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表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ed31a8b58f5f61fb7366683.png)
1、耕地的动态变化
全旗土地面积为166383.20亩,2005年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19.43%。经分析1996-2005年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增幅,耕地面积 由1996年的28.81万亩减少为2005年的16.99万亩,耕地以0.52% 的速度在减少,但10 年内耕地的变化呈现为波状变化的趋势。
例如:因自然灾害或人为不合理利用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耕地质量的下 降、森林草原的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的超限等;或者由于大搞植树造林,使 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由于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等,最后得出具体的分析结论。
○通常采用纵向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常用的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
源数量
包括
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包括对土地资 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 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 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 和适宜类型来表述。
➢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 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 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的过程。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
通常主要有: 动态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图上分析法 规划的编制中是多种方法加以综合应用。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链接文本)
1、耕地,着重分析:
◇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 ◇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 ◇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 ◇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 ◇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及评价结果表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及评价结果表](https://img.taocdn.com/s3/m/7e79d50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9.png)
旱地、林地参评因子赋值见表6-2~表6-5。
得分=评
价分值*
权重
土地适
宜性评
价评价
因子权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量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19.416.0616.6913.8418.9215.09
调整后权
重(%)
191617141915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量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19.416.0616.6913.8418.9215.09
调整后权
重(%)
191617141915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量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
19.416.0616.6913.8418.9215.09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
调整后权
重(%)
191617141915
评价因子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盐碱化排灌条件有机质含
量
特征值 1.20110.9941 1.03320.8571 1.17140.9342
权重(%)19.416.0616.6913.8418.9215.09
调整后权重(%)191617141915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权重。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b6f8b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1.png)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英文回答:Agricultural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Template.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an agricultural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a given area of l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report will assess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s well as the climat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crop growth.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can be us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ethods.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typically involves thefollowing steps:Site characterization: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urveys, laboratory analyses, and remote sensing.Climate analysis: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mate of the area,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wind patterns.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Land use analysis: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and historical land use in the area.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land uses.Suitability mapping: This step involves creating a map that shows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areas of land for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map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reas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Results.The results of 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will typically include the following:A map of the study area showing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area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table or chart summariz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A discussion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Recommendations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Conclusion.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s a valuable tool for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t can help to identify areas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 can also help to avoid confli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land uses.中文回答: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8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学 第8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3b2b0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5.png)
Page 8
8.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 全域适宜性评价 适宜区潜力评价
综合分析
Page 9
8.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内容
[综合优势度]=f([区位优势度],[舒适度]) [区位优势度]=f([距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 THI=T-0 55×(1-f)×(T-58) 式中,THI为温湿指数;T为月均温度(华氏温度);f为月均 空气相对湿度(%)。
主要依据指标
地块集中度 城镇承载能力 综合优势度
Page 13
8.4.3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学
