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
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 )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 D )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 C )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 C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 D2002年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BCE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D课程规格 E教科书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AE )A典型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发展性E具体性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BCDE )A教育实验实习B信息技术教育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BD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BCE )A作品意义的说明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4.课程基本功能: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初级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实施,教育部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次新课程改革,并在新课改实施中,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最终达到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视了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
有鉴于此,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抓好初中英语听说训练,达到交际目的,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
自从我国外语教学引进听说领先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经过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到目前为止,听说领先法已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导方法。
近年来,初级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培养。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
学习外语,首先要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
在听懂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
2.根据英语语言的自身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
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语文字是表意文字,是音。
形。
义的有机结合。
而英语文字是拼音文字,音。
形。
义并无有机结合。
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说和读,它的文字也不可能记牢。
我们中国学生必须要多听.多说.多读,才会很好地记住英语的形义。
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重视听说训练,并能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和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复习提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复习提纲一、本次课程改革将在哪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更新课程内容。
2 、突出学生的发展, 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3 、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5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6 、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二、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的合理的比重。
首先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其次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再次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2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3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显著的屠杀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方向, 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发展。
三、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第一课程价值趋向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四、教学观、学生观1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第一, 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 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
第三,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 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答题、简析题复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答题、简析题复习资料>1、什么是课程?课程本质的观点有哪些?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课程本质的观点包括: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2、课程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
4、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1、改革理念上的启示: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2、课程目标上各国都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道德修养的形成,加强体能、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
3、课程设置上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4、体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并注重教科书的审定工作。
5、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力图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希望课程有效地实施。
6、课程评价的改革较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改善学习。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18
•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第七次:1992年8月国家教委为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九年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 (试行)》。
• 第八次:1999年6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启动。
11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 国际背景 • 1、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
7
二、当代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态度、道 德的发展
• 2、以基础学力为中心,提高课程标准 • 3、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 • 4、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5、尊重学生的经验,实施个性化课程 • 6、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8
三、中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6
• 日本: •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始对2003年全面实行
“学校五日化”后的新课程进行探讨 • 1995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接受了文部大臣“关于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 • 1996年,发表第一次审议报告,把在“轻松宽裕”
中培养孩子们的“生存力”作为今后教育的根本 出发点。 • 1998年,公布《幼儿园及小学、初中课程标准方 案》 • 1999年,公布《高中课程标准方案》 • 2002年,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开始实施
冲击。 • 2、国外课程改革的变化 • 国外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
科书制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 应的改革。
12
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基础教育前沿课程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设计的原则。
首先,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前沿课程的教学大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培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其次,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包容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层出不穷。
因此,前沿课程的教学大纲应该具备灵活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此外,前沿课程的教学大纲还应该具备包容性,能够容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教学大纲应该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再次,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前沿课程的教学大纲不应该只注重某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STEM教育中,学生将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项目来应用这些知识。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共同参与。
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多方参与、广泛讨论的过程。
教育专家和学者可以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理论,而教师则可以提供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
只有通过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大纲。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前沿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
教学大纲的设计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包容性,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大纲一、引言基础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关键阶段。
为了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基础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语文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修辞学和写作技巧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数学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数学概念、代数与函数、几何与测量、数据与统计等。
学生将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3. 外语外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
通过外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种外语,并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和应用。
4. 科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
5. 社会与生活社会与生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社会科学、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等。
通过社会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发展、社会问题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和项目学习等。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评价方式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第一章基础教育的定位及培养目标第一节基础教育释义——掌握基础教育的概念。
——理解基础教育与全民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了解外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掌握在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处理的几个关系。
第二章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义务教育第一节义务教育概述——掌握义务教育的内涵第二节外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进程——了解外国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第三节我国的义务教育——了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差距第三章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第一节外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了解外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第二节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第四章基础教育办学体制与学校管理体制第一节外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与学校管理体制——了解外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与学校管理体制第二节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与学校管理体制——了解外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与学校管理体制第三节学校管理体制——掌握学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第五章基础教育投资体制第一节外国的教育投入体制——了解外国的教育投入体制第二节我国的教育投入体制——掌握解决基础教育财力资源的思路与办法第六章基础教育课程(一)第一节英国的课程改革——掌握英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第二节法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掌握法国课程改革的特点、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第三节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了解德国课程改革的特点第四节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了解美国中小学课程特点第五节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掌握日本课程改革的特点第六节俄罗斯的课程改革——了解俄罗斯中小学课程特点与发展趋势第七章基础教育课程(二)第一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沿革——了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沿革第二节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沿革——了解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沿革第三节有影响的区域性课程改革——了解区域性课程改革的特点——掌握90年代以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与难点第四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第五节香港地区普通教育课程改革——掌握香港地区现行的课程特点第六节台湾地区的课程改革——掌握台湾课程改革的经验第八章基础教育的教师第一节各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了解外国的教师教育特点第二节我国的教师教育——掌握我国教师教育的成就、困难与改革前景加红为教学重点。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在社会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教育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并初步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本质属性、权利和义务、在教育中的地位及教师的素质要求等,初步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学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及教学与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五、课程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孙宽宁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12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导课程改革[精华]
☐第八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算起,至今已有9个年头。
《决定》共分六大部分,40条。
