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最新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最新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教学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教学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教学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群体改良的概念与原理 • 轮回选择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教学的结合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群体改良是一种通过选择和繁殖 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来改善整个 群体的方法。
02
轮回选择是一种常用的群体改良 技术,通过连续多代的选育和繁 殖,逐步提高群体的整体性能。
维能力。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教学在提高学生成 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教学在实施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 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轮回选择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 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和课堂互动性。
的教学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增强学生参与度
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 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 素养和教学能力。
结合应用的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某高中英语课程中,教师采用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英
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探讨群体改 良和轮回选择教学在不同学科、 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
以验证其普适性和有效性。
建议未来研究关注如何将群体改 良和轮回选择教学与现代教育技 术相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习效果。
建议未来研究关注如何将群体改 良和轮回选择教学与其他教学方 法相结合,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1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1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绪论1、品种不是植物学上的类别,而是农业上的类别。

2、品种是植物学上的最小分类单位。

3、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4、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植物进化的许多方面存在矛盾。

5、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植物进化上的作用是一致的。

6、现代育种学是人为控制生物遗传变异的科学,是人工进化的科学。

7、作物育种学专门是研究选育作物优良品种理论的科学。

8、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9、只有有性繁殖才能产生种子。

10、自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个体基因型的纯合来保证。

11、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来保持。

12、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稳定依靠个体基因型的纯合来保证。

13、一般自交作物自交退化轻微,异交作物自交退化强烈。

14、一般自交作物自交退化强烈,异交作物自交退化轻微。

种质资源15、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13、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隐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17、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来保持种质的生活力。

18、贮藏保存主要是用控制贮藏时的O2和CO2,来保持种质的生活力。

19、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是维持种质样本的一定数量。

20、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要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也将种质资源称为遗传资源。

21、遗传育种上将保存种子的地方称为基因库。

育种目标22、稳产性主要体现在抗病、虫性方面。

23、稳产性与广适性的意义相同。

24、稳产性与广适性的意义不一样。

25、稳产性是指年际间不因气候条件的变化,使作物产量发生波动。

26、广适性是指作物品种适应的地区范围比较大。

27、稳产性是指作物品种适应的地区范围比较大。

14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14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3
二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1 轮回选择的意义 轮回选择:从某一群体选择理想个体,进行互
交,实现基因和性状的重组,从而形 成一个新群体的方法。
4
原始群体
选100以上优株(S0 )自交
测验种×S0
室内妥善保存自交种子(S1)
测交种比较试验
互交区
根据测交试验选出10%优系在隔 离区授粉获得第一轮改良群体(C1)
群体。
6
轮回选择的要求: (1)使原始群体得到改良,其平均表现和其中
最优良个体的表现,都超过原始群体。 (2)改良群体的遗传变异不降低。
7
轮回选择模式图
C0
C1
Ci
Cn
X0
X1
性状值
Xi
Xn
8
2 轮回选择的作用 (1)提高群体中数量性状有利基因频率 (2)打破不利的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
相互半同胞选择法
注:引自吉林农业大学精品课网站
16
三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1 隐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大麦等作物轮回选择 中的应用
2 显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17
四 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
1 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 (1)复合杂种群体的意义
复合杂种群体:由4个以上亲本杂交而形 成
的杂种群体。 (2)形成杂种群体的方法
新一轮改良群体
13
c 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
基础群体
S0×S0
优良组合混合授粉
比较试验
新一轮改良群体
14
d 双列选择交配体系
亲本双列杂交系列 P1
F1双列杂交系列
F1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1。

