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平衡及其计算讲解
溶解度平衡和离子反应的相关计算

溶解度平衡和离子反应的相关计算溶解度平衡和离子反应的计算是化学中重要的内容,它们帮助我们了解溶液中物质的溶解程度以及反应的进行情况。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平衡和离子反应的相关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平衡的计算溶解度平衡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溶解度。
这个平衡通常表示为反应式,其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在反应物的左侧,离子的价态写在右侧,中间用箭头连接。
例如,钠氯化物的溶解度平衡可以表示为 NaCl(s) ⇌ Na⁺(aq) + Cl⁻(aq)。
在计算溶解度平衡时,可以使用离子平衡法。
离子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溶质在溶液中的离解程度与离子的序数有关。
使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溶质溶解度的表达式。
溶解度平衡的计算通常需要知道溶质的溶解度积常数(Ksp)。
溶解度积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将固体溶质溶解到饱和时,溶解度产生的离子的乘积。
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或参考文献获得溶解度积常数。
以氯化钡为例,其溶解度平衡可以表示为 BaCl2(s) ⇌ Ba²⁺(aq) +2Cl⁻(aq)。
设溶解度为s,根据离子平衡原理可得 [Ba²⁺] = s,[Cl⁻] = 2s。
根据溶解度积常数的定义可得 Ksp = [Ba²⁺][Cl⁻]² = 4s³。
通过实验或查阅文献,获取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积常数,代入该式即可计算出溶解度。
二、离子反应的计算离子反应计算主要涉及酸碱中和反应、配位化学等。
在计算离子反应的平衡时,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摩尔比,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比。
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为 HCl(aq) +NaOH(aq) → NaCl(aq) + H2O(l)。
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可以设定初始浓度为c,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分别为 c(HCl) 和 c(NaOH),反应物的浓度比为 c(HCl) ÷ c(NaOH) = a:b。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例1:将4×10-3mol·L-1的AgNO3溶液与4×10-3mol·L-1 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 Ksp(AgCl)= 1.8×10-10mol2·L-2 解:只有当 Qc > Ksp时,离子才能生成沉淀。混合后:
⑤ 滴定
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拿住锥形瓶颈,边滴边振荡;眼 睛要始终注视锥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⑥ 判断终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当看到滴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 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时。 ⑦ 滴定操作重复三次。
次 待测液体积
标准液体积(L)
数 (L)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平均值
1 2
3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
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
4、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 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
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
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
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
沉淀溶解平衡计算解读

沉淀溶解平衡计算解读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溶液组成下,固体与溶液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即溶解和沉淀相互转化的现象。
在化学反应中,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对于理解溶解和沉淀的行为以及预测产物的生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A(s) ⇌ A+(aq) + e-B(s) ⇌ B+(aq) + e-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可以得出溶解度积的表达式:Ksp = [A+][B-]其中,[A+]代表A离子的浓度,[B-]代表B离子的浓度。
溶解度积的数值越大,表示凝聚体体相的不稳定性越大,即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越大。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溶解度积的表达式。
根据已知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到A和B离子的配比,然后带入表达式中即可得到溶解度积的表达式。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溶解度积的数值。
根据已知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求解出溶质的摩尔溶解度,即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
然后根据摩尔浓度计算出离子浓度,并代入溶解度积的表达式中,就可以得到溶解度积的数值。
最后,我们需要解读溶解度积的数值。
根据溶解度积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如果溶解度积的数值很小,接近于零,说明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很小,即凝聚体稳定性很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很低。
如果溶解度积的数值很大,接近于无穷大,说明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很大,即凝聚体稳定性很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很高。
此外,溶解度积还可以用来预测沉淀的生成。
如果溶解度积的数值超过一些化学反应的Q值(即反应商),说明凝聚体的稳定性较差,沉淀将会生成;而如果溶解度积的数值小于Q值,说明凝聚体的稳定性较好,沉淀将不会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积的数值是与温度和溶液组成有关的,因此在计算和解读溶解度积时需要考虑温度和溶液组成的影响。
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积的数值会增大,溶质的溶解程度会增加。
综上所述,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和解读对于理解溶解和沉淀的行为以及预测产物的生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计算溶解度积的数值,可以判断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和凝聚体的稳定性,从而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溶解平衡PPT课件

12
思考题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现气泡?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2、闷热的夏天,鱼为何常浮到水面上来呼吸?
