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三第四节资料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2、采用孤立化研究方法,为 后来的区位论研究开辟了 道路,至今仍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3、农业圈层不同,集约化程 度不同的理论,在今天仍是 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六、其他因素对杜能圈的影响
1、若孤立国内有一条可 以通航的河流,则同心圆 模式成为沿着河流伸展的 狭长型分布模式。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区位论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 义时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早期区位论思想 二、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成为区 位论的奠基著作。 2.工业区位论 劳舍发表了《决定工业诸部门适当区位的自 然法则的研究》,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 工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 论》,标志着经典区位论的建立。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 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1、自由式农业圈,生产容易腐 烂、难以运输的农产品。 2、林业圈,以生产木材为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3、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 把土地分为六个区。 4、谷草式农业圈,为七区轮作。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韦伯提出运费和劳动费两个 一般区域性因子,再加上集 聚因子和分散因子,就构成 了由运费、劳动费、集聚 (分散)三个区位因子组成 的一般区位因子体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经济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两个阶段)(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1.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时期: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2.实证主义分析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3.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特点:强调对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4.结构主义分析代表学者:哈维(D.Harvey)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课件NO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课件NO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关系。他认为运输工具的改善会降低运费率,劳动费 供给地的指向将变强。而机械化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降低劳动系数,导致在劳动供给地布局的工业 会因运费的作用转向消费地。因此,技术的进步会产 生两种相反的倾向。
原料、燃料费; 劳动成本; 运费
ahead
第四步,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 及运费是三个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 位因子。
第五步,出于理论研究和便于处理, 可将原料、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 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位 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back
2.理论前提与构建步骤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 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 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 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 的无限供应。
back
(三)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 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 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 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
back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图3.5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
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ahead
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质量得出的一般区位 法则: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 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质量=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 区位)。

经济地理第九讲-第三章

经济地理第九讲-第三章


二、普雷特的行为矩阵
(一) 基本观点

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
—人的决策结果,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
量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所 作出的决定。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程度如
何,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在决策时占有的信息量及
其信息利用能力的强弱。
(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

现实世界: 满意人 最小努力 最大满足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 研究思路与基本原理 研究思路
– 韦伯引入了空间费用曲线,廖什导入了空间收入
曲线,如果把这两条曲线结合,就能够画出利润 的空间界限,通过利润的空间边界分析就能找到
“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或者“合理区
位”,这是史密斯区位理论的核心。

需要买路上喝的饮料,我去了楼下的“家东超市”。 虽然这里的饮料品种很少,而数公里外的“丹尼斯 购物中心”比这里丰富很多,但我实在不愿意为了 几瓶饮料去那么远的地方。要出发时,我发现相机 充电器的一根线坏了,立刻打车到近10公里的“百 货大楼”去买。因为我觉得对于这样相对稀罕的东 西,跑10公里的路程还是值得的。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 不完全竞争,价格变量,运费衰减

胡佛的区位理论
– 运费理论,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 利润最大,价格、需求和区位关系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传统区位论: 经济人 利润最大化 最佳区位 满意区位
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的局限性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约翰·冯·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 1783—1850) 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以下简 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杜能圈 一般在城市(市场)近处种植笨重、体积大因而运输量较
大或者运费成本相对其价格而言过高的作物,或者生产易于腐 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 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较小的作物。
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 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 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而当原料地为多个,并不同消费地在一起,其区位图形 为多边形,即区位多边形。
图3-9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
图3-10 范力农构架
(3)综合等费用线 等 费 用 线 —— 运 输 费 用 相 同 的点的连线,围绕N、M的同心圆 状连线。 综 合 等 费 用 线 —— 全 部 运 费 相等点的连线,图中A - B - C - D E - F各点的连线。
图3-3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二)中观尺度——上海市郊区20世纪80年代农业区位模式 第一圈为距市中心10 km内的区域,以蔬菜、奶牛、花卉
生产为主; 第二圈为距市中心10 ~ 20 km之间的区域,主要以棉花、
蔬菜、奶牛和自给性粮食生产为主; 第三圈为距市中心20 ~ 35 km之间的区域,以商品粮、棉
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

