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五)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官桥中学高三模拟试题(五)

文科综合-历史

1.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A. 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B. 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 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封土赐民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贵族世代为官,世代享受俸禄,在官僚制度兴起后,皇帝任用即为官员,罢免即为平民,这一转变动摇了世卿世禄制度,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分封制废除并不能巩固宗法制;C选项中“防止”一词过于绝对,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涉及到的是官僚制度,不能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可知,皇帝让一些官员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实际上分化了宰相权力,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D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三省长官地位巩固,排除A;材料的叙述,没有反映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排除B;解决效率低下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3.古时帝王田猎具有“昭孝德”、“训武事”的意义。在北宋前期,因其军事色彩、易滋长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饱受争议。“澶渊之盟”后,田猎之礼逐渐消解,直至废除。这一变化

A. 说明儒家礼制观念淡化

B. 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

C. 反映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D. 推动宋代理学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宋田猎因“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受到争议,又因“澶渊之盟”而逐渐消解,直至废除,主要是受到当时理学的影响,同时也因田猎是少数民族的特色项目,但“澶渊之盟”宋朝“受辱”,故“逐渐消解,直至废除”,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B项正确;宋代理学的发燕尾服,礼制是强化的,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C项;理学在这时已经产生,且材料与理学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4.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 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 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 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二十四节气”“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讲究不违农时,顺时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反映的是天与人的关系,与材料适时而种,不违农时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排除;D项,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与材料中“民间……谚语”不符,排除。

5.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D.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 【解析】【详解】“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表中“商办”“官商合办”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得政

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A项;“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没有涉及与农业所占比重的比较,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情况,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涉及到对民族资本主义干预的信息,无法体现“夹缝”,排除C项;“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无法得出列强放松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D项。

6.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

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出发,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A.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 打破了国民党

的经济封锁D. 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答案】D 【解析】【详解】据材料“……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

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可知,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D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据材料可知美国记者福尔曼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不能达到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的作用,B错误;据材料“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可知,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而不是“经济封锁”,C错误。

8.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C. 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改造城市小商店”“改组公私合营企业”可以看出,社论讨论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慎重地”可以看出,社论认为工商业改造应当稳步推进。故答案为B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结束,排除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