温度高,气压低,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溶解 的氧气少了。
2021/3/9
13
6.溶解平衡的应用
龋齿和含氟牙膏
(1)钙、磷在骨骼牙齿中的存在形式 Ca5(PO4)3OH 羟基磷酸钙
2021/3/9
6
一定温度下,在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 一定量无水CuSO4 ,一段时间后: 溶液总质量__减__少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固体质量___增__加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加入的固体颜色从__白___色变为__蓝__色。
[Cu2+]浓度__不__变__ (增加、减少或不变)
(2)存在的溶解平衡
Ca5(PO4)3OH(S)
5Ca2++3PO43- +OH-
(3)吃糖为何会出现龋齿?
沉淀溶解平衡理论
2021/3/9
14
(4)含氟牙膏的使用 5Ca2+ + 3PO43- + F- → Ca5(PO4)3F
氟磷酸钙更能抵抗酸的侵蚀,使牙齿更坚固
注:氟过量会导致氟斑牙,因此,生活
同离子效应: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 结晶的方向移动。
2021/3/9
9
思考:Ag2SO4溶于水达到溶解平衡,改变下列 条件中的一个,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升温 ②再加Ag2SO4 ③加入AgNO3
④加入BaCl2 ⑤加压
Ag2SO4(s)
2Ag++SO42-
答:①向右 ②不移动 ③向左 ④向右 ⑤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平衡与离子的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平衡与离子的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在化学反应中,溶解度平衡是指溶质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度时,其向溶质背面溶解的速度与从溶液倾泻到溶液的速度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而离子的溶解度积(Ksp)则是描述一种电离化合物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其溶解度的测量值。
溶解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和计算溶解度平衡以及离子的溶解度积。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计算方法。
1. 离子的溶解度积(Ksp)离子的溶解度积是描述电离化合物溶解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通常用Ksp表示。
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aBb(s) ⇌ aA+(aq) + bB-(aq)其中,s代表固体电离化合物的溶解度,A+和B-分别代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
在不考虑活度系数的情况下,离子的溶解度积可以用溶解度的乘积来表示:Ksp = [A+]^a[B-]^b。
2. 离子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对于某些化合物,其溶解度在实验中很难直接测量得到,而需要通过其他数据来计算。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2.1 离子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当我们需要计算特定化合物的离子溶解度时,可以使用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以二元电离化合物AB为例:Ksp = [A+]^a[B-]^b根据溶解度积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2 = [A+]^a[B-]^b所以,离子的溶解度就是溶解度积开平方根:s = √(Ksp)2.2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积已知)观察到离子溶解度积与各离子浓度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溶解度积已知的情况下,反推离子的溶解度。
例如,对于化合物AB的溶解度积为Ksp,由反应AaBb ⇌ aA+ + bB-得到:s = √(Ksp / [A+]^a[B-]^b)3. 溶解度积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平衡和离子的溶解度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 温度:温度的升高通常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但对于某些化合物可能呈现相反的效应。
- pH值:某些化合物的溶解度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pH值的变化可能影响溶解度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沉淀是指溶液中的物质在达到饱和时生成固态的沉淀物,溶解则是指将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在平衡状态下,溶解和沉淀的速率相等,达到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可以用溶解度来描述,而溶解度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
溶解度积定义:对于一种固体化合物AB,当其达到溶解平衡时,可以用以下溶解度积(Ksp)来表示:Ksp = [A+]^m [B-]^n其中,[A+]和[B-]分别代表溶解物中的阳离子A和阴离子B的活性(或浓度),m和n代表它们的摩尔系数。
例子:以AgCl为例,表达式为:Ksp = [Ag+] [Cl-]计算溶解度积:由于溶解度积只与溶解物相关,所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1.确定离子的活性:活性是溶液中离子的有效浓度,可以使用浓度来估算。
如果浓度非常低,则需要使用活度系数来校正,这般计算更为精确。
活性指数可以根据溶液的离子浓度与标准活度的比值来确定。
2.计算溶解度积:当得到活性后,将其代入到溶解度积表达式中,即可计算出溶解度积的值。
3.考虑溶质溶剂的物质平衡:物质的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平衡,这个平衡方程可以用来计算直接的离子浓度。
4.考虑离子间的反应平衡:由于离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所以需要考虑离子间的反应平衡。
举例说明:以AgCl的溶解为例,假设溶解度为s:AgCl→Ag++Cl-根据溶解度积定义可以得到方程式:Ksp = [Ag+][Cl-] = s^2根据电离程度分析或电解质分析方法,可得出Ag+的浓度为s,Cl-的浓度为2s。
考虑AgCl的溶解与Ag+和Cl-间的反应:AgCl→Ag++Cl-AgCl具有很小的溶解度,因此可以假设它的溶解度为x,而Ag+和Cl-的浓度分别为2x和x。