新编2第8章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本章要 点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的目标、原则与方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 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目录
CONTENTS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内容 可选评价 综合评价
03.生态位模型
•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 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 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04.公众参与式综合评价
•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兼具社会、生态 和经济多重内涵,不仅受国土空间属 性影响,也取决于区域内相关利益主 体的价值和利益诉求。
Page 7
8.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流程
8.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概述
86%
概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评价的基础上,评价国土空间进行生态保护的重 要程度,以及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适宜程度。
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
![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6fee8b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f.png)
169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潘丙磊,解祥民,李 强(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随着矿山的发展,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矿区内的土壤和水源已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区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一项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对矿山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如何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是各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治理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1-0169-3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MinesPAN Bing-lei, XIE Xiang-min, LI Qiang(No.1 Geological Team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Ji’nan 250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mining are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soil and water sources in mining areas are in serious danger. Actively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work in geological disaster areas is a very practical and meaningful task.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lso active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crease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mines. However, in practical work, how to carry 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work;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s the main task of various relevant departments.Keywords: mining; Geological haza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潘丙磊,男,生于1989年,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db712c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e.png)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 土壤类型、质地 - 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 - 土壤酸碱度、盐碱化程度
4. 植被评价: - 森林、草原、湿地等植被类型 - 植被覆盖度、植被状况 - 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结构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5. 水资源评价: -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分布 - 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 - 水文特征、水循环情况
6. 矿产资源评价: -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分布 -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资源分布 - - 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程度 -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潜在风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国自然条件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表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评价指标 的选择和权重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和需求进行调整。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
中国自然条件评价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1. 气候条件评价: - 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 - 年降水量、降水分布 - 季节性气候变化 - 年平均风速、风向 2. 地形地貌评价: - 海拔高度、地势起伏 - 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特征 -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分布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6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d84ab0a16fc700abb68fcc2.png)
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中国1:100万土
地资源图》项目的评价系统,将全国土地共分为 8个土地适宜类:宜农耕地类、宜农宜林宜牧土 地类、宜农宜林土地类、宜农宜牧土地类 、宜 林宜牧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不宜
农林牧土地。
土地适宜类与FAO不同,FAO在土地适宜性纲
适宜性亚级 S2水分限制(S2m) S2通气限制(S2o) S2养分限制(S2n) … … …
适宜性单元
适宜(S)
中等适宜(S2) S2侵蚀限制(S2e) … … 勉强适宜(S3) 暂时不适宜(N1) … N1水分限制(N1m) N1侵蚀限制(N1e) … 永久不适宜(N2)
S2e侵蚀1(S2e-1) S2e侵蚀2(S2e-2)
适宜范围: FAO:适宜小区域范围(县级),有针对性的 土地评价单元,单一用途,如:种植某种作物、果 树等;
中国:适用于大区域范围评价(全国、省级), 能较好的反映评价区的土地资源总的状况,多种用 途。
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要对土地进行潜力区的划分? 2. FAO《土地评价纲要》分类系统与中国土 地农业适宜性分类系统 有什么异同点?
如果受两种同等程度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可同 时列出,如S3me。
注:在高度适宜级(S1)土地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所以不存在亚级之分;永久不适宜级(N2)也不再 续分亚级。
4.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
表示亚级范围内,限制性因素的空间 变异,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一级水平的 相同适宜性程度和亚级相似限制性种类。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 管理要求,有细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 性细节的差别)。
表示方法:连接号“—”按阿拉伯数字 列于亚级符号后,如:S2w-6.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bb0703866fb84ae45c8de6.png)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
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
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
