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讲解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的基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我们常常忽视的是,安全事故常常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诸多不安全因素逐渐积累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全生产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借用冰山理论来解释。
冰山理论认为,安全事故往往只是不安全因素的表面现象,而不安全因素则隐藏在事故背后的冰山之下,包括不安全的行为、设备、工艺、管理等多个方面。
就好比冰山,其实只有很小一部分露在水面上,绝大部分都藏在水下。
首先,不安全的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不守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无视操作规程等行为都属于不安全的行为。
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正如冰山上露出的一小块冰,它看似微小,但是整个冰山就是由这些微小的冰块组成的。
其次,不安全的设备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设备老化、缺乏维护、存在缺陷等都有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这些不安全的设备隐藏在事故背后的冰山之中,虽然不容易被发现,但却对安全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不安全的工艺和管理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例如,缺乏安全培训、存在漏洞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的生产工艺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些因素看似微小,但却是冰山背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解决。
冰山理论深刻地告诉我们,安全事故往往不是突发的,而是被不安全因素逐渐积累造成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事故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背后的不安全因素,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又称二因素论,该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
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鉴别的。
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满意度等。
冰山理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
因此在审计时,不仅应把重点放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且更应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用职业判断分析和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风险。
冰山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
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压力要素1.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形成原因: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预防和发现职员舞弊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是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律师、医生、会计师、汽车修理师等的工作,一般人无法判断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否与对他们的要求和偿付给他们的报酬相符,因此给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舞弊的机会;缺乏惩罚措施是指企业舞弊行为被发现后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企业舞弊者缺乏威慑力,因此企业舞弊行为对当事人的低成本高收益有推波助澜之嫌;信息不对称在这里主要是指被欺骗者掌握的信息往往没有欺骗者多,被欺骗者无法觉察自己正处于被欺骗的境地,不能发现企业舞弊行为,因而成为舞弊人的可趁之机会;在某些方面,无知、缺乏能力也会给企业舞弊者造成可乘之机,如许多投资欺骗的对象往往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他们的防范意识不强,而且以他们的能力也无法明了某些金融业务的市场行情;企业舞弊者对审计在发现、调查企业舞弊方面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因此不完善的会计系统、不严密的凭证和记录程序就成为他们可利用的机会。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指的是: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
海明威以此比喻写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
如果作家能够处理好这一点,读者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
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
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从技术走向管理”培训,其中讲到了冰山理论,比较精彩,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冰上理论。
第一、技能从最表层的原因看,一个人做出一定的行为是因为会做,具有做某些行为的技能;没有做出一定行为的原因是不会做,缺乏做某些事情的技能。
例如:一个人求职会计岗位是因为他掌握了会计技能;一个人没有参加集体舞蹈活动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基本舞步。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技能”这一表层原因单一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相当容易。
主要途径是技能培训和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知识一个人没有做出一定行为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应用某种具体做法的原因。
由于缺乏相应的系统知识,一个人也许掌握某些技能,但是不了解该项技能发挥作用的原理和适用环境,导致一旦客观环境或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就失去了使用该项技能的能力。
例如:一个人虽然掌握了概率的技能,但是不懂概率在桥牌中的应用,也就没法表现出在桥牌比赛中应用概率知识进行牌张估算的行为,最终导致输牌;一个人由于学习了哲学知识“量变引起质变”,能够将这一理论用在招聘之中,从量中去求质,而不是极端的追求高质量。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知识”这一表层原因单一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比较容易。
主要途径是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包括学位学习,成人教育,专项知识学习班等。
第三、价值观价值观属于行为原因的深层因素,主要体现为“这很重要,所以要做”。
个人价值观主要影响表现某种行为重要性的判断,而此类判断通常与个人的理性分析没太大关系。
