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斯诺普斯三部曲
解构主义建筑及其思想来源1
1982 年法国文化部向全球设计师征集设计方案, 希望建立一个不同反响的21 世纪的城市公园, 并突破传统的庭院和公园的模式。在众多当代名家如黑川纪章、 迈耶、格罗夫、莫尔等都进行了方案投标的角逐中, 伯纳德.屈米带有结构主义 色彩的方案脱颖而出, 获得了巴黎“ 维莱特公园” 的设计( 见图1) 。该方案将 三个自立的、有序的系统, 即点、线和面系统相叠加。点系统由10 m见方的一些 方格组成, 线系统是一组古典式的轴线, 面系统是一组纯几何图形: 圆、方和三角 形。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构开始, 一个传统的、秩序的机械装置。但是, 当进行叠加时, 它们有时产生变形( 通过干扰) , 有时加强, 有时没有什么变化。 结果在系统之间就是一系列糊不清的交叉, 一种复杂事件的天地。强调多元化、 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 但其结构复杂, 工程技 术方面难度很大。同时埃森曼与德里达一起被授予设计“ 维莱特公园”的部分 内容, 德里达认为该实验建筑是“在解构主义建筑这个名义下所做的是解构最直 接最强烈的肯定” , 并认为, 解构建筑“ 在建筑学意义上重建了建筑本身” , 继 而发表了《疯狂的观点— 当代建筑6》 , 其中阐述了建筑不是简单服务于外在目 的的观点。
3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
3. 1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来源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来源有二: 一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Jacques Derr ida)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哲学, 德里达的理论在哲学之外尤其是建筑领域 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本人认为解构建筑是对解构最直接最强烈的肯定; 二是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先锋派构成主义。 3. 2 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离经叛道者, 数十年来引人瞩目。它 的兴起与20 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两项活动有密切关系: 一是1988年6 月23 日至8 月30 日菲利浦. 约翰逊( Ph illip Johnson)和 马克.威格利(M a rkW ig ley)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持的“ 解构主义建筑” ( Deconstructive A rchitecture)七人作品展。7名建筑师是盖里、库哈斯、哈 迪德、里伯斯金、蓝天组、屈米和埃森曼。 二是1988年7月9 日, 伦敦泰特美术馆和学院团体联合举行了一天的名为 “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 会后还策划了AD杂志1988年3 /4期合刊专号, 刊名为《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在这两次活动的推动下, 解构主义建筑开始正式登上国际建筑舞台。
花园里的机器论福克纳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汽车景观书写
物质文化研究是当前文化研究的热点,这个新
又独立地生活的梦想,汽艇象征着机器是怎样和田 园理想产生冲突。 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景观书写 也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向读者传达了 特定社会群体的“情感结构”。迈克・克朗在《文化地 理学》中阐述了文学作品中地理景观的意义,强调研 究者应该重点关注地理景观的建构方式,注重挖掘 文学作品中关于地理景观的描述是怎样“涵盖了对 地区生活经历的分析”。在他看来,只注重文学作品 是如何准确地描写世界是错误的;相反,文学中的地 理景观应该被认为是文学与地理的融合,许多时候 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因此,在文学批 评中,考察文本景观书写要注重研究这些景观在文 本中的建构,即文学作品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 “关系到地理景观的社会文化意义”。(克朗,2005: 44—.58) 可见,物质文化研究视角不但将重点转向对文 学作品中物质景观的关注,而且还强调要思考文本 中各种地理景观和物质意象在文本中的建构方式和 文化意义。列奥・马克思在研究中关注了美国19世 纪末和20世纪初技术和文化的关系,尤其这一时期 的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塑型之间的关系;而迈克・克 朗的研究则特别强调地理景观书写在文本中的建构
基金项目:本论文获2009年度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物质文化视闭下的福克纳研究”(10YJC790395) 阶段性成果。
收稿时间:2011.-06.10
作者简介:韩启群,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福克纳研究。 杨颖,女,山东济宁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97
杰弗逊城镇是斯诺普斯三部曲的重要背景,邻 近大都市孟菲斯,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特定历史时 期的南方城镇典型。给杰弗逊城镇传统景观带来巨
解构主义详细介绍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1. 略说什么是“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对此德里达会挑剔说“什么是……”这种句法本身就有毛病,它暗示世上存有某种事物,而这事物不但能被人理解,还能被贴上不同的名称或标签。
解构主义拒绝这种僵硬的定义,它称自己是一种针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套消解语言极其意义确定性的策略。
