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_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_孙国峰

合集下载

论文: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

论文: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

74555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问题与监管一、前言(一)影子银行的界定影子银行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最初是为了规避政府对利率的管制而产生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规模迅速壮大,直至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其才为人们所熟知,得到学界的研究。

影子银行可以理解为执行部分传统银行功能,其在金融体系中提供信用中介服务时不受或少受监管的机构或业务。

(二)国内影子银行的特点首先,在国内影子银行是以融资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自商业银行获得融资较为困难,因此其不得不在传统金融体系外获取融资,另外政府对房地产融资的调控给房地产企业融资带来困难,为了维持资金链条,被迫寻求外部融资。

其次,盈利来源在于信用利差,在银行外金融体系,融资成本远远大于银行利率,一般年利率多在1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20%甚至30%。

最后,影子银行主要是为了规避监管,由于政府对利率以及准备金等的限制,部分企业难以自银行融得资金,影子银行的存在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监管。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原因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据有关机构测算指出,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最保守估计也占到GDP的三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供、需以及第三方金融机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

就货币的供给方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攀升,广大有闲钱的居民开始进行理财来促进资金的保值增值,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二)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支持,信用等级高,违约风险低,因此诸商业银行更乐意将钱贷给这些大型国企,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融资的民营企业与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由于惧于承担风险,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进行诸多限制,这使得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困难,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例如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调研报告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调研报告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调研报告一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一)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1.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与规模估计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债券投资机构PIMCO的执行董事McCulley,他将其定义为“一整套被杠杆化的非银行投资管道、载体与结构”。

美联储经济学家Pozsar等人将影子银行定义为“通过诸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债务凭证(CDO)与回购协议(Repos)等证券化和担保融资技巧进行融资媒介的机构”。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是,为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主体与活动提供信用媒介的体系。

欧盟委员会认为,与影子银行有关的活动包括证券化、证券借贷与回购。

中国监管机构迄今为止并未就影子银行给出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正式定义。

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采用巴曙松(2012)的最窄口径,即只包括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

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这是目前讨论得最多最深入的两种形式;第二,这是过去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上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两种投融资形式;第三,这是中国影子银行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如表1所示,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的银行理财业务资产规模约为7.1万亿元,而中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约为7.5万亿元。

而根据惠誉估算,2012年底银行理财业务资产规模约为13万亿元。

根据官方数据,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为14.6万亿元,占到同年中国GDP的29%以及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1%。

根据市场数据,则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约为20.5万亿元,占到同年中国GDP的40%以及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6%。

表1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2.中国式影子银行与国外影子银行的异同国外影子银行一般而言具有五个特征:第一,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第二,以证券化活动为核心;第三,具有较高的杠杆率;第四,主要依靠批发手段融资(例如通过发行ABCP);第五,购买影子银行产品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经济学论文: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诱因与防范路径

经济学论文: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诱因与防范路径

经济学论文: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诱因与防范路径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诱因与防范路径摘要: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新的王冠流行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我国快速发展的债券市场继续暴露违约风险。

本文分析了当前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驱动因素,并从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强监督协调,完善违约处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防范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对策;1.提出的问题债券市场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类型丰富,市场多元化的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

根据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存款余额为99.1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

公司部门债券的净融资额占社会融资总额的12.7%,成为企业获得贷款之后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同时,债券市场交易活动继续增加,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在增加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能力逐渐增强,债券违约率逐渐提高。

自2014年“ 11朝日债券”大幅违约以来,违约债券的数量和数量逐年增加。

2019年创历史新高,新增违约债券158只,规模1216.9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的新违约者已从大型私营企业扩大到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甚至还涉及一些持牌金融机构。

一般而言,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仍在上升,2020年初新的王冠疫情的爆发使这一趋势“加剧”,与以前的风险因素相叠加,加剧了债券违约的风险。

累积的债券违约风险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将给企业带来麻烦,损害投资者利益,增加投资和融资风险,使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并导致区域信用风险。

越来越相关。

中国金融市场之间形成了连锁反应,最终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驱动因素分析2.1,内部因素2.1.1,运营效率低下,盈利能力持续受压盈利能力是发行人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最基本保证。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具体涵盖其定义、构成以及规模测算。

