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参观安源路矿)

合集下载

安源纪念馆写一篇游记作文

安源纪念馆写一篇游记作文

安源纪念馆写一篇游记作文一到门口,哇塞!那建筑风格简直是让我惊艳,红砖绿瓦,像极了电影里的场景。

走进去,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感觉自己像个穿越者,随时都能遇上老革命的灵魂。

馆里有不少展品,都是关于安源煤矿工人斗争的历史,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那些工人为了生存,真的是拼了命啊,想想就让人心疼。

我在展板前驻足,仔细看看那些黑白照片,里面的人脸上写满了坚毅与抗争。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那激烈的火焰,让我觉得热血沸腾。

突然有个小姑娘跑过来,指着一张照片说:“阿姨,这个爷爷好帅哦!”我笑了,心想,哪怕是黑白照,也能透出那股子英气,真是年轻不怕吃苦的典范。

继续往里走,遇见了个解说员,真是个幽默的人。

他跟我讲起了当年工人们的斗争故事,声音洪亮,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年代。

他说:“要是没有那些勇敢的先辈,今天的我们可能都得在黑暗中摸索。

”我听了,心里暗想,哎,咱们这一代真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忘了历史的教训。

纪念馆里有个小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五颜六色,简直像个小花园。

站在那儿,阳光洒在身上,心里突然觉得暖暖的。

我忍不住蹲下去,闻了闻那些花的香味,真的是沁人心脾。

旁边有个大叔正在给花浇水,他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小姑娘,真希望这些花儿能像工人们一样,茁壮成长!”我哈哈大笑,心里感到一阵温暖。

游览完纪念馆,我的脑海中不断回响那些工人的故事。

他们为争取权益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

离开的时候,我忍不住回头望了望,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未来的我们也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怕风雨,迎接阳光。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格外愉快,虽然腿有点累,但脑海里却充满了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

这一趟,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生活真是个奇妙的旅程,而安源纪念馆则是我旅途中一个小小的驿站,让我停下脚步,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真希望以后能再来这儿,继续深入探索那些动人的故事,毕竟,历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走进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这些故事啊,可比我平常看的那些小说精彩多了,还特别让人震撼。

一进门,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就扑面而来。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衣衫褴褛但眼神坚定的工人兄弟,他们在矿井下、在铁路边辛苦劳作。

那时候的日子可真苦啊,矿井里暗无天日,危险重重,工人们不仅要忍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还被资本家剥削得不成样子。

可是呢,咱工人有力量,他们可没有被这种苦难打倒。

馆里陈列的那些旧物件,就像是一个个无声的证人。

那些破旧的挖矿工具,上面好像还残留着当年工人们的汗水;还有那些写满了工人悲惨遭遇的文件,看了真让人生气。

不过这也更衬托出工人们后来奋起反抗的伟大。

说到这反抗啊,那可是热血沸腾的事儿。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像是一声惊雷,打破了黑暗的寂静。

工人们团结起来,就像握紧的拳头,让那些资本家和反动派都吓破了胆。

我看着墙上的那些壁画,想象着当时的场景:工人们举着旗帜,喊着响亮的口号,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走,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他们为了自己的权益,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不怕那些恶势力的威胁,这种勇气和决心,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馆里还了解到很多背后的故事,比如那些领导者是怎么组织工人的,怎么在重重困难下传递消息的。

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戏,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这些领导者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给工人们指引方向。

而且啊,这次罢工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工人的齐心协力,是大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自己好像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以前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

这些工人先辈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团结起来,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而且,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那可都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忘了本,要像他们一样勇敢、坚定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可不能做个软弱的人。

总之呢,这一趟参观,真的是收获满满,也让我对安源路矿工人充满了敬意。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在一片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中,我踏入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

这是一座矗立在历史浪潮中的纪念馆,以独具特色的陈列方式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安源路矿工人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纪念馆内的一张巨幅照片映入眼帘,那是20世纪50年代的安源路矿,巍峨的山脉与壮丽的矿井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面。

照片的下方,是几位年轻的工人,他们黝黑的皮肤、坚毅的面庞和波澜不惊的眼神,仿佛在述说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坚韧与担当。

