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疗指南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和护理随着近年来生育率的提高和孕妇年龄的增加,妊娠合并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血小板数目较正常减少,其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和促使其形成血栓的能力减弱。
其诊断和治疗为妊娠高危因素,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
一、临床分析1.病因和发病机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研究认为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免疫机制、血液病原体感染,药物反应和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引起的。
2.临床症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常会有各种出血倾向,如皮下淤血、黏膜出血、视网膜出血、阴道出血和患者自觉易出血,甚至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3.诊断:诊断主要依据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检测。
妊娠初期,正常血小板计数应该在150~400×10^9/L,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则需要重视。
4.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小板输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护理要点1.全面评估孕妇的情况和出血风险,定期观察皮肤、粘膜和尿液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建议孕妇遵循医生的用药和膳食建议,避免使用含有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严禁毒、烟、酒等嗜好。
3.避免过度运动和外伤,例如单腿跳跃、蹦床和激烈运动等。
4.加强情绪的调节,避免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5.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感染、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
6.治疗过程中,孕妇的血压、心率、呼吸和意识等多项生命体征需要密切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及时评估。
7.孕妇需要遵循医生的医嘱,在家庭或医院进行治疗,定期进行复查和治疗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孕期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并且坚持对孕妇的护理和观察,避免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孕妇的对于出血风险的掌握和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要点妊娠期ITP是指妊娠期间发展的ITP,其特点是免疫系统唤醒,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
虽然妊娠期ITP一般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太大威胁,但仍需要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妊娠期ITP诊治专家共识的要点:1.诊断要点:-确认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定义为<100×10^9/L)。
-排除其他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疾病,如DIC、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在妊娠期间发生的ITP,需要排除妊娠期相关的高血压和前置胎盘等相关疾病。
2.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全血细胞计数。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因子,如出血症状、全血细胞计数、其他并发症等。
3.非药物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创伤,以减少破坏血小板的风险。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
4.药物治疗:-对于无出血症状或轻度出血的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出血症状明显或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等)等。
-孕妇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5.分娩和产后处理:-孕妇患者在分娩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血小板计数、全血细胞计数、出血病史等。
-在分娩期间应由专业医生团队负责监测和处理,确保安全的分娩过程。
-产后需要继续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全血细胞计数,有需要时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6.产后ITP转归:-大多数妊娠期ITP患者在分娩后可以自愈。
-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或持续的ITP,需要继续监测和治疗。
综上所述,妊娠期ITP的诊治要点包括:正确诊断、监测和评估、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娩和产后处理以及产后ITP转归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ACOG实践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通常非孕妇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是(165~415)×109/L。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妊娠妇女血小板计数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血小板减少症不一定与临床疾病相关。
共识指南建议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的成年人和经历重大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的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
随着产后恢复,血小板计数常在胎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减少。大多数患者在产后2-6天内血小板计数将大于100×109/L。
ITP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时间?
ITP孕妇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区域性麻醉与分娩的出血风险。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通常是正常的。当患者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低于30娩时,ITP的处理是基于评估产妇分娩和硬膜外麻醉时出血的风险,以及接受这些处置时最小的血小板计数(硬膜外麻醉时80×109/L、剖宫产时50×109/L)。
如何确定妊娠并发的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胎儿血小板计数?
