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复习资料
生化复习
产生的CO2、H2O由物质 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 合生成。
呼吸链
定义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 2H )通过多种酶和辅 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 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 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组成 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2H 2H+ + 2e)
双向复制(bidirectional replication) 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和意义
•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DNA 生物合成时,母链 DNA 解开为两 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template)按碱基配对 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 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 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的 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 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别构效应:
调节物(效应物)与别构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调节中 心)结合后,诱导产生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 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 的速度。
1.别构酶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1) 已知的别构酶都是寡聚酶;具四级结构; (2)具有活性中心和别构中心(调节中心),活性中心和 别构中心处在不同的亚基上或同一亚基的不同部位上。 (3)多数别构酶不止一个活性中心,活性中心间有同位效 应,底物就是调节物:有的别构酶不止一个别构中心,可 以接受不同的代谢物的调节。 (4)不遵循米式方程,动力学曲线是S型(同位效应为正协 同效应)或压低的近双曲线(同位效应为负协同效应)。
• 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15天30题)一、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本章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及通式、名称、分类;2、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点及功能特点;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如光学性质、胶体性质(稳定因素)、变性、复性;习题:1、生物的不同层次结构?答:环境小分子——小分子前体——大分子——大分子复合物——超分子结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生物机体2、α-螺旋的结构特点多肽链的主链原子沿一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有规律的螺旋构象。
α-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常见、最多的二级结构元件。
其结构特征为:(1)几乎都是右手螺旋;(2)螺旋每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一个氨基酸沿轴旋转100度,螺距为0.54nm;(3)螺旋以链内氢键维系。
3、变性蛋白质的性质改变①结晶及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②硫水侧链基团外露。
③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沉淀,粘度增加,分子伸展。
④生理化学性质改变。
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4、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更有营养?答:(1)熟鸡蛋比生鸡蛋更有营养;(2)熟鸡蛋已经发生蛋白质变性,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便于消化吸收;(3)熟鸡蛋中的病原微生物因蛋白质热变性而死亡,食用更安全;(4)生鸡蛋清内的抗生物素蛋白会与生物素结合生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使生物素不能被肠壁吸收。
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β-折叠、α-螺旋二、核酸结构与功能本章重点:1、核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肺炎球菌转化实验);2、核酸的结构特点,B型DNA双螺旋结构特点;3、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4、核酸的测序方法及原理。
习题:1、B型双螺旋DNA的结构特点?(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小沟;(2)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通过3’,5 ’-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的骨架,与中心轴平行。
碱基位于内侧,与中心轴垂直;(3)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A与T或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原则(A与T为两个氢键,G与C为三个氢键);(4)螺旋的稳定因素为碱基堆集力和氢键;5. 螺旋的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的距离为0.34nm,相邻两个核苷酸的夹角为36度。
生理生化实验复习30题-(答)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复习题及答题要点出题人:陈福龙一、名词解释:1、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即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Cs)/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Cl)。
2、水势:任一体系水的化学势(μw)和纯水的化学势(μ°w)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 W)所得到的商值,表示为:水势Ψw= (μw—μ°w)/V W=Δμw-/ V W3、电泳: 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4、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5、荧光现象:叶绿素提取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暗红色或棕红色的现象。
6、自由基:共价键均裂产生的具有奇数个电子或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
7、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某一波长的光有着很强的光吸收,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其最大光吸收值,通过光吸收值与该物质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定性、定量测定该物质的一种实验方法。
8、诱导酶:植物体内本身不含某种酶,当加入特定的诱导物,诱导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提高,这种诱导物一般是该酶底物本身或底物的类似物。
9、还原糖: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某些二糖(如麦芽糖、乳糖等)。
10、电渗现象: 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的现象。
二、问答题:1、简述纸层析的基本原理?答: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溶剂系统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水和滤纸纤维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其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和滤纸亲和力弱,所以滤纸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层析时将滤纸一端进入层析溶剂,有机溶剂连续不断的通过点有样品的原点处,使其中的溶质依据本身的分配系数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生化检验复习重点详解1
生化检验复习重点详解11.与糖尿病相关生化检测指标有哪些?它们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2.简述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简述OGTT4.黄疸的形成机制有哪些5.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有哪些6.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7.根据米-曼式方程计算,当[s]=3Km时,其反应速度V为多大7.简述正常血浆中的酶动态特点及影响酶浓度的因素8.简述病理性血浆中酶浓度异常的机制9.简述酶浓度的测定方法10.简述酶偶联反应法的原理:11.简述临床同工酶的分析方法:12.简述体液中酶浓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13.临床酶学测定之前,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有何注意点?14.简述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酶学测定时系数K值的计算与应用15.简述ALT测定及其临床意义:16. AAT的临床意义有17.简述CK及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50. Apolipoprotein 检测的临床意义。
