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问题能力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更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展现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
一、开展探索规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模仿仿和记忆,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诱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咨询者、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在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是数学趣味化;在情景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并亲身经历主动思考、大胆猜测、合理验证、积极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在探索规律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
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
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结合近几年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能力学生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而多年以来,由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原因,数学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枯燥乏味,学习过程缺乏生活气息,学生不感兴趣,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更不会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将它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开拓新的思路、采用有效的办法,让数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笔者通过近几年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应用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体会数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可寻找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案例。
数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
二、精心编制习题,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性”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不要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要善于给学生一个敢 于提出问题的空间,让其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要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进行开放式教学,以利 于创设一个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三、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新教材在问题设计方面变化很大,新增了许多问题性栏目,如 “说一说” , “思考与讨论” , “探 究”等,如何让这些栏目成为问题意识的“发生器”?为此,在进行有关例题教学时应注意研究知识结构,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示范地提出问题,给学生起模仿,借鉴的作用,从而开启学生的质疑之“门”. 如: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在同学们预习后,问: 1、双曲线上的部分曲线会不会是圆弧? 2、为什么说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有没有第三个分支? 3、有没有过原点的双曲线? 4、双曲线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是不是在很远的地方与坐标轴平行?如此等等。 又如:在上《勾股定理的应用》时,教材中给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图(1)在与地面 AC 垂直的墙 AB 上, 放置一把 5 米长的木梯 DE ,当木梯的顶端 D 向下移动至 F 时,底端 E 则向右移动至 G , 若 AD 为 4 米,DF 为 1 米时, 问:1、EG 是否也是 1 米? 2、如果 EG 不是 1 米,EG 是多少? 3 、当 AD 为 3 米时,EG 又是多少? 4、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木梯的顶 端有上下移动而底端没有移动? 如图(2) , (04 年广东省初中数学 竞赛初赛中的一道题)
3、很晚了,商店都关门了。家里现在需要用到一个直角三角板,你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八 年级勾股定理的应用或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问题) 4、八年级小明所睡的木床架有一点松动,睡觉时总是发出声音,小明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运 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的材料,使学生进入 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 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 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
初中数学课改小论文
初中数学课改小论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此,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了解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类比和函数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
要求“理解”的或“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
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几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动摇了学数学信心。
如九年纪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新课标中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
否则将得不偿失。
二、设计多样的开放性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摘要: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形式上,从激发创新欲望;突出过程教学;注重直观教学;自制教具;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上努力而为!关键词:新课改;再创造;数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自制教具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逻辑思维日趋形成并缜于完善,爱动脑、动手,爱钻研、思考和探索,具有求新立异的想法。
这些都为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在近二十年的数学教学中就一直遵循着数学自身的发展和创新规律,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
特别近几年在新的课改下,我抓住机遇,更是在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要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务之急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考试观和人才观。
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成为创新型人才。
教师的职责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作为创新活动来启迪创新意识,培植创新机会,启发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切实改变以往那种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去主动思考和论证,扼杀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探讨
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探讨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采取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
教师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极为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
本文旨在落实新课改要求,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一、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不明确教学目标,缺少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做好备课工作,不明确教学目标,缺少整体性的把握。
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课本目录一篇一篇的讲,缺乏整理把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聊胜于无,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节奏比较紊乱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科学合理的教学节奏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实中关于这一点做的并不好,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周密的教学计划,没有合理的课堂安排,没有紧凑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系统化的进行讲解,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困难。
(四)初中教师没有认识到如何才是有效教学现在许多初中教师都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心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不懂得真正有效教学的内涵,从而导致自己一味地快节奏讲课引来学生的反感,让学生不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就相应的一落千丈。
二、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的措施(一)转变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
既然要求已经明确提出,教师就应该认真落实,转变思想观念,逐渐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生硬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思考。
教学过程中要秉承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项具体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回顾这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光辉历程,我和广大同行一样,接受着诸多的挑战、打击、洗礼、醒悟与升华。
十年新课改既给了我颇多问题的困惑,也给了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践行着课改纲要的要求,从原来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过分追求数学的学科严密性,转变到现在注重数学教学的育人性:从原来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核心根据地。
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和这十年来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感受,本人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要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能力。
那么该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的信息不但面广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而且更新变化也极其迅速,稍不留心,有用的信息就会从身边溜走、过时。
所以,在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报刊杂志上搜寻并整理和利用相关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强调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注有用信息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时候,学生认为“商品利润率”的问题有点难。
我并不急于直接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探讨一节课。
我结合班上有位学生的父亲下岗了,需要再就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同学们帮助他筹备开店经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即围绕所学内容敢问与众不同的问题,敢说与众不同的话,敢想与众不同的办法,敢做与众不同的学习。
这“与众不同”本身就体现着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
