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手机字帖-宋苏轼行书《前赤壁赋》
手机字帖-宋苏轼行书《前赤壁赋》墨迹手机字帖-宋苏轼行书《前赤壁赋》-适合手机欣赏临摹书法字帖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
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苏轼行楷书法长卷欣赏《前赤壁赋》纸本,23.9X2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书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賦》,自识:“去岁作此赋”,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
书卷前有缺行。
《前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遊览黃州城外赤鼻矶,遙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
同年十月重遊,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賦》,兩文传涌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
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前赤壁赋》全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行书作品《渡海帖》的赏析
苏轼行书作品《渡海帖》的赏析
苏轼(1037-1101)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
的行书作品以豪放、奔放、潇洒见长,被誉为“苏子狂草”。
其中,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渡海帖》。
《渡海帖》是苏轼在海上旅行时所作的一幅行书作品,其内容
表现了苏轼在海上的壮阔场景和豪情。
整幅作品以“渡海”为主题,以潇洒奔放的笔法勾勒出了波涛汹涌的海面和狂风大作的景象,表
现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渡海帖》中,苏轼运用了横平竖直的笔势,将海浪、风云、船帆等元素生动地表现出来,整体气势磅礴,富有激情和力量感。
他的笔墨自由奔放,线条流畅有力,表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
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
此外,苏轼在《渡海帖》中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法,如断笔、
挥洒、点画等,使得整幅作品更富有变化和张力。
他的用笔轻重得当,虚实相间,使得作品在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都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
总的来说,《渡海帖》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的豪情壮志和艺术境界。
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以自由奔放的笔墨表现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狂放不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幅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价值,更是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魅力。
苏轼传世书法墨宝31幅!
苏轼传世书法墨宝31幅!
苏轼像
苏轼《次辩才韵诗帖》
苏轼《覆盆帖》
苏轼《游虎跑泉诗帖》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苏轼《宝月帖》
苏轼《北游帖》
苏轼《春中帖》
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
苏轼《东武帖》
苏轼《渡海帖》
苏轼《归安丘园帖》
苏轼《归院帖》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获见帖》
苏轼《近人帖》
苏轼《京酒帖》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轼《令子帖》
苏轼《屏事帖》
苏轼《人来得书帖》
苏轼《书林逋诗后》
苏轼《廷平郭君帖》
苏轼《潇湘竹石图》
苏轼《邂逅帖》
苏轼《新岁展庆帖》
苏轼《阳羡帖》
苏轼《一夜帖》
苏轼《职事帖》
苏轼《治平帖》
苏轼《致南圭使君帖》苏轼《尊丈帖》。
苏东坡书法精品(高清42幅)
苏东坡书法精品(高清42幅)苏轼画像丨李公麟(传)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东坡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他是一代文豪,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代书法巨擘。
宋代书法成就最高者,公认的“苏黄米蔡”四家,东坡位居四家之首。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
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
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
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治平二年(1065)三十岁任京城汴梁。
五月,丧妻王弗。
「宝月帖」纸本行书| 23.2×1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熙宁二年(1069)三十四岁王安石新法。
「治平帖」纸本行书| 29.2×45.2cm 故宫博物院藏熙宁四年(1071)三十六岁上书神宗论政,四月通判杭州。
