术特色;体裁形式;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民歌内容广泛,涉及民族历史、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爱情婚姻、歌颂生活、抨击邪恶的内容。

这些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兴填词,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集体舞,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鄂温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中认识和了解他们的历史,感受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听到他们赞美家乡、怀念故土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歌颂。

一、鄂温克民族的特色主宰着鄂温克民歌的艺术特色鄂温克的含义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所以鄂温克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具有宽广、抒情的艺术特色。

鄂温克族民歌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

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

鄂温克族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景生情。

即兴填词。

有很多歌曲是他们用同个曲调,在不同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吐露心中的喜怒哀,乐。

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集,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诗,都是通过唱来表达的。

有长有短,有几行的,也有几十行的。

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长的叫故事歌。

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

那悠扬奔放的旋律,表现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宽阔的胸怀、质朴的性格。

鄂温克族的民歌,分为“猎歌”、“牧歌”、“情歌”、“酒歌”和“萨满神歌”等种类,其中“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

鄂温克族歌曲

鄂温克族歌曲

鄂温克族歌曲
摘要:
一、鄂温克族歌曲的背景介绍
1.鄂温克族概述
2.鄂温克族歌曲的文化价值
二、鄂温克族歌曲的特点
1.表现形式
2.曲调风格
3.歌词内容
三、鄂温克族歌曲的传承与发展
1.传统歌曲的传承
2.新时期鄂温克族歌曲的发展
3.鄂温克族歌曲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四、鄂温克族歌曲欣赏
1.经典歌曲推荐
2.欣赏渠道
正文:
鄂温克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

鄂温克族歌曲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鄂温克族歌曲的特点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对唱,也有合唱和
歌舞表演。

曲调风格独特,既有高亢激昂的,也有柔美抒情的。

歌词内容丰富,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的,还有传达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

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鄂温克族歌曲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

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文化活动,加强对传统歌曲的传承;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特点,创作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歌曲。

这些歌曲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丰富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对于喜欢鄂温克族歌曲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欣赏这些美妙的音乐。

例如,可以在音乐平台上搜索相关歌曲,还可以观看民族音乐会的现场演出等。

《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民歌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对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以了解其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情况。

二、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概述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是该地区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宝贵财富。

这些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它们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各个方面,是了解蒙古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访谈、录音、录像等手段,对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理。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入到鄂温克旗的各个乡村、牧区,与当地的老人、歌手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民歌的传承、演唱方式及背后的故事。

同时,我们还对当地的民歌进行录音、录像,以便后续的分析与研究。

四、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特色(一)艺术特色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在音乐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们多采用自然音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

同时,这些民歌还善于运用各种装饰音和演唱技巧,使歌曲更加生动、丰富。

(二)内容特色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爱情、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曲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五、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一)传承方式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

老一辈的歌手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使这些民歌得以延续。

此外,一些民间艺术团体和学校也积极开展民歌教学与传承活动。

(二)发展现状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鄂温克旗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然而,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如举办民歌比赛、设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研究》范文

《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研究》范文

《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一个富饶且充满活力的地方,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鄂温克族作为内蒙古的重要民族之一,其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

二、鄂温克族及其民间音乐概述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其民间音乐以歌唱自然、生活、爱情和英雄为主题,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富有激情。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其中以“呼麦”演唱形式最为独特,一人同时唱出高亢与低沉的声音,形成特殊的音乐效果。

三、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一)旋律与节奏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旋律悠扬动听,常运用滑音、颤音等技巧,使音乐更具民族特色。

节奏方面,鄂温克族民间音乐以2/4拍和3/4拍为主,呈现出欢快、活泼的特点。

(二)演唱形式与技巧除了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外,鄂温克族民间音乐还采用其他演唱技巧,如假声、滑音等,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演唱者往往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以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歌词与内容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歌词以诗歌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多样,涉及自然、生活、爱情、英雄等多个方面。

歌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四、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民间音乐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

