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建设一个和谐稳定、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及实现的途径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建设一个和谐稳定、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及实现的途径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建设一个和谐稳定、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及实现的途径:
(1)交往行为合理化要求行为主体之间进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交往和对话,以求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
(2)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基本前提是建立人们共同承认和尊重的规范标准,即人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不受侵犯的“普遍伦理原则”,需要通过交往者之间的商讨来完成。
(3)交往行为的媒介是语言,通过交往者之间的对话来实现。
这导致了“普遍语用学”的诞生。
(4)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革命不再用阶级斗争的手段,而是采取纯粹交流思想的乌托邦模式,即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保障人际对话与交往行为合理化来进行,并摆脱国家的干预与控制。
第九讲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 3、不同行动概念的比较 、 • 社会理论中三种行动概念: • 目的(策略)性行动:韦伯—既定目标与实现手段之间 的联系—间接沟通 • 规范性行动:符号互动论—两个世界(客观世界与社会 世界)—共识行动 • 戏剧行动:戈夫曼—自我展现(客观世界、社会世界、 主观世界)—自我表现 •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 • 两个以上行动者通过语言交流寻求相互理解、共同合作、 协调相互关系的行动。 • 除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外,还有语言世界, 具有反思性,间接性: • 对客观世界的陈述是真实的 • 沟通行动建立的人际关系是正确的; • 言辞表达与说话者的意图是一致的 • 言语的非工具性
第二节 沟通行动与沟通合理性
• 1、沟通行动:概念与规定 、沟通行动: • 沟通行动的理论出发点始于韦伯的理性化概念(见表14-1) • 韦伯行动类型划分之局限:忽视了人类行动的互动或者相互 协调,忽视了具有言语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是一种孤立行动主体的行动 • 社会行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 哈贝马斯的行动类型学:社会行动可分为策略行动和沟行动 (见表14-2) • 沟通行动的概念规定:为了协调相互的行动而进行的行动, 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沟通而达致;简言之,个体行动是人民 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是使用语言的形 式,即言语行动
• 社会世界的理性化表现为:文化、社会 和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限变得越来越 清晰,可从三个方面看待生活世界理性 化: • 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 • 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 符号再生产的反思性的增加:
• 2、体制及其理性化 、 •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依赖于人际沟通的理性讨论 而不是外部强制 • 西方社会的理性化在生活世界与体制两个层面 展开 • 体制具有两个层面含义: • 其一,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制度或者组织 • 其二,一种重视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方法 • 体制理性化的四个阶段: • 平等部落社会:亲族 • 阶层部落社会:物物交换、分工、神秘世界观 • 政治分层社会:权力、国家、司法制裁 • 经济结构社会:金钱主宰社会 • 人类用理性代替了权威或传统文化制约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备受学术界。
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认为交往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
本文将从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总结和评价。
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交往,另一种是符号性交往。
工具性交往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以达成目的为出发点,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符号性交往则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追求的是理解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是交往的媒介,是人们互动和沟通的基础。
在交往中,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同时也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哈贝马斯强调,语言是交往的核心,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沟通。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是人们交往行为的基础。
交往理性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能够保证交往的公正和平等。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即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但它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主体间性。
因此,哈贝马斯主张通过交往行为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将主观性和主体间性引入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中。
交往行为理论为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例如,在社会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在哲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在政治学中,交往行为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政治冲突和分歧。
然而,交往行为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哈贝马斯过于强调语言在交往中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人们对非语言交往的忽视。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比较抽象,难以具体应用。
交往行为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为理论教材
