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综述——资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
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国内外在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重要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了解该领域的参考资料。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研究现状,对过去的研究进行综述是必不可少的。
国内外在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规划。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国内外在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探讨,深入分析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成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
1.3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1. 部分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 部分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3. 部分三:发展趋势分析 4. 部分四:未来研究方向 5. 结论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国内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我们将回顾过去几年的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项目中,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了某种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制备这种物质,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其性能。
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为该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项目二这个项目探索了某个领域的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新的规律和趋势。
这项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3 项目三该项目是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研究者在国内某个领域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逐步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这一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3.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国外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深度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100字

深度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只有较少学者对深度教学进行了研究,他们大多数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了深度学习,进而探讨了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所以在这简单叙述一下国外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
2000年,学者Entwistle 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且分别对应三种学习层次;其中,机械练习对应着浅层学习,意义学习对应着深层学习,成就驱动对应着策略学习;而且,其通过调查和访谈的基础,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出在教学中要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新旧认知冲突与联系、学生的反思评价过程在实践中完成等(Entwistle.N,2000)。
国外对于深度教学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是应对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年,学者Mehdi DavariTorshiz 和MostafaBahraman 研究了关于同伴对深度教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伙伴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两位学者强调了合作学习对深度教学的重要性。
(Mehdi DavariTorshizi,2019)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深度教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深度学习到应对深度学习策略——深度教学的研究阶段。
但是关于深度教学与地理学业成就的相关性分析并没有过学者进行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有学者专门研究了中学地理深度教学的概念,焦孟娟、荆延德认为中学地理深度教学以地理核心内容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整合地理知识,完善深度探究的教学主题,通过精心设计情境问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地理知识,树立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10]。
冯虎、刘丹强调中学地理深度教学是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情境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科学探索、体验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地理创造深刻情感体验的教学[11]。
国内外国家公园研究综述

要点二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管 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制度,明 确责任主体和任务,加强协调和管理 力度。
要点三
提高社会认知和重视 程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国家公园 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5
国家公园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国家公园未来发展趋势
01
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02
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 家公园的保护力度将持续加强,以保 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资金缺口较大
国家公园保护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当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政府和社会各 界的支持。
宣传教育不足
当前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识和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
THANK YOU.
3
探讨国家公园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研究范围和限制
01
主要针对国内外国家公园的文献研究
02
文献来源包括学术期刊、报纸、政府文件等
研究范围限定在国家公园的定义、分类、管理、保护和可持续
03
发展等方面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公园相关文献的梳 理和评价,了解研究现状和进展
通过对不同国家公园的比较和分析,总结 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 展提供参考
的技术人员和科学的方法,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相对匮乏。
社会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民众对国家公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国家公园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要点一
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 力度
制定严格的旅游管理规定和监管措施 ,规范旅游者行为,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对于提高农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土地流转的内涵、特点及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土地流转的动因、影响因素、流转模式、流转效果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本文将揭示国内外研究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提供有益的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内土地流转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在土地流转的动因、模式、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在土地流转的动因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需求是推动土地流转的主要力量。
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等因素也对土地流转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土地流转模式方面,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了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股份合作制流转以及土地信托流转等模式。
学者们对各类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土地流转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同时,土地流转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教学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教学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140365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6.png)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同类相关问题的研究1. 问题一:他人研究成果的罗列——承担他人研究成果的“宣传员”。
例如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人们思维活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它不仅与感性认识互相联系着,而且与语言互相联系着,即思维的概括必需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数学思维也不例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这就使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掌握数学语言,建构数学思维的过程,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各门学科中最为抽象、最为概括的学科。
由于数学既是演绎科学,又是归纳科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验科学,数学思维具有“实验、猜测、想象、直觉、灵感”等特点,因此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难度较其它学科更大。