其中第三大部分标题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2年江苏省省级实验区启动,苏州也在同年进入新课改实验。
整体进入。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新课程:走向均衡☐均衡设置课程门类,主要有“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类;根据儿童成长特点确定课程类型;均衡安排教育过程。
⏹2、新课程:走向综合☐学科教学综合化的目标:从“知识本位”转为“发展本位”。
新课改在课程综合方面采取了三种做法:第一,加强学科教学的综合化、如增设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历史与社会》等。
第二,设置学科性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新课程:加强选择性☐具体表现在:①区域和学校可以主动选择课程②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课程③教师可以主动对教学内容、教材和方式做出选择☐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二是承担社会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新课程的功能目标☐1、新的知识观使课程目标走出了知识与技能取向☐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即对知识与技能的反思与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质的飞跃。
☐2、新的学生观使课程的根本目标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学生观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3、新的课程观使新课程回归生活世界☐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惟一的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概述模拟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模拟题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
7、(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8、(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
9、新课程明确了考试内容的改革方向,即重视应用与(实践)。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1、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2、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4、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5、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6、(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7、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18、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
19、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编码:0741122090英文名称:Curriculum Reform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教学时数:3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1、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与趋势(三)作业题结合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或重要警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大纲(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大纲(试行)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大纲。
该大纲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旨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培养。
目标- 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 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核心原则- 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潜能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
- 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实施内容1. 学科知识- 通过科学、严密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掌握核心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 引入跨学科教学,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创新与实践- 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
- 提供创新研究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 加强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4. 体育与健康- 重视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推动体育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 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5. 心理健康教育-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教材标准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
2. 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水平。
4. 加强基础教育管理,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管理机制。
5. 宣传推广,向社会各界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实施效果评估1. 定期开展实施效果评估,了解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主用教材分析》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主用教材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11103401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主用教材分析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数学教学论》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限选课程 ,是学生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特征。
课程任务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提升主用教材分析、理解与应用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地从事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会研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方法,理解中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掌握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设计思路,会用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掌握一些数学主用教材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熟悉一种版本数学主用教材的内容体系,能够开展主用教材分析和研究。
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进行教学设计。
部分内容以讲授为主,部分内容以学生讨论为主更多的是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力求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标践行建议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释译教科书、分析教科书、研究教科书,深化对数学课标与教科书的理解.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查(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目标与结构1.教学基本要求主要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结构等方面透视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核心思想、实现的主要目标及建构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基本理念,握数学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在具体内容上的体现,理解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结构的要点,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编码:0741122090
英文名称:Curriculum Reform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
教学时数:36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和知识方面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
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专题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
1、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与趋势
(三)作业题
结合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或重要警示。
专题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采取学生自学与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致进程,了解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解并记住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二)教学内容
1、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
2、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的背景
3、全球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兴起
4、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自身存在问题
(三)作业题
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专题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采取课堂讲授、课后练习与自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新课程产生的背景;理解新课程目标的意义,明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更好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内容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3、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5、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意义
(三)作业题
1、课程理念的意义
2、讨论:“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之我见。
专题四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以系统学习为主,并辅以学生实作,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结构的内涵和意义;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涵;能够深入实际,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内容
1、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2、国家课程标准的陈述
3、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
4、“以落实课程标准为宗旨”的教育管理观
(三)作业题
1、讨论:国家课程标准给目前的“惟分数评价”带来什么挑战?
2、请你向教师或同学介绍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
专题五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授、学生自学、课后练习,让学生理解新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新课程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的内涵;能够以一名未来教师的身份,逐步形成“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观。
(二)教学内容
1、理解新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新课程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新课程与不同学生的发展
4、“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观
(三)作业题
1、什么是学会学习?运用个案说明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沟通与交流需要那些技能?运用个案说明如何培养。
专题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授、学生自学、课后练习,让学生理理解知识传授者、课程的执行者和教书匠等传统教师角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发展的参与者和研究者等教师新角色的差别;掌握自我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反思性教学、专业对话的基本概念;能够以一名未来教师的身份,逐步形成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自我的信念,并制定出初步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二)教学内容
1、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3、新课程与教师职业的新定位
4、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作业题
1、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2、谈谈“用教科书教”与“教教科书”。
专题七新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采取理论学习、教学实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课程评价的功能;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理解发展性是课程评价的最为重要的理念,并能将这种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评价行为中,指导自己的评价活动;知道课程评价的特点和指导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评价工具开展有关课程评价工作。
(二)教学内容
1、基础教育新课程评价制度变革的方向
2、教学评价的框架与标准
3、学习评价的框架与档案袋评价法
4、课程方案评价
(三)作业题
1、“高考不改革,校内评价改了也没用”,你对此有何看法。
2、讨论: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创新的困难与对策。
3、请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一种关于教学或学习的多元评价方案,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专题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
以系统学习为主,并辅以学生实作,引导学生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产生的背景;了解《规划纲要》的结构、内涵和意义;理解《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了解《规划纲要》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能够深入实际,了解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状况和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教学内容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产生的背景
2、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3、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4、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作业题
1、《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2.讨论题:将教师专业化过程分为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分
(资料来源:叶澜、白益民、陶志琼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54—255页。
由于台湾的制度与大陆地区有所不同,因而上表中实习教师时期独立于师范生时期,特此说明。
)
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阶段生涯?对于以后的发展阶段,试结合结合自身特点阐述你的专业发展的大致设想。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丁朝蓬著.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姬秉新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钱源伟著.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5.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汪霞主编.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7.叶澜、白益民、陶志琼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陈明华林益生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两部分,各部分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例为20%、80%。
七、其他说明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后续课程: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
建议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专升本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