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彩色的翅膀》课文教案
《彩色的翅膀》课文教案第一章:教材分析1.1 课文背景《彩色的翅膀》是一篇描绘昆虫世界的美文,通过讲述蝴蝶、甲虫等昆虫的翅膀色彩斑斓,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1.2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通过作者的观察和体验,描绘了昆虫翅膀的各种色彩和图案,以及这些色彩和图案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1.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第二章:学情分析2.1 学生特点学生对大自然和生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但学生对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丰富知识。
2.2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对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的生存意义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章: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知道这些色彩和图案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3.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翅膀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4.2 课文讲解通过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以及这些色彩和图案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4.3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昆虫翅膀的图片或视频,讨论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的生存意义。
4.4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其他昆虫翅膀的资料,增强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拓展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断改进教学。
《彩色的翅膀》教案范文
《彩色的翅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引导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追求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模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情景模拟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蝴蝶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蝴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蝴蝶的了解,引出课文《彩色的翅膀》。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事物。
(2)分组讨论:课文中为什么说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5. 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绘制一幅关于蝴蝶的画,并附上解说词。
3.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彩色的翅膀教案和反思
彩色的翅膀教案和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蝴蝶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蝴蝶翅膀色彩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讲授法:讲解蝴蝶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和意义小组讨论法:探讨蝴蝶翅膀色彩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二章: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
2.2 教学内容蝴蝶翅膀的彩色种类:金属光泽、透光性、纹理等。
蝴蝶翅膀的彩色分布:斑点、线条、环形等。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蝴蝶翅膀的彩色特点,并进行描述。
讨论法:分组讨论蝴蝶翅膀彩色特点的多样性。
第三章:蝴蝶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蝴蝶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
3.2 教学内容色素沉淀:蝴蝶翅膀的色彩主要由色素沉淀决定。
纳米结构:蝴蝶翅膀的纳米结构也可以影响其色彩。
光的干涉和折射:光的干涉和折射也可以使蝴蝶翅膀呈现出特殊的色彩。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蝴蝶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蝴蝶翅膀色彩形成原因的生物学意义。
第四章:蝴蝶翅膀色彩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蝴蝶翅膀色彩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保护色:蝴蝶翅膀色彩有助于逃避天敌。
警告色:蝴蝶翅膀色彩可以警告捕食者。
吸引色:蝴蝶翅膀色彩有助于吸引配偶。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蝴蝶翅膀色彩的意义。
小组讨论法:探讨蝴蝶翅膀色彩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对蝴蝶翅膀彩色特点、色彩形成原因和意义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对蝴蝶翅膀色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讨论意见。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观察与分析——蝴蝶翅膀色彩的多样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蝴蝶翅膀,分析其色彩的多样性。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案(优秀4篇)
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案(优秀4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独立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四)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二)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体会守岛战士对海岛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文章题目有一定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彩色翅膀》这个题目时,你都想到了什么?(彩色翅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彩色翅膀,等等。
)(二)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词障碍。
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文章讲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传授花粉的故事。
)或结合课文内容,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本课是阅读课文,虽然没有生字,但有的字的读音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加以指导。
比如:“蔓”是一个多音字,读“w4n”和“m4n”,作为名词时读“w4n”的音,如“花蔓”;作为动词时读“m4n”的音,如“蔓延”。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翅膀”、“彩虹”、“甲虫”等词语;(2)能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夏洛蒂和甲虫们寻找彩色翅膀的经历;(3)能够运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描述甲虫们找到彩色翅膀的喜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2)描述甲虫们找到彩色翅膀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彩色的翅膀》文本;(2)生词卡片;(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4)手工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3)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描述甲虫们找到彩色翅膀的喜悦;(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互相评价;(3)教师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2)根据课文内容,绘画一幅甲虫找到彩色翅膀的画;(3)家长签字,加强家校沟通。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大自然,记录下美丽的瞬间;(2)调查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彩色的翅膀》教案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蝴蝶、昆虫等动物翅膀的基本特征和色彩变化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技能。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蝴蝶翅膀的颜色和花纹的形成原因。
2.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蝴蝶翅膀色彩的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蝴蝶翅膀的基本特征和色彩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蝴蝶翅膀标本、显微镜、实验材料等。