51.DHLC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成的α2β2四聚体。
11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食物蛋白质经过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在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12氨基酸血症(amino-acidemia):当酶缺乏出现在代谢途径的起点时,其作用的氨基酸将在血液环中增加,称为氨基酸血症。
这种氨基酸如从尿中排出,则称为氨基酸尿症(amino-aciduria)。
13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是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的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损伤,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
1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15OGTT:是在口吸一定量葡萄糖后2h内进行系列血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不同个体的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标准方法。
16高脂蛋白血症: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种或几种浓度过度升高的现象。
生化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生化实验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酶的催化作用主要依赖于其活性中心中的哪种基团?A. 疏水基团B. 极性基团C. 金属离子D. 氨基酸残基答案:B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A. 氨基酸B. 核苷酸C. 多肽D. 糖类答案:D3. DNA复制过程中,以下哪种酶负责解开双螺旋结构?A. DNA聚合酶B. DNA连接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答案:D二、填空题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_________的线性排列顺序。
答案:氨基酸2. 脂质体是一种由_________构成的球形结构。
答案:磷脂双层3. 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配对遵循_________原则。
答案:互补配对三、简答题1. 描述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作用。
答案: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
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果糖-6-磷酸磷酸化生成果糖-1,6-二磷酸,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转化为丙酮酸,同时生成ATP。
2. 简述细胞呼吸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能量产生。
答案:细胞呼吸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产生少量ATP和NADH;柠檬酸循环在细胞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产生NADH、FADH2和少量ATP;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通过氧化NADH和FADH2产生大量的ATP。
四、计算题1. 如果一个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那么该DNA分子中鸟嘌呤的含量是多少?答案:由于DNA中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和胞嘧啶(C)配对,且A+T=G+C,所以如果A占20%,则T也占20%,G 和C各占30%。
因此,鸟嘌呤的含量是1000个碱基对的30%,即300个鸟嘌呤。
生化复习题修改版
生物化学实验一、解词1、总氮量: 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2、酶的抑制作用: 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酶活力降低的过程。
3、酶的最适温度:酶催化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4、蛋白质的等电点: 每个蛋白都存在一个pH 使它的表面净电荷为零即等电点5、盐析: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气体、未带电分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6、蛋白质变性: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7、酶的专一性: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8、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9、抑制剂: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10、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 或其复合体11、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12、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二、填空1、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清蛋白可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
2、在PH3.0、和9.5时的电场中,卵清蛋白(PI4.6)移动方向分别为负移动,正移动。
3、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C。
4、还原糖与本乃狄试剂共热现象生成生成砖红色沉淀5、维生素C67、当溶液的PH低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8.还原糖与本乃狄试剂共热现象生成生成砖红色沉淀。
101112.常用的RNA提取方法有苯酚法、稀碱法、高盐法等。
1314、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当溶液的PH>PI时,蛋白质分子以负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的PH<PI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离子形式存在。
15、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平均含量为 5.16% ,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常以测氮量乘以 6.25 、即 6 。
16、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实验中,电泳开始时应调节电流恒流 20 毫安,样品进入下层胶后,应调节电流恒流30 毫安。
复习重点、试题-临床生化检验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第一章绪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
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一、单项选择题1 .转氨酶的辅酶是A .磷酸吡哆醛B .NADPHC .NADHD .FADE .FMN2.SI 制中酶活性单位为A .U/LB .KatalC .g/LD .ml/LE .pmol3.酶的活性国际单位(U) 是指A .在25 ℃及其他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ol 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B .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 μ 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C .在37 ℃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D .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lmol 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E .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l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4.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A .(25 ± 0.1) ℃B .(37 ± 0.5) ℃C .(37 ± 0.3) ℃D .(37 ± 0.1) ℃E .(37 ± 1) ℃5.下列哪种酶是血浆特异酶A .淀粉酶B .凝血酶原C .碱性磷酸酶D .酸性磷酸酶E .脂肪酶6.下列哪一种酶只位于细胞浆A .酸性磷酸酶B .谷氨酸脱氢酶C .乳酸脱氢酶D .天冬氨酸脱氢酶E .异柠檬酸脱氢酶7.在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酶增高最明显的是A .LDB .ALPC .CKD .AMYE .LPS8.