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空白_折射出的魅力_析海明威文学创作中省略的尺度

合集下载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以语言风格简洁、洗练著称的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

在他的许多杰出作品中,《杀手》是一篇能代表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在目睹罪恶以及人性的冷漠和绝望后,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

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简单的人物对话、简短的叙述以及重复效应等叙事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叙事模式中,作者巧妙地把握了“省略”的尺度,在删除一些信息的同时留下必要的线索,让读者有章可循,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创作《杀手》时运用的“省略”策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位文学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运,走进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空间。

标签:海明威杀手省略在英美文学史中,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方法,文学大师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也不例外。

他追求语言的简明蕴藉,往往在有限的文字中暗含无限丰富的内容[1]。

在欣赏海明威小说的过程中,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管读上多少遍,总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信息。

这便是“省略”所折射出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省略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艺术表现[2](p81)。

因此,“省略”的尺度就成为了小说创作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对于一位一流作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出取舍,“省略”哪些内容而又保留哪些内容呢?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完美地诠释了这一问题:即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和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2](p81)。

那么,海明威又是怎样合理而巧妙地把握住“省略”的尺度,既让读者们有章可循又不至于暴露太多文本隐含信息呢?本文以短篇小说《杀手》(The Killers,1927)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作者所省略掉的“弦外之音”。

一、简单的人物对话《杀手》这部作品一共有2962字,其中人物对话内容就有1688字,占了全文多于一半的篇幅。

谈空白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谈空白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艺术家们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时常会运用的一种技法,如在书法、绘画、音乐等门类中,尤其在书法、绘画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一副成功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愉悦的艺术享受,同时也给人以艺术思想的熏陶,所以在创作中,艺术家不仅要斟酌选择多大的字体、多粗的笔画,如何达到运笔的流畅,还要斟酌谋篇布局中的空白之处。

不仅如此,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也毫不例外地运用了这种创作技法。

实际上我们的读者在品味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其实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空白艺术。

它指的是在不影响主题鲜明、形象完整的前提下,用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作家所要表达的内容,意象之中总留有大量的“空白”,因此,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往往采用“简化”的原则来进行创作,读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调动自我生活中的经验和想象力去加以填充,读者填充的成分往往带有自己再创造的成分,也就是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因为如此,文学作品才让读者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家提供的形象进行再次创造,即重建。

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也达到了用文学作品召唤读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目的,激发了读者的浓厚兴趣,集中了读者的注意力,培养了读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陶冶了读者的思想情操,同时也激活了思维,启发读者去思索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也达到了“文吸读者”的目标。

一、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大多数诗人用诗句来表现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时,通过有效的艺术处理,在结构和意象之中,在诗歌的抒发和诗意的表达之中,都是有意地露出一些,藏起一些,或者有意地露出表层,藏起深层,那些藏起的“部分”,就是作者留给读者的空白之处,让读者在反复欣李冬艳谈空白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作者简介]李冬艳,抚顺市技师学院高级讲师。

摘要:“空白”艺术在各种艺术门类中都有所体现,如建筑、书法、摄影、音乐、绘画等,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它强调“言已尽而意无穷”。

文学作品中“空白”艺术笔法举隅

文学作品中“空白”艺术笔法举隅

文学作品中“空白”艺术笔法举隅摘要:“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能“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

“空白”艺术笔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不仅能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同时可调动鉴赏者的思维积极性与主动性。

鉴赏者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去填补“空白”,进而发现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文学创作中,常见以虚显实、情节突转、侧面烘托等“空白”艺术手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空白艺术笔法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文学作品的鉴赏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空白”艺术手法的鉴赏也在考查之列。

何为“空白”艺术?“空白”艺术手法,最初是中国山水画的技法,绘画者往往在作品中留有大片空白,企图借无形表有形,赋予空白丰富多彩的形象性。

透过空白,可以领略其中深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千万倍的意境,虽虚而实,虽少而多。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需要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这里所说的“空白”,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是能“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

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经典之笔”,较耐咀嚼,意味无穷。

作家在作品中经常有意或无意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无言、无声等部分,也是作者留给读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

因为文学作品具有抽象性、模糊性等特点,作品中的文字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

而作家们常灵活运用各种技法精心设置一些语言的“空白”,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求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试就几种常见的“空白”艺术笔法作一简述:一、以虚显实法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

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过程中,为典型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追求社会效益,往往采用‘文约事半’的创作手法,作品的文本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留有许多‘空白’,即未定点,只有读者一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表现出来。

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

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

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摘要:美国作家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核心是“省略”,省略掉一部分作者知道的信息,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由读者凭借想象力在已有文本基础上去填补,进而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本文主要从背景空白,描写空白以及意义空白三个方面分析海明威经典短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展现海明威小说“空白”而不“苍白”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冰山理论省略空白空白艺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作品一向以简练著称。

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海明威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

”[1]随后,海明威对这一理论作出了解释:“如果一个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坐着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2]在此,海明威将文学作品比作冰山,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本犹如冰山露在水面的一角,只是故事的八分之一,而故事其余八分之七更加宏伟的部分,犹如隐藏于水下的冰山,被作者省略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才使得文学作品虽然简短却不失宏伟。

海明威“冰山原理”的核心就是“省略”,省略掉一部分作者知道的东西,留下一些空白,而这些空白需要读者在已有八分之一的基础上,凭借想象去感受和体会。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这篇故事中,随处可见由于省略而产生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与作家“八分之一”的文本叙述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深刻的故事。