一、目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一)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便是老师高高在上、一讲到底,课堂中缺少“问”的意识和实际操作。
虽然最近几年以来,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被挖掘和提出,但付诸课堂实际的依然是屈指可数。
(二)教师思想认识的落后不少数学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课的教育精髓和教育目的,在他们心中,数学课本就是一门特别枯燥、特别艰涩的课程,因而放弃了尝试那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机会,固步自封地维护着现状,缺少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
(三)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学习为了考试”这些认识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而学校对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极度重视,则又变相加剧了这种意识的实际操作状态。
数学老师们为了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不顾学生感受,以“题海战术”强迫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极低。
二、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一)正确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应该充当一种“辅助者”的角色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占据其主体地位。
因此作为初中数学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从学生的心理诉求出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统一到一处。
要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欲望,指导和鼓励学生科学合理地探索数学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协助点拨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在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师要下定决心从方法、心理等方面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初中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篇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的主要重点是创新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人多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养成,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成为了主要方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一)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的方向第一,中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培养重点是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二,有些人以为创新就是超越前人,其实不然创新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资源来解决或产生现有的问题或看法,我们可以将知识进行再次组合,形成新的知识这样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第三,在人的特性中创新意识不是生来就具备的,是由于后期的培养而具备的,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从而构建创造性思维。
宽松的课题气氛能够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相处,把平等自由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教师从旁作为引导,从而让学生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现代的教学思维,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有趣的课堂氛围,那么学生一定在课堂上大胆的思维、大胆的提问,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些新理念。
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同时,新课改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
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是营造课堂氛围。
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
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的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的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初中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地发挥潜能。
学生提出问题也需要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是促进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会学习的方法之一。
长期以来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猜想探究,因此学生只是机械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被动的推理和运算。
长期如此学生就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那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结合同行的研究我们也作了些思考。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胆量发问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学生发问的内容与发问是否有道理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目的是理性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就行。
再说,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敢于提问,进入主动思维的状态,而不是严肃有余、气氛沉闷,学生只听不问,处于被动思维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
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对一部分有依赖心理的学生,还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启发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积极探索和独立发现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用爱心去呵护学生,宽容中去引导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还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中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传统数学教学中以老师讲课、学生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片面的追求学生以“学”为主,忽略了“质疑”的重要性。
质疑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初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的学习阶段,在此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对问题产生质疑和困惑,这对于开发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积累学习的宝贵经验。
就目前现状而言,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的薄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继而学习创新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所以,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根据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为指导,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可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自主、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有解决此问题的欲望,就会主动发挥能动性,探求问题答案;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去搜集各种资料,开发大脑,互相询问,做出各种推测和实践,从而探究问题的最终解释,最终得出合理结论和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做出各种假设,会时时观察、时时思考,这样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进而不断地质疑、分析,积极思维,提出新问题,积极思维、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摘要】数学是现代计算机科学文化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重要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能力弱。
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可能需要,必须在数学讲授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生能力生活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师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鼓励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风险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男生学生能力相当淡薄,我们必须着重于这个薄弱环节。
从知识的重新认识常识到知识的应用,从知识的应用到整合性知识的综合,在提高全体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一、微积分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应用数学的资产价值在于,它有可能使学生在两个方面得到实际的,即从情境到提出问题和从提出拟定问题到思考问题。
当把信息和提供支持信息的方式结合内部信息起来,把的基础知识与挑战性的概念一起提供给学生时,就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热情。
教学中其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力量,也能够成功地解决目前有实际用途如愿的问题。
而且,这样的教育内容还有利于关注学生态度情感领域的发展,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又能通过感受核物理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主动地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的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自我克服困难一系列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返回生活天地,注重实践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
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逐步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
比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课,在教学中就可从学生体育课上测量跳远问题引出定义,这样肩头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研课题论文报告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研课题论文报告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要对每个学生负责, 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 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已逐渐日趋多样化, 为了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弊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 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 探讨其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激发思维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解决原有的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情境, 为深入学习知识内容提供契机。
教师要学会由常规问题出发,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模式,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2, 底边长为14, 求周长。
一般学生可以很快说出答案。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编问题。
