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板展开计算

合集下载

折弯展开计算对照表(114)

折弯展开计算对照表(114)

序号
折弯计算方式
展開長度
备注
折弯刀数种类
1直接折彎 (30度--- 110
度) 折彎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總和-(板厚*板材系數*折彎刀數)
n1折弯刀数30-110度2直接折彎 (大于110度小于160度)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總和-(0.5*折彎刀數)n2折弯刀数110-160度
3直接折彎 (大于160度)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總和
此程计算不用填折弯刀数种类n3折弯刀数大于160度4直接折彎 (壓死邊)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總和-(1/2板厚*折彎刀數)外观尺寸之和=TS 展开长度-T*1.136n4折弯刀数压死边5直接折彎 (壓空邊) 折彎展開算法外觀尺寸之和外观尺寸之和=TS 展开长度-T*1.136
n5折弯刀数压空边
6圓弧彎弧展開算法
中心線弧長 展开长度=ts 的外弧展开尺寸-3.14159*T/2n6圆弧折弯7直接折彎30˚以下折彎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之和
此程计算不用填折弯刀数种类
n7折弯刀数小于30度8刨槽折彎 (大于30度小于110度) 展開算法外觀尺寸之和 - (剩余厚度*2*折彎刀數)n8刨槽折弯刀数30-110度9刨槽折彎 (小于30度) 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之和
此程计算不用填折弯刀数种类
n9刨槽折弯刀数小30度10
刨槽折彎 (大于110度) 展開算法
外觀尺寸之和-0.5*折彎刀數
n10刨槽折弯刀数大于110度
折弯计算方式汇总
制表:范立荣
1 of 12012/5/22。

3种折弯展开的计算方法

3种折弯展开的计算方法

3种折弯展开的计算方法
90°折弯(一般折弯)
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的折弯上模的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和材料厚度t。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L=L1 +L2- 2t +系数a (1)
2 折弯系数a的计算公式为(2):
a = -0.075V+ 0.72t -0.01 (2)
其中:V—下模槽宽;t—材料厚度
3 为方便计算将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简化为(3):
L=L1+L2-系数C (3)
注:简化系数C = (2t - 系数a)见表2。

4 多次折弯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为(4):
L=L1+L2+Ln-(n-1)C (4)
其中:n—折弯次数
表2 90度折弯系数C
反折压平(双折边)
1 如图三,双折边是两层钢板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

它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

2 双折边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5):
L=L1 +L2-系数C (5)
3 系数C的经验值见表3。

表3 系数C经验值(一)
钝角折弯
1 (如图四)我们常用的钝角折边通常为135度、150度,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6):
L=L1 +L2-系数C (6)
2 系数C的经验值(二)见表4。

表4 系数C经验值(二)。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4.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围,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

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国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问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 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漸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门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帶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旬和锐角.(如图2)一次折两道弯------- 压锻差. 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2.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戚・(如图4)图44・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国,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 (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 1o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 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八1・简单的9 0度单边折弯。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
注:A、B = 内尺寸;
H = 压筋高度;
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1 90°折弯(一般折弯)
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 系数a
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
压死边
如图11。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
3.压筋
1.这个计算有两种方法,结果都一样,请往下看.
2.第一种方法 外尺寸计算方法60+100+42+23-1.6T*N=215.4
3.第二种方法 内尺寸计算方法(外尺寸-材料厚度) 58+96+38+21+0.4T*N=215.4
4.T---表示材料厚度 N---表示折弯次数计算外尺寸时要减除材料厚度
1)倾斜压筋
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
L = A+B+C+0.2
注:A、B、C = 内尺寸,0.2=补偿值
2)直角压筋
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
L = A+B+C-4T+2a+0.5
注:A、B = 外尺寸
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
a = 90°折弯的系数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V型折弯计算公式:
V型折弯是最简单的一种折弯方式,常见于薄板的折弯加工。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折弯线长度×π×弯曲角度/180
其中,折弯线长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弯曲角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之间的夹角,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2.U型折弯计算公式:
U型折弯是将平板折弯成U形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制作箱体或管道。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π×R×弯曲角度/180+2×t×弯曲角度/180
其中,R是U型折弯的半径,t是平板的厚度。