一、背景空白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像是一个更完整故事的片段截取,作者将大量的生活内容省略,隐藏于作品背后,作为小说文本的补充和映衬。

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有三位主人公:一位老者,一位中年侍者和一位年轻侍者,作者本可以对他们每个人都各自设计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生活内容,比如他们的姓名,家庭状况,各自的经历等等,但是这些都被作者省略掉了。

海明威写作风格探析_以_白象似的群山_为例

海明威写作风格探析_以_白象似的群山_为例

科 教 论 坛2007年总第476期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Elephant)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之一,被认为是其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代表。

它写于1927年,收录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中。

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运用省略的手段、简单的文字、戏剧性的对话以及含蓄的象征手段,完美地展示了他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产生一种画面式的印象,在回味隐藏故事间的感情及矛盾冲突时,体味到海明威小说中另一种永恒不变的悲剧主题: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已经死亡,幸福已经灭绝。

具体而言,这些写作技巧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冰山原则”下的省略艺术《白象似的群山》的情节非常简单,它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孩在西班牙的某个小火车站,等候一辆由巴塞罗那开往马德里的火车,火车大约还有40分才进站,这对男女——男的是一位美国人,女孩名叫吉格——就在车站旁的酒吧里喝酒、候车、交谈着,其间男人极力劝说女孩去做一个小手术。

从故事描述的谈话情形中我们得知,吉格怀孕了,男人对此感到心烦,希望女孩去做手术。

虽然他表达得很委婉,态度却很坚决,这使女孩感到紧张、忧虑,男人却一再解释并安慰她说:“那实在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甚至算不上一个手术。

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

”“我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办法。

但如果你本人不是真心想做,我也绝不勉强。

”女孩终于急了:“你再说我可要叫了。

”看到女孩反应如此激烈,男人就走开去将旅行包放置到车站那边,返回来的时候他问女孩:“你觉得好些了吗?”女孩向他投来一个微笑:“我觉得好极了”。

小说讲述到此便结束了。

但是,“好极了”是什么意思呢?女孩同意那个男的看法去做手术了吗?没有结局,故事却戛然而止,这便是被评论家称之为“零度结尾”的海明威式结尾。

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结尾正好相反,海明威的这种结尾是平平淡淡地滑过去,是结束却又不像结束,结果让读者茫然地悬在半空中。

高中语文 名校学案 一课一练 人教版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_5

高中语文 名校学案 一课一练 人教版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_5
注意点二: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
5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当父亲发觉那个卖牡蛎的人可能是 于勒时,“好像不安起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 女儿女婿”,后来突然间,“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 样”,写出了父亲的慌张;而当父亲从船长那里得知那个卖牡蛎 的人就是自 己 的 弟 弟 于 勒 时,“我 父 亲 脸 色 早 已 煞 白,两 眼 呆 直,哑着嗓子”,这段神态描写集中表现了父亲绝望的心情。
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 以言说的悲哀。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 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 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9.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第一单元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联系本课内容,细读下面两句话,你还能更多地感受出 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吗? (1)政治跟我不相干。 (2)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 答:
神态描写恰到好处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给读者带来如临 其境的阅读体验。
课外·拓展
写作中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注意点一: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
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 事,他们的神态 也 常 常 各 不 相 同。即 使 是 同 一 个 人,碰 到 不 同 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我们平时要重视对人物神 态做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神态 的词语和方法。
10.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 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浅议影视艺术中“空白”手法的运用

浅议影视艺术中“空白”手法的运用

浅议影视艺术中“空白”手法的运用影视剧作为文化艺术作品,无法对故事的发展做面面俱到地回溯,只能依据电影制作者的创作动机选取最典型的故事进行表现,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部分就要被省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只能留给观众去揣摩、填充,这便构成了影视剧的“空白”。

电影艺术中,“空白”艺术的表现范围很广,镜头语言的运用、影视构图、色彩搭配、声音运用等方面都有体现。

影视剧中,“空白”艺术手法是意象传达的重要表现手法,它所形成的虚境与具体可感的形象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

影视剧中的空白为观众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观众可充分“走进”作品,深入去挖掘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主题,运用“空白”艺术手法分析影视作品,大大拓展了作品的意蕴。

标签:空白;文学;电影;空镜头;接受美学一、“空白”手法在各艺术领域的运用(一)“空白”手法深受老庄思想影响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司空图的“象外之象”等观点都体现了空白的创作方法,“空白”艺术手法广泛应用于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

文学上,“空白”艺术手法体现为烘托、反衬的手段运用。

在《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不直言美在何处,却通过许多人物反应来体现,即“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作者并未写罗敷体态、外貌、身材等,却只通过众人反应把罗敷的美表现地无比惊艳。

绘画上,画家常常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

画山水时,留白是高天浩渺;画鱼虾时,留白是静水流深。

国画中的空白,看似“虚”,实为“实”,是一种以虚代实的“藏法”,失去它,就失去了特有的意境。

画家利用画中“空白”,创造出笔墨无法企及的意境,成就了“无言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如《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无不是一唱三叹,与中国的水墨画如出一辙,浓淡得当,疏密有致,反映了创作者对“空白”艺术手法的自觉应用,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虑实结合,从而幻化出完美的音乐来。

