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的作用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高校人文素质校本课程建设——《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刍议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高校人文素质校本课程建设——《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刍议



孔孟之 乡地域文化 的表征 与内涵
的一种亚文化 ,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 传统性和独特 性 。 …诸 如 自然环 境 、 史 变迁 、 物古 迹 、 言 ” 历 人 语
文化 、 风俗 民 情 等 等 , 论 是 物 质 的 还 是 非 物 质 无
孔孟桑梓之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先秦 到 从 近代 , 物质 文化遗 产 与非物 质文 化遗产 叠加 交错 , 形 式多样 。而 始 祖 文 化 、 文 化 与 儒 学 ( 称 为 鲁 或 儒家文化) 运河文化 、 、 水浒文 化在全 国、 省都 全 有 着重 要 的地位 和 影 响 , 孔 孟 之 乡地 域 文 化 的 是
文化人文素质校本课程显得尤为 必要 。地域文化课程的教 学有利 于提升 大学生的人 文素质 , 培养其跨地域文
化的沟通能力 , 并有利 于地 方高校 形成 自己的特 色课 程。在课程 实施 的过程 中应 加强 管理 , 选择 灵活 多样 的 教 学手段 , 立比较科 学的课程评价 体 系。《 建 孔孟之 乡地域文化概论》 课程 的教 学 , 就是一种有 益的 实践与探
亮 点 与特色 。
的, 都是某一区域的具有珍贵价值 的地域文化形 态 。当然 , 这种 亚文化 形态 在 特定 的政治 氛 围 中 , 有时也可上升为主流文化形态 。而如何保护好这 些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 各地都在探索不同的方 式或实施有效的手段 ; 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不外 乎加大对其传承 的力度 , 让更多的人 了解 自身所 处的地域文化的形态与价值 , 从而对其 呵护与弘
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到明清时发展成为当时
全 国著 名 的较大 工 商 业 城 市 , 在沿 运 城 镇 中 占中 枢 地位 , 称 作 “ 北 小 苏 州 ” 被 江 。此 外 , 留下 了 还 众 多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 享有 “ 曲乡艺海 ” 的美 誉 。 因此 , 我们 在 阐释 儒 家 文 化 与运 河 文 化 的 时 候 , 野主 要集 中在 它们 的地域 特性 。 视 水 浒故 事发 端 于济 宁市梁 山 。水 浒文 化虽 然 历 史没 有那 么悠 久 , 比较 充 分 地 反 映 了这 一 区 但 域 的思 想意 识 与 阳刚气 质 。从 狭 义 上 说 , 浒 文 水

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特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应用

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特色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应用
人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传统、 思 的重要途径。
维方式 、 生活方式 、 行为方式 、 风俗习惯等精神风貌、 制度规
范, 衍生出相关的生存境遇和基础设施, 这种特定的地域文 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应用型
高校一般处于区域中心城市, 结合地域文化资源中的社会文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 内的人们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 三个“ 滞后” 状况 : 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教学
教学技术手段滞后于学生发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可分为历史文化 资源建设滞后于办学规模扩张、 资源与现实文化资源、 人文文化资源与科技文化资源、 有形 展需要 ; 突出存在三个“ 不适应” 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 封闭培养环境不适应应用型人才人才 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 可再生文化资源与不可再生文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 资源等多种类型¨ J 。应用型高校作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成长、 理论型教师队伍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地 域 文 化 资 源 在 高校 特 色 发 展 过 程 中 的价 值 和 应 用
刘 朝 晖
( 南京工程学 院 人文 与社会科 学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6 7 )
摘要: 利 用、 挖掘 地域文化 资源 , 打造特 色课 程、 专业、 学科 , 构建独特 的校 园文化 , 是 应用型 高校 培育和凝 练 办学特 色、 提 升核心 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 。应 用型 高校传承 、 创新地域文化 , 应 该坚持 市场导 向、 协 同创 新、 文化 引领 、 育人 为本的原则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
规模的扩大与办学经费的短缺的矛盾 , 在内涵建设上面临着 用型高校通常主张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 , 培养

南京地域文化融入属地高校教育的思考

南京地域文化融入属地高校教育的思考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60万年的人类史、约2500年的建城史和450多年的建都史串起了南京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了独特的南京地域文化。

南京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地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