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表1 宜水田类(st)评价因子及指标表因子序号因子名称字段名一级(100)二级(75)三级(45)四级(0)F1 地下水埋深dxsms 0 50 80 100F2 土壤污染状况trwrzk 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F3 灌溉保证率ggbzl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4 排水条件pstj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5 障碍层深度zacsd >=120 95~110 80~90 <90F6 PH值phz 6.2~7.2 7.4~7.7 5.1~6.1 >8.3F7 有机质含量yjzhl 3.1~3.5 2.3~2.8 1.5~2.2 0.6~0.9根据经验以及参考相关的研究方法,根据水田类对土地的要求,将每个参评因子按条件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以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即因子的标准化。
第五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解析
![第五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98ad1d336c1eb91b375d4f.png)
N
N1(当前不适宜)
(不适宜) N2(永久不适宜)
亚类
单元
(subclass) (unit)
S2m
S2m-1
…
S2m-2
S3e
…
…
N1m
N1m-1
N1e
N1m-2
…
…
适宜性
适宜程度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资料的限度、 资料的可靠性
规划土地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区情况 ——资料和假设 ——工作计划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规划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类型
经济和社会资料
土地单元
土地利用要求
选择原则: 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大小; 临界值出现的频率; 资料获取的可行性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来自——收集资料 ——综合评定
编制评价表; 用经验法、极限条件法、 运算法综合评定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规划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类型的描述 ——土地适宜性分类 ——土地单元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管理说明 ——环境影响分析 ——替代方案的经济、社会分析 ——基础调查和专门研究资料
三、对《纲要》的改进
1.对《纲要》的评述
在一个土地单元内不能仅对一种利用 方式作出评定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有不 同的要求
评价时使用土地质量,而不只 是土地性质
评价时在相当程度上考虑到土地利用 的管理水平
三、对《纲要》的改进
2.借助土地诊断和设计对《纲要》改进 诊断前查明、描述土地利用系统
诊断、分析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潜力
设计可行的干预、管理措施,进行 经济可行性分析
规划并执行新计划
三、对《纲要》的改进
第6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6章-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9f77fc5770bf78a64295414.png)
适宜性级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暂时不适宜(N1) 永久不适宜(N2)
适宜性亚级
S2水分限制(S2m) S2通气限制(S2o) S2养分限制(S2n)
S2侵蚀限制(S2e)
… …
N1水分限制(N1m) N1侵蚀限制(N1e) …
适宜性单元
… … …
S2e侵蚀1(S2e-1) S2e侵蚀2(S2e-2) …
如果受两种同等程度的限制性因素作用,可同 时列出,如S3me。
注:在高度适宜级(S1)土地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所以不存在亚级之分;永久不适宜级(N2)也不再 续分亚级。
4.土地适宜性单元:是亚级的再细分。
表示亚级范围内,限制性因素的空间 变异,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一级水平的 相同适宜性程度和亚级相似限制性种类。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 管理要求,有细微差别(也可以说是限制 性细节的差别)。
不适宜纲(N):
①暂时不适宜级(N1)——土地受到的严重限 制在将来是可以克服或改造的,但在目前的技术 水平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
②永久不适宜级(N2)——土地限制性十分严 重,目前和将来都难以克服。
3.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限制因素的种类,如土壤水 分不足,土壤侵蚀危险等。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S2m——表示受水份限制中度适宜级土地 S2o ——表示受土壤通气性限制中度适宜级土地 S3e——表示受侵蚀因素限制的勉强适宜级土地 N1m ——表示水分缺乏使得土地暂时不适宜
宜牧土地
Ⅰ等地:水土条件好,产草量高,草质好,易于建成基本牧场。
Ⅱ等地:产草量低,草质较差或草场轻度退化,水土条件尚好,易于恢复。
Ⅲ等地:产草量低,草质差,草场退化,需大力改造。
土地适宜性评价1
![土地适宜性评价1](https://img.taocdn.com/s3/m/d777a3e4d5bbfd0a795673dd.png)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2005.3.4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
适宜性评价
一、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1.海南岛宜胶地评价
(1)了解宜胶地的标准:
年均温﹥23℃,最低月均温﹥15℃,月均
温≥20℃超过8个月,割胶期超过7个月
多年平均极端低温不低于3℃,极值0℃ 年降水﹥1200mm,月降水﹤50mm的月数不
评价时在相当程度上考虑到土地利 用的管理水平
三、对《纲要》的改进
2.借助土地诊断和设计对《纲要》改进 诊断前查明、描述土地利用系统
诊断、分析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潜力
设计可行的干预、管理措施,进行 经济可行性分析
规划并执行新计划
三、对《纲要》的改进
规划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 类型 研究计划
土地利用 要求
诊断土地 利用问题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2005.3.2
第三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 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 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第一节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土地评价纲要》
指 南
评价系统
评价步骤和方法
一、《纲要》的评价系统
纲 (order) S (适宜) 类(class) S1(非常适宜) S2(中等适宜) S3(临界适宜)
Ⅱ ≥-2℃ ≥-9℃
Ⅲ -9~ -11 ℃
Ⅳ -9~ -11 ℃
-2.1~ -3.5 ℃ -2.1~ -3.5 ℃
低温持续时间
-7℃出现频率
﹤2h
﹤5%
﹤4h
﹤5%
﹤2h
﹤10%
﹤4h
﹤10%
一、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67bccefb8f67c1cfad6b89d.png)
一.《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
1.土地适宜纲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或不适宜。
经济原因居多,土地的适宜或不适宜即以这些原则划分。
2.土地适宜级反映适宜性的程度,可按照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一般分三级:S1、S2、S3。
•S1级是高度适宜。
•S2级是中等适宜。
•S3级是临界(勉强)适宜。
•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互关系。
•在不适宜纲内通常分为两级:当前不适宜类(N1)和永久不适宜类(N2)。
•当前不适宜类(N1):当前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
•永久不适宜类 (N2):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3.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级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的方法来表示,如S2m。
S1级无适宜亚级。
4.土地适宜单元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级的续分,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理要求的细节方面都有差别。
适宜单元的划分对于农场一级的土地规划很有意义。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亚级之后,如S2e-1、S2e-2。
二.评价规则• 1.评价的深度• 2.参评因素• 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种类• 4.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5.土地利用与土地属性的比较•⑴要求的匹配。
•⑵环境影响•⑶社会经济分析•⑷实地验证三.具体评价步骤为:1.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确定:划分方法:一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二是以土地类型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三是土壤类型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以上几种方法均有其可取之处和不同程度的缺陷,为此,可以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影响土地质量的参评因子分级图层进行叠加,选取最小图斑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
2.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划分: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因地制宜将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和等级。
关于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之一
![关于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a862451ad1f34693dbef3e38.png)
