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
《城市与城市化》
适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
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公元1770年至1950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
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
自然条件的优劣
受人口惯性增长势头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5亿人;我国将于本世纪上半叶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据此回答2-3题。
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原因主要是()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
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读右图所示的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4—5题:
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6.在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坐标图中,“*”处所表示的0-14岁的人口比重大约是()
A.30% B.60%
C.70% D.90%
7.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
()
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
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右下图显示的是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
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
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
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不是属于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的是()
A.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环境难民
B.历史上,我国都城在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之间不断变换C.二战后大批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
D.20世纪末发生在卢旺达、刚果的人口迁移
下页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12.大规模人口迁移
()
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读下表,回答13~14题。
表2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地区1965年~1970
年
1970年~1975
年
1975年~1980
年
1980年~1983
年
东北部-715 -1342 -1486 -640
中北部-673 -1915 -1173 -1062
南部+656 +1829 +1764 +1194
西部+696 +708 +893 +509 (注: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
13.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14.美国东北部的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气候差异 B.政治因素
C.经济收入的变化 D.宗教、民族因素
1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
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16.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