论_老人与海_的_冰山原则_

论_老人与海_的_冰山原则_

出老人天真、正直的性格,也写 出了一个渔夫的特点。
在小说中,海明威惜墨如 金,刻意用简洁朴实的白描手 法,来勾画出那些鲜明生动的场 景和事物,使人在平淡处见新 奇。如“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 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空中, 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 线,背后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 现在水面是深蓝色的了,深得几 乎 变 成 紫 色 。” 这 段 描 写 , 没 有 华丽的词藻,着墨不多,像中国 的山水画,恬淡而深远,写出海 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美感。在描 写马林鱼时,写鱼的嘴“像一根 垒 球 棒 ”, 给 人 以 直 观 的 形 象 , 又体现了老人对垒球的爱好。海 明威这种严谨、简练的文体,普 通、生动的生活语言,寓繁于简 的表达,体现了他的冰山原则。
( 老 渔 夫 的 好 伙 伴—— —“ 孩 子”拿了一罐热咖啡,等候在熟 睡的“老头儿”身边)
最后,老头儿醒来了。 “不要动,你还是躺着吧,” 孩 子 说 , “ 先 喝 咖 啡 吧 。” 他 把 咖啡倒了一些在玻璃杯里。 老头儿把咖啡接过去一口喝 掉。 “它们把我给打败啦,曼诺 林 ,” 他 说 , “ 真 的 , 它 们 打 败
3.“电报式”的对话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大量使 用对白。他不是通过传统的叙 述、抽象的描摹、冗长的说明和 主观的议论,而是通过自然、生 动、简洁的对话,来陈述故事, 表达感情,阐明主题。对话(包 括独白)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 大特色,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 “冰山”创作风格。作者运用简 洁的手法,来安排人物对话,自
对于海明威这样一种散文风 格 , 德 国 作 家 齐·棱 茨 作 过 这 样 精辟的解释:“海明威通过无动 于衷而达到激动,通过不加解释 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淡而 得到关怀。”[6]在海明威的许多作 品中,他不是把自己对生活的经 验和盘托出,而是使这种经验含 而不露。虽未行诸于文字,但在 字里行间已经把那种深沉、博大 的思想,悄悄地传递给了读者。 因此,读者虽然只望见冰山的山 峰,却已经感觉到了蕴藏于海平 面下的伟力。他能用八分之一的 简洁语言,表达出八分之七的丰 富思想内涵。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启示”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启示”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启示”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这句话体现了作家的创作风格,也蕴含着生活的常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材料是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

理论的内容是说,冰山因为露在水面只有八分之一,因此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

写作也是这样,不能把什么内容都写出来,应该只写出一部分,剩下的让读者去思考想象和联想。

同样,生活也是这样的,什么事情不能过于显露。

也就是说,材料主要表达的是“显”与“隐”的关系、“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从“冰山理论”来看,艺术作品中,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

作家以简练的文字,让读者从文字中联想背后的意义,读者借助文字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的分量。

这里讲的也是“显”与“隐”的关系。

有“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内容和情感,这样的写作才是真正成功的写作。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思考以“有限”联想“无限”,以“显”关照“隐”。

世界是辩证统一的,个人的行为呈现的只是个体有限的一部分,更深层的内在世界隐藏如冰山,需要我们加以观照。

也体现的也是人生的“留白”,有些情感不需要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动去体现,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更含蓄,但是更深情。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显”与“隐”的关系,什么事情如果过于直白,就没有神秘性,没有趣味,这样的生活也是索然无味的。

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的是生活的体验,如果没有体验很难写出内容丰富,有内涵的作品。

【参考立意】1.有限中包孕无限,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可能。

2.显露背后是隐藏,不可小觑收获背后的努力。

运用语料库分析方式解读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色

运用语料库分析方式解读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色

运用语料库分析方式解读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色【摘要】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凝重浑厚的文体,为千千万万读者所称道。

他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的语言既朴素无华,又具有新的生命,放射着异彩。

写景状物鲜明突出,生动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刻画人物往往只是客观地再现他的外部言行,不加任何概括和渲染,但却深刻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

本文尝试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对海明威的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揭示海明威在文体风格和语言处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语料库文体特征语言特色简洁凝重一、引言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不仅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命名者,而且也是这个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他文风独特,语言简洁流畅、凝重浑厚。

在他的作品中有时看来似乎枯燥,甚至近于干涩的语言处理,细加琢磨之后,就会发现其深邃含意;冷静客观的描写方式表面上不露声色,内心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寓不尽之意于言外。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大西洋两岸曾经拥有大批追随者和模仿者,在欧美文坛上的影响至今不衰。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作品,必须将重点放在对作品文本本身的研究方面,结合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手段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论。

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引入。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语言学研究的新学科一语料库语言学,已经开始在文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对文体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前景。

语料库语言学与文体学相结合,利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对文体进行研究已形成一种趋势。

各种为不同目的建立的语料库可以应用在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语体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等多个领域。

语料库能帮助我们发现语言规律,了解各种语域变体的特点,准确理解词语在实际场合的运用等。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能够帮助读者则通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来考察作者的写作风格、解读作品的主题。