下列哪一种辅因子的生成可通过测定340nm 处吸光度的降低数来表示A .FADH2B .NAD+C .NADHD .FMNE .NADPH9.血清保存在室温活性会升高的酶是A .LDB .ALPC .ACPD .ALTE .AST1 0.ALT 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是A .肾脏B .心脏C .骨骼肌D .红细胞E .肝脏1 1.改变连续监测法测酶活性浓度的常数K 值大小最方便的途径为A .改变酶反应温度B .改变监测时间长短C .改变底物浓度D .改变标本稀释度E .改变酶反应的pH 值12.酶促反应进程曲线通常可用于确定A .酶反应线性范围B .适宜的pHC .适宜的酶量范围D .反应线性期的时间范围E .底物的浓度13.目前国内外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ALT 所选测定波长为A .280nmB .340nmC .405nmD .450nmE .560nm14.进行酶活性浓度测定时,常推荐加入磷酸吡哆醛的酶是A .ALPB .ALTC .CKD .LDE .AMY15.连续监测法测定ALT 所用基质通常是A .丙氨酸-a 酮戊二酸B .丙酮酸- 谷氨酸C .门冬氨酸-a 酮戊二酸D .草酰乙酸- 谷氨酸E .谷胱甘肽- 氨基酸16.显示“胆酶分离”前兆的疾病是A .急性心肌梗死B .肝癌C .脂肪肝D .肝坏死E .胆石症1 7 .LD 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反应较适当的pH 是A .10.5B .9.0C .7.6D .7.0E .4.61 8 .乳酸脱氢酶一般形成的同工酶的种类有A .2 种B .3 种C .4 种D .5 种E .6 种19.骨折时血清LD 同工酶上升最高的是A .LDlB .LD2C .LD3D .LD4E .LD520.CK 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A .肝脏B .肌肉C .肺D .肾脏E .心脏21.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增高的酶是A .ALTB .LDC .CKD .ASTE .a-HBD22.在测定肌酸激酶试剂中含有巯基化合物,如N- 乙酰半胱氨酸,目的是A .使酶分子有别构效应B .稳定酶活性中心的二硫键C .除去腺苷激酶(AK) 的影响D .巯基化合物是肌酸激酶底物之一E .除去肌酸激酶抑制剂23.对乙醇中毒最敏感的血清酶是A .GGTB .ALPC .CKD .LDE .ALT24.与心脏是否受损关系不大的血清酶是A .ASTB .a-HBDC .CKD .LDE .ALP25.ACP 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B .骨骼C .红细胞D .血小板E .前列腺26.为防止红细胞对ACP 测定的干扰,常加入下列何种抑制剂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A .苯丙氨酸B .L- 酒石酸C .尿酸D .EDTAE .L- 半胱氨酸27.在碱性溶液中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最接近正极( 移动最快) 的ALP 同工酶是A .肝ALP B .骨ALP C .肠ALP D .胎盘ALP E .肾ALP28.同时测定下列哪种血清酶有助于鉴别ALP 升高的来源A .ACPB .GGTC .LD D .CKE .AST29.在骨骼和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最重要的酶是A .LDB .CKC .ALPD .ACPE .AMY30.人血清中的淀粉酶是A .a 淀粉酶B .β淀粉酶C .γ淀粉酶D .A+BE .A+C31.用于辅助诊断有机磷中毒的酶是A .AMYB .ACPC .LPLD .ChE32.临床上常用来分析同工酶的方法A .电泳法B .层析法C .沉淀法D .热失活分析法E .蛋白酶水解法33.患者,男,32 岁,饮酒饱餐后上腹部剧痛6 小时,伴大汗,频吐。
(880)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简单复习资料(问答题+填空题)
问答题•构象(conformation)和构型(configuration)有何区别?•简述什么是生物膜,其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试述生物膜的两侧不对称性。
•简述细胞膜流动嵌壤模型及其特点。
•什么是生物膜的流动性?请从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上说明为什么生物膜会具有流动性,并说明生物膜的流动性对生物体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生物膜是生命系统中最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的场所,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哪一种氨基酸在血液保持pH稳定方面起重要的缓冲作用,为什么?(血液pH= 7.35~7.45)•简述从氨基酸混合物中分离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常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氨基酸混合物,为什么洗脱时要逐步提高洗脱液的pH 和离子强度?•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为何升高?•在凯氏定氮法中:蛋白质的含量=样品中含氮量*6.25。
请说明6.25的来历。
•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核酸的排列顺序以及生物功能有怎么样的关系?简述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和它们的立体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有何特点?•简述胰岛素的结构特征,并估算一下其大致的分子量,简单说明理由。
•蛋白质化学研究中常用如下一些试剂:CNBr,尿素,β巯基乙醇,胰蛋白酶,过甲酸,丹磺酰氯,6M HCl,茚三酮,异硫氰酸苯酯和胰凝乳蛋白酶等。
为完成下列试验,请选择最适宜的试剂。
实验:1. 一个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测定;2. 多肽链的氨基末端确定;3. 无二硫键的蛋白可逆变性;4. 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一侧肽键的水解;5.甲硫氨酸的羧基一侧肽键的裂解;6.通过氧化途径将二硫键打开。
•如何根据跨膜蛋白计算膜厚?•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形式?•为什么多聚谷氨酸在pH<3.0时呈α螺旋状态,而在pH>5.0时却为松散的β折叠状态?•什么是蛋白质的复性与变性?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什么?在变性的过程中,往往有哪些现象出现?蛋白质变性之后性质有哪些改变?•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容易凝聚沉降?•蛋白质变性沉降与在等电点处沉降有何不同?•蛋白质折叠与复性有何异同?•蛋白质折叠与β-折叠有何区别?•测定蛋白质的二硫键位置,需要什么方法?请简述之。
生化期考复习提要
期考复习提要名词解释:蛋白质四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蛋白质的变性作用protein denaturation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核酸杂交The molecule hybridizationDNA双螺旋结构DNA double helex同工酶Isoenzymes糖酵解Glycolysis:糖异生glyconeogenesis酮体Ketone bodies: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生酮氨基酸ketogenesis amino acid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盐析作用salfate precipitation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遗传密码genetic code转录Transcription:简答题:1.为什么DNA不易被水解?而RNA容易被碱水解?2.何为解链温度?影响某种核酸分子Tm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3.何为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都有哪些?4.激烈运动后人们感到肌肉酸痛,几天后酸痛感会消失,利用生化机制解释该现象5.给哺乳动物喂食15N 标记的丙氨酸,能否在动物体内找到15N标记的苏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6.假如给因氨中毒导致肝昏迷的病人注射鸟氨酸、谷氨酸和维生素,请解释注射它们的用意何在?7.以磺胺药为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什么?8.设纯化制备了一种酶,如何鉴定它是蛋白质?9.从以下几方面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1)代谢部位(2)反应条件(3)ATP生成方式(4)产生ATP的数量(5)终产物(6)主要生理意义10.糖代谢与脂代谢是通过哪些反应联系起来的?11.乙酰CoA是由哪些物质代谢产生的?它有哪些代谢去路?12.若有一球状蛋白质,分子中有一段肽链为:…Ala-Gln-Pro-Trp-Phe-Glu-Tyr-Met…在生理条件下,哪些氨基酸可能定位在分子内部?13.导致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减少其变性机会?14.什么是三羧酸循环?它有些什么生物学意义15. 在DNA复制中为什么使用的是需要被切除的RNA引物?16.类固醇激素的代谢调节机制是如何进行的?在调节过程中,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为何种物质?。
临床生化复习题1
临床生化作业题1.常用蛋白质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2.与糖尿病相关的生化检测指标有哪些?它们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3.脂蛋白和血脂的生化检测指标有哪些?它们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4.简述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5.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主要包括哪些项目?6.常用的肝功能检查包括有哪些方面?主要指标有哪些?7.肾功能分段检查和相应的实验有哪些?8.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CK、cTnT、Mb在血清中的变化有何特点?在诊断方面各有何优缺点?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下哪项不影响电泳的迁移率?A电渗的大小 B. 分子的大小 C.样品的浓度 D.介质离子强度2. L-B定律表明,溶液的吸光度与成正比。