是否有必要治疗与先兆子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先兆子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主要治疗是分娩。除了病情稳定、使用糖皮质激素促使胎儿肺成熟期间,或特别的早产病例外。分娩方式应根据胎儿孕周、胎先露、宫颈及母婴状况来确定。
偶尔需要血小板输注改善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患者的出血或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状况。输血会加速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输注是血小板减少伴活动性出血患者最好的保留性处理方式。接受剖宫产的病人共识指南建议在手术前予血小板输注,使产妇血小板计数增加超过50×109/L。
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分娩都应在一所医疗中心进行。分娩时,通过脐血管穿刺确定脐带血的血小板计数。新生儿预防性肌肉注射(如维生素K),直到得到血小板计数结果。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监测,血小板计数往往在出生后2~5天达到最低点。
2019ACOG: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上)
2019ACOG: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上)产科医生通常在孕妇常规产前筛查全血细胞计数时发现血小板减少(1)。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150X109/L,其在孕晚期的发生率为7-12%(2,3)。
血小板减少症可由多种生理或病理情况引起,其中一些是妊娠所特有的。
血小板减少症的一些病因是对母儿患病率有潜在影响的严重疾病。
相反的,像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则对母儿影响不大。
随着对母儿血小板减少症认识的增加,其对相关产科管理的争议也随之增加。
临床医生必须权衡母儿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与诊断试验和侵入性干预带来的费用与创伤之间的利弊。
本指南是一项针对性的修订版,反应关于评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变化,和下次妊娠时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发风险,并提供关于局麻手术中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水平。
血小板功能与其他出血性疾病不同,创伤后继发的瘀伤通常是最初的临床表现,如血小板减少症等血小板疾病通常会导致出血进入粘膜。
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表现是瘀斑、瘀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和异常子宫出血(无论是重度出血还是经间出血)。
出血通常进入关节。
虽然威胁生命的出血并不常见,常表现为血尿、消化道出血,很少出现颅内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非孕期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为165~415X109/L(1)。
习惯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血小板计数低于150 X 109/L(2,3)。
妊娠期妇女血小板计数因妊娠阶段而异,随着妊娠的进展,血小板计数逐渐减少(4)。
妊娠晚期妇女的平均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非妊娠妇女(1,3,4)。
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有些武断,不一定与临床有关。
在两次人数超过11 000名孕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妊娠最后一个月或分娩期妇女的平均血小板计数范围为213X 109/L——228X 109/L,血小板计数的正常下限(2个SDS或2.5%)为116X 109/L——123X 1099/L(3,5)。
然而,这两项研究的局限性是,正常妊娠妇女的血小板计数并不是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的妊娠并发症妇女分开报告的。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1.急性ITP由于80%以上患者可自行恢复,故有人主张在急性感染后发病,出血轻微者可仔细观察。
鉴于1%患儿可死于颅内出血,多数人推荐在血小板严重减少病例,于短期内给予泼尼松治疗,每天1~3mg/kg,可使血小板迅速上升。
2.慢性ITP慢性型患者常呈间歇性反复发作。
各种感染可加重血小板破坏,使外周血小板计数进一步降低,出血症状加剧,故慢性型ITP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
(1)一般支持疗法:对隐性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各种创伤及颅内出血。
可用一般止血药如卡巴克络(安络血)、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巴曲酶(立止血)等。
出血严重时可输新鲜血。
应在采血后6h内输入为宜,可保持80%~90%的血小板活力,而采血后24h者,其活力明显下降,一般不宜采用。
(2)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的主要药物,可选泼尼松或相应剂量的其他激素。
据报道,激素可使10%~15%的病例得到缓解。
原则上激素对ITP的疗效要达到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但在实践中通常以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出血症状改善,为不需要长期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指标,上述指标稳定3个月以上为临床治疗有效。
难治病例,泼尼松首次应用的剂量为1~1.25mg/kg。
依据临床大量资料,认为ITP患者血小板数的恢复程度与泼尼松每天剂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
剂量在20mg以下者疗效为45%,剂量在21~39mg者为62%,剂量超过40mg以上者为76%。
依据泼尼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指标,一般泼尼松1~3天内即开始有所好转,至5~10天可出现明显效果。
大剂量泼尼松治疗,一般不宜超过10天,如果治疗10天而疗效仍不理想,即使再延长大剂量治疗的时间也不一定有更好的效果。