有关哈贝马斯思想的介绍论著: 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霍尔斯特 (德)著,章国锋译,《哈贝 马斯传》,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 [日]中冈成文著,王屏译:《哈贝马斯:交 往行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童世骏 著,《批判与实践——论哈贝 马斯的批判理论》,三联书店2007年。
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1)公私领域界限明确 (2)公共领域活动的形式是对话和交往,在 话语沟通过程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3)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 活、军事生活和体育、武力竞技等,生产 和经济活动主要是在私人领域中 公共领域的活动是与经济无关的
代表型公共领域阶段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三种不可 或缺的要素: 劳动 语言或沟通 权力或支配
技术的 认知兴趣 实践的 认知兴趣 解放的 认知兴趣
经验性-分析性 的学科
历史性-诠释性 的学科
批判取向 的学科
经验性—分析性的学科主要基于技术的兴趣,其 目标为建立规律性的知识。这一类的学科包括自 然科学以及某些形式的社会科学。 历史性—诠释性的学科主要基于实践的兴趣,其 目标为对社会文化现象获致一种解释的了解,这 一类的学科包括人文学、史学以及某些形式的社 会科学。 批判取向的学科主要基于解放的兴趣,其目标为 反省与批判。这一类的学科主要包括心理分析、 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以及具有反省性、批判性的哲 学。
公共领域的转变经过了三个阶段
“广场型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 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公共领域和私 人领域是泾渭分明的。公共生活(政治生 活)在广场上进行,但不是固定的。公共 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可以采取讨论和 诉讼的形式,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可 能是战争,也可能是竞技活动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
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1( 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
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
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
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沟通行动理论
主要内容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二、沟通行动理论 (一)沟通行动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行动及交往行动概念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四)“交往行动”与语言行动的关系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尤 尔 根 哈 贝 马 斯 ( J ür g e n Habermas ),1929年出生于德国 的一个小城镇的中产阶级家庭。祖 父是一位神学院院长,父亲是当地 工商联合会会长。曾先后在哥廷根 大学、苏黎士大学、波恩大学学习 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 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 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 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 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 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
▪ 但是他认为这两种运动不是交往行动。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 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书中指出,社会中存在着四种 类型的行动:
1、目的性的行动 又称作工具性行动。这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动,通常在经济和政治
领域出现,在比较、权衡各种手段以后,行动者选择一种最理想的达 到目的的手段。 他认为这一行动与作为可操作性对象的客观的或外在的世界相联系。 目的性的行动是交往展开行动的客观基础,因此,对于参与者来说, 必须对感知的和可支配的对象采取一种客观化的态度。
样,如何统一主客观问题,实现主观和客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
统一就成了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哈贝马斯以
“兴趣”作为逻辑起点,以那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尚未
主题化”的“生活世界”作为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归宿,应该说有自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哈贝马斯(EdwinH.Hablitz)提出的。
他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一系列交互行为构成的,这些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形式。
因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坚持将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
哈贝马斯的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是由三种基本的行为形式构成的,即表达、反应和交流。
表达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等,反应是指个体对外界表达感受到的情感、思想、愿望等作出反应,交流是指个体之间通过交流传达信息。
哈贝马斯认为,这三种行为形式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此外,哈贝马斯还认为,人际交往不仅仅是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对行为的评价、判断和行动的规划等活动。
哈贝马斯认为,这些活动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在讨论人际交往时考虑到它们。
最后,哈贝马斯的理论指出,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表达、反应和交流,还包括其他行为活动,如评价、判断和行动规划。
哈贝马斯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就必须把这些行为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承认韦伯对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的睿见, 但他并不像韦伯、法兰克福学派那样以一种悲观的 眼光来看待理性化对人类的限制。
韦伯认为科技理性控制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但哈贝 马斯认为这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哈贝马斯认为韦伯把理性发展过程中的形式与内容、 逻辑与动力这两种范畴混淆了,前者是理性的所有 特质,后者指西方现实发展的一些偶因。
3.早期批判理论家如卢卡奇等人,他们不断地把注 意力集中在个体的主观意识状态,因此他们缺少马 克思那样的洞察力,即认为在维持个体间社会联系 的众多过程建构了社会,并由此使之得以解放。社 会理论如何才能避免早期批判理论家的这些缺陷?
