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团队教师的科研和教研能力,鼓励老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对外交流,鼓励教师通过听公开课、相互听课,集体备课,观摩其他专业上课等方式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根据本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不断改进基础日语课教学模式,注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本课程已基本形成了以下特点:
近年来,本课程通过精品课立项建设,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较大的成效:
(1)基础日语课团队建设:
注重团队教师不同的学缘结构和学术方向的互补性,调整教学团队成员,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加,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使得教学梯队的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得到了改进。
(2)以科研、教研促教学:
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长期发展中取得的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日语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另外,北京科技大学同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中央大学等建立的良好校际友好交流关系,也为我院师生赴日继续学习深造、进行学术交流等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在专业以及基础日语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相继派遣多名日语教师赴日本留学和参加国际研讨开会,出国深造和进修大大提升了课程组教师对于对象国文化的敏感度,丰富了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了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基础日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北京科技大学于1985年成立外语系,2003年成立外国语学院,同年成立日语专业。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日语专业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个新兴专业,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4年制日语本科专业。通过对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日语专业进行广泛调研,组织教师和专家对相关日语专业教材进行考察,结合本校的学科建设特色,开设了基础日语、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泛读、日语语法、日语精读、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口译、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语报刊选读、古典文学等约20余种专业必修及选修课。
制定了完善的学业指导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以及学习方法和二学位的选修等进行指导。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立项、朗诵、背诵、演讲、辩论、翻译、作文大赛等日语相关活动。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基础的基础。具有课时多、连续性强、投入重点师资多、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全面等特点,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本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基本语言技能,较熟练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顺利与高年级的日语精读衔接,培养能在外事、外贸、文化、教育、旅游、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日语专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日语系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反复修订、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经过几年的建设,从办学规模到师资力量,从学生水平到对外联系均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03级和04级各招收一个班级30名学生,从05级开始招生人数扩大为每年两个班60名学生。师资队伍也从专业建设之初的6名教师增加到现在的10余人,博士学历的教师从零达到5位。
2008年,日语专业经历了首届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使日语专业以及全校的外语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也为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至今为止,已经建立卢沟桥抗日纪念馆等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校内外的各种朗读、配音、演讲等比赛中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兄弟院校与外教专家的一致好评。每年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日语硕士研究生的数达到26人。2009年3月基础日语课程获得校级优秀课程称号,为本课程的精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内:重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会话发表,主题辩论,模拟课堂,作文演讲,翻译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课堂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行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课文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同时开通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开阔视野。
(3)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根据本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不断改进基础日语课教学模式,注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本课程已基本形成了以下特点:
近年来,本课程通过精品课立项建设,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较大的成效:
(1)基础日语课团队建设:
注重团队教师不同的学缘结构和学术方向的互补性,调整教学团队成员,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加,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使得教学梯队的知识、学历、年龄结构得到了改进。
(2)以科研、教研促教学:
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长期发展中取得的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日语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另外,北京科技大学同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中央大学等建立的良好校际友好交流关系,也为我院师生赴日继续学习深造、进行学术交流等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在专业以及基础日语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相继派遣多名日语教师赴日本留学和参加国际研讨开会,出国深造和进修大大提升了课程组教师对于对象国文化的敏感度,丰富了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了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基础日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北京科技大学于1985年成立外语系,2003年成立外国语学院,同年成立日语专业。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日语专业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个新兴专业,于2003年9月开始招收4年制日语本科专业。通过对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日语专业进行广泛调研,组织教师和专家对相关日语专业教材进行考察,结合本校的学科建设特色,开设了基础日语、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泛读、日语语法、日语精读、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口译、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语报刊选读、古典文学等约20余种专业必修及选修课。
制定了完善的学业指导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以及学习方法和二学位的选修等进行指导。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立项、朗诵、背诵、演讲、辩论、翻译、作文大赛等日语相关活动。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基础的基础。具有课时多、连续性强、投入重点师资多、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全面等特点,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本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基本语言技能,较熟练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顺利与高年级的日语精读衔接,培养能在外事、外贸、文化、教育、旅游、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日语专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日语系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反复修订、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经过几年的建设,从办学规模到师资力量,从学生水平到对外联系均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03级和04级各招收一个班级30名学生,从05级开始招生人数扩大为每年两个班60名学生。师资队伍也从专业建设之初的6名教师增加到现在的10余人,博士学历的教师从零达到5位。
2008年,日语专业经历了首届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促使日语专业以及全校的外语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也为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至今为止,已经建立卢沟桥抗日纪念馆等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校内外的各种朗读、配音、演讲等比赛中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兄弟院校与外教专家的一致好评。每年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日语硕士研究生的数达到26人。2009年3月基础日语课程获得校级优秀课程称号,为本课程的精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内:重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会话发表,主题辩论,模拟课堂,作文演讲,翻译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课堂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行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课文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同时开通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练习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