第四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ord Palander)于1935年完成学位论文《区位理论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区位理论。

帕兰德在区位论研究中,把不完全竞争1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同时他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的规律,是对区位论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

(一)区位与市场地域研究的问题:在不完全竞争(只有两个竞争者)的条件下市场地域如何划分。

即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如何划定其市场地域界线。

分析与结论:如果某地的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即:商品价格=出厂价格+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

用几何学来说,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漏斗的下端部就是生产地。

在所有的竞争地,其地方价格都呈漏斗状。

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

这样等竞争线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该线就是这两个竞争地(即企业)的市场地域分界线。

(图3—11)1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存在着众多规模都很小的生产企业,生产和销售无差别的同类产品。

这种市场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任何市场主体都是既定价格的接收者。

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

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三种类型: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是一种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状态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而且每家企业的产量都占有相当大份额的市场结构。

图3-11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图示:不同条件下两个企业市场地域的划分(二)运费与区位理论1.基本问题:运费如何影响区位2.相关概念与分析思路(1)基本概念:等费用线、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行为主义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其他工业区位理论-行为主义

经济地理学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韦伯 工业区位论
韦伯 工业区位论
1.假设前提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一致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一致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不能移动,各地劳动力的
成本是固定的,且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 限供应
韦伯 工业区位论
2.韦伯分析了如下区位因子 (1)一般因子 在一般成本因素中(相关场所土地费、固定资产、获取加工原料和动力燃料费、劳 动力成本、物品运输费、资本利率、固定资产折旧率)提炼出3个一般区位因子: 原料燃料费、劳动力成本、运费 (2)特殊因子 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水质。 (3)积聚因子和分散因子 它们决定了工业区位格局的偏移
概念:原料指数 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原料指数是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盛昌单位 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量/产品重量
区位重量:整个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它等于生产每 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
多自给型农业 (3)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局限性 (4)现代交通技术和保鲜技术使运输距离的制约变小 (5)在孤立国中只考虑的农业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城市周围
土地的其他利用方式
杜能 农业区位论概念
7.评述其意义 (1)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对农业区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同时还提出了两个重 要原理: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二是距离市场越近,布局单位 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 (2)在经济学上的意义 1)杜能在研究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对现 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 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主要研究客体、局限性4、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第三章--区位理论

第三章--区位理论
供给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3、商品服务范围:
上限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 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是由对中心商品的 需求所限定的。
下限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必须到达消 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是从供给角度所规 定的边界。又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 量。
往往容易和中心辐射范围混淆
4、中心地的等级:具有高级中心地职 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 低级中心地。
第三章 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论 二、工业区位论 三、中心地理论 四、零售业区位理论
本章重点: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的 提出者、假设前提和基本理论。
零售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普劳德伍特的零 售业空间分布类型,霍伍德和博伊斯德中 心边缘模型;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
社会经济现象地理扩散的一般规律;通道 扩张、邓宁折衷理论;多部门企业空间扩 张规律以及空间演变四种模型的区别和相 同点。
运费地点)处劳动费低3个单位。
如果单位产品的劳动费用大,则工厂从最小 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大;
如果劳动费和区位重量之比即劳动系数越大, 则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越大,劳 动系数越小,运费指向越强。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 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工厂区位选择有时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工业区位出现了新的指向型,如临空型、临海型
和高智能型等区位类型
运输与集中的矛盾
工业区位论强调运输费用最小和集聚效益最大都 是最优区位。表现为运输成本下降后,集中带来 的成本节约大约运费增加时,公司会在一些地方 集中布局,以实现生产或运输成本的规模经济。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此处可以看成是利润