A溶液的颜色 B. 液层的厚度大小 C.样品的浓度 D. 厚度与浓度的积3.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主要优点是A.方法简便B.不需要特殊仪器C.省时D.结果准确4.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A.尿素B.尿酸C.乳清酸D.嘌呤5.以下哪项不是肝脏的主要功能?A.物质代谢B.生物转化C.胆汁分泌D.激素分泌6. EDTA滴定法测定血钙试验中常用的指示剂是A.钙红B.钙蓝C.酚红D.酚酞7. 以下哪项一般不作为黄疸的生化诊断的检验项目A. 血清总胆红素B.血清蛋白质C.尿胆红素D. 尿中尿胆原8. 肝硬化的生化诊断不包括A.氨基酸氧化酶测定B.ASTC.血清透明质酸测定D. 总蛋白9.成人血清癌胚抗原(CEA)大于100ng/ml,应高度怀疑A.肺癌B.原发性肝癌C.胚胎肿瘤D.肝硬化10. 参考值范围一般以可信限为界。
A.75%B.85%C.95%D.99%11.回收实验中,所用的标准液一般要求A.加入体积要多B.标准液的浓度要高C.浓度与样品接近D.以上都不对12. 以下哪种不是常用的质控材料A.液体质控血清B.冻干未定值质控血清C. 冻干定值质控血清D.普通血清13. 以下哪项不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物质的原理?A.电荷效应B. 分子筛效应C.浓缩效应D.吸附效应14.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有A.入射光不是单射光B. 溶液的pH值C. 温度D. 以上都是15.与火焰光度法不符的是A.为发射光谱法B. 用火焰作激发原C.不同原子有各自特征性光谱D. 物质浓度与发射光呈反比16.对蛋白质电泳错误的认识是A.电场强度增大电泳速度加快B.要选择一定pH的缓冲液C.电泳速度越慢分辨率越高D. 要选择一定的离子强度17.对肝癌诊断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是A.本-周蛋白B.AFPC.癌胚抗原D.CA19-918.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率高是因为有A.标本浓缩效应B. 电荷效应C. 分子筛效应D..以上综合效应19.聚合酶链反应不需要A.模板DNAB. 引物C.TaqDNA聚合酶D. 引物酶20.关于酶活性的国际单位的定义,错误的是A.在最适温度B. 最适底物浓度C.每分钟催化1 mol底物反应的酶量D. 单位是IU/ml21.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在酶浓度一定时,应在那一阶段进行A.一级反应B. 混合级反应C.零级反应D. 以上都不行22.测定酶促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称为A.固定时间法B. 终点法C. 两点法D. 以上都对23.血浆特异性酶A.主要在血细胞合成B. 在血浆不起催化作用C.活性变化与器官无关D. 大多由肝细胞合成24.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酶类有A.ACPB. ALTC. γ-GT、ASPD. AST、LDH 、CK25.α-脂蛋白相应于A.CMB. VLDLC. LDLD. HDL26.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A.CMB.VLDLC. LDLD. IDL27.IIa型高脂血症患者常见于A.高乳糜血症B.高β-脂蛋白血症C.高α-脂蛋白血症D. 高前β-脂蛋白血症28.下列哪种不是初级胆汁酸A.胆酸B.鹅脱氧胆酸C. 脱氧胆酸D.甘氨胆酸29.不能从尿中排出来的是A.尿胆素原B. 粪胆素原C.结合胆红素D. 未结合胆红素30.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A.肝代谢障碍B.大量红细胞破坏C.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D.肝内外胆道阻塞31.下列哪个指标可以用于判断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A.尿三胆B. A/G比值C. 血清ALT活性D. TBIL32.正常人血清范登堡实验结果应是A.直接反应阳性B.间接反应阳性C.双相反应阳性D.间接弱阳性或阴性33.肝前性黄疸时血清中升高的主要是A.未结合胆红素B. 结合胆红素C.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D. 直接胆红素34.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起主要作用的是A.纤维蛋白原B.白蛋白C. α-球蛋白D. β-球蛋白35.正常时尿中排出量相对恒定的是A.尿酸B. 尿素C. 肌酐D. 氨36.血浆中直接发挥生理作用的钙是A.草酸钙B. 柠檬酸钙C.氢氧化钙D. 离子钙37.正常人血浆中[Ca]⨯[P]的乘积以mg/dl表示时为A.20-25B.25-30C. 30-35D. 35-4038.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激素是A.降钙素B.醛固酮C.甲状腺素D. 甲状旁腺素39.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意义是提示A.肝脏功能B. 肾脏功能C. 胰腺功能D. 心脏功能40.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升高B. 血浆晶体压的升高C.肾小囊内压的升高D. 肾血流量的增加41.二乙酰肟法用于检测血清哪种物质A.尿素氮和氨B.尿素氮C.尿素氮和多肽D. 尿素氮和铵盐42. 肝硬化时,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出现特征的A.宽白蛋白带B.β-γ桥C. 宽β带D. α-β桥43. 血浆中含量最高的是哪一种胆红素?A游离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 δ-胆红素 D. 未结合胆红素44. 血浆中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A.血红蛋白分解B.肌红蛋白分解C. 细胞色素分解D. 过氧化物酶分解45. 在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 Ca2+B. K+C. Na +D.Mg2+46.正常成人血钙水平相当恒定。
生化总复习
生化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酶的活性中心:指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少数几个氨基残基或这些残基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其形成产物的位于酶蛋白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
对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其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2.酶原:酶原是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通过蛋白酶的有限水解,可以将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催化活性的酶。
3.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4.变构酶:一种一般具多个亚基,在结构上除具有酶的活性中心外,还具有可结合调节的别构中心的酶,活性中心负责酶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别构中心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5.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所以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而使EI不能与S结合,从而降低酶反应速度的可逆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
6.超二级结构: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的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常常在三维折叠中相互折叠,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就是超二级结构7.等电点:氨基酸所带静电荷为零,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时,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级移动,此时溶液的PH叫做氨基酸的等电点8.酰胺平面:肽键主链的肽键C-N具有双键性质,因而不能自由转动,使连接在肽键上的六个原子共处于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酰胺平面9.分子杂交: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域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互补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10.透析:小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叫做透析。
11.Tm: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作解链温度,用Tm表示12.Southern印迹法:将电泳分离的DNA片段从凝胶转移到适当的膜(如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再进行杂交操作13.Northern印迹法:将电泳分离后的变性RNA吸引到适当的膜上再进行分子杂交的技术。
