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形成机制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
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 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 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 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 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
下三个基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
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 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 下可以得到劳第三动章农业力与工业区的位理论无限供应。
在上述三种假定条件下,韦伯分成
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 中国家存在有以农村聚落为中心 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 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在中部非洲卢旺达的丘陵地带, 围绕农村居住聚落呈现同心圆状 的土地利用状态。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即从内向外,依次为:①居住聚落; ②芭蕉林;③内侧耕地,无休闲地, 集约度高;④咖啡栽培地;⑤外侧 耕地,有休闲地,集约度低;⑥丘 陵冲积地上的耕地;⑥A为雨季也耕 作的相对干燥地;⑥B只有旱季才耕 作的低湿耕地(图3—3)。这种围绕农 村聚落为中心的土地利用形态是基 于节约时间而出现的,即费时的耕 作布局在村落附近。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是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
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即只 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第二是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
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 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 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杜能农业区位论对经济区位研究而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
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
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
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
纯理论》一书,从而创立了工业
区位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是
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 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 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 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的 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 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 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 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即使在
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 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 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 距离,致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 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农业地理学而言 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两个原理: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 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
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 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一般而言, 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业土地 利用,同时也混杂着写字楼、商业、 住宅、工厂等各种各样的土地利用。 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 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 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 利用模式,即所第三章谓农业与的工业区位“理论 逆杜能圈”。
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 杜能本人也意识到完全的“孤立 国”在现实中很少存在,首先他 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 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 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
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 变小。杜能理论中,主要的陆上交通工 具是马车。而现代,随着火车、汽车、 飞机等交通手段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 设,运送农产品到市场的运费在降低, 时间在缩短。加之,冷冻技术、保鲜技 术等的发展,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距离 缩短,使得某些农产品的供求范围伸展 到数百或上千千米的空间尺度。
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 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 当地租收人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 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 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 (运费为 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 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 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 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 一般斜率较大,第三章相农业与工反业区位则理论 较小。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在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 需要运送的总重量为最终产品和 局地原料的和。每单位产品的需 要运送的总重量为区位重量 (locational weight)。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 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 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 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是运 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运费 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运距,而其它 因素,如运输方式,货物的性质 等都可以换算为重量和距离。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工业原料(industrial materials) 的性质和重量。按原料的空间分 布状况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 料。遍在原料即为任何地方都存 在的原料,例如普通砂石等;而 那些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 料,例如,铁矿石、煤炭、石油 等则为局地原料。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 状况不同,将其分为纯原料和损 重原料。纯原料即在工业产品中 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而 损重原料则为其部分重量被容纳 到最终产品中。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运费指向论主要是使用原料指 数(materialindex)判断工业区位指 向。原料指数为产品重量与局地 原料重量之比,即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 及其分类。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 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到的利 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业 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 行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 较少的费用。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 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 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 如,空气湿度等。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 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
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从
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配过程中,主要 成本包含如下方面:
(1)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 产与设备)费;
(2)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3)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4)物品的运费。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 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被称 为区域性因子。例如,工业受运 费的影响,而向某一特定地点集 中,那么运费即区位因子中的区 域性因子。区域性因子是形成工 业区位基本格局的基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而由集聚利益(相关工业集聚以及 相关设施的有效利用)向某一地点 集聚,或由于集聚而导致地价上 升而向其它地点分散,则为集聚、 分散因子。集聚、分散因子对地 域条件所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 局,发生偏移作用。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 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 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 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 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 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 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其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 义。这种方法对于韦伯以及克里斯塔勒 等后来的区位理论研究者有很大影响与 启发。同时,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 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 响,不仅仅用此原理可说明农业土地利 用,对于其它土地利用仍然有效,是土 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理论与现实 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 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孤立国》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 域配置原则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理论前提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
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
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 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 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 向论。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 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 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运费指向论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件
一般成本因素如下:
(1)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2)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 (3)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4)劳动成本; (5)物品的运费; (6)资本的利率; (7)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及运费 是三个影响所有第三章工农业与业工业区位的理论 一般区位因子。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
在上述背景以及目的之下,韦伯 在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三大基本环节中,挑选了工业生 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 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 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 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原因。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在韦伯工业区位
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其一 是区位因子,其二是原料指数。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
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
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
(图3—1上部)。因农产品的生产
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人为最大
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
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
wk.baidu.com
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
圈结构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
外的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
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即韦伯工业
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由运费指
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
格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 对象,考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 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 时的区位。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 的劳动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 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于是产生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 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 怎样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 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 产生怎样的影响。换句话说,即 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 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 加将如何变化。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孤立国的前提条件除上述给定的 六个外,从需要解答的问题中可 知,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 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 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 提条件。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宏观尺度的研究事例有乔纳森的 研究。他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 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 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 分出七大地带。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分别为第一地带(温室、花卉), 第二地带(园艺、果晶、马铃薯、 烟草),第三地带(奶酪制品、肉 用牛羊、饲料、纤维用亚麻),第 四地带(普通农业地带),第五地 带(面包用谷物、油用亚麻),第 六地带(牧场),而第七带则为森 林