走进纪念馆的第一展厅,一幅长卷式的画作吸引了我的目光。

画中,一位位工人矗立在如火山般喷发的煤矿旁,他们以铁血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凶险的环境搏斗,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他们用勤劳双手书写了奋斗的乐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丽传奇。

走入第二展厅,眼前的矿洞模型感受到的是那份浩然之气。

深入矿洞内部,过程仿佛置身于当年的现场,仿佛那些安源路矿工人的劳动场景仍在眼前。

我想象着在这里,他们用尽力量和智慧扑灭火灾,他们用工艺和技术保护着煤炭资源,他们为今天的繁荣和安全默默耕耘。

细细品味每一幅展品,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支支笔触,在心灵深处激起涟漪。

安源路矿工人们燃烧着心中的爱国之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始终以责任和担当为依归。

他们的勇气和坚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这份来之不易的发展福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坚守与奉献。

纪念馆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展示了安源路矿工人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

这些珍藏是银盘、宝剑、奖状和工具等,它们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那个时代的艰苦,让浅薄的年代体味到了这些愈发昂扬向上的精神。

在纪念馆最后的展厅,一块巨大的雕塑底座上镶嵌着一块纪念石碑,上面刻满了字。

我静静地读着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心中充满敬意与激励。

这些字里行间诉说着无畏与坚毅,诉说着对人民的深情厚意,更诉说着安源路矿工人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巨大奉献。

观后感不仅是对纪念馆的一种评价,更是对历史的一份致敬。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感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安源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象征。

运动发生在1925年3月2日,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生于湖南长沙安源路地区,其背景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蓬勃,但劳动者暴受剥削,安林炭矿、安源石膏矿狡猾的经营者结合政治家将劳动者凌虐得令人发指。

1925年,安林炭矿公司为了节省劳动成本,将巴南煤矿的煤石价格降低,劳动者只能用2.3斤的煤换一斤的社会货币,而这一降价政策导致安林煤矿的许多劳动者失业。

2月2日,煤矿的劳动者在安源路矿山聚集,组织起来抗争。

这场运动被称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

长沙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非常恶劣,工人们在这里游行示威,捍卫自己的权益,对当时的官僚资本主义施加了巨大压力。

中国共产党支持这场运动,并为其提供组织、指导和支持。

1925年3月5日,当时的政府给予了这场运动的合法承认,正式改变了南安源地区劳动者的贫困和剥削的命运。

安源路矿工人的运动,唤醒了后来的中国工人运动。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协会和湖南省政府共同兴建的,旨在向后代传承安源路矿的英雄事迹和知识,唤起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公正和谐的追求,继承和发扬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精神。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一场当代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运动,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更是对这次运动的有力纪念。

这里有参与运动的矿工的英雄故事,书画和物件的展览,人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以简单而感性的方式接纳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它们的精神,带给我们更多正能量。

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活力,这里源源不断地传承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故事,不断向世人展示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精神和无畏精神,它们彰显出中国劳动者主动改变自身命运的勇气和信念,它更是对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也是对劳动者改善社会生活,对社会平等正义的应有和奉献。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让人在回顾往昔时,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与敬意。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便是这样一处令人心灵震撼的所在。

当我踏入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

纪念馆的建筑庄严肃穆,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等待着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展现安源路矿工人劳动场景的壁画。

画面中,工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辛勤劳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不屈。

看着这些壁画,我仿佛能听到那一声声沉重的喘息,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

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我看到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

那些陈旧的工具、泛黄的照片、手写的信件,无一不在向我诉说着安源路矿工人的苦难与抗争。

其中,有一件工人穿过的破旧棉袄让我印象深刻。

棉袄上补丁摞补丁,棉花都露了出来,很难想象在那样寒冷的冬天,工人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在井下劳作。

这件棉袄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工人们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领导的一次成功的工人运动。

在党的领导下,工人们团结一心,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一系列英勇的斗争。

他们举行罢工,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特别是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工人们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诉求,并且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时,毫不动摇。

这场罢工的胜利,不仅为工人们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工人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看着那些记录着历史瞬间的照片,我仿佛看到了工人们在街头振臂高呼的场景,听到了他们激昂的口号声。