4.2 教材准备《彩色的翅膀》课件、教材。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蝴蝶翅膀标本,引导学生关注蝴蝶翅膀的色彩变化。
5.2 讲授新课讲解蝴蝶翅膀的基本特征、颜色和花纹的形成原因。
5.3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实验。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原因,分享实验心得。
5.5 总结提高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蝴蝶翅膀颜色和花纹形成原因的掌握情况。
6.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6.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蝴蝶翅膀色彩变化原因的理解深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7.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3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024年彩色的翅膀教案5篇
2024年彩色的翅膀教案5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1(约2858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__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1.出示语段,要求同学自由朗读: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同学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同学:A、“残存”是什么意思?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同学质疑: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幼稚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同学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同学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协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同学可能汇报的要点: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同学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同学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你从课题想到了什么?二、教师介绍课文内容课文描写的是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探亲回来,特地带来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回事呢?三、学生自读课文1、想想宝石岛是个什么样的岛?战士们到这个岛多久了?2、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一些昆虫带到岛上来?(学生初读课文,不要求回答得很准确。
)四、默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共有19个自然段。
五、练习读熟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发现小高抱着纸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宝石岛开西瓜会。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生通读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去宝石岛的船上看见小高抱着一个纸箱子,他说里面装的是小昆虫。
来到海岛,我参加了尝瓜会,知道海岛需要昆虫,战士们回家都带回些昆虫。
)课文是怎样分段的?你为什么这样分?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阅读课文,思考讨论:⑴ 在船上,我发现了什么问题?(发现小高坐在船上,紧闭嘴唇,两眼直发愣。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案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形特点,如翅膀、触角等。
2. 让学生尝试用词语描述昆虫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翅膀。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昆虫特点。
3. 让学生用词语描述昆虫的特点,如“翅膀鲜艳”、“触角细长”等。
第二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昆虫的美丽。
教学内容:1. 欣赏并朗读《彩色的翅膀》诗歌。
2. 分析诗歌中描绘昆虫美丽翅膀的句子。
教学活动:1. 朗读《彩色的翅膀》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描绘昆虫翅膀的句子,如“彩色的翅膀,闪着光芒”。
3.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诗歌中昆虫美丽的理解。
第三章:绘画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昆虫的美丽。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翅膀,并尝试绘制昆虫翅膀的图案。
2.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进行绘画。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虫翅膀的图案。
2. 分发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绘制昆虫翅膀的图案。
3.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
第四章:故事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故事分享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感受昆虫的美丽。
教学内容:1. 分享一个关于昆虫美丽翅膀的故事。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昆虫翅膀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讲述一个关于昆虫美丽翅膀的故事,如《蝴蝶的翅膀》。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昆虫翅膀的作用,如吸引配偶、保护自身等。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或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对昆虫美丽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昆虫的特点、诗歌欣赏、绘画活动和故事分享。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昆虫的彩色翅膀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彩色翅膀在昆虫生存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昆虫的基本知识彩色翅膀的形态和特点昆虫彩色翅膀的功能和作用第二章:教材准备2.1 教材来源科普图书、杂志、网络资源关于昆虫彩色翅膀的介绍观察实物或图片2.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彩笔、画纸等绘画工具昆虫标本或图片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昆虫,注意它们的翅膀颜色和图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昆虫彩色翅膀的好奇心介绍昆虫的基本知识,包括昆虫的分类、特征等展示昆虫彩色翅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讲解彩色翅膀的功能和作用,如吸引配偶、伪装保护等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绘昆虫彩色翅膀的练习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昆虫彩色翅膀的想象和感受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4.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绘画表现和创意表达能力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讨论与学生探讨昆虫彩色翅膀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昆虫及其生态环境5.2 课后作业5.3 亲子活动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昆虫观察和描绘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科学氛围第六章:教学策略采用观察、描述、分析和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运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手段,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6.2 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和描绘昆虫彩色翅膀的实践过程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昆虫彩色翅膀的科普图书、杂志和网络资源提供昆虫彩色翅膀的图片、标本和相关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7.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昆虫彩色翅膀的相关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分享在线科普平台和教育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第八章:教学实践8.1 课堂示范教师进行昆虫彩色翅膀的绘画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8.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昆虫彩色翅膀的观察和描绘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鼓励和评价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分析学生作品,评估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9.2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总结昆虫彩色翅膀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回顾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强调彩色翅膀在昆虫生存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10.2 学生发展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昆虫世界,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创作中,提升综合素质10.3 教学展望探讨未来课程的拓展方向,如昆虫的其他特征和生态环境等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关于《彩色的翅膀》的教案,涵盖了课程简介、教材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延伸、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实践、教学反馈与改进以及教学总结与展望等十个章节。