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

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

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

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

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

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三、群体改良的途径
轮回选择 利用雄性不育性 形成不同的变异类型群体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
一、群体的概念
遗传学上的群体:
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形成的 遗传平衡群体。
二、群体遗传学基因平衡定律
—— Hardy-Weinberg定律
1.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 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则各世代的基因和 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表现型轮回选择
在异花授粉作物中,根据单株表现型, 进行周期性的选择。
第一季:根据表现型选择优良个体。
第二季:优良个体中的种子混播,尽可能 进行株间互交,每一互交组合获得的种子 等量混合,即形成第一周期群体
半同胞轮回选择(半姊妹轮回选择,HS)
第一年 选100个以上优株自交,同时与测验种测交。 第二年 测交种比较试验,选出10%左右表现最优
BC3F1
BC3F1
BC3F1互交, 以后选择优良个体随机杂交
一、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
第二种方法:
A1 × B1 F1× A2 BC1F1 × A3 BC3F1 × A4
A2 × B2 F1× A3 BC1F1 × A4 BC3F1 × A1
BC3F1
BC3F1
二、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
综合品种(synthetic varieties):
成功的轮回选择应达到的要求:
①原始群体得到改良,其平均表现超 过原始群体。
②改良后的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并未 缩小。
2. 轮回选择的意义
: ①改良后的群体,可作为栽培品
种直接用于生产。
②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③作为培育自交系、纯系、无性 系和合成品系的优良个体来源。
3. 轮回选择的作用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同类试题与答案下载 /thread-htm-fid-15.html 第 4 页
3.异花授粉作物由于高度的自然异交率,群体的遗传基础较为相同,为同质纯合 体,后代能够稳定遗传。( ) 4.棉花由于花器较大、种子繁殖系数高,故在利用杂种优势时可采用人工去雄法。 () 5.自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应通过多代自交和选择培育自交系,再经过自交系间杂交 获得高度杂合的杂交种。( ) 6.优良品种在不同年份相对稳定地保持其丰产性能,决定于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 性。( ) 7.自花授粉作物群几乎是纯合型,但是由于 1-4%以下的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的 可能,所以群中仍然存在着杂合型和突变类型。( ) 8.由无性繁殖作物的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无性系。无性系的个体间在 表型上是完全一致的,其基因型也是纯合的。( ) 9. 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0。( ) 10. 在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由于长期适应了自花授粉,因而一般也 有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 ) 11. 运用遗传试验来测定天然异交率时,母本应是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材料。( ) 12. 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组成相同,而个体内等位基因间组成不同的品种称为异质 纯合型。( )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4.品种资源贮藏保存的条件是必须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共
10 题)
1.地方品种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大适应性,能保持比较稳定的产量和一定的生产水 平。可以从中评选出地方良种。也用作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 ) 2.实践表明,在育种过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决定于发掘和掌握品种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育种工作能否有突破,则决定 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 ) 3.本地品种资源对本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对当地不良气候条 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 ( ) 4.外地品种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必须经过试验,才能决定利用与否和如 何利用。 ( ) 5.品种资源收集的步骤是先收集本地区有关作物品种,再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从外地转引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 () 6.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国内外考察收集、发信征集和单位之间彼此交换材料 等。 ( ) 7.不同的种质资源类型具有不同的遗传特点及利用价值。本地品种资源的主要特 点是具较突出的丰产性。( ) 8. 作物种质资源包括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可利用的一切基因资源,它是作物育种 的理论基础。( )

作物育种学总论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作物育种学总论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减少环境 及不良基因型的影响 把鉴定、选择、重组和控制授粉有机地结合起来
3、自交后代选择(S1 or S2 Selection) 由于S1或S2选择主要根据表型表现进行选择
对加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改良效果较好,S2 选择 较之S1选择更有利于隐性有利基因选择改良 。
缺点是完成一轮改良所需时间较长,费较高.
2)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FRS或FS)
第一年,在基础群体中,选200以上个单株成对杂交,全同胞家系种子分为 2份
第二年,进行重复试验鉴定全同胞家系,选择好的
第三年,入选家系的种子隔离区种植,互交
(二)群体间遗传改良方法 相互轮回选择(Reciprocal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RRS) 主要目的 :通过两基础群体的改良,使它 们的优点能够相互补充,从而提高两个群 体间的杂种优势。
4、轮回选择(Recurrent Selection)
原始群体(优良自然 群体或人工合成)
第一年 选100以上 优株S0自交
测验种×S0
第二年 室内妥善保 存自交种子
第三年 互交区
测交种比较试验
据测交试验, 选10%优系
第一轮改良群体
1)半同胞轮回选择(Half-Sib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SRS或HS)
3、充分重组,提高最优良基因重组体出现的 频率
4、自花授粉作物的异交化问题
导入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建立异交群体。
四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一)群体内遗传改良方法
1、混合选择法(Mixed Bulk Selection) 优点: 时间短,费用低,简单易行 缺点: 混合选择不易排除环境的影响和有效 淘汰不良基因型,容易误选,致使改良效率不 高和效果不佳。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PPT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PPT

