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3、学会如何从牛顿运动定律入手求解有关物体运动状态参量。

4、学会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参量的变化求解有关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解题规律的能力。

4、让学生认识数学工具在表达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我国的高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受力并恰当地运用正交分解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一一导入课题一一实例分析一-实践体验一一交流总结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神州”5号飞船的升空及准确定点回收情景的实况录像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初步讨论。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思考老师所提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讨论。

点评: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教师活动: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讨论:

l、我国科技工作者能准确地预测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落点,他们靠的是

什么?

2、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是否也能研究类似的较为简单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阅读教材并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联系起来,从受力情况确定出物体的

运动情况。

点评:趁热打铁,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将新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挂钩。

教师活动:限于目前的知识水平,我们还不能直接研究上述问题,但我们可以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去探讨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的求解思路。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点评:充分利用新时期的高科技成果展示自然科学规律的巨大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学习探索的精神。

(二)进行新课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例题1 并布置学生审题: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

擦力是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

问:l、本题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

方向?大小是多少?

2、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决匀变速运动问题。这个

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依据是什么?

3、F N和G在竖直方向上,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并进一步判定:物体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加速度一定水平向右,因此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F N和G在竖直方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借机让学生对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行比较鉴别。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浅层次规律的能力,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教师活动:经分析发现该题属于已知受力求运动呢,还是已知运动求受力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已知受力求运动学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并总结的能力。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画出受力分析图,并完整列出解答过程,提醒学生写明依据并与投影答案相对照。

学生活动:学生计算,交流合作,找出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改正。

点评:培养学生书面表述清楚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就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这是动力学所要解决的另一类问题。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例2并布置学生审题:一个滑雪的人质量是75 kg,以v0=2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

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问:本题属于那类力学问题?人共受几个力的作用?各力方向如何?它们之

中哪个力是待求量?哪个力实际上是己知的?待求力是谁?物体所受的合

力沿什么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解题思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该题为已知受力求运动,合力沿运动方向,动力实际上是已知的。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浅层次规律的能力,运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提问题:本题中物体受力方向较为复杂,物体沿斜面方向匀加速下滑,我们应当如何建立坐标系求合力?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继续思考讨论,然后作出正确选择: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分别建立坐标系的x轴和y轴,使合力的方向落在x轴的正方向上,然后求

合力比较方便。

点评:引导学生仿照前4.3中例题2中的方法建立坐标系求合力。温故知新,相关知识及时记忆、整理和分析。

教师活动:让学生口述解答步骤,教师板演解答过程,并提示学生注重代数式的运算,必要时再代入数值。

学生活动:顺应解题思路,联系力的分解知识,讨论交流,思维碰撞。

点评: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师活动:问题:

l、上述两个例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在例2中,为什么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在运动学公式中通常是以v0为正方向的,但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时,选什么方向为正方向较为方便?

努力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异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合作,推举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l、两题都需画受力图,都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画受力图是

重要的解题步骤。不同之处是例1先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而例2先用

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2、例2中物体受力方向较为复杂,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就可以用G1

和G2代替G,使解题方便。

3、因为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所以以加速度的方向为

正方向,会给分析问题带来很大方便。

点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辨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见实例探究),适当加入学生讨论。检查练习结果并予以评价矫正。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汇报讨论。

点评: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一个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历时1秒,随即把此力改变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在此1分钟内

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

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

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用30N的水平外力F,拉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0kg的物体,力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