激素对ITP的疗效,认为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而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多数人认为治疗愈早,完全缓解率愈高,病程在3个月以内治疗者,缓解率(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为50%~80%,病程在1年左右者为60%,病程超过4年者大多无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ITP在妊娠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因诊断中必要的检查: (1)外周血涂片; (2)尿常规(蛋白、潜血、沉渣)、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3)伴发贫血者需进行贫血常见病因的相关检查; (4)感染指标; (5)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筛查; (6)血清IgG、IgA、IgM水平测定; (7)甲状腺功能及抗甲状腺抗体筛查。
妊娠合并ITP患者围分娩期处理
▪ 如果患者对标准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或存在出血症 状时,可遵循以下原则计划分娩:妊娠不足34周者,尽可能保守 治疗,延长孕周;妊娠34周及以后,则考虑终止妊娠。
▪ 目前,尚无证据证实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出血事件与分娩方 式有关。国际指南认为,ITP患者的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禁止采取可能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出血的操作,如胎儿头皮取血、 胎头吸引术等。
ITP在妊娠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妊娠合并ITP的病情监测及治疗
▪ ITP患者的妊娠期管理需要产科与血液科医师共同参与进行高危保健,ITP患者 在妊娠期的病情评估、监测及治疗均需要在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一)妊娠合并ITP的病情评估及监测 ▪ 结合妊娠期特点,参考非妊娠期ITP的分级,妊娠期重症ITP定义为血小板计数
妊娠合并ITP的病情监测及治疗
3、输注血小板 ▪ 由于血小板输注后作用短暂,且可能刺激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加快血小板破坏,因此不推荐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 推荐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109/L或存
在自发出血表现、需要控制危及生命的器官出血以及剖宫产术前 或临产后。建议在输注血小板的同时可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或IVIg, 以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及维持时间。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共识要点解读(全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良性血液系统疾患,好发于20~40岁育龄期女性。
其机制是机体产生自身血小板抗体,造成血小板破坏,同时伴有血小板生成障碍,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故又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996年,英国血液学会母胎血液学组首次针对妊娠合并ITP制订诊治指南[1]。
2003年英国血液学会和2011年美国血液学会制订的关于ITP 的诊治指南,以及2010年由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22名专家共同发表的国际共识(简称国际共识)中,均有部分内容涉及妊娠合并ITP的诊疗建议[2-4]。
但妊娠合并ITP患病率较低,缺乏充足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各指南的诊治建议主要基于临床经验以及专家共识。
2014年日本血液学会、产科学会、儿科学会及麻醉学会针对妊娠合并ITP临床中关注的具体问题制订了诊疗共识[5]。
现介绍该诊疗共识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文献及临床诊治经验进行解读。
该诊疗共识中出现的证据等级由推荐强度和证据性质2部分组成。
推荐强度分为2级:1级为强烈推荐,指信赖度高的证据,几乎所有研究中良好结局多于不良结局;2级为一般推荐,指虽然良好结局多于不良结局,但信赖度较低。
证据性质分为3类:A类指在多数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观察研究中有确定的证据;B类指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肯定性有限,但在临床观察研究中得到肯定性的证据;C类指在存在明显不足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得到的证据,或在临床观察研究中得到的一般结论或间接结论。
一、ITP患者可否妊娠?目前尚无明确的关于维持妊娠所需血小板数目的共识,但妊娠前血小板计数<(20~30)×109/L、有出血症状且控制困难、对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既往存在血栓病史)者不建议妊娠(推荐级别2C)。
ACOG 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ACOG 最新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16 年 9 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 发布了关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得实践简报。
血小板减少就是妊娠期女性一种常见得疾病,其发病率约为 7%~12%。
在非妊娠期,血小板计数得正常范围就是 165~415×109/L。
通常情况下,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被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小于 150×109/L。
但就是,孕妇得血小板水平一般会随着妊娠月份得增加而减少,在妊娠得最后几个月,妊娠女性得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非妊娠女性。
因此,这样定义血小板减少症就是有点武断得,且不一定与临床上相关。
为了减少自发性出血得风险,指南建议对于血小板小于 10×109/L 或血小板计数小于 50 x109/L 且需要手术得患者,都应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一般就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所致。
