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章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7.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 A.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
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E.意识可以直接创造现实
8.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________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 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 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 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09)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 密切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 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 界
二、判断题
⒎联系构成运动
⒏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的手 ⒐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⒑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⒒白马非马
二、论述题
⒈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 ⒉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⒊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⒋意识的能动作用 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⒍矛盾及其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C.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E.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⒊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是________
高中政治学案-运动的规律性

2.2 运动的规律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规律是客观的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主预习】(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和_____。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的物质。
(2)运动是_____的运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的、必然的、__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既不能被_____,也不能被_____。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_____,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_________,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__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__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性受到_________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_________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_____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_________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唯物论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考点名称: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点内容: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预习导读:一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及其客观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3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2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 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 《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 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会议指 出,在不久前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 上,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 表明了中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采取的重 大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积极 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中国的立场和主张, 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会议指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 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
(2)要按照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客观事 物的性质和规律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最 重要的是受客观事物性质和规律的制约。 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 移,无论是认识事物,还是改造事物,都 必须从这个最基本的因素出发。
(3)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使用一定的物质工 具 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都需 要一定的“中介系统”,其中基础性的东西就 是物质条件和物质工具。没有这些物质条件和 工具,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认识活动;条件 不具备,工具不完善,也将制约着人们改造世 界的活动。 (4)要通过实践这条根本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 不是脱离实践去苦思冥想,“想”的活动只能 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发挥主观能动性“做” 的方面,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实践。
②人们要发现规律,而规律是隐藏在事物 内部的东西,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只是规律 的各种表现形态,要发现规律就必须积极 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抽象思维能力。 ③发现了规律还要进一步利用规律。而人 们要利用规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改 变条件、创造条件等,这也需要积极地发 挥主观能动性。 ④反过来看,如果没有客观规律的制约,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太容易了,何谈 “积极地发挥”!总之,客观规律的制约 促使人们去认识它和利用它,要求人们积 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运动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运动高考政治经常会考到运动这个知识点,运动的规律以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希望大家好好复习!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运动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社会学中最基础的原理。
主观能动性强调社会运动取决于个人主观行为,而客观规律性指社会运动受客观原则的限制,这一原则和一定条件相关,会影响社会运动的结果。
社会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个体的意志力和主动性所导致的社会运动变化。
这种思想学说在17世纪由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他指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他们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社会进步。
可以这样说,主观能动性把社会运动归结到个人行为上,重视个体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
客观规律性侧重于客观原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各种客观原则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时带有支配性,它们可以把社会发展导向特定的方向或产生特定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与个人本意不相一致,也可能与预期结果完全不同。
这样看来,客观规律性有时能够抑制社会发展的主观性,使之受到客观原则的约束和限制。
两种原理都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关。
通常,它们不是正面矛盾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把社会发展归结到个人意志力和客观规律的总和上。
实际上,客观规律的存在可以指导社会运动的方向,并且可以引导个人行为面向它们。
凯勒兹等学者指出,个人行为与客观规律、历史进程和政治与经济场所三者一起建立起来,经历了一系列精耕犁耙的流动变化,在这期间,人们可以用某种方式改善其主观能动性。
所以可以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彼此抵消的力量,而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一般规律的社会发展。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全文