此外,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五、现代社会中的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30撰文/杨斯童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由于人口较少,居住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反映了鄂温克族的民族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

本文分析了鄂温克族几种民间音乐文化形式的特征,梳理了当前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传承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对策。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人们对自己的自称,这一民族在我国史籍中出现比较晚,祖先长期居住于森林地区,以狩猎为生。

目前主要散居于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曾用“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等名称作为其三大分支,目前被统一为“鄂温克”。

鄂温克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山区,依次为牧区、农区和林区,这是鄂温克族经过多次历史变迁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改变。

这种变迁对于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鄂温克族属于跨界民族,因此不同的鄂温克人也都有自己的方言,由于方言不同,鄂温克族的音乐文化风格也不同。

鄂温克族由于是跨界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形式,具体有以下几种:鄂温克族人民能歌善舞,特别是音乐舞蹈种类繁多,风格独特。

而其最重要的风格来源于长期的狩猎搏斗过程中形成的舞蹈形式,巴勒那德舞(跳虎)、爱达哈喜榜(公野猪搏斗)舞、晏那肯舞(犬斗舞)是典型的狩猎文化演化的舞蹈形式。

鄂温克族的舞蹈根据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歌唱型和呼号型两种音乐类型。

歌唱型的舞蹈音乐,因为加入了歌词,让音乐的旋律性加强,之后又有乐器的伴奏,让舞蹈表现力更强;呼号型舞蹈称之为“噪音音乐”,主要与鄂温克族狩猎生活紧密相连,带有原始乐舞气息,背景有模拟动物的鸣叫。

舞蹈过程中,呼号声、拍手声和跺脚声一起伴着人们的欢笑声形成音乐元素,错落有致、节奏分明,让舞蹈更具有独特的韵律。

这两种舞蹈音乐类型是鄂温克族传统民间舞蹈音乐最基本形式。

进入20世纪后,乐器加入,狩猎的经济生活逐渐减弱,狩猎文化对于鄂温克族舞蹈音乐文化的影响也在减弱。

《2024年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演唱实践探究》范文

《2024年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演唱实践探究》范文

《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演唱实践探究》篇一一、引言鄂温克族,是我国一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北方大地,以草原和森林为家,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深邃的文化内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旨在探究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演唱实践,以期为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音乐文化提供参考。

二、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特点鄂温克族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其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表现出鄂温克族人民豪放、勇敢、坚韧的民族性格。

在音乐元素上,鄂温克族音乐善于运用自然声音、鸟鸣、风声等元素,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外,鄂温克族音乐还具有丰富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如呼麦、喉音等,使得其音乐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三、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演唱实践(一)嗓音训练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演唱需要特殊的嗓音训练。

演唱者需通过长期练习,掌握独特的发声技巧和音色控制,以表现出鄂温克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嗓音训练包括声带松弛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训练等,使演唱者的嗓音更加纯净、富有表现力。

(二)呼吸技巧呼吸是演唱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关键。

演唱者需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以支持长时间的演唱和表现力。

呼吸技巧包括深呼吸、均匀呼吸、换气等,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呼吸节奏,为音乐表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节奏感与旋律感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演唱者需通过反复练习,熟悉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以表现出鄂温克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此外,演唱者还需注意与伴奏的配合,保持与伴奏的节奏和旋律一致。

(四)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演唱鄂温克族风格创作歌曲的核心。

演唱者需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嗓音、表情、动作等多种方式,将歌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灵活运用嗓音技巧和表演手段,以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层次和深度。

大雁湖

大雁湖

《大雁湖》是一首鄂温克族民歌。

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
歌唱性。

曲中通过对大雁湖劲舞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
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曲调中“x x x”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

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哦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
的赞美之情。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曲中的四度、五度、八度大跳的使用,把鄂温克族人民的粗狂
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1、从歌曲风格导入。