这些批判理论与策略包括: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延异(différance)、替补(supplementarity)、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2. 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
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
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
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
强力意志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
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①赵一凡、张中载、李承恩:《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259-260页②百度百科“尼采哲学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对西方哲学里的某些传统观念进行了“解构”。
第七章解构主义批评
第七章解构主义批评第一节解构主义批评理论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之一,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叶的《一篇论文的时间》一文中曾谈到,“解构”主要不是一个哲学、诗、神学或者说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终有没有可能的问题。
在1967年出版的《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语音与现象》三部著作中,德里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思想。
之后,在他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下,解构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展,波及哲学、神学、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对人类的思维模式、观念、文化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一波影响全球的思想文化潮流。
在文论界,它同后期罗兰•巴尔特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一起,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成为当代西方又一重要批评模式。
其中美国以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保罗・德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解构批评将解构主义思想运用于欧美文学分析,把解构主义理论推向了鼎盛,他们四人也被戏称为“耶鲁四人帮”。
解构主义的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倾向迎合了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们对于模式化、规范化的普遍厌恶心理。
对于所谓恒定不变的结构、中心,以及终极意义的全盘否定,对于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突出强调,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文化思潮发展的新走向。
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的过渡,解构主义思潮的发展,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批评、接受美学等的兴起和演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这一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文论也可以看作是西方文论由现代形式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德里达的解构理论雅克•德里达(1930-),法国哲学家、文论家,公认的解构理论的开创者。
他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岁获学士学位后到法国,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I960年起,先后在巴黎大学、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哲学和哲学史。
解构视角下的《弗兰肯斯坦》
、
1 判 逻 各斯 中心 论 . 批
逻各斯主义认为 .世界万物的存 在都与它的在场紧密相关 。 最理想的方式是直接思考“ 思想 ” 而尽量避免语言媒介 。言语 是 。 讲话人思想的“ 自然 流露 ”是其此刻所思 的“ 明符 号” 据此 , , 透 。 逻 各斯主义也被后人称为“ 语音 中心论 ”p o oets1。 (hn cnrn) 与言语相 i 对 的文字被认为是第二位 的 德里 达针对上述逻各斯 中心论 的种 种戒律 , 提出了“ 元书写” ac — r i ) (rh w in 的概念 , tg 力图建立 一种 “ 文 字学 ” 以便突 出并确认文字的重要性 , 。 以反对逻各斯 中心主义 。
3理 性 与 疯 狂
理性与疯狂 , 毋庸置疑 . 我们选择 理性 。从逻各斯 中心论 出 发, 理性更有助于我们思考。我们崇 尚理性 . 拒绝疯狂 。 但解构主 义不认为理性 和疯狂是严格对立的 . 要求我们从理性的角度 去看 待疯 狂 . 从疯狂中找出理性 。 弗兰肯斯坦 和怪物 , 都是理 性和疯狂 的结合体 。我们先看理 性 和疯狂分别是怎样在弗兰肯斯坦身上体现的 他具有理性的头 脑。 破解 了生命起源 的秘密 , 用死尸肢体拼凑起来一个人体 . 并使 之 有 了生命 从这 一点 我们不怀疑他 的高智商和不懈 的探 索精 神。 知弟弟被伤 害后 , 得 他很 伤心 , 但仍没忘记 思 ( 下转第 1 2页) 8
2 瓦解 两项 对 立 .