他们的身影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工人领袖和革命先烈。

他们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

刚到门口,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让我不由得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了期待。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巨大的雕塑,那雕塑上的工人们神情坚毅,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抗争与奋斗。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凝视着这组雕塑,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我看到了一幅幅陈旧的照片,照片中的工人们面容憔悴,却又透着一股不屈的精神。

他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每天承受着超长的工作时间和微薄的薪水,但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屈服。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年轻的工人,他的脸上沾满了煤灰,只有一双眼睛还透着光亮。

他的肩膀微微佝偻着,似乎已经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可就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未来的渴望,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我不禁想象着他每天下矿工作的场景,那黑暗潮湿的矿井,那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是怎样咬着牙坚持下来的啊!接着,我看到了一些当年工人们使用过的工具,那些简陋的镐头、铁锹,都已经锈迹斑斑。

但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具,在工人们的手中,却成为了他们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武器。

我轻轻地抚摸着那些工具,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工人们手上的温度和力量。

在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关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详细介绍。

那一段历史真的是惊心动魄,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勇敢地向剥削者说“不”!他们喊出的口号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种气势,那种决心,让人热血沸腾。

我了解到,当时的工人们面临着矿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工作条件极其恶劣,生命安全毫无保障。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默默忍受,而是奋起反抗。

罢工开始后,工人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和坚定。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哪怕面对威胁和利诱,也绝不退缩。

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说是有一个工人代表,在和矿主谈判的时候,矿主试图用金钱收买他,让他劝工人们放弃罢工。

可这个工人代表不仅严词拒绝,还痛斥了矿主的无耻行径。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作文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作文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作文《参观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嘿呀,前几天我去了一趟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呀!
一走进纪念馆的大门,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年代。

里面的陈列和展示真的是太丰富啦,就好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大片在我眼前展开。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留了好久,那里面展示着当年工人们用过的一些工具。

我仔细地看着那些工具,想象着当时的工人们是怎样用它们辛苦劳作的。

你知道吗,有一把铁锹,它的锹头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啦,一看就知道经历过无数次的挖掘和劳作。

我就想呀,这把铁锹见证了多少工人们挥洒的汗水呀!
还有那些老照片,上面的工人们脸上都带着坚毅的表情。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矿洞里努力工作的场景,能感受到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改变命运而付出的努力。

在纪念馆里慢慢走着,我好像能听到当年工人们的呐喊声和脚步声。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都让我对那些工人们充满了敬佩。

参观完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我觉得呀,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铭记那些先辈们的付出。

下次我一定要带更多的朋友来这里,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和力量!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想去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看看啦?。

游安源纪念馆观后感

游安源纪念馆观后感

游安源纪念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安源纪念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意义的体验。

刚到纪念馆门口,就感觉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那建筑风格就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馆内,就像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都像是带着历史的魔法,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安源煤矿工人们辛苦劳作的场景。

那又黑又窄的矿道模型,看着就觉得压抑,难以想象真正的矿工们每天在里面工作是多么的艰辛。

我在想啊,他们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的勇士,只不过他们面对的不是什么宝藏,而是为了生存下去的一点点微薄希望。

再看看那些工人们为了争取权益而奋起抗争的画面,真的很震撼。

那些人虽然衣衫褴褛,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他们聚在一起,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要把不公平的黑暗世界给照亮。

这让我想到,人要是有了信念,那力量可真是无穷大啊。

我站在那儿,心里默默感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都是这些先辈们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换来的。

纪念馆里还有一些重现当年罢工场景的雕塑,那些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

我站在旁边看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能听到他们激昂的呐喊声。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现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点困难就抱怨,和他们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人家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和强大的势力做斗争呢。

从安源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真的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要像那些先辈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充满热情地去努力奋斗。

而且,也要多来这种充满历史意义的地方走走看看,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本,要知道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今天的一切呢。

这一趟安源纪念馆之旅,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无比的历史课,让我收获满满,还充满了正能量,可太值了!。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心得体会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心得体会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心得体会
烈士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坐落在松柏丛中的安源煤矿纪念馆,默默地向参观的人阐述着那一段悲壮的历史诗篇。