根据反应过程可得:AgCl(s)+Ag+→AgCl2-K1=[AgCl2-]/[Ag+][Cl-]=(x)/(2x)(x)=1/(2x)由于化学平衡,可得出:K1 × Ksp = 1由此可得出x = 4/Ksp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溶解度积的值计算出溶解度了。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平衡常数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平衡常数计算溶解度平衡常数(Ksp)是描述溶解度平衡的重要物理量。
它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解的程度。
溶解度平衡常数可用于计算溶解度、判断沉淀是否会形成以及预测溶解度产品。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定义溶解度平衡常数指的是在饱和溶液中溶质完全溶解所达到的平衡状态下,离子生成物的浓度之积与离子原料物质的浓度之积的比值。
溶解度平衡常数的一般表达式为:A_mB_n ⇌ mAn^+ + nBm^-其中,A、B分别代表溶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m、n分别代表阴离子和阳离子在离子化合物中的个数。
An^+和Bm^-分别代表离子化合物的离子。
用Ksp表示化学反应的溶解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sp = [An^+]^m [Bm^-]^n二、溶解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对于一般的离子化合物,基于溶解度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其溶解度平衡常数。
以下以AB类离子化合物(一型离子化合物)为例进行计算方法的说明。
1.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溶解度实验数据。
一般情况下,实验数据以溶解度限度(S)或溶解度(solubility)表示。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浓度。
溶解度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文献查找获得。
2. 接下来,根据实验数据确定饱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中每个离子的浓度都相等,因为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以离解为主。
所以,可以假设[An^+] = m [Bm^-] = n为饱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3. 然后,将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带入Ksp的表达式中,即可求得溶解度平衡常数。
举例来说,对于离子化合物AgCl的溶解度平衡常数计算:已知AgCl的溶解度为S,则饱和溶液中的Ag^+和Cl^-离子浓度都为S。
因此,[Ag^+] = S,[Cl^-] = S。
根据AgCl的离解方程式:AgCl ⇌ Ag^+ + Cl^-带入得到Ksp = [Ag^+][Cl^-] = S × S = S^2三、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应用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溶解度的预测和沉淀的判断上。
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

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来确定,其中主要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溶解平衡的原理。
1. 溶解平衡的原理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如下:$solid \rightleftharpoons ions$其中,solid表示未溶解的固体溶质,ions表示离子形式的溶质。
溶解平衡的表达式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例如:$AgCl \rightleftharpoons Ag^{+} + Cl^{-}$其中,AgCl是未溶解的氯化银,Ag+和Cl-是离子形式的氯化银。
2.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解平衡的计算来获得。
根据溶解平衡的原理,可以得到溶解度的表达式:$K_{sp} = [A^{n+}][B^{m-}]$其中,Ksp表示溶解度积常数,[A^n+]和[B^m-]分别表示离子A和B的浓度。
溶解度积常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或文献查询得到。
3. 溶解度测定的实验方法实验测定溶解度一般采用过饱和溶液制备法或测定法。
过饱和溶液制备法是将溶质不断加入溶剂中,直到达到溶解度。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分离出未溶解的固体溶质,再用适当的方法测定溶质的质量。
测定法则是将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溶解度。
4.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在某一温度下,溶解度越低,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分子的热运动更加剧烈,更有利于克服溶质的结晶力。
然而,并非所有物质都符合这种关系,某些物质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 溶解度与pH值的关系溶解度还与溶液的pH值有关。
对于一些酸碱性溶质来说,它们的溶解度会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因为溶解度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而离子浓度又受pH值的影响。
例如,某些金属氢氧化物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较高,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低。
难溶盐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

难溶盐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难溶盐是指在溶液中难以溶解的盐类物质,其溶解度通常较低。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难溶盐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溶解度的定义、计算溶解度的方法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可以溶解的物质的量,通常用摩尔溶解度表示。
摩尔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单位体积的溶液中的物质摩尔量。
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二、计算溶解度的方法1. 通过溶解度积(solubility product)计算溶解度溶解度积是指在零度下,当固体盐与水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通常表示为Ksp。