将南京地域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教育,对于提升南京属地高校教育质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南京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南京地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久弥新的辉煌历史、绵延不绝的灿烂文化,特别是在我国历史上,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亡时刻,南京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出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不屈不挠的城市品格。

著名文史学家朱偰对我国西安、洛阳、北京和南京四大古都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关、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1.1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南京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依山傍水,襟江带湖,山水城林浑然一体,城域地貌类型多样。

南京地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等交错分布,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发祥地,市郊周围有栖霞灰岩的标准剖面、南象运动的不整合接触面、六合火山群石柱山、佘村谷地的典型倒置地形等。

钟山、栖霞山、牛首山、幕府山、狮子山、清凉山、鸡笼山等名山环峙城区,横跨沿江、秦淮南京地域文化融入属地高校教育的思考"景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南京地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汇聚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不屈不挠的城市品格。

将南京地域文化深度融入属地高校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南京地域文化。

海南地域文化特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海南地域文化特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政工工作Politicalwork2023/11(上)总第422期实践性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显性特征和本质属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大思政课”的理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与社会大课堂充分融合,积极挖掘开发实践教学基地,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让地域文化资源赋能实践教学,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让社会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

海南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能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年轻人在学习体验中了解、传承海南地域文化。

一、海南地域文化赋能海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地域文化是以广义的文化领域为研究对象,探讨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人类行为系统。

”[1]在海南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海南地域文化为海南的发展以及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统一作出过积极贡献。

海南的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信义、友善、自强等理念,与高校思政课程在价值引领、思想塑造、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目标具有耦合性。

海南地域文化凝聚着海南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在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需要在开放创新中讲好海南故事。

海南高校有传承海南地域文化的使命,有效地挖掘地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能进一步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

其中,海南地域文化中的红色资源、绿色资源、蓝色资源是海南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丰富素材。

立足海南特色,积极挖掘海南思政教育中的“红”“绿”“蓝”要素,聚焦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教育,突出海南教育实践特色新名片,构建红色实践基地、绿色实践基地、蓝色实践基地等基地体验式教学结构,可以让思政课飘出“海南味”,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本区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学生对家乡、对海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土文化资源在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本土文化资源在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本土文化资源在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作者:董天倩汪莉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0期摘要:把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中,既是地方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走特色办学道路的一种选择。

本文通过对安顺本土文化资源的分析,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理念、把本土文化资源镶嵌进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进行本土文化资源的调查、调整课程考核方式等途径,把本土文化资源有机地整合进高校的教学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的责任意识、促进地方传统文化良好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地方本科院校;中国文化概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地方本科院校在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拥有的资源优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积极探寻本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培养为地方所用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转型的需求,同时也是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本土文化资源与地方本科院校(一)相关概念界定冯骥才先生认为,本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一方水土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和历史记录。

”(1)在此基础上,本文所说的本土文化,具体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包含城镇和乡村)内,由原住民以及外来民众所创造的,具有当地特色和历史积淀的地方物质、精神文化。

文化资源,就是“能够突出原生地区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进步活动痕迹,具有地域风情和文明传统价值的一类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乡土风情、文学历史、宗教文化、自然景观等。

”(2)综上,笔者认为,本土文化资源就是某一特定区域内,能够凸显该地域人们生产生活特征,以及历史文明、价值观念的资源,包括作为文化承载体的自然景观,以及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资源。

地方本科院校,从我国的行政隶属和管理权限来说,指的是由地方政府主管,分布在省会、地市及以下城市的,为地方经济、政治等发展服务的高等院校。

2000年左右,经教育部评估批准,通过合并、升格等形式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高等学校即为通常所说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谈地域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谈地域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谈地域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和育人氛围,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品行、磨炼意志的作用。

依托地域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是提升院校品质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地域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新世纪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据,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健康的文化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仍然不失为一条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态校园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人为创造、长期形成的所有有形与无形的客观存在、可深层反映学校特点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

它包括以下几点。

1.物质形态。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称之为硬文化。

主要指校园的硬件设施等,诸如浮雕、图书馆、教室、实验室、校徽校服、办公用品的校园标志,以及整洁、美观、环保的校园环境等。

2.精神形态。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泛指办学理念、宗旨、传统、学风、教风、校风、等软环境,也称之为软文化。

3.管理形态。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这是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

