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

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文知识归纳

一、《伤仲永》

1、出处:

2、作者:

3、代表作:

4、内容理解: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贤于材人远矣:

③未尝识书具: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 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 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①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并自为其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

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⑨于:贤于材人远也: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

(11)夫:今夫不受之天: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

④父利其然(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⑸、重点词语翻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①世隶耕②不至③称前时之闻④通悟

⑤收族⑥彼其:⑦泯然:⑧贤于材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D、备注:

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二、《木兰诗》

1、出处:

2、字词句:

A、字音:

机杼[zhu]鞍鞯[an 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zi]

霍霍[huo]可汗[ke 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

②出门看火伴: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 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市:东市买鞍马;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东市买骏马;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②溅溅:③胡骑:④强,

⑤不用:⑥扶将:⑦赏赐百千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D、备注:

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三、《孙权劝学》

1、出处:

2、作者:

3、文学影响:

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 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②治,古义,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 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当除掌事但当涉猎。

③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孰若孤;仿佛若有光。

⑤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②辞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才略:⑤涉猎:⑥刮目相看:⑦更:

⑷、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备注:

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口技》

1、出处:

2、作者:

3、代表作:

4、文学影响:

《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5、字词句:

A、字音:

少顷[qing]呓[yi]语齁[hou]曳[ye]屋许许[hu]声

B、词义:

⑴、通假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初一语文)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字词 菜畦桑葚油蛉缠络斑蝥臃肿蟋蟀珊瑚确凿 收敛 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倜傥秕谷鼎沸书塾 宿儒 蝉蜕锡箔叵攒成菜畦斑蝥好高骛远 二、感悟中心 1)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 2)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描写,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重点句解析 1、如何把握“先生”这一形象? 为人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和蔼可亲,爱护学生。博学,但受封建思想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束缚儿童的发展。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加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第一自然段中,“确凿”“似乎”两个词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它表达了两种意思。“似乎”是指作者对那次见面印象不深刻;“确凿”是指追忆童年生活,那种快乐历历在目,故用肯定的语气。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字词 衣襟掸子徘徊肿胀栅栏骊(lí)歌叮嘱恐惧花圃 抽屉 廊檐玉簪花蒲公英知交半零落 二、感悟中心 通过对“我”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及其所引出的爸爸对“我”教育的一系列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形象,也表现了“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真正体会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写出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厚重情感。 三、重点句解析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连续两次写到“快回家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我”急于想回家向爸爸汇报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的心情,以及对爸爸的挚爱的感情。 3、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与可没于xx:没,通“殁”,死亡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古今异义 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xx (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与可厌之:厌,厌恶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执笔熟视:仔细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语近语士大夫: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过不学之过也:过错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二、文言虚词 1、然自视了然:……的样子予不能然也:这样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2、以以追其所见:来,从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3、之竹之始生:取独标志一寸之萌耳:的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4、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5、焉而节叶具焉:助词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6、其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而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废卷而哭失声:表承接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二)判断句

七年级上学期常见文言现象知识归纳

集团附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七) 一、通假字 1.尊君在不.同“否”,没有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止.有剩骨同“只”仅 5.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6.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儿子和女儿 2.可以 ..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3.吾日三省.吾身古:泛指多次今:二加一后所得的数 4.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5.饭疏.食古:粗劣今:消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6.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7.学而不思则罔.古: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 8.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改变今:强取,抢 9.险.躁则不能治性古:轻薄今: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10.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修养今:治理 11.非宁静 ..无以致远古: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环境、心情)安静

12.夫君子之行.古:品德、品行今:走 1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懈怠今: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14.及其家穿.井古:挖掘,开凿今: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 15.国.人道之古:国都今:国家 16.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伤害今: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7.奈地坏.何古:崩塌今:缺点多的;使人不满意的 三、一词多义 1.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2.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期日.中太阳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 4.为:可以为.师矣成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5.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愉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6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7.行:夫君子之行.品德、品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8.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 9.闻:有闻.而传之者听见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10.若:求闻之若.此像,如若.屈伸呼吸你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2.门外 ..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 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整理大全.doc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014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敲鼓 9. make (foreign)friends 结交(外国)朋友 10. do kung fu 会(中国)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13. on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 play +棋类/球类/牌类“下…棋”,“打….球”,“玩….” 2. play the +西洋乐器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与…相处的好