4.社会理论如何才能将某种理论概念化并发展 之?即协调物质产品以及政治组织的力量和反 应性的、有意识的个体间的主体间性力量之间 的关系,并避免韦伯关于政治力量合理化的悲 观主义,马克思关于阶级觉悟与革命不可避免 的乐观主义以及黑格尔辩证法主观主义的泥潭?
行的行动,这种协调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相互沟通而达
到的;也可以说,沟通行动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 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是使用语言的行动,即言语行动。
沟通有效性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可领回性要求:选择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 者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真实性要求: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
真诚性要求:真诚表达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 话语;
社会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许多新 现象和新变革。
“公共领域”于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由于社 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工具理性越来越严重,科学技 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理 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压过了一切,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要化解这种危机最 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 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哈 贝 马 斯
二、社会背景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二是德国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的 影响。他从战争和国家工业的发展进程中看到国家、 民族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工业发展使社会进入工业 文明时代,换来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 步,但与此同时也酝酿着新的危机,
威胁着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在工业社会, 工具合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支配人们 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以利 益为中心,把物质享受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精 神交往的重要性,产生了交往异化的现象,这 一现象成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和批判 的对象。
一、简介 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 是一个多产的思想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哲 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法学等,有 “现代百科全书式哲学家之称”。 生于杜塞尔多夫,早年就读与哥根廷、苏黎 世、波恩三所大学。主要著作有:《公共领域 的结构转型》、《理论与实践》、《作为‘意 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认识与兴趣》、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交往行动理论》、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后形而上学思想》
后果:一是自由和意义的丧失; 二是交往行为的扭曲;
四、基本内容(4个方面)
(一)行为和交往行为内涵 行为:就某种意义而言,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体现出来
的,但是只有当行为者遵循一种技术的行为规则,或者 一种社会行为规则而同时来进行这种运动时,这种行为 才能体现出来。这种同时进行意味着,行为者是有意完 成一种行为计划的,而不是有意进行借以体现他的行为 的身体运动。
达的知识 2、表达言说者本人的意向的能力:所用的语言学表达
呈现出被意向的东西,使听者能够相信言说者。 3、实施言语行为的能力:该行为与被认可的规范或者
被接受的自我—影像相一致,使听者能够在共同具备的价 值取向中认同言说者。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在近二十年来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显学,其学说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是罕有比拟的。
其中最受争议的是他企图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理论来描述、分析和批判现代社会的结构。
“沟通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并是他用来支持其理论的普遍性的主要论旨。
一、语言本质与沟通理性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强调一种价值中立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人在一切价值问题抉择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事实上,在学术研究和日常事务里,都显示出价值问题到最后没有客观讨论的余地。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论的中心论点,是批判“科技理性”对人类的控制。
哈贝马斯是企图以“沟通理性”代替现实狭义的“理性”概念。
他的讨论以批评“实证主义”做起点。
实证论是现代社会研究的主流学派,它有基本假设。
首先,实证论者以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研究的典范,认为事实陈述可以透过没有价值介入的纯感官的触觉而可以被客观验证。
其次,有一个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外在世界。
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评主要针对两点:“科学主义”和“科学政治观”。
“科学主义”认为所有知识的建构应该以自然科学的模式为典范。