高职院校要求管理科学化、制度人性化、手段现代化。

以人为本,把带强制性的规范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练成一种素质,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管理形态。

4.服务形态。

服务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以及高额收费,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上帝,没有学生,就没有我们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因此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必须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1.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它表现在有意无意中、自觉与不自觉地让校园人经受到熏陶和同化。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地方人才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地方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忽视和遗忘的危险,而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应当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到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产品,它蕴含着该地区特有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内容,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思想的结晶。

地方传统文化对于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地方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地方高校作为本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机构,更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传播者。

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地方人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应该积极开展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资源。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机构,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来研究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责任。

1. 弘扬地方文化精神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首要使命是弘扬地方文化精神。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地方高校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认知并热爱自己的地方文化。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民俗、风土人情等内容,增强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学校的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热情,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精神。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构建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构建的影响


地域 文化 从根本 上 影响 着地 方高 校 办学特

色的形成
地 域 文化 对 地 方高 校办 学 特 色 的形 成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不 同的地域 构 成不 同 的地域 文化 ,
不 同 的地域 文 化 为地 方 院 校 办学 特 色涂 上 了基本 底色 。地域 文化 是在一 定 的 自然 环境 、 定 的历史 特

于这片文化沃土 , 充分吸收苏州“ 崇文、 融合 、 创新 、 致 远 ” 市 精 神 的营 养 , 3 的发 展 历 程 中 , 城 在 0年 逐 渐 形 成 了深 刻 苏州 地 域 文化 传 统 与城 市 精 神 烙 印 的办学 特 色 : 承 “ 远 至 恒 , 学悟 真 ” 秉 致 务 的校 训精 神, 注重 学 科 之 间 、 技 与 人文 之 间 以及 学 校 与社 科 会 之 间 的有 机结 合 , 首创 “ 进 式 教育 ” 式 , 跟 模 培养 高 素质应 用 型人才 。 地 方 院 校要 对 本地 域 独 特 的 文化 资 源 加 以研 究 、 发 、 用 , 传 地域 文 化 优 势 , 大地 域 文化 开 利 宣 扩 影响 , 在创建 、 培育 、 凝练办学特色的过程中, 自 均 觉地 把 弘扬地 域文 化作 为彰 显学 校特 色 的闪光 点 , 把 地域 文 化 的传 承 置 于学 校 保 持社 会 精 神 的核 心 地位 ,通 过把 地域 文化 融入 高校 的 内涵构 建 中 , 使 接受 地 域 文 化熏 陶 的人 才 成 为 引领 地 域 文 化发 展 的 主 力军 。
二 、 域 文 化 对地 方 高 校 学科 、 业 建 设 的积 地 专
极 影 响
学科建设 离不开 一定 的文 化 氛 围 , 地方 高校 一 般位 于 中小 城市 , 这些 城 市 的地 域 文化 氛 围既是 学

浅谈地域文化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浅谈地域文化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浅谈地域文化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主渠道和重要途径。

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把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课程教学、引进第二课堂活动、引进社会实践等途径,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学生接受,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关键词:地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主渠道和重要途径,如何使其在内容上更加体现人文精神、贴近实际生活、被广大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真正的教育实效,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重要的课题之一。

在中华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以地域为依托,形成了诸多厚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髓,影响着本土民众的信仰、行为乃至地方的经济、政治,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积极挖掘本土地域文化传统中的思想教育资源,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课程吸引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 地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作用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本土民众在历史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包括乡土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地名沿革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对大学生思想、人格、品行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自然而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北国边陲省份黑龙江省为例,在黑龙江这块黑土地上,孕育、萌发、传承着支撑历代黑龙江人生存与生活的“黑土魂”,即黑龙江精神,它包括开拓创业、无私奉献、豁达包容三种精神:开拓创业的黑龙江精神底蕴。

历史上黑龙江流域的黑土先民们不甘于边隅,勇于南下开拓,纵横驰骋。

这一历史过程折射出的排除万难,披荆斩棘的品格,有着永恒的文化价值;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品格。

历史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精神获得了新的承继与升华,这就是黑龙江人在为新生的共和国建设奋力拼搏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关于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分析

关于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分析

关于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在地方高校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优秀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代表,它包括了本地的历史、传统和艺术形式。