经典法帖宋·苏轼《归安园丘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苏轼《归安园丘帖》(高清版)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眉州市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宋人尚意。
苏轼的书法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书法创作上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注重对内在精神的追求,追求“我书意造本无法”,擅长写行书、楷书,创作风格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其中《寒食帖》,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三行书”,最具代表性。
作品欣赏
这是苏东坡写给宫使正议子厚的一封信。
这封信里的子厚,大名叫章惇,是苏轼的多年好友,子厚是章惇的字。
▲ 宋·苏轼《归安园丘帖》
(25.6cm*31.1cm)
轼启。
前日少致区区,重烦
诲答,且审
台侯康胜,感慰兼及。
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
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
但恐
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无缘
一见,少道宿昔为恨。
人还,布
谢不宣。
轼顿首再拜
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
十二月廿九日。
用笔率真自然,字体舒展,大小随意,和谐相生,有着苏氏风格的雍容气度,书写畅达,感情饱满,一气呵成,挥洒自如。
行行字数不等, 字字独立, 笔断意连, 具有浓郁的书卷之气。
结体肥厚而不臃肿, 墨色稳重, 观之如浴春风。
苏适墨宝得失记
卷首语出版人苏适墨宝得失记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振奋人心的号召:“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许多新闻文化圈的朋友纷纷发微信击掌欢呼,感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文化文艺工作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欣逢盛世,不辱使命。
时尚北京杂志与文化艺术界有广泛密切的交往,报道了大量的知名人物,自然有共鸣。
说到文化名人,我想起了著名书法家苏适。
苏适年过八旬,是当代在世的屈指可数的几位著名书法家,据说现今已然封笔。
苏适多年临摹追寻王羲之、赵孟、董其昌等古代书法大家的神韵,书法风格秀美飘逸,端庄大气令人赏心悦目,深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喜爱。
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我曾与苏适老师有过一段交往,学到了不少书法文化历史和临池挥墨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
那时,我在北京纺织局办公室做秘书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对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受迫害的广大干部以及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
一天,局党委书记李昭同志把我叫到办公室,交代让我了解查明棉纺公司一位姓苏的干部来访反映自己右派平反的问题。
后来依据事实和政策为苏同志平了反。
在此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苏同志的弟弟苏适。
苏适原本是北京一机床厂宣传部的干部,鉴于书法的才气和名气当选北京书法家协会的秘书长。
我从小喜欢书法,在八一学校上小学时有书法课,每每用印有红方格的本子练毛笔大字,格外兴奋认真,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那个时代古代经典的柳公权、颜真卿的正楷字体帖就是临摹的范本。
结识苏适老师后,有空就到珠市口附近苏适家登门求教。
室雅何须大。
苏适家不大,进门摆放着一张大条案,宣纸平铺,墨香扑鼻,满屋书香气。
他每天临池挥毫,几十年从不间断。
就像如今许多人健身每天必走一万步一样。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我和书法家苏适的故事
我和书法家苏适的故事苏适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草书、篆书见长。
他身材瘦削,神情安详,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
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很谦虚,面对我这个小小的翻译,始终保持着和蔼友善的态度。
一路上,苏适沉浸在参观的乐趣中,不时停下脚步品评一下古城墙上雕刻的文字,赞叹这里的雕刻工艺和细节处理。
我接过来和他解释,他听明白了便点点头;不明白的,他也不吝言语询问。
在一家古玩店里,苏适看到了一幅旧画。
他细看了一会儿,摩挲着画面上的墨汁,凝神俯身,开始草书对联。
他的笔墨之间,流露出一股磅礴的气势,即便我没有读懂,也能感觉到他写下的字句,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
那是我第一次见证苏适的书法艺术,我也终于明白了书法之美的魅力所在。
苏适的笔画看似奇妙莫测,但又非常自然,他的作品散发出一种无限的韵味。
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我邀请苏适到我的小家玩。
他很开心地来了,带着一个装有毛笔和纸张的小包,真正表现了一位书法家的作风。
当晚,苏适教我怎样正确地持笔、摆姿势和练字,他的一番建设性的指导使我感觉到书法并非高深莫测的技艺,而是平易近人的事物。
在他的带领下,我的字迹也慢慢地变得有了灵动,在掌控着自己的笔画后,我终于发现了书法的魔力。
