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最新研究进展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PCR及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和p30主要抗原域的原核表达
n ce t e 2 7 b o 2 7 b o a t e s r r o u l oi e 4 9 b o 5 7 b ft e ln e mi a e e to NV . f g n u lo i 3 p t 6 p t n i n e p me fn ce t 9 p t p o o g t r n l p a fS d s i d 1 h r A a me t r
o 8 b o T gn w s mpie y P l rs hi eci (C ) o te e o f C F ifc d i f 2 1 p f L R e e a a l d b o meae an R at n P R f m gn me o E net wt i f y C o r h e h R t uon ohl s rs t i R V—、o T P R f m i l NA a dc n dit pami G M— ay T erslo e cled tei i Vi s a i o s u T r n( E T r —C o vr R r a R n l e o l dp E TE s . h eut f o n s
摘 要 :根 据 MO A M.L N Al Y发表 的一对 引物 ,5c T c G A c A T G G A A G G A 一’( 游 l A A T G G c A G T T A G C GA3 上 -
引物) l A G T T G G A T c 3 下游 引物) ,5A T T G A c A G A T一’( - ,上 游 引物位 于 R V S V 毒株 L R序 列上游 2 7 p到 E —N T 3 b
鸡网状内皮增生病的诊断方法PPT
控制措施
隔离病鸡
治疗
一旦发现病鸡,立即隔离,以防止疾病在 鸡群中传播。
对病鸡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 生素。
加强环境控制
保持鸡舍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
减少应激
避免频繁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
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
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查,统计发病率、死 亡率等数据。
比较数据
通过种蛋、胚胎垂直传播给 下一代。
水平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鸡的粪便、饮 水、饲料等水平传播给同群 鸡。
媒介传播
通过某些昆虫、鼠类等媒介 传播。
02
鸡网状内皮增生病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
精神萎靡
鸡只失去活力,缩头闭眼,行动迟缓。
食欲减退
鸡只食欲下降,饲料消耗减少。
羽毛粗糙
鸡只羽毛蓬乱,失去光泽。
体重下降
随着病情发展,鸡只体重逐渐减轻。
病理学诊断
淋巴结病变
观察淋巴结的肿大程度和质地,是否有出血、坏死等病变。
肝脾病变
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有肿大、出血、坏死等病变,以及是否 有肿瘤形成。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测
通过PCR、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鸡网状内皮增生病毒, 以确诊感染。
抗体检测
采集血清样本,检测抗体水平,了解鸡群感染情况。
组织病理学诊断
3
中药研究
中药在治疗鸡网状内皮增生病方面也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中草药提取物具 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为该病的治 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研究展望
病毒变异研究
随着病毒的变异和进化,对鸡网 状内皮增生病的研究需要不断深 入,了解病毒变异规律和进化趋 势,为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科 学依据。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极低时 ,阴性抗体检测结果易引起错误判断 ,因 此还 应该 进行 病毒 检测 。现 将 R V实验 室检 测 E 方法综述 如下 。
畜 牧兽 医
唼螨防治
禽 网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 E R V) 诊断技术研究进 展
马建 山 ,崔 基 贤 ,刘
中图分 类号 ¥5. 8 83 文献标识码 A
莹
1 7 — 6 22 1 )5 0 3 — 3 2 9 9 (0 0 — 0 3 0 6 2
( 宁省 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辽 宁 沈 阳 106 ) 辽 1 14
行 隔离观 察 ,一般 隔离 观察 1 月并检测 ,若 为 剧烈 、连雨 、潮湿 、炎热 恶劣气候条件 下都可 导 个 阴性 ,即可 与 原场 猪群 混 群饲 养 。还应 注 意 除 致 猪免疫 调节紊 乱 ,使该病 流行 。一般情况 下 , 虫 ,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制剂效果 良好 ,可每季 单发蓝耳病 或附红体的情 况较 少,当发现 有猪蓝
坚持 自繁 自养 ,将外源 的致病 因子 阻碍在猪 疾 病 。一 旦发现 在 猪场 中出现 “ 耳病 样 ”的 蓝 场之 外 ,因此 自繁 自养 是 小规模 养 殖 的最佳 选 从外地购进仔猪 ,一定要严格进行 E 电解质等 ,提 高猪 的免疫力和抵 抗力 。猪 附 和 检疫 ,最好在非疫 区购买仔猪 ,并且查验 当地 的 红细胞体病 虽症状 明显 ,但不 易预 防,尚无有效 检疫合格证 明。仔猪 引进入场后 ,最好对仔猪进 疫苗 防治,因此 反复发生在所难免 。在气温变化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研究进展
网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 是 由网状 内皮 组织增殖 1 病 原 学
病病 毒群 ( e cl dt l s i s ru ) R tue o e oi v u op 引起 禽 11 分 型 i n hi s r g .