3.槽型折弯计算公式:
槽型折弯是在平板上制作一条槽,将其折弯成一种特定形状的方式,常见于制作复杂曲线形状的零件。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展开长度=(2×L×e/h+π×R)×弯曲角度/180
其中,L是槽的长度,e是槽的宽度,h是平板的厚度,R是槽的曲率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实际折弯过程中还会受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弯曲工具的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一.铁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备注:1. 2.5/SGCC孔边到折弯内寸是3.8MM时不会拉料,孔径
5.4,R0.5,V12
二、铁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三、铁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四、铝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五、铝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六、铝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七、压死边系数(先使用插深下模折小角度,再用压平模压死边)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0.7W(W≤T)
上图:展开尺寸=L1+L2+3.14*(R+m)(2R>T)
T≤2.0,m=0.4T;
2.0<T≤
3.2,m=0.3T;
八、压段差系数
1、当W≥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2、当W<2T、H≥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3、当W<2T、H<2T时:展开尺寸=L+(H-T)*0.7;
4、当W<2T、H=T时:展开尺寸=L+0.15T;。

折弯板展开长度计算

折弯板展开长度计算

钢板折弯展开长度的电子表格
中广核大厦楼梯踏步板为8mm折弯,同时存在3种不同的折弯形式,为防止钢板下料折弯后与图纸相符,必须准确计算折弯展开长度。

为实现技术创效,分厂决定对钢板折弯展开进行计算,如果采用手工计算,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为此,编制专用的计算表格进行试算。

EXCEL电子计算表格是当代工程师普遍学习和使用的计算工具,由于其程序编写简单,计算过程清晰,适用性好,可以大量减轻计算工作量,深受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

本计算表格在编写时,主要根据折弯板的板厚,及折弯的角度和折弯后的长度,折弯点的数量。

根据图纸的参数和数据,可以计算出折弯板展开的长度。

计算过程符合《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

通过不断积累方便灵活,有针对性的计算表格,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快捷,标准化程度更高,施工更规范。

折弯板料展开公式

折弯板料展开公式
曲件长度包括直线部分和圆弧部
图4-5r>0.5t 时的弯曲件长度
分长度之和如图4-5所示,即
L= l1+ L2+(πα/180)ρ
= l1+ L2+(πα/180)(r+kt)
式中 L——弯曲件展开总长度(mm);
α——弯曲中心角(°)
2、当r<0.5t时的弯曲长度。
当r<0.5t时,弯曲件变形时的厚度会变薄,这使得弯曲件的长度发生变化,此时计算弯曲件的展开长度,可以按表4-2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分两次弯四个角
L=a+2b+2c+1.2t
表4-1系数k的值
r/t
0~0.5
0.5~0.8
0.8~2
2~3
3~4
4~5
k
0.16~0.25
0.25~0.30
0.30~0.35
0.35~0.40
0.40~0.45
0.45~0.50
1、当r>0.5t 时的弯曲件长度
当r>0.5t 时,弯曲件变形
时的厚度基本不变,可以按中性
层展开长度计算弯曲件长度。弯
板料展开计算经验公式
计算弯曲件的展开长度就是计算弯曲件的中性层的长度,在塑性变形时,中性层向弯曲件的内侧移动,如图4-4所示,此时计算中性层半径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ρ = r + kt
式中 ρ—中性层半径(mm);
r—弯曲内半径(mm);
k—中性层位置系数,见表4-1;
t—材料厚度;
图4-4中性层位置
序号
弯曲特点
简图
计算公式
1
单直角弯曲
α=90°
L=a+b+0.4t

折弯展开计算

折弯展开计算

展开计算根据你们的折弯机的下模具所定,一半是标准的是板厚的八倍左右,1MM的板子用V8的模具,2MM用V16的,,,,,,,,,,如果板子薄,选择大的下模折的话,折出来的外R就比较大,根据客人定,钢的情况1MM的板厚用V8的下模折的话C是2.1左右1.5的用V12折C是3左右,2MM 用V16的折的话是4,3MM用V25折的话是6.我说的是90度的情况下,但是根据板厚折出来的尺寸不一样的,你就记住实际板的厚度比实际薄的话出的两边的尺寸都要短,厚的话要长,公式是,(外尺寸+外尺寸)-C*折弯的次数,本人刚刚发现这论坛,,哈哈,,希望以后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可用中间层,我已经试过,对于5mm以下的板适合,对于5mm的板都不是很准确,尤其对于8mm以上差距还是很大的也发一个简易计算公式,大家别丢砖头啊!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1。