苏适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个谦逊的人。
他从不以卓越的才华来炫耀自己,而是深入品味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把握其中的思想和感情,从而神来之笔地创造出他的作品。
我和苏适书法家的故事虽然只是短暂的相遇,但这段经历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书法之美、文化之力。
苏适让我看到了书法的重要性和价值,启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情,让我认识到书法之美不仅仅是线条和笔画,更是对世界的一种启示。
我们的相遇短暂,但苏适的艺术和人格魅力将永存于我的心中。
感谢这次邂逅,让我领略了文化之美的另一面。
苏轼行书书法字帖_苏轼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苏轼行书书法字帖_苏轼行书书法作品欣赏苏轼书法取法王羲之、李北海、颜真卿、杨凝式等人。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苏轼行书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苏轼行书书法字帖欣赏本朝善书第一者——苏轼苏轼书法取法王羲之、李北海、颜真卿、杨凝式等人。
黄庭坚《山谷题跋》:“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
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书善则善矣,然千年来学习苏轼书法少有登堂入室者。
正如清代书画家钱泳所说:“余年过五十余,无有进境亦不能成家,拟以苏书终其身孰知写未三四年,毛疵百出旋复去之。
乃知坡公之书未易学也。
”因此,他甚至认为:“四家皆不可学,学之辄有病。
苏黄米三家尤不可学,学之不可医也。
”其观点似有偏颇,但苏轼书法确实难学。
苏轼天资聪颖,随手写去修短合度,他说:“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他的书法“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得晋之韵、唐之法,并开创宋之意,其玄妙自不可言,故难以企及。
学习苏轼书法我认为有几个门槛是很重要的。
一、苏轼书法,信笔处最难感悟众所周知,书法和其他任何艺术一样,都是有法度可循的。
可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但不可以没有法度的信笔挥洒。
而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论用笔》里说:“东坡书笔俱重落,米襄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
”东坡的信笔处,是法度之外而又情理之中,是“我书意造”,是“无意于佳。
”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
书法尚意,苏轼滋味犹浓。
然韵可追,法可循,意不可学。
“意”是书者当时的情思勃发,是真性情跃然纸上。
如果学习者除了追求形似神似外,还要把字里行间的“意”写出来,那只有一个路径: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身临其境、心手两忘,“无我”地去临习。
字里行间,见情见性,就算临习到家了。
例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我们需要了解它是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和政治上的失意,让他感到落寞无比,于是在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写下了这两首五言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宋)苏轼行书欣赏《归安丘园帖》
(宋)苏轼行书欣赏《归安丘园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书法行书欣赏《归安丘园帖》,图片像素:2300*197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轼启。
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及。
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
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
人还,布谢不宣。
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
十二月廿七日。
关于蝉的书法作品
关于蝉的书法作品
关于蝉的书法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1.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 欧阳中石的《蝉》:该作品的风格圆润,结字大方,墨迹厚实。
3. 沈鹏的《蝉》:该作品墨色丰富,略显干燥。
4. 苏士澍的《蝉》:飘逸灵动,美观不足。
5. 孙晓云的《蝉》:两个版本,笔力雄健,气象开阔。
6. 张旭光的《蝉》:潇洒灵动,讲的是味道。
7. 刘艺的《蝉》:作品拙而生趣。
8. 苏适的《蝉》:瘦劲峭拔,结字大方。
9. 钱玉清的《蝉》:墨色、字的大小,章法安排都挺好。
10. 崔寒柏的《蝉》:参差错落,古朴稚拙。
11. 胡秋萍的《蝉》:气势雄强,落落大方。
12. 冯雪林的《蝉》:楷书清新精致。
13. 田英章的《蝉》:作品规范规整。
14. 钱沛云的《蝉》:钱沛云写的行书蝉。
15. 曾庆福的《蝉》:曾庆福写的行书蝉。
16. 荆霄鹏的《蝉》:荆霄鹏写的行书蝉。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书法家创作的关于“蝉”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等待发掘。
书坛后现代书法创作大师苏适,行书精品书作欣赏,隽秀自然,好字
书坛后现代书法创作大师苏适,行书精品书作欣赏,隽秀自
