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彭英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富裕县富海镇中心学校郑凤国写在前面的话: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却过早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

他们年幼,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一般的孩子成熟;他们弱小,但他们的责任却比一般的孩子重大;他们本应拥有美好的童年,但现实却促使他们过早的有了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沉重的喘息。

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也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我是一名有12年教龄的乡镇小学教师并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乖宝宝,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

从任教以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就是把刚走进校门的孩子看做是一张白纸。

如今,这张白纸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浊,我身为老师,心何以堪。

想必众多一线教师同行,都有着与我同样的经历与感受。

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大都具有:1.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

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瞧不起。

因此,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

有的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

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关爱留守儿童之我见刘梅花

关爱留守儿童之我见刘梅花

关爱留守儿童之我见刘梅花“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孩子主要由祖辈或亲戚帮忙照看,隔代托管普遍,有少数儿童没有明确的托管人,处于放任自流,教育、情感缺失的成长环境,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使大多数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他们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等。

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如何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健康地成长呢?值得关注,值得深思!近些年来对学区内面临的这一难题我们一直积极的寻找有效方式,寻找有爱团队的帮扶!寻找能内化孩子心灵的切入口!一、用爱心开启留守学生的心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爱的理解。

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尤其是留守儿童。

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用赏识树起留守学生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学生需要在赏识中成长,赏识是师爱的表现,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失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 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成绩不够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有自卑感,这时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就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

因此,我们一直要求教师对这些留守学生真诚地赞美和鼓励,以此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和勇气。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我见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我见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我见榆中县河湾小学:陶武花现在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已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

几年来,我们切实抓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初步成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

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4、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二、主要工作经验(一)工作内容:1、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

注重心理健康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我见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我见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爱东山完小:陶小红目前,我国农村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满足度较低,地区性失衡等现象,这是由经济因素衍伸出来的教育新问题。

一些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特定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等因素,让教师和学生中“一切为了跳出农门”的教育观大行其道。

“重功利、轻人格”的农村家庭教育也应该引起关注。

许多农村家长和孩子之间亲情感缺失,感情交流淡漠。

特别是“留守儿童”这一农村弱势群体的出现,涌现出很多“隔代扶养”,“单亲扶养”的儿童,他们常常会因公办教育的歧视排斥以及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陌生感,而需面对更多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臵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情绪波动最为激烈的阶段。

这种情绪的波动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察觉和调节,就只会成为生命历程中的一种“成长痛”,这种痛楚就不会给他们带来心健康的损害,相反,它会让孩子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增强一份适应社会的能力。

但是,如果这种痛楚并未得到及时的援助且不断积累、激化,就会造成伤害,既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损伤,也有进一步发展成危害社会的潜在隐患。

社会权威统计显示,青少年的犯罪率、自杀率逐年升高。

一个个痛彻心扉而又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在周围频频发生,这一切的一切正在向人们昭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其将来的成长之间实际存在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

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护和关爱,其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其心理个性会发生异常,少数未成年人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仅有16.5%的父母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

其他父母对此均未曾提及且不加深思,难道是对自己孩子的信任、放心,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学坏?还是这些父母们压根就是疏忽了这一点?许多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使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教育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

帮助留守儿童找回自信之我见

帮助留守儿童找回自信之我见

浅谈帮助留守儿童找回自信心我是一个来自农村中学的教师,在我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从事班主任工作10余年。

近几年来,我突然发现身边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不在家,基本上都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父母为了让他们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而原离家乡,离开孩子,到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打工挣钱;他们把孩子交给了父母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监护;还有一部分就是城镇很多职工下岗后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城市打工;因此,在农村和城市就形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记得2005年学校要我统计班上的留守儿童还只有十几个,今年又统计了,我才发现在我班上竟然有45℅的留守儿童,当时真的把我吓倒了。

这个数字对于我这个教数学的人来说,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才猛然醒悟:张某与向某最近这段时间没有原来听话的原因,原来如此啊!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如下心理问题:1、他们总以为父母不在身边,总比别人低人一等,遇到高兴的事没有父母与他共同分享,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在身边关心呵护,有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第一时间给予及时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祖辈的溺爱,要么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逐渐消磨殆尽。