当一个人感到某种价值很重要时,采取体现该种价值的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例如,虽然某人知道餐食过饱对身体会造成潜在伤害的道理,同时必要的浪费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从小接受了不能浪费粮食的教育,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所以即使已经吃饱了,还是会把剩下餐盘里的菜吃掉也不愿倒掉。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价值观”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比较困难。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理解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也就是说,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形象的背后。
见诸笔端的只有那八分之一的冰尖。
不绑架他人的思维,不把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强加给读者,真正的好作品不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隐喻理论七个层次:
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姿态。
3、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冰山理论法解析
冰山理论法解析导语:冰山理论法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它以冰山为隐喻,通过剖析问题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注重深入理解和全面考虑。
本文将详细解析冰山理论法并探讨其在实际沟通中的应用。
一、冰山理论法的概述冰山理论法,又称为“冷暖自知”理论,是由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于1916年提出的一种思维模式。
它借用冰山的形象来暗喻问题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强调沟通中要关注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核心问题。
二、冰山理论法的构成冰山理论法将问题分为两个层面,即“表象层”和“本质层”:1. 表象层表象层是指问题的外在表现和明显原因。
它是人们直观能够察觉到的部分,但往往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例如,一个员工频繁迟到可能是他个人作风比较随意,或者他住的地方交通不便利等原因。
2. 本质层本质层则是问题的深层原因和真正内在意义。
这一部分通常被掩盖在表象层之下,需要深入思考和剖析才能发掘。
继续以上述例子为例,员工频繁迟到的背后可能是他对工作的不满或是他对组织文化的不认同等。
三、冰山理论法的应用冰山理论法在实际沟通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和解决问题。
以下将从几个典型场景中探讨其应用。
1. 人际关系沟通在人际关系中,冰山理论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感和需求。
当遇到冲突或矛盾时,我们应该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中推断其情绪和动机,而不仅仅滞留于表面现象。
通过意识到问题的本质,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对方,以合适的方式应对和解决问题。
2. 职场沟通在职场中,冰山理论法有助于我们识别和解决隐藏在冲突或问题下的核心因素。
例如,当团队成员之间存在合作矛盾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彼此之间的摩擦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应该深入理解彼此的价值观、目标和期望。
只有将问题从本质层面解决,才能达到持久和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3. 商业谈判冰山理论法对商业谈判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进行谈判时,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和洞察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表象层面和本质层面同时思考问题。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冰山理论是指在安全生产中,事故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而其背后隐藏着更多的隐患和风险。
这就像冰山一样,我们只能看到表面上的一小部分,而无法看到其下面巨大的体量。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长时间的隐患堆积和不良行为的累积导致的。
事故只是表面上的结果,而真正的原因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
如果我们只关注事故本身,而忽略了其背后的隐患和风险,那么我们很难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利用冰山理论来引导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深入挖掘隐患和风险,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加强对不良行为和违章操作的管理和惩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
再次,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突发状况。
最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流程,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展开。
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只有真正理解和应用冰山理论,我们才能够充分认识到事故发生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
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需要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合力,共同维护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冰山理论讲解
冰山理论百科名片冰山理论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
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目录冰山理论文学与冰山理论冰山风格的结构1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形成原因早年的锻炼经历有一定的影响1其他作家、艺术家的影响1时代的影响1独特的审美趣味1心理的焦虑海明威的冰山风格物流冰山理论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展开编辑本段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编辑本段文学与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思想方式,几十年来,它一直是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海明威(1943)最先提出这一理论,以描述一个管理问题:一件事情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然而却只有一个最优解。
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通过冰山表面的水面而未能深究冰山的底层结构一样,需要深入探究才能找出真正的最有效解决方案。
冰山理论是一种经典的管理和决策理论,它反映了两个重要概念:非显性和显性部分。
非显性部分可以指执行某种活动需要的资源和技能,例如经验、信息、知识、社会关系和能力。
另一方面,显性部分是已经清楚地可见的,比如表面的弱点和缺点。
因此,一件事情的完成不可避免的需要显性和非显性的支持,如果只考虑显性的部分,无疑是一种不完整的做法,必须要深入挖掘出深层次的真相,以解决问题。
此外,冰山理论还为解决一项任务所提出了一种框架,这一框架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入手:目标、行动、监督和控制。
