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止血消肿论白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止血消肿论白及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 的干燥块茎。又名:白芨、白鸡、一兜棕、小白及、千年棕、白及子、白鸡儿、西牛角、扣子七、冰球子、羊角七、地螺丝、鸡头参、利知子、君求子、呼良姜、明白芨、皲口药、白鸟儿头。原植物白及又名双肾草、连及草。分布于中南及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贵州、四川产者为最佳。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 个爪状分枝,长
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本品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中医临床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止血,抗胃黏膜损伤,预防肠粘连,抗菌,抗癌,代血浆作用。
白及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味苦,平。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音肥)缓不收。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本草图经》曰:“白及,生北山川谷,又
冤句及越山,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生苗,长
一尺许。似栟榈及藜芦,茎端生一台,叶两指大,青色。夏开花紫。七月结实至熟,黄黑色。至冬叶凋。根似菱米,有三角,白色,角端生芽。二月、七月采根。今医治金疮不差及痈疸方中多用之。”
白及含联苄类化合物如3,3 '-二羟基-2 ',6 '-双(对羟苄基)-5- 甲氧基联苄等;二氢菲类化合物如4,7- 二羟基-1- 对羟苄基-2- 甲氧基-9,10- 二氢菲等;联菲类化合物如白及联菲A,B,C 等;双菲醚类化合物如白及双菲醚A,B,C,D ;二氢菲并吡喃类化合物如白及二氢菲并吡喃酚A,B,C;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如白及菲螺醇;菲类糖苷化合物如2,7- 二羟基-4- 甲氧基菲-2-O- 葡萄糖苷;其它菲类化合物如1-对羟苄基-4- 甲氧基菲-2,7- 二醇等;苄类化合物如山药素III 等;蒽类化合物如大黄素甲醚等;酸类成分如对羟基苯甲酸等;醛类成分如对羟基苯甲醛等;另有
3- (4- 羟基-3- 甲氧基苯)-反式丙烯酸二十六醇酯、环巴拉甾醇等。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小白及,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台湾、广西,块茎用于肺痨咯血,矽肺,胃肠出血,跌打损伤;陕西、四川作白及药用;
(2)白花小白及,分布于云南,块茎补肺,止血,
止痛;(3)黄花白及,又名狭叶白及;干燥块茎长不过 3.5cm,外
皮纵皱,棕黄色或黄色;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
州、云南,块茎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痨咯血,溃疡出血;四川等地作白及药用;(4)中华白及, 分布于云南,称其为小白及,块茎补肺,止血;(5)大花白及,分布于云南,块茎收敛补肺,消肿,止血。
(6)筒瓣兰(兰科),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西藏,根用于肺热咳嗽,肝炎;四川称其为小白及;(7)禾叶竹叶兰,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根茎及全草(山荸荠)用于肝炎,关节痛,腰酸腿痛,胃痛,淋证,小便涩痛,脚气水肿,瘰疬,肺痨,牙痛,咽喉痛,感冒,小儿惊风,小儿疳积,咳嗽,食物中毒,跌伤,蛇咬伤,外伤出血;福建称其为土白及;(8)杜鹃兰,又名大白及,分布于东南、西南及陕西,假鳞茎用于肺脓肿,咳嗽,跌打损伤,疔疮;(9)鹤顶兰,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假鳞茎用于咳嗽痰多,肺热咳嗽, 咳血, 外用于跌打肿痛, 乳痈,外伤出血;广西称其为大白及;(10)二叶舌唇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云南、西藏,块茎用于肺痨咳血、吐血、衄血,外用于创伤出血,痈肿,烧、烫伤;四川、西藏称其为土白及;(11)云南独蒜兰,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假鳞茎(山慈姑)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云南称其为小白及、糯白及、独叶白及;(12)羊角参(甘肃黄精)(百合科),又名野白芨,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根茎用于神经衰弱,高血压病,头痛,咽喉痛,消渴,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