0°≤β≤90°L=A+B-2(R+T)+(R+T/3)*(180-β)Π/1802.β=90°L=A+B-0.429R-1.47T3.90°≤β≤150°L=A+B-2(R+T)tan[(180-β)/2]+(R=T/2)(180-β)Π/1804.150°≤β≤180°L=A+B展开计算的方法没有准确地公式,它和材料本身的拉伸强度及模具的间隙都有关系。

我们的做法是:中经尺寸减去弯角弧长(中径)的20%到30%。

利用计算出来的材料作一次试验,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差的比较大,调整弯角弧长尺寸。

如果差的比较小,就通过调整模具的间隙解决。

一般设计时应考虑翻边和拉伸的误差,对翻边和拉伸处的尺寸选择宽松些。

在特定环节对尺寸要求比较严时,考虑展开尺寸给的稍微大一点,成型后修整到要求尺寸。

影响成型后的尺寸有多种原因,对零件的质量波动太大,对于要求比较严格的尺寸很难控制。

例如:材料厚度一致性的影响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模具间隙影响模具精度和设备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等等上面说的是用模具翻边的方法,如果用人工翻边,展开尺寸更难计算。

折弯展开计算方法【技巧】

折弯展开计算方法【技巧】

1 90°折弯(一般折弯)
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系数a
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
压死边
如图11。

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

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

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
3.压筋
1)倾斜压筋
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0.2
注:A、B、C = 内尺寸,0.2=补偿值
2)直角压筋
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4T+2a+0.5
注:A、B = 外尺寸
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
a = 90°折弯的系数
0.5 = 补偿值
3)平行压筋
如图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
注:A、B = 内尺寸;
H = 压筋高度;
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产品展开计算标准目的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岀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岀合格的折弯产品.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压锻差. 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2. 一次折两道弯3)I…4. 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 (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 -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

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 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 0度单边折弯。

折弯板厚的展开尺寸计算

折弯板厚的展开尺寸计算

折弯板厚的展开尺寸计算1.了解折弯板的基本概念折弯板是指通过在板料上施加外力,使板料形成所需的折弯角度和弯曲形状的板材产品。

在计算折弯板的展开尺寸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所使用的板材的基本特性,包括板材的材质、厚度、弯曲半径等。

2.计算折弯板的展开长度折弯板的展开长度指的是将板料边缘展平后的长度。

在计算展开长度时,需要考虑板料的厚度和弯曲角度。

通常情况下,展开长度等于折弯形状的周长加上两侧曲线段的长度。

3.计算折弯板的展开宽度折弯板的展开宽度指的是板料的最大宽度或长度。

在计算展开宽度时,需要考虑板料的材质、厚度以及弯曲角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展开宽度等于板材的实际宽度加上两侧弯曲区域的长度。

4.使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为了进行折弯板的展开尺寸计算,可以借助数学工具如计算器、计算软件或在线工具等进行计算。

根据不同的折弯板形状和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

5.考虑折弯板的弹性变形在进行折弯板的展开尺寸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板材的弹性变形。

由于板材在进行折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弹性变形,因此在计算展开尺寸时需要适当考虑板材的弹性变形,以确保折弯后板材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总结:折弯板厚的展开尺寸计算是确保折弯后板材尺寸和形状一致性的重要环节。

在计算展开尺寸时,需要了解折弯板的基本概念,包括展开长度和展开宽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需要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并考虑到板材的弹性变形对展开尺寸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合理的考虑,可以得到准确的折弯板展开尺寸,确保折弯后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计算方法分为两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1,当R角的相对壁厚很小时,根据弯曲扣除量计算,例如从一个厚度中扣除1.75(每个公司的厚度一般根据具体经验确定),再减去3.5。