生化实验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组成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生物体内的反应和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二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空间排列方式,通常分为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
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整体立体构象,四级结构是指不同的多肽链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
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结构,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物过程非常重要。
2. 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
它们的结构包括磷酸骨架、含氮碱基和核苷酸。
DNA的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四种,RNA的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四种。
DNA和RNA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因此研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基因表达非常重要。
3. 多糖多糖是一类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和珍珠质等。
多糖的结构包括单糖的聚合物,其功能包括能量储存、结构支持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研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非常重要。
二、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知识1. 酶学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其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离子强度和底物浓度等。
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非常重要。
2. 脂质学脂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分子,包括脂类、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
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能量储存、细胞膜构成和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
脂质的结构、代谢和功能对于了解生物体内的脂质代谢和细胞膜传导等方面非常重要。
3. 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和降解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它们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过程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表达、酶活性和底物浓度等。
生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生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2、氧化磷酸化;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
3、多酶复合体: 几种功能不同的酶彼此嵌合在一起构成复合体,完成一系列酶促反应4、限制性内切酶;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 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5、结构域: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域,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形实体,称为结构域6、脂肪酸ω-氧化:脂肪酸的ω-碳原子先被氧化成羧基,再进一步氧化成ω-羧基,形成α、ω-二羧脂肪酸,以后可以在两端进行α-氧化而分解。
7、戊糖磷酸途径:又称为磷酸已糖支路。
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的两用人才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 是指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过氧化脱羧、糖磷酸酯间的互变,最后形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的过程)8、竞争性抑制作用: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
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这种抑制剂使Km增大而υmax不变。
9、肉毒碱穿梭作用:活化后的脂酰CoA是在线粒体外需要一个特殊的转运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膜。
在膜内外都含有肉毒碱,脂酰CoA和肉毒碱结合,通过特殊通道进入膜内然后再与肉毒碱分离(脂酰CoA 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10、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11 增色效应;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生化复习题(17章)
生化复习题1∙7章(护理、中西医)第1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有何特点?有何实用价值?2、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连接方式是什么?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3、氨基酸按其在中性溶液中的解离状态可分为几类?酸性、碱性氨基酸各包括哪几种?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几种存在形式?其中的Q-螺旋的结构要点是什么?5、何为电泳和蛋白质的等电点?溶液PH对蛋白质的带电性质有何影响?6、何谓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维持各级结构的作用力是什么?7、何谓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的实质及主要改变是什么?第2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名词解释:碱基配对规则增色效应Tm值DNA的变性与复性2、核酸分几大类?各自的主要存在部位及生理功用是什么?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连接键是什么?4、比较DNA与RNA基本组成的异同。
5、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结构要点。
6、简述三种R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7、简述真核细胞mRNA的结构特点。
第4章酶与维生素1、名词解释:酶同工酶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2、结合酶由哪两部分组成?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何谓酶作用的特异性?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4、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5、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6、简述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以磺胺药为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及特点8、何谓酶原?酶原激活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9、何谓酶作用的抑制剂?简述其分类及作用特点。
10、总结B族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化功用及缺乏症。
第5章糖代谢1、名词解释:血糖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异生2、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4、列表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进行的部位、反应条件、关键酶、终产物、能量生成的方式与数量及生理意义。
5、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哪几个阶段?6、简述三竣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7、糖异生过程是否为糖酵解的逆过程?为什么?糖异生的主要原料有哪些?8、糖原合成时,葡萄糖的活性供体是什么?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什么?9、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什么?肌糖原能否分解为葡萄糖,为什么?第6章生物氧化1、名词解释:氧化磷酸化呼吸链P/O比值2、简述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生化检验复习题
总复习题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1.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急性时相反应时极灵敏的指标,升高早且程度高。