对于难溶盐的溶解来说,可以根据溶解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测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从而计算出溶解度。
例如,对于一种难溶盐AxB,其溶解平衡反应可以表示为:AxB(s) ⇌ xA+(aq) + yB-(aq)在溶液中,xA+表示溶质A的浓度,yB-表示溶质B的浓度。
根据溶解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溶解度积表达式:Ksp = [A+]^x[B-]^y通过测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并带入溶解度积表达式计算Ksp,就可以得到溶解度。
2. 通过溶解度-离子活度计算溶解度考虑溶质离子的活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使用溶解度-离子活度法计算溶解度。
该方法通过引入离子活度系数来修正溶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准确的溶解度。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难溶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反应速率增加,使得溶质更容易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溶液状态。
2.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溶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溶质离子之间存在各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静电吸引力和排斥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溶解度。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最大溶解量。
在化学领域中,溶解度的计算对于了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特性和行为非常重要。
溶解平衡是指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其溶解速率与析出速率达到平衡状态。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和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
通常,以固体溶质溶解在液体溶剂中为例进行计算。
在实验中,可以从饱和溶液中测量出溶质的质量或体积,然后根据溶液的体积或质量可以计算出溶解度。
1. 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的单位通常取决于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
常见的溶解度单位包括克/升、克/毫升、摩尔/升等。
在计算溶解度时,需要确定使用何种单位,并在计算过程中保持一致。
2.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下面以溶解度的摩尔浓度表示为例,介绍两种常见的溶解度计算公式:(1)摩尔溶解度(mol/L)= 溶质的摩尔量 / 溶剂的体积(L)该公式适用于溶解度以摩尔浓度表示的情况。
通过实验可以测量出溶质的摩尔量和溶剂的体积,从而计算得到摩尔溶解度。
(2)摩尔溶解度(mol/L)= 溶质的摩尔量 / 溶液总体积(L)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可能需要考虑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对溶解度的影响,此时需要使用溶液的总体积来计算溶解度。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行溶解度计算时,应当仔细考虑实验条件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二、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溶解平衡是指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其溶解速率与析出速率达到平衡状态。
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可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溶解平衡计算方法。
1. 平衡常数的计算溶解平衡可以用平衡常数来表示。
平衡常数是指溶质溶解和析出反应的平衡浓度之比。
平衡常数表征了溶解和析出反应的强弱程度。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验获得。
首先,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一系列的饱和溶液,然后通过测量溶解度并计算平衡浓度,最后根据平衡浓度的比值计算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溶解度平衡常数计算

化学反应的溶解度平衡常数计算溶解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中溶质在溶液中溶解和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用来衡量溶解度的大小以及反应的进行程度的。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溶解度平衡常数(Ksp)是指当某一物质在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分子或离子从固体状态溶解到溶液中的浓度之乘积的与溶液中溶质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其定义可以表示为:Ksp = [A+]^m × [B-]^n其中,[A+]和[B-]分别代表反应物离子(或溶质分子)的浓度,m和n分别代表反应物离子(或溶质分子)的摩尔数。
那么如何计算溶解度平衡常数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或者计算得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算溶解度平衡常数的方法:1. 溶解度实验测定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达到饱和的溶液中某一物质的浓度,然后根据反应物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溶解度平衡常数。
2. 溶解度积计算法当给定溶液中各组分离子的浓度时,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得到溶解度平衡常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的净电荷和反应物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得到溶解度平衡常数。
3. 洛特卡-伯尼尔定律计算法洛特卡-伯尼尔定律是描述气相与溶液之间平衡的一种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可以推导得到溶解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溶解度积计算或者洛特卡-伯尼尔定律等方法计算溶解度平衡常数。
