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深度解析
药物代谢动力学深度解析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药物代谢过程中所涉及的动力学参数的学科。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毒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其转化成代谢产物并从机体中排出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药物的转化,通常是药物被代谢酶催化发生氧化、还原、水解和甲基化等反应;二是转化产物的排泄,通常是通过肝脏、肾脏、肺、肠等机体器官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包括生物学半衰期、清除率等。
生物学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代表着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清除药物的数量,一般用升/小时表示。
药物的清除率是由药物本身和机体的生理血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药物代谢的途径药物代谢可主要分为肝脏代谢和非肝脏代谢两种途径。
1、肝脏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最具活性的代谢器官。
肝脏代谢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一是药物在肝脏中被代谢酶所代谢的相对缓慢的过程,通常被称作相位I代谢;二是在肝脏中将药物代谢产物二次化合物进一步代谢的过程,通常称作相位II代谢。
肝脏代谢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450)和非CYP450酶系统。
CYP450酶是以细胞色素为辅基质,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群。
CYP450酶的活性调节因素主要包括药物、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肝脏代谢过程中,药物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更强的水溶性,从而增加了肾脏排泄的可能性。
但同时,药物代谢也可能生成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或者与其他药物、代谢产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治疗上的风险。
2、非肝脏代谢非肝脏代谢即为肝脏之外的器官参与药物代谢,如肠道、肾脏、肺等。
这些器官中含有多种代谢酶,如肠道细菌酶、肠道CYP酶、肠道酯酶等。
如Erythromycin(红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但其也可以在肠道中发生代谢和消化。
药物代谢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代谢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药物是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在人体内经历代谢代谢过程才能发挥治疗作用。
药物代谢的动力学是药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代谢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合理用药、防治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一般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几个方面。
其中,药物代谢是决定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和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代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氧化还原代谢和水解代谢。
氧化还原代谢是指药物分子内部的某些基团经过氧化、还原、环化等反应而发生改变,一般是由具有氧化作用的酶催化发生的。
水解代谢则是指药物分子内部的酯键、醚键、胺键等被酶水解,一般是由具有水解作用的酶催化发生的。
根据药物代谢的部位不同,药物代谢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肝脏代谢和非肝脏代谢。
肝脏代谢是指药物在肝脏中发生代谢反应,一般是由肝脏细胞内的酶催化发生的。
而非肝脏代谢则指药物在肠道、脑、肺以及其他组织器官中发生代谢反应。
二、药物代谢的动力学药物代谢的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代谢的时间和速度,它可以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来表示。
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吸收期、分布期和排泄期。
吸收期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到达血液中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一般是在服药后30分钟至1小时。
分布期是指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各个组织,分布到有效组织的时间。
排泄期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时间,一般是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完成。
药物代谢的动力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疾病状态等因素。
例如,药物的剂量越大,其代谢速率会变慢;口服和静脉注射的药物代谢速度也存在差异,静脉注射的药物代谢速度比口服快;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也会影响药物代谢速率,男性的药物代谢速率通常比女性快。
三、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很多,下面主要从药物代谢酶、个体遗传差异、疾病状态、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来介绍。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PT课件
药物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这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
肾脏排泄
部分药物经肝脏代谢后,随胆汁排入肠道,最终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胆汁排泄
部分药物可通过皮肤排泄,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但这种方式排泄的药物量相对较少。
皮肤排泄
药物排泄的途径
肝功能障碍
胆汁排泄主要依赖肝脏,肝功能障碍会影响药物的胆汁排泄。
胞饮和胞吐作用
药物分布的机制
如脂溶性、解离常数、分子大小等。
药物的理化性质
血流量影响药物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组织器官血流量
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药物进入细胞的速度和程度。
细胞膜通透性
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力影响其在组织中的浓度。
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动物实验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02
CHAPTER
药物吸收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被动转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不需要能量。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