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弘扬优秀地域文化可以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地方高校位于特定的地域,其周围的地域文化是其独特的优势和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本地文化,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机会。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本地的民间音乐形式,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在绘画和雕塑等艺术专业中,可以让学生参观本地的艺术馆和工作室,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

弘扬优秀地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地方意识。

地域文化是地方的独特标志,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生来说,了解和研究本地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地方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培养,更是一种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学习本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本地的文化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弘扬优秀地域文化还可以促进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地方高校在教学中结合本地文化进行创新,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在舞蹈专业中,可以研究本地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团队,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和演出。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还可以为本地地区培养更多的舞蹈艺术人才。

在音乐、戏剧等其他艺术专业中,也可以结合本地文化进行教学和创新实践,从而提高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

浅谈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摘要】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通过承传地方传统,地方高校不仅延续了地方文化的生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同时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和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推广地方传统文化也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可以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地方文化传播给更广大的群众。

未来,地方高校应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强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使命、重要性、意义、承担、传承方式、融合、推广、未来发展、弘扬、作用、贡献1. 引言1.1 地方高校的重要性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地方高校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作为当地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通过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活动,地方高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当地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帮助他们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地方高校是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可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本土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使命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基石,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记忆,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

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年第5期DOI!0.16309/ki.issn.1007-1776.2021.05.006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教的应用——以苏州健雄职王永刚[摘要]地域文化资源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提高人文修养、锻造职业素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太仓市的地域文化资源主要包含娄东文化、健雄精神、院士风采、开放理念、革命传统五个方面。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紧密依托太仓地域的优质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健雄精神、弘扬娄东文化、融合德企文化,探索实践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自媒体时代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20SJD0755);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资助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SGJGB0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永刚,男,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的。

通过内涵阐述,进而将“文化”凸显为一个国家、一1发展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高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路向指南(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苏州健雄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健雄学院)始终秉持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积极发掘、萃取地域文化资源中的教育精华,对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想教育做了。

一、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地域文化资源是当地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生存、思想境界、信仰追介值取向及人文积淀,是该地域所的各种i财的,是凝聚了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的精华维的产品#的双重属性工。

可以,地域文化资的德育因子,在高校想教育中含广泛的。

(一)家国情怀:地域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地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博深、源远:提供了强劲原动力,它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定文化的重要基石。

地方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驻地高校的作用——以青岛市为例

地方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驻地高校的作用——以青岛市为例
益, 达到 双赢 。学校 与社会 有 着诸 多 的联 系 , 相互
迅速 扩大 的情 况下 , 应充分 利 用驻地 高校 的资 源 。 如果 高校能 与地 方 资 源 共 享 , 其 较 先进 的文 化 体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7
影 响和渗 透 。高校 的校 园文化 是 业 ( 知识) 、 有 组 织 。怎 样 充分 发
城 的步伐 ?本文从 以下几 个方 面试作 探讨 :

挥 他们 的积极 性 为社 区文 化 建设 出力 , 这 个 问题 需要 政府 和驻 地高 校共 同思 考 。大学生 绝大部 分
是 1 8 岁 以上 的成 年人 , 他们 有深入 接 触并 了解社
化 的最 高层次 , 其 文 化 人 的思 维 方式 、 行 为方 式 、
作 者简 介 : 李海 民( 1 9 8 0 一 ) , 男, 山 东潍 坊人 , 讲师, 硕士 ; 于 晟 海( 1 9 8 0 一 ) , 男, 山 东青 岛人 , 助教 ; 柴
凤娟( 1 9 8 1 一 ) , 女, 山 东东营人 , 讲师 , 硕士。
第 2 6 卷 第 1期
2 0 1 3 年 2 月
寿鸟 职硅 技术净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d a o T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Vo 1 . 2 6 NO . 1
Fe b .2 0 1 3
地 方 文 化 建 设 应 充 分 发 挥 驻 地 高 校 的 作 用

驻 地 高校在 青 岛城 市 文化建 设 中的优 势
( 一) 师 资力量
强大 的师 资力 量 、 较 好 的办 学 条件 是 建 设 滨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影响曹毓民(苏州科技学院院长办公室,江苏 苏州215011)摘 要 地域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凝练和彰显以及地方高校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有效地传播、丰富并提升了地域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地域文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10)06-0035-03作者简介 曹毓民(1964 ),男,浙江奉化人,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