“科学政治观”则认为科学知识可以客观地解决一切政治和道德上的问题。
这是实证主义的知识观。
其重点是强调知识应局限于具有客观验证基础的研究范围内,而价值和道德问题不能客观验证,因而也不是知识,只是代表个人的主观看法。
因此,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哈贝马斯对实证论的批评可以还原为对:价值中立社会研究“的批评。
在批评实证论的同时,哈贝马斯试图从正面的角度以其“共识直理论”做基础,去抗衡实证主义的验证程序和相应直理论,并希望由此建构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范基础”,来理解和批评现代社会结构。
首先,哈贝马斯指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前者是由相关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构成的,是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验证的。
其次,根据哈贝马斯的共识直理论,任何对外在世界的了解都必然涉及了解者的演绎,共识是在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外在和内在的压力和制约下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 对于上述实证论, 哈贝马斯的主要观点是: •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由相关的 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所构成的,因而是不可以用自然科学 的程序去检视或证实的; • 任何对外在世界的了解都必须涉及了解者的演绎,而 语句的真假值是由参与讨论者在相关的社群规范制约下而 达至的共识来决定。这就是“共识真理观”,它假设人有 进行理性讨论的能力,而共识是参与讨论的人在没有外在 和内在的压力和制约下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 实证论的相应真理论(一个理论的真值,是取决于该理论 的描述是否与独立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观外在世界吻 合)<—>哈贝马斯的共识真理论(如上)
• • • • • • • • • • • • •
共识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制约的“理想沟通情境”中通过语言沟通 达成 的。在“理想沟通情境”中,有三个有效宣称规范着语句的使用或人 的 语言行为。即,真理宣称-在认知层面的沟通过程里,我们是期望所 使用的语句能够反映外在世界的事实,并且是透过这些认知语句把相 关事实告诉别人;正当宣称-语言使用者和别人沟通时,要遵守支配 着人与人沟通的社会规范,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规范构成 的;真诚宣称-我们使用的句子是希望别人相信这是真诚地表达我们 内心想法和感觉。 一个社会行为是否属于“沟通行为”,主要是取决于行为者所用 的协 调方法。如果其所用的方法是在没有内外制约之下达至相互理解的沟 通,并由此而协调资源的运用,去满足各自的欲望,这便是属于“沟 通行为”。如果只是以为了满足一己欲望为最终目的,通过欺诈等手 段与人进行沟通,就不属于“沟通行为”。
哈伯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哈伯馬斯是當代哲學大師、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
哈伯馬斯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並在靠近科隆的古倫梅巴斯巴赫(Grummersbach)地區的一個小鎮裡長大,1949年進哥廷根(Gottingen)大學學習,1954年在波恩大學完成博士論文,1956年與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思想家阿多諾相遇,成為哈伯馬斯一生的轉捩點,他在學術上的多才多藝使他有資格成為阿多諾的助手,成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接棒人[1]。
1961年應伽達默爾的邀請,到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1964年回到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擔任社會學教授,1971年前去施坦恩堡(Starnberg)的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擔任所長,哈伯馬斯闻名的溝通行動理論(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确实是在這裡開始萌芽的,1983年重返法蘭克福大學執教直至退休,2001年4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邀請,到北京及上海作學術演講。
哈伯馬斯是一個多產的思想家,重要高作包括《知識與興趣》、《溝通與社會進化》、《溝通行動理論》等。
[2]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通常被稱為「社會批判理論」,這個學派積極關心社會理論問題和從事社會改造活動,特別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ideology)進行批判分析。
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哈伯馬斯經歷到初期法蘭克福學派的衰落與窘境,這與它理論本身存在的弱點紧密相關,第一,初期法蘭克福學派對社會科學的理論功效和分析哲學一直沒有認真看待,亦未與它們作系統性的對話,否則即可藉此來顯示自己的意義;第二,初期的法蘭克福學派從黑格爾那裡繼承的理性概念是一種過時的哲學的理性概念,對要求根據經驗實證的社會理論來說,是一筆過於繁重的遺產。
[3]對60年代末舊批判理論陷入危機的反思,和當代西方哲學的語言哲學的轉向的影響,促使哈伯馬斯將批判理論由意識哲學向語言哲學的範式轉換(paradigmshift)的「革命」,即「溝通行動理論」的成立。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
他的交往行动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人类社会行动的沟通性质。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这种交往和沟通是通过语言和理性来实现的。
在交往行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并试图通过理性的辩论和讨论来达成共识。
这种交往行动是自由和平等的,参与者在交往中享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解决分歧。
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的辩论”。
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辩论是人们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理性的辩论中,人们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观点,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理性的辩论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而不是基于权力或利益的斗争。