公司全体青年在工会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这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的纪念馆。

正是在这里,受压迫的煤矿工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掀起了全国的革命运动。

发生在1922年9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史称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以完全胜利而告终。

在“二七”惨案后的全国工人运动低潮期间,安源工会“巍然独存”,是广东省以外全国惟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有中国的“小莫斯科”之美誉。

煤矿工人曾在安源乃至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秋收起义到经济建设,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无不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工人的罢工运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安源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发源地,矿工的艰苦奋斗,不畏强权的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崇高而又远大的革命理想无不打动着在场参观的
每一位青年。

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旗帜鲜明、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不仅在安源和它的煤矿工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更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奋斗的一个缩影,激励着我们继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未来。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安源路矿观后感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安源路矿观后感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安源路矿观后感观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有感安源煤矿作为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发动组织的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红色之旅的主要历史景观。

这次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参观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全国知名的工人运动纪念馆之一,其藏品近千件,主要反映了1921~1930年这个时期,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显示了党的组织发动能力,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力量。

但是,它也清楚地告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不进行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

在馆内的每件藏品和文物面前,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对安源路矿工人早期斗争和由毛主席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弯弓待发,坚持斗争”、“工农联合,支援北伐”、“秋收暴动,武装割据”等等发生在安源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看到那些雕像和图片——矿工工人们工作的情景,大家的心情好沉重,特别是看到矿工工人们自己写的歌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从这首歌谣中,大家足以体会到他们当时过的是什么样生活,看到这些情景,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要学习他们宁死不屈、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起表率作用,不仅在思想上还要在实际行动上,处处、时时体现我们的先进性,把这种革命精神变成自我的永久追求。

我站在盛公祠的大门口,遥望着对面山腰上同样宏伟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仿佛正在经受中国近现代史上那惊心动魄的劳资斗争。

是的,所有这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或珍藏在这些建筑物里的历史文物,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近代工业艰难的发展过程,以及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这些革命者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团结农民及其他民众实行武装斗争,反对“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建立新政权而奋斗的历史。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江西萍乡市的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位于我国第一个全国劳模杨成武同志安葬的地方,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纪念馆所传达的激励和教育人们坚持奋斗的精神力量。

进入纪念馆的大门,我首先看到了杨成武的巨幅油画像。

这个微笑的面孔让人感受到了他的乐观和豪爽。

而在他身后,是一面方方正正的大屏幕,播放着他训斥工友的视频。

杨成武当年是安源路矿的工长,他严格要求工友们要坚守纪律,严守安全规程,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这样的行为让我深深地被他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所打动。

接着,我游览了纪念馆内的各种展览室。

这些展览室展示了安源路矿从开采阶段到建设新中国后的发展历程。

我被展览中的照片、实物和文字所震撼。

在展厅的一角,我看到了一批批描绘着艰苦工农生活的油画,那是当年工人们闲暇时画出的,虽然技艺不是很高超,但画面中展现出的矿工的辛劳和淳朴的心态让人感动不已。

相较于其他展览馆,我觉得纪念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那些真实的工人个人故事。

他们无畏困难,忘我工作,他们没有享受到太多的物质待遇,却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故事让我对矿工们的辛劳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和一位矿工的后代进行了交流。

他给我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以及家族所承担的责任。

听着他感慨万分的回忆,我深深地理解了他们所承担的压力和荣耀。

他们无私奉献,为了矿工的权益进行各种斗争,为了工人的福利付出一切。

这样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令人敬佩的。

通过参观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我不仅拜读了先烈的事迹,更深入领会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历程。

这个纪念馆不仅是对杨成武等先烈的纪念,更是一座承载着民族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自强不息,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纪念馆内无处不显露出工人们为国家付出的辛劳和奉献。

我深感这座纪念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向先烈们致敬,更在于鼓励每个人发掘自身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心得体会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心得体会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心得体会前些日子,我有幸参观了安源纪念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感触良多。

一走进安源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震”住了。

建筑外观看起来就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展厅里慢慢地走着,眼睛不停地看着那些展示的老物件和照片。