第二年
室内保存各自交
株系的种子
测交种比
较试验
第三年
第一轮 改良群体 AC1
经测交种比较试验选出 的优系之间进行互交,
形成第一轮改良群体。
测交种比 较试验
形成第一轮 改改良 群体经 测交种比较 试验选 出的优 系之间进行互交,。
第一轮 改良群体 BC1
开始第二 轮选择
开始第二 轮选择
2、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Full-sib Reciprocal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FSRRS或FRRS)
包括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
2、复合品种
利用多个各具特点的优良品系(或自交系)采 纳复合杂交的方法有计划地组配成的杂交 种。
3、综合品种
育种家依照一定的育种目标,选用优良的品系,依照 一定的遗传交配方案有计划地人工合成的群体 。
(二)基础群体的合成
1、基本材料的选择
自身性状必须优良,且还应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 有利于新种质群体中优良基因的积累 ;类型和性状 的多样性要大,以利于在新的种质群体中形成丰富 的遗传变异 ;亲缘关系远一些以进一步增加新种质 群体的遗传异质性 。
目的:创造优良种质,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育种意义:
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群体平均数随着改良轮回的增加而增加
来自原始群体和改良群体单杂交种产量的理论分布
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 改良外来种质的习惯性
二 群体改良的原理
(一) Hardy-Weinberg 定律 ( 基因平衡定律 )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假如没有其它
因素(如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干扰时,则基因 和基因型频率保持恒定,各世代不变。这即是 “Hardy—Weinberg定律”,又称为基因平衡定 律。

轮回选择改良群体和选育恢复系的方法

轮回选择改良群体和选育恢复系的方法

2021·06实验技术SHIYANJISHU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选育的效率,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含有恢复基因和抗病基因的44个优良组合的种质,进行轮回选择育种。

结果表明:通过轮回选择到F 6代测恢,可以得到农艺性状优良,使不育系恢复结实率达到110%以上的优良恢复系;获得含有恢复基因、抗病基因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改良群体。

关键词:三系杂交小麦;轮回选择;恢复系轮回选择是指从某一作物基础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周期性的互交、自交和鉴定,实现有利基因优化重组,从而有效地提高改良群体优良基因频率,同时保持新群体仍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供下一轮选择的方法。

其中周期性的选优杂交有利于打破优劣基因的连锁,使优良基因充分重组和积累,自交和选择能从群体中排除不利基因[1],有效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2016年我们采用半同胞混合轮回选择方法开始小麦AL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建立了完整的轮回选择程序,成为我们选育恢复系的主要途径。

1轮回选择改良恢复系群体的方法轮回选择组群。

选择来源广泛的20个亲本,包括15个细胞质不育系CMS 的保持系(B )和5个恢复系(R ),配置100个F 1双列杂交组合,其中有44个组合为R ×B 、B ×R 和R ×R 组合(亲本含恢复基因),然后进行杂种优势群聚类分析,选择亲本有恢复系的10个强优势单交组合等量种子混合为授粉父本。