R V为反转录 病毒科 哺乳动物 C型 E
类 的一组症状不 同的综合症 ,包括 免疫抑制 、急 反转 录病毒属 。分离株存在 3 明显 的亚 型 ,网 个 性致死 性 网状 内皮细胞 瘤 、矮小综合征 以及淋 巴 状 内皮组织增殖病病 毒 T株 ( E — R V T株) ;脾坏死 组 织和其 他组 织 的慢性 肿瘤形 成 等【 由于 R V 病毒 (N ) 鸭传染性 贫血 病毒 (IV ;鸡 合胞 ” 。 E SV 和 DA ) 以淋 巴细胞或 网状 内皮 细胞为靶细胞 ,严重损害 体病 毒 ( S )- C V [] 2 。核苷酸 和氨基 酸 的系统进化 树 3 了免疫 器官 的功 能,因而诱发 明显 的细胞和体液 分 析 表 明 ,各 个分 离 株 具有 相近 的种 系发 育 关 免疫抑 制 ,降低机体对 其他病原或抗 原的免疫应 系[ ] E — 4 。R V T为缺 陷型病毒 ,基 因组含 有 v rl - 6 —e
群 的检测 中发现 ,近 一半为血清学 阳性 ;同一 时 的总称 。病鸡生长停滞 ,消瘦 ,苍 白。羽毛粗 乱 期本病 在 日本 呈地 方流 行性 9 0年代 的 调查 表 和稀少 且生长不正常 。病鸡矮 小 ,胸腺和法 氏囊 明 ,韩 国和 埃及 有 3 %~ 5 4 7 %韵 鸡群 有抗 体 ,而 萎缩 ,并 出现腺 胃炎、肠 炎症状 。非缺 陷型 R V E
群特异性抗原 ,在病毒粒子装配 过程 中起 作用 。
潜 伏 期最短 为 3d ,人工 接种 6 2 ~1 d迅速 死 亡 。
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的防治
恢复生长 ,停止死亡 。如有肝周炎 、心包炎 、气囊炎 和托稀病例 ,按说 明书规定 的剂量饮服氟苯尼考 和电
解 多 维 的 可 溶性 粉直 至这 类 病 例 不 再发 生 。
由于这 2 病是病毒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引起 种 鸡群鸡新城疫和法 氏囊疫苗 免疫效 果减 弱 ,还会诱 导
许多已染过这 2种病例的鸡场则 可在 1日龄 和 1 5 日龄开始饮 用黄芪 多糖 口服液( 每瓶 10毫 升 ,对水 0
度也 不 会 很 大 。
山 东省 东平 县 畜牧 局 (710 ) 王 笃 兰 2 50
射 ,而是直 接在 笼子中进行抓 鸡注射 ,这样易造成鸡
扑腾乱动使注射部位过深。 颈部皮下注射 的正确方法 是 :一人保定鸡只 ,另
一
人负 责注射 。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把鸡颈部f 近翅 靠
膀处) 皮肤捏起使皮肤与颈部肌 肉分离后 ,注射器针头
温 ,直接从冰箱 中取 出疫苗后就进行注射 ,结果导致 注射 的油苗 吸收不良,在 注射部位形成大小不 等的疙
瘩 ,影响 了疫苗 的免疫效果 。预温方法 :注苗前 四五 小时 ,把油苗取 出后浸泡到 3 ' 4 ' 7E一 0C温水 中,使油 :
颈 弯脖 、精神不振 、采食 下降 、消瘦 、排黄绿色稀粪 等症状 ,类 似发 生疫 病的鸡群。如果注射部位靠近头 部 ,极易在 注射疫苗后 7天左右 出现肿头肿 脸情况 。
产 蛋期 进 行油 苗 的接 种是 预防 和控 制传 染病 的
有效 方法 之一 。如 何减 轻
鸡产蛋期注射油苗有学问
方 向刺入胸肌 ,不能垂直刺入 ,以免刺入胸腔 而损伤 内脏器官 。 2. 油苗免疫前应摇匀 ,注意预温。在秋冬季 注射
应用PCR法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应 用 P R法检 测禽源生物制 品 中 C 禽 网状 内皮组 织增生症病毒
庄 金秋 , 梅建 国 , 毕研 丽。王金 良1 , , 立 中1, 志强 2苗 ,沈 2 ,
(. 1山东省滨州畜牧兽 医 究院, 研 山东滨州 2 60 ;. 5 602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山东滨州 2 6 0 ) 56 0
S g ) 物制 品都 不 允许 存 在 与产 品无 关 的外 源 病 毒 。 果病 ( ima 。 如
毒性 生物 制 品携 带外 源病 毒 , 不仅 不 能有效 预 防疾病 , 1 1 3 引物 的设 计 与合 成 . .