有一幅巨大的油画吸引了我的注意,画中的工人们表情坚定,充满了力量。

我站在那幅画前,想象着当年他们在安源煤矿劳作的场景。

说到煤矿,纪念馆里有一个模拟的煤矿井口,那做得可太逼真了!黑漆漆的井口,仿佛能闻到里面潮湿的气息。

旁边还有一些当年挖矿用的工具,像那种大大的铁锹,重重的矿灯,看着就觉得特别沉重。

我不禁想,当年的工人们就是拿着这些工具,在黑暗的井下辛苦工作,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

还有一组雕塑,展示的是工人们罢工的场景。

他们举着横幅,喊着口号,那种团结一心的气势,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我盯着那些雕塑看了好久,仿佛能听到他们激昂的呼喊声在耳边回荡。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件破旧的工服,上面布满了补丁,还有一些污渍。

可以想象,穿着这件工服的工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劳动。

这件工服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诉说着过去的艰辛。

纪念馆里还有一些当年的文件和信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仔细看,还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种坚定和决心。

我在想,写这些文件和信件的人,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有一个展示区放着一些当年工人的生活用品,一个破旧的饭盒,一个简陋的水壶,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为了自己的权益,为了更好的未来,勇敢地站了出来。

当我走到一个展示当年孩子们生活的区域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照片里的孩子们,小小的年纪,脸上却没有本该有的童真和快乐。

他们有的在帮忙干活,有的眼神里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

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想着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得多幸福啊!参观完后,我在纪念馆外面的小广场上坐了一会儿。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观后感走进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就像是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历史大书,而且还是那种超级精彩、充满热血与力量的大书。

一进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在耳边回响。

馆里陈列的那些老物件啊,每一个都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

那些破旧的工作服、简陋的挖矿工具,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当你站在它们面前,就好像能看到当年那些工人兄弟穿着它们在又黑又暗、充满危险的矿井里辛苦劳作的场景。

他们弯着腰,脸上黑乎乎的,只有眼睛里透着坚韧和对生活的一丝希望。

这时候,我就忍不住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敲敲键盘,可比在矿井里挖矿轻松太多了,这真得感谢先辈们的付出。

再看看墙上那些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工人们虽然看起来很疲惫,但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眼神里又充满了力量。

他们团结起来,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那时候的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地站起来反抗压迫。

这让我特别佩服,感觉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只不过没有披风,穿的是沾满煤灰的衣服。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还原当时罢工场景的雕塑。

工人们举着旗帜,喊着口号,那种气势,隔着玻璃罩都能感受到。

我站在那儿,仿佛能听到他们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就像一股洪流要冲破一切阻碍。

这也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啊,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像那些安源路矿工人一样,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有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而且也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毕竟这都是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

如果我们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抱怨,那和那些在艰苦环境下还能勇敢抗争的先辈们比起来,可就太丢人了。

总的来说,这一趟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之行,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充满了正能量,想要在自己的生活里也努力奋斗,做个有担当的人。

彭美根|瞻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彭美根|瞻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彭美根|瞻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瞻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外一篇)文/彭美根小序:余于2019年10月20日,随高安中学离退休党员,前往萍乡市,参观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游览了孽龙洞。