在妊娠期,多数血小板减少就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所导致。
血小板破坏增加可能就是源于大量出血或血管异常,导致免疫性破换、异常得血小板活化或血小板消耗。
妊娠期血小板生成减少不太常见,通常与骨髓相关疾病或营养缺乏有关。
在妊娠期间,最常见得血小板减少就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约占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得 80%。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就是目前妊娠期最常见得血小板减少原因,其发病率约占妊娠女性得5%-11%。
虽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得发病机制尚不确定,但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血液稀释与血小板消耗增加有关。
临床考虑与推荐1、评估孕妇血小板减少得适宜检查方法就是什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得鉴别诊断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假性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子痫、HELLP 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与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详细得医疗、家庭史与体格检查得基础上,这些疾病通常都能够被诊断。
同时要注意目前使用得药物、血压、脾肿大、病毒血清学与适当得辅助实验室检查。
最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及处理主要内容
最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及处理主要内容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诊断1.1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因其症状温和,母婴结局相对良好又称良性血小板减少症[1]。
指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的病史,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值(<100×109/L)。
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其特点为只发生于妊娠期间,多于妊娠中晚期发病,一般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轻,妊娠结束后数周症状消失。
PAT是妊娠期仅次于妊娠贫血的第二大妊娠血液系统疾病。
有超过26 000例孕妇的大样本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 150 ×109/L者占6.6%~11.6%,血小板计数<100×109/L仅占1%。
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追踪其胎儿、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常规除血小板减少外余无异常,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亦正常;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目前,PAT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孕期血液稀释,胎盘循环中血小板破坏过多,激素对巨核细胞生成的抑制有关。
国外有文献报道,PAT 患者血小板计数多在70×109/L以上,低于70×109/L者很少[2]。
杨晓畅等[3]研究资料显示,PAT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62.96%,发生率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类似。
轻度PAT通常不需特殊处理,但需要严格的随访,定期复查凝血相关指标,当发现病情变化则要进行鉴别诊断或者对严重PAT进行治疗。
Greenberg等[2]报道给予严重PAT的孕妇免疫球蛋白或激素加免疫球蛋白治疗,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新生儿未发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现象。
国内报道的PAT患者血小板计数大部分>50×109/L,文献将血小板计数<50×109/L作为剖宫产以及内科处理的指标之一。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疗指南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疗指南
妊娠期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ITP由脾脏产生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结合,使血小板在脾脏内破坏;少数由肝脏和骨髓的巨噬细胞破坏,使血小板减少。
继发性ITP常与子痫前期或子痫、胎盘早剥致DIC或病毒感染、药物过敏、变态反应疾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为黏膜、皮肤出血性淤点、紫癜,或有齿龈出血、鼻出血、血屎、便血等消化道出血。
脾脏不大或仅轻度增大。
诊断要点包括病史有血小板减少或月经过多、齿龈出血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多次化验血小板低于
100×10 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至少不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增高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包括妊娠前已患ITP,病情尚未稳定,血小极计数<50×109/L,暂不宜妊娠;妊娠期应与血液科共同监
测ITP病情的发展;补钙、补铁,补充维生素C和氨肽素lg;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输入血小板等治疗措施。
其中,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可以使2/3的患者血小板满意上升。
输入血小板
主要用于血小板计数<10X10 9/L时有出血倾向,为防止重要
脏器出血(脑出血)时应用。
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A C O G最新指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16年9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了关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实践简报。