胞饮作用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可以将药物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被细胞膜包裹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的学科。
定义
通过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为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设计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第4章整理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一)药物剂型(影响吸收)1.口服液>片剂>胶囊2.注射水溶液>油溶剂混悬剂3.不同厂家的同一制剂(二)剂量(三)给药途径:硫酸镁: 口服用于导泻,利胆;注射用于降压、镇静、抗惊厥;外用用于消炎止痛庆大霉素:口服用于胃肠道感染;注射用于全身感染(四)给药间隔和疗程二、药物相互作用(一)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1.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包括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
例如硝苯地平、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青霉素和链霉素2.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1.影响药物吸收2.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阿司匹林+香豆素类→血浆蛋白结合→出血)3.影响肝药酶活性4.对药物在肾脏排泄的影响第二节机体因素一、年龄(一)婴幼儿药理学特点1.药动学(1)新生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2)婴儿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3)药物t1/2明显延长。
2.药效学(1)婴儿对某些药物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如四环素、氯霉素、吗啡。
(二)老年药理学特点1.药动学(1)血浆蛋白含量降低;(2)肝功能下降;(3)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
2.药效学(1)个体差异较大 ,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2)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3)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右二、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1.如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激素等能引起致畸的药物;2.临产前禁用吗啡等镇痛药,因可抑制胎儿呼吸。
3.哺乳期用药避免用影响婴儿的药物。
因有些药物可进人乳汁。
三、遗传因素(一)遗传多态性药物转运蛋白、药物代谢酶、受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种族差异遗传、环境(三)个体差异人群中即使各方面条件都相同,还有少数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称为个体差异。
水产养殖 药理学 4 第四章 药动学
4)体液pH与药物的理化性质
• 生理情况下,胞内pH=7.0,胞外pH=7.4 • 弱酸性药在胞外稍高,弱碱性药胞内稍多 • 弱酸性药中毒时,碱化血液解毒,反之亦然。 • 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中毒:口服碱性碳酸氢钠可使
血浆及尿液碱化,即可促进巴比妥类由脑组织向血 浆转运,也可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加速药物自尿 排出。 •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解离度、脂溶性等。脂溶性或水 溶性的小分子易进入细胞。
主动转运
• 可逆浓度差转运 • 消耗能量ATP • 需载体,有饱和性 • 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例:丙磺舒与青霉素,利尿 酸与尿酸)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体液pH对药物简单扩散的影 响
体液pH 弱酸性药 弱碱性药
酸性 碱性
分子状态多 分子状态少
脂溶性高 脂溶性低
扩散易
扩散难
分子状态少 分子状态多
脂溶性低 脂溶性高
基底膜
• 物质转运以主动转运为主 • 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可易化扩散 • 分子量大、极性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易通过BBB • 炎症可改变通透性
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
•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可进入胎儿血液 • 脂溶性低,解离型或大分子药物如右旋糖酐,不易通过胎盘 • 有些药物通过胎盘,引起畸胎或对胎儿有毒性,故孕妇禁用
的迟早,受渔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浓度、 给药途径、吸收面积以及局部血流量和 血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1)渔药的理化性质 • 通常情况下,晶体、液体类渔药比胶体类易吸收,
脂溶性的比水溶性的易吸收。 2)溶媒 • 一般混悬液和胶体液比水溶液的吸收慢,若使易溶
于水的渔药吸收速度减慢时,可加入其他物质使其 成混悬液和胶体液。 3)局部组织的血流量 • 当水生动物患病出血时,因其机体周围循环衰竭, 使得吸收速度大大减慢。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第一章:引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门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药物代谢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中。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药物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特性、给药方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等因素。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特性、血流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等因素。
药物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代谢和二阶段代谢。
一阶段代谢主要是将药物代谢成更容易被排泄的物质,而二阶段代谢主要是将药物代谢产生的物质与其他化合物结合,使其更容易被排泄。
药物排泄:药物的排泄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药物的代谢速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
体内方法:体内方法主要是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来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其中,人体试验是最可靠的研究方法,但由于伦理原因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人体试验需要谨慎进行。
体外方法:体外方法主要包括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体外研究以及体外模型的建立。