《彩色的翅膀》教案
《彩色的翅膀》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彩色的翅膀》是一篇描绘昆虫世界的美妙篇章,通过讲述蝴蝶、瓢虫等昆虫的翅膀色彩,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1.2 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认识不同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增强词汇积累。
2.3 课文解析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特点和功能,探讨昆虫翅膀色彩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教学活动设计3.1 观察昆虫标本学生观察昆虫标本,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翅膀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昆虫翅膀的特点。
3.2 绘画昆虫翅膀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翅膀特点,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心中的彩色翅膀。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昆虫翅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2 绘画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昆虫翅膀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保护环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昆虫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2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昆虫的资料,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翅膀特点,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6.1 课文文本:《彩色的翅膀》原文6.2 昆虫标本或图片:蝴蝶、瓢虫等昆虫的标本或高清图片6.3 绘画材料:彩笔、水粉、画纸等6.4 环境保护资料:关于昆虫保护的相关文章、视频等第七章:教学步骤设计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
7.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增强词汇积累。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引发学生对昆虫颜色和翅膀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昆虫的特点和分类。
昆虫的翅膀功能和色彩意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和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特点和翅膀的颜色。
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颜色和翅膀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昆虫的特点和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点,如身体结构、触角、腿的数量等。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包括蝴蝶、蜜蜂、蚊子等。
2.2 教学内容昆虫的身体结构:头部、胸部和腹部。
昆虫的触角:触角的数量和功能。
昆虫的腿:腿的数量和功能。
昆虫的分类:蝴蝶、蜜蜂、蚊子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和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特点。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昆虫分类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昆虫归类。
第三章:昆虫的翅膀功能和色彩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功能,如飞行、平衡和保护。
让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色彩意义,如伪装、吸引配偶等。
3.2 教学内容昆虫翅膀的功能:飞行、平衡和保护。
昆虫翅膀的色彩意义:伪装、吸引配偶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和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翅膀的功能和色彩。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翅膀的功能和色彩意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第四章:昆虫翅膀的形态和结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的形态和结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昆虫翅膀的特点和适应性。
4.2 教学内容昆虫翅膀的形态:形状、大小和边缘的形状。
昆虫翅膀的结构:膜质、硬质和羽毛状。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和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翅膀的形态和结构。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翅膀特点和适应性的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色彩和图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课文《彩色的翅膀》的教案设计
《彩色的翅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彩色的翅膀》,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态保护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虫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彩色的翅膀》。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彩色的翅膀》。
(2)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3)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昆虫”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和运用。
4.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对课文内容的讨论,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彩色的翅膀》语文教案
《彩色的翅膀》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色的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懂得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蝴蝶、甲壳虫等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翅膀。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彩色的翅膀的观察和感受。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精讲细读,品味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蝴蝶、甲壳虫等昆虫翅膀的描写。
(2)学生讨论:课文中为什么说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3)教师讲解:蝴蝶翅膀上的色彩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4.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其他有趣的昆虫特点。
(2)每组选取一种昆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朗读感悟,提升情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翅膀。
2. 选择一种昆虫,写一篇关于它的短文,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彩色的翅膀教案(精选6篇)