然,好字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赵字的结构特点:
1、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不象欧体或者柳体
那样高长。
赵体撇画。
捺画。
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
2、端庄流动,赵体字横直相安,重心平稳,结体严谨端庄,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因而以显得流美动人。
苏适,当代著名书法家。
祖籍山东省青州市,后移居北京。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九三学会社北京市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现任北京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九三学社成员。
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
馆馆员。
苏适书主要继承赵体(赵孟頫)形结构严谨、润墨清新自流美书风格其书作品内外重要书展展获奖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美术馆、民堂、毛主席纪念堂南海等机构收藏我认特别适合题写牌匾横幅耐寻味故收藏幅。
笔阵?心性——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洋、苏适毕业书法作品展
笔阵•心性——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洋、苏适毕业书法作
品展
刘洋
刘洋,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
自幼随李克谦老师学习,并受到林景辉、张青山、史焕全等名师指导。
2011年9月—2018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先后获文学学士、艺术学硕士学位,硕导为张韬教授;今受教于福建师范大学蔡清德教授。
在校期间先后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副主席,获评“山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奖学金”、“教育部国家
奖学金”(本、硕各一次)、校“一等奖学金”、“书法学院开元奖学金”等;书法作品获奖或入展全国及省级展览30余次,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并录入“中国知网”等文库。
苏适
苏适,字泓铭,号锦灰,山东青岛人,受教于将军阁周建威等先生,2011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受教于曲师大诸师,2015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本校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张韬先生;2018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在校期间担任院研究生会副主席,获评校“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研究生单项奖”等;书法作品多次获奖或入展省级以上专业展览,多次在《书法赏评》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15年在青岛设立个人艺术工作室。
展厅布局
展览作品。
我和书法家苏适的故事
我和书法家苏适的故事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从小就喜欢书法,一直想学好这门艺术。
然而,我对书法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只是望而生畏,觉得这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直到有一天,我邂逅了一位极为优秀的书法家——苏适先生。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精湛,结体骨力充沛,略显刚劲,赢得了我深深的敬佩。
我得知苏适的地址后,便立刻前往拜访他。
苏适先生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却仍然生龙活虎,头发雪白,神情慈祥。
我非常尊敬他,向他请教书法。
他逐渐讲解了如何握笔,如何挥舞笔锋,如何掌握力度等方面的知识。
对我来说,这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但是苏适却将其讲得非常详细生动,同时不断给我实际演示。
从此开始,我在苏适的教导下,每一次都有新的进展。
我发现,在他的指导下,我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不仅如此,苏适还教我如何静心,如何保持笔墨的干湿度,以及如何在心中构思。
每一节课的结束,他都会给我一些作业,让我在家练习。
有一次,我拿出了我练习的作品让他看。
他看了一眼,然后露出了深深的微笑,说道:“很好,现在你已经可以更加自信地书写了。
”我被他的话语打动了,仿佛眼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道路——这条路是向书法艺术高峰不断进发的路。
虽然这条路上有着许多艰难之处,但我愿意坚定地向前走,永不放弃。
在我与苏适的共同思考、共同创作之中,我发现自己对书法产生的热爱已不再仅仅是那么一点点。
就这样,我打破了过去的束缚,坚定地向着自己长久以来目标一直是的创作道路前进。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那些日子的回忆仍然充盈着我的心灵。
感谢苏适先生的悉心指导,让我可以在书法艺术上不断进步。
高二适书法作品欣赏
高二适书法作品欣赏高二适先生(1903-1977),原名锡璜,号舒凫、舒文、麻铁道人、秦老诗人等。
江苏东台人。
出生在一个私塾教师家庭,自幼读书勤奋,16岁考入扬州师范学校,文笔过人,乡里称道。
首拜识戈公振、韩国钧、章士钊诸先生,为人为学,均得益匪浅。
高二适一生致力于文史哲的研究、诗词歌赋和书法艺术的创作,成果卓著,且生性刚直,坦率真诚。