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体外研究是通过化学分析和活性测定等手段来研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药物代谢过程。
而体外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体外实验模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过程。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代谢酶的筛选:药物代谢酶对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筛选出对于某种药物代谢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谢酶。
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预测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并提供改变药物代谢途径的策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四章房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
式中AUCiv和AUCext分别为静注给药和血管外给药后的血药 曲线下面积, Div和Dext分别为静注和血管外给药后的剂量。
(5)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
1)药峰时间
2)药峰浓度
二. 多剂量给药动力学
临床上有些药物如镇痛药、催眠药及止吐 药等只需应用单剂量后即可获得期望的疗 效,一般不必再次给药来维持其疗效时, 这类药物常采用单剂量给药。但在临床实 践中,许多疾病的药物治疗必须经重复多 次给药方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这类药物需 按照一定的剂量、一定的给药间隔,经多 次重复给药后才能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 的有效浓度范围内,从而达到预期疗效。
药动学参数(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 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性的一些 常数,如吸收、转运和消除速率常数、表 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等,通过这些参 数来反映药物在体内经时过程的动力学特 点及动态变化规律性。
1.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
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出现的血药浓度 最大值称为药峰浓度,达到药峰浓度所需 的时间为药峰时间。
t =nt½
第四章 房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
动力学特性
(1).血药浓度随时间递增,当t→∞时, e-kt→0,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稳态血药浓
度Css可按下式估算。
(2) 稳态水平高低取决于滴注速率,Css与k0正比 关系。
(3) 达到稳态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 除半衰期,而与滴注速率无关,当t=3.32t1/2时, C=0.9Css,当t=6.64t1/2时,C=0.99Css,即经 3.32t1/2即可达到坪水平的90%;经6.64t1/2即可达 到坪水平的99%。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
(2) 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在肝脏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 排到小肠后被水解酶水解为游 离药物,游离药物被重吸收, 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 环称为肝肠循环。
肝
胆管 门静脉
肠道 (3) 乳汁排泄:由于乳汁略呈酸性又富含脂质, 所以脂溶性高的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 品等在乳汁中浓度高。 (4) 其他:肺 (吸入性药物主要排泄途径)
(1) 非载体转运(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
又称为下山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 散。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特点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规律及临床意义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侧 (细胞内pH=7.0)浓度低于碱性 侧(细胞外pH=7.4)
(1) 口服 口服给药最简便、安全和最常用,常用于门诊病人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胃吸收少,以简单扩散方式 吸收 易被胃酸或肠液破坏的药物不能口服,如青霉素、 胰岛素等
影响口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和解离度 胃排空和肠蠕动 血流量 首过效应(第一次代谢)
首过效应
特点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消耗能量 受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限制,有饱和现象 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主动转运的特点
逆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2) 载体转运
易化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差的载体转运。
是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 体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被水带到低压侧的过程。 小分子药物可直接通过生物膜的膜孔(水性通道)而扩散。
药物代谢动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B: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答案:A2.药物的处置是指A:代谢B:分布C:吸收D:渗透答案:A3.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A:吸收B:排泄C:代谢D:分布答案:ABCD4.药物的消除是指吸收,渗透,代谢,排泄A:错B:对答案:B5.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的学科。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由肾小管滤过B:能透过血管壁C:不能透过胎盘屏障D:能经肝代谢答案:C2.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和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B: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犹豫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答案:B3.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S-腺苷甲硫氨酸B:PAPSC:UDPGAD:乙酰辅酶A答案:ABCD4.主动转运特点A:转运膜对通过的药物存在选择性B:存在饱和现象C:逆浓度梯度D: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E:耗能答案:ABCDE5.