2.空腹血糖:是指8小时内不摄入含热量的食物后,所测得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FPG 为糖尿病最常用检测项目,若空腹血糖浓度不止一次高于7.0mmol/L (126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3. 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E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均可与LDL 受体结合,内吞入细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是胆固醇,这种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
该途径依赖于LDL受体介导的细胞膜吞饮作用完成。
4.动态功能试验:指应用特异性刺激物或抑制物,作用于激素分泌调节轴的某一环节,分别测定作用前后相应靶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反映内分泌功能。
5. 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将多少量(ml)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
6. 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的影响因素及其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7. 生物转化作用:某些外来异物和代谢过程生成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在肝内代谢、转变的过程。
8.连续监测法: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称为连续监测法。
9.低钾血症:常见低钾血症的原因有:①钾摄入不足;②钾排出增多;③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④血浆稀释。
10.微量元素:系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二、单项选择题1. 清蛋白作为血浆载体蛋白,以下哪项特性错误 DA.等电点4.7左右B.带许多负电荷C.能结合Ca2+、Mg+2等阳离子D.能运载水溶性好的物质E.能运载胆汁酸、类固醇激素、长链脂肪酸等2. 在急性时相反应中,以下哪项蛋白不增高 DA. HpB. CRPC. AAGD. ALBE. Cp3. 血管内溶血时浓度下降的是哪项指标 DA. AATB. AAGC. TRFD. HpE. α2-MG4. 哪个方法测定蛋白质需要较纯的蛋白质样品? DA 凯氏定氮法B 双缩脲法C 比浊法D 紫外分光光度法E染料结合法5. 导致嘌呤分解增加的疾病有A. 白血病B.多发性骨髓瘤C. 红细胞增多症D. 恶性肿瘤化疗E以上都是6. 随机血糖多少浓度可以诊断糖尿病? EA 3.89 mmol/L~6.11mmol/LB 8.9 mmol/L~10mmol/LC ≥7.0 mmol/LD 6.1~7.0mmol/LE ≥11.1mmol/L7. 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A 常见于青少年B 有胰岛素抵抗C 有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D 患者多数肥胖E 起病较慢8. 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EA 胰岛素是降低合成代谢的激素B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变而来C 胰岛素与胰岛素原都有生物活性D 胰岛素与C肽以2:1的摩尔比释放入血E 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实验探究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乙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
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4.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
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此操作是为了。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人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色。
生化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毕业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3分×8=24分)1. 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
2. 基质效应: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在分析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分析物测定结果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3. 阳性预测值:指诊断性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正“有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4. 允许分析误差:允许分析误差用E A表示,它被规定为95%样品的允许误差限度,即95%的病人样品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度。
5.医学决定水平:用Xc表示,临床判断结果具有意义的分析物浓度。
6.BE:是指血液pH值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为38℃,1个标准大气压,PCO25.32kPa(40mmHg)、Hb完全氧合,用酸和碱将1L血液pH调至7.40所需加入的酸或碱量就是BE,表示全血或者血浆中碱储备增加的情况。
如需用酸滴定,表明受测血样缓冲碱量高,为碱剩余,用正值表示(即+BE)7.糖化蛋白:血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基化蛋白。
合成的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直到蛋白质降解后才释放,故能持续存在于该蛋白质的整个生命中。
8.δ-胆红素:一部分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可能是白蛋白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胆红素一个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δ-胆红素二、单选题(1分×26=26分)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1. 自动化特种蛋白分析仪多采用:【A】A.透射比浊分析技术B.散射比浊分析技术C.荧光分析技术D.电化学分析技术E.酶免疫分析技术2. 关于酶活性国际单位定义,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A.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B.在特定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C.在最适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D.在标准条件(25℃)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E.在标准条件(25℃)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3. 酶偶联反应测定酶活性叙述错误的是【C】A.待测酶的酶促反应应为0级B.指示酶的酶促反应应为1级C.辅助酶越多越好D.延滞期越短越好E.测定条件应由测定酶决定4. 方法评价试验中回收试验测定的是【B】A.随机误差B.比例系统误差C.恒定系统误差D.总误差E.以上均可以测定5.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为【B】A.3.33~3.89 mmol/L;B. 3.89~6.11 mmol/L ;C. 3.89~7.0 mmol/L;D.3.89~8.0 mmol/L;E. 3.33~7.8 mmol/L6. 哪种载脂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不在肝脏?[B]A. ApoAIB. ApoB48C. ApoB100D.ApoCⅢE. ApoE7.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浆外观特征是:CA.澄清B.混浊C.混浊或澄清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8. 下列哪项不是骨吸收标志物?EA.胶原交联B.尿半乳糖羟赖氨酸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C.Ⅰ型胶原α1链螺旋区肽620~633 E.Ⅰ型胶原前肽9.选择性蛋白尿是以哪一种蛋白尿为主?【A】A. 清蛋白B. IgGC. 转铁蛋白D. β2-微球蛋白E. B-J蛋白10. 阻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B]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C.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E.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11.人体内调节血钙和钙离子水平的主要器官是【B】A.肝、骨和肾B.肠、骨和肾C.肠、骨和肝D.肠、肝和肾E.胃、骨和肾12. 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C]A.50-70ml/min B.60-90ml/min C.80-120ml/min D.120-150ml/min E.150-170ml/min13.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A. 石胆酸B. 甘氨胆酸C. 牛磺胆酸D. 甘氨鹅脱氧胆酸E. 牛磺鹅脱氧胆酸14. 某方法经反复测定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A]A.准确度高B.线性范围宽C.灵敏度高D.精密度高E.重复性好15.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BA.体液中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B. 体液中阴阳离子当量数相等C. 细胞内外电解质摩尔数相等D. 细胞内外电解质当量数相等 E. 细胞内外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16.甘油三酯标本采集前,至少禁食:CA.4h B.8h C.12h D.14h E.16h17.正常人与病人的测定值分布往往是相互重叠的,可用分界值来划分。