一、地域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域构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涂上了基本底色。

地域文化体现了本地域的民情风貌,反映了本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审美追求等,是本地域人们的精神和生活规范。

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无不充分体现着优秀的地域文化特色。

地方院校一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把本地域的不同文化形式接受下来;另一方面又经过内化,将其转变为新的文化形式,并通过教育传播活动,对原有的地域文化产生冲击甚而使之重构。

许多地方院校都十分重视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注意吸纳地域文化的精髓,并把这种研究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联系起来,通过弘扬地域文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例如,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崇文重教、开放包容、胸怀天下的地域文化传统。

苏州科技学院根植于这片文化沃土,充分吸收苏州 崇文、融合、创新、致远 城市精神的营养,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刻苏州地域文化传统与城市精神烙印的办学特色:秉承 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的校训精神,注重学科之间、科技与人文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创 跟进式教育 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论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论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论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发表时间:2012-11-09T10:14:01.89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强庆刘瑞芳宋杨[导读]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不断推进,区域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多方重视。

王强庆刘瑞芳宋杨(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9)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不断推进,区域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多方重视。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之一,应该在促进区域文化建设中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文化;积极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对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了各行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方向。

区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至关重要。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质属性来看,对区域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地方高校职能属性决定了要积极为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 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 所,其中地方高校2616 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96%。

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其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职能职责。

高等学校不仅仅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

地方高校一般地处地方区域中心,是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开发的主要阵地。

地方高校拥有雄厚的地域文化研究基础和实力,有条件、有资源发展文化,创新文化。

2.区域文化建设需要地方高校加入进来。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

虽然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逐年提高,但人们往往忽视对地方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造成区域文化的淡化与湮灭。

地方文化设施、人力资源相对也比较缺乏。

因此,地方社会需要地方高校参与到区域文化的建设中来,肩负起培育和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

地域文化校本化的价值

地域文化校本化的价值

地域文化校本化的价值地域文化校本化是指将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和传统知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通过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将地方文化元素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中,以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地域文化校本化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接触到当地的历史、民俗、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域文化校本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将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纳入学校教育,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

3.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域文化校本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地方文化,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 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地域文化校本化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国家课程外,还能了解和体验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地域文化校本化是当前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地实现地域文化校本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1. 政府支持:政府应当给予地域文化校本化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保障。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经费的支持,可以使地方文化校本化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推动和实施。

2. 学校力量:学校是地域文化校本化的主要实施者。

学校应当加强地域文化校本化的意识,组织相关教师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编写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3. 社会合作:地域文化校本化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

社会上的文化专家和艺术家可以给予学校一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为地域文化校本化工作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

4. 家长参与: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 大学利用 孔子 出生地 和儒学发 源地 的优势 , 展 了孔子 和儒 学 以及 传统 文化 的研 究 , 立 了“ 子 开 成 孔 文化研究 院” 在早期儒 学思 想文献 和 中国儒 学史研 究 等方 面具 有 明显优 势 , , 在学 科建设 方 面取 得 了显
著的成果, 其儒学专门史( 思想史) 的研究成为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
第 2 9月 7卷 期 21 00年 第 5
苏 州 r t f i c( 会 eh o Ju a o uh uU i 科 技 学 c neadT cnl) Sc l cec ) or l f zo n esyo 院 学 报 n 科 学 版 g oi i e n S v i S e 社 oy( a S n
科 建设 方面 , 充分利 用地域 中的各 种 自然 资源 , 要 积极 开展具 有 地方 特 色 的科学 研 究 , 而使 学科 建 设 从
与地域 自然条件相结合而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海南省的海南
十 收 稿 日期 :00— 7— 8 21 0 2
作者简介: 曹毓 民( 94 , , 16 一) 男 浙江奉化人 , 苏州科技学院副院长 , 副研究员 。
近年来 , 国地方高校 发展 十分迅 速 。地方 高 校数 量 和在校 生规模 均 占全 国总 数 的 9 % 以上 , 我 0 成 为我 国高 等教育发 展 的一 支重要力 量 。地域文 化是指 在一 定 的 自然 环 境 、 定 的历 史 背景 和独 有 的文 特
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 ,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 传统性和独特性。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办学特 色具 有十分 密切 的联系 。地域文化 孕育 和滋养 地方高 校办学 特色 , 地方高 校 的办学实践 , 对 特别是 为学
人文资源紧密结合 , 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特色学科的形成。同时, 以地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资源为研究对 象, 通过地方高校的深人挖掘和利用 , 出大量关于地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研究成果 , 创造 极大地丰富了 人文科学的发展。如处在汉代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的湖北孝感学院, 利用孝感地区浓厚的“ 孝文化” 特 色 , 立 了“ 成 湖北省孝 文化研究 基地 ” 使 学校 的传 统 文化 和历 史学 研 究具 有 独特 的孝文 化 特色 。 曲阜 ,
进 步奖 一等奖 在 内 的 9 0多项 科研 成果 , 0 尤其是 橡胶 北 移 、 橡胶 优 良品 种 、 胶 割 制 改革 等几 项 成 果 的 橡
推广 应用 , 国家创 造 了 10多亿利 税 , 我 国 由原来 的植 胶空 白国 , 为 6 使 奇迹 般地 崛起 为世 界第 五产胶 国。 部分 成果 居 国际领 先水 平 , 补 了我 国热 带农 业科 教空 白, 填 为发展我 国热带农 业做 出了巨大 贡献 。
本上的影响, 对地方高校的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服务地方发展和校 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作 用。
关键词 :地域文化 ; 地方高校 ; 办学特 色; 影响
中 图分 类号 :6 6 G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2— 65 2 1 0 07 o 17 0 9 (00)5— 04一 4
V 1 7N . o 2 o5 .
S p. 2 校 办学 的作 用
曹毓 民
( 苏州科技学 院 校长办公室 , 江苏 苏州 2 5 1 ) 10 1