(二)形成机制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
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 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 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 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 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
下三个基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
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 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 下可以得到劳第三动章农业力与工业区的位理论无限供应。
在上述三种假定条件下,韦伯分成
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 中国家存在有以农村聚落为中心 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 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在中部非洲卢旺达的丘陵地带, 围绕农村居住聚落呈现同心圆状 的土地利用状态。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即从内向外,依次为:①居住聚落; ②芭蕉林;③内侧耕地,无休闲地, 集约度高;④咖啡栽培地;⑤外侧 耕地,有休闲地,集约度低;⑥丘 陵冲积地上的耕地;⑥A为雨季也耕 作的相对干燥地;⑥B只有旱季才耕 作的低湿耕地(图3—3)。这种围绕农 村聚落为中心的土地利用形态是基 于节约时间而出现的,即费时的耕 作布局在村落附近。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是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
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即只 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第二是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
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是合理的, 由此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从 农业地域总体上看收益最大。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杜能农业区位论对经济区位研究而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
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
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
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
纯理论》一书,从而创立了工业
区位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是
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 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 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 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的 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 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 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 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即使在
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 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 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 距离,致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 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农业地理学而言 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两个原理: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 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
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 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一般而言, 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业土地 利用,同时也混杂着写字楼、商业、 住宅、工厂等各种各样的土地利用。 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 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 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 利用模式,即所第三章谓农业与的工业区位“理论 逆杜能圈”。
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 杜能本人也意识到完全的“孤立 国”在现实中很少存在,首先他 考察了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 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察了 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
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 变小。杜能理论中,主要的陆上交通工 具是马车。而现代,随着火车、汽车、 飞机等交通手段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 设,运送农产品到市场的运费在降低, 时间在缩短。加之,冷冻技术、保鲜技 术等的发展,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距离 缩短,使得某些农产品的供求范围伸展 到数百或上千千米的空间尺度。
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 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 当地租收人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 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 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 (运费为 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 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 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 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 一般斜率较大,第三章相农业与工反业区位则理论 较小。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在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 需要运送的总重量为最终产品和 局地原料的和。每单位产品的需 要运送的总重量为区位重量 (locational weight)。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 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 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 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是运 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运费 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运距,而其它 因素,如运输方式,货物的性质 等都可以换算为重量和距离。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工业原料(industrial materials) 的性质和重量。按原料的空间分 布状况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 料。遍在原料即为任何地方都存 在的原料,例如普通砂石等;而 那些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 料,例如,铁矿石、煤炭、石油 等则为局地原料。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 状况不同,将其分为纯原料和损 重原料。纯原料即在工业产品中 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而 损重原料则为其部分重量被容纳 到最终产品中。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运费指向论主要是使用原料指 数(materialindex)判断工业区位指 向。原料指数为产品重量与局地 原料重量之比,即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区位因子(locational factors) 及其分类。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 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到的利 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业 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 行特定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 较少的费用。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 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 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 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 如,空气湿度等。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 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
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从
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配过程中,主要 成本包含如下方面:
(1)布局场所的土地和固定资产(不动 产与设备)费;
(2)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3)制造过程中的加工费; (4)物品的运费。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 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被称 为区域性因子。例如,工业受运 费的影响,而向某一特定地点集 中,那么运费即区位因子中的区 域性因子。区域性因子是形成工 业区位基本格局的基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而由集聚利益(相关工业集聚以及 相关设施的有效利用)向某一地点 集聚,或由于集聚而导致地价上 升而向其它地点分散,则为集聚、 分散因子。集聚、分散因子对地 域条件所决定的工业区位基本格 局,发生偏移作用。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 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 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 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 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 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 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其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 义。这种方法对于韦伯以及克里斯塔勒 等后来的区位理论研究者有很大影响与 启发。同时,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 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 响,不仅仅用此原理可说明农业土地利 用,对于其它土地利用仍然有效,是土 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理论与现实 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 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孤立国》 (二)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 域配置原则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理论前提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
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
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 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 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 向论。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 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 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二)运费指向论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件
一般成本因素如下:
(1)布局场所的土地费; (2)固定资产(不动产与设备)费; (3)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 (4)劳动成本; (5)物品的运费; (6)资本的利率; (7)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及运费 是三个影响所有第三章工农业与业工业区位的理论 一般区位因子。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
在上述背景以及目的之下,韦伯 在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三大基本环节中,挑选了工业生 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 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 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 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原因。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在韦伯工业区位
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其一 是区位因子,其二是原料指数。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
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
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
(图3—1上部)。因农产品的生产
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人为最大
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
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
wk.baidu.com
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
圈结构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
外的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
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即韦伯工业
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由运费指
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
格局。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 对象,考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 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 时的区位。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 的劳动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 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于是产生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 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 怎样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 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 产生怎样的影响。换句话说,即 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 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 加将如何变化。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孤立国的前提条件除上述给定的 六个外,从需要解答的问题中可 知,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 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 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 提条件。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宏观尺度的研究事例有乔纳森的 研究。他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 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 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划 分出七大地带。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分别为第一地带(温室、花卉), 第二地带(园艺、果晶、马铃薯、 烟草),第三地带(奶酪制品、肉 用牛羊、饲料、纤维用亚麻),第 四地带(普通农业地带),第五地 带(面包用谷物、油用亚麻),第 六地带(牧场),而第七带则为森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