根 据Ge B n 中登 录 的 n ak
甚 至还 可 能 成 为传 播 动 物疫 病 的媒介 , 给养 殖 业 带来 R V参 考 毒 株 L R基 因序 列 , 用 P i rP e e 50 E T 利 r rmir . me
并且 愈发严重 J 。 1 12 细 胞 、 .. 病毒 、 品等 样 9 l 日龄 S F 胚( 南 ~0 P鸡 济 在 生物 制 品生 产企业 的实 际生产 中, 疫苗 中R V的 斯 帕 法 斯 )原 代 S F 胚 成 纤维 细 胞 ( E ) E , P鸡 C F 自制 , 鸡 污染 和传 播也 是 引起 R V感染 和流 行 的重要 原 因『 。 新 城 疫活 疫 苗样 品A0 1 ( GOL 供 ) R V及 鸡 E 8 0 等 VI Y提 ,E 因此 , 了保 证病 毒性 生物 制 品安全 有 效 , 何 一种 生 抗 R V特 异 性 血 清 ( 为 任 E 中监 所 )FT 标 记 的兔 抗 鸡 IG 、I C g
对 1P , 1 严 重 的经济 损失 。 国外 曾经报 道 , 因马 立克 氏病 疫苗 中 软 件 设 计 合 成 了 1 特 异 性 引物 P 、 2 扩 增 长 度 3 4
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诊治
关键词 鸡 ; 网状 内皮组 织增 生症 ; 病毒 ; 诊断 ; 预 防措施
o t h e r i t s s u e s o f c h on r i c t u mo r f o r ma t i o n , e t c . .C h i c k e n r e t i c u l o e n d o t h e l i o s i s i S n o t
中图分 类号 : ¥ 8 5 8 . 3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3 0 5 《 2 0 1 6 ) 1 1 — 1 2 — 0 0 1 0 — 0 3
h i s h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e a s e i n t h e c h i c k e n b r e e d i n g i n d u s t r y ,h o w e v e r ,wh i c h s e r i —
o u s l y h a r mi n g t h e c h i c k e n s .C h i c k e n
r e t i c u l o e n d o t h e l i o s i s i s ma i n l y s p r e a d b y
鸡 网状 内皮组 织增 生 症 ( R e t i c u 一 1 o e n d 0 t h e 1 j o s 1 s ;R E ) 是 由网状 内皮 组 织增 生症病毒 ( R e t r o v i r u s ;R E V ) 引起
i s i s a g r o u p o f p a t h o l o g i c s y n d r o me s o f 瘤. 矮 小病综合征和淋 巴组 织与其他组 织的慢性肿瘤 形成等。鸡 网状 内皮组 织增 殖症在 养殖 s u l t r y ,t u r k e y s ,d u c k s a n d p h e a s a n t s 过程 中出现频率 不高但是危 害较 大的一 类肿 瘤疾病 ,主要 由患病 家禽或者 受污染疫 苗传播 , po a u s e d b y e t i c u l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n d o t h e l i o s i s v i r u s . 病程 长. 损 失大。 本 文从 临床和 实验 室诊 断对本病 的诊 断方法进行 了总结, 并将其与鸡 白血病 c
鸡网状内皮增殖症及防治措施
鸡网状内皮增殖症及防治措施禽类的网状内皮增殖症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瘤、发育障碍综合征及慢性肿瘤形成。
一、病原该病病原为一种反转录病毒,该病毒可诱发一些慢性肿瘤,主要引起淋巴瘤、肉瘤和腺癌。
二、流行特点本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当病鸡出现病毒血症时,其粪便及分泌物中带毒,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等可使安康鸡群感染。
蚊子也可传染本病。
此外,给鸡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时,由于疫苗中混有该病病毒造成感染。
三、临床病症及病理变化(一)急性网状细胞瘤潜伏期3天,多在潜伏期过后6-12天内死亡。
无明显的临床病症,死亡率可达100%。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地稍硬,外表及切面有小点状或弥漫性灰白色、黄色病灶,脾脏和肾脏也见肿胀,体积增大,有小点状或弥漫性灰白色病灶,胰腺、输卵管及卵巢出现纤维性粘连。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肿瘤是由幼稚型网状细胞所构成,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多呈空泡状。
(二)发育障碍综合征表现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体格瘦小,但消耗饲料不减。
剖检可见尸体瘦小、血液稀薄、出血、腺胃糜烂或溃疡、肠炎、坏死性脾炎以及胸腺与法氏囊萎缩等变化。
有的见肾脏稍肿大。
两侧坐骨神经肿大,横纹消失。
形成慢性肿瘤的病例,临床表现渐进性消瘦和贫血。
生长的肿瘤为淋巴细胞瘤。
四、诊断可根据肝、脾脏肿大,有点状或弥漫性灰白色病灶,生长发育障碍,个体瘦小,但消耗饲料不减等特点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应做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查。
五、类症鉴别本病应与鸡肿瘤性疾病相区别。
此外,还应与因饲料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生长发育迟钝相区别。
