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教程文件
护理_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处理规定与流程图
(一)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常沟通的病人。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连接欠紧密导致推药时药液外漏;进针用力过猛,针头贯穿皮肤。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二)临床表现
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二个针口。
(三)预防及处理
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
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注射。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纲要大纲
皮下注射操作常有并发症的预防及办理流程并发症:1、出血: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
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难过,局部皮肤淤血。
预防及办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防范刺伤血管。
2、注射要充分,特别对凝血体系阻挡者,合适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马上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依照血肿的大小采用相应的办理措施。
皮下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 48 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凝血的吸取和消逝。
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用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口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 2、硬接形成:局部肿胀、难过,可波及硬结。
预防及办理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 —2/3 。
2、操作前,采用尖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别,轮流使用,防范在同一处多次屡次注射,防范在瘢痕、炎症、皮肤破缺点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 为宜。
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范微粒污染。
5、做好皮肤消毒,防范注射部位感染。
6、已形成硬结者,可采用以下方法外服:1)用 50%硫酸镁热敷。
2)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服硬结处。
并发症: 3、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
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以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取加快。
预防及办理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屡次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
2、正确抽吸药液剂量。
3、依照病人的营养情况,掌握进针深度,防范深入肌肉组织。
如抵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二、皮下注射
2、硬结形成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痛痒,可触及硬结 (2)预防措施 ①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②注射深度及角度适宜 ③操作前应检查针头是否锐利、无倒钩 ④注射点选择要尽量分散,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折射,避免 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⑤注射药量一般少于2M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咬均 匀,以减少局部的刺激 ⑥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 射部位感染 (3)处理方法:已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去新鲜马 铃薯切片敷于硬结处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胃肠外科 L X
2018-12-03
一、皮内注射
1、疼痛 1)预防措施 ①注重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②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产生刺激 ③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④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方可进行注射 ⑤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一、皮内注射
4、过敏性休克
(1)预防措施: ①皮内注射前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者应 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②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和家属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儿 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 阳性者不可使用 ③备好急救药品
那
(2)预防措施 ①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 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于药物吸收 ②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震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 ,再行注射 ③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 时应做深部肌肉注射 ④长期注射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
三、肌肉注射
1、疼痛
(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 出现下肢瘫痪
各种注射并发症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 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 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 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 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临床表现: (1)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 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 严重者出现晕针、虛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 渐减轻。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预防及处理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
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 痛,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行理疗、热敷,促进 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 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 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二)局部或全身感染 1.原因 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 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 2.临床表现 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 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 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等。 3.预防及处理 与皮下注射法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 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一)出血 1.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 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2.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 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 血。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出血(一)发生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二)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
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三)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迟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一)发生原因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
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2.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二)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
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被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
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药液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勾。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如果局部皮肤肿胀明显,张力较高,暂缓拔针,待湿敷后张力减轻后再拔针,拔针时充分溶胶,以免造成皮肤撕脱伤,局部不按压。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1)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2)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同时进行局部湿敷。
(3)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药液外渗局部充血不宜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较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
(4)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
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10ml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
同时用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湿热敷。
(5)钙剂渗出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需彻底清创、使用银离子敷料溶痂或进行联合植皮整形手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处理流程: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血管收缩药外渗高渗药液外渗抗肿瘤药物外渗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理疗采用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作局部浸润,湿敷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应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彻底清创钙剂外渗25%的硫酸镁湿敷(二)静脉炎预防及处理:1.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射人体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但注射给药会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工作中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为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临床表现:主诉疼痛。
