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医学精品

合集下载

儿童医学康复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医学康复的诊断与治疗
康复效果评估困难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康复效果的评估较为复杂,目前缺乏科学 、客观的评估体系。
未来发展方向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进展,未来儿童医学康复将 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
跨学科合作
儿童医学康复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 推进儿童医学康复技术的发展。
具体方法包括温热疗法、电刺激疗法、超声波疗法等。这些 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肌肉萎缩、僵硬等问题,缓解疼痛, 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通过有目的性的活动和任务来帮助儿童恢复日 常生活能力的方法。它关注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 中的需求,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 自信心。
病、语言和听力障碍等。
功能评定标准
根据儿童在身体、认知、语言和情 感等方面的功能状况,评定其康复 需求程度,如轻度、中度或重度康 复需求。
康复需求分类
根据儿童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疗法、作业 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等。
03
儿童医学康复的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光、热、电、磁等来治疗疾病 的方法。在儿童医学康复中,物理疗法主要用于改善肌肉功 能、减轻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作业疗法的方法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工艺制作、游 戏和运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手眼协调、手部 精细动作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言语疗法
言语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改善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治疗方法 。对于有语言障碍或沟通困难的儿童,言语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理解、表 达和交流能力。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 助家庭应对康复过程中的 压力和挑战,促进儿童全 面康复。

医学专题儿童康复

医学专题儿童康复

康复的基本方法
• 针灸治疗
– 是利用针刺或者艾灸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穴 位),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从 而达到防治疾病,使机体康复的一种传统医疗 方法。
康复的基本方法
• 推拿按摩:
– 是指应用各种手法和按摩器械,在患者体表 进行治疗以预防疾病、促进机体恢复健康的 一种治疗方法。
– 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调节中枢神经系 统和各个脏器的机能,修复创伤组织、松解 粘连与挛缩,提高皮肤的保护作用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 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潮流相汇合,积 极开展国外学术交流,发展较迅速。目前各地已建设 起一批康复中心,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门诊,并开 展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养大批康复医学专 业人才。
• 国内康复现状
– 康复事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1982年卫生部发布了研究选择若干疗养院和 综合医院,试办康复中心和康复医学部 1982年成立了医学院校(中山医科大学是首 位)的康复医学教研室
• 社会服务
– 主要由社会工作者完成 – 协调患者和医疗人员之间的关系 – 协助患者适应住院生活、做好出院后的安排,
进行出院后的随访 – 积极协助家长向社会福利、服务、保险和救
济部门求得帮助
儿童康复的对象
• 发育落后:
–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语言发育落后,运动发育 落后、社会交往能力落后以及智力发育落后的 儿童。
(2)神经-肌肉功能评定— EMG、诱发电位(EP)等 (3)心肺功能及体能测定 (4)心理评定—心理、行为及认知能力等检测 (5)语言交流测定 (6)职业评定—测定残疾人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潜在性。 (7)社会生活能力测定—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社会角色的实现

儿童康复PPT课件

儿童康复PPT课件
3.对有严重残疾,以致造成社会生活能力障碍者,除进行康复治疗 外,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层次上调整和改变其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以利 于残疾人重返社会
– 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1985年改名为中华医学会 物理康复学会;1995年又改名为中华医学会物 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8
康复基本概念
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 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 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 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 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 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WHO)
9
康复医学范围
全面康复:
1、医学康复(利用医学手段促进康复) 2、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促进康复) 3、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 4、社会康复(在社会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
的措施,促使残疾人能重返社会)
10
康复医学的目标
• 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 能上的康 复,而且是强调机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 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 • 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 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13
1.残损—是心理、身体的或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 或缺乏,其影响在组织器官水平。残损不是疾病,是 疾病的后果,如失去一个肢体或脏器,手指麻木,或在一定范围 内进行正常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或缺乏,其影响 在个体水平,造成个体活动能力障碍。由残损引 起的如:语言书写困难、拾东西困难,行走困难, 学习困难、脾气古怪等。
Physiatrics ,physiatry(美国,加拿大) physical medicine (英国,南北美洲)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tition(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rehabilitation(日本)