教学实践也表明,虽然经过许多努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数学学科的特征以外,还与他们掌握数学语言的水平息息相关。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的特点及掌握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
同时,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
丰富学生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对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例如2:一个国家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国力,必须要提高国民素质。
社会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现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
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小微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经济转型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研究)1、 国内研究概况国内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重视主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1、关于从银行角度来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李雪梅(2010)在文章《金融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认为小企业与银行合作融资业务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 进一步发展。
作为银行业,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创新,使我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得到改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银行业而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林波(2010)和王国才(2010)分别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为载体,阐述了两家银行先行开展小微企业所取得的成绩。
而周斌(2012)在《民生银行——谈小微企业融资之道》中指出民生银行在全国有400多个网点,小微企业融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它现在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将把小微企业变成零售部门。
宋萌萌(2011)在论文《小微企业融资之银行策略研究》中指出,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原因:第一,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较高;第二,按照服务大企业的传统模式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人工成本太高;第三,由于监管机构对于与农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状况有严格要求,银行往往担心会因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高不良率而被问责。
彭凯和向宇(2006)提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在我国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有优势也有困难,这些困难除了观念上的、风险上的制约,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难以控制。
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 关于从小微企业本身角度的研究龙永图(2012)在“首届中国创业家联盟论坛举行小微企业‘抱团取暖’”上指出,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骨架,草根企业,小微企业才真正是中国经济的血和肉,它们承担着解决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重任。
凌宁(2012)在中国科学报《小微企业脱困如何标本兼治》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表述现在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综述)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综述)1. 银杏及其外种皮的基本概述银杏(Ginkgo biloba.)被称为“活化石”,是地球现存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
我国银杏资源相当丰富,是世界银杏的分布中心,银杏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1]。
目前,银杏种植已普及到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江苏的“三泰”(泰兴、泰州、泰县),广西的灵川、兴安,湖北的孝感、随州,山东的郯城分布最广泛。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
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
叶形古雅,寿命绵长。
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
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
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
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
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品味甘美,略带苦涩,营养丰富,医、食俱佳,为上等干果,也作药膳或入药。
银杏的叶子、种皮和树根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
其药用作用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己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认为银杏“生食引疗解酒,熟食益人”。
“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
生食降痰,俏毒杀虫”。
“嚼浆涂鼻面手足,去能疤脐期破皱,及疥癣疮匿阴虱”等。
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记载银杏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
近些年,国内外医药领域、化学领域等诸多领域的科学家、学者对银杏叶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EGB)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和内酯类物质。
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作用和拮抗PAF特异性受体作用。
药理分析及临床试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硬化、脑功能减退、老年性痴呆、老年性记忆减退、衰老等与心脑血管循环有关的疾病都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国内外研究综述怎么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怎么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整理和总结,以便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现状。
下面是关于如何写700字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的一些建议:
首先,确定研究主题并搜集相关文献。
选择一个有限的领域或课题,并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
其次,对选取的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
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分成几个类别,以便更好地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对每个类别的文献进行概述。
对每篇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提取重要信息,并写出每篇文献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接下来,将不同类别的文献进行比较和综合。
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异同点,看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和归纳。
然后,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综述文章的结尾部分,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突破口,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最后,进行论述总结。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讨论,对整个综述进行总结,概括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现状。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以确保文章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同时,也可参考其他研究综述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信度。
综述文章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和要求进行调整,但一般来说,700字的综述篇幅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对文献进行精选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关键性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内容的完整和准确。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了解某一主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和综合,可以系统梳理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指导研究方向和选择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的重要性•对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能够全面了解某一领域或主题的研究进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观点或思路;•有助于研究者系统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的方法1.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首先要明确综述的研究主题和范围,确定关注的问题和目标。
2.检索文献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检索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获取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3.筛选文献: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去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
