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的无非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新闻传播所需要的传播设备,属于硬件。另一个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属于软件。
在硬件设备上,容易存在如下问题。
1.传播主体单一,传受互动性弱
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电视新闻在传播主体方面是比较单一的。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使传受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人人皆传者、人人皆受者”,并且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得到强化。反观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政策、体制、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传播主体更多的仅局限于中央及各省市县的“四级”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上更多的是单向性的输出,而观众更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依托不断涌现的新媒体,“话语权”、“知晓权”正进一步回蚪受众,广大电视新闻观众特别是作为“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的年轻一代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电视新闻灌输式的信息传达方式,转而把同光投向了获取信息更自主、表达意见更畅通的新兴媒体。最然传统电视也意识到了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吸引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连线、现场采访等方式,加强观众与主持人、编导、记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期进一步吸引观众,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此外,为了突破传播主体单一的局限性,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征集民间DV拍摄突发事件、新闻故事的栏目,比如央视科教频道的《讲述》、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DV观察》,但相对于新视频媒体,这类新闻节日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其主动权仍掌握电视台一方。
2.传播路径少,信息覆盖面窄
目前电视新闻的传播路径主要还是通过卫星和地面有线方式进入家庭,讯息接收的终端也主要是家庭电视机,有人戏称为这是稍纵即逝的“客厅媒体”,我
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受收看渠道、收看时间和收看空间的限制,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路径,打破了信息接收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使新闻资讯的传播实现了较大范嗣的覆盖。特别是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截至2009年7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同时间段相比,中国电视用户为3.95亿,在信息接收终端上,传统电视就已相差甚远,并且月前手机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09年我国的手机报用户数量达到了8000万,并且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手机报采取“手机早晚报”等形式,全天分多个时间段为用户传送即时重大、民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而目前我国手机电视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传输技术都落后于手机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电视媒体也在积极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传播路径和信息覆盖面上有了一定突破,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开通可以说是传统电视进军网络媒体的一个号角,但在目前的运行当中,还是存在着内容、技术、受众等方面的问题。
3.传播内容单一,新闻形式呆板
虽然传统电视媒体利用网络技术,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在传播技术上取得了进步,但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贫乏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将是电视新闻报道流失大量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经济学人》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内容为王(King content)》,副标题是“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立身之本”。文章指出,与技术出身的网络媒体新贵们相比,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立身之本,是有着雄厚积累的内容资源。而目前的电视新闻报道,就最具影响力的联播类新闻节日而言,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各地方台的省市新闻联播,都显现出了新闻报道内容老套、形式呆板的诟病,基本上都是按照政治、经济、文体以及国内、国外等内容的先后顺序来编排和播出,在单条新闻的报道形式上也是常年不变,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报道模式,主持人严肃的播报+大而空的解说词+记者自问自答式的采访,使得每一条新闻都显得四平八稳、风格一致,可以想象我们的电视新闻观众,几十年来都收看如此单调的新闻节月会是怎样一种心情。虽
然在电视新闻的实践过程中,也提出了“三贴近”原则以及改进会议新闻报道、多反映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但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仍然没有大的起色,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报道风格仍然占领着较多的电视新闻节目。
在传播影响方面,拉斯韦尔明确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方面着手。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当然人们运用不得当,便产生极大负面作用。
今天的大多数媒体关注的事件。,一是有关百姓民生的事件。食品安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金融政策、房价油价、股市波动、改造搬迁、社会分配等事关衣食住行方面的民生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牵动广大网民的心。如网上曾经热议的“陕西神木县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汉中洋县杀狗2万余只”,以及今年的“山西疫苗事件”等,都是网民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二是有关政府官员问题的事件。主要涉及公信力和廉政勤政问题,如“华南虎照事件”折射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诚信缺失;“翁安事件”、“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某地“干部公款接待洗浴清单案”等,反映了腐败问题或不正之风。三是有关国家利益问题。如2008年“家乐福事件”、“奥运会圣火全球传递受干扰事件”、“钓鱼岛事件”、“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等,都引起网民的大规模抗议浪潮。四是有关伦理道德问题。如“高跟鞋虐猫事件”、“5.12”汶川地震中丢弃学生独自逃生的“范跑跑”等。四是有关灾害安全问题。曾经发生的“胶济铁路火车脱轨相撞事件”、“甲型H1N1流感疫情”、“山西矿难”、西南大旱、南方洪水等,都成为网民十分关注的“热点事件”。五是有关公众人物的事件。如某人“代言门事件”、某人“捐款门事件”、某人“醉酒主持事件”、某人“扔鞋事件”、甚至某人婚恋“最新动态”等,都属于公众人物的热点新闻,很容易在网上炸开了锅。
从信息发布的形式与途径进行划分,舆论场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个发源地。一是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权威发布和解读等方式,自上而下主动释放信息而形成的“官方网络舆论场”。比如对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的报道,官方首先拥有较多的报道渠道和资源,其中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是信息的主要来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