传统 的逻各斯 中心主义集 中体现于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 其 中的两个对立项处于一个鲜明的等级秩序中 .其中一项 在逻 辑 、 价值方面 占统治地位 , 现得优越 于另一项 。 表 例如在下列对立 中 : 文 明/ 蛮 , 野 理性/ 疯狂 , 等等 , 者往往优越 于后 者 , 前 是更 高层次 上 的存在 , 后者以前 者为依据 , 是从属的 , 面的 . 负 消极的 , 第二位 的 在德里达看来 。 要瓦解二元对立并 非简 单颠倒二者 的对立位 置 解构主义认定两项之 间只是存在差异而没有孰优孰劣的等级 秩序 。此外两个对立项之 间还彼此渗透 , 互包容 。 相 二 、 弗兰 肯 斯 坦 》 解构 分 析 《 的 对《 弗兰肯斯坦》 进行 的解构分析将从以下两对对立项展开 : 文 明与野蛮 , 理性与疯狂。 1 弗兰肯斯坦》 . 《 梗概 《 弗兰肯斯 坦》 写了一个名 为弗兰肯斯坦 的科 学家从小就 叙 热衷 于生命起源 的研究 。 出于想扬名天下的私心 . 他潜心钻研 。 终 于 发现创造新生命 的秘诀 他用各种死尸肢体制作了一具科学怪 物 , 使他有 了生命 。 而 . 并 然 当发现他的创造物面 目丑 陋如同怪物 时 , 遗弃 了他。所以 , 便 怪物 自出生之 日起便处境极为艰难 。 没人 愿 和他交朋友 , 连小孩都鄙视他。他的善 良换来 的是世人 的冷漠 和一次 次的身体攻击 。在要求弗 兰肯斯坦给他造个 女怪物未果 后 . 开始了报复之旅 以至于弗 兰肯斯 坦后来在追逐怪物 的过 便 程 中失去 了生命 . 而怪物也在主人死后 了结 了 自己的生命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山上的小屋》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山上的小屋》作者:罗会菊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9期摘要:《山上的小屋》作为残雪的代表作,无论是在写作手法上还是在主题意象上都深深地烙上残雪的独特风格。
尝试在解构主义的框架下,分别从小说中对丑陋现象的重复、在“播撒”中的互文性写作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解构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从中发现新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重复;“播撒”;互文性;解构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 解构主义是西方现代文论的重要收获,它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文论日益暴露了自身的局限与不足,但它的许多理论方法对女性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残雪历来被认为是先锋作家的代表,她秉持着自动写作的立场,享有“东方的卡夫卡”之称。
残雪深受荒诞派的影响已经成为文坛公认的事实。
而本文则立足于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这篇小说,采用解构主义的理论主张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丑陋现象、在“播撒”中体现的互文性以及作者在文中对现实世界的解构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把文学界热议的作品赋予新的解读。
一、对丑陋现象的重复重复理论是解构主义耶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希利斯,米勒提出来的,他认为重复对于阐释小说有重要意义。
米勒认为小说中的重复看似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孤立。
但都和同一事例有关,这些事例之间会出现重复,可以将这些事例看作是同一重复问题。
那这一理论在《山上的小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山上的小屋》作为一则短篇小说,具有短篇小说短小精悍的特点,然而作者在这极其有限的篇幅中却重复了一系列的丑陋现象,这究竟有何意图呢?当我们被全文笼罩的丑恶现象压的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们不由得反过来斟酌这些丑陋现象。
这些丑陋不仅有环境方面的,还有人性这一深层次的方面。
首先,体现在环境的丑陋上。
比如当我们读到“许多大老鼠在风中狂奔”时,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老鼠在中国一直是人们的公敌,从一些俗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老鼠的厌恶,比如鼠目寸光、蛇鼠一窝等。
解构主义详细介绍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1. 略说什么是“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对此德里达会挑剔说“什么是……”这种句法本身就有毛病,它暗示世上存有某种事物,而这事物不但能被人理解,还能被贴上不同的名称或标签。
解构主义拒绝这种僵硬的定义,它称自己是一种针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套消解语言极其意义确定性的策略。
这些批判理论与策略包括: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延异(différance)、替补(supplementarity)、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2. 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
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
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
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
强力意志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