影子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潜在风险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首先将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与定位。

随后,将详细分析影子银行的构成部分,包括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产品,揭示其运作机制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方法,并结合相关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对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市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特点影子银行,又称影子金融体系或影子金融市场,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其概念起源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被广泛用来描述那些在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进行信用中介活动的金融机构和业务。

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指的是那些提供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但不受到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严格监管的机构或业务。

监管套利:影子银行通过复杂的金融产品设计、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活动,实现监管套利,以规避传统银行的监管要求。

隐蔽性强:影子银行往往采取非透明、非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其资金来源、运用和风险管理等关键信息不易被外界获取,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风险。

高杠杆运作:影子银行通常通过高杠杆运作,放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

信用创造功能:影子银行通过发行各类金融产品,进行信用创造,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关联性高: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资本市场等金融领域存在密切关联,其风险可能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信托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私募股权基金、民间融资等。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 构成和规模测算
01 引言
03 构成 05 经济学分析
目录
02 定义 04 规模测算 06 结论
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 义、构成和规模测算
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话 题。特别是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惊人,对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本次 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 存在原因、发展历程、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影子银行业务范围:如企业融资、房地产投资、资产证券化等。
3、经营特点:影子银行通常采用类似于传统银行的方法,但具有更高的杠 杆率、更少的信息披露和更低的监管约束。
规模测算
测算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市场评估:通过估算影子银行的总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规模等指标来 评估其规模。
2、发展历程: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 至2010年,影子银行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参与者包括信托公司、典当行等。第二 阶段是2011年至2016年,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大,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 资产证券化等。第三阶段是2017年至今,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进行整治,遏制其 过快发展。
3、对经济的影响: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影子银行 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高杠杆和 高风险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4、未来发展趋势:在监管压力和经济发展需求双重作用下,未来中国影子 银行的发展将趋向于规范化和创新化。一方面,监管机构将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 管,遏制其高风险业务;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将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满足实体 经济的融资需求。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

作者: 孙国峰[1];贾君怡[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北京100800;[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92-110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1期
主题词: 银行影子;传统影子银行;信用货币;银行会计制度
摘要: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界定和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可以发现: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包括银行通过资产创造负债的会计手段创造信用货币所形成的银行影子,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货币转移途径扩张信用形成的传统影子银行。

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出发,用扣除法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度发现,银行影子在信用货币创造中占比较高,对经济运行和社会财富分配有重大影响。