易化扩散耗能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关于隔室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药物符合哪种隔室模型,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与给药途径及实验方法等无关B:如果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则为单室模型C: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与各组织达到动态分布平衡,成为均一单元,血药浓度与组织浓度相等D:双室模型中央室一般由血液和血流丰富的、能迅速达到分布平衡的组织和器官构成,周边室则由血液供应少、分布缓慢的组织和器官构成答案:D2.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1/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t1/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1/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2t1/2答案:C3.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给药次数B:维持剂量C:负荷剂量D:半衰期E:生物利用度答案:AD4.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维持剂量有关。
药理学课件-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或阿片类麻醉药可 延缓合并应用时药物的吸收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 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置换,导致被置 换药物的分布加快、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增高, 临床效应或毒性反应增强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1. 新生儿和老人药物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较低 2. 药物效应靶点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3. 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因素(如心血管反射减弱)和病理因素(如
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用途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 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及干扰,可改变药物的 药理作用及毒性
1.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不影响药物在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 协同(synergism), 拮抗作用(antagonism)
五、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placebo)-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物的制剂。广义上讲,还包 括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其产生的效应 为安慰剂效应
药理学效应
总
非特异性药 物效应
效
应 非特异性医
疗效应
安慰剂绝对 效应
无治疗
安慰剂
自然恢复
三、遗传因素 遗传多态性
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 NAT):参与II相乙酰化反应的 代谢酶, 包括NAT1, NAT2
NAT2 在体内参与了20多种肼类化合物和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或杂环 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激活或灭活,与一些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 关,并与某些癌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CYP2C19 美芬妥因 4
药理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PPT课件
影响药物生物转化的因素
1.药酶的诱导 2.药酶的抑制 3.遗传的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可被诱导或抑制
药酶诱导 (Induction): 苯巴比妥、利福平,环境 污染物等
无诱导 苯巴比妥诱导
苯并芘诱导
药酶抑制 (Inhibition): 西米替丁、普罗地芬等竞争代谢途径而导致药 物代谢酶被抑制。
一、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转运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 泄本质上是药物分子在体内跨过各部位生物 膜的转运(跨膜转运)。 1.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2.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3. 其他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
1.被动转运 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 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和滤过(filtration)。
四、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为血管外给药时,制剂中药物被吸收 进入体循环的程度(相对量)和速度。 (1)生物利用度的程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 F =
AUC(ev) AUC(iv)
×100%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 F =
AUC(test)
AUC(standard)
主动转运
2.主动转运 指药物不依赖膜两侧浓度 差的转运,可以由生物膜的浓度低的向浓 度高的一侧转运,形成药物在特殊部位的 高浓度聚积,因而又称为逆浓度梯度转运 或上山转运。 少数药物和生命活动的关键离子(如 Na+、Ca2+、K+)依赖机体特有的载体转 运系统(酶或离子泵)消耗能量ATP进行 主动转运形成浓度势能。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由 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4药物代谢
28
28
三、结合反应
1、定义 (Conjugation Reactions) ������ 药物或代谢产物在酶的作用下、极性基团与 内源性的小分子结合 –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某些氨基酸等 –以酯、酰胺或苷的方式 ������ 结合物大都有极好的水溶性 ������ 可通过肾脏经尿排出体外
RNHOH
R NH2
26
26
(三)水解反应
含酯和酰胺结构的药物 易被肝血液中或肾等器官中的水解酶水解成羧酸、 醇(酚)和胺等。 一般酰胺水解的速度较酯慢。 水解反应是酯类药物体内代谢的重要而且普遍 的途径。 产物的极性较其母体药物强
27
27
(三)水解反应
载体前药
把含有羧基、醇(酚)羟基的药物,作成酯 –以改变药物的极性、稳定性等药代动力学性质 在体内通过酶水解,释放出原药发挥作用
N
N
氧去甲基化
H3CO O OH
HO
O OH
可待因
吗啡
甲基醚最易被脱去
21
21
6、醚及硫醚的氧化
含硫化合物的氧化途径有三种:S-脱烃基化,脱硫 和S-氧化,如6-甲硫嘌呤、硫喷妥和西咪替丁的代 谢分别如下式:
S N N CH3 N
S脱甲基
SH N N N N H
N H
6-甲硫嘌呤
22
22
6、醚及硫醚的氧化
3
3
一、概述
2、代谢的意义 能把外源性的物质(Xenobiolic),进行化学处 理 –包括药物和毒物 –失活,并使排出体外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机体发展出一定的自我保 护能力 –避免机体受到毒物的伤害