以矮败Tal 穗系为母本,与授粉父本按行比1∶1种植创建基础群体C 0。

轮选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年,矮败轮选C 0群体。

种植200行左右矮败不育株异交结实种子为母本,选含恢复系亲本的强优势组合混合种子为父本,母本和父本间行种植,行长1.5m ,行距25cm 。

每个母本穗行25粒,父本行30粒。

授粉期在母本穗系中选择矮败不育株(1~2株)其主茎穗人工套袋,选择近旁父本行优良单株(穗)挂牌标记并完成1穗对1穗人工授粉杂交。

【精选文档】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PPT

【精选文档】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PPT
系。 1、开放授粉品种
因此,仅按穗行种植,不再种植父本,但播种期应比隔离区早,以便为隔离区内优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互轮回选择(Reciprocal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RRS) 包括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
群体改良 : 通过鉴定选择 、人工控制下的自由 2)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FRS或FS)
群体。
体 。 第二年,进行重复试验鉴定全同胞家系,选择好的
优点: 时间短,费用低,简单易行 2)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简记为FRS或FS)
(二)基础群体的合成 3、充分重组,提高最优良基因重组体出现的频率
4、轮回选择(Recurrent Selection) 自身性状必须优良,且还应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有利于新种质群体中优良基因的积累 ;
1、开放授粉品种 包括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
2、复合品种
利用多个各具特点的优良品系(或自交系) 采用复合杂交的方法有家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选用优良的品系,
优点: 时间短,费用低,简单易行
根据一定的遗传交配方案有计划地人工合成的群 改良混合选择法,先进行单株选择 ,次年用半分法种成穗行比较,然后将表现优良穗行的预留种子进行混合繁殖,形成新的改良基础
改良混合选择法,先进行单株选择 ,次年用 半分法种成穗行比较,然后将表现优良穗 行的预留种子进行混合繁殖,形成新的改 良基础群体。
适用一些简单遗传性状或主要受加性基因控 制的性状,如抽丝期、穗行数、株高等
2、改良穗行选择法(Modified Ear-row Selection)
从被改良的基础群体中,根据改良目标,按表型表现选择250个优株 (即250穗),入选优株单穗脱粒后保存。次年将其种子一分为三, 分别播种在3个生态条件不同的地点,这3个试点中,1个试点应在隔 离区内进行,另外两个试点则不需要隔离条件。隔离区内按穗行法种 植,即每穗播一行,每行就是一个家系。一般是种4个穗行母本,再 种1行父本。父本种子由入选的250个优穗各取等量种子均匀混合而 成。像通常玉米制种一样,母本全部去雄,父本行则去掉劣株的雄穗。 另外两个不需要隔离条件的试验地,主要目的在于对各入选家系进行 异地鉴定。因此,仅按穗行种植,不再种植父本,但播种期应比隔离 区早,以便为隔离区内优系的选择提供依据。另外,3个试验地均最 好能重复1次,并在一定穗行间设置对照(用原始群体作对照),以 便减少试验误差和有利于进行比较。乳熟期进行预选,成熟后,结合 异地鉴定结果,定选20%的最优穗行,并从每个入选穗行中选择5个 最优株(5穗)留种。入选穗行仍按单穗脱粒,次年仍按上述方法种 植,进行下一轮回的选择.

群体改良及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及轮回选择

第十四章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教学内容:群体改良的意义和作用;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方法;雄性不育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群体改良的意义,熟悉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重点讲授群体轮回改良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作用及群体改良的方法。

教学重点:群体改良的意义和作用;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教学难点: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一群体改良的意义1 群体改良(Population Improvement):通过对被改良的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重组来逐渐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和基因组合的频率,以改进群体表现的方法。

2 群体改良的原始材料(1)自由授粉品种、综合品种、地方品种及多个自交系的混合体。

(2)自交作物3 群体改良的作用(1)创造新的种质资源(2)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3)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二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1 轮回选择的意义轮回选择:从某一群体选择理想个体,进行互交,实现基因和性状的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新群体的方法。

方法步骤:(1)产生杂种后代,形成一个基础群体。

(2)从基础群体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单株。

(3)当选的优良单株自由授粉,混收形成新群体。

轮回选择的要求:(1)使原始群体得到改良,其平均表现和其中最优良个体的表现,都超过原始群体。

(2)改良群体的遗传变异不降低。

2 轮回选择的作用(1)提高群体中数量性状有利基因频率(2)打破不利的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

(3)群体不断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增强适应性。

(4)把短期、中期、长期的育种目标结合起来。

3 基础群体的选育(1)亲本性状的表现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2)组成基础群体的亲本数目(3)互交的世代数4 群体中个体的鉴定表现型鉴定:根据单株后代表现鉴定。