肿瘤病主要与马立克氏病相区别,马立克氏病神经型表现一侧坐骨神经肿大,横纹消失;而本病为两侧坐骨神经肿大,横纹消失。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除肝脾外,性腺、肾脏、肺、肠浆膜等均可见到肿瘤病变。
此外,马立克氏病还有眼型及皮肤型。
本病仅在肝、脾、肾出现肿瘤病变,二者容易区别。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诊断与防制研究进展
10 0 ; 50 1
要 : 网状 内皮 组织增 生症 ( t uo n oh l s , E) 禽 类一种 重要 的致瘤性 和免 疫抑 制性 禽 Re c le d teoi R 是 i i s
疾病 。 近年 来 , 群 中 R V 流行 比较 严 重 ; E 鸡 E 1 V与 马立 克氏病病 毒 ( rk’ d es v u, L Ma S ia i sMDV) e s e r 、 鸡 贫血病 病毒 ( hce net u nmi, A 和 J C i n if i sae aC V) 亚群禽 白血病 病毒 (ugopJA i ek — k co Sbru v nLu o a s i sA v— ) 几种免 疫抑 制性病 毒 的混合 感染也 比较普遍 。 于 R V 正越 来越 受到 重视 。 i Vr , L I等 s u 鉴 E 本
东、 山东 、 宁 、 林 、 龙 江 3 辽 吉 黑 9个 蛋 鸡 场 14份 8
性抗血清做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 、 补 体 结 合 试 验 或 E IA来 检 测 R V抗 原 进 行 证 LS E
实 。这 一 过程 通常 需要 数 十天 的时间 , 管本 方 法 尽
但 前仍然是 R E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 简介 : 昊俊铭 ( 9 3 )哈 尔滨人 , 士研 究 生 , 18 ~ , 硕 主 相对耗时 , 目 要从事动物病毒学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纤维 细胞 单层 , 附 2 , 吸 h 加入 含有 l 牛血 清 的培 %犊
养基 , 培养 7 。然后再消化和传代一次 , d 继续培养 7, d 电镜 下 观察 病毒 粒 子 的形 态 。同时 将样 品消 化
传 代 至 9 细 胞 培 养板 中 , 6孔 培养 7 , R V特 异 d用 E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的防治
四、防制:
1、本病以预防为主,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使用没有被污染的疫苗是防制本病的关键。 2、禽网状内皮增生病造成的免疫抑制是当前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因此控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的危 害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净化种禽群,对种禽群进行检测,剔除阳性禽; 二是疫苗制作实现 SPF 胚化,制造活疫苗的鸡胚必须来源于 SPF 鸡胚,以防止疫苗污染。 对于感染发病的禽尽早淘汰处理,降低经济损失。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的防治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 REV )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引起禽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病禽表现 为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和多种内脏器官肿瘤增生、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腺炎特征。 一、流行特点: 1、本病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也可感染珍珠鸡、鸭、鹅和日 本鹌鹑等。 2、本病的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率不高,疫苗(尤其是禽痘疫苗和马立克氏疫苗)污染是该病目前 流行的重要途径。 3、发病日龄多在80日龄左右,本病毒是低温病毒,在高温季节不易发病,鸡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不高,呈慢性死亡,死亡周期约为10周。 4、患病家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从口、眼分泌物及粪便中排出病毒,通过水平传播使易感禽 感染。本病亦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但传播能力较弱。
发病鸡消瘦,贫血
发病鸡腺胃肿胀,腺胃壁增厚,乳头弥漫性出血
发病鸡腺胃肿胀,腺胃壁增厚
发病鸡腺胃肿胀,有肿瘤样病变
发病鸡腺胃肿胀,有肿瘤样病变
发病鸡脾和肾脏肿瘤样增生
发病鸡脾肿大,有肿瘤样增生
鸡肝脏肿大,有散在的肿瘤结节
鸡肝脏肿大,有散在的肿瘤结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病鸡肝脏肿大,有扣状肿瘤结节
二、临床诊断要点: 本病潜伏期为24~48h。急性暴发禽多突然死亡,死前精神委顿,嗜睡。慢性发病禽生长停滞,消瘦, 体质衰弱,羽毛稀少,全身性贫血和黄疸,腹泻。发病鸡死亡率7%~10%,有混合感染时可达30%。
福州市鸡群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血清学调查与初步分析
中 图 分 类号 :S 8 8 5 文献 标 识 码 :A
S r l g c li e tg to n ei i r n l sso tc l e o hei ssVi u n e o o ia nv s ia i n a d pr lm na y a a y i n Re iu o nd t lo i r si c c e lc s i hik n fo k n Fuz o h u
