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袁咏平
校外专业带头人:毕根源
学院院长:袁畅
教务处长:夏学文
主管校长:熊发涯
商学院
二O一五年一月
湖北省“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会计(620203)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五年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会计行业,培养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与会计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掌握本专业通用的会计技术与会计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强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2)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和财经法规知识;
(3)掌握会计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掌握企事业单位日常发生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能独立承担企事业单位一线财务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独立完成财务会计基础岗位各类常见工作任务;
(4)具有一定的专业拓展知识,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管理基础知识、审计工作流程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从事本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应用文写作、人际沟通等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一定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进行电子表格处理、能较快速度地进行文字输入与排版、制表等;
(3)有较强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能进行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与处理;
(4)具有熟练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
即能熟练地核算企业经济业务、正确编制企业会计报表;
(5)掌握基本的审计方法与流程,具备一般经济业务的审计能力;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资金筹集、运用及分析等基本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
(2)具有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品质;
(3)具有严谨规范、坚持准则的职业态度;
(4)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5)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四、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
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会计核算、财务审计及财务管理等三个方面,主要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如下:
五、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坚持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或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组织教师深入进行人才市场调研,同行业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同兄弟院校同行进行广泛学习交流,对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评价数据,开发并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一体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开发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时,首先分析会计专业学生需求状况、人才需求规格与层次、就业的职业范围,以确定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职业领域。
其次通过对会计职业岗位分析,结合调研获取的各项数据,归纳出会计行业主要的就业岗位及各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要求。
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并将其转化为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图1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序
号
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1 出纳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与管理;
库存现金的收付与保管;
银行结算业务的办理;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有价证券、票据及印章的管理;
编制内部收付款报表。
(1)能熟练办理现金收支结算业务、银行转账结
算业务;
(2)能明辨现金和各种银行结算票据的真伪;
(3)能按照规定保管现金和各种结算票据;
(4)能按照规定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5)能按照规定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
(6)能灵活处理在货币资金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差
错。
2 记账会计日常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识别、
填制和审核;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会计账簿的登记
(1)能明辨各种经济业务原始单据的正确性、完
整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2)能正确判断各种原始单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
内容、性质和类型;
(3)能按照会计规范正确计量各种经济业务;
(4)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记录企业发生的各
种经济业务;
(5)能根据岗位分工进行电算化录入与处理。
3 成本会计编制成本费用计划,进行要素
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计算产品成本;
编制成本费用报表,进行成本
分析。
(1)能结合各种产品、劳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特
点和要求,采用灵活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产品和
劳务的成本;
(2)能正确编制成本报表;
(3)能根据成本报表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
4 税务会计税务登记办理;
税款计算与申报。
(1)能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申购等涉税业务;
(2)能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及其他相关政策正确计
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3)能熟练运用税收网络申报系统向主管税务机
关申报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5 财务管理资金筹集与管理;
投资管理;
营运管理;
财产物资管理;
收益分配管理;
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及考核
与评价;
理财规划。
(1)能熟练地运用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
(2)能正确地理解并利用企业资产营运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
(3)合理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收益分配的原
则并正确执行。
6 财务审计清产核资;
资产评估;
报表审计。
(1)正确地核对客户各项资产、负债账目,提出
合规性建议;
(2)了解资产评估的方法,合理地对被评估对象
进行价值再确认,并提供评估报告;
(3)熟悉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在注册会计
师的指导下,收集审计证据,整理审计工作底稿,
出具审计报告。
(4)能规范整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及审计中各
项资料,并建立档案;
(5)对客户的各项资料保密。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环节,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方式。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原则是坚持内外结合、项目驱动。
通过校内实训室操作及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方式,以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学习、教学做合一、专业知识拓展为载体,加强实训指导教材及实训条件建设,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其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网络如图2所示。
图2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网络图
备注:1.计划中用“★”号标记的专业核心理论或技能课程成绩达到优秀(≥90分)者,或获高级专业技能证书,可上浮2学分记,纳入学生的毕业总学分,可冲抵经重考后仍不合格的带“☆”号课程学分。
2.本专业拓展课程具体名称视学生选修课程而定。
3.学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会计专业主要采用如调查分析报告、专题策划方案、商业计划书、省市级以上获奖项目、应用性研究论文等。
学业作品从第八学期开始任何时间段完成均可,经批准允许学生结合参加竞赛、科研等项目完成。
七、组织与实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会计专业通过长期的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形成并不断完善“三方共同育人,五层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采取多个学段组织教学,通过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方”是行业、企业、学校三个育人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内容、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组织专业教育教学。
“五层能力递进”是指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划分为多个学段,实现学生五个层次的职业能力逐层上升,职业素质逐层加强。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只能在做中形成。
因此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由于会计专业课程整体设计是基于职业岗位的调研与分析,基于工作任务的归类与提炼,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树立“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观。
其主要组织与实施内容有:
(1)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教学做合一”制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考虑到“教学做合一”的要求,有利于“教学做合一”的实施。
(2)基于教学做合一设计课程、开发教材。
(3)基于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结合专业及课程体系特点,会计专业实施并运用了五步教学法、顶岗操作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4)基于教学做合一创新学业考核方法。
考试实现了四个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卷面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学校考核与行业企业考核相结合。
考核方法多样化,包括卷面笔试法、问答口试法、工作任务法、现场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5)基于教学做合一提升高职教师素质。
教学做合一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我们采取培训学习、教学研究、行业锻炼、教学实践、制度激励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开拓创新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材研发能力、职业求新能力、职业操作能力、职业教学能力。
实现了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职业教学的组织者、职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操作的示范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者、职业疑难的咨询者、职业道德的教育者等六种角色。
八、保障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条件保障
1.教学团队要求
(1)建立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生师比不超过18:1;
(2)要有2名专业带头人,来自学校与企业各1人;专业带头人必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在学校或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3)专业教师中,达到“双师”素质的比例不少于90%,拥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不少于40%;
(4)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2.专任教师要求
(1)专任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要求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
(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具有会计专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职称;
(4)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5)能够承担一门及以上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6)能承担会计专业一种及以上技术领域的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7)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并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评价工作,通过了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8)熟悉会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至少与1家以上大中型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熟悉企业生产现状,能及时将行业新准则等资源纳入课程;近3年中累计有3个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3.兼职教师要求
(1)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
(2)企业的技术主管或技术骨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3)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讲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二)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学生数量的需要。
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建设思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内外结合、校企融合、双向育人,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
重点发挥湖北齐兴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湖北诚达信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黄商贸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理事会成员单位的带动作用,共建一批会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特别是要建立“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主要功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应作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有益补充。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成为学生实习场所、教师实践锻炼场所、教师社会服务的对象、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学生就业岗位选择范围、专业建设的合作单位等。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本要求:每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提供食宿生活设施、实习办公场所,有相对固定的实习指导老师,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训岗位,有相对完善的实训流程和管理制度。
实习管理:通过签订实习协议,约定实习基地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责任;通过制订相关实训实习文件,规范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与实习基地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社会服务等项目合作,巩固与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关系。
九、建议与说明
1.校企合作机制的说明
为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做好以下工作:
(1)发挥好会计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组织理事单位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开设订单班,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提供兼职教师来源等。
(2)发挥好专业性学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专业性学院的主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参与学生管理,参与本专业社会服务工作中。
在本方案的基础上,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更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
(3)发挥好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及时研讨专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教学改革的措施,对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指导,对专业的招生规模进行调研、论证,审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对教学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
2.质量保障体系的说明
(1)建立质量标准。
融入会计行业职业标准,建立课程标准,建立教学过程行为标准,如教师课程教学标准化手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学业作品评价标准等。
(2)强化运行管理。
严格执行学院规定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材选用规范、实践教学规范、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实训、实习、学业作品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制定本专业的实施细则。
(3)开展多元评价。
实行校企共同考核评价,注重以操作能力、施工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作为评定实习实训的依据,校企共同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开展以证代考、以赛代考、以作品代答卷等考试方式改革。
(4)加强信息反馈。
注重收集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学校督导员、学院视导员、学生、学生家长、行业企业和社会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及时反馈,及时改进,确保教学效果、确保培养质量。
(5)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
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建立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以满足“小批量、个性化、不同类别”的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
替等教学模式的要求。
3.其他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我院坚持行动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成果总结与体现,它充分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创新、教材体系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及考核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观念上,要求教师充分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可分割、教与学相互贯通、教学做于一体思想。
在教材体系创新上,做到“三变”,即变学科体系为职业体系、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变静态体系为动态体系。
在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上,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与人才培育过程的特点,适度灵活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在考核方法创新上,要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化考核、变知识性考核为能力化考核、变统一性考核为柔性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