在有效解决一项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并设定目标,确定目标的实施需要哪些步骤,并执行这些步骤,最后,根据实施的效果在相应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情况确认。
由此可见,冰山理论是一种现实而又十分可行的管理理念,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当管理者面临问题时,他们应该从冰山理论出发,以解决问题。
他们应该从表面开始,尝试深入细化的分析,制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尽量找出真正的根源。
最后,他们还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完成任务的每一步都是正确和有效的。
可以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深刻地改变了管理理论的格局,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技巧,并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意见,从而使管理者能够有效完成任务,从而改善组织效率。
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冰山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才能让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可能性。
弗洛伊德冰山原理
弗洛伊德冰山原理一、引言冰山原理,又称为冰山理论,源自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
该原理主要是用于描述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这个理论形象地比喻了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如同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大部分隐藏在深海之中,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弗洛伊德冰山原理的起源、核心概念、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以及现代对其的批判与反思。
二、弗洛伊德冰山原理的起源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治疗师,被普遍认为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他的冰山原理是在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病人梦境和失言的分析,弗洛伊德观察到许多隐藏在显意识之下的无意识动机和欲望。
这些观察促使他提出了冰山原理,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心理过程。
三、冰山原理的核心概念冰山原理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心理结构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显意识,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代表潜意识。
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要部分,它包含了个体的冲动、原始欲望和情感。
这些深藏不露的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尽管个体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四、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潜意识与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潜意识与无意识紧密相关,但并非完全等同。
无意识包含了所有无法被个体意识到或回忆的心理内容,例如感官印象和经验。
相比之下,潜意识主要涉及被压抑的欲望和情感,这些欲望和情感由于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冲突而被排除在显意识之外。
因此,潜意识是无意识中的一个特殊部分。
五、冰山原理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冰山原理在心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帮助心理学家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心理过程,尤其是那些由潜意识欲望所驱动的行为。
精神分析治疗师使用冰山原理来探索患者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欲望,以理解和解决心理冲突。
此外,该原理也影响了其他心理学派别的发展,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弗洛伊德学派。
六、冰山原理与人类行为冰山原理强调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指出事物的表面只是冰山一角,只有深入挖掘才会发现其中的真相。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用于指导心理学研究者从表面看到更深层次的真实情况。
首先,弗洛伊德冰山理论提出,事物的表面只是冰山一角,要深入了解事物的真相,必须挖掘更深层次的潜在信息,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比如,当一个人表现出行为问题时,要想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必须挖掘他的成长经历,从而找出他行为问题的根源。
其次,弗洛伊德冰山理论也指出,挖掘事物真正的本质时,必须多方面考虑。
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并不是由一个原因引起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如,一个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不能只从他的家庭背景或学校环境去考虑,而是要从多方面去考察,才能找出其中的原因。
最后,弗洛伊德冰山理论也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指导思想,强调要从表面看到更深层次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好地研究心理学问题。
比如,当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时,要从表面的症状出发,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心理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弗洛伊德冰山理论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提醒我们要从表面看到更深层次的真实情况。
要想深入地研究心理学问题,必须从表面上挖掘,以便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提出的冰山理论是他创作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他独特的写作风格的基石。
本文将对海明威冰山理论进行解读,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冰山理论的概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首次提出了冰山理论。
他认为,文学作品就像一座冰山,只有露出水面的部分才是读者所能看到的,而冰山底下的巨大部分则隐藏在水下。
这个比喻意味着,作品中的真正意义和深层内涵往往需要读者去发掘和理解。
二、冰山理论的内涵1. 真实感受的表达海明威强调作品应该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感受。
他认为,作家应该像记者一样客观地记录事实,而不是通过华丽的辞藻来掩盖真实。
冰山理论要求作家将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融入作品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2. 隐喻和象征的运用冰山理论强调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重要性。