5.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去做某事 6. can + 动词原形能/会做某事 7.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一点儿… 8.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 9. 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10. like ding sth.喜欢做某事 11. show sth to sb = show sb sth “把某物给某人看”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get up 起床 get home到达家中 get to work到达工作岗位 make breakfast做早饭 make a shower schedule做一个洗澡的安排practice guitar 练吉它 leave home 离家 take a shower = have a shower 洗淋浴澡 take the Number 17 bus to the Hotel 乘17路公共汽车去旅馆 go to class 上课 go to school 上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七年级(下)古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古文知识归纳 2005-5-23 七年级(下)全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例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例如: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例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例如:并自为其名;b、从,例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例如:余闻之也久;b、名声,例如: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例如: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例如:并自为其名; b、副词,全,都,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例如: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例如: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b、名词,客人,例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例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动词,从事,做,例如: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例如:父利其然也;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如: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例如: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例如: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例如: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动词,成为,例如:卒之为众人。 (11)夫:a、指示代词,那些,例如:今夫不受之天; b、名词,丈夫,例如: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翻译: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翻译: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翻译: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翻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翻译: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翻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翻译: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1 | 2013春季初一年级 | 期末短语复习 , 201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各单元知识点大归纳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短语归纳 1. 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 敲鼓 9. make friends 结交朋友10. do kung fu 练(中国) 功夫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13. on the weekend/on weekends 在周末 ◆用法集萃 ◆典句必背1. Can you draw? Yes, I can. / No, I can ’t. 2.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3. You can join the English club. 4. Sounds good./That sounds good. 5.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I can also play soccer. 6. Please call Mrs. Miller at 555-3721. ◆话题写作Dear Sir, I want to join your organization ( 组织) to help kids with sports, music and English. My name is Mike. I am 15 years old. I ’m a student in No. 1 Middle school. I can play the guitar well. I can sing many songs. I can swim and speak English well, too. I think I can be good with the kids. I also do well in telling stories. I hope to get your letter soon. Yours, Mike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短语归纳1. what time 几点 2. go to school 去上学 3. get up 起床4. take a shower 洗淋浴 5. brush teeth 刷牙 6. get to 到达7. do homework 做家庭作业8. go to work 去上班9. go home 回家10. eat breakfast 吃早饭11. get dressed 穿上衣服12. get home 到家 13. either …or … 要么…要么… 14. go to bed 上床睡觉15.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在上午/下午/晚上16. take a walk 散步17. lots of=a lot of 许多,大量18. radio station 广播电台19. at night 在晚上 20. be late for=arrive late for 迟到 1. play +棋类/球类下……棋,打……球 2. play the +西洋乐器 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和某人相处地好 5.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做某事 6. can + 动词原形能/会做某事 7.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 一点儿…… 8.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 9. 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单元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文言知识点整理

文言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二、古今异义(古/今)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四、文言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五、一词多义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六、虚词运用 -+①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②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

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白露 ..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

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 >0 ? 0b a >? ???>>0b 0a 或? ??<<0b 0a ; ab <0 ? 0b a < ? ???<>0b 0a 或???><0b 0 a ; ab=0 ? a=0或b=0; ? ??≤≥m a m a ? a=m .

2020-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2020-202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 复习提纲 第 1 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 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 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 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 1——1—2 课字词 46 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 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 分——考察内 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 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 1 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 组,目标、 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 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 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 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 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 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 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 会。 ——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 14 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 5、 10、20 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 5、 10、20 课。——加点词语理解 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 2 篇 20 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 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 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 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 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 50 分——会写记叙文,—— 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 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 (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 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 22 个:第 1 课 16 个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 鉴赏 8、人迹罕至 9 、秕谷 10 、 书塾 11 、方正 12 、消释 13 、宿儒 14 、同窗 15 、人 声鼎沸 16、拗 第 2 课 17、骊歌 第 3 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 6 页 4 个:19、讪笑 20、 沮丧 21 、简陋 22 、来势汹 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 蓬 篷 逢 缝 ( 3)肿 仲 钟 种 冲 (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 31 个 2、词类活用 6 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 1 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 (代词,指书具)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