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①赵一凡、张中载、李承恩:《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259-260页②百度百科“尼采哲学/view/150521.htm”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对西方哲学里的某些传统观念进行了“解构”。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求助编辑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目录编辑本段雅克·德里达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
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
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特点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
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7张)编辑本段建筑理论也许耶鲁批评学派中的激进分子希利斯·米勒在这一问题上阐述得更为形象一点,他说:“解构一词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某种整体的东西分解为互不相干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使人联想到孩子拆卸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
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
”希利斯·米勒德里达以《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三部书出版宣告解构主义的确立,形成以德里达、罗兰·巴尔特、福科、保尔·德·曼等理论家为核心并互相呼应的解构主义思潮。
解构主义直接对人类文化传播载体--语言提出了挑战。
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理由,认为写作和阅读中的偏差永远存在。
他把解除“在场”作为理论的思维起点,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胜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理论的推演展开。
解构主义[整理版]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1968年5月法国爆发的反政府学生运动造成的法国社会生活转向,是导致法国思想界、学术界由结构主义走向解构主义(也称后结构主义)的重要契机。
解构主义者看来,现存语言体系实际上是现存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的基础,通过对语言结构的破坏进而达到对传统成规的解构。
解构主义思潮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的特征,大体导源于此。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
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
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0解构主义的巴尔特、拉康、福柯、巴尔赫的理论中就已初露端倪,但真正确立这一理论的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67年,德里达三部重要著作《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相继出版,成为解构主义理论被确立起来的标志。
在文论界,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最后在美国形成了以保罗·德·曼、希利·米勒、杰弗里·哈特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
第一节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批判1.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e,1930——2004)解构主义领袖,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
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有关解构主义的书
为你推荐以下关于解构主义的书籍:
- 《作为隐喻的建筑》: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
- 《论解构》:该书是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读者与阅读”谈解构主义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批评流派的关系;第二章“解构”讲解德里达如何挑战哲学传统,以及解构主义阅读的策略特征;第三章“解构批评”抽丝剥茧,分析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典型案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解构主义的书籍,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八月之光何处寻——《八月之光》的解构主义视角
作者: 张晓毓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187-188页
主题词: 福克纳 《八月之光》 解构主义
摘要:本文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这部双线小说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解构了种族主义观念;以莉娜等人的故事,解构了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由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清教神学的支持,所以批判的目标最终指向了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福克纳对传统的解构来自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基督教的影响使他既置疑找到出路的可能,又对人类满怀信心.。
“穷白人”的阶级变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穷白人”形象解读
Vo 1 . 1 6 , No. 5 Oc t . 2 01 4