海明威认为,隐喻和象征是作品中隐藏的部分,通过它们可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家应该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让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去发现和理解其中的含义。
3. 省略和留白的运用海明威的作品以其简洁、省略的风格而著称。
他认为,作家应该通过省略和留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故事中的空白。
冰山理论要求作家只展示作品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而将其他细节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推测。
三、冰山理论的意义和影响1. 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冰山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需要读者去发现和解读,省略和留白需要读者去填补和想象。
这种参与性的阅读方式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使阅读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2. 培养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冰山理论要求作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感受,通过省略和留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这种写作风格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也培养了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深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冰山理论强调作品中隐藏的部分,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爱德华霍尔的文化冰山理论
爱德华霍尔的文化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认为,每种不同的文化就像一个独立的巨大冰山,可以分为两部分:水线以上的文化和水线以下的文化。
水线以上的文化仅占整体文化的一小部分,但它更可见,有形且易于随时间变化,因此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到。
水线以下的文化是无形的,无形的,并且难以随时间变化。
它占了整个文化的大部分,但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不容易。
水线以上的文化部分主要是人们的暴露行为,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说话习惯和生活方式。
水线以下的文化包含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是构成人的行为的主体。
尽管看不到水线以下的部分,但它完全支撑了水线以上的部分,并影响了整个人的各个方面。
如果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冲突,那么第一个接触就是水面以下的价值观,信念和思维方式。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者介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 1961 )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954 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此,海明威的文学声誉达到了顶峰据统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36 种语言,他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基督教的圣经,他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海明威成了美国文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受到读者如此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简约但并不简单的写作风格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一什么是冰山理论在歇斯底里研究(1895)一书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尖角。
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
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在文学创作中,到底什么是“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尔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
”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
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1932)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素质冰山理论
•
素质冰山理论
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把人的素质比喻成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冰山上的一角,另一部分是冰山下巨大的一块。
冰山上一角是表象特征,指人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容易测量和感知。
冰山下的部分是潜在特质,指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这些特质越到下面越难被挖掘和感知,因此无法测量。
麦克利兰认为,从根本上影响人成功的潜质并不是外在的知识技能,而是隐藏在冰山下的那些潜在特质,其中,动机是最深层次的因素。
冰山一角的理论
冰山理论: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一座浮于水面的冰山,露在水面上以上的只是其十分之一,而另外90%是看不见得。
当一艘巨轮撞到冰山的时候,很可能会遭受核泰坦尼克一样的厄运。
无独有偶,国际航空界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的航空事故背后,必然有近30起轻微事故和300多起未遂事故先兆,以及10000多起事故隐患”,要消除一起严重的事故,就必须像发现并回避藏在水面以下的冰山那样,把这10000多起事故隐患控制住并消灭在萌芽状态。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眼前发生的事故,而是更多潜伏未知的隐患和威胁。
破窗效应:破窗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筑物的一扇窗户破了,如果无人理会,很快这里其他的窗户也会破掉。
破窗似乎在告诉大家:主人并不在意窗户是否破损,这里管理混乱,人们被动消极。
其实,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那些看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的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从容更多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相反有个所谓“热炉效应”:用炉火取暖,谁都不敢去碰炉子一下。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安全生产冰山理论是指安全生产问题中显性事故只占安全事故总数的一小部分,而潜在隐患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的一种理论。
它将安全事故与冰山的构造相类比,即冰山的上部是明显的隐患,下部是埋藏的危险,因此也将冰山上部的一小部分与下部的大部分相比,用来揭示安全事故中实际损失的一小部分与潜在隐患的关系。