为 2 . 1 ( 2 / 2 ) 阳性 的 鸡 场 数 占鸡 场 总数 的 7 . 8 ( / ) 9 5 1 6 4 7 , 7 7 7 9 ,养 殖场 个体 阳 性 率 在 0 9 . 6 之 间 。经 ~ 8 3
比较 不 同 品 种 R V 抗 体 阳 性 率 , 发 现 肉 鸡 的 感 染 率 最 高 ( 11 % ) 蛋 鸡 次 之 ( 5 4 ) 种 鸡 最 低 E 6. 8 , 1 .8 ,
Ab ta t T h ntb dy o he r tc o nd h “0 i ius ( EV) w a ou n l k fc i e n Fu h i g a src : e a i o ft e iuIe ot e ss v r R sf nd i 9 foc s o hck n i z ou usn c m m e ca o r ilELI SA EV ntbo e tk t. Fou nd e w e t e n e u s m p e r ole t d. T h e uls R a i dy t s i r hu r d t n y s ve s r m a l s we e c lc e er s t
鸡网状内皮增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免疫抑制*马春霞,郑世民*(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为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感染家禽免疫功能抑制和慢性肿瘤,该病的控制对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制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
文章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引起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的鸡、鸭、鹅、火鸡和其他禽类发生的一种病理综合征,是严重危害禽类的传染性肿瘤病之一,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综合征、淋巴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
REV最早是1958年从患内脏型淋巴瘤的火鸡脾脏中分离,经过火鸡和鸡300次连续传代而获得的病毒。
由于该病毒所引起的肿瘤以网状内皮组织增生为特征,故称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并将该病毒命名为REV-T,即T株[1]。
目前,美国、英格兰、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和日本等国家已先后分离到不同毒株。
REVs主要包括REV-T株、鸡合胞体病毒(Chick syncytia virus,CS)、脾坏死病毒(Spleen necrosis virus,SNV)、鸭传染性贫血病毒(Duck infectious anaemia,DIA)及C45株(宇文延清等,2003年),不同毒株的抗原相关性已被确定,而且都能引起禽类免疫抑制。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在我国家禽中的感染率已达20%~30%[2],REV感染不仅能引起肿瘤,还可以引起感染鸡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使鸡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免疫抑制,使感染鸡极易继发感染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
研究表明[3],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AV)和REV等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生产鸡群中的混合感染是导致当前养禽业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述禽网状内皮增生组织病毒危害及其P30蛋白免疫抑制功能
摘 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 V i r u s,R E V)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RE)引起的一类免疫抑制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感染对象包括鸭、火鸡、鸡和野禽,可引起免疫抑制、致命性网状细胞瘤、生长抑制综合征(短综合征)和慢性肿瘤。
REV不仅可以诱导肿瘤病变,还可以引起患病鸡生长迟缓,并且与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等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混合感染。
最为重要的是,REV感染可使感染鸡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降低或消除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极易引起其它病原体的二次感染,导致清除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P30蛋白;免疫抑制;研究实验实验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综述1.1 病原学REV属反转录病毒科,γ逆转录病毒属,禽C型肿瘤病毒。
目前已经成功分离30多株REV,虽然不同菌株之间的致病性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对一致的抗原,因此REV只具有一个血清型。
除了REV-t菌株外,不同菌株之间有相似的结构和化学特征。
根据单克降体试验以及中和试验反应等实验,可将REV分为Ⅰ,Ⅱ和Ⅲ三个亚型,其中Ⅰ型具有A,B,C三个抗原表位,Ⅱ型只具有B抗原表位,Ⅲ具有A,B抗原表位。