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女性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7%~12%。
在非妊娠期,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是165~415×109/L。
通常情况下,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被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小于150×109/L。
但是,孕妇的血小板水平一般会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减少,在妊娠的最后几个月,妊娠女性的血小板水平显着低于非妊娠女性。
因此,这样定义血小板减少症是有点武断的,且不一定与临床上相关。
为了减少自发性出血的风险,指南建议对于血小板小于10×109/L或血小板计数小于50x109/L且需要手术的患者,都应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一般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所致。
在妊娠期,多数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所导致。
血小板破坏增加可能是源于大量出血或血管异常,导致免疫性破换、异常的血小板活化或血小板消耗。
妊娠期血小板生成减少不太常见,通常与骨髓相关疾病或营养缺乏有关。
在妊娠期间,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约占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的80%。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目前妊娠期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原因,其发病率约占妊娠女性的5%-11%。
虽然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但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血液稀释和血小板消耗增加有关。
临床考虑和推荐1.评估孕妇血小板减少的适宜检查方法是什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假性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子痫、HELLP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和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详细的医疗、家庭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这些疾病通常都能够被诊断。
妇产科教学查房—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联系输血科:血小板已备一个治疗量。 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拟明日输注血小板后剖宫产终止妊娠,积极备血及血小板。
出血,无黑便、血便,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结合患者血小板减少病史,急诊收入血液科。
末次月经时间:202x年03月17日
既往史、过敏史、个人史:无特殊。
病历
初步诊断: 1.重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2.鼻出血 3.G1P036+4周宫内孕单活胎待产 入院后辅助检查: 202x-11-2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8.6(%),淋巴细胞百分率22.5(%), 单核细胞百分率6.3(%),血红蛋白浓度102(g/l),红细胞压积31.3(%),血小板计数2(10^9/L)。 凝血全套:凝血酶原时间9.7(秒),国际标准化比值(PT)0.8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4.1(秒),凝血 酶时间17.5(秒),纤维蛋白原4.680(g/L),D-二聚体268(ug/d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6.4(ug/ml)。 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处理: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氨甲环酸止血等治疗。联系我科会诊。
202x-12-04
• 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 118(g/l),血小板计数 43(10^9/L)。 • 患儿开始出现血便,且腹胀无缓解,转上级医院。
202x-12-05
4、妊娠合并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03
02
三、鉴别诊断
三、鉴别诊断
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 (anti 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栓性疾病 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磷脂抗体 (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A)介导了血液的高凝状态。 APS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内血栓形成, 并导致相应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异常 APS的诊断包括临床和实验室两方面内容: 临床指标有血管血栓形成和 (或 )妊娠丢失; 实验室指标包括抗磷脂抗体阳性、抗狼疮抗体阳性 至少同时符合一项临床指标和一项实验室指标才能诊断为 APS。
糖皮质激素治疗是ITP的首选 初次缓解率一般为50% ~ 60% 治疗有效率与剂量相关,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
升高血小板效果可靠 起效快, 但维持时间短, 一般可以维持血小板3 ~ 4d 存在血源传播性疾病、过敏反应等副作用,且价格昂贵
利妥昔单抗 促血小板 生成药
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 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的慢性ITP 限定于对其他治疗无效和确需升高血小板计数的ITP患者
与感染、妊娠、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和某些药物应 用等有关