04 经济地理学 第三章第三四节

04 经济地理学 第三章第三四节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运输费用理论
1.运费结构 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3. 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
胡佛认为:
运费最根本的问题是随着距离的 增长,运费缓慢的增长,每单位产 品运输单位距离的运输价格与距离 增加不是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 离的增加而递减,即运费率递减, 形成这个规律的原因是运费结构。
• 勒施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廖什是研究工业区位理论的市场学派的代 表人物。 (一)背景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由自由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市场问题作 为工业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越来越成为首要 问题,为适应这种转变,西方工业区位论也 由原来以韦伯为代表的成本区位思想,变为 以廖什为代表的市场区位研究。
( 2 )在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
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 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
(一)生产区位布局
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的基
在探讨等费用线、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 础上,重点关注了运费率与等费用线的关系。
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分为运费率恒 定和运费率随距离递减两种情况,生产布局不 一样。 最佳的生产地应该是生产的所有费用的总 和最小的区位。
性的理论主要有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和普
雷德的行为矩阵。
◆问题:经济人与满意人。 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从事经 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了环
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
地选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
◆实: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 研究思路与基本原理 研究思路:在工业区位论研究中,韦
出分散的倾向。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一.背景与目标背景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目的是获取的地租最多。

二.理论概要1.前提假设杜能提出了假设的孤立国,以及孤立国成立的6个前提条件:P60㊣ 2.形成机制在以上的条件下,所有假定农产品的运费与运输距离和其重量成正比。

农产品活动以追求地租最大为目标的合理活动。

杜能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和斜率。

从而形成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笔记本有推算式。

3.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P61的杜能圈形成机制杜能圈:在孤立国的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在一平原,以一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

㊣4杜能区位理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他提出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并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领域,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磨擦(距离的影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 5 理论的局限性见书P65-661.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

河流因素的干扰,杜能圈沿着河流方向分布。

土质因素影响为随着土质恶劣,单产下降,谷作业农业圈系那个城市方向缩小,畜牧圈范围扩大。

谷物价格。

随其价格的降低,商业谷物种植范围向城市范围缩小,畜牧圈扩大。

2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在杜能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距离因素制约趋于变小。

3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使该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

逆杜能圈:辛克莱尔通过研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同杜能圈完全相反的城市周围土地利用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三.杜能研理论的方法1.明确目标-获取最多地租2假定前提3律化因子(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确定)4锁定于一5清化关系(在单一变量的条件下研究)6依次展开7形成体系3-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一.背景与目的二.理论概要(一)基本概念1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区位理论(课堂PPT)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区位理论(课堂PPT)

29
第三节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 图中P处为生产地点

PQ为P点的销售量(市场需
求量)