从两个厚度。

2,R角较大时,以中线(内,外线的中心线)为展开尺寸。

扩展数据:当金属薄板弯曲并展开时,材料的一侧将被拉长,而另一侧将被压缩。

影响的因素包括: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材料热处理和弯曲角度。

Proe弯曲系数计算公式:Proe会在弯曲和展平钣金时自动计算要拉伸或压缩的材料的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L = 0.5π×(R + K系数×T)×(θ/ 90)50:发达的钣金长度R:弯头内半径T:材料厚度θ:弯曲角度Y因子:由神经弯曲线的位置确定的常数,默认值为0.5(所谓的“弯曲中心线”)。

初始值的默认值可以在config_ bend_ factor中设置在实际的钣金设计中,常用的钣金扁平化计算公式主要基于K系数,取值范围为0-1,表示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抗拉强度。

与y系数的关系如下Y系数=(π/ 2)×K系数K因子计算方法:K系数是指钣金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与钣金厚度之间的比率。

通常,金属薄板的外层会受到拉应力的拉伸,而内层会因压应力而缩短。

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个纤维层,称为中间层。

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部分的毛坯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

因为在弯曲过程中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变形大时中性层将向内移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仅使用横截面的中性层来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

如果中性层的位置用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其中R为内弯曲半径/ mm;t为材料厚度/ mm;K是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中性层位置钣金弯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根据中性层展开的原理,毛坯的总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的长度之和。

弯曲部分图2钣金弯曲图其中,l是零件的总展开长度/ mm;α是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是超出弯曲部分的起点和终点的部分的直线端长度/ mm。

总结的各种钣金折弯展开计算公式真是太全了

总结的各种钣金折弯展开计算公式真是太全了

总结的各种钣金折弯展开计算公式真是太全了1.折弯一刀展开图例和计算公式A、B--工件弯边长度P'一弯边折弯系数(折弯系数:弯一刀城一个系数)R--弯边圆角(一般为板厚)T-—材料厚度展开长度L=A+B-P’即L=25+65-5.5=84.5按表1板厚为3下模为V25折弯系数为5.5注:按表1,选用下模不同折弯系数不同,板厚不同折弯系数不同。

2.折弯二刀展开图例和计算公式A(A1)、B--工件弯边长度P'——弯边折弯系数(折弯系数:弯一刀减一个系数)R--弯边圆角(一般为板厚)T--材料厚度展开长度L=A+T+B-2xP’即L=50+2+50-2×3.4=95.6按表1板厚为2下模为V12折弯系数为3.4注:按表1,选用下模不同折弯系数不同,板厚不同折弯系数不同3.折弯三刀展开图例和计算公式A(A1)、B(B1)-一工件弯边长度P'——折弯系数(弯一刀减一个系数)R--弯边圆角(一般为板厚)T—-材料厚度展开长度L=A+T+B+T-3xP’即L=50+2+90+2-3×3.4=133.8按表1板厚为2下模为V12折弯系数为3.4注:按表1,选用下模不同折弯系数不同,板厚不同折弯系数不同4.折弯四刀展开图例和计算公式A(A1)、B(B1)-一工件弯边长度P'——折弯系数(弯一刀减一个系数)R--弯边圆角(一般为板厚)T—-材料厚度展开长度L=A+T+B+T-3xP’即L=50+2+90+2-3×3.4=133.8按表1板厚为2下模为V12折弯系数为3.4注:按表1,选用下模不同折弯系数不同,板厚不同折弯系数不同4.折弯四刀展开图例和计算公式A、B(B1)—一工件弯边长度P’—-弯边折弯系数(折弯系数:弯一刀减一个系数)R--弯边圆角(一般为板厚)T-—材料厚度展开长度L=A+A+B+T+T-4xP’即L=25+25+100+1.5+1.5-4×2.8=141.8按表板厚为1.5下模为V12折弯系数为2.8注:按表1,选用下模不同折弯系数不同,板厚不同折弯系数不同5.折弯六刀展开图例和计算公式A(A1)、B(B1)一工件弯边长度P'—弯边折弯系数(折弯系数:弯一刀减一个系数)R--弯边园角(一般为板厚)T一材料厚度L=A+T+A+T+B+B1+B1-6xP’即L=50+1.5+50+1.5+150+20+20-6×2.8=276.2按表1板厚为1.5下模为V12折弯系数为2.8注:按表1,选用下模不同折弯系数不同,板厚不同折弯系数不同。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一.目的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三.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