2、聆听歌曲范唱,说说歌曲带来的感受及表现的情景。

3、朗读歌词,然后随录音哼唱歌曲,个别句子需指导练唱。

4、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探究歌曲的风格贴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探究和感受歌曲的风格,指导演唱:
(1)这首歌曲中有一个特殊的节奏多次出现,带给你什么感觉?(切分节奏)
(2)这首歌曲也用了一个衬词,是什么?
(3)歌曲中四度、五度、八度大跳额使用,把鄂温克族人民的粗狂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4)歌曲的调式特点:这首歌曲主要运用了哪几个音,结束音是什么?
5、再歌曲基本学会的基础上,让学生唱一唱歌谱。

6、随音乐边跳边唱。

鄂温克民族歌唱艺术现状分析、传承与保护——以“赞达拉嘎”为例

鄂温克民族歌唱艺术现状分析、传承与保护——以“赞达拉嘎”为例

鄂温克民族歌唱艺术现状分析、传承与保护———以“赞达拉嘎”为例刘福畅(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辽宁大连116100)【基金项目】本文受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8年度省级项目“敖鲁古雅地区使鹿鄂温克族‘赞达拉嘎’歌唱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812026124)资助。

【作者简介】刘福畅(1997-),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研究方向:鄂温克族赞达拉嘎。

【摘要】对于早期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人民来说,鄂温克族民歌是鄂温克民族史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众多鄂温克民族艺术形式之中,歌唱艺术赞达拉嘎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在其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量鄂温克族历史和文化都通过赞达拉嘎记载,有很大的研究和保护意义。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昔日广泛存在于鄂温克民族生活之中的赞达拉嘎,在今日出现了传承中断,甚至于失传的现象,鄂温克族民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阐述赞达拉嘎的现状、传承与保护措施,希冀引起公众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瑰宝赞达拉嘎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鄂温克族;赞达拉嘎;民歌;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5-0041-03鄂温克民族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鄂温克族人民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赞达拉嘎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赞达拉嘎是鄂温克民歌的一种,它以小调短句为结构,韵律相对固定,但是填词多样灵活,大多内容所描绘的都是鄂温克族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因此可以说,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决定了赞达拉嘎的题材与内容[1],使之有着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受众群体。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鄂温克族人民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变,从前一直流传着的一些赞达拉嘎作品,逐渐凋亡,鄂温克语亦是如此。

因此,对于赞达拉嘎的研究是研究鄂温克文化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赞达拉嘎是研究鄂温克民族语言体系、历史,甚至更多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和历史的重要范本。

论鄂温克族民歌的调式特点

论鄂温克族民歌的调式特点
成 》[ ‘ 。] 。
的终 止 音 , 在旋 律 进 行 中 , 换 强 调 音 与 半 终 止 轮 音 。这 类 民歌 , 由于轮换 强 调调式 的各 音 , 因此歌
译 的《 温 克 民歌 》 鄂 ①和 黎 明 主编 的《 温 克 民歌 鄂 1 0首 》 作 为 研究 对 象 , 其 中 民歌 的 曲式 结 构 0 ② 对 和调 式特 点进 行研究 。这两部 民歌集 所 收集 的民
歌 内 容 包 括 了 鄂 温 克 人 民 反 映 狩 猎 生 活 、 牧 生 游


鄂 温 克族 宫调 式 民歌 的特 点
宫调 式 民歌在 《 温 克 民歌 》 《 温克 民歌 鄂 和 鄂
1 0首 》 两 部 民歌 集 中 约 占 1 3的 数 量调短 时值 的商音
与 角音对 长 时值宫 音 的支持 。 由于旋 律 骨干 音 的 不 同 , 调式 民歌 又可分 为 以下六 种类 型 : 宫
乐 风 格 , 鄂 温 克 民族 音 乐 的 代 表 调 式 。 是
关 键词 : 鄂温克族 ; 民歌 ; 传统 调式特点 分 类 号 : 62223 J4.“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2 93(090 — 0 6 0 17 — 8820)4 02 — 6
鄂 温克 民族 世代 居住在 黑龙 江 沿岸 的大小 兴 安岭、 嫩江 流域 和呼伦 贝尔 草原 辽 阔 的土地 上 , 他
式 民歌 与角 调式 民歌 则 很 少 见 , 只是 在 宗 教 色 彩 浓 烈 的萨满 音 乐 中较 为 常 见 。可 以 说 , 温 克 族 鄂
们有 着悠久 的历 史和 灿烂 的文 化 。我们 可 以从 鄂
温克 民族 丰富多 彩 的民歌 中认 识 和 了解 他 们 的历 史 , 受到他 们追 求美 好生 活 的愿 望 , 感 听到 他们 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温克族民歌歌唱特色
鄂温克族民歌内容广泛,涉及民族历史、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爱情婚姻、歌颂生活、抨击邪恶的内容。