4.阅读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献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归纳总结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5.撰写综述文章: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撰写综述文章,包括介绍研究背景、总结文献综述、分析研究现状、指出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6.反复修改:在撰写完成后,对综述文章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确保表达准确清晰,逻辑严谨。
注意事项•在综述文章中,要避免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罗列,应该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以体现对研究现状的理解和思考。
•应确保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遵循学术规范,注明文献来源,引用格式应符合学术要求。
•在文献综述中,应注意客观性和中立性,不应引入个人主观看法,而应尽量客观和全面地呈现研究现状。
结语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和启示。
人与岗位匹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人与岗位匹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岗位匹配不仅关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更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整体效能和长远发展。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理论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人与岗位匹配的基本概念,明确了匹配的内涵和维度,包括技能匹配、性格匹配、价值观匹配等。
随后,文章将回顾国内外学者在人与岗位匹配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探讨影响人与岗位匹配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比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分析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与岗位匹配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人与岗位匹配的内在机制和实践应用,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还将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人与岗位匹配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共同推动人与岗位匹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历史悠久,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对国外关于人与岗位匹配研究的主要综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岗位匹配的重要领域。
在心理学中,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提出,个体的性格特质与职业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会影响个体的职业满意度和绩效。
例如,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就强调了个人兴趣与职业环境之间的匹配。
心理学家还研究了认知能力、情感状态等因素与岗位的匹配关系,发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
社会学对人与岗位匹配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例如,社会资本理论提出,个体的社交网络和社会关系会对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学还研究了性别、种族、文化等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3300字》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国外的农村与中国的农村相比,在管理形式与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国外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国外的村级财务管理研究模式主要是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
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位于罗奇代尔镇,是全球范围内成立最早的合作社。
从此事之后,国外就陆续开始深入研究与推进村级财务管理中涉及村级账目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例如:Eugene C(1986)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研究表明,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应与城市发展资金相结合,与美国农村金融管理惯例相一致,重点应放在审查账目上。
Sibert Anne(1992)根据当前在共同货币区公共财政的实施情况,认为欧盟国家应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并决定将审查融资和建设融资相结合,这是防止腐败的最好方法。
19世纪中期,国际合作联盟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100周年纪念大会,建立了享誉世界的“合作社七项原则”,将其所有成员定义为“股东”和“客户”。
20世纪末,美国产生了规范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新一代合作社”。
1970年,韩国的“新村运动”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
日本的“造村运动”则强调农村的自我发展和农村改善,实行了自我监督的农民管理模式,并且增加了农民的参与度。
印度的“农村奶业合作社”则是在乡村选举中产生合作社社员,各成员在行使权力时保持独立。
英国研究员Ben Brown(2003)认为,建立合作社是农村地区财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合作社成员参加合作社的日常管理,按照规范、科学和民主的原则管理合作社的财务。
泰国学家Danture Wickramasinghe(2007)提出,应当指导村民以主人公的态度进行村级管理,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村级事务,政府应该下放权力,在村庄内建立许多行政机构,以实现村民自治的真正目标;日本学家Aoki Masahiko(2010)主张应该要让村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村级管理工作中来,树立主人翁精神。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步骤:1. 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 根据对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 根据选题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收集与分析。
4. 进行论文的初稿撰写。
方法及步骤:1. 文献阅读法2. 分类统计法3. 对不同观点加以探讨4. 撰写论文四、研究工作进度:查阅相关资料与文摘确定研究方向撰写开题报告开始正文的写作(草稿)完成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写作方法如何选择问题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含蓄,笑而不答。
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
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
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
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
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
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
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
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了其要素和特点。
然后总结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和框架的应用情况。
接着讨论了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
从研究的启示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
整体而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相关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框架、热点问题、启示、展望。
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业务目标而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过程。
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组织达到高效、经济、有效、合规的运营目标。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和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资料。
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文献,我们将探讨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特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方法和框架以及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资产的保护。
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审慎、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资产损失和盗窃的风险,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
国内外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国内最早的研究是华中理工大学(现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CIMS—供应链课题组1997年的一次调查,得出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的标准是产品质量;其次价格、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1。
之后在1988年,湛述勇和陈荣秋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其他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揭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中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现状,并对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分析[]2。
在2000年,马新安在众多的供应商评价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把供应商的选择分为四个阶段:粗筛选、细筛选、精炼和确认、跟踪评价[]3。
徐晋和纂振法在2003年通过对影响供应商信息等级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整合,设计出一个由包括供应商的企业素质、管理创新能力、财务质量、R&D能力、发展前景5个一级指标以及与之相关的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所构[]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4年,王旭平和陈傲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环境,分析了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稳定合作的因素,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信息技术和供应商信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5。