根据所给的题目,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计算。
二、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应用溶解度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参量之一,它不仅可以用来衡量溶解度的大小,还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
以下是溶解度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举例:1. 溶解度预测通过计算溶解度平衡常数,可以预测某一物质在给定条件下是否会溶解于溶剂中,以及其溶解度的大小。
这对于溶解度相关实验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沉淀反应当溶液中的两种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时,根据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测出是否会生成沉淀。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实验与计算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实验与计算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通常以摩尔溶解度描述。
溶解平衡是指溶质在某种溶剂中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溶解过程。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与溶解平衡的实验与计算方法。
一、实验方法1. 测定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
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方法来测定饱和溶解度:- 密封法:将溶质加入小瓶中,加入适量溶剂,密封后充分摇晃使之溶解,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有无未溶沉淀。
如果有沉淀,则表示未达饱和溶解度。
- 比重法:利用密度差异测定溶质的饱和溶解度,比如用浮力推测法或比重管测定法。
- 光度法:利用溶液的透光性质,通过测定溶液透过光的强度来计算溶解度。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以下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温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 压力:对固体和液体溶解度影响不大,但对气体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 溶剂性质:溶剂的极性、介电常数等性质对溶解度有影响。
二、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1. 饱和溶解度的计算饱和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计算得出,利用溶液的浓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求解。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浓度比法:将溶质与溶液的浓度取比值,计算饱和溶解度。
- 拉力法:根据拉力测定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溶液的溶质浓度,利用拉力曲线计算饱和溶解度。
2. 溶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溶解平衡常数描述了溶解平衡体系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K = ([溶质]/[溶剂])^n其中,[溶质]和[溶剂]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的浓度,n表示溶液中溶质的摩尔个数。
三、实验与计算的应用1. 药物溶解度预测药物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通过实验与计算方法可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并用于药物设计和开发。
2. 工业过程优化溶解度与溶解平衡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溶液制备、结晶过程等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与计算方法,可以优化工业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溶解度平衡的计算与测定(1)

02
溶解度平衡计算方法
沉淀溶解平衡计算步骤
确定沉淀物类型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生成何 种类型的沉淀物,如AgCl
、BaSO4等。
查找溶度积常数
查阅相关化学手册或数据 库,找到对应沉淀物的溶
度积常数(Ksp)。
列方程求解
根据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 ,列出方程并求解,得到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溶度积常数计算及应用
压力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相反,压力减小会使得已经被压缩进入液体的气体分子重新逸出,导致气体的 溶解度减小。
其他因素对溶解度平衡影响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平衡也有重要影响。例如,极性溶剂(如水)更容易溶解极 性物质,而非极性溶剂(如苯)更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此外,溶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 质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表达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表达式各不相同。例如,对于AgCl、AgBr、AgI等难溶银盐, 其溶度积表达式为Ksp=[Ag+][X-];对于BaSO4、PbS等难溶盐,其溶度积表达式为 Ksp=[Ba2+][SO42-]或Ksp=[Pb2+][S2-]等。
03
溶解度测定方法与技术
重量法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重量法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 准确称量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 ; 2. 将溶质加入溶剂中,充分搅拌 至溶解平衡;
重量法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3. 静置一段时间,使未溶解的溶质沉淀 ; 4. 过滤去除沉淀,收集滤液;
5. 将滤液蒸发至干,称量残留物的质量 ; 6. 计算溶解度。