得诗二首。

七律·瞻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圣地日融融,翠柏青山造化功。

日月同辉呈紫气,云霞出彩绕苍穹。

图文历历峥嵘现,故事篇篇气象雄。

伟业兴邦风雨路,欢游胜迹启婆翁。

五古·游孽龙洞位于萍乡市,上栗杨岐乡。

天然溶洞景,形成亿年强。

相传在古代,孽龙在鄱阳。

残害老百姓,兴风又作浪。

许真君制服,赶到此山冈。

故得其名后,此处便风光。

传言不可信,天趣洞缘襄。

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廊。

长约四公里,蜿蜒曲折状。

石乳遍布洞,地貌岩溶浆。

厅廊相连接,一路影煌煌。

乳石甚发育,有如玉雕妆。

有如刺绣美,有如人或羊。

若物若影样,惟妙惟肖相。

卧龙厅顶部,形如龙首昂。

茅舍春柳石,状似村野房。

石壁琉璃面,仿如城堡墙。

有冰帘百尺,一片晶莹匡。

溪水相伴洞,洞随水转祥。

水因洞而秀,洞因水而昌。

平坦处溪水,静如玉带扬。

断层处跌荡,落成瀑声响。

岩缝清泉滴,其声似铃当。

音乐厅洞室,美妙奏乐章。

水景真独特,声色俱备详。

洞天飞瀑妙,似银河泻狂。

白练滔滔下,万马回旋忙。

飘带似龙跃,溅珠如鼓响。

觉天风浩浩,神清又气爽。

灵泉池中水,不溢不落汪。

仙山池清澈,石花洁如霜。

清风怪石胜,流泉飞瀑长。

奇绝遍龙洞,鬼斧神工帮。

幽深见天工,气象万千张。

天然博物馆,岩溶地质王。

结伴游胜地,共享探幽芳。

默颂造化主,伟哉诚无量!记此怡人境,且待游客尝。

摄影:彭美根教育使人富有文学使人高贵▼。

安源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纪念馆观后感

安源纪念馆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安源,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只有当你亲身走进安源纪念馆,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蕴含的力量。

踏入安源纪念馆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展厅内的陈列仿佛将时光倒流,把我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热血与奋斗的年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陈旧的照片,它们记录着安源煤矿工人的艰苦生活。

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那一个个在矿井下辛勤劳作的身影,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工人阶级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

照片中的工人们,衣衫褴褛,目光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不屈,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使用的工具和设备。

那些简陋而笨重的工具,见证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辛勤付出。

想象着他们在狭小、黑暗的矿井中,凭借着这些简单的工具,为了生存而拼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在纪念馆中,我还了解到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历史。

那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工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们团结一致,不畏强权,与资本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工人领袖,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着工人们走向胜利。

看着那些详细的文字介绍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罢工现场,听到了工人们激昂的口号声,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这场罢工不仅为工人阶级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广大工人的阶级意识,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源纪念馆中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安源的早期活动。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共产党的先驱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工人运动。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安源的工人运动才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赞美萍乡安源红色文化的散文

赞美萍乡安源红色文化的散文

赞美萍乡安源红色文化的散文
朋友们,你们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吗?那是发生在江西瑞金的事,你们知道,江西还有一个革命圣地,那就是我的家乡萍乡,安源就在这里,她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举世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

春节我和爸爸去参观了安源记念馆,让我最难忘的是《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竟然在纪念馆里都有这副画的雕塑和画,可以想像当年这画多有名呀。

我们还进入了一个煤炭井参观,里面一个雕塑,是一位百岁老人在挖煤的时候累得趴下,旁边还有个小很多的监工在用挖煤的锄头打他,想想这些监工对他有多凶残,人们的生活有多苦,还有一个雕塑,一个小女孩,为她瘦骨如柴的爸爸在扇扇子,我们还参观了一辆锈迹斑斑的煤车和轨道,还有一个弯轨机。

最后我买了一个带有笔筒的记念牌回来。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

江西省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江西省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江西省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萍乡安源煤矿曾是汉冶萍钢铁公司联合企业之一。

清朝末年,那里汇集了中国的大部分重工和矿业工人。

由此,安源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文革”中刘春华创作的大型油画《毛泽东去安源》曾被奉为经典,后来据此发行的《毛泽东去安源》邮票,更是被炒到了天价。

因此,安源煤矿在我的印象中充满了神秘感。

萍乡安源虽属江西省,但它离湖南醴陵很近。

4月9日上午,我们在醴陵参观过李立三故居,便驱车沿320国道朝安源前进,大约半个小时就到达萍乡市安源镇。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大型矿区,如今却有些衰落,镇区道路破损,建筑外观陈旧。

停下车来先问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何处?有人指着镇后一道山梁说:“纪念馆在后面山上。

”于是,驶上了上山的公路,前行不远,路边一幢小楼门前挂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门前有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附近没有工作人员,也无居民。

照过相,继续前行,大约二百多米,路边石驳上建有一座小院,石驳墙上镶有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在路边停好车,踏着台阶走进小院,院内是一幢折角形平房,粉墙黛瓦,很是简朴。