生化实验复习资料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名词解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缩写PAGE,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AP)或核黄素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以此凝胶为支持物的电泳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提供自由基,TEMED是催化剂,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之为电泳。
连续系统:是指电泳系统采用相同孔径的凝胶系统等条件下金星区带电泳,是利用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效应进行分离,凝胶的分子筛效应不明显。
(一般只用于分离一些比较简单的样品,缺点是分辨不高。
优点是制胶简单快捷,缓冲系统的pH恒定,可以防止样品进胶后因pH变化发生凝聚和沉淀,缓冲系统组成简单)不连续系统:是指使用不同孔径的凝胶和不同缓冲体系的电泳方式,在电泳分离过程中,由于浓缩胶的堆积总有,可是样品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对样品进行浓缩,然后在一定浓度或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
既存在电荷效应,也有分子筛效应。
(虽然制胶操作难度较大,但是它具有连续系统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分辨率高)填空题不连续电泳的四个不连续性:凝胶浓度、缓冲液离子成分、缓冲液pH、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中,聚丙烯酰胺是由单体丙烯酰胺和N,N-甲叉双稀酰胺在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AP)或核黄素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亲水凝胶。
TEMED的中文名称是N,N,N',N'—四甲基乙二胺,它在试验中的作用是催化自由基引起的聚合反应进行。
电泳时样品加在负极,向正极泳动。
电泳指示剂的名称是乳酸脱氢酶。
思考题不连续体系的浓缩效应是怎样实现的?在电泳分离过程中,由于浓缩胶的堆积作用,可使样品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对样品进行浓缩,然后在一定浓度或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操作中的关键环节有?应做何处理?Acr和Bis均为很强的神经毒剂并容易吸附于皮肤,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操作一定要带塑胶手套。
生化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生化实验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酶的催化作用通常受哪些因素影响?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所有以上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蛋白质的功能?A. 催化生化反应B. 储存能量C. 运输物质D. 作为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答案:B3. 核酸的组成单位是什么?A. 氨基酸B. 核苷酸C. 脂肪酸D. 单糖答案:B二、填空题1.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上能够与________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域。
答案:底物2.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条链组成。
答案: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3. 细胞色素c是细胞呼吸链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它主要参与________的传递。
答案:电子三、简答题1. 简述酶的专一性原理。
答案:酶的专一性原理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
这种专一性主要由于酶的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底物分子的结构高度匹配,只有当底物分子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时,才能触发催化反应。
2. 描述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
答案: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释放少量能量;三羧酸循环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更多的能量;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的最后阶段,通过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递给氧气,同时合成大量的ATP。
四、计算题1. 如果一个酶促反应的Vmax是10 mmol/分钟,Km是0.1 mM,当底物浓度是0.05 mM时,计算酶的催化速率。
答案:根据米氏方程,催化速率 V = (Vmax * [S]) / (Km + [S]),代入数值得 V = (10 * 0.05) / (0.1 + 0.05) = 0.5 mmol/分钟。
五、论述题1. 论述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答案:DNA复制是生物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将遗传信息从亲代DNA分子精确复制到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一)双缩脲反应原理: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步骤: (1)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
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
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
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毫升,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
现象:出现的粉红颜色。
(2)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10滴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10滴,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
现象:观察到出现紫玫瑰色。
(二)茚三酮反应原理: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该反应十分灵敏,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
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性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步骤:取试管1支,加入蛋白质溶液1ml ,然后各加入0.1%茚三酮水溶液2滴,混匀后于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
现象:颜色由有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
(三)黄色反应原理:在蛋白质分子中,具有芳香环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等)残基上的苯环经硝酸作用可生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物可转变为深橙色的的硝醌衍生物,反应为:OH +HNO 3HO NO 2+H 2OHO NO 2+O NOH OH COCOCH OH +COCO CC O C O C O +2NH 3NH 2C O C O C N +2H 2O C OH OH +C COOH H 2R C O C C H OH +RCHO NH 3CO 2++多数蛋白质分子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所以都会发生黄色反应。
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少量浓硫酸后才能够发生黄色反应。
步骤:于一试管内,置蛋白质溶液10滴,浓硝酸3-4滴,加热,冷却后于室温下逐滴加入10%NaOH溶液5滴,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加入NaOH,振荡后出现颜色变成橙色(四)考马斯亮蓝反应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具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
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成蓝色。
它染色灵敏度高。
反应速度快,约在2分钟左右时间达到平衡,在室温一小时内稳定。
在0.01-1.0 mg蛋白质范围内,蛋白质浓度与A595nm值成正比。
所以常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步骤:在两个做好标记的试管中,分别对应加入1ml蒸馏水和2滴考马斯亮蓝染液,0.1ml 蛋白质溶液和0.9ml蒸馏水和2滴考马斯亮蓝染液。
观察两支试管有何区别。
现象:对照组呈棕红色,而实验组呈蓝色。