QF为随距P点距离增加的需
求量不断下降的需求曲线

以PQ为轴将QF旋转一转得到
的圆锥体,为廖什需求圆锥体,
也为该厂啤酒的需求总量。
• 需求圆锥的底面积,为该啤酒厂 的市场地域(市场领地)
2020/4/25
30
第三节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间费用最低点,未考虑需求与利润最大也可 能是企业区位选择追求的目标。 ②韦伯工业区位的选择没有考虑一些偶然因素, 包括投资者个人的偏好、政府的政策等。
2020/4/25
27
第三节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从需求的
角度考虑区位问题)
廖什认为: 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不是寻求成本最低的
空间点,而是寻求利润最大的空间点。利润的大小 与收入与成本两个因素相关。所以,费用最小区位 并不一定就是利润最大区位,而收入和费用的差最 大点即利润最大点才是最优区位。 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② 区域性因素:使工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因素,在影响工业成 本的因素中,只有获得原料和动力燃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运输成本属于区域性因素(而像固定资产折旧、利息等均不 具有区域性)。
2020/4/25
10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 理论前提
①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②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③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
i 1
i 1
求最小值满足下列方程组:
k x
n
Wi
r i1 i
(x xi ) 0
k y
n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图3.22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 假定命题 廖什认为:
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 市场地域。 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 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而市场地域与价格、需求均有关。
(二) 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 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 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 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 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 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 可不考虑。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以生产地的需求量PQ为轴,将需求曲线QF旋转 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廖什的需求圆锥体。 圆锥体积即啤酒厂的总需求量。 圆锥体的底面,以PF为半径的圆形地域为啤酒 生产的市场区。其边界为啤酒生产的市场边界线。
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
图3.25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p.48,图1-20 )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问题:“经济人”与“满意人”。 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 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 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 现实: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在某种满 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基本假定命题与研究思路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假定命题:
结论1:
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收益的空
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
在收益性空间界限内能形成最佳区位(利润最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现实: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在某种满足 的目标下行动的人。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基本假定命题与研究思路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假定命题: 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 金额最大的地点。 他的这一假定是通过空间费用曲线和空间收入 曲线来反映的。
研究思路: 在工业区位论研究中,韦伯引入了空间费用曲线, 廖什导入了空间收入曲线,如果把这两条曲线结合, 就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 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 “接近最佳区位”或者“次最佳区位” 。
(四) 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
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 策可造成区位的变化。
图3.31 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
(五) 其它非经济因素对区位的影响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尽管 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 额最大的地点,但企业家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 可能会受到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可导致 其放弃最大利润区位,而追求最大满意区位。
(一)运输费用理论
1.运费结构 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1.运费的构成 胡佛把总运费分为线路运行费和站场
作业费两大部分。
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 距离的线性函数。
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 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
因此,总运费率是远距离递减的。 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 (图3.19(b).与帕兰德结论同)
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
(三)企业家经营手段对区位的影响
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
图3.30 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
经营手段或能力高的企业家获得利润的空 间范围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空加范围大。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xiugai)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xiugai)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一节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区位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加深的产物。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生产地也是消费者的居住地,生产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以手工业为主),这个时期没有探讨区位论的需要和可能。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从家庭手工业向大工厂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因此工厂企业最佳区位选择就成为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区位论就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

(一)早期区位思想的产生早在18世纪,区位论思想就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出现并广泛传播。

如法国的康提伦(R. Cantillon)于1775年在他的著作《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中提出城市谷价决定农民的土地用途,指出城市谷价运费的多少与距离城市的远近,都影响农业各部门的区位。

他还以同样的观点论述了工业、矿业和林业的区位。

这是后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发展的先驱。

(二)静态区位论的研究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为静态区位论研究阶段,是典型的静态模式时期,多以一两个因素进行孤立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以英国为主,以抽象距离因素研究区位论以德国为主。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逐渐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垄断集团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垄断集团内部也在追求个别企业的“合理性”,这就大大推动了区位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从工业和农业两个侧面探讨经济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农业区位论的研究在农业区位论研究方面,最早是苗勒(A. Muller)在1812年专门探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形态的分布。

杜能(J. H. von Thunen,1783—1850)在1826年发表《孤立国》一书,成为农业区位论的代表。

该书对农业区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核心思想是:不同农产品由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各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