在1965年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论战中,高二适的那篇有名的《[兰亭序]真伪驳议》中说,“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
当年,郭沫若先生的“《兰亭序》为后世依托”之说一出,赞同者颇多,而高二适不愿随俗,独持已见,率先表示异议。
高二适《[兰亭序]真伪驳议》经章士钊先生转呈毛泽东同志阅后,毛泽东赞成此文发表,曾致函郭沫若等,提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一时传为佳话。
高二适的书法,从其存世作品看,于隶书、真书、行书、草书均曾研究,尤对章草有极深的造诣。
高二适狂草书的体势、笔调中融会二王、唐太宗父子、张旭、怀素、杨凝式及宋克的成分,又隐约受到毛泽东书法的影响。
高二适治学、书法均求其深理,得其法源,不拘于宗法和师承,不株守流派,而能“出入千数百年,纵横于百数十家,取长补短,自得其环,而又超乎象外”。
其草书创作亦达到当代之巅峰,与林散之可谓异趣而同立。
题石门颂 1952年33×15cm七赞焦裕禄 1960年代137×35cm邀胡小石游后湖27×11cm易经讲稿 1960年代31×43cm临急就章34×28cm临神仙起居法 1960年代23×33cm题诗二首78×314cm给宝松延午诗22×77cm漫成一首137×37cm临唐高宗大唐经功颂33×38秣陵道上寄呈孤桐老人31×19cm诗辙初集31×50cm题亚明黄山图22×36cm读书多节概养气在吟哦 1965年97×25cm×2证圣何如得圣名35×22cm高树浓云拂面过29×17cm兰亭再驳议稿(局部)20×395cm吹龙骖俨欲27×35 cm补东方左史虬33×38cm章草为今草之祖26×8cm徒弟三千诗稿36×23cm孤桐九十三寿诗 1973年41×22cm孤桐老人八十九寿赞35×21cm喜得孤桐老人飞赴香港讯23×41cm致萧平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97×24cm×2报录君因寄慰孤桐老人 1970年代35×40cm春寒吟起居诗稿22×33cm人民日新24×30cm临唐太宗屏风帖42×56cm临宋克书谱27×39cm临急就章33×50cm赠如山诗 1975年32×43cm题亚明佐酒七绝两首 1977年43×57cm题陆俨少山水画一首18×52cm。
苏轼书法——赤壁赋!太漂亮了!(值得收藏!)
苏轼书法——赤壁赋!太漂亮了!(值得收藏!)
苏轼:
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代表作品:
《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编认为苏轼在古代,肯定是个暖男啊!看下图的一句中,“更平酌”平字的意思就是平声,在这里要把“更”字念为平声!怎么样!
这么认真的苏轼苏东坡,你想要不嘿嘿!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图片,
都是干货!怎么样!还不赶快收藏!。
难得一见的苏轼传世楷书大集合欣赏(含行楷)
难得一见的苏轼传世楷书大集合欣赏(含行楷)苏轼,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作文学家而言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书法家而言其为“宋四家”之一;是后世很多书法家学习的楷模。
苏轼的书法重在写“意”,他走的是自己的路。
气韵,可以说是其书法最大特点。
黄庭坚曾谓“其书姿媚……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明董其昌更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
尤其是那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更是被后人称道。
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的书法之美乃“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既为当世直视,又为后世楷模。
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
但是我想平时大家绝大部分时候是学他的行书。
但是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他的楷书作品。
1、《表忠观碑》(明)陈柯刻本苏轼《表忠观碑》此碑成于宋元丰元年,石原刻在杭州钱塘钱氏坟。
分四石两面刻,每面正书六行,行二十字。
此碑颇近颜真卿《东方画赞》,风格可以清雄二字概括。
前人评此碑“比之蔡君漠,有过之无不及。
坡公最用意之作也”。
为苏轼书碑的代表作之一。
2、《上清储祥宫碑》苏轼《上清储祥宫碑》此碑为苏轼元祐年间书作。
碑文洒脱自如,风神秀劲,有圆熟自然之美。
3、《司马温公神道碑》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元祐元年,司马光逝世。
太皇太后听到消息后,和哲宗亲自去吊唁,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谥号 '文正',赐碑 '忠清粹德'。
此碑是苏轼奉宋哲宗之命为司马光撰写的碑文。
碑身厚硬高大。
碑文有汉隶的意,但更是刚劲有力,近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大师评之“苏楷书当以此帖为第一'.。
4、《丰乐亭记》苏轼《丰乐亭记》此碑文由欧阳修撰文,苏轼楷书。
原石刻于北宋元祐六年,已佚。
明嘉靖年间重刻。
碑刻体度庄安,气象雍俗,于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字特征。
为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
苏洵、苏轼、苏辙、苏迈、苏过——苏氏三代书法欣赏
苏洵、苏轼、苏辙、苏迈、苏过——苏氏三代书法欣赏——————书法探索——————《苏轼像》(赵孟頫绘)苏轼《寒食帖》“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苏轼的书法堪称一流,也因此,其家人的书法之名或被其掩盖,或囿于苏轼书法不能前行,但即便如此,苏氏三代人笔下留给我们的亦然是纯然的书卷气息,今天,书法探索小编搜集到苏轼以外的三代人书法,以飨诸友。