本文尝试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对海明威的作品进行文体研究,以这种量化的、描述性的,以概率为基础的语料统计手段为基础,分析海明威在文体风格和语言处理的独到之处。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作者:陈志明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6期摘要: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在于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深邃,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象征手法和简约含蓄的语言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思想内涵,内心独白的语言艺术手法突出了小说的主体思想,可视化语言艺术,增强读者的感悟和思考。

笔者对海明威的小说作品的风格进行剖析,分析其简约风格的表现形式,通过小说作品的风格,感受小说家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特色和艺术主体思想引言海明威是美国历史上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作家,其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很多部作品影响十分广泛,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均有这样的感慨,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单、凝练和含蓄的,其中没有冗繁的语言,人们称海明威作品是“冰山风格”。

与当时流行的繁冗文风相比,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则是清新简约,这种独特的风格艺术形式后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赞扬,并有一批学者对其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但是笔者纵观文献发展,后期针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的理论文献均没有分析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而风格特色概括也不全面。

二、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一)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约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语言形式实际上是集众多优秀小说家语言特长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具有自我语言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很多事物和场景都是现实生活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十分简单的,很多画面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画面,可贵的是小说家正是对这些画面和情节进行真实的体现和展示,并在描述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语言简练但不简单。

小说家的情感往往又采用了隐藏式的处理手法,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发挥自我想象力,体验作品中凝聚的故事核心思想以及丰富的思想精髓,从而使读者形成一种文字简单但情感深邃的艺术宣传效果。

伊瑟尔“空白理论”下《白象似的群山》的解读

伊瑟尔“空白理论”下《白象似的群山》的解读

伊瑟尔“空白理论”下《白象似的群山》的解读作者:吕启盼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摘要:作为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最早于60年代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明确提出“空白”一词,意味着文本结构中的不确定和隐蔽处。

本文根据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从语言符号层的空白,艺术形象层的空白和内在意蕴层的空白三个方面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解读,探寻文本内在意义的暗隐和空白处对于读者的召唤,这正体现了伊瑟尔理论中关于文本,读者和意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伊瑟尔;空白理论;《白象似的群山》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下解读他的《白象似的群山》,然而伊瑟尔召唤结构中的“空白理论”和“冰山原则”同样具有空白的范畴,因此为这一短篇小说指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海明威省略了很多信息的叙述,与伊瑟尔提出的文本的“空白”相类似,作家运用象征的修辞手法,简洁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等等召唤读者参与创造小说的内在意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参加到文本的创造中去,填补了文中的“空白”,完整了作品的文本意义。

一、语言符号层的空白:独树一帜的象征语言符号层的空白在文本中通常表现在双关、象征等语言艺术中的叙事层面,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形成很多空白之处。

正如伊瑟尔所认为的,文本中存在很多“空白”点,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充实文本,读者阅读的想象和发现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地过程。

他在《阅读过程:一个现象学的论述》中谈到:“文学写出的部分给予我们知识,而未写出的部分给我们想象以机会,这就是不确定的因素,就是文本的空白。

”(1)这是鼓励读者和文本建立一个双向交互的文学交流关系,利用想象性的补充去思考研究作者用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文本的“空白”。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利用各种修辞在文本中留下许多空白,如象征往往含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这就需要读者去用体验、感悟和想象将文本中的“空白”填补与把握。

《海明威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海明威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海明威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概述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而闻名全球,并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海明威的极简主义写作风格,分析其特点和创作理念,并讨论其如何对现代文学产生积极影响。

1. 极简主义写作风格的特点海明威采用了一种简洁而精确的语言风格,以展示事物与人物之间真实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以下是海明威极简主义写作风格的一些典型特点:1.1 简洁明了海明威善于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意象。

他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精确和基本描述来传达思想和感情。

1.2 忽略细节海明威倾向于省略细节,只保留最重要、最有实质性的信息。

他相信读者能够通过暗示与间接表达从字里行间中领悟到更多的细节和含义。

1.3 剪裁冲突海明威给予人物大量的内心战斗和冲突,但往往只以简短而有力的方式透露这些情感。

他不过多展示细节,而是让读者通过推断和观察揣摩角色内心世界。

1.4 直击主题海明威的作品通常以一个简单、清晰的主题为核心。

他将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深层次思考上,通过写实、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来传递哲学意义。

2. 海明威极简主义写作风格对现代文学的影响2.1 影响另类写作流派海明威对于许多后来出现的文学流派,特别是脚下现代派和后现代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简洁而富有诗意的句子结构以及对细节审视和省略的处理方式,启发了许多作家创造出独特、非传统的叙事风格。

2.2 强调内心体验海明威经常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挣扎,他的作品对于现代文学中的自我意识和内在体验有着巨大影响。

许多现代作家从海明威那里汲取灵感,并通过书写个人内心世界来建构角色并展示情感状态。

2.3 启发生活真实海明威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故事,强调真实和直接的体验。

这种真实主义的叙事方式激发了许多作家去探索现实生活、底层社会以及社会问题,从而推动了现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海明威作品_太阳照样升起_评析_蒲红娟

海明威作品_太阳照样升起_评析_蒲红娟

外国文学海明威作品《太阳照样升起》评析◎蒲红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四川汶川637002)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救护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1919年,他带着满身伤痕回到美国。