彩色的翅膀教案(精选6篇)彩色的翅膀篇1教材简析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回家探亲,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2.领会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尝瓜”切入,引发思考1.课文中写了战士们海岛上的哪些生活?用简洁语言表达梳理2.阅读“尝瓜会”内容,画出描写尝瓜的句子3.品读“尝瓜”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战士们都笑着,慢慢地咬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1)指名读,圈一圈描写“尝瓜”词句(2)聚焦“细细地端详、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这一尝瓜细节描写,你体会出什么?尝瓜细节描写还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3)“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甘泉”指什么?你从中读出什么?4.引出继续研究话题:岛上唯一的这个大西瓜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战士们觉得甜如甘泉?【设计意图】从特定的情境入手,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能很快抓住读者的心而这个特写镜头又有其特殊性,因为它看起来很平凡,很普通,但细究却别有滋味,造成悬念在阅读中紧紧扣住语言文字,把细节再放大,这又是高段学生写作的要求,在无形中将阅读与写作嫁接起来了二、细读“瓜史”,亲历艰辛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大西瓜来历的内容?用学习符号作标记2.交流:阅读大西瓜成熟的过程,用一个词语说说西瓜成长带给你的感受3.哪些句子描写西瓜成熟的不容易?透过不容易你还读出什么?品读句子一: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施肥不足?还是土壤不行?(1)这是什么句?指导读好问句(2)从连续问句中,你还读出什么?(3)结合理解句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品读句子二: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1)自读句子,发现小瓜什么变化?(2)“残存”是什么意思?它还可以替换哪些词?(3)根据“残存”这个词,请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感受到海岛战士们怎么样的心情?【设计意图】采用顺藤摸瓜的方式导入这部分教学,既然一个普通的西瓜得到大家的珍视,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顺着这条脉络走进这部分,顺理成章在学习中,融合朗读、想象、体验等,充分感受西瓜来之不易三、再读“海岛”,感悟深情1.自主阅读课文中通迅站的信号兵小高回岛对话内容2.指导朗读对话,从说话人的语气中品味人物的品质3.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小精灵”指谁?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还指谁?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透过这个词你读出什么?4.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评价海岛上的战士小高或其他【设计意图】由瓜到蝴蝶,由物到人,巧妙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以语言文字为媒体,紧扣“小精灵”,“安居乐业”等,读懂词语背后丰富的内容四、回味“海岛”,表达情谊1.自读课文最后“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读着读着,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请用笔写下来2.师生交流“彩色的翅膀”联想【设计意图】借助这个美丽的画面,找到读写结合点,进行随文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自我领悟“彩色的翅膀”内涵,与课题遥相呼应附板书设计:彩色的翅膀建岛爱岛尝瓜会:切盛送捏端详闻咬赞叹种瓜史:残存扇动【总设计意图】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价值追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落实自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代练,把“朗读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思维训练点”切实落到实处,是语文教学要下的苦功,也是设计本的基本思考由读到写,读中渗透写的思想,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读、悟上,将留些时间给学生自己读自己悟《彩色的翅膀》一文,重在体会战士们对海岛对祖国那份浓浓的爱上本课教学设计,以“爱”的情感为主线,凭借战士热爱海岛的故事,采用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2授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7—29页课题:彩色的翅膀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思考】《彩色的翅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一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自读课文。
彩色的翅膀教案(11篇)
彩色的翅膀教案(11篇)六年级语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语言创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
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
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
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
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
2、揭示课题,明确课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来自主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自学提示,划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2.带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交流初读感知。
4.课文很长,但我们抓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谁?他回老家探亲,带回一个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要把小昆虫带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带去?用“小高,小昆虫,宝石岛,授粉”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边防战士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边防战士的品质。
2.学习写作方法。
2.难点
1.体会“彩色的翅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海岛图片,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概括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
1.分析边防战士在海岛上的生活,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
2.理解“彩色的翅膀”的象征意义。
4.总结拓展
1.总结边防战士的精神。
2.让学生谈谈对军人的敬意。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赞美军人的短文。
2.了解其他边防战士的故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4.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章中是如何体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自然界的敬畏之情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共同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5.请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阅读、写作、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教师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4.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学会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其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优秀品质,学会珍惜和感恩。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五彩斑斓的蝴蝶翅膀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美丽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描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彩色的翅膀教案10篇
彩色的翅膀教案10篇彩色的翅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喜爱海岛、喜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终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喜爱,对祖国的喜爱。
教学预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沟通读文后的体会)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分段读课文,留意订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
比方事情真相大白。
国泰民安: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足兴奋。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获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1、快速扫瞄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留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由于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国泰民安,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