近几年,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理念、新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2010年,钱碧波等人提出了适用于敏捷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6。
而现在供应链的研究成为了许多公司的重点,在2011年,曹秀英等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7。
众所周知国外最早的研究是在1966年,Dickson通过对采购经理和采购代理的调查整理出23条供应商选择准则,并进行了重要性排序。
Dickson将各种因素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非常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稍微重要等,他认为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供应商评价准则[]8。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在碳排放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文章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对碳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包括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减排政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为全球碳排放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碳排放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对于碳排放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从不同角度对碳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碳排放的减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例如,利用能源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和预测。
一些研究还采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了碳排放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一是碳排放量的核算与评估。
国内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评估,为我国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还针对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二是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制。
国内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碳排放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是碳排放减排政策与措施。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碳排放减排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同时,还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国内外绘本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绘本的研究综述1.国外关于绘本的研究在国外,关于阅读与绘本有大量的研究,教育家们在关于早期阅读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儿童作家Poirot.fox(2001)曾经指出过,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带给孩子时,你便带给了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变成为一个启发者[1][33]。
同时人们也研究发现了绘本阅读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1)绘本对语言发展的作用的研究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也是普遍认同的绘本阅读的最大价值。
W ells (1985) 研究发现,一个2 岁幼儿的言语有50% 发生在图画书阅读中[2][34]。
Niew 和B runer (1978)在对一对母子进行持续10 个月的观察研究中发现,母亲在和幼儿共同阅读图画书时会出现较多的标识命名物体行为(Labeling object),并且她还会很注意为幼儿所作的命名提供结果性的反馈,而这无疑会帮助幼儿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日常使用词汇和语言[3][35]。
Snow 和Goldfield, 以及Moerk 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成人) 试图通过图画书阅读活动来教幼儿学习语言,而且采取种种手段,如提问、提供反馈等手段以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发展。
绘本阅读对儿童的语言阅读能力也有帮助[4][36]。
Gibson (1989) 将儿童的阅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萌发的读者(emergent reader) , (2) 早期的读者(Early reader) , (3) 流畅的读者(fluent reader) , 并指出“图画书在发展儿童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图画书是儿童通向流畅的,独立地阅读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5][37](2)绘本对幼儿心理指导和治疗作用的研究绘本对于幼儿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也有着特殊的功用,Wendy(2006)的研究表明:受到家庭虐待的幼儿通过阅读绘本能够和书中人物形象、场景、以及主题产生共鸣,它能鼓励孩子探究自己的感情和所处的状况,通过参照绘本中人物所受待遇知道自己身上正发生什么、谁应该为这些行为负责等,这能使这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孩子们明白他们所遭到的虐待并不是他们犯错所致[6][38]。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综述摘要: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的新形势下,各国为都在努力探索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与途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笔者分别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机制;绩效评价Abstract: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losely linked to the new situation, all countries are explor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virtuous circle,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is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Key words: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model;Transformation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一、引言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80%,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了5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研究综述不相关:Demsetz(1983)提出管理层持有激励股权是内生变量,依赖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是一种反映市场影响的长期演化结果,对公司绩效不存在影响。
Demsetz认为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竞争性选择的内生结果,各种成本利益的综合造就了平衡的股权结构。
因此,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系统的相关关系。
Loderer和Martin(1997)假定管理层持有激励股权影响公司绩效的同时,公司绩效也对管理层持有激励股权产生影响,使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管理层持有激励股权与公司绩效关系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管理层持有激励股权对公司绩效的微弱的影响也消失了。
Demetz和Villalonga(2001)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持激励股权比例为所有权结构指标,再次证实了股权结构是一个内生变量,与公司绩效无关。
Demsetz(1983)认为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竞争性选择的内生结果,各种成本利益的综合造就了平衡的股权结构。
因此,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系统的相关关系。
Demsetz 和Lehn(1985)以1980 年美国511 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各种股权集中度进行回归,发现管理层股权与公司绩效(用会计利润率衡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从而提供了和Demsetz(1983)观点相一致的经验证据。
Himmelberg 等(1999)拓展了Demsetz 和Lehn(1985)的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以控制各种可能无法观察的异质性(如股东监督管理者的能力、无形资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运用二次方程和分阶段线性方程来预测公司绩效,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不显著影响公司绩效。
Holderness 等(1999)沿袭了Demsetz 和Lehn(1985)的研究思路,证实了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内生性,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规模、公司绩效的波动程度及其平方、法律约束程度、负债成反比。
Demetz 和Villalonga(2001)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为所有权结构指标,再次证实了股权结构是一个内生变量与公司绩效无关。
Demsetz(1983)认为管理层持股是内生变量,依赖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例如行业、投资机会、成长性、经营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等,是一种反映市场影响的长期演化结果,对公司绩效不存在影响。
正面影响:Han , Lee and Suk(1999)以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七个国家的两千多家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并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的绩效指标,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持股对企业的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Jensen和Meckling(1 976)最早提出了“利益汇聚假说",他们的研究表明,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管理层持股比例会通过影响股权的所有制结构来影响管理者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用于监督管理层偏离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会减少,从这一点说,股权激励可以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即管理层持股会使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Hall和Jeffrey Liebman②(1998)重点研究了管理人员薪酬和股东财富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发现:对于经理人而言,比起他们获得的工资和奖金对公司价值的作用,他们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和股票期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多。