安全生产的冰山理论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那些容易看到的表面问题,更要认识到隐藏在背后不易察觉的潜在隐患。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纠正潜在隐患,才能够真正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安全事故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正如冰山仅凭眼力无法判断其实际规模一样,我们也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
应建立科学严谨的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潜在隐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潜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安全事故往往是因为潜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整改而造成的。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工作场所的潜在隐患排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
再次,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只有人的意识和素质提高了,安全事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
因此,要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让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安全生产的工作中来。
最后,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管理层没有尽到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导致的。
因此,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落实,对于存在违章操作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处罚,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水平。
总之,安全生产的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不能光看到事故的表面问题,更要认识到潜在隐患的存在。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纠正潜在隐患,才能够真正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加强潜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一、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二、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对员工来说,外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
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浮在水面上的1/8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而潜在水面之下的7/8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
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
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来描述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它的核心观点是,事故发生不是突然而起的,而是由许多看似无关的事件和因素逐渐积累而成。
类似于冰山,我们只能看到冰山上方的一小部分,而真正造成事故的部分则隐藏在水下。
在安全生产领域,冰山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的本质和内在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冰山的上方代表事故中显而易见的原因。
这些原因通常是直接造成事故的因素,比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
这些因素容易被发现和解决,因此大部分安全管理工作都集中在预防这些明显的风险上。
然而,冰山的下方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下方的部分代表着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潜在因素和风险。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管理不善、组织文化不健康、隐患漏洞等。
这些问题不容易被察觉和解决,但却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冰山下方的问题,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事故调查工作,了解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和真正原因。
通过分析事故,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培训等。
只有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组织文化也是冰山下方的重要因素。
如果员工对安全不重视,或者管理层对安全问题漠视,那么安全事故就难以避免。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正确认识安全的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让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冰山理论还提醒我们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既要关注事故的直接原因,也要着眼于潜在的因素和风险。
只有将所有的风险都纳入考虑范围,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总之,冰山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分析安全生产问题的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和改进,我们能够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和管理好风险,才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山理论百科名片冰山理论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
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目录冰山理论文学与冰山理论冰山风格的结构1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形成原因早年的锻炼经历有一定的影响1其他作家、艺术家的影响1时代的影响1独特的审美趣味1心理的焦虑海明威的冰山风格物流冰山理论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展开编辑本段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编辑本段文学与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冰山理论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
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
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
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
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