2、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物质的影响,缺乏正确的教育指导。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的交流不多,他们经常用金钱来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造成一些孩子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父母的感情。

当他们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能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也不愿意跟老师说,因此常常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缺乏自信心。

3、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乏健全的关爱与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小学师生对待留守儿童的感悟

小学师生对待留守儿童的感悟

小学师生对待留守儿童的感悟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长时间外出工作而无人照顾的儿童。

在小学阶段,师生们对待留守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小学师生对待留守儿童的一些感悟和建议:1. 关爱与支持:师生应该提供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他们可能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而感到孤独和失落,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安慰。

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以及提供帮助和支持来表达我们的关心。

2. 同理心与友善:师生们应该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同理心和友善态度。

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以友善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通过与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尊重与平等: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样应该被平等对待和尊重。

师生们应该避免对他们进行歧视或排斥,并鼓励其他学生也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他们。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

4. 激励与帮助:对待留守儿童,师生们应该激励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学校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5. 家校合作:师生们应该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教育留守儿童。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总之,小学师生对待留守儿童应该充满关爱、友善和支持。

通过培养同理心、尊重平等、激励帮助和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难,融入学校生活,并实现积极健康的成长。

留守儿童挫折教育之我思

留守儿童挫折教育之我思

留守儿童挫折教育之我思1. 引言1.1 留守儿童及其挫折教育的概念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与父母同住的儿童。

这些儿童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他们与父母的分离会给他们带来身心上的挫折与困扰。

挫折教育则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遭遇失败、困难或挫折来培养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往往会面临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因此挫折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挫折教育,留守儿童可以学会面对困难、坚强自信、自主思考,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及其挫折教育的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也促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采取措施,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在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留守儿童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挫折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挫折教育不仅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更容易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

挫折教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挫折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种种挫折和困难,他们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挫折教育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他们需要学会冷静应对,理性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留守儿童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挫折教育,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拥有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并积极实施留守儿童挫折教育,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有效提高山区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之我见

有效提高山区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之我见

有效提高山区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之我见摘要: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是我们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

通俗来讲就是指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服务,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

关注并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造就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方法策略我校是一所山区学校,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山区青年选择弃农从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然而城市生活水平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又相对较低,城市学校严格的“三对口”制度等因素导致山区学校留守儿童数量年年递增。

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十分欠缺,他们的经验、能力、心智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生活面前显得脆弱无力。

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是对留守儿童影响最大的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着力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必须具备各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站稳脚跟,天空不会永远晴朗,生活总是充满挑战,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就是其中的杀手锏。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主要还是要儿童自身去面对,毕竟谁也不可能时刻守在儿童身边。

在着手培养留守儿童其他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自理能力,我们要引导留守儿童如何面对现实,不自卑不丧气,提升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快乐成长,这样的孩子,或许将来比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更有作为。

二、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家庭生活是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场所。

家庭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而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饮食起居、春耕秋收、娱乐休闲、健康保健、消费理财等都是在家庭当中得以实施的。

留守儿童教育感言

留守儿童教育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孩子——留守儿童。

他们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无法陪伴在身边,生活在农村的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

作为一名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项事业,见证了留守儿童教育的艰辛与希望。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感言。

一、关爱留守儿童,让爱洒满人间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

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用爱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1.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关爱和疏导。

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2.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留守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同时,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课外活动是培养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组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创新教育方法,助力留守儿童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1. 开展个性化教学,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由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注重实践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注重实践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通过开展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注留守儿童之我见

关注留守儿童之我见

关注留守儿童之我见发表时间:2013-06-14T09:49:50.42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赵彩芳[导读]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

赵彩芳(德保县马隘中心校广西德保 533700)【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他们出现心理问题、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教师通过分析并关注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对留守儿童的全部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我担任的这班级共有45个学生,有25个是留守儿童。

他们主要出现心理问题、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学习成绩差等主要症状。

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1.要有爱心和耐心留守儿童缺少爱,更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此,我们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我班学生许宜头,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他跟爷爷生活,他不爱讲话,不合群,很少与同学玩耍,从不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对老师的问话,他闭嘴不答,平常的衣着不太整洁,个人卫生较差。