实验三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3、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4、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5、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碱度影响。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各有特异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
向诸缓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步骤:(一)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1 取同样规格的试管4支,按下表顺序分别精确地加入各试剂,然后混匀;2 向以上试管中各加酪蛋白的醋酸钠溶液1mL,加一管,摇匀一管。
此时1、2、3、4管的pH依次为5.9、5.5、4.7、3.5。
观察其混浊度。
静置10分钟后,再观察其混浊度。
最混浊的一管pH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现象:理论上pH为4.7的时候得到的沉淀最多。
但是实验结果不明显。
(二)蛋白质的沉淀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2)不可逆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
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无机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的浓溶液能析出蛋白质。
盐的浓度不同,析出的蛋白质也不同。
如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
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当降低其盐类浓度时,又能再溶解,故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
步骤:加蛋白质溶液5 mL于试管中,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则析出球蛋白的沉淀。
倒出少量混浊沉淀,加少量水,观察是否溶解,将管内容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到不再溶解为止。
此时析出沉淀为清蛋白。
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蒸馏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
(三)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质步骤: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取1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2 mL,再加3%硝酸银溶液1—2滴,振荡试管。
现象:有沉淀产生。
放置片刻,倾去上清液,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的水,沉淀不溶解(四)某些有机酸沉淀蛋白质步骤:取1支试管,加入蛋白质溶液2mL,再加入1 ml 5%三氯乙酸溶液,振荡试管。
现象:有沉淀生成。
放置片刻倾出清液,向沉淀中加入少量水,沉淀不溶解。
(五)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步骤:取1支试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 再加入2 mL95%乙醇。
观察沉淀的生成(如果沉淀不明显,加点NaCl,混匀)。
现象:沉淀不溶解实验四糖的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莫氏试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塞氏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3 掌握用糖的还原反应来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莫式试验:糖经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а-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步骤: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摇匀,将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盐酸1.5 ml(切勿振摇!),观察现象。
现象:液体分层,有粉色浑浊颗粒在交界处产生(二)塞式试验: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红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
步骤: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0.5 ml ,然后各加塞氏试剂2.5 ml ,摇匀,同时置沸水浴内,比较各管颜色及红色出现的先后顺序。
现象:加入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在沸水浴中加热约2分钟后,出现酒红色,另外两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三)还原反应:费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均为含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氧化,其本身则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Cu2O,此法常用作还原糖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步骤:于3支试管中加入费林试剂A和B各1ml,混匀,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1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可,取出,冷却,观察各管的变化。
现象: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在加热过程中,溶液首先由蓝色变为红色浑浊,再变为棕红色,最后出现分层现象,下层为朱红色沉淀。
另两支试管加热较长时间,依然没有明显现象。
(四)本尼迪特试验步骤:另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和1%淀粉溶液1ml,然后每支试管加本尼迪特试剂2 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和上面结果比较。
现象: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在加热构成中,溶液首先由蓝色由上至下变红,最后得到砖红色沉淀。
另两支试管加热较长时间,依然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五蛋白质的浓度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五种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凯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Lowry法,双缩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2 熟悉并掌握双缩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定量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和操作技术。
原理:目前常用的有五种经典方法:定氮法:灵敏度0.2~1.0mg双缩脲法(Biuret法):1~2mg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50~100μg紫外吸收法:5μg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1~5μg(一)Folin-酚试剂法原理: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能与Folin酚试剂起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蛋白质Cu2+复合物;第二步:蛋白质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λmax=500nm)。
该呈色反应在30分钟内即接近极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用比色的方法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二)紫外吸收法原理: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蛋白质在280 nm的紫外光区产生最大吸收,并且这一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成正比,利用这一特性可定量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微量凯氏定氮法原理: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即1克蛋白质中的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出的含氮量乘以6.25,即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当蛋白质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两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此过程通常称为“消化”。
消化完成后,在凯氏定氮仪中加入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助水蒸汽蒸馏法,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氨与溶液中氢离子结合,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指示剂颜色改变,然后用标准无机盐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