墙上镶着两块石碑,一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另一块碑上刻的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罢工前﹚简介,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5月1日,300多名成员在这里集合,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成立安源头路矿工人俱乐部。

李立三任主任,李少连任副主任。

9月,路矿工人大罢工时,这里是罢工指挥部。

院内没有别的游客,房屋的门都关着,有两位女子蹲在一旁说话。

上前询问,有位女子站起来打开大门让我们进屋参观。

走到里面,一间屋里放着一张长方形桌子和几张凳子,象是会议室;另一间屋里放着几张条椅,一张讲台,象是课堂。

没有文字介绍,也没有人讲解。

离开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继续向山上行驶,道路尽头是一道铁栅门,墙上有块红色花岗岩石碑,上面镶着邓小平题写的铜字:“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下面另有三行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参观安源路矿

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参观安源路矿

欢迎阅读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参观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感为了深入开展我院“三严三实”教育活动,2015年7月11日一大早,迎着朝阳,院领导带领全院在职党员乘车来到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铭记历史,铭记和平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勤奋工作、廉洁
欢迎阅读
奉公,坚持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围绕安源路矿“四个100周年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围绕安源路矿“四个100周年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围绕安源路矿“四个100周年为主题的心得体会背倚苍山,虎踞龙盘,仿照人民大会堂造型而建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四面植满了挺拔的云杉翠柏。

纪念馆上方正中,青年毛泽东瓷像巍然矗立,下悬邓小平同志手书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纪念馆外的草坪中,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三人的全身塑像个个形神兼备:毛泽东手持油布伞,英姿勃发;刘少奇手握拳头,大义凛然;李立三身着长衫,沉着冷静。

记者肃立在雕像之间,眼前瞬时浮现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们领导安源工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场景。

在纪念馆内的展陈中,一首由李立三等俱乐部负责人合写的《劳工歌》十分醒目:创造世界一切的,惟我劳工;被人侮辱压迫的,惟我劳工。

世界兮我们当创造,压迫兮我们须解除。

造世界兮除压迫,团结我劳工。

萍乡市精神文明建设宣教中心主任田金河,曾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讲解员,这首《劳工歌》她足足吟唱了14年。

回忆起在讲解中给观众唱这首歌的情景,田金河至今仍动情不已:“每唱一次,我的心灵便经历一次洗礼,深深地被万千安源工友敢于斗争的精神所鼓舞。

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为讲好安源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源,有多处革命遗址: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八方井44号;刘少奇和路矿当局谈判的安源公务总汇大楼;李立三开办工人补习学校的五福巷……一处处遗址,走过烽火岁月,安静诉说着一代伟人的奋斗青春。

此外,安源还有多个第一: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中共安源支部,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经济组织——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工会大厦———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这一个个“之最”,名垂革命青史,有力佐证了红色安源的独特魅力。

安源,由此被中共中央誉为“无产阶级的大本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这里到处流淌着革命家的气节与坚贞,到处践行着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该旧址为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
1921年冬,李立三奉中共湖南党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由湖南平民教 育促进会介绍来安源推广平民教育。李立三租借了这里三间房,首先开办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 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 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 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
1907年,萍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初,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 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 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 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安源的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
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 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 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大罢工谈判处旧址该旧址座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建于1906年,为矿 局办公大楼,通称公务总汇。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后,路矿当局为镇压工人运动,勾结军 阀,派驻军队,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戒严司令部就设在这座楼房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参观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有感为了深入开展我院“三严三实”教育活动,2015年7月11日一大早,迎着朝阳,院领导带领全院在职党员乘车来到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怀着一份崇敬的心情,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我们逐一参观了纪念馆六个单元,主要由“路矿规模工业重镇”、“开创工运建立团体”、“罢工斗争成功范例”、“硕果仅存坚持发展”、“工农联合支援北伐”、“秋收暴动武装割据”等组成,集中展现了1921~1930年萍乡安源工人运动的发展史。

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

参观中,一幅幅苦难的矿工雕塑、一组组战争伤亡数据、一张张革命先烈的照片,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历史不容忘却,正是工人的罢工运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领导和发动下,举行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经过激烈的斗争,最终罢工取得胜利。

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
应铭记历史,铭记和平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坚持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