战争不仅仅在他身上留下了两百多块弹片,同时也在他内心留下创伤,让他充满忧郁、空虚、迷惘的情绪。

他的这种情绪反映了战后年轻人的心理,残酷的战争导致人们精神的幻灭。

海明威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太阳照样升起》这部作品,他在小说中刻画了“迷惘一代”的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语言朴实,情节简单,但这种简单的写作风格后面却隐藏着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而丰富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哲学思考,它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一、“准则英雄”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他所塑造的一类人物形象被评论界称作“准则英雄”,他们具有硬汉性格。

“准则英雄”具有“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体现的是一种勇敢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生存的态度和信念。

像《老人与海》一样,作者在《太阳照样升起》中也刻画了“准则英雄”形象,[1]他们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仍具有勇气和力量。

通过对他们的刻画,作者为读者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被打破,陷入一种苦闷、迷惘的异化状态。

小说中,男主人公杰克因为残酷的战争和社会现实,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然而他努力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成为小说中的“准则英雄”。

他和勃莱特相爱,却因为战争带给自己的伤害而不能在一起。

在这样的不幸面前,他表现出了“硬汉”所具有的克制力和毅力。

他真切地爱着勃莱特,因为不能在一起,他的爱使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在决定放弃勃莱特后,他更是变得慷慨并富有同情心,淡定地面对现实。

当勃莱特爱上斗牛士罗密诺,科恩因吃醋和罗密诺打架时,他还安慰勃莱特。

到后来勃莱特被抛弃给他发来电报时,他立即赶往她的住处。

这一切都体现出杰克所具有的宽广胸襟和非凡的毅力。

他通过努力工作来摆脱情感上受到的煎熬。

他还到大自然中找寻内心深处的宁静。

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分析

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分析

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分析一、海明威的作品风格特点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简洁、直接和真实的特点,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海明威作品的风格特点。

1. 简约而直接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海明威作品中短小精悍、字句简约而直接。

他倾向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例如,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他使用了极少量修饰词,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生动自然。

这种简洁而直白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深入地理解故事,并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 不断强调真实与现实海明威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他笔下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中普通人物角色展示人性与命运等主题。

以《老人与海》为例,讲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古巴老渔夫与他困境中的奋斗。

海明威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描写,以及对渔夫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展示,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类存在的困境与挣扎。

3. 冷静而深邃的观察力海明威以其冷静而深邃的观察力,塑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角色。

他对人物内心动机和情感状态开展了独到的刻画,并将这些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巧妙地通过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在《归来无期》中,他描述了一个战争英雄在旅途中失去信仰、变得心灵空虚而迷茫的过程。

通过平静而准确地揭示主角内心世界中存在着复杂纠结与痛苦,海明威成功营造出一种恢宏壮丽、耐人寻味的氛围。

4. 淡化个人感情尽管个人情感存在于作品之中,但是海明威通过诸如间接性谈话、突发事件等手法将它们置于次要位置。

他更加关注人类存在的共同经历和普遍价值,并且以此来探寻生命中的真谛。

例如,《别为我哭泣》中,主角表面乐观坚强,但内心却充满对战争残酷现实的痛苦和追求和平的渴望。

海明威通过这种方式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整个作品中,使之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

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带来的影响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不仅让他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创作家,同时也对当代文学及其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

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

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独特的文体风格而闻名。

其中,《在异乡》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将从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两方面对该作品进行探讨。

一、叙事艺术1. 简洁而生动的描写海明威以简洁而生动的描写闻名,这种叙事艺术在《在异乡》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精准的语言选择,塑造了生动的场景和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剪裁和省略的手法海明威的叙事风格注重剪裁和省略,他通过删除冗长的描写和多余的细节,使故事更加紧凑和凝练。

他善于运用略语和省略语句,使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更多的内涵和情感。

3. 多角度的叙事视角《在异乡》中的叙事视角多样,这也是海明威叙事艺术的一大特点。

他经常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和内心独白来展现故事,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各个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二、文体风格1. 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为主,他注重句式的平衡和语言的节奏感。

他的句子通常较短,词汇简洁明了,但却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一种力量感和独特的节奏感。

2. 对话的运用海明威擅长运用对话来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他的对话通常简短明了,富有真实感和戏剧性,能够准确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海明威通过对话的运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3. 冷静而深邃的笔触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冷静而深邃,他通过对细节和情感的精准把握,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思考。

他注重描写情感的冷静表达,使得读者在冷静的文字中感受到更多的情绪和共鸣。

总结:海明威的《在异乡》通过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阅读体验。

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剪裁和省略的手法、多角度的叙事视角等方式展示了故事中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他的文体风格以简练有力的语言、对话的运用和冷静深邃的笔触为主,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和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内涵。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

“省略”折射出的魅力【内容摘要】以语言风格简洁、洗练著称的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

在他的许多杰出作品中,《杀手》是一篇能代表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在目睹罪恶以及人性的冷漠和绝望后,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

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简单的人物对话、简短的叙述以及重复效应等叙事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叙事模式中,作者巧妙地把握了“省略”的尺度,在删除一些信息的同时留下必要的线索,让读者有章可循,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创作《杀手》时运用的“省略”策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位文学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运,走进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空间。

【关键词】海明威杀手省略在英美文学史中,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方法,文学大师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也不例外。

他追求语言的简明蕴藉,往往在有限的文字中暗含无限丰富的内容[1]。

在欣赏海明威小说的过程中,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管读上多少遍,总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信息。

这便是“省略”所折射出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省略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艺术表现[2](p81)。