4
4
一、概述
《药理学第四章》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04
药物效应动力学
06
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药理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药理学是 研究药物与机体 相互作用的科学, 包括药物的作用、 作用机制、药物 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等。
药理学的现状:现代药理学 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药理学的未来: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03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
直接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点,产生药理作用 间接作用:药物通过调节体内其他物质,间接作用于靶点 受体作用: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药理作用 酶作用:药物通过抑制或激活酶,影响体内代谢过程 离子通道作用:药物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影响细胞膜电位 基因表达作用:药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疗效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增加 预防措施:合理用药,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07
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实验设计:科学、 合理、可行
实验对象:选择 合适的动物模型
分类: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 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 用和拮抗作用。
相加作用:两种药物的药效或 毒性相加,其效果等于两种药 物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协同作用:两种药物的药效或 毒性相加,其效果大于两种药 物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第一章简介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抗癌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不同个体对抗癌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这是由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了解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疗效。
第二章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也可以在肠道、肾脏和其他器官中发生。
药物代谢的两个主要途径是相应的酶催化反应和非酶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催化,涉及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而非酶催化反应主要包括药物的原位氧化和非氧化反应。
第三章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药物代谢产物的形成。
其次,药物的化学结构也可以影响其代谢动力学。
例如,一些抗癌药物可以通过肝细胞膜通道快速转运,从而影响药物的清除率。
此外,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其他药物的影响也可能改变药物代谢。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测定和计算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来评估。
常用的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半衰期(t1/2)和清除率(CL)。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清除效率。
第五章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模型包括生理药动模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
生理药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而药物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代谢速率。
第六章临床应用抗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计算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可以更好地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水产养殖药理学4第四章药动学
1.胞饮(吞饮或入胞) 2.胞吐(胞裂外排或出胞)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转运特点
被动转运
• 顺膜两侧浓度差转运 • 不消耗能量ATP • 不需载体,无饱和性 • 各药间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 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
的迟早,受渔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浓度、 给药途径、吸收面积以及局部血流量和 血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1)渔药的理化性质 • 通常情况下,晶体、液体类渔药比胶体类易吸收,
脂溶性的比水溶性的易吸收。 2)溶媒 • 一般混悬液和胶体液比水溶液的吸收慢,若使易溶
于水的渔药吸收速度减慢时,可加入其他物质使其 成混悬液和胶体液。 3)局部组织的血流量 • 当水生动物患病出血时,因其机体周围循环衰竭, 使得吸收速度大大减慢。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4)给药途径 • 一般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吸收困难且速度慢,对于
同一种给药途径,吸收面积愈大,吸收愈快、愈多。 5)吸收环境 • 胃排空、肠蠕动的快慢,肠内容物的性质和多少都
可影响口服的吸收效果;排空快,蠕动增加或肠内 容物多,可阻碍渔药与吸收部位的接触,使吸收减 慢、吸收量减少; • 油和脂肪可促进脂溶性渔药的吸收; • 此外,食盐的存在,pH等都可影响渔药的吸收。
1)与血浆蛋白结合
结合型药物
游离型药物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 有些渔药由于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与其他药物存 在差异,它们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易通过细胞 膜而影响了它在体内的分布。