关于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之一(仅供参考,严格按国家文件要求编写)1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1)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
在充分考虑国家和矿区生产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从待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应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位和破坏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能强求一致。
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时,要重点保护、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来的利用类型、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4)与地区土地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相协调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矿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
待复垦土地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其自然属性(土地质量),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属性,如社会需要、资金来源等。
在评价时应以自然属性为主来确定复垦方向,但也必须顾及社会属性的许可。
(6)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待复垦土地,尚未进行破坏,对破坏后的土地质量只能预测。
为了更好的做出评价,故对预测分析必须准确,必须对类似的现实情况加以推测,这才能作好评价。
要求:选择并增加以上原则,真正理解,并在方案中运用。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关因素分析自然社会因素分析政策规划要求分析公众意见分析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如:(1)矿区建设区土地破坏类型及其程度;评价是否考虑了(2)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状况及生产水平;是否运用了?(3)被破坏土地资源复垦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是评价因子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否进行联系了?此部分应该分各条展开详细说明,或根据方案特点增加其他依据,为评价因子选择及其评价提供依据。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094fee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1.png)
第10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第11页/共31页
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评 实质: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价
方 法
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分析比较得 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
第12页/共31页
评价方法
最 小 因
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 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
子 法
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第8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③土地适宜亚类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类用英
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类符合之后
第9页/共31页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④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续分,单元
与单元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别,这种差别 影响土地生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 亚类之后
S1
S2
有机质 (%)
S1
S1
U1:S1 U2:S3s
第17页/共31页
评价方法
加 权
在计算不同评价因子的指数
指 数
值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计算,从
计
而获得土地适宜性等级
算
法
第18页/共31页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 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19页/共31页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ii.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指标定量化
1、加(减)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第24页/共31页
德国的加(减)法系统
第25页/共31页
2、乘(除)法系统
表达式:P = A × B × C
例如: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orie Index Rating, SIR)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https://img.taocdn.com/s3/m/5e7f6f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png)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是评价土地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等级是根据土壤肥力、土层深度、土壤质地等多种指标评定的,而耕地质量等别则是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潜力等因素划分的。
本文将介绍关于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的对应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评价标准。
一、耕地质量等别对应表1. 一等耕地:适宜种植高产作物,土壤肥力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农业生产潜力大。
4. 四等耕地:适宜园艺栽植或绿化用地,土壤质量较差,肥力低,排水不畅,需要大幅度改善才能进行农业生产。
5. 五等耕地: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主要用于草地养殖或其他非农业用途。
2. 中等耕地:土壤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尚可,富含部分养分,土层适中,农业生产效益一般。
5. 非耕地: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无法用于农业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修复和治理。
通过以上对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的对应表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等别和等级所代表的土地质量特点和适用范围,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也有助于保护好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生产者能够充分认识土地质量等别和等级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土地质量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等别和等级的划分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等别和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分保肥性和土壤病虫害综合情况评定的,不同等别和等级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作物,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土地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耕地质量等别和等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根据《土壤质量等级标准》(GB 15618-1995)规定,我国将耕地质量分为Ⅰ—Ⅳ等四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第Ⅰ等级:土壤质量优良,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土壤肥力水分保肥性好,无限制性病虫害,适宜种植高产作物。
第六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六章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11c80d8b9f3f90f76c61b2c.png)
与农林牧三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关的土地质量:
(1)与农作物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
(2)与畜牧生产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
(3)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
(4)与土地经营管理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
2.土地质量的选择: 在一个具体地区进行某一类型的土 地适宜性评价时,不必全部使用上述土 地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种土地 质量也不是只限于对某一种土地利用类 型发生影响.因此,在适宜性评价时, 必须对土地质量有所选择. 土地质量的选择要满足三个条件: (1)对所研究的作物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有 影响; (2)在研究区内出现对土地利用施加不利影 响的临界值; (3)可进行计量或估量,即有可行的收集资 料方法.