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秀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妙。
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
《彩色的翅膀》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2 教学内容介绍昆虫的一般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外观和行为1.3 教学方法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或实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昆虫的外观和行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1.4 教学资源昆虫的图片或实物观察记录表1.5 教学评价观察记录表:评估学生对昆虫外观和行为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二章:彩色的翅膀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翅膀的颜色和图案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昆虫翅膀的颜色和图案的种类及特点分析昆虫翅膀颜色和图案对生存和繁衍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昆虫翅膀的图片或实物,分析翅膀颜色和图案的特点和意义。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翅膀颜色和图案对生存和繁衍的作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2.4 教学资源昆虫翅膀的图片或实物观察和分析记录表2.5 教学评价观察和分析记录表:评估学生对昆虫翅膀颜色和图案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昆虫的保护色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昆虫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昆虫保护色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昆虫保护色对生存和繁衍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昆虫保护色的图片或实物,分析保护色的特点和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保护色对生存和繁衍的作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3.4 教学资源昆虫保护色的图片或实物观察和分析记录表3.5 教学评价观察和分析记录表:评估学生对昆虫保护色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昆虫的伪装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昆虫伪装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昆虫伪装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昆虫伪装对生存和繁衍的作用4.3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观察昆虫伪装的图片或实物,分析伪装的特点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者:陶锐【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宝石岛的几个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5、学习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3、依据文本特点,运用第一单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进行深化练笔训练。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读题存疑1、导入:同学们季老先生留学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母亲;驻扎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篇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看看课文是用哪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的。
2、指名读题。
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
)“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二、检查预习、交流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2、交流如下问题:(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
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条件艰苦远离大陆四、爱岛深情(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
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以〈吃〉为题,仿着写一段话。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导入练笔,思岛景美:是啊,这些小精灵怎能么会不在这安居乐业呢?你看——出示:⑥第二天我醒来,天已经放亮了。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从“彩色的翅膀”体会到小高带的昆虫在岛上安居乐业了。
除了小高带回的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还有什么是彩色的呢?(海岛被建设的更美丽富饶,是彩色的;战士们用各种方式建设海岛,他们的爱的彩色的;战士们对海岛的希望是彩色的,海岛的未来也是彩色的。
)刚上课时有同学问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彩色的翅膀”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吗?练笔:《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这只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窗前看望辛劳一天的战士,因为这是一群多可爱的战士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
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1)学生练笔(2)师生交流(对比是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采用以练笔的形式去感受海岛今昔对比,即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对边防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卫海岛、建设海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认识)五、回应课题再次读题。
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7* 彩色的翅膀昆虫←战士↓↓授粉心系海岛↓↓收获建设海岛↓↓安居乐业扎根海岛教学反思:《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
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
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
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
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
首先,从课题入手,在课题中质疑谁的翅膀是彩色的?让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
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
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情。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
在教学“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战士的心田。
”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笑什么?端详着什么?闻着瓜香,咬着瓤汁,发出怎样的啧啧的赞叹声?把这些想象融入句中进行品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来之不易,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学生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而找到体现西瓜来之不易的语句: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
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
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西瓜的收获不容易,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海岛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勇于战胜困难,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建岛精神。
最后,我抓住了文末极富内涵的句子“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进行品读感悟。
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如一缕初升的太阳,绽放出彩色的光芒。
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
我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练笔训练——“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
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同学们放飞思绪,一幅幅海岛新景在孩子们的笔端如灵泉般地涌现。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