故有必要明确划定银行扩张资产创造信用货币的边界,针对银行影子和传统影子银行分别设计宏观审慎管理工具。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
关键词院影子银行曰信用转换曰期限转换曰流动性转换
2007 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 Pull Mc Culley 渊保罗窑麦考利冤 在美联储年度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影子银行体系 渊shadow banking system冤的概念遥此次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公司 倒闭袁 随后 Reserve Primary Fund 货币市场基金破产几乎引起 全行业挤兑事件袁 这一系列事件引起全球学者对影子银行关注 和研究遥
纪敏在研究中总结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最大特征就是
野银行的影子冶遥 忽略交叉持有情况袁各种资管产品中银行表外理 财产品余额占比不足四分之一袁 但银行表外理财规模远高于其 他类型资管产品规模袁仅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袁信托余额与 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大体相当袁但仍略低于银行表外理财余额遥
三尧中国影子银行行为机制 渊一冤银行影子与传统影子银行 对中国影子银行内涵的深入了解袁 有助于对影子银行规模 核算尧风险管控进行深入研究遥 因为影子银行具有以下标准院开 展信用转换尧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金融业务袁不受或少 受监管遥 所以银行部分业务也符合以上特点遥 银行影子通俗的讲袁是指银行通过开展野类贷款冶业务袁例 如院以其他银行为通道的票据买入返售尧信贷资产双买断尧同业 代付等遥 却没有记在贷款科目下袁规避贷款相关限制和监管遥 大 部分为借助第三方金融机构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袁 小部分为投 资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遥 传统影子银行是指信托公司等袁 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 的业务将募集的闲置资金通过信托贷款等方式袁 转移给实体经 济借款人遥 在此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充当信用中介袁通过货币 转移创造信用遥 这一信用行为机制与发达国家的资产证券化等 影子银行业务类似袁所以称为传统影子银行遥 不同于其他发达经 济体袁与传统影子银行规模相比袁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 是银行的影子遥 渊二冤银行影子的行为机制 在经济体中的部门袁只有银行具有发放贷款尧购买外汇尧购 买企业债券等资产扩张功能袁并在此过程中同时增加客户存款袁 整个过程最后创造信用货币袁是唯一具有货币创造功能的部门遥 而传统影子银行没有货币创造的功能袁 只能通过货币的转移创 造信用袁而且二者对金融总量的影响也有差异遥 与传统的影子银 行相比袁两者在信用行为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遥 总之袁银行影子 在创造和新增信用的同时创造货币袁实现了货币扩张遥 而传统的 影子银行新增信用不对应货币扩张遥 但银行创造信用同时创造 货币的行为受到货币当局的限制遥 所以银行为了规避信贷政策袁 同时满足非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袁将同业往来尧同业代付尧信托 收益权等资产或表外业务来规避信贷政策等袁记在资产方袁同时 将等量企业存款货币记在贷方遥 根据不同的资产科目袁银行影子业务可分为银行同业渠道袁 非银行同业渠道和投资渠道遥 野银行同业渠道冶袁 常见业务有 野买入返售银行承兑汇票冶尧 野同业代付冶和野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冶遥 指银行通过两家银行间 的操作袁向企业提供类似贷款的融资创造相等数额货币袁将本应 记于贷款科目下的资产隐匿于同业资产下袁 从而规避了资本充 足率要求和信贷投向限制遥 野非银行同业渠道冶 常见业务有 野同业拆借冶尧野同业存放冶尧 野买入返售冶遥 指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袁通过委托贷款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双重作用为出发点,在理论证明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可能存在阈值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形关系,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出现在2013年左右;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依赖于银行资本情况、经营效率与资产规模;银行风险承担与内、外部影子银行规模之间均呈U形关系,但分别位于U形曲线的前半段与后半段,即目前内部影子银行发展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而外部影子银行发展则倾向于提高银行风险承担。

下载论文网/3/关键词:影子银行;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动态面板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3-0021-08DOI://一、引言影子银行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其作为和传统金融机构相平行的体系,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增加、房地产市场资金紧缩等,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增长,影子银行体系也从中小企业间的地下借贷逐渐演?为盘根错节的复杂网络。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的报告,2014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占全球总规模的比重为4% ,位列世界第三①。

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测算结果,截至2015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总量超过53万亿元,占GDP的79%②。

据瑞银测算,2016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60―70万亿元,占整体信贷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0%提高到33%③。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膨胀。

从商业银行看,银行出于资本充足率、贷款额度等的限制和提高自身利润的需求,有动机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以实现监管套利;从宏观经济看,利率市场化背景和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助推了我国影子银行的扩张。

因此,中国式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是由商业银行推动形成的,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日常经营和风险承担状况将产生显著影响:首先,影子银行的发展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银行的收入多样性,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从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视角
分析 中 国 影
区 分 银 行 影 子 和 传 统 影 子 银行

对 中 国 影 子 银 行 规 模进 行
测算

并 提 出 对 中 国 影 子银 行进 行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的 建 议

从 国 际上看
生 之后

对影 子 银行 问 题 的 关 注 和 研 究
Re s e r v e P r
n a
E co n o m


ic
R e vi e w v o





no 3 3 4


pp

129
St



n C l a es


s e n s an d
L e v R at n o vs k

W ha

I s S h a dow B a nk ng ?
币 的边界


故有 必 要 明 确 划
定 银 行 扩 张 资 产 创 造信 用 货
审慎 管理工具

针对 银 行影 子 和 传 统 影 子 银 行分 别 设计 宏 观
关 键词

银行 影 子
传 统影 子银 行
信用 货

银行 会 计制 度
作者 孙 国 峰

中 国
人 民 银 行货

857
年 的 欧洲 金 融与 经 济危 机 时认 为

危 机 根 源 不 是 银 行券 的 滥


n g S y s t e m


I m p

l i
c at

o n s f o r Fi n an c i a

R eg u
a ti o n

F R B o f N e w Y o r k S t a ff R e p o r t no


82




定 的货 币 功 能
当 时美 联 储 针 对

的概念

中 国 对影 子 银 行 的 关 注 和 研 究 主 要 与
9 2

中 国影
子银行 界定 及其 规模 测 算
杠杆 率 等 金 融 风险 问 题 以 及 金 融 支 持 实 体 经 济等 相联 系
于 影 子银 行 的 大 量研究 中