2.预防措施(1)注重心理护理,向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配合。
(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2.处理方法(二)局部组织反应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2.预防措施(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3.处理方法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虚脱1.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严重者意识丧失。
2.预防措施(1)注射前向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询问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冶疗。
(2)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3.处理方法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镇静,给患者及家长以安全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
护理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一.注射法的并发症皮内注射操作法的并发症有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虚脱,过敏性休克,疾病传播疼痛的预防处理: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前臂掌侧中端,采用横刺进针法。
局部组织反应预防处理:正确配置药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酊外涂,局部皮肤有水泡者,先用5%碘酊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
注射失败预防处理:加强操作学习。
过敏性休克预防处理:1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如症状不缓解则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到抑制时,立即行人工呼吸,肌注尼克刹米诺贝宁等兴奋呼吸剂,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应尽快实行气管切开。
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25mg肌注。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遵医嘱加入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行心肺复苏术,需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变化。
疾病传播预防处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一人一针一管。
皮下注射法并发症,有疼痛,局部组织反应,出血,硬结形成,低血糖,虚脱出血预防: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
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用热敷促进瘀血吸收和消散。
硬结形成预防处理,熟练掌握注射深度,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斑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药液量不宜过多,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但胰岛素注射后禁止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液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已形成硬结者用50%硫酸镁湿热敷。
低血糖预防处理: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
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利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到60毫升。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并发症:1、出血: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
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皮下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凝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口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2、硬接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可触及硬结.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
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5、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6、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1)用50%硫酸镁热敷。
2)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并发症:3、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
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预防及处理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深入肌肉组织。
如对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并发症与应急处理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注射法为肠胃道外给药,指经注射器将一定的无菌药液注入人体腔血管或组织中。
注射法具有预防、治疗、协助诊断等作用,其突出的优点是药物吸收快,血液浓度迅速升高,吸收的量也较准确。
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或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用药的病人。
此外,某些药物容易受消化液影响而失效,或不能经胃肠道黏膜吸收,也适宜选择注射的方式给药。
常用的注射法有: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等。
而在进行这些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技术或使用药物不当或病人自身病情的原因,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出血、神经性损伤、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本章将分别详细叙述。
第一节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静脉解剖与生理皮肤包被于体表,包括皮肤附嘱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通过神经体液与内脏器官有紧密关系。
外届环境的各种因素先作用于皮肤,然后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皮肤内脏反射)。
皮肤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呼吸、调节体温和参与各种物质代谢等功能。
在成人体表的皮肤面积有1.5—2.0m2,后约1—4mm。
皮肤的厚薄同年龄、性别和部位的不同而异。
皮肤的微细结构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一、皮肤解剖与生理(一)表皮表皮为皮肤的浅层,属于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的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角化。
1.生发层为表皮的最深层,又分基底层和细胞层。
基底层为一层低柱状上皮细胞,深面借基底膜与真皮相连接。
此处细胞较小,排列整齐。
2.颗粒层位于棘层之上,大多数为2—3层细胞。
细胞呈俊形,核较小,胞质中含嗜碱性颗粒,属于透明角质颗粒。
3.透明层位于颗粒层浅层。
在表皮厚的部位,此层较明显,约2—3层细胞。
在表皮薄的部位,透明层不明显。
4.角质层是表皮最表面的一层。
其惑厚度随部位不同变化较大。
此层是由角化的扁平细胞组成。
角质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对酸、碱、酶及其他因素有较大的抵抗力。
(二)真皮真皮是由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1.乳头层乳头层直接位于表皮基底层的深面,它与表皮之间有基底膜相连接。
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目的使护理人员掌握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识别及处理方法。
2.范围全体护理人员3.权责护士:根据制度要求,落实注射技术操作工作。
护士长:监督、检查、指导护士完成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工作。
4.定义(无)5.流程(无)6.内容6.1出血:6.1.1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5-10分钟,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1.2有血肿形成者,遵医嘱对症处理。
6.2硬结形成:6.2.1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注射速度要缓慢。
6.2.2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6.2.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6.2.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可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6.2.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6.2.5.1用增强型透明贴或渗液吸收贴粘贴在硬结处;6.2.5.2用50%硫酸镁湿敷或德莫林喷剂处理;取新鲜马铃薯切片贴敷在硬结处。
6.3神经损伤:6.3.1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7.3.2注射过程中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如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立即拔针,停止注射。
8.3.3发生神经损伤后,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6.4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6.4.1操作前常规检查,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7.4.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注射时取舒适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8.4.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者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和方向,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
6.4.4如出现针体弯曲,应查明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如发生针体折断,医务人员应保持镇静,同时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肢体收缩动作,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各种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课件
C熟练掌握皮内注射技术。
D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 的目的及随意搔抓、揉按局部皮丘所带来的 不良后果。
4.处理流程