6. 小江原来只凭经验打球,入选学校篮球队后,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练球,比 如使用抛物线原理找到最佳投篮角度,根据力学原理快速运球,小江的球技 突飞猛进。小江练球的事例启示我们( D )。
A. 规律是人们经过经验积累创造的 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理论学习为前提 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做好 D.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作为自然的存在,要遵循新陈代谢等自然规律;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人还要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子议题2: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哪些表现?
第2课学习内容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而蜜蜂的蜂巢却始终如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意识,蜂巢的 建造来自动物本能,而人对房屋的需求和建造具有创造性,人甚至还能将蜂巢结构运用于航空设计。 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
长征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法宝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 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 300 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 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 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具体描述
解决办法
结果
千里冻土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 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 其多年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举世无双。
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 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 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 综合防排水体系等。
冻土攻关取得重大进展,青藏 铁路的冻土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国乃 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遗传与变异,万有引力
[论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
![[论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3f33ff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4.png)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毛泽东曾经指出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条件可以起决定作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丰富与发展。
但晚年却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其有条件性,在宣传上沉缅于“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言壮语,甚至滑落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条件论者可以休矣”的唯意志论边缘,从而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受到了历史的无情惩罚。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人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的生活资料归根到底是自然界提供的。
但人在自然界面前决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是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自然又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人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
恩格斯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求我们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快西部地区开发,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哲学基础——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主动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动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规律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要分为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其中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其表现为:太阳的东升、四季的变化、生命的历程等。
而所谓社会规律,就是指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
其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得活动实现的。
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能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吧“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举一个例子: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上下文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按照客观规律运作和发展的必然性,而后者则指人的主观加工和发挥其影响力的能动性。
一般来说,它们内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客观规律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们具有内在的结构特殊性,受不可抗拒的内生性影响,因而以其自身的趋势、速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循环运动和演变。
它也可以指引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出对社会有利的方向。
主观能动性作为构成历史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历史发展的重要元素。
没有它的参与,社会的发展只能实现自动化;有了它的参与,前进的过程以及方向将会变得灵活多变,以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导向,把社会发展送向更自由、更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方向。
因此,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只有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只是慢慢不停地沿着一条规律的路径前进;如果只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将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感。
只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辅相成,才能坚定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方向,实现宏大的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健。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有客观规律的,实践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活动过程。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
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
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其本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3)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事物就反复出现。
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再比如地球自转、围绕太阳公转。
2、规律的特点:(1)客观性。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一是指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
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共管理学院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摘要: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假如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题目。
对于这个题目,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往思考和把握。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一.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与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与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与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与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与“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与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与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举动能够熟悉规律与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与植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开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精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需从实际动身,努力熟悉与把握事物的开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与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我们否决唯心论,形而上学,否决“右”的与“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开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开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马克思(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有客观性、普遍性两个特点,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3.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简答)答: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社会劳动性的产物③社会劳动性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4.意识的本质(简答)答: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简答):答: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③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6.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简答):答: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①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②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论文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摘要:主观能动性也是意识的能动性,充分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但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这便是二者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十分重要。
关键词:意识规律辩证关系一、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1]。
能动性的主体是意识,而意识的本质又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在其漫长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应与心理,再到人的意识,在这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意识逐渐形成;其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开始从事不同于动物活动的劳动时,人类开始学习抽象思维,而在劳动中产生的语言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人类的意识在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再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人的意识过程也是一种生理活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其实,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这一特点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认识作用,能使人们了解事物之间和事物内各部分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而有计划地去选择做什么;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类在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同时也能动地创造着;意识还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以及指导和控制人们行动的作用。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它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过程本身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为加上的,也有稳定不移的趋势,而且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同特性。
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又不同于现象,它是事物内部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特征。
结合实际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结合实际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范畴。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固性联系,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地存在着。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要想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符合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又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利用客观规律,以正确思想为指导,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到正确有效的发挥。
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性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盲目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发挥愈大,损失就愈惨重。
这就是规律的惩罚。
其次,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决不意味着可以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没有这种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就成了一句空话。
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经过主观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斗争,才能达到目的。
要利用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通过现象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本身一直存在着的一种规律,但是之前人们只是看到苹果回落向地面,地面上的东西也不会随意飘到空中,但一直没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苹果砸到牛顿的头后,引起了牛顿的思考,最后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哲学与人生-第3课 第一框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教案

【子议题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以史为鉴悟哲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1)必须尊重客观 规律。
(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情境创设】
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阅读与思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教师简要说明当时中国革命的状况。
案例分析学哲理
2.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 含义。
(2)主观能动性的 表
【情境导入】
通过第2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而蜜蜂的蜂巢却始终如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意识,蜂巢的建造来自动物本能,而人对房屋的需求和建造具有创造性,人甚至还能将蜂巢结构运用于航空设计。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人的主观能
学法
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教材中的“破茧成蝶”“青藏铁路的修建”
等资源。
2.视频资源:《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环保第一”的原则》。
3.生本资源:本专业实践活动。
4.线上教学平台。
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进行一次本专业实践活动,记录工作内容,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改进;
【反思拓展】
播放视频《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环保第一”的原则》,思考:
1.如果没有做到“环保第一”,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
教师整合小组答案,进行小结: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要真正做好事情,还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创造美好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教学过程: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
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把握规律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联系;联系: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以通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4)把握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联系: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规律客观性1、基本内容: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2、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只有以认识的自然、社会规律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3、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是客观的,是指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
不能误解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
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易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
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
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
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
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的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2)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这并不是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条件。
事实上,任何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运动的规律的表现和发生作用的结果后是不同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
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某一规律是永恒的。
任何规律随着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4)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注意发现规律不是创造规律。
人能认识规律是因为:规律总是要通过各种具体现象表现出来,而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客观规律。
如同学们所举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定目的。
(5)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作为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客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
四、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主观能动性的内容——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3、人们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其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
4、明确“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的区别“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它既包括“想”——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也包括“做”——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既有意识范畴的东西,又有实践范畴的内容。
“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主要属于意识的范畴。
“意识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因此: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能动性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性又属于主观能动性的“想”这个方面。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基本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1)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胜利。
(2)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基本方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附针对训练1、下列各组联系,属于规律的是(A)①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②价值决定价格③苹果落地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⑤生物体的新陈代谢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A.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2、从“神舟”一号载人实验飞船到“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事实说明(C )①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扩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首诗表现( B )A.事物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B.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D.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是( B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5、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样写道:“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用长绳系太阳,向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6、《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以市场为导向,使农业生产始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这是因为:(B)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以基础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D.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7、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
这就要求我们(B)A.把理想变成现实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D.承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8、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就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第二,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第四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攀登。
试分析这些重要经验和启示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提示:(1)抓主要矛盾。
——“先导”。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共创伟业”。
(3)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