选修1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第八讲沉淀溶解平衡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解平衡。
(2)表达式(以AgCl为例)AgCl(s)Ag+(aq)+Cl−(aq)。
2.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1)25℃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反应完全的标志。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反应就达完全。
3.平衡常数(溶度积)K sp①表达式对于一般的溶解平衡:A m B n(s)mA n+(aq)+nB m−(aq),K sp=[c(A n+)]m·[c(B m−)]n。
①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沉淀或溶解。
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注意事项: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能改变溶度积。
①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过程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改变反应所需的离子浓度,可使反应向着所需的方向转化。
①只有组成相似的物质(如AgCl与AgI、CaCO3与BaCO3),才能用K 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①K sp小的难溶电解质也能向K 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需看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1)应用:可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条件:①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②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3)方法:Fe3+ +3NH3·H2O Fe(OH)3↓+3NH4+H2S+Cu2+CuS↓+2H+2.沉淀的溶解(1)含义: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溶解度平衡与溶液浓度计算

溶解度平衡与溶液浓度计算溶解度平衡是描述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在达到平衡时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介质,溶解度则是溶质在溶剂中的单位体积溶解度。
溶液浓度计算是为了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而进行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
一、溶解度平衡溶解度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此平衡状态下,溶质的溶解度会达到一定值,即溶解度。
溶解度与溶质浓度、溶剂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关。
溶解度平衡可以用溶解度积来表示。
对于一般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其溶解度平衡可以描述为:A(s) ⇌ A+(aq) + B-(aq)其中,A为溶质,A+和B-分别为溶质的离子,s表示溶质的固体晶体。
溶解度积(Ksp)定义为溶质离解产生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即:Ksp = [A+] * [B-]其中,[A+]和[B-]分别为溶质离子A+和B-的浓度。
根据溶质的不同,溶解度平衡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平衡。
可溶性平衡指溶解度大于溶解度积的情况,即有一部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不溶性平衡则是指溶解度小于溶解度积,即溶质主要以固体的形式存在。
二、溶液浓度计算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需要了解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以便进行定量控制和分析。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溶液浓度计算方法:1. 摩尔浓度(C):摩尔浓度是指溶质在1升溶剂中的物质的量。
其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mol),V为溶液体积(单位:升)。
2. 体积分数(X):体积分数是指溶质所占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X = Vsolvent/ Vsolution其中,Vsolvent为溶剂的体积(单位:升),Vsolution为溶液的总体积(单位:升)。
3. 质量分数(W):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W = msolute/ msolution其中,msolute为溶质的质量(单位:克),msolution为溶液的总质量(单位:克)。
化学溶解度平衡的计算与应用

化学溶解度平衡的计算与应用化学溶解度平衡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质溶解时,达到一种浓度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平衡状态中,固体物质不断溶解,同时溶解物又不断沉淀,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溶解度平衡的计算与应用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基础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其计算公式和应用。
一、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解液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通常用g/L来表示。
比如,在25℃下,氯化银的溶解度约为0.01g/L,也就是说,溶液中每升含有0.01克的氯化银。
二、普通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计算公式普通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可以使用离子积常数来计算。
假设化合物为AB,其离解方程式为AB⇄A+B,其离子积公式为Ksp=[A][B],其中Ksp是离子积常数,[A]和[B]分别是离子A和B 的浓度。
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S等于离子A的浓度,因此,离子积常数的公式可以改写为Ksp=[S]^2。
如果溶解度S已知,则能够求解离子积常数,反之亦然。