与HELLP相比较,TTP和HUS的肾功能损害表现更明显
三、鉴别诊断
妊娠合并ITP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 可能与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了脾脏对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作用有关
01
妊娠合并ITP的治疗与非孕期治疗相似
02
孕期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自发出血, 保障母胎安全, 平安分娩
三、鉴别诊断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妊娠合并 SLE的患者有时有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 SLE的主要临床特征。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病例报告
67床 XXXX 女
123456
入院诊疗:1、34周妊娠 G2P1A0L1 2、 LOA
3、妊娠合并血小板降低
4、妊娠合并贫血
现病史:于停经4+月产检,查血常规“WBC
3.6*109/L HGB 94g/L PLT 30*1012/L ” ,
于2023-11-14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16天,予以人
有出血旳危险--与血小板降低有关
注意观察病人出血旳发生部位、发展或消退情况;
及时发觉新旳出血、重症出血及其先兆,并应结合 病人旳基础疾病及有关试验室或其他辅助检验成 果,做出正确旳临床判断,以利有关护理与救治 工作旳开展和配合
为防止增长出血旳危险或加重出血,应做好初学 病人旳休息与饮食指导。若出血仅局限与皮肤黏 膜且较为轻微者,原则上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 板计数<50*109/L,应降低活动,增长卧床休息时 间;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9/L者,必须 绝
治疗--血小板制剂
有报道以为血小板计数<50×109/L旳孕妇,预防 性输注血小板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和阴道分娩 时旳出血量。
研究者以为应在剖宫产术前输注血小板,以降低 产后出血一系列并发症旳发生率。
血小板输注旳效果是临时性旳,而且易产生抗血 小板抗体。
输血前轻轻摇晃血袋,使血小板悬起。 输注过程中要注意有无荨麻疹,一过性头痛、恶
试验室检验:血小板低于100×109/L。当血小板 低于50×109/L,临床才有出血倾向。
骨体检验:骨髓穿刺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不 降低,而成熟产板降低。
孕前无血小板降低旳病史,怀孕后发觉血小板 降低,出现出血点和鼻出血
鉴别诊疗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有皮肤黏膜 出血、贫血症状,血小板抗体大多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指南【概述】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脾脏产生抗体,即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与血小板表面结合,使血小板在脾脏内破坏;少数由肝脏和骨髓的巨噬细胞破坏,使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机体属TgG,可以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使新生儿出生时血小板暂时性降低,增加了严重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的危险。
后者常与子痫前期或子痫、胎盘早剥致DIC或病毒感染、药物过敏、变态反应疾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
1.出血以黏膜、皮肤出血性淤点、紫癜为主,或有齿龈出血、鼻出血、血屎、便血等消化道出血;
2.脾脏不大或仅轻度增大。
【诊断要点】
1.病史有血小板减少或月经过多、齿龈出血等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1)多次化验血小板低于l00×10 9/L,当低于50×10 9/L时易发生出血倾向。
(2)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至少不减少。
而成熟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3)约60%~80%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增高。
4.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妊娠前已患ITP,病情尚未稳定,血小极计数<50×10 9/L,暂不宜妊娠。
2.妊娠期
(1)应与血液科共同监测ITP病情的发展。
(2)补钙、补铁,补充维生索C 2g,每日顿服;氨肽素lg,每日3次。
(3)皮质激素:孕中期以后,血小板计数<50*10 9/L,伴有出血症状,应用泼尼松1mg/kg,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可使2/3的患者血小板升高,但又常复发。
(4)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或20g,静脉注入5天以上,可使2/3的患者血小板满意上升。
(5)输入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X10 9/L时有出血倾向,为防止重要脏器出血(脑出血)时应用。
(6)脾切除:以上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10×109/L,有严重出血倾向危及生命,可于孕6个月前实施手术,70%~90%有一定效果。
3.产科处理做好计划分娩。
(1)剖宫产指征:血小板计数<30×10 9/L。
或伴有出血倾向;胎儿血小板计数<50×10 9/L;有牌切除史者。
血小板<60×10 9/L时不用硬膜外麻醉。
(2) 阴道分娩第二产程或刮宫产术中输人血小板或新鲜血。
(3)阴道分娩避免产程延长,尽量避免手术产。
产后认真检查、缝合伤口,防止产道血肿。
(4)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的工作。
(5)产后继续应用皮质激素,待血小板上升后逐渐减量,并指导避孕。
(6)新生儿处理:
1)新生儿出牛后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
2)孕前母亲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新生儿出生后应用泼尼松2.5mg,每日2次,视血小板情况逐渐减量。
3) 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应根据母亲的病情及新生儿血小板情况.选择喂养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