Your footer here
16
Your date here
例如1:分析雨养农业对土地的需求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作物需求(热量、温度、水分、土壤 排水能力、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 件、灾害性天气、盐渍化程度、大 田病虫害等); B. 管理需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 械化潜力、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 管理单位的规模及增长状况以及区 位条件等); C. 保护需求(侵蚀危险、土地退化等)
永久不适宜类(N2): 土地的限制性相当严重,以致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对这两类土地一般不需要作经济上的定量分析,因为它们所指 定的用途从经济角度来说都是不适合的。当前不适宜类的上限正是 适宜纲内的临界适宜类的下限,它可随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而永久不适宜类的上限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的,因而一般是不会轻 易改变的。
Your footer here
一、《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
(一)《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
土地适宜性评价《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适宜纲(order)、 适宜类(class)、适宜亚类(subclass)和适宜单元(unit)。 1)土地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S)或者不适宜(N)。 回答适宜(S)还是不适宜(N),是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两方面,一方面 不符合即不适宜。
第五章土地适应性评价
![第五章土地适应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097335ebed5b9f3f90f1cee.png)
【种中文名】:沙打旺 【种拉丁名】: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种别名】 :直立黄芪、斜茎黄芪、
强度< 20cm
水源严重不足
5
盐碱滩,30cm土层平均含盐量 >1.0%,暂时不能改良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利用土地的承载力、区 位和交通运输。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在对城镇的 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 用地进行综合的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 适用程度。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一般分三类(见表5.1):
4.各限制因素所划分的数量级,在土地的限制强 度上应互相保持一致。如:在山地丘陵区,地面坡 度、侵蚀强度等,应与有效土层厚度等紧密关联 的因素大体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土地资源限制因素评级表(1)
评级 坡度(p)
水侵蚀(e)
风蚀(v) 有效土层(d)
0 <3°
不明显
不明显 >100cm
1
3°-5°
S2m-2
S3e
…
…
N1m
N1m-1
N1e
N1m-2
…
…
适宜性
适宜程度
限制因素 经营地块
1. 土地适宜性纲:表示土地对某种用途是适合还 是不适合。可分两个纲:适宜纲、不适宜纲。
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 途时(如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
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通 常可分2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 、 ②永久不适宜 级。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素指标
选取因素和确定指标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选取因素时应 考虑以下几方面:
1. 必须选取较长时期影响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质
基于MSPA和MCR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
![基于MSPA和MCR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870222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3.png)
System ;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suitability
收稿日期:2021-04-19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高原学科项目(712018010) o 第一作者简介:莫惠萍(1997—),女,湖南麻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陆东芳(1977—),女,福建仙游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及植物修复。
—20 —
------ A Case Study of Shixing County, Shaoguan City
MO Hui-ping, LIN Mei-ling, HU Xin-yu, HUANG Yu-bin, LU Dong-fa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基于MSPA和MCR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以韶关市始兴县为例
莫惠萍林美玲胡欣雨黄宇斌陆东芳 **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成为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
分析选定生态源地,以生态需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两种用地扩张类型作为目标层,选定地形、水域、植被覆盖、土地利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land ecological suita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b980518a0116c175f0e48d2.png)
适宜性分析评价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
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
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
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
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
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
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
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