1.2 流行病学REV的主要宿主包括火鸡,鸡,鹅,鹌鹑等,最易感染火鸡。
REV主要感染日龄较低的鸡。
其既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但主要依靠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的途径包括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经口感染以及健康及接种受到RVE污染的弱毒疫苗。
此外,吸血昆虫也可传播疾病。
1.3 致病机理及危害目前,REV诱发鸡体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REV的P30衣壳蛋白由病毒gag基因所编码,是RE的群特异性抗原团。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gp90基因真核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d i 03 6  ̄ i n 10 —5 92 1 .10 o:1 .9 9 . s.0 80 8 .0 0 1 核 表 达 及 E IA检 测 方 法 的 建 立 LS
石 星 明 ,赵 妍 ,王 玫 ,张 晶 ,魏 秀英 ,杨桂 花 ,高 宏博 ,全 炎铭 ,
E I 反应 板 ,建 立检 测 R V抗 体 的 r 9一LS 方法 。特 异性 试验 结 果表 明该 方法具 有 良好 的特 异性 ;将 该 方 LS A E g 0E IA p 法 与 IE X 公 司生 产 的试 剂 盒共 同检 测 包括 6 份 已知 背景 的 血 清在 内的 黑龙 江 省 和 广 东省的 临床 血 清样 品共 DX 3
第3 2卷 第 1 期 1
2l 年 O0 1 月 1
中 国 预
防 兽
医 学 报
V o . 2. 1 3 NO. 1 1
Chie e J ur a fPrve tv t rn r e cne n s o n lo e n ie Ve e ia y M dii
NO 201 V. 0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8 26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5 9 2 1 )10 6 —5 0 80 8 (0 0 1-8 20
Eu a y t x r s in o e iuo n o h l ss vr s k r o i e p e so fr t l e d t e i i i c c o u
g 9 r t i n e e o m e to I A o e e t n o p 0 p o e n a d d v lp n fEL S f r t c i f d o
a t o y a a n tRE n i d g is V b
海兰蛋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抗体监测和净化措施
可采 取 的净化 措 施 进 行 了分 析探 讨 ,认 为有 效 的 净化 措 施 ( 包 括 感 染 。
控 制种 鸡 来源 、控 制 商 品代 育 成鸡 来 源 以及 疫 苗 来源 、提 高饲 养
率 的重要 手 段 。 关键 词 :海 兰 蛋鸡 ;网 状 内皮 组织 增生 症 ;抗 体监 测 ;净 化
w W w . s y d k z z . c o m
2 0 1 月 下 圈
海 兰蛋鸡 网状 内皮组 织增 生症 的抗体监 测和净化措施
包 书 芳
( 广 西玉林 农业 学校 ,广西玉林
摘 要 :文 章 以海 兰 蛋鸡 为 例 ,通 过 试验 方式 分 析 了海 兰 蛋鸡 网
5 3 7 0 0 0 )
段 时 间后 进入 相 对 的 时空 隔离 状 态 ,以此 种方 式 切 断 网状 内皮
组 织 增 生症 病 毒 的传 播 途径 。同 时 ,饲养 室 内必 须 做好 通 风 以及
在9 6 孑 L 包 被板 上加 入 1 0 0 . 0 l 剂量 未 经过 稀释 处理 的阴性 对 照 保 温 工作 ,尽可 能 的 降低 鸡 舍 内羽 毛 、以及 灰尘 等 可能 造 成 网状 组 血 清 ,分 别 加 入A1 孔 以及 A 2 孔 内 ,然 后加 入 1 0 0 . 0 l 剂 量 未 经 内皮 组织 增 生症 病 毒 传播 的媒介 数 量 。并 且 ,需 要 在饲 养 饲料 中 过稀 释 处 理 的 阳性 对 照 组血 清 ,分 别加 入 A 3 孔 以及 A 4 孑 L 内 。剩余 适 当增 加 蛋 氨酸 以及 维生 素 类 营养 物质 的添加 比例 ,提 高 种鸡 群 9 2 孔 均 加入 1 0 0 . 0 l 经 过稀 释 处理 的样 本 。9 6 孔包 被板 整 体放 入 培 抗 应激 能力 。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
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 ),也被称为极性网状内皮组织细胞癌,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疾病。
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V )广泛分布于不同鸟类,可引起亚临床感染。
REV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REV 整合到其他较大DNA 病毒基因组中的能力使其诊断和预防变得复杂,可能导致其他疫病的疫苗接种失败。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疫苗,这也使如何限制RE 对家禽养殖的影响变得复杂。
本文综述了RE 已知的知识现状,强调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共同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刘洪勋(博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5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9.057收稿日期:2022-12-02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 ,RE )是家禽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病原体禽网状内皮组织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 -dotheliosis virus ,REV )最早于1958年从患有肿瘤的火鸡内脏中分离而来,于1966年根据肿瘤病变存在的主要细胞成分首次被命名[1]。