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
”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
他指出开始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
传统的省略方法很类似于删节号的作用,它省略的是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
马原以《永别了武器》中曾被海明威改写了三十九遍(在另一处海明威又说是四十遍)的结尾为例:我往房门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
”一个护士说。
“不,我可以的。
”我说。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
”我说。
“那位也出去。
”“在此之前作者没告诉我们房间里有几位护士,这段文字也没交代,可是我们马上知道了这间停着‘我’情人(卡萨玲)尸体的房子里有两位护士。
‘我’的对话没有丝毫失态之处,可是我们也从这段文字里知道了‘我’的失常变态。
”“这些语调上的变化其实在上边文本中全无提示,作者也没有用叙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主人公‘我’的任何情绪变化,然而我们都知道了。
作者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规律,他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不说大家也会知道这个道理,他就不说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结果大家还是都知道了。
这样做除了因省略掉一些东西而缩短了篇幅外,由这种省略还产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审美方法,以作用于(阅读)对象心理为根本目标的方法。
”(马原《小说》)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
而以往的小说家如果是现实主义者就把什么都告诉你,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义者就拼命调动读者的情绪,拼命煽情。
海明威也在调动,他调动的则象马原所说,是经验。
这肯定是一种新的小说美学。
怎样深入阐发它的美学层次的内容还需要继续思考。
但我们起码可以说,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学。
编辑本段冰山风格的结构冰山风格体现在结构上:即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历史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例如: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指出“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一切过程。
”但小说却被浓缩到只有五万字,小说仅集中描写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
《丧钟为谁而鸣》堪称海明威最长的长篇,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里,但小说却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其它一些短篇小说如《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杀人者》等都是采取这种非常集中的时间模式来写的.编辑本段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形成原因海明威曾经说过,他总是“试图按照冰山的原理”写作。
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删除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把丰富的含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简约的整体结构之中,达到了简约与含蓄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冰山风格”。
海明威小说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作家风格的形成,有着各方面的原因。
这诸多原因中的一些(诸如文体的限制、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等)具有广泛的意义,对每一位作家都同样起作用。
但还有一些原因对特定作家而言是特定的。
笔者认为,后一类原因在作家风格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影响海明威风格形成的这些原因。
早年的锻炼经历有一定的影响海明威早年所接受的锻炼,对他的创作尤其意义重大。
1917年高中毕业以后,他没有上大学,而是到《堪萨斯城明星报》去当了一名见习记者。
该报提倡行文明快有力,句段短小;强调新闻的新意、时效、准确、凝练。
对此,海明威认为:“这是我在学习写作上,得到的最好锻炼,也是写作的重要原则,我永远不会忘记它”。
后来,他又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驻欧记者在欧洲各地采访、写稿,尤其是1922年热那亚会议期间,他用电报拍发消息,更不得不极力地压缩词语,练就了一种“很简练,没有形容词,没有副词——什么也没有,只有血、骨头和肌肉”的“新的语言”。
无疑,早年当记者的经历,尤其是热那亚会议的实践,对海明威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他作家、艺术家的影响罗、莎士比亚、莫扎特、戈雅、塞尚、梵高、高根……这里面既有小说家、诗人,又有画家、建筑家、音乐家。
确实,他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
有人曾经有理有据地分析过别人对他创作的影响,说他从马克·吐温那儿学习用活泼的民间语言,用平易简单的英语,短字和短句;从斯泰因那里学会简单的句法;从庞德那里学习简练、含蓄的笔法,而不要直陈其事,学会使作品达到简练、突出本质;从康拉德那儿学习微妙的、朴素的结尾;从塞尚那里学习简练的笔触、逼真的描绘……无疑,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必须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基础上逐渐成长起来,海明威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不能通过列出别人对他的影响来解释他的风格,或者任何别的伟大作家的风格。
他当然是向别人学习的,但这种学习不是拙劣的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吸收、贯通,用自己的独创精神,锻就一种独创性的风格。
学习是一种必要的条件,但却并不是充分条件。
因此,我们在海明威的风格中也许可以察觉出一些他人影响的影子,我们却没法把它们清楚地分离出来,划归“原主”,因为它们已不再是别人的特点的大杂烩,而是溶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一起形成了海明威自己独特的“冰山风格”。
时代的影响海明威和他同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曾怀着“光荣和梦想”勇敢地投身于“正义的战争”。
然而炮火炸毁了无数美满的家庭、无数鲜活的躯体,炸毁了几千年的文明与成就,也炸毁了他对世界的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
在一个急遽变乱的时代,一切都崩溃了,一切都难以把握。
旧的标准早已分崩离析,新的准则尚待重新建立。
在海明威看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眼前的事实,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程;唯一可取、可以自我救赎的是坚忍的精神。
华丽的修饰词、添姿加彩的评论在新的时代面前都失去了血色,露出了不真诚的面孔,唯一有力量的只有精确的事实本身。
一切都那么不确定,似乎转瞬即逝,你又怎么能够相信自己的大写的思想,怎么能够帮助别人决定他们的想法?唯一的办法是给人以事实——简练叙述的事实,让他们自己去思索。
生活中充满了难以逆料、难以抑制的痛苦、失败、迷惘,人所能做的只有顶住,咬紧牙关,保持“重压下的优美风度”。
因此不仅他的主人公都是坚忍、寡言的“硬汉子”,他的叙述风格也是一贯坚忍的客观凝练。
独特的审美趣味海明威非常喜欢户外运动,打猎、钓鱼、滑雪……无所不爱,而他尤其迷恋斗牛。
这一特别迷恋之处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