通过理性的辩论,人们可以超越个人的偏见和利益,达到共同的理解和共识。
交往行动理论还强调了社会的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进行交往和辩论的场所,是社会民主和公共意见形成的基础。
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辩论和讨论来影响社会决策和政策的制定。
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民主和公正至关重要。
交往行动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交往和辩论,人们才能够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交往行动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此外,交往行动理论还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往行动中,个人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参与交往行动,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哈贝马斯(Harvey B. Sarles)提出。
该理论认为,社会交往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由表达、交流和收集信息组成,可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双向过程,即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互动。
它包括相互尊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人分享情感及信息等。
当两个人处于交往状态时,他们会交换各种信息,共同建立新的关系,并且彼此改变。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它认为交往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建立社会联系的方式。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欲望,即通过交往行为来表达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获得自我价值。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也强调了“情感社会”的重要性。
它认为,情感是交往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个体在社会中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有用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解释人际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自我表达和情感社会的重要性。
它也有助于理解社会中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以及交往行为如何影响彼此的关系。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表现为文化、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 限变得越来越清晰。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 程: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ⅰ.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指文化、社会和 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 观所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ⅱ.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在文化层面,人们在建立自我认同时,不再依赖 于于神化世界观中尚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具体内容, 而是依赖于一些形式因素。 在社会层面,现代社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愈 来愈建立在一些普遍的原则和程序上,而不是依赖 于具体的生活形式。 在人格系统的发展层次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 得的认知结构,越来越脱离它们在‘具体思维’中得以 整合的具体文化知识。
沟通理性
首先,沟通理性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 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为基础的。 其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 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在有效性要求受到 质疑时,沟通行动的参与者能够进入理性的 讨论。 最后,在讨论中,沟通双方针对受质疑的有 效性要求反复讨论,以达成共识。
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
如果说,舒茨关心生活世界的库存知识与 交互主体关系,加芬克尔关心生活世界的索引 问题与反身性,那哈贝马斯则关注生活世界中 人际之间的沟通。 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大家在一定程 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社会文 化背景。 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 中大量的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化:是一个资料的储存库,是生活在一起的社群 所共享和共有的,当沟通行动的参与者通过语言沟 通就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时,知识储 存库使沟通成为可能; 社会:是指合法的秩序,通过这种合法的秩序,沟 通行动得以调节不同的意见和社会行动,并促进社 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 人格:可以理解为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 能力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他们参与到相互 理解、沟通的过程之中。