等③



认 为 像 银行

样实 施 借 短贷 长 和 杠 杆 活 动 等④ 等

但受 到 较 少监 管 的

非 银 行 金融 机 构
以及 R
c ks

Po z s a r
认 为 实 施 具有 期 限


信用 和 流动性

转换 功 能 活 动

但 无 中 央 银 行 流 动 性支 持 的 参 与 实 体
要 视不 同 经 济


MF R




k T a k ng L qu d




it
a n d S ha d o w Ba n k n g C u r b n g E x c e s s W h i y

, :



P ro mo t

ng
G ro w


207

230

④ M




ks


S ha do w B an k i n g an d F na n c

a l
R eg u


a t i on



Co

u m b a Law a n d E c o n o m c s
i i
W o rk
Po l


2 00 9

③V

ra l
V A c ha r ya H e m a
. ,
K ha n d w a l a an d
T S a br


O n ci i
T h e G r o w t h o f a S h a d ow


B a nk

n g S ys t em n E m e r g i ng
an
为 系 指 资 产 证券 化 业 务
第三
k ? (

从 创 新 市 场看



系 指 证券 化 市 场 或 者 金 融 衍 生 品


市场
相同




Go rt on
和 Me
t ri c
认 为 系 证 券 化 市 场 以 及 提 供 短期 资 金 的 回 购 市 场
影 子 银行
Yo r k

2 0 12

? Ga



G o r t o n a nd A n dr e w Me t r
l o

ck





Se c ur



ze
d B an k nga n d t h e R u n o n R e po



o u rna



M FW o r k


ng P a p er
t (
n o


2 0
12

⑥ J
K o c

a n e t a l



T h eD e


oi t t eS h a d o w Ba n ki n
g In d e x

S he dd
i i i

Ma y 2 0 1 0 J L S H s u an d Y Q








S h a d ow
B a nk
201 4


n g i n C h n a

1 9


In s




u t o n a l R is k s



Ch

中 国 影 子 银 行 界 定 及 其规 模测 算

基于信 用 货
币 创
造 的 视角
孙国峰

中 国
贾君 怡
可 以 发现


基于 信 用 货

创造 的 视角 界定和 分析 中 国 影子银行业 务


影 子 银行 业 务包 括 银行 通过 资 产 创 造 负 债 的 会计 手 段创 造信 用 货 币 所 形成 的 银

有 必要 区 分 融 资 是 通 过 货 币

创 造 实现 的 信用
还 是仅 仅 以 货 币 为 媒 介


表 现 为 货 币 转 移 的 信用

因 此 应重点 分

析 影 子银 行是 否创 造信 用 货 币
子 银 行体 系 的 运 作 机 制

本 文 尝 试从 信用 货 币 创 造 这

ng P ap er

n o



3 7 0

20 1


Zo


a n P o z s a r e





S ha do w B an k


ng


E c o no m i c

y R e

vi
ew

vo
19

n o




2 0 1 3 p p


政策


研究



北京

008 0 0


贾君 怡


外 经济 贸 易 大学金融 学院博 士 生
北京
0 0 02 9 )


引 言 和 文 献综 述
成 为 金 融 体 系 中 不 可 忽 视 的 组成 部 分

近年 来

中 国 影 子 银 行业 务 快 速 发 展




① 与 发达 国 家 相 比


中 国 的 影子 银 行有
身 的 特殊 性


FS B
提 出 的 定 义 在 中 国 没 有 直 接 的 对应




观点 已 得 到 大 部 分学


者 的认可



如 周 小川 提 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