(图1)折弯方法的确定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4.大R圆弧折弯。

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图5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

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

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

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

如图6: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运用冲压展开系数计算折弯展开尺寸A:直边长度(两边为A1、A2) R:折弯内R大小T:材料厚度P:折弯展开系数W:内R弯曲角度π:3.1416则:展开后展开长度为L=A1+A2+W/360*2*3.1416*R*P说明:现在一般客户提供的都是DWG或DXF文档格式,也有提供PRO E文档格式的,还有提供PDF文档格式的,不管是哪种格式,都可以用软件测出A直边长度、内R大小、T材料厚度、内R弯曲角度,只有弯曲系数是由模具设计者从折弯系数表中进行选择,只要折弯展开系数确定准确,最后产品设计尺寸才会保证准确。

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当拿到客户提供的产品零件图纸开始设计模具图纸时,第一步就是要将折弯结构以逆向方式一步一步展开成平板结构,平板结构部分再运用冲裁方式进行冲压,而折弯结构则是在冲裁成的结构基础上通过设计折弯模具结构,从而达到客户要求的弯曲结构。

作为一个模具设计者来说,设计模具当然不仅仅只考虑客户图纸要求的结构就行了,还需要达到客户图纸要求的尺寸公差要求,即精度也要达到客户的需求。

在这里最难以保证也最考验模具设计师的就是冲压折弯展开相关尺寸的准确度了。

而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钢板折弯展开长度计算方法

钢板折弯展开长度计算方法

钢板折弯展开长度计算方法
钢板折弯展开长度计算方法:
一、内容
1、定义:钢板折弯展开长度是指将整个折弯长度按照一定的折痕折叠展开后的总长度。

2、计算公式:展开长度=原始折弯长度+2X(弯曲半径+弯曲深度)X 弯曲次数。

二、步骤
1、计算折弯半径:首先按照折弯长度、弯曲角度、弯曲深度计算折弯半径。

2、计算钢板折弯的展开长度:将折弯的原始长度加上圆弧的折痕,加上半径与深度乘以弯曲次数求得。

三、注意事项
1、当钢板反复折弯操作时,展开计算时需要考虑其他反复折弯的参数
以便准确计算。

2、折弯金属弹性变形极限值时,钢板在折弯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对折弯展开计算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折弯展开长度计算中,应适当加大设计值,增强安全性。

3、圆柱圆台折弯长度计算时也应注意:“非连续圆弧折弯”的直边和“连续折弯圆弧”的两个弧段的总长度之和,构成本折弯长度。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折弯展开计算是指在金属板材折弯加工中,根据折弯后的尺寸、角度和折弯半径,计算折弯前的展开尺寸的过程。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保证折弯零件的精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包括V型模以及U型模的情况。

1.折弯展开公式(V型模)折弯展开公式是指在使用V型模进行折弯加工时,根据折弯后的尺寸、角度和折弯半径,计算折弯前的展开尺寸的公式。

(1)折弯夹角θ的展开长度L:L=π×R×(θ/180)其中,R为折弯模的半径,θ为折弯夹角。

(2)计算折弯后的尺寸到折弯前展开尺寸的换算公式:展开长度L = 折弯后尺寸A / cos(θ/2) - t × tan(θ/2)其中,A为折弯后的尺寸,t为金属板材的厚度。