这些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兴填词;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集体舞,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鄂温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中认识和了解他们
的历史,感受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听到他们赞美家乡、怀念故土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歌颂。

一、鄂温克民族的特色主宰着鄂温克民歌的特色
鄂温克的含义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所以鄂温克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

鄂温克族民歌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

鄂温克族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诗,都是通过唱来表达的。

有长有短,有几行的,也有几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长的叫故事歌。

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那悠扬奔放的旋律,表现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宽阔的胸怀、质朴的性格。

鄂温克族的民歌,分为“猎歌”“牧歌”“情歌”“酒歌”
和“萨满神歌”等种类,其中“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

鄂温克族民歌的歌词讲究押头韵,衬词较多,同样也是优美的诗,歌咏起来,十分上口。

歌与诗、舞成为浑然一体,是鄂温克族民歌的一主要特色。

二、鄂温克民歌的特色主宰者鄂温克民歌的歌唱特色
鄂温克族传统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鄂温克民歌在内容上表现了它的歌唱特色
鄂温克民歌在旋律上既有三音音列又有五声音阶,体现其宽广、豪放的歌唱特色。

在歌词内容上,鄂温克民歌都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歌词的内容体现出人民日常生活种的喜、怒、哀、乐,歌词讲究押头韵,朗朗上口,歌词中蕴含着鄂温克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深林和草原的热爱,很多歌曲鄂温克族人民用相同的曲调在不同的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即兴的歌词体现其悠闲、抒情的歌唱特色,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鄂温克民歌在调式上表现了它的歌唱特色
鄂温克族传统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除了受其生产方式、民俗习惯、语言音调、民族审美心理影响外,在音乐上还通过一定的调式与旋律来体现。

因为鄂温克族的先人是萨满,所以鄂温克族民歌分三大类:
(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高亢刚健,节拍自由。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短调”的特点是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鄂温克族传统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

其中的宫调式、羽调式与徵调式民歌最能体现其民族音乐风格,也是鄂温克民族音乐的代表调式。

这样的调式决定了鄂温克族民歌的歌唱特色:宽广、豪放、热情、奔放,音域宽广,粗犷的音色中不乏体现细腻的情感,以及鄂温克族人民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的热情。

3.鄂温克民歌在旋律上表现了它的歌唱特色
鄂温克族民歌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

鄂温克族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景生情,即兴填词。

这样的旋律就决定了鄂温克族民歌热情、豪迈的歌唱特色,即兴填词随意性强、适用性广,即兴的歌词、在不同场合填不同的词,吐露心两人鄂温克族人民心中的喜怒哀乐。

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奏,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
情感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民歌以抒情、亲切的歌唱特色为主。

优秀的民族文化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劳动。

鄂温克人凭着他们的勤劳和勇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尤其是鄂温克族的民歌,种类较多,涉及生产和生活得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猎歌、情歌等。

鄂温克族民歌的特色决定了鄂温克族民歌的歌唱特色,热情、豪迈、宽广、豪放的歌唱特色中透露着鄂温克族人民欢乐、和谐的生活。

李雷,讲师,2010级在读研究生。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称:东北少数民族民歌―鄂温克民歌研究;编号:11B0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