2 0 1 4年 1 O月
“ 穷 白人" 的阶级 变迁
— —
斯 诺 普 斯 三 部 曲中 的“ 穷 白人 ” 形 象 解 读
学 院 外 国语 学院, 安徽 凤 阳 2 3 3 1 0 0 )
要: 斯诺普斯三部 曲, 作为福克纳 “ 穷白人 、 说的典型代表 , 长期以来被 忽视 。通 过对 “ 穷 白人” 三部 曲的文本 细读, 进 一步
F a u l k n e r ’ s a t t i t u d e t o wa r d s s o c i a l c h a n g e s o f n e w S o u t h r e l f e c t e d i n h i s l i t e r a r y wo r k s t o r e v e a l h i s mo r a l v a l u e s nd a s o c i a l c l a s s p o s i -
纳 晚期 的作 品无论 是创 作手 法还 是作 品主题 都更 为
1 k n e r l 8 9 7 . 1 9 6 2 ) 是 美 国最重 要 的现代 主 义小 说家 之
论斯诺普斯三部曲对南方人身份转型的探寻
关键 的转 型 :穷 苦 白人 从 租 赁 制 的 穷 途 末 路 中 崛 起 ,进 入新兴 中产 阶级 的行列 ” 。  ̄ 5 1 1 2 4 三 部 曲正 是 作 者 探 寻南 方 人 身 份 转 型 的代 表 作 。小 说 中 的 弗 莱 姆 ・斯 诺 普 斯 、v. K.拉 特 利 夫 、华 尔 ・斯 诺 普 斯 以 及 其他 一 些 斯 诺 普 斯 家 族 成员等 都 经 历 了从 农 村 到 城 市 的迁 移 ,实 现 了 从 农 民到工 商 业 者 的身 份 转 型 ,在 经 济 上 也 都 取 得 较好 的发 展 。不 过 ,福 克 纳 对 这 些 人 并 没 有 一 视 同仁 ,而是 划 分 成 泾 渭 分 明 的两 类 。一 类 是 弗 莱 姆 、艾 ・欧 、兰 普 等 斯 诺 普 斯 ,他 们 蜕 变 成 唯 利 是 图 、损人 利 己 的工 商 者 ,其 身 份 转 型 在 本 质 上
的构 思 开 始 ,福 克 纳 就 认 识 到必 须 重 视 这 样 一 个
小说 构成 。三部 曲截 取 了美 国南 方 从 1 9世 纪末 到 2 O世 纪 4 O年代末 的时代 剖 面 ,其 时 ,南 方 正 由传
统 的农业 社 会 过 渡 到 现 代 工 商 业 社 会 ,正 “ 以胜
根 本 区 别和 各 自产 生 的 文化 根 源 ,表 明福 克 纳对 当 时 南 方 人 的 身 份 认 同进 行 了有 力 干 预 和 引 导 ,对 疗 治 资 本 主
义 工 商 文化 弊病 的根 本途 径也 做 了可 贵 的 思 考 。
关 键词 :斯 诺 普 斯 三部 曲 ; 身份 转 型 ; 身份 认 同 ;干 预 和 引导
・
纳经 过 长 年 苦 心 经 营 才 完 成 的力 作 , 由 《 村子 》
斯诺普斯三部曲之巴赫金式怪诞
Bakhtin Grotesque in Snopes Trilogy 作者: 丁怡伟[1]
作者机构: [1]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出版物刊名: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6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斯诺普斯三部曲;巴赫金式怪诞;福克纳的现代性
摘要:斯诺普斯三部曲以其边疆逸闻故事风格示人,打破了性别、阶层、物与人的界限,其文本怪诞性极具张力和阐释性。
巴赫金理论中怪诞与美国南方文学呈现出关联性,三部曲中的怪诞正是南方社会被撕扯的体现,包括去“宏大叙事”的民间逸闻故事、南方怪诞身体群像和对信念的脱冕。
“穷白人”的阶级变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穷白人”形象解读
“穷白人”的阶级变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穷白人”
形象解读
李伟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16)5
【摘要】斯诺普斯三部曲,作为福克纳“穷白人”小说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被忽视.通过对“穷白人”三部曲的文本细读,进一步探究福克纳对于新南方社会变迁的态度在其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揭示出福克纳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阶级立场.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李伟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3
【相关文献】
1.论《小镇》里“穷白人”斯诺普斯形象的模式化 [J], 李杨;刘羽涵
2.作为阶级反话语的美国南方穷白人"粗悍文学" [J], 李杨;于诚;李英华
3.《小城畸人》与《穷白人》中的反城市化写作 [J], 佘军;伏晓峰
4.穷白人文学对美国南方时空重塑的阶级解读 [J], 于诚
5.穷白人文学对美国南方时空重塑的阶级解读 [J], 于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园里的机器”——论福克纳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汽车景观书写
“花园里的机器”——论福克纳后期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
的汽车景观书写
韩启群;杨颖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11(32)5
【摘要】作为福克纳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斯诺普斯三部曲通过大量的物品书写呈现了处于20世纪上半叶历史转型期的美国南方传统文明和价值观如何在北方工商业文明与物质力量的影响下逐渐瓦解的缓慢历程.本论文主要借助物质文化的理论视角透视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和汽车相关的物质景观书写,将福克纳的创作置于20世纪上半叶的南方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语境中,研究后期作品对于特定历史现实的深层思考和艺术再现.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标记,三部曲中和汽车相关的物质景观书写不但表现出现代工业文明对田园理想的入侵,也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处于美国南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精神”.