因此,“省略”的尺度就成为了小说创作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对于一位一流作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出取舍,“省略”哪些内容而又保留哪些内容呢?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完美地诠释了这一问题:即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和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2](p81)。

那么,海明威又是怎样合理而巧妙地把握住“省略”的尺度,既让读者们有章可循又不至于暴露太多文本隐含信息呢?本文以短篇小说《杀手》(the killers,1927)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作者所省略掉的“弦外之音”。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省略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省略
发 , 究其对话中的省略现 象, 研 并得 出两个结论 。 关键词 : 省略; 衔接 纽带; 一个干净、 《 明亮的地 方》
中图分 类 号 -16 4 1Hale Waihona Puke . 引 言 文献 标 识 码 : A
简意赅 , 占据文 章 中大量篇 幅 , 且 并有 大量 的省略 现象存
在。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 , 要想把一组组句 子连接成一 个完 整的篇章 , 需要一种机制的存在 , 种机制 叫做 谋篇机制 , 这 而衔接就 是 一 种 谋篇 机 制。其 中又 包括 许 多 衔 接 纽 带 ( aia& aa 94 20 ), H ldy H sn19 /00 具体说来包括指代 、 l 替代 、 连
接 、 汇衔 接 等 。 省略 就 是其 中一 种 , 略对 于语 篇 的 衔 接 词 省 具 有 重要 的作 用 。
二、 海明威小说 中省略的几个特点
通过研究发 现 , 说《 小 一个干净 、 明亮 的地方》 在省 略
方 面 有 以下 特 点 :
( 语篇 中有省略 占据大量篇 幅, 一) 且大部 分分布于对 话中。全文语言简洁 , 干净 , 者试 图用最少的语言表达 最 作 多的含义。通过运用对话的方式 , 将整个故事串连起来 , 使 节奏明快而清楚 , 留给读者无 限想象的空间。
描绘的所有作品 , ……他 以谁也不 曾有过 的勇气把英语 中
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 了干净 。 ( ” 董衡巽 18 1 1 9 5:3 ) ( ) 二 全文的省略中 , 以小 句性省略居多。小句性省略 也就是分句性省略 , 一般 指整个分句被省略的现象。这 它“
种省略常见于 问答系列 中。 ( ” 黄国文 18 : 1) 98 l2 韩礼德和

“冰山”的骨架——侧面省略

“冰山”的骨架——侧面省略

外国文学研究5NG NG 6/冰山0的骨架)))侧面省略刘炜一、关于/冰山0原则的评论综述海明威在很多场合评述过自己的写作技巧,如在5午后之死6中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0[1]几年后,海明威又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

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

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

0[2]这两个地方就是海明威/冰山0原理的出处。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对海明威上述话语有很多种解析,有些非常笼统,如1996年5北达科他季刊6春季号上,艾伦#约瑟夫斯(海明威协会主席)在/海明威是怎样写的0一文中归纳出海明威写作的五个特点:根据经验创作;省略;视觉化;使读者能触摸到;暗含诗意等。

笔者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海明威写作风格的评论之后发现,现今关于其/冰山0原则的理解和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简约的文体风格和语言艺术,二是叙事内容的省略。

持第一种论点的评论家大都认为海明威的/冰山0原则就是语言表达层面上的简省和直白。

英国学者贝茨在5海明威的短篇小说6一文中的这段话语堪为代表:/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0[3]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亨利#詹姆斯式的长句子和多重修饰,剩下简单动词和其他实词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短小句段,这种语言风格正如冰山的表面一样,给人一种冷峻、清冽、干脆爽利的印象。

这种崭新的文体删掉了小说中的繁文缛节,像中国水墨画中使用的飞白,计白当黑,不要铺陈。

他厌恶/大字眼0,摒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选用具体而感性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作者、对象与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取得清晰自然、真切疏朗的艺术效果。

打开“冰山下八分之七”之门——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艺术欣赏

打开“冰山下八分之七”之门——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艺术欣赏

打开“冰山下八分之七”之门——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艺术
欣赏
梁彩群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2Z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蕴有如海上的冰山,只露出冰山上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深藏于海面之下,"八分之七"需要读者去揣摩、体会。

本文通过赏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精妙叙事视角、高超的意识流叙事结构和简约而精彩的人物对白设计等叙事艺术,试图打开"冰山下八分之七"之门,领略海明威展现"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的艺术魅力。

【总页数】2页(P59-59)
【关键词】叙事视角;意识流叙事结构;人物对白设计;意蕴
【作者】梁彩群
【作者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解读海明威的"八分之七"——析《雨中的猫》与《白象似的群山》的象征手法[J], 曲静
2.“省略”折射出的魅力——析海明威《杀手》中的“八分之七” [J], 熊江;
3.解读海明威的“八分之七”——析《雨中的猫》与《白象似的群山》的象征手法[J], 曲静
4.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教学镜头 [J], 徐昌才
5.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
——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教学镜头 [J], 徐昌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5月2005年 第3期外国文学F oreign Litera tureM ay2005N o.3,2005“空白”折射出的魅力———析海明威文学创作中省略的尺度张国申 内容提要:海明威在自己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为后辈作家树起了一座全新的路标,欲想测量了解这个路标,读者可以从他的“冰山理论”中找到答案。

本文谈及的是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省略,从5个方面去领略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具,和读者一同走进他所设下的“空白”地带。