我国2008年《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将RE 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
长期以来,REV 一直与鸟类中广泛传播的疟原虫白斑疟原虫有关。
报道最多的是鸡和火鸡,鸭和鹅等水禽也有报道,其他野生鸟类包括鹌鹑、鹧鸪、孔雀、麻雀和鸽子等,成熟鹌鹑和10周龄鸡极易感染[2]。
尚没有证据证明哺乳动物能产生该病,而且REV 不会在任何哺乳动物来源的培养细胞中生长。
美国得克萨斯州濒临灭绝的阿特沃特草原鸡(tympanuchus cupido attwateri )因为种群中流行的RE 致使种群恢复工作颇受阻碍,保护区内的雉和麻雀血液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极高[3]。
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来看,RE 导致淋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肿瘤。
RE 的临床过程类似于其他肿瘤性疾病,如淋巴性白血病(lym -phoid leukosis )或由J 亚组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of subgroup J ,ALV-J )引起的禽白血病等。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摘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 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0(031)009【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感染;基因重组;检测技术【作者】邓小芸;祁小乐;高玉龙;高宏雷;秦立廷;王永强;王笑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6.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他禽类的,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流行病学
• 鸡和火鸡最易感,尚未见哺乳动物被感染的报道。 特别是鸡胚及新孵出的雏鸡,感染后引起严重的 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而大日龄鸡免疫机能完善, 感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一过性病毒血症。uloendotheliosis, RE)
特征
• 继鸡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第3种病毒性肿瘤 病。
• 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群(REV)引起的鸭、火鸡、鸡、和野鸡等禽类 的一组症状不同的综合征。包括免疫抑制、急性 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或称生长抑制综 合征、僵鸡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 性肿瘤形成。
• 剖检:胸腺、法氏囊发育不全或萎缩,前胃、 肠发炎,肝、脾肿大、呈局灶性坏死,外周神 经水肿。
慢性肿瘤形成
• 由非缺陷型REV毒株引起的慢性肿瘤,主要 包括鸡和火鸡经漫长的潜伏期后发生的肿瘤, 它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是以淋巴网状细胞为主组成的。
诊断
• RE的诊断需在典型病理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检 测REV或其抗体进行
• 病理变化:肝、脾肿大,并伴有局灶性灰白色肿瘤 结节或是弥漫性肿大;胰脏、心脏、小肠、肾脏及 性腺有时可见肿瘤;常见胸腺、法氏囊萎缩现象; 偶而引起火鸡、鸡的外周神经肿大。
矮小综合征
• 因接触了污染完全型REV的生物制品引 起的几种非肿瘤疾病的总称。
• 患禽发育受阻,体格瘦小。羽毛发育异常是R EV感染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有异常羽 化的出现。
历史与分布
• 自1958年Robinson和Twiehaus首次在美 国分离到REV T株以来,已在许多国家陆续分离到不同的 毒株。它们具有相似的抗原性,统称为REV群。
安徽省鸡群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2 2 不 同品 种 ( ) R V 感 染 情 况 检 测 的 1 . 系 鸡 E 9 个 鸡 场 的 8 2份 血 样 , 别 来 自罗 曼 蛋 鸡 、 蓝 蛋 4 分 海 鸡、 麻鸡 、 黄鸡 、 三 白羽 肉鸡 、 肉杂鸡 6 品种 ( ) 白 个 系
鸡 , 同 品 种 ( ) RE 感 染 进 行 分 析 , 果 显 不 系 对 V 结 示 , 同 品 种 的 鸡 场 感 染 率 在 2 ~ 1 0 之 问 , 不 5 0 个
较 高 的 RE 感 染 率 , 造 成 难 以估 量 的 经 济 损 V 已 失 口] 。为 了 解 安 徽 省 鸡 群 中 RE 的 感 染 现 状 , V 有 效 控制其 流行 , 少该 病 给养 鸡 业 带 来 的重 大 经 济 减
损失 , 们 选取 安 徽 省 不 同地 区 的 1 我 9个 鸡 场 , 不 对 同品种 、 代 、 世 日龄 和 性 别 鸡 群 的 8 2份 血 样 进 行 了 4 R V 感染 的血 清学 调查 。 E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5 9 6 0 ( 0 0 1 - 0 10 0 2 — 0 5 2 1 ) 10 4 — 2
