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大法?
①从目的上: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②从内容上:主权在民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政 体,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平等、自由的规定否 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的原则, 则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确保民主共和政体,都体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
1905年 同盟会 1906年 日知会
中小资产阶级及 孙中山、黄兴 其知识分子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 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 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 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1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条件 (二)篡夺经过:
思考: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经过了哪几步?
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 清朝灭亡。
⑵、通电赞成共和,迫使孙中山辞职
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 往北京。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
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 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 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 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3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 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 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 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③从性质上: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一)条件 1、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 (政治、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等) 2、革命阵营的分化: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4、袁世凯的个人因素: 北洋集团的首领; 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 诡计多端 ,采取多种手段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 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0张PPT)

二、革命过程
械起武 库义昌
军起年 占义 领发月 楚动 望,日 台当晚 军夜,
1911 10 10
1911 10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军武 政昌 府成 年
立 湖月 北

黎元洪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 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了。
思考:袁世凯为何能窃夺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 命是一 场失败 的革命
辛亥革 命是一 场成功 的革命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 鄂等地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良)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四川保 路风潮
萍浏醴起义 武昌
第13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 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 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精品课件

3、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 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 “尾巴”、“满奴”。这说明( )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 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 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 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 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 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 广义: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 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学 习 新 课
走 向 共 和
共 和 丰 碑 共 和 之 憾
第一幕
走 向 共 和
1、辛亥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动的?
走向共和
)日,
这次起义利用了四川(
起义成功后,成立了( 推举旧官僚(
)运动的有利时机。

)为都督, )纪年。
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
第二幕
共 和 丰 碑
共和丰碑 • 建立民国 • 颁布宪法
共和丰碑 快速浏览教材,为中华民国成立撰写一篇 新闻稿(要求体现基本史实,字数50-100) 示例: 今日要闻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 京这个有着六朝古都之称的城市又 一次的成为都城,南京城里到处是 飘扬的五色旗,民国的国歌声震撼 了宇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共16张PPT)
标准(二):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阐述当初发动辛亥革命的目
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
然于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一):根据《政治学辞典》的解释:资 产阶级革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动政治民 主化为目标的革命。 成功的: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 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 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 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 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 是没有疑问的。”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 样性质的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概况:
时间:1911年10月 10日
地点: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①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 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 ②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 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组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兴中会 准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同盟会
军事 准备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皖浙起义、广 —— 州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 改号中华民国
各省独立,清政 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 义为什么 会如此迅 速取得成 功?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 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 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 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根据材料4, 说明辛亥革命在 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变 化?
1广91州1年黄4花月岗27起日义,是黄辛兴亥等七革人十命发二之动烈前广士规州墓模起最义大,的即一黄次花起岗义起义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览表
成立时间 1894 1904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1904 1906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份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分析,辛亥革 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 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 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 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 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 38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 38ppt)[优秀课件资料]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壮大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世界上,不 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 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辛亥革命
——酝酿和爆发
辛亥革命
——酝酿


革 命 形
革 命
势之
的酝
出酿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社会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
动本质日益暴露
辛亥革命前,500 多个不平等条
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
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 亿
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
政收入的16 倍。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 成立,首次提出 “振兴中华”
1904 1904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 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 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 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 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 动。”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 辛亥革命 … …
——中共十五大报告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60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60张
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新军将领)为都督, 国号中华民国。 ? 影响:各省响应,宣
布独立(脱立清朝),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武昌起义的背景) 2、武昌起义的成功
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内外政策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内外政策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辛亥革命的失败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Fra bibliotek武昌起义的成功
? 准备:革命团体共进会、文学社长期在湖北 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概况:1911年10月10日爆发,攻占武汉,成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辛亥革命前,500 多个不平等条
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
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 亿
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
政收入的16 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和一
爆、
革发革
命命
形的
势 的 出
酝 酿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
平。第一次是 辛亥革命 … …
——中共十五大报告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含义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 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课件PPT(27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课件PPT(27张)

(4)实践经验:各地武装起义
(5)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爆发
默读课本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1911.10.10武昌首义——三镇光复——军政府成立——全国各 省纷纷独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从武昌首义成功开始,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最终使清王朝的统 治土崩瓦解。你认为这是历史的偶然吗?1911年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下发生的?经过了怎样的酝酿发展过程?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客观上沉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 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 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 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阵地、人物)
材料3:随着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民主革 命团体相继建立起来。这为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3)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表演者:A同学——进步读书人;B同学——蓄长辫子的清朝遗少; C、D两位同学——黄包车夫甲、乙。 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人们议论纷纷。一日上午, 茶馆来了一位读书人和一位蓄着辫子的清朝遗少,把他们拉来的 两位黄包车夫甲和乙在一边候着。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臣民权利义务”共9条。重点是纳税、当兵及遵守法律等义务。 而权利和自由则非常简单,只规定:在法律范围内,所有言论、 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等事,准其自由,臣民非依法规定,不 受逮捕监禁处罚;以及进行诉讼,专受司法机关审判等事项。
3。实质 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
是一场骗局,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⑤ 机关刊物:《民报》
2、性质:近代第 一个统一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 3、意义:标志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新阶段。
二、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1日
领导 : 共进会 文学社
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外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 ②内因: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 机向革命派进攻; ③根本原因;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 袁世凯抱有幻想 ④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步骤:
对清王朝――威逼其清廷退位,1912 年2月宣统退位,清朝结束。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成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1906年 日知会
蔡元培 刘静庵
兴中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同盟 会
1、概况: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革命的高潮(成果)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9张PPT)
发动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9张PPT)
材料一 公元1902年2月12日,大清国皇帝退位诏书: 朕钦奉太 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 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国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 共19张 PPT)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1 第13课
第13课 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 共19张 PPT)
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背景 1.《 辛丑条约 》签订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
合作探究一: 请从背景中分析: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革命的必要性)?
为什么能爆发这样的革命(革命的可能性)?
而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是(革命的偶然性)?
材料: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 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 倍。 《辛丑条约》签订前夕慈禧:“量中国之物力, 给与国之欢心”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偶然性(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19张PPT)
1、爆发1:91武1年昌10月起11义日(,武1昌9成11立.1湖0北.1军0 政)府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汉三镇胜利(10月12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19张PPT)

