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大事年表顺序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九渊创立心学 明朝 王阳明发展心学,心学集大成者 李贽(离经叛道) 清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对理学的批判性继承 l 文字形成过程 商朝 甲骨文成熟 秦朝 小篆 隶书 南北朝 汉字书写进入自觉阶段
顾恺之创作《兰亭序》 唐朝 书法发展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唐朝:张旭 怀素(草书两大家) l 历代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 春秋 《诗经》孔子 战国 楚辞 屈原 西汉 汉赋 司马相如 唐朝 诗歌繁荣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北宋 宋词 苏轼 李清照 南宋 陆游 辛弃疾 元朝 元曲 关汉卿 马致远 明清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清朝 京剧出现 l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与外传 战国 司南出现 西汉 纸的发明 东汉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隋唐 出现雕版印刷术
十四大召开,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十五大召开,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党章 2000年 “三个代表”提出 l 祖国统一大业 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0年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1997年 7月1日,香港回归 1992年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 199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 2005年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祖国 2008年 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
中国古代史wenku.baidu.com
l 重要政治制度 夏朝 夏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西周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朝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 察举制实行 隋朝 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 创三省六部制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清朝 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l 重要经济政策和制度 商周 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战国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明朝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 闭关锁国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l 重要的农业耕作技术、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春秋 铁器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推广 战国 都江堰 郑国渠 西汉 耦犁 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三国 曹魏时翻车(依靠人力) 唐朝 创制了筒车(水流自行转动)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宋朝 出现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l 重要的手工业成就 u 治炼技术: 商周 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 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11世纪中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大量用于军事
中国近代史
l 列强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唐朝 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织锦图案生动活泼 明朝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l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西汉 丝绸之路 北宋 城市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明朝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明中后期,江南小城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 清朝 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 l 重要思想文化成果 春秋 道家 儒家 孔子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战国 百家争鸣 孟子 荀子 西汉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北宋 理学兴起 程颢 程颐 南宋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3-1956年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广泛吸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56年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提出 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期间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 文革十年 1982年 我国宪法修订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l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n 建国初期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 日内瓦会议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5年 万隆会议 n 七十年代外交新局面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1年 重返联合国 “乒乓外交”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9年 中美建交 n 改革开放新时代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合作组织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 1937-1945年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抗战结束前后,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945年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经济方面) 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中国现代史 l 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共同纲领》颁布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l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l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9世纪40年代 外国经济势力侵入中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l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1927-1937年 国民政府前十年 较快发展 1937-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l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40年代 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和技以制夷” 19世纪60-7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90年代 康梁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5年 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l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905年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 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4年 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l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n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5-1927年)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n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4年10月 红军长征开始 1935年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吴起镇会师 1936年 10月 长征结束 n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1937年8月—11月淞沪会战 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0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 破坏敌人交通线战役 1945年 中共七大召开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n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946年 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1949年1月年初 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949年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 (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会议)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l 三大统一战线 1924-1927年 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1937-1945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1956年至今 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l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阶段 1921-1927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1937年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秋收起义后提出该理论)
西周晚年,中国有了铁器 西汉 用煤作燃料冶铁 东汉 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冶铁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南北朝 使用灌钢法 u 制瓷技术 商朝 原始瓷器 东汉 成熟青瓷 北朝 成熟白瓷 唐朝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 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u 纺织技术: 四五千年前 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 已有织机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1984年 开放沿海港口14个城市 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n 对外开放 1980年 深圳等4经济特区建立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 l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l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几个阶段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 l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时间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南方谈话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是非标准的“三个有利于”
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正式会议 l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1956年 中共八大 1953-1957年 国家第一个一五计划 1956年 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958年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l 新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成就 1964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 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1973年 杂交水稻 1977年 恢复高考 1995年 “科教兴国”战略 2003年 “神五”升空 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国家 l 改革开放新时代 n 农村改革: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全国推广 n 城市改革
顾恺之创作《兰亭序》 唐朝 书法发展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唐朝:张旭 怀素(草书两大家) l 历代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 春秋 《诗经》孔子 战国 楚辞 屈原 西汉 汉赋 司马相如 唐朝 诗歌繁荣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北宋 宋词 苏轼 李清照 南宋 陆游 辛弃疾 元朝 元曲 关汉卿 马致远 明清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清朝 京剧出现 l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与外传 战国 司南出现 西汉 纸的发明 东汉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隋唐 出现雕版印刷术
十四大召开,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十五大召开,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党章 2000年 “三个代表”提出 l 祖国统一大业 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0年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1997年 7月1日,香港回归 1992年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 1999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 2005年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祖国 2008年 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
中国古代史wenku.baidu.com
l 重要政治制度 夏朝 夏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西周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朝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 察举制实行 隋朝 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 创三省六部制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清朝 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l 重要经济政策和制度 商周 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战国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明朝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 闭关锁国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l 重要的农业耕作技术、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春秋 铁器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推广 战国 都江堰 郑国渠 西汉 耦犁 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三国 曹魏时翻车(依靠人力) 唐朝 创制了筒车(水流自行转动)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宋朝 出现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l 重要的手工业成就 u 治炼技术: 商周 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 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11世纪中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大量用于军事
中国近代史
l 列强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唐朝 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织锦图案生动活泼 明朝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l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西汉 丝绸之路 北宋 城市打破市坊界限;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明朝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明中后期,江南小城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 清朝 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 l 重要思想文化成果 春秋 道家 儒家 孔子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战国 百家争鸣 孟子 荀子 西汉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北宋 理学兴起 程颢 程颐 南宋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3-1956年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广泛吸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956年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提出 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期间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 文革十年 1982年 我国宪法修订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l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n 建国初期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 日内瓦会议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5年 万隆会议 n 七十年代外交新局面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1年 重返联合国 “乒乓外交”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9年 中美建交 n 改革开放新时代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合作组织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 1937-1945年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抗战结束前后,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945年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经济方面) 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中国现代史 l 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共同纲领》颁布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l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l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9世纪40年代 外国经济势力侵入中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l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1927-1937年 国民政府前十年 较快发展 1937-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l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40年代 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和技以制夷” 19世纪60-7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90年代 康梁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5年 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l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905年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 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4年 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l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n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5-1927年)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n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4年10月 红军长征开始 1935年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吴起镇会师 1936年 10月 长征结束 n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1937年8月—11月淞沪会战 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0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 破坏敌人交通线战役 1945年 中共七大召开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n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946年 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1949年1月年初 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949年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 (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会议)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l 三大统一战线 1924-1927年 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1937-1945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1956年至今 爱国主义统一战线,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l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阶段 1921-1927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1937年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秋收起义后提出该理论)
西周晚年,中国有了铁器 西汉 用煤作燃料冶铁 东汉 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冶铁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南北朝 使用灌钢法 u 制瓷技术 商朝 原始瓷器 东汉 成熟青瓷 北朝 成熟白瓷 唐朝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 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u 纺织技术: 四五千年前 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 已有织机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1984年 开放沿海港口14个城市 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n 对外开放 1980年 深圳等4经济特区建立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 l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l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几个阶段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 l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时间 1982年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 南方谈话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是非标准的“三个有利于”
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正式会议 l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1956年 中共八大 1953-1957年 国家第一个一五计划 1956年 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958年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l 新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成就 1964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 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1973年 杂交水稻 1977年 恢复高考 1995年 “科教兴国”战略 2003年 “神五”升空 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国家 l 改革开放新时代 n 农村改革: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全国推广 n 城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