三、应用举例应用举例一:钙磷酸盐沉积与肾结石疾病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因此,化学溶解度平衡的计算与应用在肾结石疾病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钙磷酸盐的化学方程式为Ca3(PO4)2⇄3Ca2+ + 2PO43-,其离子积常数的计算公式为Ksp = [Ca2+]^3[PO43-]^2。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浓度的钙和磷酸根离子能够达到平衡的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肾结石的形成和预防,同时也为治疗和控制这种疾病提供了实际的指导意义。
应用举例二:金属腐蚀金属的腐蚀也是化学中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液体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与其腐蚀的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计算化学溶解度平衡,我们可以了解各种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相对的腐蚀倾向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缓甚至防止金属的腐蚀。
例如,钢结构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铁离子的浓度来了解钢结构在不同环境下腐蚀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mA n+(aq)+nB m -(aq) Ksp =[A n+]m ·[B m -]n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 +(aq)+Cl -(aq),Ksp(AgCl)=[Ag +][Cl -] =1.8×10-10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2Ag +(aq)+CrO 42-(aq),Ksp(Ag 2CrO 4)=[Ag +]2[CrO2- 4] =1.1×10-12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沉淀溶解平衡溶积及计算

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pH为_6_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离子的浓度商Qc和浓度积Ksp的关系(溶度积规则): Qc > 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c < Ksp,溶液未饱和,沉淀全部溶解,无沉淀生成。
(1)沉淀的溶解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 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 浓 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 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 100mL 0.020 mol·L-1 Na2SO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
一、沉淀溶解平衡:
PbI2 (s)
Pb2+ + 2I-
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V (溶解)= V(沉淀)]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1、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25℃时, Ksp = [Pb2+][I-]2 = 7.1×10-9 mol3 ·L-3 2、溶度积(Ksp )的性质:
溶度积(Ksp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类型的 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S越小,越难溶解。
如: Ksp (AgCl) > Ksp (AgBr) > Ksp (AgI) 溶解度: S(AgCl) > S(AgBr) > S(Ag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浓度/mol L–1:
ms
ns
K sp
( ms )m c
(ns)n c
s c
mn
K sp
mmnn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近似处理:
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在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化学反 应; 难溶电解质要一步完全电离;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很小,饱和溶液极稀,近似 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和纯水一样; 难溶电解质的水合正、负离子不发生或很少发 生羟基化和质子化作用。
c(Ba2+) = (0.01 50 ) / 80= 0.00625 mol·L–1,
c(SO42–) = (0.02 30 ) / 80= 0.0075 mol·L–1 Qc = c(Ba2+)/cӨc(SO42–)/cӨ= 4.7 10–5
Qc > KSPӨ(BaSO4) = 1.1 10–10
有CaSO4沉淀生成。 (2) c(Ca2+)=0.001mol·L–1,c(SO42–)=0.001 mol·L–1
Qc = c(Ca2+)c(SO42–)= 1 10–6 Ksp 没有CaSO4沉淀生成。
沉淀的生成
例:50 mL含Ba2+离子浓度为0.01 mol·L–1的溶液与 3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Na2SO4混合,是否生成 BaSO4沉淀?反应平衡后溶液中的Ba2+浓度为多少? 解:混合后溶液总体积80mL,则混合后各物质浓度为:
= 0.1 × (0.1)2 = 1 × 10–3 >> KspӨ
会产生沉淀
沉淀完全
定性分析:溶液中残留离子浓度10–5mol/L。
2. 沉淀的生成
沉淀生成的必要条件:
离子积(QC) > 溶度积(KSP)
例 : 将 下 列 溶 液 混 合 是 否 生 成 CaSO4 沉 淀 ? 已 知 KSPӨ (CaSO4) = 2.45 10–5。
Ag2CrO4(s) 溶解
沉淀
2Ag+(aq) + CrO42–(aq)
可知:c(CrO42–) = x, c(Ag+) = 2x
Ksp(Ag2CrO4) = [c(Ag+)]2 ·c(CrO42–)
= 4 x3 = 9.0 10 –12 x =1.3 10–4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Ag2CrO4在25ºC时的溶解度为1.3 10–4 mol·L–1。
沉淀的生成
2) 加入适当过量的沉淀剂
例:在25 °C时,BaSO4的Ksp= 1.1 10–10,比较 BaSO4在纯水和0.1mol·L–1的Na2SO4溶液中的溶解 度。
s
s
1–2型:
Ksp= [Ag+] [Cl–] = s2
S Ksp
Ag2CrO4 (s) = 2 Ag+ (aq) + CrO42– (aq)
2s
s
Ksp = [Ag+]2[CrO42–] = (2s)2(s)
S
3
Ksp 4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溶解度:s mol·L–1
AmBn(s)
mAn+(aq) + nBm–(aq)