4、组织: 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5、军事:
一、革命的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1、必要性: 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 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5、军事: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1)革命的功绩:
火眼金睛
1912年元旦
1911年10月10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 子,这天武昌那边出事了,当年11月孙 南京 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 立了。定都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以公元纪年。随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这是一个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中华 民国 纪元
革命 派
1、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 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 的组织系统
平均地权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职位
陆军部长
姓名 基本情况
黄兴 同盟会员情况
立宪派
外交部长 王宠惠 同盟会员
蔡元培 同盟会员
实业部长
交通部长 参谋部长 法制局长 印铸局长
海军部长 黄钟英 旧官僚 内务部长 程德全 旧官僚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秘书长 胡汉民 同盟会员
汤寿潜 立宪派 黄兴 同盟会员 宋教仁 同盟会员 黄复兴 同盟会员 几乎同盟会 员
所有各部次长
第四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共21张PPT)
提示二:从革命史观看:判断成功与失败的 标准是看它是否完成了革命的任务。
材料一:《孙大总统对外宣言》,其中宣称:国 民政府承认清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借的外债 及战争赔款,并负责偿还款项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说,“赶走了一个大皇帝, 便生出无数小皇帝来”。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半封的性质。
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 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
断发
易服
放足
社会习俗:移风易俗
辩论赛 正方:成功VS反方:失败
第二回:救国梦之实践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过程篇
《临时约法》
武昌起义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 统
革命席卷大半个中国
湖北军政府成立
第三回:救国梦之反思
—评价篇
辩论赛
正方:成功VS反方:失败
辩论赛 正方:成功VS反方:失败
提示一: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中国社会近 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近代化:政治民主 化和法制化,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思想科学 化和理性化)
材料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 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 编练新军等。 材料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 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 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经济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吾侪生 在中国,实为幸福。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 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 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历史意义
局限性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的根本任务,未根本上
打击了帝国主义;
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根本局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结合吴兆麟的话分析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说明了什么?
壮大革命声势;革命潜伏着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到11月下旬,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5: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 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 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月8日,孙中山颁_《__中_华__民__国__临_时__约_ 法》 (三)结果 3月10日,袁_世__凯___接替孙中山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10.10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 独立
袁世凯派
南北议和
(帝国主义策划)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发展
前提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来自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 核权心主义
保障
民生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1904年 光复会 1905年 同盟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1906年
日知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中小资产阶级及 孙中山、黄兴 其知识分子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 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总统: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大法?
①从目的上: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②从内容上:主权在民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政 体,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平等、自由的规定否 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的原则, 则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确保民主共和政体,都体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32(国、、经民。促主济(进共上政民和)治族思上想资)逐本渐主深义入发人展心,。2和3、、。未不明能确真正反实帝现。民主共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封建意识观念仍较
(思想文化上)
浓厚。
4、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5、发动群众严重不足。
革除旧风(社会生活上)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 程中的里程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 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 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 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 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 同臻乐利。
——袁世凯
1912年3月 袁世凯和北洋将领在就任宣誓仪式上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 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2清帝退位
袁世凯当选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南北议和
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 方百姓,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 荼毒生灵,糜费巨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 不可收拾之国矣。”
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 国本身,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 遭到严重的危险”,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 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停止目前的冲突。”
有利时机:由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而引发的保路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革命的进程
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 下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 督,以致后来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辛亥革命的影响
列宁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 界意义,它给亚洲带来了解放。革命的民主运动现在又遍 及荷属印度、爪哇以及其他将近4000万人口的荷属殖民地 。”
三、评价:革命的成败
辩一辩
——亮出你的精彩
正方: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方: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论从史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和材料举证!
评价的标准:
是否完成了基本的任务? 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 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 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 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 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 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6: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 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 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7: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 语以代议制 度之善, 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 则皆瞠目而不 解, 叩其故, 则曰: 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 其他。
③从性质上: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倡导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理念。
二、革命的进程 知识小结
辛亥革命大事记
(一)开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湖北军政府,黎_元__洪___为都督。
11月,清政府委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二)高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 总统,__中__华__民__国______成立。
第13课 辛亥革命
必要性 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
可能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和阶级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纲领指导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兴起(组织基础)
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准备)
偶然性
保路运动(有利时机)
沙俄
德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美国
(旧)三民主义 性质、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一)开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 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 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武昌起义总指挥 吴兆麟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
团体:相对于政党来说比较随意,一般只是为了达成某方面 的共识而组织在一起的各界人员。 政党:有纲领、有领袖、有组织
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 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 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