儿童康复医学课件

儿童康复医学课件

家庭支持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03
家庭支持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与他人的交往
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06
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
早期干预
儿童康复医学越来越注重早期发现和干预,通过早期干 预来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状况。
多元化治疗手段
儿童康复医学不仅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还融合了 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治疗手段,为儿童提供更加 全面的康复服务。
跨学科合作
儿童康复医学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包括儿科医生、 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以提供综合 的康复治疗方案。
儿童康复医学面临的挑战
诊断与评估
准确诊断和评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是儿童康复医学面临的重 要挑战之一。
治疗效果的衡量
治疗效果的衡量是儿童康复医学的另一个挑战,因为儿童的生长 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动态地评估治疗效果。
04
职业治疗师
通过职业疗法技术,帮助患儿学习日常生活 技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实现生活自理。
06
心理医生
通过心理治疗技术,帮助患儿建立自信和积 极的生活态度,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 量。
团队间合作与沟通流程
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密切合作与沟通,确保患儿得到最 佳的康复效果。
各专业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及时沟通,互相协调工作, 确保康复计划的顺利进行。
特点
儿童康复医学注重个体化评估和治疗,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 治疗,结合医学、教育、社会福利等多学科合作,重要性
儿童康复医学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残疾对儿童 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社会的重要性
儿童康复医学旨在帮助儿童融入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实现儿 童自身价值。

儿童康复PPT课件

儿童康复PPT课件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 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潮流相汇合,积 极开展国外学术交流,发展较迅速。目前各地已建设 起一批康复中心,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门诊,并开 展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养大批康复医学专 业人才。
• 国内康复现状
– 康复事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1982年卫生部发布了研究选择若干疗养院和 综合医院,试办康复中心和康复医学部 1982年成立了医学院校(中山医科大学是首 位)的康复医学教研室
流电、感应电、达松阀、日光疗法、太阳灯、紫外线等。学会 名称为按摩师学会。
2.物理医学阶段(1920-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及小儿麻痹流行使残疾人增多, 刺激了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如电诊断、电疗、不仅用于治疗还 用于诊断及预防残疾,发展成为物理医学。英国成立了物理医 学会(1943),美国物理治疗师学会成立(1938) 3.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阶段(1946~至今)
• 康复医学特点:
– 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 康复医学的内容:
– 康复预防:三个层次(预防伤病、预防残疾、预防残
障)
– 康复评估:是康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不是单一措施的实施,往往是多
种康复手段的综合应用
相关概念
残疾与康复
残疾:是指造成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身体上和/或精神 上的功能缺陷,包括程度不同的肢体残缺,感知觉障碍,内脏器 官功能不全,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智能缺陷 世界卫生组织按照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把残疾分为 Impairment(残损),Disability(残疾)、Handicap(残障)三 类
1.残损—是心理、身体的或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 或缺乏,其影响在组织器官水平。残损不是疾病,是 疾病的后果,如失去一个肢体或脏器,手指麻木,对 周围人失去信心。

儿童康复PPT课件PPT课件

儿童康复PPT课件PPT课件
• 2.发音困难 多因中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或周围性肌肉病变。如重 症肌无力时,使舌,软腭等语言器官的肌肉发声金銮,瘫痪或共济 失调而导致。表现为语言表达缓慢费力含糊不清。
• 3. 吐字不准 由于腭裂,舌体肥大,舌系带过短,咬合不佳等原 因导致语音不清少 • 2.身体发硬 • 3.行走时步态异常 • 4.不会准确抓我眼前的玩具 • 5.手握拳
儿童康复
---------- 单欣 欣
康复患者接诊
康复医师
康复治疗 师
康复训练
1. 康复的概念 2.儿童康复的对象 3.儿童发育落后的表现 4.儿童康复的目的 5.儿童康复的原则 6.儿童康复的手段
• 1学语迟缓 小儿语言发育的年龄有个体差异,如果长到2岁仍不 会任何言语表达者,称为学语迟缓。常见原因为听力障碍,或与大 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外伤等原因有关。病情轻者,表现为表 达能力低于同龄儿童,病情重,患儿不会讲话。

康复医学科健康科普-儿童坐位训练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健康科普-儿童坐位训练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健康科普-儿童坐位训练操作规范1.跪坐位训练跪坐位是将臀部放在屈曲的两下肢上的坐位姿势。