评述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8卷第3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8 N o.3 2008年8月Journal o f He be i Poly 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 i e n c e Edition) Aug.2008文章编号:1673-2804(2008)03-0008-03评述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陈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关键词:哈贝马斯;沟通行动摘要:哈贝马斯建构的“沟通行动理论”开辟了对现代社会批判的新视角。
哈氏主要通过揭示语言本质,探求西方社会发展的可能之路,对沟通行动的阐释和对生活世界的分析来预设“沟通行动理论”基本框架。
评述他的主要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图分类号:C 06文献标志码:A一释义“语言本质”必须采用“更佳证据的力量”这个策略进行“论辩”或“商谈”。
只有在商谈的过程中经由论辩双方以提供理论证据的媒哈贝马斯在“共识真理论”中表明了语言是进行沟通的方式达成的共识才是符合理性的,故所谓“沟通”的理性是介。
语句的真假值是由参与在“公共空间”(public指在进行“沟通行动”时预设的准则和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sphere)讨论的人进行讨论而达成的。
这样的讨论是在没有不同有效宣称和不同商谈的区分,三种有效宣称分别对应外在和内在压力和制约的情境中进行的,是一个自由的讨论。
理论商谈”、“解释性商谈”和“实践商谈”。
哈贝马斯对人和真诚的沟通。
在人类使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懂得运类语言的分析显示出人在使用语言时,蕴含着追求真理的倾用第一旬语言和另U人进行沟通或者要达到了解的时候,已经向,而真理是通过反复商谈而达到共识来界定的。
对共识的显示出我们是在追求一个普遍而没有制约的共识了,即j“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一个没有内外制约,只有“更佳证据的力到了解”是潜藏在人类语言里的一个“目的”。
而这个目的是量”来指引的规范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沟通行动理论的出发点: 社会理性化的困境
哈贝马斯:“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 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
所谓社会理性化的困境,是指韦伯所说的现代资本 主义理性化所导致的现代社会的两难困境,即形式 (工具)合理性和实质(价值)合理性的矛盾。 无论是韦伯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他们 在对待西方理性化发展悖论这一问题上都走向了悲观 主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和权力的制约机制逐渐 渗透到其他活动或领域中,人们不但在日常的工作中, 而且在娱乐、教育和家庭等事务中也以金钱和权力作 为沟通的媒介。这样,人们逐渐习惯于把周围的环境, 包括其他人在内,都当作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或 手段。
二、沟通行动和沟通理性 (一)沟通行动概念的提出
不同行动概念的比较
目的(策略)行动 规范调节的行动 戏剧行动 沟通行动 客观世界 客观、社会世界 客观、社会、主观世界 客观、社会、主观、语言世界
目的(策略)行动
韦伯提出。 目的行动是行动者通过选择一定的有效手段, 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这种手段,实现某种目的 的行动。 哈贝马斯认为,目的行动本质上是非社会的, 因为在此行动中,他人只是他实现自己目标的 手段和工具,单纯从目的行动出发来理解合理 性,只会承认工具合理性。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意味着人与人 之间的沟通和交往通过理性的讨论 多于受权威的制约,那为什么还会 出现工具理性当道和人际关系疏离 的现代社会困境呢?
哈贝马斯指出,原因就在于社会理性化还 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即系统层面的理性化, 以及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系统(体制)的理性化过程 系统主要是指与生活世界相对的,影响人类 生活的社会制度或组织。 生活世界在价值层面上规范人的行动,而系 统则是在功能层次上调节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和取向。 系统理性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平等式部落 社会、等级制部落社会、政治阶级分层社会和 经济阶级结构社会。
规范调节的行动
符号互动理论对此有详细论述。 在此行动中,行动者不仅要同作为外在的客观 世界发生联系,更主要的还是同他自身所属的 社会世界发生联系。 社会世界是指由一定价值规范构成的社会成员 之间关系的整体;规范表达了社会集团成员共 同认可的行动规则。
戏剧行动
戈夫曼提出。 戏剧行动是指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 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的行动,它的 核心是自我呈现。 戏剧行动除了要与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相联系 外,更主要的还是同行动者的主观世界发生关 系。
理想的言语情景的形成有七个条件(p360),其中 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要求有一个没有内外限制的论辩 社会和政治环境。
(三)沟通理性
在沟通行动中,潜藏着不同于目的 -工具理性的另一种理性,即沟通理 性(反省、批判和论证的能力)。
沟通理性首先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是以主体间的平 等对话为基础的;而目的-工具理性是一种独自式的理 性,是基于个人利益的计算的理性。 其次,沟通理性是一种借助于“更佳论据的力量”进 行反复论证的理性;而目的-工具理性不必借助于理性 地讨论,而是以单方面的利益取得为标准。
第十四章: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沟通行动理论的出发点 沟通行动和沟通理性
生活世界、系统与社会理性化
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 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是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至第三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是批判 主义社会学传统在现当代的主要继承者,是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因建立于德国法兰 克福大学而得名。