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利益汇聚假说”。
Hanson与Song@(2002)贝JJ指出管理层持有激励股权有减少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的作用,从而增加公司价值。
负相关与Jensen和Me Ckling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反,Fama和Jensen(1983)提出了“防御假说”,认为如果经理人持股水平过高,会让他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变得非常牢固,他们如果有足够的投票权和影响力可以达到与其他股东抗衡的程度,就够做出非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Core、Guay和Larcker(2001)的研究也认为,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监督较强的公司中对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的不多,但往往这些公司的业绩比较好。
Ohad Kadany和Jun Yang(2006)的研究发现,在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太高就会就会出现管理层通过财务报表造假等内部交易的方式来影响公司的股价。
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Fama和Jensen(1983)4提出“管理者防御假说"(management entrenchment),该假说也被国内学者称为“掘壕自守假说":如果管理者拥有的所有权增加,他就有更大的权力来控制企业,受外界约束的程度也随之减弱,则他会更多地去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而且管理层持有的股份越多,企业被购并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使得控制权市场对管理层的约束力度减弱。
如果管理者拥有的所有权增加,市场(经理市场、公司股权市场)对管理者的约束力下降,此时管理者在公司中的地位会非常牢固,他就有更大的权力来控制企业,从而他就会更多地去追求自身利益而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而且管理者持有的股份越多,企业被购并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就使得控制权市场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度减弱。
DeAngelo(1986),Shivdasani(1993)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确实会产生“管理者防御”,从而减少公司价值。
国外研究综述Ohad Kadany和Jun Yang(2006)的研究发现,在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太高就会就会出现管理层通过财务报表造假等内部交易的方式来影响公司的股价。
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Core、Guay和Larcker(2001)的研究也认为,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监督较强的公司中对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的不多,但往往这些公司的业绩比较好。
Morck(1988)的研究结果认为:管理层持有股份不会提升公司效益。
理由是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升,他们会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而谋取私利,结果便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
Boyo,B.K (1994)研究提出董事会对企业的控制程度越高,经理层控制企业的程度越低,则总经理的报酬水平越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不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实施效应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看法,而且其研究也主要是针对管理层持股和企业经营绩效是否相关的问题上。
1.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王战强(1997)利用1997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和公司业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997年底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平均拥有公司股权0.0488%,二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0052,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
魏刚(2000)对816家上市公司在1998年年报公布的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情况与以资产收益率为代表的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他认为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没有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仅是一种福利制度安排;高层经理人员持股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也不存在“区间效应"。
魏刚(2000)以1999年813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个回归模型对经营绩效与年度薪酬、经营绩效与管理人员持股数、年度薪酬与经营绩效、企业规模、管理人员持股、以及行业的分布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明显不足,报酬结构单一,使得无法产生有效激励,导致高级管理人员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不相关。
李增泉(2000)对1998年度所有上市公司绩效与薪酬、持股的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是李对公司持股比例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尽管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在前69位公司的经理人员持股比例和69家亏损公司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几乎没有差别,但持股比例排在前161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却明显高于持股比例为0的161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和。
因此,李认为当经理人员的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股票激励的影响还是显著的。
李增泉(2000)选取1999年799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数据作为样本,研究了我国高级经理人的年度薪酬情况和持股情况。
研究表明,较低的持股比例不足以对经理人员产生激励作用,而高比例的持股激励对其影响显著;经理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公司绩效不相关,且公司规模对经理人员的年度薪酬及持股比例没有显著影响。
袁国良、王怀芳、刘明(2000)以公司管理层(指董事、监事、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ROE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得出,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之间基本不相关,而且即使非国家控股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多少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也非常低。
陈湘永等(2000)发现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EPS,ROE)之间基本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高明华(2001)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EPS,ROE)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检验,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基本上不相关。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0)的研究报告指出,董事长及董事会秘书持股市值与各业绩指标呈微弱的正相关,总经理持股市值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2.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于东智(2003)发现董事持股比例之和、董事人均持股比例都未与企业绩效(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曲线关系,而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刘国亮,王加胜(2000)通过对经理人员持股比例、职工持股比例与公司ROA、ROE、EPS的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公司经营绩效与经理人员的持股份额正相关。
许承明、濮卫东(2003)用托宾Q和ROA来衡量公司的表现,发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持股与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张晖明、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企业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和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表现的企业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湛新民、刘善敏(2003)对2001年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报酬激励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有显著性弱相关关系。
吴淑琨(2002)认为股权集中度、内部控股比例与公司绩效(ROA)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实证研究分析居多,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措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影响。
我国对股权激励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发展还较不成熟。
目前,我国对股权激励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该措施与企业业绩有无相关关系上。
董灵姗(2009) 以光明、蒙牛两大乳业公司为背景,分析这两家公司同时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各自的经营状况分别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在光明的失败、蒙牛的成功过程中发现,股权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提升,但是不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