基因型鉴定:测交。

5 轮回选择的方法(1)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a 表现型轮回选择b 半同胞轮回选择(half-sib recurrent selection)c 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d 双列选择交配体系(2)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三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1 隐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大麦等作物轮回选择中的应用2 显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四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1 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1)复合杂种群体的意义复合杂种群体:由4个以上亲本杂交而形成的杂种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对植株杂交进行试验的群体
内改良的方法。根据杂交后代的性
状进行鉴定。
第一季:根据育种目标从基础群体中选择200个
以上优良单株,作成对杂交获得100个以上成对 杂交组合。每个组合都是同父同母的同胞关系 (S0×S0)。 第二季: 采用半分法将成对杂交组合的种子一 分为二,一半于室内贮藏,另一半于田间种植 鉴定。 选出10%左右最优测交组合。 第三季:将当选的10% 最优组合的相对应的室内 贮藏的种子等量混合,种植于隔离区,任其自 由授粉,互交、重组,形成第一轮改良群体 C1 。该群体又可用作第二轮改良的基础群体。
选择S0株自交,收获S1种子
鉴定S1代,S1代自交,收获S2种子 鉴定S2代,收获优良S2代 另一半中选S1或S2代互交形成C1
5、半同胞轮回选择(HS)
第一季:根据育种目标从C0中选择优良单株100
株以上自交,同时每个自交株的花粉给同一测验 种中不同单株授粉,获得相应的测交种,各测交 种之间的关系为半同胞关系。 第二季:将上季获得的自交种子于室内贮藏,而 对各测交种进行种植鉴定,选出10%左右最优测 交组合。 第三季:将当选的10% 最优测交种相对应的室内 贮藏的自交S1种子等量混合,种植于隔离区,任 其自由授粉,所获得的种子就是经过一轮选择所 得到的改良群体C1。
①基础群体 按表型选择优株自交200株以上,自交穗单穗脱粒保存 ②半分法将S1种子按 穗行种植(设重复) 乳熟期预选,成熟时定选10%左右的最优S1家系。入 选优良S1家系的预留种子各取等量均匀混合 ③隔离区播种 自由授粉,促进基因重组,完成第一轮回的改良
以后各轮次的改良 同上
4、S2代轮回选择
基础群体C0
按穗行法种植, 不种植父本, 播种期应比隔 离区早
3个试验地 均重复1次, 在穗行间设 原始群体对 照
特点:鉴定、选择、重 组和控制授粉有机结合, 需时短,见效快
乳熟期预选,成熟后结 合异地鉴定结果,选20 %的最优穗行,并从中 选择5个最优株(穗)留 种。入选穗行仍按单穗 脱粒,按上述方法种植
3、S1自交后代选择
改良效果GCA>SCA。
2、改良穗行选择法
①改良的基础群体
按表型选择250个优株(穗),将其种 子一分为三,分别播种在3个生态条件 不同的地点
②隔离区内按穗行法种植 (种4个穗行母本,全部去 雄;1行父本,由入选的250 个优穗各取等量种子混合而 成 ,去掉劣株雄穗
按穗行法种植, 不种植父本 , 播种期应比隔 离区早
第十章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
一、群体改良概念 对变异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和重组来逐 渐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以 改进群体综合表现的育种方法。 最早在异花受粉作物玉米; 后来利用特 殊的异交工具在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作 物应用。
二、群体改良的意义
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选育优良的综合品种
第五节 雄性不育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由于雄性不育的发现,解决了一些自花授粉 作物和常异花作物去雄授粉困难和结实少等问 题,从而为它们的群体改良方法 应用开辟了广 阔的前景。 自花授粉作物: 小麦、水稻、大豆、大麦等; 常异花授粉作物: 高粱;
(一)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利用
基本方法:性状和雄性不育性引入分离群体,选择
群体间的轮回选择
(一)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
混合轮回选择法 改良穗行选择法 自交后代选择法 半同胞轮回选择 全同胞轮回选择
1、混合选择法
混合选择法是指在异花授粉作物中,根据单 株表现型所进行的周期性选择。
对母本进行选择, 天然授粉 选择果穗的混合群体, 形成新的群体
特点:时间短,费用低,简单易行。 不足:不易排除环境的影响和有效淘汰不良 基因型,容易误选,致使改良效率不高和效 果不佳。
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测交后代表现选择配合力改良 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姊妹交后代表现选择配合力改良
1、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第一代,自交并相互杂交。用A、B两个群 体互为父本、母本,互作测验种,从A群体 中选择100个以上的优良单株进行自交,并 以自交株的花粉,给B群体中的5个优株授 粉,得相对应的测交种(B×A)。同时, 从B群体中选100个以上的优良单株自交, 以自交株的花粉给A群体中的5个优株授粉 ,得相应的测交种(A×B)。
2、轮回选择的作用
提高群体内数量性状有利基因频率; 打破不利的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 的机会,使有益基因聚合 ; 使群体不断得到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 异水平,增强适应性,以供进一步选择之用; 作为育种工作的战略思想,把短期的和中 期、长期的育种目标结合起来。
二、轮回选择的方法 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
改进的混合选择:
1年
特点: 排除环境的影响, 效果好; 单、双性选择,后者的效 果是前者的2倍。
基础群体中选株 自 交
适于简单遗传(加性基因)
2年
穗行比较(半分法)
的性状, 对多基因控制性状 (产量)改良效果不佳, 常伴 随其他农艺性状的不利变化。
3年
优良穗行预留种子 混合繁殖,形成新 的改良群体
培育群体 轮回选择示意图 基础群体C0 周期I群体C1 周期II群体C2
一、轮回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1、轮回选择的含义:
通过循环式多次交替进行选择和杂交改进作 物群体遗传结构,以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频率 的育种方法。
改良的群体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从中选出具有 更多有利基因的品种、自交系或综合种。 成功的轮回选择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使原群体得 到改良,其平均表现和最优良个体的表现都应该超过 原始群体,而改良群体的遗传变异没有减低。
基础群体 选择优良不育株,收获其种子, 等量混合后在隔离区播种
形成第一轮改良群体
母本混合集团选系法
基础群体 选择优良不育株,收获其种子, 等量混合后在隔离区播种 形成第一轮改良群体 选择优良可育株,收获其种子, 等量混合后在隔离区播种。
形成第二轮改良群体
交 替 混 合 集 团 选 系 法
第一轮与第二轮 交替进行改良
第二代,测交种比较鉴定。对A、B群体自交 单株测配成的测交种进行综合鉴定(包括异 地鉴定),同时贮存A、B两群的自交穗。
第三代,合成改良群体。根据上代鉴定之结 果,选择10%左右最优测交种相对应的贮藏 于室内的自交穗种子,分别等量混合种在隔 离区内繁育成A、B两个改良群体(AC1与 BC1)
2、相互轮回选择(全同胞) 这是由Hallauer(1970)提出的轮回选择 程序,采用这种程序,也是同时对两个 群体进行改良,但要求所用的两个群体 均为双穗类型
选200株(S0)以上优株成对杂交 - S0 ×S0
↓ ↓
第二年 第三年
一半杂交种子室内妥善保存