患儿出发体位是W坐位,在W坐位上使患儿身体前倾,用两手支撑身体将臀部抬起,转换为四点支持位。

然后将两下肢向内侧活动,保持中间位,然后使臀部下降坐于两下肢上抬起双手,成为跪坐位。

2.侧坐位训练患儿与治疗师相对,两者均取侧坐位,患儿左侧侧座位,治疗师相反,治疗师两手拉着患儿的两手,是患儿的上肢从肩关节外旋位,并轻轻地予以支持。

然后,开始两人同时向逆向侧坐位转换活动。

操作开始时,治疗师将患儿轻轻地向患儿飞复合体重测的侧后方推,使体重负荷在对侧臀部,同时使两下肢挪向前方,成为屈膝坐位。

治疗师用两手扶持患儿的两手与两足协助座位稳定,最后将患儿身体进一步向对侧推,使两下肢伸向侧方,成为与出发体位相反的侧坐位。

3.盘腿坐位训练盘腿坐位是两侧髋关节外旋的坐位,痉挛型脑瘫患儿,因为内收集紧张,难以使髋关节外旋,所以取这一坐位比较困难。

盘腿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在患儿前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双手双足,向各个方向倾斜患儿身体,促进患儿的坐位平衡。

4.长坐位训练促进长坐位平衡训练,患儿在床上成长坐位,治疗师也取同样坐位,将两下肢放于患儿两下肢旁。

首先轻轻地摇动患儿的两侧臀部,使之产生紧张。

然后使患儿身体向一侧倾斜,使体重一致,一侧臀部上,然后,治疗师用一只手扶持患儿复合体重侧下肢,另一只手扶持其中枢部位,如腰部、肩部等。

使患儿身体向治疗师扶持的下肢侧倾斜,然后用扶持患儿中枢部位的手向前推患儿的躯干,使之回旋。

5.椅坐位患儿坐于椅子上,髋膝关节均屈曲90度,全足跟着地。

这样做可以促进脊柱伸展,给足底以承重的感觉,抑制尖足。

6.坐位平衡反应训练正常儿童分别在出生六个月、七个月、及十个月大的时候,形成坐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反射并持续终身。

坐位后方平衡反射训练,患儿取长坐位。

治疗师位于患儿后方,慢慢用力促使患儿向后方失去平衡,同时协助患儿双手上伸向后方支撑,诱导座位后方平衡反射出现。

(医学课件)儿童康复训练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儿童康复训练ppt演示课件
力、异常肌力;
• 预防:畸形,继发损害。
. 6
康复的基本方法
1. 运动疗法
2. 作业疗法 3. 言语康复
.
7
运动疗法
• 运动疗法: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
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 ,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 通过运动疗法能达到以下作用:
. 48
上田正博士根据这一学说,认为小儿 CP 儿存 在着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的异常的相反神经 兴奋通路,在临床上采用了一系列抑制这种异常 相反性兴奋通路的手技,活化相反性抑制网络通 路,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
49
上田法属理学疗法一种,它与 Bobath 法、 Vojta 法的不同之处,是把“肌肉痉挛”当作 CP 的“元凶”,治疗时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致力于缓 解肌肉的痉挛,进而促进正常的运动发育。
.
23
(一)头部的控制
头不稳定是指颈肌无力,生后3个月还不能抬头, 竖头不稳,左右倾斜及头过度背屈等。 头稳定的条件: ① 脊柱的对称性伸展; ② 体轴回旋;
③ 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
④ 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的平衡反应; ⑤ 从仰卧位到坐位到四爬位的变换;
⑥ 髋关节90度屈曲;
⑦ Moro反射消失。
58
上肢法
.
59
(五)下肢法 1、适应症: 主要应用于下肢与足的肌紧张亢进的 患儿。 2、操作方法: 同上肢法,共分三个步骤,患儿取仰 卧位、训练士坐于患儿脚处。 . 60
下肢法
.
61
(六)对角线法 1、适应症: 适应于全身肌紧张增高的患儿。 2、操作方法:

50_儿童康复案例训练课件

50_儿童康复案例训练课件
27
5 反射发育评定:原始反射(-),卧位、坐位立直反射 (+),坐位平衡反应(+),立位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 -)。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亢进。
6 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①仰卧位姿势对称,可两侧翻身, 呈圆滚样,但较灵活;俯卧位可四爬,骨盆分离动作差, 呈兔跳样四爬;②坐位弓背坐,骨盆后倾,坐位支持点在 骶髂关节;③扶站立位髋关节屈曲、尖足、下肢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不充分,双足外翻,稳定性差,不能独 站及行走;④手指抓握、抓握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性差。
22
立位训练
23
24
儿童康复病例举例
25
痉挛型双瘫病例
❖某,男,3岁4个月,因“不能独站”来院就诊。 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母孕期间无感染及其他疾 病史,孕32周生产,产钳分娩,出生体重2580g, 产后窒息约2分钟,生后无黄疸及抽风史。运动发 育落后,翻身10个月,坐13个月,爬15个月,在1 岁7个月是曾在当地被诊断为脑瘫,未经治疗,现 3岁4个月,仍然不会站立及行走而来我院门诊以 “脑性瘫痪”收入院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11
3)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握其两脚踝部,向左翻时右腿屈 向左侧扭动,并同时逗引其头部向左侧旋转,这样身体的 重心就随着头、腿的带动翻身过来,可以很好地训练肢体 的重心转移,上下肢得以协调。
12
爬行训练
四点支撑位及四爬移动能力发育的必需条件
13
14
四爬训练
15
16
坐位训练
❖坐位的发育与条件
4 患儿出院。
40
8.患儿的转归 出院后按照出院时康复评定所制订 的方案,进行家庭疗育及社区康复,3个月为一疗 程,门诊复查。
41
42
❖ 袁××,女,6个月,因发现运动发育落后4个月,于2001 年11月入院,诊断为脑性瘫痪;脑发育不良。

儿童康复训练。doc ppt课件

儿童康复训练。doc ppt课件
36
Bobath疗法的应用
异常步态的矫正较为复杂也较困难。 异常步态的矫正应着眼于步行之前。
37
Bobath疗法的应用
返回
38
模式训练
39
40
返回
41
Petö 法
42
引导式教育体系
• 1、引导员 • 2、小组 • 3、节律性意向 • 4、引导式教育家具 • 5、习作程序或习作分析 • 6、每日常规
上田法主要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尤其是 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痉挛明显的重症痉挛型CP 疗效更为明显。
52
1、颈部法(Neck,N法) 2、颈、骨盆法(Neck pelvis ,NP法) 3、肩、骨盆法(Shoulder—pelvis,SP法) 4、上肢法(Upper Extremities ,UE法) 5、下肢法(Lower Extremities,LE法) 6、对角线法(Diagonal, Diag法) 7、全四肢法
3.全面康复,功能训练为主,注重医教结合;
4.提供安全环境,加强合作关

,确保动作正确、数量适


5.结合日常生活,强调家长参


6.持之以恒。 15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1.痉挛型 • ①降低肌张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②防止关节变形; • ③抑制原始反射,促使自动反应,鼓励进行避免
50
上田正博士根据这一学说,认为小儿CP儿存 在着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的异常的相反神经 兴奋通路,在临床上采用了一系列抑制这种异常 相反性兴奋通路的手技,活化相反性抑制网络通 路,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51
上 田 法 属 理 学 疗 法 一 种 , 它 与 Bobath 法 、 Vojta法的不同之处,是把“肌肉痉挛”当作CP 的“元凶”,治疗时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致力于缓 解肌肉的痉挛,进而促进正常的运动发育。

儿童疾病的康复

儿童疾病的康复
包括进行性肌无力、乏力或疲劳、关节和肌肉 功能障碍和疼痛,并因而引起患者的精神紧张。
• 发生率约占儿麻患者的25%~60%
发病机制
• 神经元疲劳和凋亡学说 • 脊髓灰质炎病毒“复燃” • 功能因素
案例分析
• 3岁患儿,1年前发热后出现双下肢站立不稳,肌肉萎缩, 需辅助行走,伴足下垂。
• 查体:
–双下肢肌肉不同程度萎缩,肌张力降低 –肌力:双下肢关键肌肉肌力2~4级 –膝、踝反射减弱 –无感觉异常 –病理征阴性
概述
•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又称little病,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 个月内在大脑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 永久性的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 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癫痫、 感知觉障碍、语言、摄食及其他障碍等。
概述
• 临床分型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 头颅MR、腰椎MR均未见异常。 • 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损害位置在节前水平。
案例分析
• 还需补充的评定内容有
–关节ROM、躯干肌力、骨骼发育情况……
• 康复目标
–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 康复方案
小结
• 掌握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功能障碍特 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原则
• 熟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诊断 – 临床治疗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康复
• 康复评定
–身体状况评定 –常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评定量表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康复
• 康复治疗
– 康复治疗目标 – 康复治疗方法
• 行为矫正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 • 家庭治疗 • 学校干预 • 感统训练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