关键词: 海明威小说 创作手法 空白魅力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5)03-0081-04 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家有自己不同的创作技法,文学大师海明威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他的小说无论是叙事描写、场景刻画,还是人物对白、心态描绘,都会让读者觉得似乎缺少点东西,省略了点什么。

而事实上,这恰恰是作家在创作中有意安排的一种“空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不管你读上3遍还是4遍,好像总会能找到新的发现。

这就是“空白”折射出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省略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艺术表现。

省略为表现服务,同时表现又决定了省略的使用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省略有一个“度”的问题。

怎么省略、省略多少才有利于表现而不是有损于更好的表现?我们可以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中找到答案,即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和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抽象的比例,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内涵意义。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本意是告诉读者,文学作品应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给读者以很深的回味余地,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去感悟人生的、社会的、道德的、自然的无限的哲理。

也就是说,作家省略的尺度取决于读者的“领悟”。

作品如果写得太直白,人们就根本用不着去“领悟”了。

写出这样直白的作品自然产生不出魅力,读起来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一部作品如果写得太晦涩,晦涩到广大读者都不得其意,无法去“领悟”的程度,自然也称不上是上乘之作。

海明威在创作时明显顾及到让读者去细细地“感悟”。

他的“冰山理论”的实质在于,挺拔于水面之上的峻峭的冰山峰峦是耸立在水面之下的深藏不露的冰山之索引。

正是由于这条重要的索引与他的小说省略珠联璧合,才使两者相得益彰,才使大师笔下的作品得以为后人称道,得以隽永耐读,得以流芳百世。

那么,海明威又是怎样给读者去考察他的“冰山理论”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索引,又是怎样在小说创作中掌握和运用省略的尺度,又是怎样让读者能够有章可“悟”呢?我们可以从如下5个方面来领略一番他所设下的“空白”地带。

第一,语调和节奏美国作家贝茨在研究海明威时格外注意大师作品中的语调运用,他这样说:“海明威对读者唯一的请求,就是同他合作,把握住这些语调和情绪。

”①①董衡巽:《海明威研究》(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我们在阅读海明威的作品时,如果把握住了语调和节奏,在很大的范围内也就真正地理解了大师的用意,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酒甜丝丝的就像甘草,”姑娘一边说,一边放下酒杯。

“样样东西都是如此。

”“是的,”姑娘说。

“样样东西都甜丝丝的像甘草。

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

”“喔,别说了。

”“是你先说起来的。

”姑娘说。

“我刚才倒觉得挺有趣,我刚才挺开心。

”从这一段的人物对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里姑娘说话的语调有3次变化。

一开始是心平气和,说酒像甘草;接着姑娘生气了,用了讽刺的口气;当男主人翁说“别说了”的时候,姑娘明显地上火了,抢白说:“是你先说起来的。

”口气变得针锋相对。

实际上,海明威就是用这样微妙的语调转换来隐含地表现了姑娘的心理变化。

在《老人与海》中有如下的对话:“头天一条,第二天两条,第三天三条。

”“很好啊。

”“以后咱俩又要一块儿打鱼啦。

”“别。

我不走运。

我再不会走运了。

”“让运气见鬼去吧,”孩子说。

“我会把运气带来的。

”“你家里会怎么说呢?”“我不管。

昨儿我捉住两条。

不过现在咱俩要一块打鱼了,因为我还有好些要学的呢。

”①海明威极善于运用语言的节奏来刻画人物。

读者可以从孩子和老人的这段对话中体会出,这里有语言节奏上微妙的变化。

孩子说“头天一条,第二天两条,第三天三条。

”老人接着补充说“很好啊。

”孩子又说“以后咱俩又要一块儿打鱼啦。

”老人搭讪道“别。

我不走运。

我再不会走运了。

”二人简短对白中的节奏变化包含了人物的情绪,让读者能在这种暗示的节奏中把握大师的真实思想,这比用直白具体的语言描述更能折射出一种隐含的魅力。

这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一大特征。

第二,叙事间隔海明威的短篇《在密执安北部》故事中的一段颇为精彩的描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大师笔下的两个主人翁分别是吉姆和丽芝,他们在一个仓库的遮雨棚里坐了下来。

吉姆将自己的手放在丽芝的腿上,丽芝却说“别”,说“不可以”。

可是“无论吉姆还是吉姆的那只大手都没理她”。

紧接着海明威又写了一句“地板很硬。

吉姆将她的衣服掀了起来,并且还要对她干什么事哩。

她很害怕,可是她需要它。

她很接受它,但是它又让她害怕”。

实际上,在吉姆和吉姆的大手“没理她”与“地板很硬”之间有个小小的叙事跳跃,又称“间隔”。

如果硬要加上这样的叙述:“吉姆把她按在地板上,并且将自己的身体压在她身上,她顿时感到地板很硬。

”这样,所谓的“间隔”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这段文字的叙述就变得平淡无味,一点回味的余地都没有了。

但是,如果作家把这种“间隔”任意拉大,就连“地板很硬”这句话也不写,或者省略掉,那么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他们依然坐着,躺下的情节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显然,这样的省略就使作者的意图不能被完全表达出来,这就是省略过多了。

因此,“吉姆将她的衣服掀了起来”这句话之前,必须有“地板很硬”这句话作个铺垫。

有了这句铺垫的话,情节顿时就完整了,回味的余地也有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大了。