课堂上,经常表现出目光呆滞、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玩弄学习文具,有时还会与同桌说上一两句话,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欠佳。

于是我与任课老师交流沟通,转变对他的态度,要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可以对他放宽条件,降低要求,让他慢慢地跟上趟,只要发现他的一个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指责他。

我要和班上同学讲,要多帮助他,不要笑话他,要和他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劳动。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建立精准关爱保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考

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建立精准关爱保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考

2019年第15期(总第634期)科学咨询/教学研究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建立精准关爱保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考姚 勇(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 重庆酉阳 409800)教育论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守儿童更是时时挂怀,刻刻惦念,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由于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仍面临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聚合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力量,深入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因户施策实施精准关爱,着力构建科学、全面、有效的精准关爱保护体系,更好托举起留守儿童美好的明天。

一、聚焦对象精准,压紧压实机制链条和责任链条,着力构建动态管理网络,确保关爱保护更精准坚持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地方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纳入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以留守儿童信息台账精准建管为抓手,依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横向联接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综合协调领导机制和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监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兜底保障等机制,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留守儿童的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信息及时更新,定期归档、动态跟踪、分类管理,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严格落实各级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优先安排保障工作力量,执行好“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制度,优京化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等工作机构职责要求,实现信息管理定位到村、识别到户、建档到人,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动、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体系。

张文敏《新时代教育》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方法之我见

张文敏《新时代教育》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方法之我见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方法之我见张文敏贵州省仁怀市学孔镇中心幼儿园贵州学孔 564515摘要:本文以下内容,从宏观角度以及微观角度,对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引言:留守儿童问题现阶段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一类问题,但如何以有效的方法对正确帮助留守儿童,依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挑战。

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的正是这样看似很小、很琐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和项目。

因此,对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方法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微观角度下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策略(一)组织五大活动,健全常态化关爱保障机制幼儿园坚持把困境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提前部署,统筹谋划,创新推出特殊困难儿童关爱“五大系列活动”,常态化关爱保障机制持续健全。

开展“寒冬送温暖”慰问困境、留守儿童活动。

以“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为契机,以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为抓手,为确保留守、困境儿童安全温暖过冬,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慰问困境、留守儿童活动。

持续开展异地养育实地走访活动。

主动对接SOS儿童村,组织开展困境儿童异地养育实地走访活动。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为儿童送去生活物资、学习用品和节日的祝福。

开展“有福童享相伴成长”关爱困难儿童送温暖活动。

积极组织关爱社会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首次开展“有福童享相伴成长”关爱困难儿童送温暖活动。

开展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邀请长期关心帮助孤弃儿童养育工作的爱心人士、企业到场参加,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全州孤弃儿童养育成果。

(二)实施七项举措,夯实基础性关爱保障体系为进一步夯实特殊困难儿童救助保障基础,找准问题症结,破解救助难题,民政部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细化“十项工作举措”,织密关爱保障网,加快推动全州特殊困难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儿童工作机制。

强化内部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的基础上,构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之我见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之我见作者:罗元娇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24期罗元娇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平洪小学,广西百色 531503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是班主任践行关爱教育的主体。

新教育背景下,农村教育越来越注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作为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留守儿童情感的表达与表现,也要注重其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渗透关爱教育,既能提升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表达能力,也能通过关爱教育让留守儿童在价值观念上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教学;见解对于留守儿童来讲,适时适当的关爱教育无疑是为其心灵打开一扇天窗,既能培养其学习和生活信心,又能使其顺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而提升留守儿童对道德情感的深入理解。

就目前农村教育管理情况分析,关爱教育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制订相对应的教育方案,注重因材施教。

本文就针对农村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一农村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关爱教育流于形式关爱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那对留守儿童来说根本不会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当下,部分农村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足,不仅不了解其家庭状况,更没有密切关注其在学校中的生活和学习行为,这种流于形式的关爱教育实则有名无实,无法对留守儿童产生任何的心理慰藉。