局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 宣传→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三)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 A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病
(二)药液外渗 1.发生原因 A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B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C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D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
损伤。
2.临床表现 A穿刺部位红肿 B皮肤温度降低 C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
2.临床表现
A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B患者紧张、烦躁
3.预防 A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配合。 B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酶对药液进行溶解。 C应选择4至4号半锐利皮试针头进行注射,部位:前
臂掌侧中段。 D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在进行注射。 E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的进针,缩短刺
皮之疼痛的持续时间。 4.处理流程 安慰患者 分散注意 进行熟练注射 记录
覆盖局部注射部位。
4.处理流程 向患者致歉→评估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四)过敏反应
A操作前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B病人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或迟发过敏反应。 2.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哮喘,面色苍 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 尸。
3.预防
A详细询问药物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尤其是青霉素等已引 起过敏的药物,如有停止该项实验。
射部位过浅。 C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D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A局部肿胀。 B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注射
4、过敏性休克
(1)预防措施: ①皮内注射前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者应 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②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和家属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儿 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 阳性者不可使用
③备好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品
(2)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按过敏性休克急 救流程进行抢救
(3)处理方法: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
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出现了虚脱现象,一经确认,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协助 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 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逐步缓解
肌肉注射
5、晕厥(晕针)
(1)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等,严重者意识丧失 (2)预防措施①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询问患者饮食情 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②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 射③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应采用卧位
(3)处理方法:已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去新鲜马铃薯切片
敷于硬结处
皮下注射
3、低血糖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
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 岛素的吸收加快
(2)预防措施:
①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 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儿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的宣 教 ②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③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的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 ④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⑤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⑥注射胰岛素后,严密观察病人情况
(3)处理方法: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等易
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遵医嘱静脉推注25~50%的葡萄糖
肌肉注射
1、疼痛
(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
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2)预防措施: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②按规定配制药液③轮换注射部位
2.局部硬结: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常发生与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
(1)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触碰时,患者有疼痛那 (2)预防措施 ①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 草药局部外敷,以利于药物吸收 ②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震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 ③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做深部 肌肉注射 ④长期注射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 (3)处理方法:硫酸镁湿热敷,如意黄金散和蜂蜜湿敷可治疗肌肉注射所 引起的硬结
皮下注射
2、硬结形成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痛痒,可触及硬结 (2)预防措施
①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②注射深度及角度适宜 ③操作前应检查针头是否锐利、无倒钩 ④注射点选择要尽量分散,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折射,避免在瘢痕、炎症 、皮肤破损处注射 ⑤注射药量一般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咬均匀,以减少局 部的刺激 ⑥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3 )处理方法:已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去新鲜马铃薯切片敷于硬 结处
3、虚脱
(1)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眼花 、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严重者意识丧失 (2)预防措施: ①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询问患者 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②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 时宜采用卧位 (3)处理方法: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 及时停止注射,立即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出现了虚脱现象 ,一经确认,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保暖 ,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 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逐步缓解
肌肉注射
3、感染
(1)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
高
(2)预防措施:①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②注射
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③严格无菌操作
(3)处理方法: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
4、神经性的损伤
(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当时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 和活动范围减少,坐骨神经是臀大肌肌肉注射时最易损伤的神经 (2)预防措施:①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②准确选择肌肉注射 部位,注意进针深度和方法③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 臀中肌或臀小肌 (3)处理方法:①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痛,应 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停止注射 ②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 物治疗
1、出血
皮下注射
(1)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注射点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
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2)预防措施
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②注射完毕后,重视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特 别对于凝血功能较差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处理方法
①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及针头重 新注射 ②拔针后注射部位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 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 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 肿早期可采用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 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各种注射法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 应急预案
何亚黎
皮内注射
1、疼痛
1)预防措施 ①注重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 的配合 ②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产生刺激 ③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④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方可进行 注射 ⑤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皮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