【总页数】5页(P97-101)
【作者】韩启群;杨颖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2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转型期变革的多维书写——福克纳斯诺普斯三部曲的物质文化批评 [J], 韩启群
2.道义与血统的较量——解读福克纳《烧马棚》中的沙多里斯·斯诺普斯 [J], 皮爱红
3.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威廉·福克纳斯诺普斯三部曲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J], 李常磊
4.“穷白人”的阶级变迁——斯诺普斯三部曲中的“穷白人”形象解读 [J], 李伟
5.浅析福克纳小说中的沙多里斯与斯诺普斯主题 [J], 张湄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碎片亦即存在的证明——解构主义批评视角下唐纳德·巴塞尔姆短篇小说文本形式解读
碎片亦即存在的证明——解构主义批评视角下唐纳德巴塞尔
姆短篇小说文本形式解读
张蕾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作为美国后现代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唐纳德·巴塞尔姆充分运用了中心消释理论来颠覆小说创作中传统的等级结构和叙述方式,大胆否定语言构建现实的能力并倡导文本诠释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其碎片化的小说文本不仅渗透着解构主义世界观和文学创作理念,而且多角度折射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混沌场景以及芸芸众生的颓废与迷失.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张蕾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解构主义批评视角下的周星驰电影解读 [J], 董广;徐牧;董宁
2.新颖的创作形式变换的文学诠释——解构主义批评视角下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研究 [J], 张蕾
3.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玻璃山》的生态主义解读 [J], 杨雪;刘蓉
4.生存意义之诘问——唐纳德·巴塞尔姆《玻璃山》的认知叙事解读 [J], MA Ying
5.荒诞中的真实:唐纳德·巴塞尔姆《玻璃山》后现代主义解读 [J], 郭炜峰;宁云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构视野下的原型思维
结构视野下的原型思维
卢姗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文学批评方法的综合是各种文学理论深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结构主义理论家托多洛夫明确指出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从方法论上看,正走向综合。
不存在单一的方法,大家使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很难说哪种方法占主导地位。
而在研究中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综合是一种总的倾向。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卢姗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原型批评视野下的闻一多诗歌中的天堂原型 [J], 李群林;石柏胜
2.原型理论研究的综合视野与辩证思维 [J], 苗元华
3.“夏”叙事原型的现代文艺表征——弗莱神话原型视野下的电影《绿皮书》 [J], 戴乐亭
4."和合"原型视野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矛盾冲突与化解 [J], 吴静
5.架空与穿越:神话-原型视野下中国“网络叙事模式”研究 [J], 于得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慎微 、 成熟 期 的筚路 蓝缕 到后 期 的运 用 自如 , 无不 体 现 了他 独 特 的创 作 理 念 。斯 诺 普 斯 三 部 曲含 《 村子 》