(二)师生沟通方法不科学对于班级管理来讲,传统的师生沟通方法基本上都是采取一对多的单向性沟通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留守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留守儿童并没有把班主任的话真正的听进心里,不佳的沟通情感体验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无法产生持续的情感反应,也就无法获得很好的学习和生活情感体验。

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实施方案(一)创设情感学习环境——增强留守儿童的情感体验众所周知,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心封闭,难以接受外来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对其进行关爱教育,首先要增强其情感体验,使其知道有人在关心他,帮助他,这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历井波
【期刊名称】《新课程(小学版)》
【年(卷),期】2021()1
【摘要】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既要教会他们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又要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健康的人生奠基。

下面的论述就是从强化心理疏导、创建良好环境、注重知识能力培养等方面来进行阐述留守儿童的教育的。

【总页数】1页(P159-159)
【作者】历井波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东五里小学,吉林省长春市13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2.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3.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4.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5.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苏霍姆林斯基城市的快速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加入到城市一员的行列,他们的孩子则大部分被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据统计,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娄底这个小城市作为劳务输出城镇,留守儿童更是普遍,光娄底城区某校初中部留守儿童便达到382人。

如今,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的一项工作,该如何开创性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在教育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一、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收回100份。

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
1、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占72%,父母亲外出一方打工的占28%。

2、跟父母一方居住的只有30%,与祖辈一起居住的占47%,与亲戚居住的占20%;自己单独居住的占3%。

3、父母在外打工时,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的“留守儿童”近67%。

4、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85%以上的同学主要靠电话,少数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

5、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41%。

其中50%的同学能理解父母的行为。

7、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40%以上的能够寻找倾诉对象,20%以上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

8、有八成以上的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

9、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有40%的同学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10、家长给孩子最多的教育是好好学习,占80%以上。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困难,这给年弱的留守儿童留下了太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留守儿童事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的生一般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戚来照顾。

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贵州毕节的5名小男孩,用弱小的生命再一次让“留守儿童”这个酸楚的名字撞击我们的内心。

在我老家的一个小村庄里,4岁的小美由奶奶带在家中,父母都南下打工去了,奶奶爱好玩麻将,也经常带小美去玩,麻将馆在公路旁边,一天中午,疏于管教的小美被疾驰而来的货车压断了双腿。

2.学习成绩较差。

孩子本来就自制力差。

在没有父母的管束、临时监护人监护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这些孩子的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差,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无故逃课。

小刘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惯了母亲,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姨妈们轮流照顾,因为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初中没有毕业就不念书了。

3.道德意志薄弱。

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

在孩子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里,父母缺乏对他们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

有的孩子变得自私、任性、孤僻,因此,留守儿童的违纪现象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在和孩子父母的交流中得知,他们绝大多数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校,读好书,日后有出息。

如果有条件,他们也不愿意出去,有谁会不愿到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呢?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于是就出现了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出入于网吧、游戏厅,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4.心理问题突出。

我接触的“留守儿童”里,他们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

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容易走极端,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这也是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的。

如有一男孩本来就是文静内向的,父母外出后,心里的苦恼越来越多,性格更加变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绝在同学之外,不愿与人交流,一次作业未完成害怕挨老师的批评,竟然直接在奶奶家割腕,幸亏抢救及时未酿成大祸。

造成以上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亲情的缺乏导致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着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

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三、寻找对症的药方
针对以上情况,我和很多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交谈过,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学会体谅父母;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的成长,毕竟“赚钱再多,孩子也只有一个”。

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虽然外出了,也要经常和孩子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变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

用精神鼓励代替物质责任,改变重智轻德的观念。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无法改变学生在家的环境,但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

我们可以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黑板报、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

对学生开展自觉远离网吧和文明上网的教育。

通过观看影片和一些典型案例,
让未成年学生深刻认识进入网吧的危害性,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和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

配合整治学校的周边环境,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父母的离开,“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如开设专门的心理讲座,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通过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

还可以尝试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班主任是对“留守儿童”了解最多的,学校可以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是祖父辈或叔叔)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

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

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5、强化社会关爱。

政府部门可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由校方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

团组织也应多开展爱心活动,如“手拉手”爱心活动。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

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