网 状 内 皮 组 织 增 生 症 ( ei le d t e o i, R t uo n oh l s c i s
等方 面 的 比较 , 以揭 示 安 徽 省 鸡 群 中 R V 的 总体 E 感 染 现状 。数 据 差 异 性 分 析 采 用 S S 0 0 P< P S 1. , 0 0 时为差 异显 著 , .5 P<O 0 时 为差 异极 显著 .1
( . 徽 省 农 业 科 学 院畜 牧 兽 医研 究 所 , 徽 合 肥 2 0 3 ; . 徽 农 业 大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 徽 合 肥 2 0 3 1安 安 301 2安 安 3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3个 表 位 , Ⅱ型 仅 有 B 2表 位 , Ⅲ 型 含 有 A、 B 2个 表位 。
以急 性 网状细 胞肿 瘤 形 成 、 矮 小 病综 合 征 和淋 巴组
织与 其他 组织 形成 慢 性 肿 瘤 , 引 起严 重 的免 疫 抑 制 为 主要特 征 。1 9 5 8年 R EV的 最初 分 离 株 T 毒 株 被首 次从 患 内脏 淋 巴肿瘤 的火 鸡 身 上 分 离 出来 n 。 美国、 英 格 兰、 以色列、 澳大 利亚、 德 国、 南非和 日 本、 韩 国、 埃及 、 中国 台湾 等均 有报 道 , 目前 我 国山
之一 。
东、 黑龙江、 安徽 、 四川、 广西 、 贵州 、 云南等 2 O多个
省市 地 区有该 病 的报 道 , 在 我 国家 禽 中 的感 染 率 已 达 2 O ~3 O 。 。该病 不仅 可导 致 急慢 性 肿 瘤 、 矮
小病 综合 征 和免疫 抑 制 , 严 重 影 响 鸡 的 生 长发 育 和
壳粒 和囊 膜 , 直径为 1 0 0 n m, 表 面突 起 长 约 6 n m、 直径 约 1 0 n m。病毒粒 子 在蔗糖 密 度梯度 中 的浮密
度为 1 . 1 6 ~1 . 1 8 g / mL 。REV 在 3 7℃ 下 2 0 mi n感
染性 丧 失 5 0 %, 1 h将 丧 失 9 9 。REV对 乙 醚 敏 感, 不 耐酸 , 5 氯仿 可将 其 灭 活 。感 染 的 细 胞加 入 二 甲基 亚砜 后在 一1 9 6℃下 可长期 保存 。 R EV病毒 群 可分 为 完全 复制 型 和不 完 全 复 制 型两种 。其 中 , 完 全复制型 R EV 实 验 室 内 主要 在 鸡胚、 火 鸡胚 、 鸭 胚 及 鹌鹑 胚 的成 纤 维 细 胞 内增 殖 , 有 的毒 株 在 鸭 胚 和 火 鸡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形 成 合 胞 体 细 胞病 变 。不 完 全 复 制 型 T 株 病 毒 的 复制 需 要 一 个 完全 复制 R E辅 助病 毒 。T株 病 毒经 体 内传 代 或
该病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 , 感染 R E 的 鸡 主 要表 现生 长 迟 缓 、 精神抑郁 、 羽 毛蓬 乱 、 极度 消瘦 , 部分 感染 鸡 出现慢 性 肿 瘤 。 ( 1 ) 急 性 网状 细胞 肿 瘤 形成 的病 鸡 表 现 为 肝 、 脾肿大 , 并 伴 有 局 灶 性 或 弥 散性 浸润 ; 组织 学 变 化 的一 般 特 征 为 大 的 空泡 状 细 胞 浸润 和增 生 ; 血 液 中异 嗜性 白细 胞 减 少 , 而 淋 巴 细胞 增 多 。 ( 2 ) 矮小病综合 征的特征包括 矮小、 胸 腺 和法 氏囊 萎缩 、 外周神经肿大、 羽 毛 发 育异 常 、 肠 炎、 贫血 和肝 、 脾 坏死 。( 3 ) 慢性 肿 瘤 包 括 法 氏囊 淋
・ Leabharlann 1 6 ・ 《 上 海 畜牧 兽 医通讯 》 2 0 1 7年 第 3期
禽 网状 内皮 组 织 增 生 病 最 新 研 究 进展
张 宁 韩 昱 。 胡 晓 悦 郭 莉。 吴 春 英
(1河北 省畜牧 兽 医研究 所
保定
0 7 1 0 0 0 2河北 北 方学 院 张家 口
经流行 病 学 调 查 , 在各种感 染鸡群 中, 散 养 鸡 群 由于受 到饲 养条件 的限制 , REV的感 染 状况 相 对
种 鸡 场和 商 品代 鸡 场 较 严 重 。禽 网 状 内皮 组 织 增 生病 没有典 型 的临 床 症状 , 但 可 引起 不 同程 度 的免 疫 抑 制而继 发其 他 细 菌感 染 , 或 导致 其 他 感 染 病 毒 症状 和病 变 加 重 ( 如 马立 克 氏病 病 毒 、 传 染 性 法 氏
同, 认 为 REV 至 少 含 有 A、 B、 C 3个 不 同 的 抗 原 表
位, 建 立 了能 与 T株 反应 但 不 与鸡 合胞 体 株 反 应 的 单 克 隆抗体 , 依 据 中和 试 验 和 与单 克 隆 抗 体 反 应 的 差异 , 将分 离 株 划 分 为 3个 亚 型 , 其 中, I型 含 A、
0 7 5 0 0 0
3保定 市冀 农 动物药业 有 限公 司 保定 o 7 1 l O O 4河北 省香 河县 畜牧 兽 医局 香河 0 6 5 4 0 0)
禽 网状 内皮 组 织 增 生 病 ( R e t i c u 1 o e n d o t h e l i o — s i s ) 是 由 反 转 录 病 毒 科 网 状 内皮 组 织 增 生 病 病 毒 ( Re t i c u l o e n d o t h e l i o s i s v i r u s , RE ) 引起的 , 临 床 上
囊病 病毒 等) , 导致 死亡 率增加 。
病原 学 、 流行病 学 、 临床 症 状 与 病理 组 织 学 变 化 、 检
测及 防 制等方 面 的研究 进展 作一 综述 。
1 病 原 学
R EV 是 C 型 反 转 录 病 毒 , 病 毒 粒 子 呈球 形 , 有
3 临 床 症 状 及 病 理 变 化
2 流 行 病 学
鸡、 火鸡 、 鸭、 鹅、 雉 和 日本 鹌鹑 是 REV 的 自然
宿 主 。RE V可 通过 与感 染动 物接 触水 平 传 播 , 也 可
通过鸡 胚垂 直传 播 。另外 , REV污 染 的禽 痘疫 苗 或 马立 克 氏 病 疫 苗 也 是 引 起 该 病 流 行 的 重 要 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