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案教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掌握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等基本知识。

2.解和运用(1)从文本、络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培养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生独立思考和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习,使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教过程导入新课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都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而对。

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

因为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我们应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新课习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挽救其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

主要内容有派遣留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吏治腐败依旧,兼之实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它对当时的政局产生某些重要影响。

新政的重点在军事方面,但编练新式军队却造成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二是革命党人争取了大量士兵。

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二)讲授新知
1.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让学生了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2.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成立中华民国等关键事件,让学生掌握革命的发展脉络。
3.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清朝、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等,使学生认识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的内容,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把握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历史节点。通过分析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认识这场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异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围绕“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展开讨论。
2.小组内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查找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共同探讨话题。
3.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2.设立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史研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知识巩固能力。
2.运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问题导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是一节重要的历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涉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过程、重要人物、革命成果等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点,改进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5.教学内容的全面与深入:以教材为依据,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结果等关键节点,使学生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重要人物和成果,并对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入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的一个方面,如革命过程、重要人物、革命成果等。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一组学生负责探讨辛亥革命的过程,另一组学生负责探讨重要人物,以此类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写出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引入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朝末年的民生困苦、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国家和人民的痛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革命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引入新课:在总结完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后,教师顺势引出辛亥革命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场伟大的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1)武昌起义:介绍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觉醒,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的仁人志士的崇高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练习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2.练习形式:选择题、简答题等。
3.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互动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有哪些?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你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切勿抄袭。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讨论过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内讨论,整理出各自的观点和答案。
3.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四)课堂练习
1.列出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并简要描述其影响。
2.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3.比较辛亥革命与其他国家革命的不同之处,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分析辛亥革命未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辛亥革命的背景有哪些?
b.辛亥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
c.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d.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有哪些影响?
3.主题探讨法:围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局限性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他们从多元视角进行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氛围,增强其对历史事件的共鸣,提高学习兴趣。
5.课后拓展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辛亥革命相关论文或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向家人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家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4.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等,让学生在视觉影像中进一步感受历史氛围,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书籍或文章,以拓宽视野,提高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选择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阐述其影响,不少于500字。
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不少于300字。
4.拓展阅读:《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一文,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4.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和贡献是什么?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设计以下习题:
此外,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首先,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民族危机等。然后,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强调起义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各省响应起义的情况,以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以下知识点:
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
1.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它的导火线是什么?
2.请简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意义。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请列举辛亥革命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贡献。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和重大意义。

- 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包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能够对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识,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 客观评价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2.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角色扮演,如模拟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会议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情境。

3.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学生对辛亥革命中重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辛亥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 月10 日是什么日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 教师讲解:“10 月10 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 背景介绍(10 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图片,如农民生活困苦、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辛亥革命成功与不足的原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等。
2.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3.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填空、判断、简答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4.设计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民主与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辛亥革命时间轴,标注出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要求图文并茂,展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3.分析辛亥革命成功与不足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形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理解辛亥革命先驱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民主进步思想等,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和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论述题: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辛亥革命简报、制作辛亥革命知识卡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各异,大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一、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

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

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

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2.新授(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3.帮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
4.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资料的来源和价值,培养他们独立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使他们对革命的过程和结果有更深刻的认识。
2.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旨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分析革命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社会矛盾、革命过程和历史意义等方面,全面了解辛亥革命,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内容,我将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革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中的关键问题,如革命的目标、动力、阻力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讲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分析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加深等原因。

讲述辛亥革命的经过,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4.内容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强调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讲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包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觉醒,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5.案例分析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如孙中山、黄兴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课堂作业布置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辛亥革命相关图片、视频3.辛亥革命历史资料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情感态度,了解他们对历史的热爱程度。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例如“辛亥革命为什么会成功?”“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评价孙中山等革命领袖的历史贡献?”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基本信息。
2.掌握历史分析方法,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结果。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
2.问题导向,引导探究
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辛亥革命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结果,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理解并尊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客观、公正评价历史的态度。
3.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酝酿与爆发1.革命思想的传播2.革命团体的建立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4.武昌起义二、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2.《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权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功绩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教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生的习积极性,培养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解过程;同时在习中主动参与、会习。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生的心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从《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从此以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发展起,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酝酿与爆发1.革命思想的传播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伯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同旧式的举人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懂得一些自然知识,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比较强烈的爱国心1901年至1905年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那时候,到国外的不少留生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起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翻译出版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书籍,还创办了《国民报》、《游译编》等进步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引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的一段话"在此以前,我还只知道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那一套改良主义的思想;到上海以后,我即开始接触到孙中山、章太炎他们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虽然知而不详,但稍一比较,就觉得革命的道更为充分于是,我对康梁的信仰便一落千丈" 让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然后概括指出: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起2.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初,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生和界同年冬,一些留日生和界建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6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不要性)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多人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的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提高学生对中华民国成立和民主共和观念的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困境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众反抗运动的兴起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社会变革与改革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促进民族觉醒,提高民族自尊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5. 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文化教育的进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和影响。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历史事件。

4. 观看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辛亥革命的电影或纪录片,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辛亥革命》相关章节2. 课件: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3. 视频资源:关于辛亥革命的电影或纪录片4.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论文、图片、资料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成绩:对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背景:介绍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困境。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4.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4.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3.创设虚拟历史场景,如模拟辛亥革命起义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邀请历史专家或亲历者讲述辛亥革命的故事,让学生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历史的真实。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设定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撰写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商技巧。
4.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2.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
2.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解答问题,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辛亥革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5.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3.邀请历史专家或亲历者讲述辛亥革命的故事,让学生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历史的真实。
4.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讨论历史事件、模拟历史场景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理解革命的艰辛与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引起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它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