• 如磺胺噻唑与血浆血浆蛋白的结合力比磺胺嘧啶 高,所以它渗透至体内分布的浓度就比磺胺嘧啶 低,因此它在水生动物体内的抗菌作用就比磺胺 嘧啶低。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剂量优化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剂量优化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转化的过程以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转化速率和途径的不同,可以将药物代谢动力学分为三类,即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和高级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键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剂量、体内代谢酶的活性、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代谢的程度;剂量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率;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而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变化,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三章:药物代谢途径的研究与应用药物代谢途径是指药物在体内转化的途径,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氧化还原代谢和非氧化还原代谢。
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对药物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药物研发人员放大疗效,减小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药物剂量优化的基本原则药物剂量优化是指通过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小不良反应的目的。
药物剂量优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原则、最小有效剂量原则、滴定法原则、个别剂量原则等。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第五章:药物剂量优化的方法与策略药物剂量优化的方法与策略包括药物动力学模型建立、药物剂量调整策略、个体化治疗指导原则等。
药物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根据模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药物剂量调整策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合理的剂量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指导原则是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代谢能力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语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剂量优化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
什么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是通过动物体内、外和人体外的研究方法,揭示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
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测定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情况 血浆蛋白结合特点 生物转化
间数据和曲线。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2. 药代动力学参数
根据试验中测得的各受试动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
用药代动力学专用的计算机程序求得受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 学参数,如Cmax(峰浓度)、Tmax(达峰时间)、T1/2(消除半衰期) 、Vd(表观分布容积)、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 CL(清除率)等。
剂量根据动物有效剂量的上下限范围选取,避免剂量过于
集中。主要考察在所测试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体内动力 学过程是属于线性还是非线性,以利于解释药效学和毒理 学研究中的发现,并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信息 。分布和排泄研究一般选择一个有效剂量进行试验。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二)给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经不同途径给药时,其体内动力学过程不同,为 了更好地提示药物在人体内的情况,动物药代动力学
研究所用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应尽可能与临床拟用方
案一致。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三)样品采集 1. 血样采集 给药前需要采血作为空白样品。为获得给药后的一个完整 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时间点的设计应兼顾药物的吸收 相、平衡相(峰浓度附近)和消除相。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
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
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等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一)药代动力学研究常用动物
动物选择原则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受试物的作用特点、研究目的、
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样本的种类和数量等选择适宜的动 物,并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所用的动物一致。 进行血药浓度测定时一般首选非啮齿类的大动物; 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一般可采用操作方便的小鼠、 大鼠。
品的测试方法包括色谱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免疫学和微 生物学方法。应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 高的测定方法。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1. 血药浓度和药-时曲线
记录各个动物在每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分别绘制血药
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各剂量组动物在每个时间点血药浓度 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绘制各剂量组的血药浓度-时间曲 线。多次给药时,还需提供各个(和各组)受试动物的3次稳 态谷浓度数据、血药浓度达稳态后末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
6. 代谢数据
记录血浆及各种排泄物中主要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
分析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类型、主要转化途径及可能涉 及的代谢酶。药物对药物代谢酶,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同 工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综合论述