沉淀的生成
用沉淀反应可以分离溶液中的某种离子。
使沉淀完全采取的措施:
1) 选择适当的沉淀剂,使沉淀物的溶解度尽可能 地小;
溶解
BaSO4 (s) 沉淀
Ba2+(aq) + SO42–(aq)
沉淀SO42–常用Ba2+作为沉淀剂–––生成的BaSO4溶 解度最小。
沉淀的生成
BaSO4 (s)
溶解 沉淀
应有BaSO4沉淀生成。
沉淀的生成
设平衡时溶液中的Ba2+离子浓度为x mol·L–1
BaSO4(s) 起始: 平衡:
Ba2+(aq) + SO42–(aq)
25
0.0075
x 0.0075 – (0.00625 – x)
平衡时:Ksp(BaSO4) = c(Ba2+)c(SO42–)= 1.1 10–10
沉淀的生成
即 (0.00125 + x) ·x = 1.1 10–10 由于KspӨ很小, x相对于0.00125 小得多,则 0.00125 + x 0.00125 所以
1.1 10–10 x = ————— = 8.8 10–8
0.00125 即达到新的平衡后,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8.8 10–8 mol·L–1。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应该是各离子活度方次之积,但在稀溶液中, 可用离子浓度代替活度。
决定因素: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有关,而与离子浓 度的改变无关。
MgCO3 Ksp 3.5108
BaCO3 5.1109
CaCO3 2.8109
ZnCO3 1.41011
PbCO3 7.41014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 1.5 × 10–3 (mol/L)
溶度积原理
溶解
AmBn(s) 沉淀 mAn+(aq) + nBm–(aq) 离子积Qc:沉淀溶解反应的反应商Q 对于组成为AmBn的难溶电解质,离子积Qc为:
Qc = {c(An+)}m {c(Bm–)}n
溶度积原理
当 QcKsp , 溶 液 为 过 饱 和 溶 液 , 有沉淀生成,直至 Qc = Ksp。 当 Qc=Ksp,沉淀溶解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溶液 为饱和溶液。
(1) 20 mL 1mol·L–1 Na2SO4溶液与20ml 1mol·L–1 CaCl2溶液;
(2) 20 mL 0.002 mol·L–1 Na2SO4溶液与20ml 0.002 mol·L–1 CaCl2溶液。
沉淀的生成
解: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体积加倍,各物质浓 度减小一半:
(1) c(Ca2+) = 0.5 mol·L–1,c(SO42–) = 0.5 mol·L–1 Qc = c(Ca2+)c(SO42–) = 0.25 > KSP(CaSO4) = 2.45 10–5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对沉淀–溶解平 衡的影响;
4. 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 影响。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小于0.1g/100g水的物质。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是均相反应;
另一类重要的离子反应------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 解;
沉淀溶解平衡:在含有难溶电解质固体的饱和溶液 中,存在着该电解质与它溶解产生的离子之间的平 衡,也称多相离解平衡。
Qc < Ksp
溶度积原理
例:等体积的0.2mol·L–1的Pb(NO3)2和0.2mol·L–1 KI 水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PbI2沉淀?
PbI2(s) = Pb2+(aq) + 2I–(aq) KspӨ = [Pb2+][I–]2 = 1.4 × 10–8 Qc = c(Pb2+) ·c(I–)2
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多或少地有所溶解。
例:AgCl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仍有微量AgCl溶 于水而发生电离,生成的Ag+和Cl–进入溶液…… 溶解过程。
当溶液中Ag+和Cl–增加到一定量时,其中一些Ag+ 和 Cl– 互 相 碰 撞 结 合 为 AgCl, 重 新 回 到 固 体 表 面……沉淀。
BaSO4(s)
沉淀
Ba2+(aq) + SO42–(aq)
多相平衡体系,平衡时:
Ksp= c(Ba2+) c(SO42– )
Ksp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 平衡状态即为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
溶度积常数
对于一任意组成为AmBn形式的难溶电解质,在水溶 液中有以下的平衡:
溶解
AmBn(s) 沉淀 mAn+(aq) + nBm–(aq)
沉淀反应及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溶度积原理
1.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基本概念; 2. 弄清难溶电解质溶解度、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
系并能进行有关的近似计算; 3. 掌握溶度积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及溶度积原理的应用
1. 掌握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分步沉淀与转化 的原理,并进行相关计算;
2. 掌握介质酸度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熟练 判断常见氢氧化物、硫化物的沉淀条件及金属 离子分离条件。
溶解度(s):一定温度下,1升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 中所含溶质的量,是浓度的一种形式。 单位:g·L–1;mol·L–1。
25 ºC,100克水中可溶解(克) ZnCl2 432; PbCl2 0.99;HgS 1.47 10–25
易溶物: > 1克/100克水 微溶物: 0.1~1克/100克水 难溶物: < 0.1克/100克水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例:AgCl 25ºC时溶解度为1.79 10 –3g·L–1,求其溶 度积常数。 解:单位换算:AgCl摩尔质量为143.4g·mol –1, 则AgCl的摩尔溶解度s(AgCl)为
1.79 10–3g·L–1 s(AgCl) = —————— = 1.24 10–5mol·L–1
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标准平衡常数有下列一般 的形式:
Ksp(AmBn) = {c(An+)}m ·{c(Bm–)}n
溶度积常数
Fe(OH)3 (s)
Fe3+ + 3OH–
溶度积表达式: Ksp[Fe(OH)3] = {c(Fe3+)} ·{c(OH–)}3
溶度积另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 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之积为一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