要:地方高校 办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十分 密切的联 系。地域文化对 地方 高校 办学特 色的形成产生根
高校 的投入 , 有利 于科 研成 果 的转 化 和毕业 生在本 地 区的就业 , 扩大 地方高校 的影 响力 。
1 地 域文化 的精 神 资源为地 方 高校人 文 学科 建设提供 丰 富素材 .
地 域文 化 中的人 文资 源是地方 高校建 设特 色学科 的重要 素 材 , 特 色学 科 建设 与地 域 文化 的特 色 将


是 闻名 中外 的“ 殷墟 ” 所在 地和 甲骨文 发现 地 , 阳师 范学 院充 分 利用 地 域 文化 特色 , 立 了“ 商 安 成 殷
文化研究所” 该校公开出版的《 , 殷商学刊》 成为人文社科类学报中的核心期刊 , 其特色学科建设在海内
外享有 较高 的学术声誉 。
2 地域文化的自然资源为地方 高校相关 自然科 学学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 自 然资源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独特性 , 地方高校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中的地方高校 , 自然科学的学 在
7 4
大学 , 利用地 处 亚热带 和具 有独 特 的海洋 资源 的优势 , 展 了具 有地 域 自然 资源 特 色 的学 科建 设 , 立 开 建
了“ 盐作 物生 物技术 ” “ 耐 和 热带水 生 生物技术 ” 等与地域 自然 资源 特 色有关 的省 级重 点 实验 室 , 开展 以 耐盐 为主 的抗 逆作 物分 子 育种及 相关 的一 系列 的研究 , 得 了一大 批有 影 响 的科 研 成 果 。 同样 地 处 海 取 南 岛深 部 的华 南 热带农 业 大学更 是利用 其得 天独 厚 的 自然条 件 , 为海 南 和热区 区域经 济 的发展 , 为热带 农业 科 研和教 育做 出了突 出的 、 可 磨灭 的贡 献 。5 不 0多 年来 , 获得 了包括 国家 发 明一 等 奖 和 国家科 技
科建设 、 才培养 、 人 服务社 会 、 文化 引领 四大功 能的实 现 , 提供 强有力 的精神 指导 和文化资源 。


地域 文化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积极作用
地方高 校所在 城市 的地域文化 既是 学科建设 的切 人点 和重 要资 源 , 也是 地 方高 校建 设 特色 学科 的
重要 内容 , 利用地域文化开展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的重要途径 。地方高校利用地域文化所形 成的特色学科 , 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 的竞争力, 有利于学科 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 面 , 用地域 特色 开展学科 建设 , 可 以促 进地 域文化 和经济 、 会 的发展 , 利于 吸引地方政 府增加 对 利 还 社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