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药物吸收、分布和消 除的特点;经尿、粪和胆汁的排泄情况;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 度;药物在体内蓄积的程度及主要蓄积的器官或组织;阐明药 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消除过程及物质平衡情况。分析药代动 力学特点与药物的制剂选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为药物 的整体评价和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二)实验方法
体外研究方法和体内研究方法 体外研究方法:围绕胃肠道吸收特性、代谢速率和 程度,以及与代谢酶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如:用 从人结肠癌组织培养出的Caco-2细胞株或犬肾来源的MDCK
细胞评价药物的吸收特性;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盒式给药:
盒式给药方案是由Berman J等于1997年提出的。将n 个化合物做成混合的给药溶液给动物用药,在不同时间点 收集血样,建立这n个化合物同时分析的方法,同时检测 这些化合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可以同时得到这些化合物
第一个点是峰浓度(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 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3~5个半衰期 ,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本采集 参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选择至少3个时间 点分别代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采集心、肝、脾、肺 、肾、胃肠道、生殖腺、脑、体脂、骨骼肌等组织样本进行
药物浓度测定。采集时注意样本的一致性和均一性,即每只
动物尽可能在同一部位取样,以避免药物在不同部位分布差 异造成的误差。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三)样品采集 3. 尿样和粪样采集 将动物放入代谢笼内,选定一个有效剂量给药后,按 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段收集尿或粪的全部样品。粪样晾干后 称重(不同动物粪便干湿不同),按一定比例制成匀浆,记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样品混合方案比较多用的有两种方式:
②同只动物样品混合法。不同的化合物给予不同动物后,在 等时间段的固定时间点收集血样,并把同只动物的样品等 体积混合,通过测定混合后样品的浓度进行药代筛选。 主要优点是:快速得到化合物给药后在体内的药—时曲线 下面积,从而可以把所研究的化合物按生物利用度的高低 进行排序。比较适合于早期的药物发现阶段,可筛选具有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3. 组织分布数据
记录各组织/脏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时间点的药物
浓度数据;分别绘制各剂量组、各组织/脏器的血药浓度-时 间曲线;以柱形图等形式汇总和比较各组织/脏器的药物分 布情况,分析药物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4. 排泄数据
记录各时间段收集的尿、粪、胆汁等排泄物中的药物
浓度和样品体积或重量,计算每个时间段的药物排出量、 累积量、总排出量及经各排泄途径排出的药物占总给药量 的比例。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5. 血浆蛋白结合率 测定动物和人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五)数据处理
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样品混合方案比较多用的有两种方式:
①等时间点混合法。将不同的化合物给予不同动物,在给药 后相同时间点收集这些动物的血样,并把不同化合物在相 同时间点的血样混合,同时检测这些化合物的血药浓度。 主要优点是:不同的化合物可以采用不同的给药剂型;减少 需要分析的样品数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 响。
(一)选择实验动物
3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实验,最好从同一动物个体多次取样,
避免多只动物的合并样本。
4 创新药应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 另外一种为非啮齿类。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二)给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血药浓度测定一般在有效剂量到安全剂量范围内至少 选择3个剂量,其高剂量最好接近最大耐受剂量,中、低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开发阶段的应用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发现、药理及毒理研究、临
床试验等阶段均有所体现。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开发阶段的应用
在新药筛选和设计的初期,得到了一系列候选化合物之
后,除了要通过简单的药效学试验考察其药效活性外,还要 考虑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因素。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药理和毒理研究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在临床前提供了 最大量的药代信息,来支持对新药的评价和进一步开发。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开发阶段的应用 对于创新药物,临床前要进行代谢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作 为前药的药物,由于在体内产生药效和毒性的是其活性代谢物 ,临床前需要对其活性代谢物的结构、数量、代谢途径等进行
深入细致的研究。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物开发阶段的应用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的研发与评价中起着重要的 桥梁作用。非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物化学、药剂学、药效学、 毒理学和临床研究是密切联系的,通过这些联系,把这些分支 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新药研发与评价的大学科。
录总体积,取部分样品进行药物含量测定。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三)样品采集
4. 胆汁收集
一般用大鼠在乙醚麻醉下作胆管插管引流,待动物清
醒后给药,并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分段收集胆汁,进行药物 测定。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四)样品测试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测试的生物样品较常见的有血、尿、
胆汁、粪便、组织、乳汁、唾液、脑脊液、房水等。生物样
合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化合物。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一)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猴、小型
猪等。选择动物原则如下:
1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受试物的作用特点、研究目的、药物浓 度测定方法、样本的种类和数量等选择适宜的动物, 2 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所用的动物一致。
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