2.折弯展开公式(U型模)折弯展开公式是指在使用U型模进行折弯加工时,根据折弯后的尺寸、角度和折弯半径,计算折弯前的展开尺寸的公式。

(1)折弯夹角θ的展开长度L:L=π×R×(θ/180)+2×K其中,R为折弯模的半径,θ为折弯夹角,K为弯曲K值,表示形态因素对弯曲角度的影响。

(2)计算折弯后的尺寸到折弯前展开尺寸的换算公式:展开长度L = 折弯后尺寸A / cos(θ/2) - t × tan(θ/2) + 2 × K其中,A为折弯后的尺寸,t为金属板材的厚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在单一平面上进行折弯的情况,并且假设材料具有理想的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回弹和材料的特性因素,如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强度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折弯展开计算软件进行折弯展开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些软件不仅提供了更精确的计算方法,还考虑了更多的材料和工艺因素,提供了更全面的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折弯展开计算是金属板材折弯加工中的重要环节,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对于保证折弯零件的精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 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3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备注:
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设计标准值.
b孔径设计值:一般圆孔直径小数点取一位(以配合冲头加工方便性),例:3.81取3.9.有特殊公差时除外,例:Φ3.80+0.050取Φ3.84.
c 产品图中未作特别标注的圆角,一般按R=0展开.
说明:
1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
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
3.内径:M3 Φ2.75 M3.50 Φ3.20 M 4 Φ3.65 #6-32 Φ3.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2008-10-05 19:47:43)
标签:钣金件 b-2 系数中性面 caxa 教育
只有通用的原理,就是中性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
第一种方法是剪一个一百宽的料,用折弯机这一道弯,记住板厚。

加减系数便出来了,试三次取中数即可。

这是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学习PROE。

CAXA软件,哪里有自动展开功能。

不过系数还要靠前面试出来。

由公式可以计算,不过不好记,给大家列一个常用系数吧
板厚系数(毫米)
1,1.6-1.8。

1.5,
2.4-2.6。

2.0,
3.3-3.5。

2.5,4.2-4.5
3.0,5.0-5.3 。

(系数会随你折弯下摸所用的槽宽的大小变化)仅供参考。

公式的话L=pa/2*r+y*T比较准确。

用catial三维软件构造,软件本身有展开的功能
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
1。

0°≤β≤90°
L=A+B-2(R+T)+(R+T/3)*(180-β)∏/180
2.β=90°
L=A+B-0.429R-1.47T
3.90°≤β≤150°
L=A+B-2(R+T)tan[(180-β)/2]+(R=T/2)(180-β)∏/180
4.150°≤β≤180°
L=A+B
折弯参数表
材质板厚折弯系数标准下模特殊折弯尺寸(最小值)
板厚T 折弯系数Y因子铁板(SPCC、
SECC)T=0.5 0.9 V4 A=3.0 B=4.5 0.5
0.9 1.0584074
T=0.8 1.4 V4 A=3.2 B=5 0.8 1.4
0.786504625
T=1.0 1.7 V6 A=3.5 B=5.4 1 1.7
0.7292037
T=1.2 1.9 V6 A=4.2 B=6.4 1.2 1.9
0.774336417
T=1.5 2.5 V8 A=4.8 B=7.3 1.5 2.5
0.619469133
T=2.0 3.4 V12 A=6 B=9.2 2 3.4
0.51460185
T=2.5 4.3 V16 A=9.0 B=12.2 2.5 4.3
0.45168148
T=3.0 5.1 V16 A=9.6 B=12.9 3 5.1
0.4430679
T=4.0 6.5 V16 A=16.8 B=21.3 4 6.5
0.482300925
#DIV/0!
铝板
(AL)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2 V4 A=3.1 B=4.9 0.8 1.2
1.036504625
T=1.0 1.6 V6 A=3.3 B=5.3 1 1.6
0.8292037
T=1.2 1.9 V8 A=3.5 B=5.7 1.2 1.9
0.774336417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2 V12 A=6 B=9.1 2 3.2
0.61460185
T=2.5 4.1 V16 A=8.9 B=12.1 2.5 4.1
0.53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DIV/0!
铜板
(CU)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3 V4 A=3.2 B=5.0 0.8 1.3
0.911504625
T=1.0 1.7 V6 A=3.4 B=5.4 1 1.7
0.7292037
T=1.2 2 V8 A=3.5 B=5.8 1.2 2
0.691003083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3 V12 A=6 B=9.2 2 3.3
0.56460185
T=2.5 4.2 V16 A=8.6 B=12.2 2.5 4.2
0.49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