比较试验

互交区

根据试验鉴定结果选出约10%最优 组合相对应的室内保存的种子, 在隔离区进行互交
第一轮改良群体C1

全同胞轮回选择模式
(二)群体间改良(相互轮回选择)
同时进行两个群体遗传改良的轮回选择方法(相互轮回选择 Reciprocal Recurrent Selection,RRS)。 主要目的:两基础群体的优点相互补充,提高群体间的杂种 优势。 同时改良两个群体的GCA和SCA。用于某性状的许多基因位点 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和超显性基因效应, 以及成对群体改 良时的育种方案(如玉米群体改良)。玉米杂种优势与特定杂种 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紧密相关。
二、群体改良的原理--选择与重组是群体改良的动力。
从育种角度来看,选择和基因重组是群体基 因和基因型频率改变主要动力和因素。 利用群体进化的法则 ,通过异源种质的合 成,自由交配、鉴定选择等手段,促进基因重 组,不断打破优良基因与不良基因的连锁,提 高群体优良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提高育种 效率和育种水平。
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
一、Hardy-Weinberg定律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它因素
干扰时,则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保持恒定, 各世代不 变。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 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 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 1,种群大;2,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发生;4,没 有新基因加入;5,没有自然选择。
(三)基础群体的要求
1、基础群体遗传基础丰富。基础群体类型要丰 富、性状差异要大。 2、基础群体优良基因多。基础群体有利基因 多、平均水平高,改良后的群体平均表现和优 良个体的表现水平更高,才能保证群体改良的 效果。 3、基础群体配合力较高。对于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品种的作物,改良后的群体主要用 于选育自交系,而优良自交系的首要条件是配 合力高。
种进行综合鉴定。
第三代,组配单交种和合成改良群体,根
据上代鉴定结果,选择10%的最优杂交种相对 应的A、B两群体自交穗(贮藏的种子),一部 分种子等量混合,分别种在隔离内繁育,或按 n(n-1)/2公式配成单交种后等量混合,分别 合成改良群体AC1与BC1,另一部分种子分别种 成穗行,配成A×B单交种,通过对单交种的鉴 定可选育出优良单交种(图)。
(三)复合选择方案
开放式的群体改良:一是针对群体的不足, 适当渗入异源种质(基因),增加遗传变异性 ,具有更多的优良基因;二是针对被改良对 象和性状的遗传特点,改进和补充选择模式 ,提高选择改良的效率。 复合选择方案 半同胞轮回选择(HS)+S1(或S2)选择; 全同胞轮回选择(FS)+S1(S2)选择,或相互 轮回选择(RRS)十S1(S2)等;
二、基础群体的合成
(一)基础群体合成的材料
优良品种
育种中间材料
地方品种
外来品种 野生种质
(二)基础材料的选择 1、基础材料自身性状必须优良,且还应具有 较大的遗传变异;这样才有利于新种质群体中 优良基因的积累。 2、基础材料应当广泛一些,即类型和性状的 多样性要大,以利于新的种质群体中形成丰富 的遗传变异。 3、基础材料要求亲缘关系要远一些,以进一 步增加新种质群体的遗传异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