如果人类的这种沟通理性能力能够得到发展, 实现社会的全面理性并非没有希望。
三、生活世界、系统与社会理性化
社会的理性化过程在两个层面上展开,其一 是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其二是系统(或体制) 的理性化。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 定义:所谓生活世界,是指人类生活于其中 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 却并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
当沟通的有效性要求受到质疑时,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断沟通,一种 是进行论证活动,即理性讨论过程。
理性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沟通参与者寻求或利 用合理的论据,来论证自身的言语行动是符合有效性 要求的,即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沟通行动得以为,韦伯他们之所以会对现代社 会的发展持悲观主义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行动 和理性概念的理解太过于狭隘,他们是一种目的 -工具理性模式,这种视角只看到人类行为在处 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合理性,而忽视了主体之间 关系的合理性,这就是沟通理性。由沟通行动中 发展出来的沟通理性可以使人类生活的发展出现 另外一种可能性。
生活世界包含文化、社会和人格 这三种结构性要素;生活世界使得 人类的沟通行动成为可能。
文化是人类共享的知识系统(或知识储存库),从 而使相互理解性的沟通成为可能。
社会是指合法的社会秩序,为沟通行动提供环境基础。
人格是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 能力。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表现在三 方面: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形 式与内容的分离;符号再生产过程 中的反思性增强。
在前两个阶段,生活世界与系统 还没有分开,系统的发展以生活世 界里的符号意义为基础。
在第三个阶段里,权力机制与亲族结构逐渐分 离,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度,即国家。
在第四个阶段里,经济与政治秩序分离。 从系统理性化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系统的发 展依赖生活世界给它提供符号意义,但随着系统 的发展,却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悖论:一方面是个 人的理性认知和自主性增强,另一方面是系统的 不断扩张最后导致生活世界受制于系统。
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历程
1923年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成立标志该学派 的诞生,该学派标榜自己是社会批判理论,将批判的 矛头直指现代资本主义。
经历了三代: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前,为创立和形 成阶段,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 人;战后至60年代末过渡到“否定的辩证法”阶段,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哈贝马斯;1969年以后,法兰克福 社会研究所逐渐解体。 基本观点: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技 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奴役的加强,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虽然富裕但却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所谓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 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 给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
在现代社会,系统的理性化主要发生在国家和市场的 范围内。在市场范围内,人们主要从事经济活动;在 国家范围内,人们主要从事政治参与活动。这两种活 动都要求有效率的运作,因此都以工具理性作为运作 的准则和目标。为了达到有效率的运作,市场以金钱 来调节和制约人的经济活动,国家机关则通过权力来 影响人的行为。
所谓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是指文化、社会和人格 这三种结构不再受神秘色彩的世界观所控制,而是各 自独立起来。 对应于文化、社会和人格的区分,是形式与内容的分 离。 符号再生产过程中的反思性增强,是指在文化领域、 社会制度领域,甚至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理性的 反思代替了权威和传统文化成为沟通的基础。
沟通行动
沟通行动是指至少有两个行动者通过语言的交 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间关 系的互动行动。行动者共同寻求他们对情境和 行动计划的理解,以便达到意见一致,并在此 基础上协调彼此的行动,实现共同的目的。 沟通行动的目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协调、达成 共识,而这种理解和协调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行动者通过语言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及主观 世界发生联系(间接联系)。
(二)普遍语用学(言语的四个有 效性基础/沟通行动的一般前提假设)
沟通行动本质上是言语行动,只有有效的言 语才能使沟通行动进展下去。 言语的有效性要求:可领会性要求、真实性 要求、正当性要求和真诚性要求。
可领会性要求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就能满足,即只要 一个句子合乎语法,那么它对于所有懂得这种语言构 造的人来说都是可领会的。
真实性要求关联着“客观世界”,即语言要反映客观 世界的真相(语言的内容是真实的)。 正当性要求关联着“社会世界”,即语言使用者在使 用语言和别人沟通时,必须遵守社会规范(言语是正 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 真诚性要求关联着“主观世界”,即语言使用者要真 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意向的表达是 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