其理由是:农业发展是由市场谷价决定的,如产地与市场距离加大,运费就增加,农产品中谷物的原价必须减少,所以远离市场的农场,以粗放经营方式才可以获利。

石大经济地理学课件0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石大经济地理学课件03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 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节 行为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
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
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杜能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 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 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 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 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3.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 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 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 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 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 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二) 形成机制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图3.5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来自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一)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二)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 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 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 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 构。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 是德国经济学家,他于1909年著书《关于 工业的区位(第一部 区位的纯理论)》, 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2.1 研究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经 济的活跃,资本家为了在自由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 开始提出工业区位选择问题。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 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使生 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进一步加剧。工业区位的合理 选择在你死我活的资本竞争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状况
•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意义
• 杜能农业区位论存在的理论局限性
a
30
2. 工业区位论
• 2.1 研究背景 • 2.2 韦伯及其思想观点 • 2.3 研究步骤 • 2.4 主要理论假设 • 2.5 运费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 • 2.6 劳动费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 • 2.7 集聚影响下的a 工业区位决策 31
• 运费率和集约程度比轮作a农业圈低
19
三莆式农业圈
• 位置:谷草式农业圈外的第五圈
• 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和少量谷物
• 特征:
• 按“谷物-牧草-休耕”3区3年轮作
• 畜牧业粪肥保证了地力恢复,劳动投入更少,
集约化程度更低
• 单位面积产值比谷草式农业圈低
• 运费率比谷草式农业圈低a
20
畜牧圈
• 位置:三莆式农业圈外的第六圈
a
5
1.1 杜能简介
• 杜能:Johan Heinrich v
on Thunen,1783-1850,德 国农业经济学家
• 代表作:《孤立国同农业
和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
a
6
1.1.1 传统三莆式耕作制与合理农业论
• 典型农业国: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
但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仍然是一个典型农业国
a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知识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三章知识总结

第三章农业与⼯业区位理论第⼀节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的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时代。

19世纪德国乃⾄整个欧洲的社会历史背景复杂,⽣产⼒状况呈现⼤变⾰的趋势,企业型农业开始成⻓。

杜能,他本⼈是⼀个农业资本家,(德)1783-1850,以下简称杜能)于1826年出版了《孤⽴国》⼀书,⾸次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的:农业⽣产⽅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泰尔:合理农业论——以轮作式农业⽣产⽅式全⾯取代三圃式农业⽣产⽅式(⿊⻨区、⼤⻨区、休闲轮作区)杜能:圈层式农业区位理论——不同地⽅对中⼼城市距离远近所带来的运费差决定着不同地⽅农产品纯收益或“经济地租”⼤⼩,将形成以城市为中⼼,由内向外呈同⼼圆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理论前提(“孤⽴国”的假设条件)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个城市;不存在可⽤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是唯⼀的交通⼯具;⼟质条件⼀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距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城市的⻝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矿⼭和⻝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追求利益最⼤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形成机制地租收⼊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R——地租收⼊;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单位农产品的⽣产成本;Q——农产品的⽣产总量(等同于销售总量);K——为⽣产地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两点结论:(1)在“杜能条件下”同⼀产品的地租只与Kt(运费)有关;(2)运费不能⽆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式(R不能为负)地租曲线当地租收⼊为零及以下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因⽽零地租点成为农作物的耕作极限点。

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条地租曲线,其斜率⼤⼩由运费率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般斜率较⼤,相反则较⼩。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

第四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ord Palander)于1935年完成学位论文《区位理论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区位理论。

帕兰德在区位论研究中,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同时他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的规律,是对区位论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

(一)区位与市场地域研究的问题:在不完全竞争(只有两个竞争者)的条件下市场地域如何划分。

即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如何划定其市场地域界线。

分析与结论:在某地的价格如果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

用几何学来说,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漏斗的下端部就是生产地。

在所有的竞争地其地方价格都呈漏斗状。

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

这样等竞争线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该线就是这两个竞争地(即企业)的市场地域分界线。

(图3—11)图3-11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市场区竞争图示(图中:P——生产地价格,T——运费率,红线为市场界限)(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68 )(二)运费与区位理论1.基本问题:运费如何影响区位2.相关概念与分析思路(1)基本概念:等费用线、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