知识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等。

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关键事件。

分析辛亥革命的基本结果,包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活动,模拟辛亥革命时期的某个重要场景(如武昌起义)。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革命军、清军、平民百姓等),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总结提升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如何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境,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历史图片、朗读历史文献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同时,我还精心设计了多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多个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既包括对辛亥革命基本知识的考察,如时间、地点、领导人等,也包括对辛亥革命背后深层次原因和意义的探讨。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3.学生能够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阐述其历史意义。
4.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相关史实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其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的历史学科知识水平,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提高其历史感知能力。
2.学生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生能够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中,汲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4.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立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勤奋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次重大的革命吗?它叫做辛亥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新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主要过程,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深入讲解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1.过程方面: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教师进行辅导;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形成共识;
(4)案例分析: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5.搜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物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述清晰、观点明确;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遗漏、错误;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外部原因;
(2)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
(1)深入剖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内外部原因,特别是社会矛盾、民族危机等方面的分析;
(2)理解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作用;
2.选择一位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人物,如孙中山、黄兴等,分析其在该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要求结合历史背景,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字数600字左右。
3.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合理、论述充分,字数600字左右。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辛亥革命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展开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辛亥革命相关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提高写作能力。
5.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加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学生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阐述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过程和结论。
4.视频观后感:
-推荐学生观看一部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辛亥革命》、《孙中山》等。
-观看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谈谈自己在观看过程中的感悟和对辛亥革命的新认识。
5.课堂延伸讨论:
-鼓励学生针对辛亥革命中的争议性问题,如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历史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列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分析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将及时给予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历史意义以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同时,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哪个原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辛亥革命过程中,有哪些关键事件和人物?他们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当代中国有哪些启示?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3课于海侠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成立及辛亥革命的意义。

革命者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并成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孙中山辞职、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否定,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宪法的特点。

对内容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对孙中山为什么辞去临时大总统,及当时复杂的形式学生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情境体验分析法、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过程设计]
学活动流程内容教学策略
及手段
详细设计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中山路思考孙中山先生重大的贡献,
以引入本课《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录相
教师:播放录相,并要求学生搜集录相中的重要信息。

学生:观看录相,并在录相中搜集重要的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呈现:
1.武昌首义1911.10.10
2.湖北军政府成立
3.十几省宣布独立
教师概括,这正是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的重大事件。

以“你认为武昌首义的成功以及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清王朝的土崩瓦解是历史的偶然吗?”这一问题转
入到关于清末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及酝酿发展情况的学
习内容。

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从清政府的统治、革
清末资产
阶级革命的背景及革命的酝酿发展教师语言
表达;
学生讨论,
发表看法。

命党人力量发展、保路运动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概括。

用“清政府越来越孤立”来概括背景所呈现的内容,即:
1.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用“革命党人不断斗争”来概括革命酝酿发展的三个
方面的内容,即:
1.组织:
1)兴中会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思想:1)宗旨:十六字
2)论战,促进宣传
3.实践:各地武装起义
用“导火线”来概括保路运动在这次革命中的作用。

以上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习了这些基础知识,并学会运
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偶然和必然性所在。

同上文字和图
片资料;
学生阅读
体验教师:呈现秋瑾的头像及其爱国诗歌,渲染秋瑾就义场景;呈现林觉民头像以及其《与妻书》节选的一段文字。

学生:阅读《与妻书》选文,感受革命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敢为天下先,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勇于牺牲生命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

辛亥革命
的成果1.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3.帝制结束1912.2.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图片:孙中
山头像、五
色旗,各地
庆祝中华
民国成立
的场景;
课本材料;
小组讨论
交流
1.以图片简要讲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概况。

2.从革命者的理想入手,思考新的政权的性质,以此引
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的有关内容。

指导学生并简要分析课本正文以及小字文中所反映的
《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以认识其性质和意义。

3.简要回顾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帝制终结。

接着以“在1912,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如果是你,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吗?为什
么?”引入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夺取权力的原因。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注意①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从
客观形势、袁世凯、革命党人以及孙中山自己等方面进
行思考。

②引导中注意拓展思路,发现学生创新观点,
合理的予以充分肯定,不合理的给予引导。

③教学生要
史论结合。

这样处理的意图,通过这个转变合理性的分析,让学
生了解当时的复杂的形势,另一方面也了解孙中山先生
的维护共和,不居功自敖,一切以革命需要出发的伟大
精神以及丰富的个性。

(不简单地用“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教条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学生思考
评价
以“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啦?”这个问题进行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探究。

落脚点之一,是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之二是认识评价资产阶级结果的几个标准,并形成评价历史
事件一般的方法的认识,注意史论结合。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升华;
投影地图;1.小结:归纳知识结构。

可联系前面义和团运动,看到中国各个阶层都在为解救中国的危机进行着革命,与义和团等以前的斗争相比,辛亥革命更能反映时代的潮流,并突破了忠君就是爱国的藩篱,在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任务非一次革命可以解决,要经过几代人不懈的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

2.作业:寻找汕头市还有哪些地方的名称与辛亥革命或孙中山有关。

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命名?
[附:教学要点及板书要点]
革命背景
1.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酝酿发展
1.组织:1)兴中会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2)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思想:1)宗旨:十六字
2)论战,促进宣传
3.实践:各地武装起义
高潮
1.武昌首义1911.10.10
2.湖北军政府成立
3.十几省宣布独立
成果意义
1.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2.清王朝灭亡,帝制结束1912.2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3——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4.意义:推翻建立观念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