苏洵 | 苏轼父亲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佑集》。
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苏洵《道中帖》尺牍行草书35.3x5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洵《陈元实夜来帖》约1047(庆历七年)纸本,34.5x50.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辙 | 苏轼弟苏辙就厉害了,北宋大人物,系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
深醇温粹,似其为人。
”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为文注重养气,风格汪洋淡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
怀素自叙帖题跋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苏辙《楷书超然台赋》选页苏辙《见访帖》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25.2×24.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辙《晴暖帖》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纸本,24.9×1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辙《春寒帖》约1089年(元祐四年)行书纸本,25.2x24.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行书苏迈 | 苏轼长子字伯达,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本文转载自网易爱我你就顶顶我《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苏适,当代著名书法家。
祖籍山东省青州市,后移居北京。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九三学会社北京市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现任北京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九三学社成员。
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苏适生于1935年6月12日,自幼喜爱书法,得到父亲苏连茹的指导,青年时代拜著名书法家魏常青、杜襄先生为师,初学魏碑、汉碑、继学王羲之、李北海、赵孟頫,尤对柔美流畅的赵字兴趣浓厚并下苦功练习,在继承赵字基础上融多家之长形成了结构严谨、润墨清新和自然流美的书法风格。
1975年参加北京市机械局工会成立书法研究小组,
当时的一篇书法作品《录邓小平讲话》入选北京市书法展览,与当时名气很高的赵朴初、启功、舒同、李铎、刘炳森等人的作品同室展出。
1984年10月,北京市举办声势浩大的“北京市振兴中华书法比赛”,作品获一等奖。
1985年初,调到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一直到1997年7月。
1989年10月,被北京教授讲学团聘为书法教授并
加入老教授协会。
1990年和1991年,书作先后参加在新加坡和北京举办的第一和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
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书展中展出获奖。
1984年,其书作在北京市《振兴中华》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
1985年其书作在日本展出并获日本文部省颁发的书法
金奖。
同年,作为北京市书法家代表团成员应邀赴日本访问交流。
1987年9月,应邀去挪威参加“中国书法艺术展”开幕式并讲学进行艺术交流。
1992年,又赴捷克、斯洛伐克两
国主持中国书法展开幕式。
1998年9月应邀赴美国旧金山
市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荣获该市议会金奖。
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南海等机构收藏。
苏适已出版《苏适行楷古赋六篇》。
书法作品被收入数十部书法专集,如《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大观》、《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和在日本出版的《中国当代墨宝集》等。
由于苏适的书体端庄秀美、雅俗共赏,多年来他应邀为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和企业机构题写了大量牌匾,如《天安大厦》、《光大大厦》、《腾达大厦》和《永安堂》等牌匾,及北京市雍和宫等十一个地铁站名等。
在北京、济南、安徽、河南、云南、广东、湖南、湖北、香港等地都有他的书法碑刻。
他还为许多寺庙题写了大量匾额和对联,并为许多大报题写了报头,如《健康文摘报》、《邮政周报》等。
另外,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等版面的文章题写标题。
近些年来,苏适先后随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团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希腊、以色列、土耳其、印度、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朝鲜、泰国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足迹遍及五大洲。
其书作受到广泛好评,并作为重要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及友人。
作者简介由一大山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