二、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创新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教材内容,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 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场。
案例: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推销员, 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 他们的成绩如下:(百分制)(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 那么从他们的成绩看, 谁将被录取?(2)如果公司认为, 作为推销员, 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 并分别赋予它们6:4的权。
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 看看谁将被录取?在例题中, “权”是以一个比例的形式给出的, 比较第(1)(2)两个问题,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权”对最后结果的影响, 从而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认识。
当学生在求解这一类问题时, 他们就会很有兴趣, 而且很想知道最后的结果, 学生通过对第(2)小问的探究, 创新性的掌握权数存在的形式, 以及在此类生活化实例中哪些是可以看作求加权平均数模型, 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doc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陈省身说过:“数学就是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其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的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认知风格、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及学习动机等。
”理解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理解不可能是靠别人给予的,而只可能是学习者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亲身感悟出来的心得体会。
有些同学课堂上习惯于“以听为主,力争听懂。
”他虽然也有参与,但这种参与所涉及的内容和力度都是很有限的,参与是被动的。
有些同学不满足于听懂,而是积极思考,力争独立解决问题,并在此问题上大胆地提出相关的新问题,这种参与是主动的,积极的,他获得的体验要丰富的多,深刻得多,这样就更有利于他的学习能力发展。
问题引导思考,问题引导理解,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度,常常反映了他理解知识的深度。
在传统数学学习中,学生由于长期进行应试训练,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不愿提”,“不敢提”,“不会提”的现象。
在新课程中就非常注重对问题的设置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提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老师应创设良好的的问题学习环境,不仅要在课内进行,在课外更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形成问题。
以下就高三的一次探究性课例《与抛物线的弦有关的问题的探讨》(二课时)为例提供一些帮助提高学生的提问题意识的做法。
1、设置海问,引出课题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师生互问,学生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个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想就与抛物线的弦有关的问题的进行一些探讨,最一般的情况怎么样,通过什么来研究呢?生:通过曲线方程来探讨,首先设一条直线与一条抛物线的方程,不妨就抛物线y2=2px (p>0)与直线l相交来探讨。
师:如何设直线l方程?生: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较好。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当学生完成问题之后,指出需注意的情况(需分直线斜率存在与不存在讨论)。
用心爱心专心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数学作为初中的关键性学科,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人发言的现象居多.现在的中学生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性,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学习被动,参与意识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例题、习题太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课前预习很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进行课前预习,这节课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才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在课前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动脑去思考,指明预习的方向,使学生对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做好标记.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轴和椭圆上任一点与其两焦点的距离和是相等的?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预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2.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的掌握有赖于总结、归纳.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实验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动手,才能消除光说不练的现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动脑画出自己所知道的四边形.在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后,进行展示、评比.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见解,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而发现问题,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学会怎么去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能过于简单,要有适当的难度.这样的话,学生就不能单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开动脑筋,用不同的办法去解决.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拼图游戏.看谁拼得又好又快,提出的问题新颖.学生分别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和想法,进而引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扮演好欣赏者、评价者、指导者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黄金分割”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在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去讲,如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指出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在学生讲时,教师要认真听,边听边引导,并作出评价.通过学生的大胆参与,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者:赵光华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2期【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中心数学数学课堂培养问题能力著名学者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服从意识观念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上表现较拘谨、不敢提问。
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去自主地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提问。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繁多,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完成课前预设目标,对部分学生的质疑性提问视而不见,学生的观点未能得到及时和有价值的评价,导致学生不愿意提问。
由于学生背景各不相同,每位学生的个体技能存在着差异,其思维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班级且知识基础相近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善于根据已知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而平时不注意进行方法归纳、经验总结、问题归类的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应变技能,思维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中心数学数学课堂培养问题能力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服从意识观念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上表现较拘谨、不敢提问。
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去自主地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提问。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繁多,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完成课前预设目标,对部分学生的质疑性提问视而不见,学生的观点未能得到及时和有价值的评价,导致学生不愿意提问。
由于学生背景各不相同,每位学生的个体技能存在着差异,其思维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班级且知识基础相近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善于根据已知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而平时不注意进行方法归纳、经验总结、问题归类的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应变技能,思维
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
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
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
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方法
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思维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高度放松的氛围中,其思维便会进入一种更高级别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
“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严重抑制作用。
”自古以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思维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应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幽默、愉悦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提问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2. 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
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
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
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
3.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评价
初中学生出于受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制约,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或根本不成立,作为教师,不应忽视,应及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予以激励,激励学生提出存在和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价值或创造力问题的学生。
在教学中应及时进行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并鼓励他以后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
在这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问的兴趣。
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学生均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由生疑到质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从而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