•等距离线: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

•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

•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

(2)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帕兰德在假定运费是运送距离的函数的前提下,认为运费有两种形式:•距离比例运费:指运费与距离呈等比例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22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 假定命题 廖什认为:
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 市场地域。 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 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而市场地域与价格、需求均有关。
(二) 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 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 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 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 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 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 可不考虑。
(二) 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选讲)
1.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
问题:在资源分布地已知的条件下,如何决定采 掘工业的生产地供给市场地域。 分析工具:送达价格——是采掘费和运费的和。 该值可由从生产地向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 表示。 分析思路:消费者是从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购 买商品。这样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就是以 两个供给地为中心的送达价格相同地点的连线。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 区位理论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1935)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 区位理论研究。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工业企业的区位问题。帕
兰德认为,区位理论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生产区位问题,即在假定原料的价格和分布地以及 市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 二是区位与市场地域的关系问题,即在生产地、竞争条 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情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模型
廖什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
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
1.单一企业的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
农户在P地生 产啤酒,其在P 的销量为PQ(需 求为Q)。 F点啤酒销量 为零, F是农户 啤酒生产的市场 地域边界,QF为 需求曲线。 图 3.23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Yb
-X
A B
X
-Ya
-Yb
2、两企业市场区的竞争
当运费率、生产成本或企业竞争者的行 为等因素引起价格变动时,两企业的市场 地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 量和销售利润,如下列五种情况:
注:P——生产地价格 T——运费率
图3.18
市场区竞争
(资料来源:Haggett P .Geography: A Modern Synthesis.Revis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Inc,1983.468 )
分析模型: 帕兰德研究了只有一个原料地和消费地的 简单模型。 运费率不变时,在原料地与消费地联线上 各点,总运费到处相同, 而运费率递减时,总运费在原料随距离递减,那么, 企业的最佳区位在市场或原料地更佳。 此外,帕兰德认为,运费最小地点当然是 最佳的生产地,但是,生产地的选择不能仅仅 考虑运费,还要考虑其他费用,因此,最佳的 生产地应该是所有生产费用的总和最小。
当采掘费一定时(一定的供给量下, 或生产量下),运费成为影响价格的唯 一变量。 胡佛认为,采掘工业的特点是随着 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也伴随着生产的 增加而上升,其对市场地域界线的影响 如图示:
图3.21
在收入递减条件下,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
2.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地域 制造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如果生产费 减少,那么,即使消费地不断地远离生产 地,边界线也会呈下降的趋势。 由于规模经济产生的报酬递增或远距离 运费递减带来了产出量的增加,使得独立 的生产者数量减少,生产者的市场地域在 扩大。
(二) 区位与市场地域
1.区位对市场地域大小的影响 分析工具: 帕兰德用直线市场模型来说明市场地域大 小的决定问题 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 品的企业。 两企业的市场地域分割与两者产品在市场 地域空间各点的销售价格有关。 (这一假定,把不完全竞争引入区位理论研究)
分析: 假定市场上某地的产品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 上到消费地的运费,当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市 场上该产品的销价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而增加, 且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斜率相同)。 用几何图形表达: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 漏斗的下端就是生产地。(如图)
图3.16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
(就 与 在 价是 购 这 格漏 入 些 相斗 地 漏 同相 无 斗 点交 关 相 )的 。 交 部这的 分样地 在,点 平市, 面场价 上的格 的分相 投界等 影线, 线也而 ,
结论: 两个竞争者的市场地域范围由两个价格 漏斗相交部位在平面的投影线可以确定。
Ya 销售价格 生产价格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一)运输费用理论(见第二章第三节) 1.运费结构 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 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的变化 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 的场站作业费用,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原料和 产品的多次中转——端点具优势。 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 运输方式降低运费等。
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
(一) 生产区位布局
帕兰德也研究了当原料价格、分布地 和市场给定时,生产区位的布局问题,他 的研究超出了韦伯,其贡献引人注目。
分析工具 在韦伯的等费用线分析基础上,帕兰德提 出了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 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工具。
分析思路: 帕兰德在假定运费是距离函数的前提 下,提出运费与距离的关系有两种形式: 距离比例运费(运费率不变)和远距 离递减运费(运费率递减) 。 这两种情况下,等运费线的表现形态 不同(前者间隔不变,后者间隔渐宽)。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以生产地的需求量PQ为轴,将需求曲线QF旋转 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廖什的需求圆锥体。 圆锥体积即啤酒厂的总需求量。 圆锥体的底面,以PF为半径的圆形地域为啤酒 生产的市场区。其边界为啤酒生产的市场边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