换句话说,文学作品叙事可以留有“间隔”,但这个“间隔”不能太大,不是作家随心所欲任意安排的,而是受特定的审美标准制约。

海明威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频频在叙事过程中造成“间隔”,且十分稔知“间隔”的分寸,为后辈作家成功地开创了使用叙事“间隔”的先河。

第三,重复效应在《白象似的群山》这个短篇中,海明威描写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姑娘去马德里做了一次违法的堕胎手术。

姑娘金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都给彻底地毁灭了,姑娘本人也吓坏了。

美国作家贝茨认为这个故事是“海明威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写出的最可怕的故事之一”。

②海明威在故事中通篇没有提及堕胎的事,也没有描写姑娘是如何被吓坏了,被毁了,而只是轻描淡写地交待他们等车,喝啤酒,说话和聊天。

但是谙熟海明威写作风格的读者一定会从表面看似平淡如水的谈话中感悟到作家所隐含的残酷事实。

海明威在这里借助了重复效应这种写作手法,2005年 外国文学 第3期①②冯亦代:《贝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第324页。

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选》(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海明威故意让姑娘谈山,却让那个男人谈“简便的手术”,姑娘谈了3次山,而那个男人谈了5次手术。

姑娘第一次说山像一群白象,男人却说自己从来没见过象。

可见,男人肯定是不喜欢这个话题,他只是想把话题转到那个“简便的手术”上去。

果真,他提出来了。

这次姑娘又不吭声了。

实际上,姑娘也不想提及这个话题。

接着男人第二次谈手术,说自己见过很多人“都做过这种手术”。

于是姑娘说:“如果我去做了,那么倘使我说某某东西像一群白象,就又会和和顺顺的,你又会喜欢了?”可以看出,姑娘说的这句话在这里显然就是抢白。

然后男人第三次说:“手术非常便当。

”姑娘又说我们再“不可能过上舒心日子了”。

接着男人第四次动员姑娘去做手术。

姑娘恳求他别再讲了。

男人第五次说:“做不做对我完全一样。

”姑娘马上反唇相讥:“你再说我可要尖叫了。

”由此可以看出,海明威在人物创作时反复让男人谈起手术,但始终又不说明是个什么手术,这必然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欲想了解究竟要做什么手术,从两个人物的对话中,从姑娘对男人谈论手术的态度中,读者自然能够揣测出是怎么回事了。

显然,这里重复的话题起到了一种隐示暗喻的作用。

正是这种重复的效应,使得他的佳作具有一种批评家无法还原到概念的生命力,人们甚至能在他富于暗示的字里行间中寻找到一种弦外之音。

大师不仅惯用重复话题来揭示隐含的事实,还善于运用重复的话语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譬如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这个短篇中,玛戈用枪将自己的丈夫麦康伯打死了,威尔逊讥讽地说:“干得真漂亮。

”“别说啦。

”她说。

“当然喽,这是无意的,”他说,“我知道。

”“别说啦。

”她说。

紧接着这个女人又连续说了6个“别说啦。

”共计重复使用了8次,非常鲜明地反映了玛戈忐忑不安的心情和恃强好胜的性格。

足见重复这种写作手法与累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正是这种重复才能实现最佳的艺术欣赏效果。

第四,分切交待不走近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活是很难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的。

稔知海明威的读者自然可以发现,分切交待是大师引领我们去了解他水面以下深藏的冰山的惯用技法。

具体地说,我们从电影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物或某个事物,导演使用蒙太奇特写镜头将他们分切为若干局部。

大师使用的不是镜头,他运用的是文字来分切笔下塑造的人物和场景。

他分切的人物自然有自己独到的安排,譬如他很少长篇大论地交待一个人的外貌、个性、出身、经历,他往往把这些分切开来,逐一地在情节发展中进行交待。

不过,更加鲜明的是,海明威非常精于分切交待某种事实,尤其是一些他自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事实。

他从来不是把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场景一下子描绘得一览无余或直截了当,让读者没有一点点想象的余地。

恰恰相反,他精心巧妙地把一个人物或一个场景一点一点地分切开来,一点一点地泄露给读者。

以大师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那个短篇中打狮子为例:麦康伯被狮子吓得魂不附体,成了可耻的逃兵的这个情节,海明威不惜笔墨写了一万多字还仅仅只是一种泄露。

大师先是描写麦康伯的妻子要“喝点酒”,而且是要喝和猎手威尔逊的妻子一样的酒。

紧接着是她说麦康伯从来“不脸红”,而她自己却“脸红了”,然后又是麦康伯这样说:“我怕我得为这件事忍受到咽气的那一天了。

”读者看到这里,尽管知道发生了某种事情,但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

再往后描写下去,海明威让麦康伯央求威尔逊给他保密,千万别把那件事传给别人。

后来玛戈说了好几次她把那件事彻底忘了,其实谁都没忘记那件事。

那天深夜,麦康伯忧虑不安地躺在帆布床上,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件事还没有完全结束”。

读者很难计算,海明威把麦康伯在狮子面前逃跑这件事反复暗示交代了多少次,如果不是海明威这样的文学大师,如果是一个蹩脚的三流作家,如果一个作家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把在狮子面前逃跑这件事交代得一清二楚,那么这部作品的内在魅力恐怕就荡然无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