( T h e Ha ml e t , 1 9 4 0 ) 、 《 小镇 》 ( Th e To wn ,l 9 5 7 ) 与《 大宅 》 ( Th e Ma n s i o n ,1 9 5 9 ) , 是跨 越福 克 纳创作 中后期 的作 品 , 也 是其 唯一 的三 部 曲 。作 品描述 了以弗莱 姆 为首 的斯诺 普斯 家族 如何 利 用投 机敛 财发 迹 的过程 , 揭 示 了芸芸众 生在 南 方重建 以来 面对 社会 、 经济、 民族等 问题 时 的复杂 心理 。三 部 曲 中福 克纳 充 分票般 大小 的故 土” , 福克 纳 以其 独特 的地域 视 角 和 高超 的人 物刻 画技 巧 触 动着 读者 的心 弦 , 以深 邃的 意义结 构 和绝妙 的文 学手 段磨 砺 着学 者 的 追求 。关 于 福 克纳 的研 究 视 角涵 盖 了大 多 数研究 流 派 , “ 福学 ” 已然 成 为学界 的一 道亮 景 。 在 国外 , 关 于“ 斯诺普 斯 ” 三部 曲 的研究 著述 在数 量上 与质 量上 都 十分可 观 。专著 方 面 , 《 流动 的人 : 福 克 纳 的三部 曲 》 以“ 变 换 的人生 ” 为 主题探 讨 了三部 曲中的个 人经 历 的流变 。 l 1 该 书第 一 次 以专著 的形 式对 三 部 曲进行 整 体研究 , 至今被 看作 是三 部 曲研究 的必 读文 献 。《 斯诺 普 斯 困境 : 福 克纳 的 三部 曲 》 研 究 了斯诺 普斯 的“ 永 不懈 怠 的非 人性 原则 ” 的内在破 坏性 。 l 2 《 斯诺普 斯 家 族 与约 克 纳 帕塔 法县 》 重点 研 究 了三部 曲 中三 大 故事 发生 地及 人物 之 间的相 互关 联 。 内容 虽欠 丰满 , 但 也是华 人 学界最 早 的对该 三 部 曲的综 合研 究 。 [ 3 在 论
“ 流变 ” 的创 作理 念 , 用生 动 的语 言 艺术将 各 期作 品主 题链 接起来 , 向读者 呈现 了一 幅 多元 的南方 画 卷 。 “ 解构 ” ( d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并非 “ 解体 ” ( d e s t r u c t i o n ) , 解 构 主义 不 等于 脱 离 现 实 的文 本 虚 无 主义 。解 构 主 义批评 在揭 露文 本 意义 、 结构 与西 方在 场形 而上 学之 间差 异 的 同 时 , 使 文本 信 息 多元 化 , 让 传 统 上 被 压 抑 与 忽 视 的文化 因子 和 观念信 仰前 景化 。本 文 以解构 主义 及其 相关 理论 与读 解方 法为 指导 , 以三部 小说 的语 言 、 文本 和主题 为切 入 点 , 研 究语 言符 号 的延异 、 替补 和 隐喻性 , 文 本 的传播 与 消散性 , 生存 状 态 的颠覆 与 消解性
[ 关键词] 解构主义 ; 延异 ; 替补 ; 播 散; 消 解
[ 作者简介] 谌 晓 明( 1 9 7 1 一) , 男, 博 士, 上 海 对 外经 贸 大 学 外语 学 院 副教 授 , 主 要从 事 英 美 文 学研 究 。
作 为现 代 主义 的典型 代表 , 福 克纳 ( Wi l l i a m F a u l k n e r ,1 8 9 7 —1 9 6 2 ) 对 语 言实 验 情 有 独钟 , 从 早 年 的谨
等解构 之维 , 揭 示 了福克 纳从 早期 的重 在写 实到后 期 的 重在 写 意 、 从 中期 的耽 于 实验 到 晚期 的 挥洒 自如 、 从 早期 的现 实主 义 、 中期 的现代 主义 到后 期 的后现 代 主义萌 芽 的创作 思想 转变 。
一
、
斯 诺 普 斯 三 部 曲 的解 构 主 义 研 究现 状
V o1 . 26 N o. 05
Se p .2 01 4
2 0 1 4年 9月
口 文 学 研 究
解构 主 义 视 角下 的斯 诺 普 斯 三 部 曲
谌 晓 明
( 上 海 对 外 经 贸 大 学 外语 学 院 , 上海 2 0 1 6 2 0 )
[ 摘 要 ] 斯 诺 普 斯 三 部 曲跨 越 福 克 纳 的创 作 中 后 期 , 其 解构 主义特 征分 别体 现在语 言、 文 本 与 主 题 上 。延 异 对 《 村子》 的 语 言 核 心 内涵 进 行 了颠 覆 , 替 补 解 构 了传 统 的 意 义 边 界 , 隐喻 解 放 了符 号 , 增 强 了语 言 的偶 然 性 。《 小镇》 对
第 2 6 卷
第 5 期
长 春 工 业 大 学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a n g c h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y ( So c i a l Sc i e n c e s Ed i t i on )
姊 妹 篇及 经 典 文 本 的继 承 与 重 写 既体 现 了 文 本 的扩 散 力 , 又 增 强 了文 本 的 消 解 力 , 在 传 播 与消 散 间建 构 新 颖 。《 大
宅》 在 主题 上 解 构 了现 代 人 物 的 生存 状 态 。 明 克 和 琳达 用 各 自特 有 的手 段 颠 覆 了 上 帝 为 首 的 在 场 形 而 上 学 , 走出了 混沌的现实; 弗莱 姆 漠 然冷 峻 的 外表 下 充 满 矛 盾 性 与 颠 覆 性 , 在 枪 口面 前 实 现 了生 存 的“ 解 意” 和“ 消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